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航空工业体系怎么样

航空工业体系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5-30 21:32:08

1. 我国航空工业的科研生产体系是如何健全的

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试飞和使用,促进了我国航空电子设备、航空机载设备、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带动了一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创新出一大批科研成果,健全了我国航空工业的科研生产体系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周国强介绍,发展到今天,我国航空工业已经形成了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等三大系统及所属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构成的完整工业体系。

周国强说,按照专业类别,我国航空工业可以分为飞机及部件制造企业、发动机及部件制造企业、航空机载设备制造企业、航空维修与保障企业、工艺和装备制造企业。航空科研机构包括飞机、直升机、发动机、仪表等专业设计所,以及空气动力、结构强度、飞行试验等研究所。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飞机、直升机、发动机等主机制造企业为中心的集群式产业布局。

以歼20的研制为代表,我国航空工业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国产大型客机C919、运20大型运输机、涡轴-16发动机、直20中型多用途直升机、歼15舰载机、空警500预警机、第四代空空和空地导弹、直10武装直升机、翼龙系列无人机……一系列航空装备产品捷报频传。

(1)航空工业体系怎么样扩展阅读

我国航空工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忆往昔,航空工业的创业者们近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了步伐铿锵的征程。1951年8月,重工业部提出了“3年至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很快得到了主席的批准。

1954年7月3日,我国制造的首架飞机初教5在南昌飞机厂下线飞上蓝天。随后数年,我国快速跟踪仿制出歼5、歼6和歼7,跨入喷气和超声速时代。1969年7月5日,第二代战斗机歼8首飞成功,我国结束了不能自主研制高空高速歼击机的历史。

研制过程中,难以想象的挑战一直如影随形。从首飞成功到设计定型,歼8又历经了10年坎坷。“歼8的问题,是一点一点解决,最后得到结果。”时任歼8总设计师的顾诵芬说。

1998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首飞成功,成为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迈向新阶段的重要里程碑。2011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歼20首飞成功,航空工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2. 中国航空业对比世界其他国家航空业目前的优势还有劣势

新中国成立55年来,在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中国航空航天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航空工业研制生产了数十型、万余架各类飞机,并出口了数百架飞机和众多配套的发动机、机载设备及生产线;一个专业门类比较齐全,科研、试验、生产手段基本配套的航空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新支线飞机为突破口,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等研制生产迈出了新步伐。中国航天工业成功研制开发了包括科学试验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在内的多种应用卫星,成功研制了12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81次发射,将中国的61颗卫星、5艘飞船和30颗国外卫星送入了太空;特别是去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独立掌握空间技术的大国之一,在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领域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人类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敢打硬仗的科技人才队伍,在长时期不懈奋斗中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作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社会先进文化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进入新世纪,中国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左右——这对有着十几亿人口且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将是一个既雄伟壮观又切实可行的重要跨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航空航天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政府始终把航空航天科技作为带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高技术之一,始终把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性产业之一。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国的航空航天业必将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插上更加有力的翅膀,必将为中华民族完成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更加强劲的助推器。

中国政府支持和鼓励中国航空工业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我们将继续实施以支线飞机起步的发展规划,按照国际标准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努力推进支线飞机形成支柱产品;适应社会对通用航空的需求和空管改革的需要,加快推进通用飞机、轻型民用直升机的产业化步伐,加快新机型、新技术开发;进一步扩大民用飞机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鼓励企业按专业化、规模化方向不断扩大国外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和风险承包业务,积极融入国际航空工业大循环;我们还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积极开展大型飞机工程的论证工作。

中国政府支持和鼓励中国航天事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进应用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形成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群等应用卫星系列,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以“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为依托,研制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音频/视频直播卫星。研制“无毒、无污染、高可靠、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全面提高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继续发展空间科学,开展深空探测,支持建立空间科学探测卫星系列和空间环境保障体系。我们将按计划完成世人瞩目的绕月探测工程,同时开展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论证,积极推进载人航天的后续工作。

