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民族企业的代表华为,为什么会迎来新一轮的困境和挑战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近一年是个“多事之秋”。
在公众的眼中,任正非和华为早已成为中国企业家和中国企业的代名词。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引发举国关注。
青少年时期,任正非家的经济状况十分艰难,兄弟姐妹几人都曾到河里挖沙子、抬土方;受父亲审查影响,有的连小学、初中都没读完就被赶出校门,心理压力和身体上的折磨,伴随着任正非一家。
作为长子的任正非,以坚强的毅力考上了重庆一所大学,成了全家人的希望。在那段极度贫穷、无法看清前路的黯淡岁月中,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反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想要拯救摇摇欲坠的家庭,他能够把握和掌控的唯一资本就是知识。
他静下心来,默默做着承担一切的准备,在逆境中发奋学习,自学了电子计算机、哲学等课外知识和三门外语,为日后创立华为奠定了充分的知识基础。
1974年,30岁参军的任正非,在部队中坚持学习,硕果累累:多项技术发明创造中,有两项填补了国家空白。
但由于父亲审查的原因,他无法入党,也和所有表彰无缘。即使他所领导的战士每年都大批获奖,他作为领导者也从未受过嘉奖,只得过一次安慰性质的“学习毛主席着作标兵”。
部队生活磨练了他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也点燃了他对创造的激情。这也成为日后华为注重创造和研发的最初动力。
43岁那年,转业到国企的任正非一事无成,被国企炒鱿鱼,被妻子要求离婚,一家人居无定所,他被迫创业雇佣自己,华为由此成立。
即使在人生最走投无路的时候,任正非也没有怨天尤人,他不止一次问过自己:我是谁,我来世界干什么,我要怎样活出与众不同的自己。
他曾说:我认为我自己不行,我允许别人比我行,才有华为的今天。
华为尊重每一个员工的创造力,源于任正非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和时刻自我批判的精神。他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授权给下属,也曾因自我反省而开心地自罚100万元。
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他开始放下自己,认识自己,不再抱怨任何不公,开始向内看。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和渺小,认识到世界上无限的可能性。
正如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说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任正非曾说,华为发展到今天,不会与任何人为敌,也不会把谁看成自己的竞争对手。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自己能让自己妥协。
而对一家伟大的企业来说,它最大的对手,也只有它自己。
对于未来,华为还将面临一场又一场硬仗。但我们相信:
任正非不会屈服,华为人不会屈服,中国人不会屈服。
‘贰’ 为什么华为是中国在世界上为之骄傲的民族企业请你至少从四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华为确实有成绩,也有故事可以讲,企业的故事,企业家的故事都有。
第二,华为民企的身份比起国企更适合做这个榜样。
第三,华为在世界上和国内都有话题度,并且可以不时的回锅加热度。
第四,华为有庞大的用户群,所以国民认知度比较高,它做得是消费品,更新换代也比较频繁,所以可以频繁提起关注度来,要不大家买个华为手机,10年都不用换,华为早破产了,还骄傲个啥。
‘叁’ 孟晚舟称华为也许已穿过“黑障区”,华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孟晚舟称华为也许已穿过“黑障区”,华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说华为就得提到小米,当手机已经发展到了高智能时代,与人们的显现需求以及潜在需求都是密不可分的。华为一直在研发技术上花费很大的功夫,当然,作为自主研发是值得国人支持的,毕竟是自主研发的民族产业。但是抛开民族大业不说,就手机而论手机,华为就如技术部门一样,除了科技就是研发,而小米就是销售部,市场需要什么就给什么。
而华为,除了科技还是科技感,因为科技含量性价比也被科技拉低。用商务的名义为科技感找个价值。今天华为的出路在哪里???一个技术部门除了与销售部合作还能有其它选择吗?自己创造一个销售部财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太高,不如直接与现成的销售部门合作效率要高很多,从战略发展及可技续发展看,还是看好小米,但从科技研发上看好华为!!!从世界的竞争看,我看好国产华为与小米。
‘肆’ 华为手机是不是百分百国产的
在商品全球化的今天,集成度高的任何产品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国产,三星、苹果也是一样的,现在品牌属于哪个国家的定性说法是,产品的注册公司以及核心技术属于哪个国家。比如苹果是美国公司,其品牌价值受益方是美国并且苹果拥有产品的主要核心技术比如IOS以及设计和概念等等。三星同理。
华为是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手机品牌,同时也是民族工业的佼佼者,主要原因有:
第一,华为没有上市,是全球500强中唯一没有上市的企业,企业本身没有依靠外来融资,不像阿里巴巴,腾讯等。阿里巴巴日本人控股最多,马云本人只有8% 。
第二,华为在07年的时候已经是世界上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 之一,排行第四,同时是每年全球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其核心竞争能力很强。我08在欧洲留学,他们的通讯器材、设备基本全是华为的了,那个时候华为还没有手机业务。对于华为来说终端设备,类似于手机的制造和生产只是他最小的业务。所以华为是世界上第一大通讯制造商,手机作为副业,他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手机生产厂商,仅次于苹果和三星。
