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战后日本什么工业发展最快

战后日本什么工业发展最快

发布时间:2022-06-02 06:19:36

‘壹’ 二战后日本经济为什么发展得如此迅速

1,合适的外部环境(美国扶持),当时的贸易保护主义尚未出现.
2,优秀的教育传统使其拥有庞大而优秀的人才队伍进行研发和制造
3,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策略非常正确,各个公司财团利用旧日本遗留的战争掠夺来的财富投入制造业发展和相关科技研发.和政府紧密合作精确而高效.
4,政府在外交,军事方面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外交上宣称永不发动战争韬光养晦,军事上全面依赖美国保护(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教育和科技研发)
顺便说一下,日本的韬光养晦比中国做的高明的多,中国的韬光养晦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而日本则老到的多,直到现在决大多数西方人还认为日本人爱好和平.
5.充当美国人的马前卒,并且在一系列的国际事务中保持和美国一致,出卖了自己的主权让美军进驻日本岛,这不得不让美国主子把他几乎要毁灭后在短短的几十年又扶植成一个世界经济强国。

‘贰’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工业发展快,内因外因是什么

明治维新是日本日本在明治时代所推行的一系列较为重要,且有利于日本国家社会发展的举措。对于日本来说,明治维新使得它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明治维新对于日本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也是亚洲范围内唯一一个通过改革建立起了资本主义的国家,也正是从这时候起,日本变得越来越强大,工业发展越来越快,即使后来走上了帝国主义的道路。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力也渐渐变得强盛起来,并且接着这个机会废除了很多幕府时代和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让日本能够夺回自己国家的主权,从而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国家的命运,成为当时亚洲最为强盛的国家。

‘叁’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是:战后经济恢复阶段、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经济低速增长阶段。

1、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

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3)战后日本什么工业发展最快扩展阅读

日本经济

综述

二战后的日本工业基础设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其后20年间,日本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第一个从战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1968年,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60年代,日本工业竞争力稳步提高,年均出口增长率高达18.4%。

在60年代中期之后,除1973年石油危机后的2年,日本的经常项目每年均为顺差。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迅速升值,由此引发的出口产品的价格增长削弱了日本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1998年的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再次遭遇重创,除2010年外,其余年份名义GDP 增长率都小于1%,并且GDP增长率多年出现负增长。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日本出现近2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名义GDP增长率为-4.6%[ 。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日本

‘肆’ 二战后,日韩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着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总结日本民族如何战胜困难、目光远大、勇猛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美。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位导师是道奇,他教导日本人要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将日元与美元汇率固定于360日元。第二位导师是戴明,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也。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完美运用、臻于化境的却是日本人。第三位导师就是德鲁克自己。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和实施目标管理。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岁时被荣聘为东京大学研究日本艺术文化的教授,引以为傲。德鲁克与吉田茂英雄所见略同。二师皆以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而中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是当今中国社会之普遍心理。与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相比是不是还有很大的差距?!

结论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①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美国对日本的扶植。③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④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促进出口。例如,60年代末,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之一,并大量出口。当时,日本生产的纤维和黑白电视机出口美国,超过美国该产品进口数的1/10,从而引起美日贸易摩擦。课文中的插图《60年代末日本的电视机工厂》反映了60年代末日本大量生产电视机的情况,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1950年,日本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就已经达到99%;1970年,高中学生考进大学的已达23.6%。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

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发展。

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6年,日本的黄金储备达到42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1987年,日本的外汇储备超过联邦德国,居世界首位,1988年,日本的人均收入达1.9万美元,超过同期美国的1.8万美元。1988年,根据权威的美国《商业周报》统计,世界排名前30名的大公司中,日本占了22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1972年9月,日本和中国恢复邦交。1982年上台的中曾根康弘首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做一个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军费逐年增加,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说明:日本军事实力的膨胀,引起亚洲人民的高度警惕。