中国航空航天业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开阔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发展空间。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立足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统筹考虑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发展,统筹考虑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发展,推动航空航天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二是坚持强化基础,自主创新。重视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重视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和制造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航空航天业建设;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航空航天人才,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投身航空航天事业,使中国航空航天业成为英才荟萃、人才辈出的行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航空航天业取得的成就,是中国航空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也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中国航空航天业开创新的辉煌,需要依靠中国航空航天人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也离不开国际合作与交流。当今世界,是充满竞争的时代,更是需要合作、讲求共赢的时代。中国将始终奉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在遵守国家外交政策和已签署的国际条约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航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和企业与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之间在航空航天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通过合作,彼此之间增进了了解,加强了联系,建立了友谊,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有的项目被誉为国际合作的范例。我们将一如既往,积极推动航空航天业的国际合作,为航空航天事业的跨越发展,为航空航天技术造福人类而不懈努力。

女士们,先生们:在航空航天人的眼里,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只是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我们有着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联系与交流,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让我们共同携手,抓住机遇,积极开展航空航天业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共同推进世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不断作出应有的贡献!

3. 航空工业的基本特征

航空工业的基本特征是:(1) 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极为典型; (2) 产品和工艺高度精密、综合性强; (3) 军用与民用结合密切。
航空工业不但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经济、安全、舒适的运输手段,还广泛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探、资源调查、播种施肥、森林防火、环境保护等方面。航空工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成功制造出世界公认的第一架飞机,第一次实现了人类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从1909年起,一些国家注意到飞机的军事用途,陆续成立了航空科学研究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工业有较快的发展。二次大战后,喷气技术推动航空工业的大发展,军用飞机的飞行速度从亚音速发展到40年代后期的超音速,50年代后期的两倍音速,70年代的三倍音速,并出现了超音速的大型客机。
新中国建立后,航空工业作为国防工业的重点之一得到优先发展。1956年7月,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试制成功;超音速歼击机(歼6)于1959年9月试飞,1963年定型生产;1964年开始试制歼7飞机,1967年6月投产,随后不断改进创新,派生出了多种机型;1980年3月歼-8飞机定型生产,这是中国航空工业部门自行设计、独立研制生产的高空高速歼击机;同时,还研制生产了强击机、轰炸机、教练机和直升机等。80年代,歼-8Ⅱ、歼7Ⅲ、歼教7等一系列作战、训练飞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军用航空工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运-7、运-8、运-12和直-9等民用机相继投入使用并有少量出口。中国的航空工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科研生产教育体系。科研试验条件逐步建立并日臻完善,自行制造的新型飞机日益增多。已经生产了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直升机、运输机、侦察机、教练机、多用途飞机、无人驾驶飞机和超轻型飞机,以及多种战术导弹,装备了我军并支援了友好国家。

4. 航空发动机在工业界处于什么水平如何获取放飞证有多难

全国第70周年充满令人兴奋,让世界再次感谢中国的强大,各种先进的武器已经结束,东风系列导弹任务交付,直接20运输机英齐,15盏灯姿势,歼20战斗机世界是赞美,但我们应该在庆祝活动中平静地考虑自己的劣势项目,例如Diva。一个主题,我们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太弱,虽然仍有一系列的“太界”“图博”近年来,其综合性能之间的差距,世界之间的差距不能说yu!

建设人才团队,这个项目需要几十年来生产项目,人员质量高于一般技术人员,这在国外没有什么?然而,如果在中国,渴望的心态会影响很多方面,也存在一些未知因素,这也被限制为产生耐受因子。此外,还有一个相对强大的材料技术,机械制造工艺等级,发动机设计技术等,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缺乏,特别是在技术中,如果你缺乏,你想弥补,你只能弥补追逐,根本没有捷径,但由于缺少一方面会导致整个发动机项目要盖章,如果不能等待,那么设计参数降低,那么高级发动机就不会说话。

5. 航空工业是现代工业的最高水准吗

是的。

航空工业是材料、技术和工艺集成度最高,要求也最高的工业项目,航空发动机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
自上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实现人类第一次动力飞行以来,人类进入了航空时代。世界大国地位的标志逐渐从制海权跃升为制空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航空飞行器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开始崭露头角。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航空飞行器几乎成了所有战争武器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力量。“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2000多年前中国军事思想家孙子的一句名言成了描述20世纪现代战争特点的准确预言。

