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建的农副产品或水果或水产品或工业产品或食物或工艺品。
福建特产
福州特产:寿山石、牛角梳、橄榄、福桔、龙眼、闽姜、芙蓉李、茉莉花茶、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等。
泉州特产:各种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乌龙茶(安溪铁观音)、老范志万应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饯、泉州木偶头、永春漆篮、人造花等。
漳州特产:漳州水仙花、茶花、兰花等“三大名花”和青梅、芦柑、荔枝、天宝香蕉、龙眼、平和蜜柚、菠萝等“七大名果”;还有各种海产干货、片仔癀牌片仔癀、八宝印泥、片仔癀珍珠膏、珍贝漆画饰板、水仙花牌风油精,漳州布袋戏等。
厦门特产:各种亚热带瓜果、馅饼、鱼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厦门珠绣、漆线雕、厦门彩塑、厦门瓷塑、香菇肉酱、厦门药酒、海产干货等。
南平特产:盛产笋干、香菇、 武夷岩茶、建瓯板鸭、建瓯光饼、建瓯板栗、建莲、建瓯北苑贡茶、闽北柑橘、浦城丹桂、酸枣糕、根雕、竹木工艺品、政和功夫茶、建盏、锥栗、灵芝、南孚电池等。
莆田特产:荔枝、龙眼, 金沙薏米,仙游皮蛋,仙游甘蔗,扁食,炝肉,莆田卤面,海砺饼,兴化米粉,漆木碗,仙游木雕等。
龙岩特产:闽西八大干系列、河田鸡、山麻鸭、花生、龙岩沉缸酒等。
三明特产:红菇、竹荪、 笋干、椴木香菇、沙县小吃、沙县夏茂冬酒、沙县郑湖板鸭、永安小吃,明溪肉脯干,尤溪管前金桔,宁化老鼠干、将乐擂茶、建宁莲子、大田骨头小吃系列等。
宁德特产:漳湾土笋冻、寿宁的地瓜扣(粉扣)、花菇,蕉城的芙蓉李,古田食用菌,福安的继光饼、竹编、茶叶,红曲,福鼎槟榔芋、前岐四季柚等。
http://ke..com/view/2812.htm#15
Ⅱ 中国铝合金十大品牌
中国铝合金十大品牌如下所示:
1.中铝铝材:中国铝业集团,中国铝型材企业十强,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2.亚洲-南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铝型材企业十强,广东亚洲铝厂有限公司。
3.坚美铝材: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铝型材企业十强,广东坚美铝型材厂有限公司。
4.凤铝铝材:中国名牌,广东省着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
5.忠旺铝材: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辽宁名牌产品,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
6.兴发铝材: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铝型材企业十强,兴发铝业控股有限公司。
7.栋梁铝材:上市公司,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铝型材企业十强,浙江栋梁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8.南山铝材: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铝型材企业十强,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9.经阁铝型材: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铝型材企业十强,经阁铝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伟业铝材:中国名牌,广东省着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伟业铝厂有限公司。
(2)南平有什么着名工业产品扩展阅读
铝合金的品牌性能
1.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人们逐渐以加入合金元素及运用热处理等方法来强化铝,这就得到了一系列的铝合金。添加一定元素形成的合金在保持纯铝质轻等优点的同时还能具有较高的强度,σb 值分别可达 24~60kgf/mm2。
2.这样使得其“比强度”(强度与比重的比值 σb/ρ)胜过很多合金钢,成为理想的结构材料,广泛用于机械制造、运输机械、动力机械及航空工业等方面,飞机的机身、蒙皮、压气机等常以铝合金制造,以减轻自重。采用铝合金代替钢板材料的焊接,结构重量可减轻50%以上。
Ⅲ 关于福建南平的问题
1.南平到厦门,可以选择坐火车或汽车
火车:建议坐N548次,南平23:27开,次日08:18到厦门,437公里
硬卧上/中/下价格为:116/120/123元,软卧上/下:175/183元
硬座65.00元
注意一下,南平市有3个火车站,南平站、南平南站、来舟站,来舟站是我省目前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和客运站,但是票额比较少,在南平市区28公里远的来舟镇上;南平南站距离市区9公里左右,着名的南孚电池厂就在边上,南平南站主要负责到南平武夷山,长三角,洛阳,合肥等地列车停靠,你从无锡来,如果坐火车,肯定选择2001次,在南平南站下。
2.南平(延平区)有溪源峡谷,茫荡山风景区(这个季节上面比较冷)
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在181公里外的武夷山市,那就是着名的武夷山风景区了,武夷山90年改的名,90年前叫崇安县,南平的老一辈都习惯把武夷山叫做崇安县。
3.南孚电池,红菇(炖鸭子好)等土特产。
以下内容,麻烦您仔细读完,南平市简介
南平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建阳市、建瓯市、武夷山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共121个乡镇、19个街道办事处,1601个村委会、69个居民委员会,136个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现有户籍总人口304万人,常住人口286万人。
南平位于福建省北部,地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结合部,是福建的“北大门”。为闽江的发源地,建溪、富屯溪、沙溪在南平城汇合始称闽江。幅员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域,辖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四市和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五县及延平区,总人口305万人。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纵横,水系发达,属典型的中低山丘陵构造侵蚀地貌。是山水森林城市,闽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近代诗人郭沫若吟咏南平为“山围八面绿,水绕 二江青”。