归纳小结:①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得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③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④美国的援助和扶植。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吸取历史教训,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然而,矛盾冲突依然存在。
韩国土地面积约9.9万平方千米,占南北方总面积的45%,与我国江苏或浙江等省的面积相近;人口数1997年为4594.9万,占南北方总数的2/3,每平方千米约466.6人,为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地区之一,现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9.9%。韩国三面临海,多优良港湾和岛屿,东南部扼守朝鲜海峡,接近国际主要航线,与日本联系方便,西与我国山东半岛仅距400千米。韩国自然条件较北方有利,但自然资源较为贫乏,半岛上丰富的煤铁资源99%以上分布于北方,二战以前以此为基础的重工业80%也集中于北方。

二战结束后又经历了三年朝鲜战争的韩国,经济曾处于崩溃的边缘,直到60年代初还是世界是最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之一,196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82美元。三十年后的今天,其经济发展已跃居中等发达国家的领先地位,199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498美元,并成为能大量出口机器设备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第九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只用了30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曾历时一两百年的工业化路程。如今,韩国又再次站到了新的起飞线上,从1992年开始的“七·五”计划,目标直指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一万美元,并力图在2000年成为世界第十五大经济强国。

韩国的成功在于战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低利率、低油价的国际环境以及美国的经济扶持,这是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部条件;而国内高质低薪的劳动军,有利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出口主导型”的工业化道路,根据国内外条件适时作具体调整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保持高水平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措施,长时间高效率的“政府主导型”宏观经济管理、调节方式等,是韩国取得成功的主要内部条件因素。 日本工业分布的最突出特点是临海性。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尤其是所谓“三湾一海”地区,即东京湾、伊势湾和大阪湾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东起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向西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最后直达北九州,长达1,000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北九州等五大工业地带及其毗连地带,呈东西向的条带状地区,通常称之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该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但却拥有日本全国人口和工厂数的 60%,工人总数的67%以上,工业产值的75%,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备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学工业产值的90%以上。特别是战后新建的大量消费原料的资源型工业,全部分布在这一带,成为临海型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不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区之一。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这一带状地区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输入,产品又大部分依靠输出,面向国外市场是战后日本工业布局的基本出发点。在太平洋沿岸一侧的许多专业码头上,往往通过自动流水传递线,将进口的原料和燃料直接运入生产车间,就地加工;同时,所产的产品也径直通过出口专业码头由海船运销世界各地。因此,就这个意义上讲,巨型船舶和港口就成了日本工业原料、燃料的来源地和产品的销售地。这样,既节约用地,又缩短生产周期,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战后资源来源地域构成的变化,即由战前和战时主要面向日本海一侧(如中国、朝鲜等),改变为战后主要面向太平洋一侧(如东南亚、大洋洲、欧洲、北美洲、非洲、拉美等),则更是工业愈加集中于太平洋沿岸的直接原因。第二,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件的优越性。日本海岸线绵长,沿海又多优良港湾,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阔,风平浪静,潮差不大,适宜修筑巨港和深水码头,便于大型或超级货轮停泊。目前,太平洋沿岸的各港湾地区不仅为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船舶结构的日益大型化又造成海上运输费用的低廉。第三,日本沿海地带虽已十分密集,用地紧张,但是近些年来这里由于填海造陆,已使地价较为便宜,利于投资设厂。第四,沿海各大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国内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地,使生产地接近消费地的经济原则得以实现。第五,日本在实施重点发展重、化学工业方针的进程中,在沿海地区大量投资修筑公共设施和增设交通线路,从而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条件。日本工业分布的高度集中,从整体看是很不平衡的,过于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个企业内部来说,则布局紧凑,用地少,也便于和其它企业联系,在技术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较高。

但是,日本工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原有工业地带已拥挤不堪,处于饱和状态,目前已提出重新布局工业的问题。工业布局开始向其它地方分散,其总趋势是:(1)向原有工业地带的四周及其外围的内陆部分延伸,特别是那些技术密集型工业更是如此;(2)向消费地扩展;(3)趋向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地区;(4)在工业落后的地区建立地方性的工业据点。此外,日本还大力在海外投资建厂,就地加工原料,然后将半成品运回日本。
好啦,就这些了!对给分啊!谢谢啦!