二战之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航空工业成为任何一个希冀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的国家在打造自己综合国力时不得不进行角逐的制高点。而在这场角逐中,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一方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方各自走出了一条大相径庭的发展道路,值得我们反思。前苏联走的是一条相对封闭的单纯军事工业的道路,从而走向衰落;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丝毫不放松对航空军事武器研发的同时,积极地让航空飞行器大规模进入民用市场,并与整个经济体系相辅相成,从而构建起一个军民结合、良性互动的航空科技工业发展模式,在市场运作中日趋成熟,甚至一度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一个越做越强,一个越做越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

一、注重技术领先与经济适用相统一

理论上讲,发展军用航空武器应该以打得赢作为压倒一切的硬道理,为了赢得战争,可以不惜血本。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战争胜负的条件却越来越复杂,能否打得赢,首先取决于能否打得起。美国所创造的模式诠释了这样一种规则:民用航空发展中遵循技术领先的原则与兼顾经济适用性原则不可或缺。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航空领域一枝独秀的是“高低搭配”模式,美国再次率先推出新一代(第四代)战斗机F-22,并且已开始小批装备部队。与此同时,与F-22相搭配的多用途四代战机F-35也进入研发的攻关阶段。先发展一种技术领先、性能全面、成本较高的主战飞机(F-22造价约每架2亿美元)后,再选择其中经济性好的通用技术发展一型低成本主战飞机。两型飞机搭配装备部队使用,这是美国人从第三代战机开始创新的一种模式,实现了技术领先与经济适用相统一,保证了美国在未来战争中既能打得起,又能打得赢。这就是着名的“高低搭配”发展模式。

美国在这个模式的运用上,可谓屡试不爽。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世界战机发展历史。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喷气式发动机问世以来,战机已发展了四代。第一代以前苏联的米格-15和美国的F-86为代表。这两种战机在朝鲜战场上过了招,结果是米格-15明显占上风。而且从两种飞机推出的时间来看,前苏联也略为领先于美国。第一代喷气战斗机的竞争让当时的美国感到巨大压力,因此奋起直追,很快推出了F-105“雷公”、F-4“鬼怪”式等着名二代战机。与此同时,欧洲还推出了“幻影”、“超军旗”等具有代表性的二代战机。但是在第二代战机的竞争中,前苏联也未示弱,推出了由米格-21、米格-23、米格-25、苏-19、苏-25等组成的第二代战机大家族。按照不同作战用途来看,苏制二代战机品种齐全,蔚为壮观。而美国在主战飞机方面则显得花色品种较为单一。但是美国不甘示弱,率先让战斗机配备空空导弹,扳回一局。尽管F-4在越战中吃过不带航炮的亏,但空空导弹的应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导致前苏联也不得不急起直追。可以这样说,二代战机的角逐中,美苏打了个平手。但是,美国在轰炸机(比如B-52)、侦察机(U-2)、运输机(C-130)、直升机等方面都明显胜出前苏联,显示出西方在发展航空武器方面已开始建立了系统的指导思想。就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是大大领先于前苏联的。

指导思想的领先,决定了美国终于在第三代战机的角逐中与前苏联决出了高低。经过越战的洗礼,美国在对战争的指导思想上开始出现了当代军事变革的萌芽,认识到了只有打得起,才能打得赢,经济适用性和技术先进性是同等重要的指标。因此,美国在设计理念、发展速度、技术水平、装备模式上进行了系统的优化统筹,从而全面超越前苏联,占据了航空霸主的地位。美国第三代战机的推出,同时也创新了主战飞机发展的新观念,开创了一个技术领先和经济适用相统一的发展模式,即“高低搭配”发展模式。美国空军主战飞机中推出的高端战机是F-15,与低端的F-16搭配;在海军主战飞机中,推出的高端战机是F-14,与低端的F-18相搭配。具体做法是先集中力量拿下体现当时最高技术水平的高端战机,做到先声夺人,占领技术制高点。然后再根据未来战争的特点设计出一型经济适用的低成本战机。所谓低端,并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针对于低成本的经济性而言的,在设计上尽量减少了使用概率较低的功能设置,争取最佳的使用费效比,突出其实用性。

