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如何提升工业环境

如何提升工业环境

发布时间:2022-06-07 00:42:52

⑴ 工业企业生产管理化生态化的措施提高生产管理效率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31

⑵ 谈谈如何处理发展工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是当前不少地方面临的现实课题。

加强环境保护是发展所需、民生所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由于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不仅给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2)如何提升工业环境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两者的内容也是统一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方面,高质量发展须是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比如,我们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转型发展主攻方向,坚持一手抓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企业深度治理,就能有效减少企业污染排放,促进空气质量改善。

另一方面,我们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快生态绿化建设,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⑶ 如何营造良好的智能制造发展环境

造良好的智能制造发展环境,除了参与智能制造的人通力配合外,一些像镑镑天工之类促进行业发展的平台也至关重要,只有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国际专家团的力量,才能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⑷ 如何加快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二、着重抓好工业企业晋档升级工作,不断增强综合实力。
三、加快园区建设,发挥工业发展集聚效应。
四、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⑸ 如何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

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即循环经济模式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 所构成的单行物质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延长使用寿命、使废物再生资源化等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的循环流动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末端处理.其实质就是生态经济,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基本特征,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摒弃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主要途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围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优先选用适应市场机制、效益明显、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提高企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整体水平.
这种健康的循环经济模式无疑是有利于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的.通过对老工业基地生产模式的循环经济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从而促进老工业基地坚定不移地走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那么,如何在老工业基地该实现循环经济呢?
首先,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及加大监管力度.作为资源型城市,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循环经济模式对资源型城市的重要现实意义,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念,正确认识循环经济模式对资源城市的价值,要注意到循环经济的根本并不仅仅在于建立一个节约型社会,而在于它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政府要把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和推广作为一项经营城市的主要工作,作为产业调整和培育的前提条件.而且,作为起主导地位的政府来说,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通过法律的权威,逐步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实现.
其次,企业应做到优化产业结构,优胜劣汰.在以资源开采为主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很多企业存在浪费资源、效率低下、污染严重的现象.对于这样的企业,要通过清洁生产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和更新,形成循环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循环经济型企业.