早在3000多年前,古越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开疆拓土,繁衍生息,是中国大陆南方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有 1800多年的建城史,秦汉时期是闽越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汉年间,福建设5县,南平占3县;明清时期,福建置8府,南平据3府。文化积淀深厚,古越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蛇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历代曾出过李纲、杨荣等17位宰相和一批着名历史人物。南宋理学创立者朱熹曾在闽北“琴书四十载”,素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
汉建安初(196-205)境内始置汉兴(浦城)、南平、建安(建瓯)、建平(建阳)4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瓯)。晋元康元年(291)属江州。南朝陈永定初(约557)属闽州,后属丰州。隋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属建安郡(郡治今福州)。唐武德元年(618)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宝元年(742)复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建州,属江南东道。五代闽龙启二年(934)属闽;天德三年(945)改建州为永安军,旋改忠义军;南唐保大四年(946)置剑州,州治剑(浦今南平)。宋开宝八年(975)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为南剑州,五年(980)置邵武军,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建宁军为建宁府,属福建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十五年(1278)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改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南剑路改为延平路,均属江浙行中书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为福建省)管辖。明代境内并置建宁、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清末为延建邵道(驻南平),领3府。延平府领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永安6县和上洋厅,建宁府领建安、瓯宁、建阳、崇安、浦城、政和、松溪7县,邵武府领邵武、光泽、泰宁、建宁4县。1913年废府制,为北路道(驻南平,领16县)。1914年为建安道。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33年11月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延建(闽上)省,1934年境内为第三、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区,1935年改为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1940年改水吉特区为县。
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一、第二专区,1950年3月第一专区改建瓯专区(9月改建阳专区),第二专区改南平专区。1956年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划入闽清、三明2县,增设南平市,撤销水吉县,共辖南平市和南平、顺昌、建阳、建瓯、沙县、邵武、浦城、崇安、光泽、松溪、政和、建宁、将乐、古田、尤溪、泰宁、屏南、闽清、三明19县。1959年划出闽清、松溪、政和3县,1960年南平县并入南平市,三明县划归三明市,松溪、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1962年撤销松政县恢复松溪、政和县。1963年划出古田、屏南2县,1964年增设建西县,1970年划出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增入松溪、政和合并的松政县,撤销建西县,南平专区迁驻建阳,改为南平地区,1971年改为建阳地区,1975年松政县复为松溪、政和2县,1983年邵武撤县设市,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改名南平地区,1989年撤崇安县设省辖县级武夷山市。1992年建瓯撤县设市。1994年建阳撤县设市,同时撤销南平地区,设省辖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
南平风光奇秀,景色怡人,是旅游休闲度假理想之所。境内北有中国大陆四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之一的武夷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交相辉映,以“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蜚声海内外,融国家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于一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角怪的故乡”,为亚热带动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号称“世界生物之窗”。南有三溪聚汇、环抱南平城的延平湖,是福建水口水电站的重点库区,库区水面达12万亩。全市有大小旅游景点150多处,其中国家级、省级以上景点占三分之一。
基本特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南平是中国东南的一个重要旅游区。闽北旅游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密集区之一。雄伟秀丽的奇山异水、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乡土人情共同组成了独具闽北特色的旅游资源。目前,已有一至三级中高档旅游资源实体181处(延平茫荡山,建阳考亭书院、建窑遗址,建瓯万木林,邵武天成岩、李纲祠、和平古镇,光泽的乌君山、武夷天池,顺昌华阳山等)。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她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福建省旅游经济开发区于一身,南平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延平茫荡山、浦城浮盖山、建瓯归宗岩、松溪湛庐山、政和洞宫山。南平市区还有12万亩水面的延平湖,是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近年来该市致力于构建“北山南水”的大武夷旅游经济体系,集中体现在“一个做大、两个带动”。“一个做大”就是武夷山做大。“两个带动”就是以武夷山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周边县(市、区)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闽北的战略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04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6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7%;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全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5.5%。