海湾战争中,第三代战机的这种搭配模式充分显示出其优势。空军的F-15战机和海军的F-14战机负责夺取制空权,剩下大打出手的事全部交给F-16和F-18战机。实际上,F-15和F-14只不过是一个显示美国领先掌握现代航空工业制高点的标志而已。这两型战机从问世到现在,没有参加过一次真正意义的空战。美国维系这种象征是煞费苦心的。美国在对外军援中,F-16战机可以卖,但在四代机问世之前,F-15战机则轻易不卖。到了今天,海军主战飞机中,F-14战机已全部退出现役,留下来的是经过几轮改型发展而成的F-18战机。而F-18在技术水平上已比最早的F-14战机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技术成熟,成本已大大降低,经济性非常好。可见“高低搭配”的发展策略中,高端战机一方面仅仅是象征而已,另一方面也为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推广应用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样一种模式也为后来紧赶慢赶追上来的前苏联第三代战斗机所仿效。前苏联推出的苏-27战机(高)和米格-29战机(低)搭配,但由于与美国理念上的差距,效果远没有美国的好。以至后来这两种飞机在发展中主次不分,反而是苏-27战机衍生发展走到米格-29前面,形成一个大系列,而且还大量外售、到处卖。在第三代战机发展中,前苏联失手的不仅在主战飞机,在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空中预警等特种飞机的发展上都处于下风。前苏联解体后,这种情况雪上加霜,终于使今天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发展,较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是一落千丈,败局难以挽回。

第四代战机,是迄今为止人类航空技术发展先进水平的标志,具有短距(垂直)起落、超音速巡航、高机动性、智能化航电系统等优化特征。第三代战机在飞行表演中,沿与飞行方向平行的轴线侧滚的高难度动作已经令人大开眼界。而新的四代战机,则还可以沿着与飞行方向垂直轴线作类似于体操表演中360度前空翻的空中动作,甚至可以瞬时做到尾朝前头朝后的飞行,技术水平之先进是过去人们难以想象的。美国在发展第四代战机中,继续沿用“高低搭配”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并在技术集成性、通用性上下了更多的功夫,使空、海军可以共用一个飞机平台来发展,从而使经济性更加突出。

从以上四代主战飞机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即便是发展国防科技工业,西方国家也始终贯彻以市场意识和经济性作为指导思想不动摇。实际上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现代意识。而在这方面,前苏联则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思路上的差距,决定了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然处于落后局面。而今天,对于整个体制机制都脱胎于前苏联模式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这种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要赶上和超越西方发达国家航空工业的水平,首先必须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超越。☆

二、实现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的统一

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相结合,实现军民良性互动,是促进现代世界航空工业飞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西方发达国家的航空企业极少有只生产军品的纯粹军工企业,所以他们的寓军于民,通常是在生产民用航空产品基础上生产军用航空产品。而像生产发动机、航电等重要航空元器件或系统的重要企业,其寓军于民的含义就更是广义的,不但生产同类民用航空产品,而且这些企业往往是产融结合、多元化发展的大企业集团。比如生产F-15、F-16战机的发动机(F110)和F-14、F-18的发动机(F404)的美国GE公司,不但生产了波音、空客系列民机用的发动机,而且从电灯泡、火车头、医疗CT到塑料、金融、租赁、保险、房地产,甚至NBC广播电视等行业都涉足,是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企业。而生产F-22战机发动机(F119)的联合技术公司,同时也是生产着名的开利空调、奥悌斯电梯的生产商。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让重要的军工企业都寓军以民,甚至实行多元化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实现以军转民的战略。必须指出的是,他们的以军转民战略和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军转民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我国军转民是纯粹的军工企业全面转向民用产品生产或部分转向民用产品生产,实现军民结合,因此我们军转民仅仅是在生产能力上的调整,甚至针对当时军工生产能力剩余,提出了“大转、快转、全面转”的口号,要求一部分企业彻底实行从军工转向民用。而西方的军转民则是利用政府军备采购方面的公共投入,发展军民两用的领先技术,首先在军用航空器上使用,成熟后立即转向民用领域,从而大大降低了民用航空产品的开发成本和风险,实际形成了政府对航空科技工业的保护,大大提高了民用航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政府直接对竞争性行业进行补贴和保护是不合理的。尤其在WTO的制度框架下更是不允许的。然而军用产品则是一个特别的例外,“军工”成了有条件的国家用于保护本国高技术行业发展的一个有效的“篱笆”。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政府通过大量的航空军用产品开发投入和军需采购的转移支付,实现了政府对本国航空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和保护。表面上资金投入在军事产品上,这样政府的行为不受WTO规则的限制,然而所形成的技术却可以顺其自然地转向民用产品领域,从而提升了本国的民用航空产品的竞争力,使本国的民用航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中得到好处,占了便宜。

