1. 沈阳市市内的几个区比较一下,都各有什么特点
大东区·村郊的痕迹很明显,城市化欠发达。工业区很多,商业区较少。
皇故区·治安和环境都很不错。来往交通频繁。且属教育大区。
沈河区·随处可见到外来打工人士。商业相当发达,交通十分便利。但,环境卫生并不是很理想。
铁西区·由于原为工业大区。所以,尚处于发展中阶段。不过,很有潜力。渐渐会步入商业化路线。
和平区·集娱乐、购物、文化、时尚于一体的区域。韩国人多于此处聚集。始终焕发着活力与纸醉金迷的气息。
东陵区·人居环境一流,气候四季分明,且光照充足。区位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备。主要是具有人文气息。
2. 沈阳为什么能够成为东北最大的机械工业中心
沈阳矿产资源丰富,沈阳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心,建成现代交通网络。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通往全省各市和北京、天津、长春、哈尔滨等地都可“朝发夕至”。沈阳有5条干线在此交汇并连接着8条支线,通往全国各地,是国际联运通往朝鲜、俄罗斯的必经之路。沈阳也是航空枢纽,东北第一大的航空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线连接着50余个国内城市和韩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泰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30余个城市。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沈阳是正在建设中的沈阳经济区(沈阳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工业门类齐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8大城市,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 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沟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正在开发建设的营口新港和锦州港,距沈阳均不超过40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东北中心城市的沈阳,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沈阳教育水平居全国一流
沈阳,共和国长子,号称“东方鲁尔”; 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1],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十大城市之一,中国十五[2]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中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沈阳市政治、军事、金融、外交机构林立,驻有沈阳军区、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东北电监会、沈阳铁路局、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国家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境外媒体常驻沈阳新闻机构、国土资源沈阳局、沈阳邮区中心局、沈阳陆地搜救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等中央直属机构,以及美国、俄罗斯、朝鲜、日本、韩国、法国六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及英国签证中心。
3. 沈阳都有哪些工业园区,分别都在哪,详细说明
1、沈阳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
作为全国首批唯一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建立的园中之园,一九九五年十月由国务院批准在沈阳建立。
2、沈阳近海美加工业区
作为由沈阳近海经济区管委会与加拿大亿通投资集团合作投资的辽宁省和沈阳市的重点项目,坐落在沈西工业走廊。
3、辽阳市工业园区
主要包括辽阳经济开发区、白塔铁西工业园区和老工业区,位于该市中心城区西北部的铁西工业区,占地14.62平方公里。
4、沈阳大工业区
呈半月型环抱市区,规划为沈阳大工业经济拓展的集聚区,总面积265平方公里。
5、沈阳致远工业园
由上海致远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美国DLJ房地产基金共同创建,处于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之中。
4. 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自然区位: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兴起时)
社会经济区位: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政策支持,熟练工人数量多,科技实力较强
5. 中国四大工业区的地理分布位置,工业中心,工业结构特点,优越的区位条件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中心有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优势在于地理位置优越、科技力量强,不利因素在于矿产和能源不足,为此建设了秦山核电站.2003年7月三峡开始向本区供电。
京津唐工业基地:关于中心有北京、夭津、唐山,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优势在于资源丰富,有煤、铁、石油、海盐等,不利之处在于水资源紧缺,南水北调工程目前正在实施。
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中心有沈阳、大连、鞍山,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但能源和水源不足,国家正在组织力量振兴老东北工业区。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工业中心有广州、深圳、珠海,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出口加工型”工业基地,主要优势在于邻近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多“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技术和设备。
望采纳
谢谢
6. 关于沈阳工业的具体介绍
跳跃式发展中的沈阳工业(一)
辽宁日报
勇担重任工业基石筑峰峦
几乎是一路跳跃着,沈阳的工业踩着科学发展的节拍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
在沈阳工业发展史上,这样的跳跃前所未有。来自沈阳市政府的数字报告:去年,沈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052户,是2000年的4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95亿元,增长41.5%,是2000年的5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9亿元,增长32.5%,是2000年的4.7倍,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排位已由原来的第13位跃升到第7位,今年还将有望上升到第5位。
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05亿元,增长42%;完成工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30%。
让人振奋的数字真实地说明:重新崛起的沈阳工业已经持续进入了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高速增长期,正在迎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黄金时代。
数字的背后更折射出这样深远的意义: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工业龙头城市,作为装备制造业占全省近4成份额的工业强市,沈阳工业的跳跃发展对辽宁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有着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而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工业发展不容置疑的支撑、辐射、带动将迅速提升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整体实力。