第三,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也是很有优势的,但是其发展农业的过程却是比较粗放的.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农村固体废弃物的随意堆放和畜牧业、水产养殖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地排放已经对东北地区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在实现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农业生产的生态化也是必须要实现的过程.比如农村沼气工程的开发就是一个典型的循环经济的例子.在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贯彻这样的生态化的思想.而且,东北农产品虽然丰富,但是其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东北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第四,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再加工.东北地区是重工业基地,其工业废物之多自不必说,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废弃物也是与日俱增的.这些废弃物形成严重的污染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国有废品回收公司已经失去作用,而民间自发形成的废品捡拾收购体系是一种无序状态,加工利用体系混乱,如果不妥善引导和管理,还有可能存在社会治安、卫生防疫、二次污染等社会问题.因此,建立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体系,不进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也是推动循环经济的核心问题.
2、 如何保护老工业基地资源及生态环境
(1)科学利用所剩无多的资源,同时大力开发新能源,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
东北地区的资源利用方式以及生产方式与东北人的性格可以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这里是中国最北端也是最寒冷的地方,这种天寒地冻的天气也造就了东北人直爽、豪迈的性格,在对资源的利用上也是一样的.比如,在寒冷的冬日里,东北家家户户都要生火取暖以挨过这漫漫风雪.在这个过程中,本地的居民就直接把煤炭放在炉子里燃烧,取暖或做饭.这种最直接的方式产生了最直接的效果,然而也造成了最严重的浪费和污染.煤炭有取暖的功效,可是取暖功能的只是煤炭功能的一小部分而已.煤炭中含有许多成分,而这样直接的燃烧,除了那一小部分得到了利用之外,剩下的原可以被提炼以作他用的部分便成了无用的灰烬.显而易见,这种粗放的使用能源的方式必须得以改善,以遏制能源的无度浪费.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使用资源的思维.在运用资源之前首先应该把资源用科技手段提炼分离,以使其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浪费和污染的现象.同时,还应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来代替这种粗放的使用资源的方式.
(2)旅游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东北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环境,但是由于不加以保护而导致环境的严重恶化,而通过教育和号召很难达到一步到位的效果,必须通过一定的促进机制,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便是解决环境保护的措施之一.因为在坚持发展生态旅游地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旅游业创造经济上收益,同时还可以与环境保护形成良性互动.这样,便促进了人们自觉地区保护环境,因为这是与其利益相关联的.
(四)针对老工业基地后续替代产业的研究
1、发展替代产业,在各地区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深加工等产业
东北老工业基地中,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较多.目前,有的产业如森工、煤炭、有色金属等正处于衰退状态,产业接续问题比较突出.因此,针对东北地区不同产业、不同城市的接续产业的发展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煤炭资源性城市应把煤化工的发展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森林资源型城市应把木材深加工、林木资源深加工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这样的方式既满足了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
2、 另辟蹊径,形成以东北特色文化为代表的无可替代的新型产业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拥有特殊的气候条件,冬季降雪量较大,雪期较长,具有开展冰雪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哈尔滨的冰灯、吉林的雾凇更是举世无双.黑龙江的冰雪旅游在全国已是小有名气,很多在南方城市生活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在冰雪之中的美妙感觉.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冰雪旅游带动东北地区的旅游业,让外地游客尽情领略北国之风光.
除此之外,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在发展工业旅游方面也占有绝对优势,东北地区一直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地区的工业企业拥有过无数的辉煌:这里生产了新中国第一辆卡车、第一台轿车及全国唯一的一辆东风轿车,珍藏过毛主席乘坐过的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这些都是东北无与伦比的独特的文化.
相信具有浓郁的东北风情的艺术形式“东北二人转”等也给很多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东北地区可以以此为中心,大力促进具有东北特色的文化事业的发展.