这样的范例在西方航空科技工业发展过程中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过于民用喷气式飞机的诞生。上个世纪中叶,喷气式飞机问世后首先是应用于军事领域。而当时的民用飞机都还是速度缓慢的螺旋桨飞机。后来西方英、美等国率先把喷气技术用于民用航空领域。特别是美国波音公司把军用喷气技术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开发出民用喷气式客机,从而一举奠定了此后超越原来在民用飞机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麦道公司的基础,直至上个世纪末干脆把麦道兼并。二战期间,波音公司生产了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原子弹的B-29大型轰炸机。二战之后,波音、罗克韦尔国际和罗斯罗普公司生产了美国战略轰炸机三杰——B-52、B-1和B-2。美国波音公司借助政府对军品投入的支持,在以军转民方面好戏连台,表现十分出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波音公司在竞争大型军用运输机时失利,败给了洛克希德公司的C-5A“银河”之后,直接把投标方案改成后来驰名于世的大型洲际客机波音747,使波音公司获利巨大,并且以此奠定了自己在美国国内民机的霸主地位,并一度横扫欧洲竞争对手。

以军转民的另一个生动例子是欧洲空客公司(Air Bus)的崛起。当美国民用航空工业大有独占全球市场之势的时候,欧洲航空工业坐不住了,下决心联合起来和美国抗衡。然而,要在竞争中战胜已成气候的美国民航工业并非易事,没有技术上的明显优势是不可能的。欧洲空客起步时,举步维艰。后来空客公司在开发A320型飞机时,大胆创新,选择了一项在军用飞机上已经使用过的电传操控技术。实际上,这项技术是美国人率先使用在F-16战机上获得成功的。但在把这项技术及时转到民用飞机的问题上,美国人打了个盹,让欧洲空客公司占了个先手。空客公司由于使用了新的电传操控技术,设计出新的客机,大大地改善了飞机操纵控制性能,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机械操控的一些致命缺点。驾驶员驾驶传统的机械液压操控的飞机,每一型飞机必须做一次适航取证,而且各型飞机的训练模拟器都是不同的,民航公司拥有几型飞机就要有几型训练模拟器,使其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而采用新型的电传操控技术的飞机,不管有多少型号,都可以共享一套训练模拟器,而且驾驶员也无需进行复杂的重复取证。仅仅这一项技术就使空客飞机别开生面,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度过了艰难的时刻,从而救活了奄奄一息的欧洲民机工业。竞争促进了发展,以后波音公司在所开发的型号中也不得不采用电传操控技术,世界航空工业技术水平得以整体提高。

其实西方航空工业军民良性互动,还体现在其产业整体发展上面。如前所述,当西方在第三代主战飞机的新一轮竞争中使前苏联败北之时,恰好也正是西方航空产业蓬勃发展之日。他们在民用航空产品中所获得的巨额利润,又反过来支持这些军工企业不断对技术进行超前研究,而新技术的不断启动和突破,也使得政府支持这些企业的信心不断提升,促使政府对航空工业作出更多的扶持。相比之下,当俄罗斯在第三代战机勉强跟上美国时,民航飞机的发展势头则已是日薄西山。以致于今天,俄罗斯开始大量使用西方的民航飞机。造成这样的结果,完全是由于与西方截然相反的发展思路决定的。西方的航空科技工业无论是提供军品的企业自身,还是从事军品采购、公共开支的政府和军队,都树立了牢固的市场意识,把经济性作为重要指标来考量和把握,并把航空科技工业深入到整个经济体系(特别是金融体系)的每一根神经,从而走出了一条军民技术互动、相辅相成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航空科技工业发展模式。☆

