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与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有哪些失衡表现
重工轻农
工农业发展失调原因:1在建国初期采取的是苏联的斯大林模式,靠牺牲农业来补助工业,在低价收购粮食出卖后换取外汇来发展重工业2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包围的危险境地,只能优先发展包括军工在内的重工业来维护国防
1.工重农轻 因为新建立的政权要维护住 如果没有武器 没有军事实力 那怎么维护 所以见过初期要大力发展军工业 而军工业则是重工业的一部分 没看见国民经济刚刚恢复的时候
2.首先进行的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建国初期,国家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进程中重视发展重工业,特别是汽车机械制造和国防工业,因为当时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美帝国注意的封锁,而重工业也是苏联老大哥的长项。
3.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和食品工业领域,企业数目不多,生产能力低下,实行合作社制度,严重不能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物资需要。
㈡ 重工业与轻工业哪个发展好
你好,如果是一个欠发达的国 家,首先应该发展轻工业,因为轻工业发展起来会更加快一点,重工业投入比较大,但是经济收入会比较快。
㈢ 中国的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情况
轻工业自古以来发展都比较快,主要是因为中国小农经济的影响,重工业发展比较缓慢,
㈣ 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状况
建国初期,国家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进程中重视发展重工业,特别是汽车机械制造和国防工业,因为当时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美帝国注意的封锁,而重工业也是苏联老大哥的长项。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和食品工业领域,企业数目不多,生产能力低下,实行合作社制度,严重不能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物资需要。
㈤ 如何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辩证关系
以重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强调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等等。
㈥ 中国轻重工业各自利弊所在
计划经济对重工业的超前偏重,使重工业产能——在通过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后严重相对过剩。
轻工业产品供不应求,为其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市场空间。轻工业进入门槛、投资要求低,多种层次都可以启动。灵巧轻活的南方人更适合轻工业的生产,南方的气候也适合其工场化的生产方式。手工业、服务业、商业的开放补充提供了资本积累的机会。
重工业集中的北方,陷入了停滞,相对衰落。
轻工业也非一帆风顺。
先是纺织服装业的国内发展。
就如家电,先是进口货的天下,然后是地各地政府的大量引进进口设备,进入了轻工业大生产的时代,国产货以中国人的高素质和低价劳动力为条件,在市场的培育下,逐渐战败进口产品。并在生产和消费的总体良性循环共进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至依托国内市场的培育形成了明显的国际竞争力,轻工业的竞争力达到了国际释放的阶段。
如今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是轻工消费的档次提高了,也出现了高速发展的更大件高档消费品的需求,汽车和建筑等重工产品成了超高速发展的产业。这是重工业的主要消费产品。
更重要的是,轻工业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从配装到零部件生产,都有了更为庞大的需求。成套设备也能够更多的国产化了。
另外,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国防的重工业需求也在升级。中国的重工业市场需求,形成优势,大势。这些重工业需求及其前景,促进了重工业设备的需求增长,大涨。
这些需求的增长把重工业的产能过剩突然甩在了后面。
重工业,在经济水平升级和轻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释放拉动下,有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连水电供应都不够了),重工业的产能不足又急速拉开了重工业设备生产的需求,这还需要重工业来解决。
重工业的春天来临了。
这样的使命不再在南方人身上。北方人的强壮体格更适合重工业的生产;北方人的集体凝聚力比南方人也要强的多,也适合当代重工业的大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另外,适合大车间重体力生产的需要方面,南方气候的空调成本比北方的暖气要高。
这是北方崛起的时代,东北人的新经济时代来临了。轻工业时代的许多南方故事也会在重工业的北方上演,虽然有很多不一样。
㈦ 如何正确处理中国工业化道路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
(1)要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2)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3)坚持“两条腿走路”
农业
㈧ 中国轻工业的发展历史
轻工业加快发展、高加工度化与产业结构纠偏(1979~1990年):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基础上,人们对建国以来的工业化过程和产业结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反思促进了“ 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轻工业与重工业”、“生产结构与资源结构”、“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等多方面关系、比例的调整。伴随国家“轻纺工业优先”、“地区经济梯度发展战略”、“国际大循环”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我国产业结构的失衡状况逐步得到扭转,表现出轻工业加快发展、高加工度化和部分外向化的特点。从1978~1990年,轻重工业的比例由43.1∶56.9变为49.4∶50.6,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率)由38%下降为34.7%,净出口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的比率)由-0.3%上升为 2.8%,三次产业比重分别由28.1%、48.2%、23.7%变为27%、41.6%和31.3%。
㈨ 毛泽东提出的关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顺序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㈩ 如何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1)要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2)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3)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强调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