⑹ 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谈如何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一、当前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
当前,开发区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机遇期”。但同时,随着政策法规的调整,大的体制环境的演变,以及形势任务的深刻变化,更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
首先,政策法规环境的变化。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各项政策相继出台,特别是所得税政策调整、用地指标供求矛盾突出、环境保护加强以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收紧银根等,从多个层面制约了开发区的发展。此外,开发区财政综合收入虽然较高,但可用财力尤其是偿债能力低,融资额度受到限制,造成融资困难。目前,我区执行与市属城区几乎无差异的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在推进大建设、优化大环境过程中,资金十分困难,压力很大。
其次,体制环境的束缚。一是经济管理权分散化。近年来,国家对税务、土地、环保等机构先后实行了垂直领导,一些原来下放的职能权限逐一上收,有些虽未上收但须逐事逐项上报“确认”、“审核”,导致办事环节增多,协调难度增大,工作效率降低,经济成本增高。二是管理职能行政化。开发区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日益加重,肩负着经济开发和社会管理的双重重担,由此导致管理服务职能延伸,管理链条增长,财政负担增大,精干、高效的管理架构面临膨胀的极大压力。同时,上级部门要求开发区象其他行政区一样,开展统一要求的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名目繁多的各类会议,承担与工作无关的社会事务,增设相应的工作机构,接受各种检查评比,导致工作精力分散,主动性减弱,呈现出明显的行政化趋势。上述问题,使开发区以往所具有的观念新、体制优、人员精、效率高等比较优势受到挑战,开发区面临向旧体制回归或受旧体制“反向辐射”的巨大压力。
二、对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的思考与建议
环境建设是一个常抓常新,“永不竣工”的基础工程。优化发展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努力明确定位。首先是法律定位的问题。尽管我国工业区建设已实行了20多年,但关于工业区的成立、运作、监管的法律、法规却仍然处于缺失状态。在国家法律法规对开发区地位没有法定认可的情况下,地方党委和政府更应给以相对宽松的政策法规环境,为开发区管委会“正名”。建议政府对开发区管委会进行书面正式授权,让管委会代表政府对开发区范围内土地的开发、使用行使权力。在进行土地征收、管理、开发过程中虽然“无法可依”,但至少“有据可依”,而不至于说不清、道不明,做的时候是对的,检查起来又都是错的,造成工作的被动局面。其次是功能定位的问题。开发区作为城市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的载体,其功能应为城市战略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区的主要职能是吸引、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城市第三产业,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为合肥市经济实力最强、人居环境优良、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型新城区。
二是提升城市配套功能。经过14年的努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基础设施配套水平逐步提高,但适应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型新城区发展的城市配套设施仍欠完善。下一步,要进一步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公共交通、商业等服务业体系。同时,要创造良好条件,吸引法律、会计、保险、金融等中介组织充实到开发区的城市框架中,使静态的“城”变为动态的“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带动现代化。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配套的完善上,作为合肥市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电、热、气、以及污水处理等,还有会展中心、接待中心等市重点工程,都由开发区来投入和运营,压力极大,建议应纳入全市的统一规划和综合配套之中,不能仅仅依靠开发区的投入和负债来解决。
三是更加深入地解放思想。如何看待开发区,其实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从开发区来说,不能就开发区说开发区,更要认识到开发区是合肥的开发区,是安徽的开发区。从上级部门来说,急需站在全市的大局上考虑,不能把开发区简单地等同县区或市直部门,以同样的标准、规范和尺度来要求,而必须当成“特区”来看,给予特别的政策、特殊的关注、特事特办,更多地关心、帮助和支持,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只有这样,才能举全市之力,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精力办好开发区以及工业园区,为工业立市多做贡献。
四是大力优化体制环境。在硬件设施、政策环境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开发区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体制环境上的竞争。吴仪副总理去年在视察长沙经济开发区时指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必须由政策优势向体制机制优势转变。当前,开发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进一步壮大,必须实施体制创新战略,保持其在区域经济社会竞争中的领先优势。但是,体制创新不能仅靠开发区的努力,更需要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第一,支持开发区在用人机制、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以及分配机制上大胆试验,只要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应放手让开发区先行先试。第二,鼓励开发区进一步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探索市场化招商、中介机构招商、代理招商等新路子,促进招商手段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引进专业咨询公司、财务公司、律师所、评估机构、代理公司等中介机构,提升招商层次和水平。第三,切实为开发区“减负”。对开发区的机构,不能要求对口设置,尽量采取合并、综合和代管的方式;各项工作不能按区一级政府来要求;各种会议、检查、评比对开发区应给以特殊对待。第四,应对审批权限上收的压力,应学习西安、南昌等地开发区的经验,将垂直部门设置在开发区管委会的职能部门,实施管委会统一领导,上级对口指导。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可根据发展情况和形势变化,自主对机构、干部、编制等进行适当调整,在很多做法上,赋予开发区先行先试、试验的权力。
合肥市工业经济发展环境,集中体现在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环境上。