三、提升综合国力和创造虚拟价值相统一

前苏联的解体,一代超级大国香消玉殒,后人对前苏联兴衰成败的缘由指点评论颇多,涉及的问题千头万绪,但其中有一点是和航空工业发展有关的。

有不少观点认为,前苏联穷兵黩武,花巨资发展军事工业,结果牺牲了关系民生的民用工业发展,使前苏联经济出现危机,认为这是导致前苏联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一种观点,俄国人自己也是认同的,因此苏联解体后,他们又是卖航母,又是卖飞机,理由是他们没有钱,养不起。可令人费解的是,同样是穷兵黩武,美国怎么就没折腾垮台,而且越活越滋润,这其中的奥秘在什么地方呢?对于此,那些批评前苏联过度发展军工的人们往往疏忽了!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前苏联和美国的经济在形式上最大的不同是前苏联只发展实体经济,一切经济活动都立足于创造物质产品。而美国则不同,它成熟的市场体制,包括了一个世界上最为庞大和发达的证券市场,美国在不断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以证券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不但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还创造大量的非物质财富,甚至把本国货币发展成世界硬通货,以致于只要印出钞票就意味着创造出财富。

几乎所有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储备美金。我们不禁要问,人们凭什么对美国如此有信心?答案是:美国的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没有人相信美国会垮台,没有人怀疑美国的强大,所以尽可能放心地存储美元作为硬通货而高枕无忧。可见,美国不惜斥重金发展军事科技工业,是有其经济价值的,因为美国一直是把以军事力量为重要基础的综合国力,转化为以证券业等为代表的虚拟价值进行寻租获利的,由它支撑着让美国成为金元帝国,让全世界都信任美元。

于是理所当然地,西方的航空工业企业几乎都是重要的上市公司,由于军工概念的特殊性,往往可以让具有军工概念的股盘居高不下,一旦发展的需要,就可以最低的成本筹融所需的资金。因此,美国表面上是投巨资发展航空工业用于军事目的,但却有另一个顺手牵羊、以小博大的目的,即通过发展航空科技工业来增强综合国力,从而作为“抵押”换取信心,在以证券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市场上寻租获利,获得更大利益。可以这么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投资都没白投,他们从虚拟经济市场上换回来的价值远超过他们的实际投入,所以美国始终也没有前苏联在航空工业投入上那种捉襟见肘的尴尬。这个奥秘,到今天也不是世人都能看明白和理解的,但美国却深谙此道。

难怪乎,美国和前苏联在发展新式航空武器时,在对外保密宣传方面往往采用完全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前苏联号称“铁幕后面的国家”,对于所发展的航空武器产品往往是严格保密的。而美国恰恰相反,经常是一种新一代武器在预研和概念设计阶段,就开始大肆炒作,甚至像炒作好莱坞大片一样下功夫。原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用一只眼睛盯着研究发展新一代航空武器时,同时就把另一只眼睛盯着打造其股市上的虚拟价值。应该看到,这样一种以综合国力进行价值寻租获利的运作,只存在于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前苏联所不具备的,所以前苏联穷兵黩武,越搞越穷,而美国同样穷兵黩武,则越搞越富,形成巨大反差。

可以想象,美国投入资金不断研发新型航空武器的过程,同时也是为打造综合国力创造新概念的过程,新航空武器还没有完成研制开发任务之前,所投入的资金也许早已从证券市场上捞回来了。所以,美国十二个航母战斗群在世界各大洋耀武扬威地游弋时,全世界人民都透过证券市场为美国买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然而这一切,在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前苏联则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前苏联并未败在技术层面,而是在指导思想上首先败北,正所谓思想有多远,步子就能走多远,两个超级大国在航空工业上的竞争,最终表现在整个经济运行体系、产业发展思路、运作模式、综合国力的角逐上。☆