‘伍’ 日本战败后工业为什么发展这么快这么强

这主要有二点原因,
1,日本以前的工业基础没有被完全摧毁,一些大型的企业被保留了下来。
2, 美国由于中国和苏联的威胁,再加上朝鲜战争,对日本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陆’ 二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

二战后,日本工业设计领域走的是“仿制”--“精工”--“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

仿制可以快速拉近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弥补技术代差。

随着基础工业水平的提升,精工可以提升品牌定位,为企业赢得更多利润。
而自主创新则使产业由加工制造型转为科技型产业,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与专利权。

目前中国在工业设计领域发展模式与二战后日本比较相似,现阶段以仿制为主,但随着工业能力的提升,已经有不少国内企业可以为世界顶级产品做零配件甚至产品的代工,而少数重点企业通过收购及自主创新开始掌握更多核心科技。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中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品牌定位仍然比较低端,以廉价仿制品和代工为主,自主品牌也比较欠缺,仍然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品牌及市场积淀才能够提升国有品牌的国际地位。

‘柒’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是

美国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是日本从政府到民间的努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外因素

研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日本经济特征,而且日本发展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下面提供简单的和详细的两种分析:

(1)简单分析:

除多优良港湾外,促使日本工业业发展的原因还有以下几方面。

●深刻的历史原因。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后,对外侵略扩张,实行殖民统治,靠战争和掠夺来积累资本,刺激本国的工业发展,给亚洲许多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于战略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扶持日本经济,使日本工业很快得到恢复。从5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日本抓住机遇,使工业生产开始高速增长。

●重视科技。日本一直重视发展科技。80年代,日本又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新战略。在大力开发尖端科技的同时,日本特别重视将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而推动了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发展教育。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之一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日本努力发展国民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同时,日本政府通过“危机意识”的灌输,使国民自觉地努力工作。长期以来,日本人工作强度之大和每周工作时间之长,是欧美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

(摘自高中地理新教材)

(2)详细分析

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在战后不同时期,日本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业绩和表现,但从总体上看,其发展速度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宏观及微观经济效益也令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日本之所以能够从战败的废墟上迅速站立起来,随之又实现了经济的长期高度发展,这中间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得益于战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还受益于战后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一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历史条件历史赋予战后日本的条件是双重的: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一面。而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却在充分认识客观条件的基础之上,有效地利用了其有利的一面,最大限度地改变了其不利的一面,从而实现了经济的长期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日本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均处于严重的瘫痪和混乱状态,大多数国民在饥饿失业的困境中几乎失去了恢复和重建经济的信心。但事过不久,日本政府即重金聘请了许多专家,请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日本经济恢复和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进行评估。专家们指出,日本面临的不利条件主要是:(1)国土狭小,总面积只有37.7万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占总面积的75%。(2)矿产资源贫乏。虽有铁矿和煤矿,但储量极少,而原油储量则更少,只有900万吨左右。(3)人口相对过剩,人均耕地面积太少。(4)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技术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大约落后20~30年。(5)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差,被视为劣等货。(6)战败投降,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7)企业资金不足。同时他们也指出,日本经济发展不光有不利条件,也有有利条件:(1)尚有相当的物质技术基础。(2)重化工业发展有较长历史,也较为先进,尽管已转化成了军工产业,但恢复民用并不难。(3)劳动力质量高,这是自明治维新以来重视教育的结果。(4)国民长期接受岛国意识熏陶,受儒家思想影响,又吸收了西方的市场经济观念,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强,工作勤奋,集体感强,能够联合对外。(5)拥有大量高级技术管理人才,随着战后对日官僚财阀的整肃,他们脱颖而出,走上社会经济、政治主导岗位。(6)国家干预经济有经验,效果突出。(7)有美国的保护,军费支出少。(8)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进步显着。(9)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大战中的军工技术大量转向和平经济,新的科学技术在和平环境中发展更快。(10)作为东亚经济强国,日本在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均有着广泛的经贸关系,有利于展拓市场。

鉴于上述情况,日本采取了一整套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是:(1)在恢复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消费者等相互协调的经济体制,利用协调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经济优势,克服社会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两方面的不利影响;(2)用联合的力量对外,吸收海外的技术、资源、管理,同时,为防御海外资本的侵入,组成各种贸易组合等;(3)建设加工贸易型经济,一方面进口海外廉价资源,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将加工的产品出口到海外;(4)加强质量管理,创造出一整套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优质、低价、服务周到的产品占领海外市场;建立强有力的金融组织体系和相应的金融制度,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等等。