第三,之前说华为自主研发能力很强,其中在手机终端上的表现是,华为的手机多数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生产的海思处理器,其中具有品牌效力的旗舰系列全部选用海思并且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在欧洲具有很强的影响力,2013欧洲数码大会上华为的P6也被评为了年度最佳数码产品(我说的这些是有据可查的,喷子滚远)。经过市场检验后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至于兼容性不好什么的那些都是扯淡,你可以自己看测评。我喜欢数码产品测评过很多设备,除了谷歌眼镜之类很难弄到的货,别的旗舰产品我基本都玩过,包括向别人借的和自己买的还有帮别人刷的。海思还是值得国人支持的,比什么龙芯之类的长脸的太多。麒麟910在X1上的我已经测试过,很好。。。
第四,华为作为民族企业,在国内的售价比在国外卖的贵的多,良心企业不像联想,被国人养肥了回头坑国人。。。华为的Ascend系列欧洲市场卖了很多,得到了普遍认可,前两天发布的P7也挺不错,我打算买一个或者借一个测试一下。P6我使用过感觉还是不错的。
‘伍’ 对于我们的民族企业中兴和华为你有何评价呢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通讯公司,进军欧美高端市场难度巨大,华为在欧美高端市场表现遥遥领先于中兴,足见华为的市场开拓能力明显胜过中兴一筹。
‘陆’ 华为公司怎么样拜托各位了 3Q
一、生存创业1987-1995 任正非:“华为是由于无知,才走上通信产业的。当初只知道市场大,不知市场如此规范,不知竞争对手如此强大。走上这条道路, 就如上了贼船,要么就是沉没在商海里,要么强大到年产值数百亿、有自立的能力。” 华为创立于1987年的深圳,那是一个倒买倒卖的年代。在200多家低水平设备商“军阀混战”、无序竞争的环境下,创业8年,华为已经从一个1987年注册资金2.4万元,六七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拥有18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达14亿元的企业,在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中位居第26位。 1995年, 华为自主研制的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在经过两年的研发、试验和市场推广,终于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规模商用。 华为的08机与巨龙的04机一起,成为了中国广大农村通信市场的主流设备,由此打破了跨国公司一统天下、七国八制的基本格局。 此时,中国的通信市场才算刚刚起步,全国的电话普及率仅仅位3.2%。根据当年邮电部的预测,在未来的几年之内中国通信产业将以5倍于GDP增长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而华为在数字程控交换技术上的突破给通信产业的国产化进程带了了希望和曙光,基于国家网络安全和扶持民族工业的双重考虑,国家开始在设备选型方面向国内企业倾斜。 1995年6-7月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委员兼科委主任宋健等中央领导先后视察华为,对华为的迅速成长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些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给华为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1995年,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也是华为发展的关键点,在拿下农村市场后,任正非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向城市进军,随之而来的是与西门子,AT&T,阿尔卡特为代表的国际一流企业的正面交锋。这个时候,华为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就一一暴露出来了。那个时候的华为,是一个标准的中国民营企业模样。虽然当时的任正非无法找到终极问题的答案,但是他已经充分意识到华为已经到了需要一套理论体系来进行规范的时候了。此时,他借用老子道家学说,提出了控制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这也是后来着名的《华为基本法》的起源。 二、农村包围城市1995-2001 任正非:“华为到了在管理上认认真真下功夫的时候了。” 从1995年到1998年,中国通信市场的格局和华为的地位在悄然之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依靠自己的努力,华为正在取得在国内厂商中的领先地位。1998年华为的销售额比1995年增长了6倍,达到了89亿元。更为重要的是,华为已经基本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战略目标,华为的核心产品已经进入了国内所有发达省份和主要城市。 但在任正非眼里,取得“国内第一”只是华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从1995年开始,任正非就已经八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定位华为的发展目标。随着阶段目标的实现,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思想也就变的得越来越清晰。当时,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的总收入业只有不到1000万美元,基本上还是名副其实的“本土王”。