振兴沈阳的关键是振兴工业;沈阳工业的飞跃发展,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创造了先决条件
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期间建设起来的重工业城市,工业从一开始就成了沈阳的根基和命脉,沈阳在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塑造着自身的辉煌。然而,步入市场经济后,沈阳这座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内运行的城市,表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一大批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逐年衰竭,导致工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比重连年下降,沈阳工业在全国的位次退居到15个副省级城市倒数第3位,沈阳工业总量也由全国第4位降至第20多位。
根基的动摇和落后,使沈阳的经济减缓了速度。老工业基地在衰退,沈阳的发展困难重重。
沈阳到底怎么办?老工业基地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辗转探索中,沈阳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集体悟出,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关键首先在于思想的全面解放,以思想观念的更新扫清阻碍发展的障碍,解决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出路问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沈阳开始重新审视城市发展定位,并确立这样的振兴理念: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根,沈阳的根是工业,沈阳的灵魂是工业。抓住了工业就等于抓住了根本,振兴沈阳的关键是振兴工业。工业兴则沈阳兴,必须把发展工业放在整个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工业上不去,工业不大发展,就谈不上振兴老工业基地。于是,“工业立市”的战略思想成为沈阳城市发展的主基调,工业也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础和实现沈阳经济腾飞的引擎。
沈阳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以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决策为旗帜,对沈阳工业进行脱胎换骨的全新构造,把工业经济锁定在东北地区速度上领跑、总量上领先这个目标,实施赶超战略,谋求跨越发展。沈阳工业开始踏上破冰之旅。
沈阳是用搬迁重组的战略调整为沈阳工业扬帆首航的。由于历史原因,沈阳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一直十分突出,深深地阻碍着沈阳发展的脚步。
对此,沈阳的办法是跳出就企业抓企业、就工业抓工业的体制和思路限制,运用超常思维破解现实难题。
2002年6月,沈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将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组成铁西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盘活存量资产入手,加大老工业基地中心城区土地置换力度,将老工业企业全部搬出中心城区,到地价较便宜的开发区重新买地建厂房,让两个区域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利用土地差价为企业解决改造发展的资金瓶颈。
沈阳市为这一大规模的搬迁改造作了这样具有深刻意义的注释:企业的搬迁改造不是简单的位移和复制,而是要通过搬迁改造解决企业存在的结构、技术、管理等问题。于是以搬迁为手段,一大批企业在搬迁中重组,在搬迁中升级,在搬迁中“涅?”,在搬迁中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现在,206户搬迁企业已经在铁西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工业群,这些企业利用土地置换筹集了120亿元资金,其中的80%都用于解决企业的遗留问题,20%用于城市建设。目前,铁西工业企业的数量已经比合署前翻了一番,地价由每平方米1300元上涨到3500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际利用外资、财政收入等分别是合署前的3.3倍、2.6倍、3.5倍,铁西老工业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以搬迁重组改造为转折点,沈阳市开始大刀阔斧全面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大幅度提高市场化程度,陆续对1000多户国有中小企业实施了转制,对87户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关闭破产。现在,全市中小企业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从2005年开始,沈阳市着手推进24户重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目前已有22户基本完成重组改制任务。为此,沈阳市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工业发展与结构调整,市财政设立10亿元工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工业发展,其中4亿元列为重大专项,用于重大装备产业化;同时分阶段将科技三项经费提高到每年4亿元,集中支持重大科技攻关;此外,还将国有股权收益全部用于企业改革过程中的职工身份转换、历史债务偿还、企业办社会移交、返还企业社会保障欠账等,近几年沈阳累计投入了67亿元。
7. 辽中南地区,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四个工业基地的特色
辽中南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和重工业基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渤海湾北环和黄海的西北岸,海岸线长2100公里。它包括了除朝阳市、阜新市区及阜新县以外的辽宁省域,面积118501公里,人口约3500万。
每一个工业基地都是以几个主要工业中心(城市)发展起来的。沈阳——机械工业,鞍山——钢铁工业 本溪——钢铁工业,辽阳——化学工业,大连——造船工业。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着名的重工业基地。区内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中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工业和石油加工工业等一批工业企业,都是国家重工业的骨干。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 存在的问题是能源与水资源的不足。
其区位优势有铁矿,有煤矿,有辽河油;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解决办法:优化产业机构,引进先进技术,运用南水北调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
京津唐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是我国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又一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环渤海经济区有以下优势:
地理区位优越。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北部,我国北方地区海上门户,与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联系便捷,拥有“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天津港、大连港,是我国华北、东北的经济核心区,腹地范围广大,几乎包括半个中国。