南平主要人文古迹旅游景点:武夷山下梅古民居 ·和平古镇 ·南平溪源庵·南平市博物馆 ·圣公殿 ·宝山寺·黄氏峭公祠 ·建窑遗址·天心永乐禅寺·武夷宫 ·朱熹纪念馆·游定夫祠 ·开平寺·明翠阁 ·三千八百坎·桃源洞道观·城村汉城遗址 ·邵武民俗博物馆·邵武市博物馆 ·梅山福音堂·闽越王城·白云禅寺 ·武夷山市博物馆·武夷山自然博物馆·建瓯市博物馆·光孝寺·宝山清莲寺 ·馀庆桥古迹 ·虎山庙大屠杀旧址·武夷山紫阳楼 ·武夷山古汉城遗址 ·武夷山红色之旅-赤石暴动 ·李氏大夫第
(二)南平是福建的粮食主产区。南平有8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全省共有30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亿多公斤,素有“福建粮仓”之称。200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03.86万亩,粮食总产量140.14万吨,在全省均居第一位。
(三)南平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林区。全市有林地面积2964万亩,森林蓄积量1.25亿立方米,有“绿色金库”、“南方林海”之美誉。现有竹林526万亩,立竹量7.87亿株,建瓯和顺昌荣获国家林业部首批命名的十大“中国竹子之乡”称号。近年来该市减征木竹笋税费,对集体山林实行经营体制改革,使该市林业产业链得到拓展延伸,林产加工业大有可为。2004年林业产值25.3亿元,比上年增长6.4%。
(四)南平是福建重要的畜牧水产区。近年来,在长富集团、大乘公司的带动下,该市乳品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兴乳品产区。目前已发展奶牛基地牧场50个,奶牛存栏4.5万头,比1996年底增长56.2倍;奶类产量12.17万吨,比1996年增长60倍,带动农户种植牧草继续扩大。“长富”、“大乘”牌鲜奶荣获绿色食品标志,成为福建畅销品牌。2004年畜牧业产值32.18亿元,占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1%,其中,延平、光泽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接近40%。肉蛋奶总产量36.92万吨,比上年增长11.4%;人均拥有肉蛋奶129公斤。炉下母猪基地是全省最大的母猪生产乡镇,光泽圣农肉鸡畅销海内外,“大禾”“丕哥”牌种猪、建阳将口蛋品、建瓯板鸭等产品品质优良,畅销市场。南平还是全省最大的库湾养殖区,2004年水产品产量9.85万吨,比上年增长5.6%;渔业产值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6.9%,畜牧水产业已成为南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
(五)南平是福建着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6年南平就建立了共产党的地下支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下党省委一直坚持战斗在闽北,被中央誉为“红旗不倒”的红色土地。举世闻名的“赤石暴动”,就发生在武夷山下。1930年,闽北革命根据地和赣东北根据地合并,形成着名的闽浙赣根据地,曾经留下彭德怀、方志敏、叶飞、曾镜冰、肖劲光、陈丕显等人的足迹。目前全市共有革命老区县8个,老区乡镇56个,老区行政村631个,老区人口89.6万人。
南平市工业
南平是福建的一个重要工业区。现有工业企业32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44家。工业行业比较齐全,分布在36个行业大类(全国共有39个行业大类)中。初步形成了以机电器材业,纺织服装业,林产工业,食品加工业,化工医药业,冶金建材业,电力、蒸汽、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重点行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
现有工业企业技术装备大都在90年代初中期水平,有些企业如南孚、亚明电器、劳特公司等达到90年代末水平,甚至是国际先进水平。
现有大中型企业36家,南纸是全国三大新闻纸生产企业之一,也是该市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南铝为福建唯一一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南孚碱性电池生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太阳电缆公司是全省最大的电缆生产企业,南纺公司连续十几年为全国纺织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1999年被评为全国党建先进单位,“学南纺,创五好”活动在全市乃至于全省展开。主要名优产品有:“南孚”牌高能碱性电池,“星光”牌新闻纸,“太阳”牌电线电缆,闽牌PU革基布,“长富”、“大乘”牌乳制品,闽铝牌铝型材,南亚牌振流器、触发器,师豪牌饲料金霉素等22种。
福建省南平市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福建省南平市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系国家 520户重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外经贸部重点扶持的出口企业,中国电池行业龙头企业,福建省重点企业。 在中国市场,南孚连续 13年创碱锰电池“质量、销量、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同行领先水平。 现代化的厂房、园林式的厂区达 18万平方米, 是中国电池行业中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装备最多、科技力量最雄厚的企业: 拥有600只/分、400只/分等无汞碱锰电池生产线12条,生产能力可达12亿只以上,产品质量与国际名牌同步发展;有教授、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等各类技术管理人 员450多人,占员工总数的40%以上;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站,并与多所全国重点大学、中科院的研究所合作成立多个新型能源研究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厂.