面对这样的局面,任正非于1998年制定了双线战略:在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的同时,迅速拓展国际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任正非看到了华为与国际竞争对手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表现在企业层面,更多的还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不仅仅表现在国家得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也表现在国民素质等软件方面。他认为,如果国民素质得差距更多的是体现在气质上的话,那么企业层面得差距则更多的是管理上得差距。实际上,国外企业的管理和流程的先进一直在影响着任正非的思想。参观阿尔卡特的时候,他对其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员工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随团的人说“阿尔卡特的今天就应该是我们的明天”;在参观德国西门子的时候, 他对德国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感慨万千;1997年底再次访问美国,给了任正非更多的触动:信息产业可谓变换莫测,在这个行业中,如果不能有效的管理和不断的创新,即使大企业也有可能在一夜间灰飞烟灭 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华为在内部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引入先进的管理制度体系。1998年,华为锁向IBM学习,在接下来的5年里,所付出的代价不低于10亿元。而生活一向节俭的任正非对于管理进步的投资却是从来不惜代价的。他曾经说“沃尔玛的老板就是买东西时给人付更多的钱,因为他同时向别人学习管理,所以沃尔玛现在发展成世界第二强企业。我们也是在向IBM买管理,买经验。”但是,请来了老师,学生们又开始出现问题。IBM刚进入华为的时候,华为刚刚经历了连续5年的翻番式增长并在国内确立了龙头老大的市场地位。持续的成功让员工心里充满了自信和无往而不胜的良好感觉,独立自主的发展历程也似乎证明了虽然华为自己的东西不是最好的却是最适用的。华为这条大船的舵手任正非已经意识到必须向世界领先企业学习并下决心引入外脑,但“船身”还依旧在惯性下继续沿着原有的模式运行。 如何去推动企业的变革?这个时候,任正非个人强大的影响力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一向善于利用内部舆论阵地传递思想的任正非,在《华为人报》上发表了题为《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的文章,他在文中明确的指出:管理式世界级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永恒的难题,华为在第二次创业中更加不可避免。世界上最难的改革是革自己的命,触及自己的灵魂是最痛苦的。在任正非强力甚至是“不问青红皂白“的推动下,表面的阻力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固有的观念不可能一下子就打破,他还需要持续的宣传和灌输,并将华为的利益机制向有利于流程变革推行的方向倾斜。在随后的讲话中,任正非明确了业务流程的三步曲,就是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他甚至提出”我们是要先买一双美国鞋,不合脚,就削足适履。” 就是在这种“语录文化”下,任正非几乎把多年在企业建立起来的影响力运用到了及至。 三、进军海外2001-2006 任正非:“我们总不能等待没有问题才去进攻。我们要在海外市场的搏击中,熟悉市场,培养和造就干部队伍。” 华为开拓市场的尝试开始于1996年,当时华为的主要战场依然定位在国内,国际市场只是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2001年初, 任正非在公司内部发表了《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太平洋》的着名讲话,号召华为人去开拓海外市场。 今天,走向海外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华为某个流程、某个环节的变革;为了适应迅速扩张的海外业务,华为更深层次的变革也正在开始。华为正在作为一个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国际化地规则、语言,甚至是思维方式。原先,华为是将部门按照区域化分成国内和海外两大部分,分别由两位高级副总裁负责。海外这部分又被分成了八大区域,每个区域都组建了区域总部,从而将决策只能前移,加快在海外地决策反应速度。然而到了2005年年底,中国区已经被“降格”为全球九大区中的一个大区,至此在华为内部,已经没有国内国外之分,而只剩下了全球市场和各个大区的概念。 在这期间,不得不提的是华为的冬天。2001年,爱立信、北电、朗讯等电信跨国公司陷入巨额亏损,而互联网的旗手思科也出现了高达10亿美元的亏损。这种全球性的衰退终于在2002年击中了华为;当年华为不仅收入下降,净利润也下降了将近60%。2002年,“华为的冬天”最冷地时候来临了,公司出现了近几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再加上内部创业所造成的打击,华为上下的士气降到了冰点。 一个企业再危难时刻的生死转折,永远是对企业家精神的考验。当所有人开始怀疑的时候,当所有人都在动摇的时候,企业家必须独自一人面对决策、也必须独自一人面对信念的测试。也许除了自己没有人相信,除了自己没有人能理解,但是企业家却不但要说服自己,还要说服整个企业, 而任正非超凡的意志力,也恰恰体现在这里。 从精神方面,他分别于2002年6月、7月、10月发表一系列讲话,主题是让公司高层全面深刻的认识当前局势,共同努力度过公司所遇到的暂时困难,并明确指出华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几项主要策略。