战后日本扬长避短,有效地克服了战后初期的困难局面,走上了高速增长之路。

1973年石油危机前后,日本认识到自身在资源、能源供应方面极度依赖国外的严重性,决定实施“科学技术立国”新战略。出于这种认识,日本大力开发自动化产品,建立新的资源开发和供应相结合的体制,倡导开展全民节约资源、能源活动,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国内市场。由此,很快就克服了石油危机的影响,并把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国际环境,作为其经济技术再次超越欧美国家的绝好时机加以利用。

80年代,日本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实力的经济,有能力和条件在全世界范围内纵横驰骋。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需要外部资金输血补充;以亚洲“四小龙”台湾、韩国、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要实现经济跳跃增长,需要外部资金技术支持;以中国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国家,需要大量引进外资,不断吸收海外先进技术。这些无不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广阔的海外活动场所。于是,日本大举向海外投资,从国际化的角度安排日本产业、企业发展结构,与美国、欧共体、亚洲“四小龙”、东盟等组成多层次多水平和垂直交叉的国际分工体系,通过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绕过贸易摩擦暗礁,做到既广泛利用海外资本市场为自己眼务(这与欧美国家要借日本投资解决就业、经济衰退的愿望相反),又取得了土地利用、劳动力价格、产品市场方面的比较成本收益。
总的来看,日本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都能较深刻、较实际、较长远地认识自身及国际上的条件,进而采取卓有成效的对策,做到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
日本真的很大力发展教育即使政府最困难的时候也鼓励国民上学就有馒头吃,中国类》没得比

‘捌’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大国崛起》中讲的很清楚,日本靠侵略确实收益了很多。但二战后的日本几乎是一片废墟,亟待重建,战争几乎毁灭了日本看的财富,但明治维新以来积累的人才 发展经济的思维模式 企业发展经验都得到了保留。日本一大批知名企业 本田 丰田 日产 日立 松下 索尼等 成为了享誉全球的跨国企业 二战后日本和西欧国家一样,迅速崛起,重新变成了发达国家。

能够获得巨大的市场,保证利润比较顺畅地转化,和生产力被消化(经济上的缓冲空间,就像军事上的国土纵深大,抗危机强一样

‘玖’ 二战后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地位如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采取建立“政、官、财”的复合经济体制、产业结构高级化、优先发展机械制造业、促进本国技术更新、实存贸易自由与保护民族幼稚产业等产业政策,使日本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这些政策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结合实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式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制造业,发展规模经济,保护和发展幼稚产业,加强政府职能等,以实现经济翻两番的目标。

半个世纪前,日本经济经过10年的恢复,进入高速增长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自1955年起,日本的国民生产总价值从172680亿日元增加到1975年的932596亿日元,(注:不同类型国家经济翻两番概况[M].青海人民出版社,139.)超过了英、法、西德,在20年中翻了两番。日本在短短的的20年中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是国际国内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经济高速发展时的产业政策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产业政策

(一)产业结构高级化战略

1957年,日本政府在《新长期经济计划》中第一次提出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作为一项基本政策。作为此计划的延续,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实施重化工业化的具体计划。政府为保证优先发展重化工业,在财政方面对重化工业采取优惠政策,在金融政策方面,通过建立“改善产业结构金融制度”,对重化工业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同时还通过银行为重化工业企业设立专项资金来解决企业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的资金需求,而且政府的公共投资也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领域并服务于战略产业的发展。重化工业化的实质是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1956~1973年的18年间,重化工业的设备投资大幅上升,钢铁、石油、化学三部门分别为178亿美元、85亿美元和147亿美元,而轻工业中最大行业纺织业总计投资仅为55亿美元。其次是大量引进重化工业的国外先进技术,占制造业引进技术的四分之三。”(注:(日)经济企划厅编.经济白皮书[M].1979,480.)