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探明储量占全国40%的铁矿石和石油资源,以及大面积的沿海滩涂,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生产稳固发达,基础工业实力强大,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特别是石油工业、煤化工业、冶金工业、海洋化工、机械电子工业等都很发达,是我国北方最大工业密集区。全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文化科技发达,人力资源素质较高,研究开发潜力巨大。全国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及情报文件机构、17%的国有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都集中在本区,尤其是京津地区是全国知识最密集的区域,能够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高级人才。
本区经济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水资源和能源紧缺,此外,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产业结构转换艰难也是区域经济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今后要加强农业建设,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发挥交通发达、科技人才集中和钢铁石油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汽车、电子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钢铁、石油化工、重型机械等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开发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信息、金融、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
沪宁杭工业基地
沪宁杭是上海、南京、杭州及其附近地区的通称。范围大致包括上海全市,江苏省南京以东,扬州以南,主要是苏南地区,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和宁绍地区。以上海为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大。本区地处沿海中段和长江口,既可通过海运与东北、华北、华南乃至海外往来,又可通过内河航运与占全国1/5陆地面积、1/3人口的长江流域内各省市相沟通,还可通过铁路与中、西部地带的各省市相联系,经济影响几乎遍及全国。
工农业生产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其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但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5%,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区自然条件好,农业基础好,是全国闻名的高产稳产农业区,总体农业生产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有纺织、化纤、电气、电子、机械、化学、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金属制品、食品、服装加工等多种行业,很多行业在全国总产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电子与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乡镇工业发展迅速。本区乡、镇、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同一类型总数的40%,大部分县以及县级市的乡镇工业产值已超过整个工业的 1/2,大多数县市的农村工农业产值中,工业已占90%以上,可见乡镇工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乡村城镇化的发展,各种人口规模的城镇等级齐全,使其成为我国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但是目前本区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待解决的问题:土地资源紧缺;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不足等。因此,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加强农业发展,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大力进行对太湖的治理,保护环境;促进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外贸、商业等第三产业;借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核心地位和龙头地位,调整上海的产业结构,带动长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
珠三角工业特色
改革开放30年,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各具特色。珠江三角洲地区一马当先,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东西两翼与山区亦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下同)经济区①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呈现出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互动共进的良好格局,是国内乃至世界最具生机与活力、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进入21世纪,珠三角的龙头地位得到提升,与港、澳经济关系更加紧密,发展动力更加充足,市场机制得到创新,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8. 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和重工业基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渤海湾北环和黄海的西北岸,海岸线长2100公里。它包括了除朝阳市、阜新市区及阜新县以外的辽宁省域,面积118501公里,人口约3500万。
每一个工业基地都是以几个主要工业中心(城市)发展起来的。沈阳——机械工业,鞍山——钢铁工业 本溪——钢铁工业,辽阳——化学工业,大连——造船工业。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着名的重工业基地。区内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中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工业和石油加工工业等一批工业企业,都是国家重工业的骨干。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 存在的问题是能源与水资源的不足。
其区位优势有铁矿,有煤矿,有辽河油;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解决办法:优化产业机构,引进先进技术,运用南水北调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
希望帮到你,谢谢采纳
9. 辽中南工业区的主要地区优势是什么
优势:辽中位于沈阳一小时经济圈内,是沈阳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具备最佳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得天独厚;物产丰厚,人才云集,具备投资发展的最佳资源优势;产业发达,基础坚实,具备最佳的产业优势;政策优越,服务诚信,具备最佳的环境优势。辽中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全国菜篮子先进县、全国肉鸡生产基地、全国瘦肉猪生产基地、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这些都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几年来,辽中县积极实施工业立县战略,以项目为纲,环境为本,科学发展。目前,全县已有各类工业企业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家;12个国家和地区在辽中县兴办外商投资企业30多家,沈阳机床银丰铸造有限公司、辽冶重工项目、沈阳不锈钢工业园、沈阳泵阀工业园、沈阳九星集团兴建的30万吨铜材生产线、沈阳久大集团改扩建的生产能力达到4万锭的生产线等,都为辽中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辽中县辖12个镇、8个乡:辽中镇、于家房镇、朱家房镇、冷子堡镇、刘二堡镇、茨榆坨镇、新民屯镇、满都户镇、杨士岗镇、肖寨门镇、长滩镇、四方台镇、城郊乡、六间房乡、养士堡乡、潘家堡乡、老观坨乡、老大房乡、大黑岗子乡、牛心坨乡。