首先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一次来扩大生存空间;其次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加强与客户沟通,强化绩效考核管理。 正是这种任正非的精神强力推动,成功的避免了崩溃局面的出现。 但是,任正非并没有把精神作为推动变革的唯一手段,在华为的冬天里,他的一系列举措随后就接连出台了。首先大规模剥离非核心业务,通过20倍市盈率出售安圣电气给华为披上了过冬的棉袄;其次从根本的激励机制上采取了系列措施,鼓励创业人士回归,提高员工士气。 经过了漫长的3年冬天,2004年华为终于又一次见到了春光。带领华为走出冬天的恰恰是任正非在冬天里咬紧牙关伸展初的海外翅膀。在海外市场上,华为不仅销售额22.8亿美元,占到总销售额的41%,而且已经全面登陆欧洲主流市场。与此同时,历时5年的以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变革,也从试运行进入全面推广期。根据IBM顾问的评估,已经基本度过了“削足适履”的磨合期,逼近及格线。更加重要的试,随着大批创业人士的回归,华为内部军心趋于稳定,华为又开始回归到“上扬”的轨道。
‘柒’ 华为是经营什么的民族企业
华为技术(“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下一代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创新的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
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移动(HSDPA/WCDMA/EDGE/GPRS/GSM, CDMA2000 1xEV-DO/CDMA2000 1X, TD-SCDMA和WiMAX)、核心网(IMS, Mobile Softswitch, NGN)网络(FTTx, xDSL, 光网络, 路由器和LAN Switch)、电信增值业务(IN, mobile data service, BOSS)和终端(UMTS/CDMA)等领域。
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61000多名员工中的48%从事研发工作。截至2006年底,华为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9000件,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
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1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
华为致力于提供基于ALL IP网络的FMC解决方案,使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信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华为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具备面向未来转型发展的先发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
华为新的企业标识在保持原有标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基础上,更加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充分体现了华为将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持续的创新,支持客户实现网络转型并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业务;华为将更加国际化、职业化,更加聚焦客户,和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一道,创造一种和谐的商业环境实现自身的稳健成长。
具体上http://www.huawei.com.cn/
‘捌’ 余承东称华为现在非常艰难,华为现在的困难主要来自于哪里
‘玖’ 为什么华为备受追捧
华为这个牌子是国人自创的,受到的关注度自然都很高,而且这个品牌发展的越来越好。
这个牌子说实话,无论是从价格还是质量,都是可以的,可以信赖的。
这么火热的原因除了价格以外,还有就是国人自己创建的品牌,最近不是掀起一股国潮风,就是买什么都是买国货,支持国产,支持国货走向世界。
相信很多人的购买也是有这个原因,最后买了发现是真的好用,功能啥的很齐全。
‘拾’ 华为手机是纯正国产血统吗
不是,在商品全球化的今天,集成度高的任何产品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国产,只是说品牌属于哪个国家的定性说法是,产品的注册公司以及核心技术属于哪个国家,华为是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手机品牌。
(10)华为民族工业怎么样扩展阅读
华为自主研发能力很强,其中在手机终端上的表现是,华为的手机多数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生产的海思处理器,其中具有品牌效力的旗舰系列全部选用海思并且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即使华为作为一个自主研发芯片的厂商,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很多的技术都已经变的不可分割。华为主要销售手机和通信设备,而其中的零部件不可能完全由一家公司完全供应。
在专利方面也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难题,所以华为需要大量使用别人的专利,这样才能互利共赢。最后,在某些方面来讲真的是"术业有专攻",虽说华为是一家综合型的手机产品公司,但是整合全球最好的零件做出最高质量的手机,最大的收益人也是我们用户本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