通过重化工业的发展,日本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推动了经济现代化的迅速实现。主要表现为:第一,带动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第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见表1)。

表1日本三大产业占国内净产值的比重(%)

年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55年23.128.6 28.6

1975年6.6 35.8 57.5

资料来源:《不同类型国家经济翻两番概况》,青海人民出版社,第145页

进入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世界性经济萧条,日本再也无法获取廉价石油,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美元危机又火上浇油,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日本政府赋予了“产业结构高级化”新的涵义:从“重化工业化”向“知识密集化”转化,“知识密集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减少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产业升级换代,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产业政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二)优先发展机械工业

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动的中心内容。为此,日本制定了《机械工业振兴暂行措施法》(简称“机振法”)。“机振法”规定:机床、电动工具、轴承等14个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部门属于“特定机械工业”。发展特定机械工业所需资金,由政府给予保证。私人企业对特定机械工业进行投资,可享受减免税优待。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政府又将“机振法”延长了10年,继续扶持机械工业的发展,使机械工业在一些主要方面赶上了欧美发达国家。由于机械工业的优先发展,日本的工业到70年代初已经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装备起来,机械工业的技术优势成为日本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建立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它以制造技术的“高、精、尖”为特点,以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快速的产品技术创新为武器,创造了一个日本制造业的全球时代。

(三)引进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促进本国技术更新的“技术立国”战略

日本在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时候,面临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针对这种情况,日本实行了以引进、模仿、改进、创新为主的吸收型技术战略。其主要措施有:(1)颁布了《外汇及外贸法》和《外资法》,将吸引外资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2)公布重点产业政策,引导引进技术流向石油、化学、电子、合成纤维等新兴工业部门。(3)政府挑选能承担引进新技术的大企业,给予法律保护。

技术引进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1955年到1970年的短短15年间,日本引进技术总计24918件,花费57.4亿美元,节省了60%的时间,90%的研究经费。(注:李毅.产业结构调整与日本型新经济的探索[J].世界经济导刊,2002,(5).)引进技术对日本短期内赶超先进国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日本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改造创新,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反过来进行出口创汇。1955年日本的技术出口已经略有收益,出口额占进口额的1.2%,到1960年为2.4%,1965年为10.2%,1970年为13.6%。1971年日本政府在其“70年代通商政策展望”中表示向“知识密集性产业转换”,技术的自主开发更受到重视,能力也越来越强,1975年技术的出口与进口之比已达近1∶4。(注:不同类型国家经济翻两番概况[M].青海人民出版社,141.)

(四)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

1955年,日本加入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就要求其实行贸易自由化。而当时日本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实行贸易自由化对日本产业发展极为不利。所以,日本对原料部门首先实现自由化,使日本能够在国际上以低廉价格进口原料和燃料,到1963年8月,进口自由化率已达到92%。原料进口自由化使工业品价格下降,提高了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对汽车、电子计算机、重型机械等重点产业实行贸易保护,直到1965年,电子、机械、汽车、钢铁、电力、石油等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并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能够抵挡国际竞争时,日本才逐渐实行贸易自由化。

另一方面,日本通过产业组织政策,加速企业规模的大型化和集团化,提高工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以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政府的促进下,1964年三菱公司与三重公司合并;1966年日产汽车公司与王子汽车公司合并;1968年日商与岩井两大综合商社合并;1970年当时名列日本钢铁业第一和第八的八幡和富士两大钢铁企业合并。(注:小宫隆太郎等.日本的产业政策[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62.)合并后的企业,规模大,实力雄厚,竞争力强,为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五)政、官、财复合体制

上述具体产业政策是建立在日本政府对企业的强力管理之上的。二战后,日本发展经济的起点比北美和西欧低很多。为了实观赶超,日本政府采取了“政、官、财复合体制”,即日本政府规划战略,银行根据政府的导向提供贷款,企业根据政府政策的导向制定发展计划和组织生产。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和合作,政府成为经济活动脉搏的启动中心。所以日本经济被称为“典型的政府指导型市场经济”。这种体制使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支持,但是也有很多弊端,如误导企业的发展,企业过分依赖政府,官企勾结导致腐败等等