⑺ 如何打造可信可控的物联网工业环境

物联网应用创新了社会治理模式,促进了各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但同时,我国物联网发展仍存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网络安全问题延伸、物联网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尚需继续在打造自主可控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加强物联网安全监管等方面下功夫。“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目标,大力发展物联网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物联网发展加速了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变革创新。物联网发展意义重大物联网应用创新了治理模式。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在线监测、实时感知、远程监控成为了管理新亮点,极大地创新了社会治理模式。无论是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防控,还是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灾等领域,物联网应用实现了在线实时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突发事件预判和应急处置能力。物联网应用促进了绿色低碳。物联网应用促进了各领域用料、用能、用水的精细化,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工厂生产线具备了自我感知能力,根据材料配方需要,实时、精准地用料、用水和用能,提高生产资料的利用率,降低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能源物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物联网技术在能源生产、传输、存储和利用各环节的应用,实现用能的实时感知、精准调度、故障判断、预测性维护。物联网应用促进了开放合作。物联网应用不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连接,更加强了人与物、物与物直接的连接,打通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流通渠道,促进了物与物之间的协作。工业物联网应用将不同流水线、不同车间、不同工厂内的机器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标准化通信的开放网络,强化了机器之间信息流动,促进了机器之间、流水线之间、车间之间、工厂之间的协同协作。物联网应用促进了共建共享。由于物联网的软硬件接口、传输协议等标准化,促成了物联网网络互联和信息互动,使得各类开放式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视频监控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了公安、交通、金融、环保、国土等部门视频监控网络的共建共享,统一了视频探头,统一了视频监控网络,统一了数据存储中心,不仅减少了各部门重复投资建设,而且大大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和覆盖率。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短板物联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射频识别、传感芯片、操作系统、组网协议等物联网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核心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研究不深入,产学研脱节,技术和产品滞后国外发展步伐,存在代沟。由于缺乏自主可控的通用性物联网操作系统,国内物联网产业生态难以协同配套,严重制约着物联网应用平台化和生态化的发展。传统网络安全问题正在向物联网领域各处延伸。万物互联让传统网络安全问题借助物联网延伸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居民生活等各个物联网领域,随着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物联网安全问题像火灾隐患一样普遍,将延伸到物理世界的各个角落。特别是交通、水利、能源、电力、通信等行业物联网应用安全日益严峻,突发的物联网安全问题有可能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稳定。传统安全防护技术难以跟上物联网技术和产品发展步伐。目前市场上做互联网安全的厂商很多,从应用安全、主机安全、存储安全到网络安全,公司数量众多,但做物联网安全的公司却不多。由于和传统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保障措施有很大差别,大部分物联网公司都只擅长做物联网应用,但对物联网网络安全几乎都涉及不深。缺乏体系化的物联网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机构。在互联网安全方面,管理机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都已经很明确。但在物联网领域,关于物联网安全管理制度方面,除了工信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管理相关规定之外,其他重要领域的物联网数据采集、接入、组网等领域安全管理和规章制度还存在不少空白。缺乏物联网接入产品安全评测、风险评估和等级认证等制度。物联网产品被广泛应用到了通信、电力、能源、交通、水利、国防、医疗等各个重要领域,这些领域的物联网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但这些领域的物联网应用产品并没有实行安全测评等相关技术风险评估制度,产品有可能存在安全问题或被黑客远程控制和利用,安全隐患和风险极大。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物联网治理深度不够。目前,各类物联网产品应用采集了大量数据,由于受限于挖掘技术和商业模式,采集数据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另外,从物联网本身的角度来看,物联网自身采集的数据对整个物联网治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精准地感知整个物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推进物联网建设的着力点打造自主可控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整合产业优势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打造涵盖物联芯片、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程序等在内的全链条自主可控的物联网产业链。重点加快物联网感知芯片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攻关,加强数模转换技术研究,提高芯片采集精准度和应用稳定性,研发能够满足市场实际应用需求的高性价比物联网感知芯片。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节电、微型物联网操作系统,丰富操作系统网络和应用接口,提高操作系统稳定性。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组网和通信传输协议,加强协议安全保障,提高物联网组网的稳定性和通信传输效率。创新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物联网应用发展模式,拓展物联网应用场景,整合物联网应用开发者,构建物联网产业生态圈。加强物联网安全监管。完善物联网安全监管制度,建立起贯穿物联网产品研发、接入组网、数据采集传输、平台运营等全链条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环节安全风险可控。建立重点领域物联网接入产品的安全评测和等级认证制度,重点加强能源、电力、水利、轨道、石化、冶金等重要工业控制系统以及国防、金融、电信、安防、医疗健康领域物联网应用操作系统、组网协议、应用软件的安全性测试和评估,确保连接、组网、配置、设备选择与升级、数据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安全可控。顺应物联网安全发展态势,建立物联网安全态势在线监测应急管理平台,推进物联网治理的网络化、平台化和智能化。加强物联网应用领域大数据开发和应用。加强物联网在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各领域深度应用,促进数据采集和挖掘,推动产业组织和运行模式创新,培育新型信息服务业态。加强物联网在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推进实时感知和在线监测,推动数据决策,提高政府社会治理的预判和研判能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强物联网在民生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强民生数据采集,优化配置民生服务资源,提升民生保障便民、利民和惠民水平。加强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中的应用,提高对物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确保物联网安全可管可控。