2005年1—9月份,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同比增长65.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0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8.9%。工业增幅强劲。1—9月份,全县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21.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1.3%,比去年同期增长34.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1.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9.2%。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由年初的75户增加到145户。增加70户,增幅为9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8.17亿元,同比增长41.7%。银丰铸造一期竣工投产以及投资额均为2亿元的辽冶重工、辽健石化、九星30万吨铜加工一期工程等项目的相继开工,为我县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全县农业产值预计可实现44亿元,同比增长9.1%。农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粮食总产量预计10亿斤,新建各类富民小区200个,发展壮大了12个种养业基地,建成了14个现代化农业园区。肉牛、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为25万头、130万头和2000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8%、18%、6%。第三产业健康发展。1—9月份,全县个体工商户11853户,从业人员14930人,注册资金84321万元。全县私营企业592户,从业人员8125人,注册资金51988万元。投资600万元建成肖寨门、养士堡黄牛交易市场,投资100余万元改造了轻工市场和副食大厅,投资500万元新建家家福超市,投资1000万元新建了碧水湾宾馆。全县商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26亿元,同比增长10.6%。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实现1.5亿元,同比增长24.7%。
一、自然地理状况
辽中位于辽宁中部,地处东经122°23′-123°6′,北纬41°12′-41°47′。行政区域隶属沈阳,下辖20个乡镇。区域总面积1645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约10万,劳动力资源丰富,约有剩余劳动力11万。辽中海拨5.5-23.5米,年平均日照2575小时,平均温度8.1℃,平均相对湿度65%,平均无霜期168天。年平均降水量694毫米,可利用地下水资源5.9亿立方米。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全部为冲积平原。主要河流有辽河、蒲河、浑河等。
二、交通能源状况
辽中区位优势明显,距省会城市沈阳53公里,距沈阳桃仙机场75公里,大连港300公里,营口港(鲅鱼圈)160公里,首都北京600公里。辽中位于辽宁中部七座工业城市的中心,恰好处于沈阳经济区的范围内,境内拥有各级公路共1015公里,其中省级公路192公里,县级公路172公里,乡级公路275公里,专用公路64公里,村级公路312公里。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高速电气化铁路贯通境内。现有装机总容量316.6兆伏安,6.6万伏变电站19座。拥有日供水能力1.5万吨的自来水厂和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辽河油田年产天然气5亿立方米,现有利用指标300万立方米。通信发达,拥有、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字微波等通讯手段。全县实现城乡电话程控化。
三、农业发展状况
辽中县耕地面积130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9万亩,大豆种植面积10万亩,小麦及经济田种植面积24万亩。盛产水稻、玉米、大豆。粮豆年总产量52.6万吨。葡萄、草莓、棚桃等水果年产量3万吨。精养水面10万亩,淡水鱼年产量7.4万吨,肉鸡年饲养量3000万只,肉牛年饲养量25万头,肉猪年出栏量100万头,白酒年产量10万吨。辽中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全国菜篮子先进县、全国肉鸡生产基地、全国瘦肉猪生产基地、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这些都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四、工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辽中县积极实施工业立县战略,以项目为纲,环境为本,科学发展。目前,全县已有各类工业企业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家。主要产业是铸造、机加、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白酒酿造和稻米加工等。目前世界上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在辽中县兴办外商投资企业30多家,辽中县累计引进外资6000多万美元。例如文华制衣有限公司,年出口创汇在1000多万美元以上。目前,全县有50多种产品被国家和省市评为名牌产品。
经过近一年来的努力,我县已经新建一批大项目。例如,沈阳机床银丰铸造有限公司、辽冶重工项目、沈阳不锈钢工业园、沈阳泵阀工业园、沈阳九星集团兴建的30万吨铜材生产线、沈阳久大集团改扩建的生产能力达到4万锭的生产线等,都为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预计2005年全县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6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实现40亿元。
目前,全县上下已经形成共识,按照新型工业化战略要求,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结合沈阳市政府建设西部工业走廊的规划,借助工业开发大道建设,给我县带来发展契机,建设工业新城,形成给沈阳工业配套的铸造机加产业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力争经过“十一五”规划的发展,工业增加值占GDP55%以上,基本实现辽中工业化目标,壮大地方财政,实现辽中县由目前的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从而带动辽中县各项事业的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辽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商贸旅游业发展状况
目前,全县拥有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27处,大型商场和专卖店等近百家,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多亿元。三星级宾馆1家,其它宾馆10余家,洗浴、歌厅等休闲娱乐场所近百家。
蒲河公园规划。为了提高辽中的城市品位,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辽中县蒲河公园,规划中的辽中县蒲河公园位于蒲河河道城区段两岸,东岸堤长2480米,西岸堤长1850米,总规划面积为76公顷,其中水面49公顷,陆地面积27公顷,蒲河紧靠辽中县东侧,自北向南,最后汇入浑河,蒲河辽中县城区段的环境和景观质量对辽中县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搞好蒲公园景观建设既能改善沿河生态环境,也为辽中人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游玩观赏的综合性文化场所。规划中的蒲河公园以体现辽中的文化和地方特色,体现人与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融和的理念修建的。由于蒲河公园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它不但不影响泄洪能力,也为辽中县城带来新鲜空气,增添了自然景观。欢迎投资者参加蒲河公园的投资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