四、结束语

以上从世界现代航空工业发展中得到的三个启示,恰恰是今天我国航空工业在发展进程中都没有做到的。如果说,我们的航空技术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可以用算术级数来衡量,那么,我们在运作管理方面和西方的差距恐怕就要用几何级数来衡量了,甚至有些西方国家已经驾轻就熟的发展运作模式,我们想都没想过,更不用说在实际发展中融入这些概念。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并且应该下决心迎头赶上。

在整个航空科技工业发展中,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一国航空科技工业与现代社会广义虚拟经济体系的深刻关联,始终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坚持经济思维(即使发展国家采购、政府买单的航空武器产品也不能例外)。我们必须拓展两个市场,大力发展民用飞机,从过去航空工业只有军品一个市场,转变为军民结合的完整市场,从而创造实现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的良性互动的有利条件。

同时我们还须认识到,要达成此目的,如果仅仅停留在企业管理变革的层面上,中国的航空工业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破茧而出,必须下大决心突破军工过度神秘的惯性思维,敢于让军工企业真接上市,大踏步地走向资本市场,深化军工企业体制机制改革,走产融结合的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赶上和超过世界航空工业发展的先进水平。

6. 如何评价中国的航空工业与航天工业

航空方面可以说是世界一流,体系完整,世界五百强企业等。缺点,尖端技术有些疲软,光一个发动机技术,就受制于人。但这只是现状,我国的航空技术这在飞速发展(得益于TG的大力支持,科研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基础工业差。材料和加工精度不行,国产发动机的研制一直受制于此。动力不行,只能通过其他方面弥补,所以国内结构和气动研究不错,都是被逼的。这也是为什么先发展航天的原因。现在加工精度主要靠进口机床(或者几十年的老钳工),还要通过第三方偷偷买的。美国禁运大家都懂得。不过现在大型航空企业普遍在和国外列强合作,像国内民航订的波音空客等大型客机很多零部件由国内生产。

7. 法国目前的航空工业体系怎么样

法国目前的航空工业体系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法国有扎实的航空工业基础,尤其是达索公司是世界范围内着名的航空工业公司,曾经制造过幻影系列的战斗机,它的作战能力还是非常强的,直到如今还被法国以及其他国家用于军事中。

以上就是我要说的关于法国目前的航空工业体系的一些个人看法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8. 中国和巴西,到底谁的航空工业更强大更先进

中国的航空工业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当时苏联的全力支持下,中国建设了包括研发、制造等完整的航空体系。至本世纪初,中国的航空工业已能完全自主研发、生产各类军、民用先进航空器以及动力、电子等系统,这是巴西完全无法企及的一个高度。

9. 中国航空工业在中、美、苏蜜月期,受到了多大的影响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总是瞬息万变,上一秒还是盟友下一秒就有可能成为敌人,因为一切的根源都是自身利益。在目标一致的时候可以合作,但是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自然也可以翻脸。在苏联还没解体的时候,美苏冷战基本上主导了整个世界格局,中国和苏联亲近时,美国就各种针对中国,后来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反而又回暖了。在中美苏之间,前后两个十年,共二十年蜜月期,对中国航空工业产生了多大影响?

阅读全文

与航空工业体系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车钥匙怎么控制玻璃 浏览:304
宝马胎压监测如何显示在仪表中 浏览:813
新都区附近有哪些工业园 浏览:566
汽车车震床是什么 浏览:141
杀马特汽车多少钱 浏览:567
工业建模软件和3max哪个好 浏览:413
汽车新车上市需要隔多久 浏览:580
工业街位于双清区的哪里 浏览:619
珠海工业化塑料制品怎么样 浏览:68
宝马5系牵引钩放在哪里 浏览:843
东莞南城哪里有汽车美容店 浏览:173
花都狮岭南方工业园属于哪个市场 浏览:640
宝马五系绿本什么样子 浏览:126
汽车前面饰品怎么固定 浏览:121
怎么关闭宝马5系的预热功能 浏览:825
罗湖工业区有哪些企业 浏览:800
宝马车运到成都要多久 浏览:712
汽车怎么发动教程 浏览:439
哪些车评人开的奥迪 浏览:660
奔驰a200音响主机怎么拆 浏览: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