⑻ 如何实现从传统工业化到低碳工业化的转变

根据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我国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认为,转型就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智能制造转型、服务化转型、内需主导及消费驱动转型;升级就是全面优化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促进工业结构的整体优化提升,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 工业转型升级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必须坚持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基础上,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工业强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⑼ 如何改善县级产业园区环境,提升园区标准

改善县级产业园区环境相关办法:
(一)园区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入园企业用地建筑密度控制在30%--39%,容积率控制在0.6以上,绿地率控制在20%以下,办公生活用地控制在7%以下;入园企业用地投资强度必须控制在100万元/亩以上,产出密度亩均缴纳税金2万元以上。
(二)采取腾笼换鸟的办法,加强园区闲置土地、使用效率低和无效益土地的整顿盘活,重点清理高升公司、保良生物、瑞洁卫生材料、茂源建材、兴达建材、樱和木业、杭莲生态农业等七家企业闲置土地。
(三)千方百计用足国家政策,争取多方面支持,尽早报批园区已征收的土地,确保引进的项目有地可用和及时供地。
(四)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入园协议》操作,对超占土地及时收回,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违规建筑坚决拆除,对停建的在建工程必须尽快复工,对规划内尚未动工的土建工程督促其尽快动工建设,对企业内部分土地撂荒限期增加投资补火。
(五)办好园区创业园,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乡镇及县直单位参与创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对达不到供地条件的高新科技项目,在场地和租金等方面给予优惠,引导和激励其在创业园进行孵化成长。
(六)鼓励企业“零增地”扩张。积极引导并鼓励企业利用厂内存量土地改(扩)建多层厂房或实施厂房改造加层。对园区企业采取“零增地”方式新增《入园协议》之外的项目,视项目节约用地量予以相应奖励。
第八条 强化园区规划控制区内土地管理制度。园区周边相关道路、水利等公共设施及农户建房等,必须符合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周边村组开展上述建设时,琴亭镇或升坊镇要先报园区审核同意后,再报国土、住建等部门予以审批。
第九条 实行园区企业转让申报制度。加强现有入园企业转让、继承、拍卖、租赁及变更管理,防范企业在变更过程中套取优惠政策。属同一宗土地、同一类产品、同一生产规模的企业只能享受一次优惠政策。凡现有入园企业需转让、继承、拍卖、租赁及变更的,须统一由园区管委会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参与协调,严禁企业未经许可擅自操作。
第十条 实行园区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制度。园区管委会对入园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按照协议规定,履行服务职能,监督项目建设,对违约项目依法按协议追究违约责任。招商引资服务单位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税收征管、员工招聘等工作。
第十一条 实行园区供电、供水协议制度。供电、供水部门必须与园区重点企业签订供用电、供用水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强化服务意识,明确服务承诺:停电停水必须无条件在第一时间通知园区企业,确保园区企业正常安排生产;同时每年计划停电停水不能超过6次(新增用户接入电网或园区网络改造停电除外),每超过一次无条件补偿与之签订相关协议企业各1000元的损失;非正常停电停水不得超过3次(自然灾害引发停电除外),每超过一次无条件补偿与之签订相关协议企业各2000元的损失。
第十二条 强化园区治安管理。公安部门必须加强园区治安管理,对强揽工程、无理取闹、强行阻碍园区企业正常生产和施工的事件,园区派出所在接到报警电话后1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控制事态,及时调查取证,对造成严重后果者依法采取相关强制措施。
第十三条 实行园区封闭管理制度。县(市)直部门及有关条管部门(税务、消防、环保部门除外)须领取县园区管委会开出的通知书后,方可到企业开展收费、检查等工作。村及村民与企业的一切事务,原则上均由园区管委会直接办理,村及村民不得与企业发生直接关系。提倡联合执法、预约执法、集中执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企业对未经园区管委会许可,擅自进入企业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人员,有权拒之厂外或强制带离厂区。
第十四条 完善客商保护制度。县委、县政府向入园投资企业业主、高级管理及高级技术人员颁发客商证,对持证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予以重点保护。有关职能部门在接到持证人求助信息时,要在第一时间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全力以赴给予无私帮助;持证人若有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在对其有关行为进行处理时,要坚持以教育为主,需采取强制措施时,事先必须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第十五条
实行园区企业办证代理服务制度。对入园企业的项目、用地报批、工程报建等手续,由园区管委会统一受理、统一收费,实行全程代理。
第十六条
实行园区企业收费明白卡制度。县(市)直部门(县国土资源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国税局、地税局、房管局、环保局、水务局、林业局、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等)
须按照全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企业所有的收费项目实行“一企一卡”制,由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将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优惠幅度等内容制成卡片并加盖县政府公章,直接发给园区企业主。