‘拾’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
在日本战后去军国化的民主改革中,经济复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这是由于日本在战后处于美军的军事占领,在美国的控制下所实施的各种战后的政治和经济政策都有美国主导。为了打压日本的军国主义,美国引进本国的民主机制,帮助日本进行民主化的改革,这次改革铲除了明治维新遗留下的许多封建残余和军国体制。在改革上削夺了天皇和军部的实力。扩大资产阶级的领导力量。再者人民群众为了摆脱困境广泛深入的民主运动也成为政治改革的巨大推动力。在旧的天皇体制下,日本战后经济一片残破物价飞涨,黑市猖獗,人民群众爆发大规模的游行,要求粉粹法西斯主义,专制主义,为日本社会的进步,民主健康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民主的口号下,为了打破财阀家族垄断的半封建经济格局,为垄断资本主义创造自由发展的条件,日本政府冻结了三井、三菱等日本当时最大财阀的证券和股票,割断财阀的内部联系这样就调动了日本经济的活力,使中小型的企业蓬勃的发展。使日本的经济结构有较大的变革。加上二战后美国为首的盟军对日本进行非军事化的改革,有美军为日本提供保护,这使日本没有了军费支出的压力,也不担心遭受到其他国家的打击,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国内经济的建设上。这些都为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的条件。
2、朝鲜战争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陷入极难的状况,但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却突如其来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朝鲜战争把中、韩、朝三国拉进战争的泥塘,但却给日本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给日本带来了大量的“特需订货”美国为了应对爆发的朝鲜战争需要大量军用物资,而日本距离朝鲜的距离近,为了节省成本,向日本订购了军用物品。国内积压的商品顷刻被朝鲜战争的军需抢购一空,日本的工厂大规模的运作以满足朝鲜战场军需。日本的工业从多年的徘徊不前到超过战前的工业生产水平。而且促进垄断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并且为了拉拢日本作为在亚洲推行侵略政策的前哨和对抗苏联和中国的桥头堡,对此放松的了对日本经济的限制。废除了日本战后对美国以及东南亚各国战败所需的赔款。并且大力加强对日的援助。将战后没收的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不断向日本提供贷款。美国的私人资本大规模的涌入日本国内,在日本投资办厂,引进科技成果这些措施在当时无疑是对日本雪中送炭,为日本消除了不利的国际环境,仅在几年时间就使日本摆脱经济困境,使经济迅速的腾飞。
3、教育和科技的推动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领域都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那日本是如何培养这些有高技术的人才呢!首先在日本国内对教育是长期受到重视的,在战争前就有着良好的教育基础和技术成果。二战后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环境的变化,教育的重点放在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培养的人才的角度出发。非常注重职业教育的规划,侧重发展社会中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能过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日本大力的投资教育行业,推动新的教育为保障经济的高速增长,保证学校正常教育开展的同时,还采取各种措施对在职的职工理念和技术上进行再教育,提高职员经营管理知识,加强市场动态的预测和经济情报的收集。用新的经营方式和科学技术。带动了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管发展,用现代化的科学与文化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1-1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阅读全文

与战后日本什么工业发展最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认证上汽车牌 浏览:898
奔驰glb200的音乐均衡器怎么调 浏览:171
买进口宝马540要等多久 浏览:493
汽车被私自扣了怎么办 浏览:837
汽车的记忆功能从哪里看到的 浏览:6
刹车撞宝马怎么办 浏览:60
汽车空气滤芯清洗后还能用多久 浏览:710
龙华汽车站到石龙火车站全程多久 浏览:724
汽车偏心螺丝怎么调 浏览:703
奥迪q3沈阳报价是多少 浏览:381
动力汽车有哪些 浏览:77
宝马3系除甲醛要多久 浏览:41
杭州到宝应汽车要多久 浏览:852
惠州哪些镇工业区比较多 浏览:501
怎么改装汽车动力 浏览:514
宝马座椅什么牌子好 浏览:600
汽车保养没到公里时间到了怎么办 浏览:497
奔驰做婚庆生意怎么样 浏览:894
汽车陪练公司需要哪些资料 浏览:754
宝马的简介怎么写 浏览: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