第十七条

实行园区企业投诉必查制。对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以及服务差等情况,企业可直接向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举报或由企业派人或以书面、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向县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工作办公室提出协调申请,坚决做到有诉必查,查实必究。

第十八条
实行联审联批管理制度。对新入园项目由县分管领导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入园的立项、环评、规划、用地、工商注册、纳税登记、用电、用水等问题。

第十九条

实行县级领导挂点负责制。为解决好入园项目建设和入园企业生产经营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县级领导挂点负责制,建立“一个项目,一个县领导,一套人马”的帮扶机制,实行领导高位推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难题。

第二十条
实行银企对接会议制度。为解决园区企业融资难问题,每季度由县分管领导在县工业园综合服务大楼召开一次银企洽谈会,积极实施政银企合作,实现银行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难题。
第二十一条
实行企业用工投保制度。为解决企业用工风险,引导和鼓励园区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工伤保险。
第二十二条
实行服务园区工作推广制度。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把支持和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员分工有体现,在经费列支上有落实,在政策对接上有举措。使我县工业园区在扩大开放、体制创新、功能开发、产业集聚等方面,尽早发挥出应有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实现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升工业环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如何解除点火开关已启动 浏览:393
奔驰c换全铝车门多少钱 浏览:307
汽车过完户如何查 浏览:943
渔湖哪个工业区最大 浏览:32
汽车年审标志怎么看 浏览:704
宝马车七座价格是多少 浏览:322
扬州工业洗衣机多少钱 浏览:277
16年奥迪a6库存车哪里有卖 浏览:68
万州汽车南站转盘工期多久 浏览:381
工业射线胶片有什么要求 浏览:540
哪里可以看汽车价格表 浏览:651
肇庆锦龙奥迪4s怎么样 浏览:864
汽车放卡槽怎么样 浏览:902
宝马后门改喇叭面板用什么焊接 浏览:738
什么是汽车维修制度 浏览:29
工业设计专业为什么是工科 浏览:396
11年宝马520仪表盘怎么使用 浏览:399
汽车检测违章多久自助办 浏览:569
汽车发动机故障灯亮是在哪个表上 浏览:457
宝马压缩机不工作怎么测 浏览: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