学.研 ” 科技创新机制;有 10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多项部、省科技成果奖,其中一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南孚牌电池是中国名牌产品、福建省名牌产品、南孚牌系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着名商标;, 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并 获“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证书”。 NR6高功率镍干电池、 CR 柱形系列锂——二氧化锰电池等新产品,已成为南孚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中国市场建立了较健全的“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立体网络;在全球市场,出口品牌“ EXCELL”已在美国、欧共体国家、日本、中东、香港等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行销世界五大洲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单位、福建省首届最佳诚信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企业、全国企业科协先进集体。
南平市历史:
汉建安初(196-205)境内始置汉兴(浦城)、南平、建安(建瓯)、建平(建阳)4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瓯)。晋元康元年(291)属江州。南朝陈永定初(约557)属闽州,后属丰州。隋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属建安郡(郡治今福州)。唐武德元年(618)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宝元年(742)复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建州,属江南东道。五代闽龙启二年(934)属闽;天德三年(945)改建州为永安军,旋改忠义军;南唐保大四年(946)置剑州,州治剑(浦今南平)。宋开宝八年(975)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为南剑州,五年(980)置邵武军,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建宁军为建宁府,属福建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十五年(1278)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改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南剑路改为延平路,均属江浙行中书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为福建省)管辖。明代境内并置建宁、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清末为延建邵道(驻南平),领3府。延平府领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永安6县和上洋厅,建宁府领建安、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政和、松溪7县,邵武府领邵武、光泽、泰宁、建宁4县。1913年废府制,为北路道(驻南平,领16县)。1914年为建安道。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33年11月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延建(闽上)省,1934年境内为第三、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区,1935年改为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1940年改水吉特区为县。
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一、第二专区,1950年3月第一专区改建瓯专区(9月改建阳专区),第二专区改南平专区。1956年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划入闽清、三明2县,增设南平市,撤销水吉县,共辖南平市和南平、顺昌、建阳、建瓯、沙县、邵武、浦城、崇安、光泽、松溪、政和、建宁、将乐、古田、尤溪、泰宁、屏南、闽清、三明19县。1959年划出闽清、松溪、政和3县,1960年南平县并入南平市,三明县划归三明市,松溪、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1962年撤销松政县恢复松溪、政和县。1963年划出古田、屏南2县,1964年增设建西县,1970年划出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增入松溪、政和合并的松政县,撤销建西县,南平专区迁驻建阳,改为南平地区,1971年改为建阳地区,1975年松政县复为松溪、政和2县,1983年邵武撤县设市,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改名南平地区,1989年撤崇安县设省辖县级武夷山市。1992年建瓯撤县设市。1994年建阳撤县设市,同时撤销南平地区,设省辖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介于北纬26°15’—28°19’东经117°00’—119°17’之间。面积26280.6平方千米,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市。辖延平区,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4市,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5县。人口304.08万。邵武、光泽、顺昌通行闽赣方言;浦城大部通行吴方言,南平通行闽东方言(南平话属北方官话方言岛),其余通行闽北方言。
南平市是福建省重点产粮区,所辖10个县(市)有8个是全国、全省商品粮基地县,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的1/3左右。近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多种经营迅速发展,又成为全省茶、果、食用菌、畜禽、淡水鱼、烤烟、油料等重要产区。
南平市是我国南方主要林区之一,素有“绿色金库”之称。森林覆盖率达68.3%以上,木材总蓄积量1.15亿立方米,占全省的30%。同时,闽北又是全国毛竹主要产区,建瓯、顺昌是全国10大竹子之乡之一。
随着水口电站和沙溪口电站的建成,闽北拥有了福建最大的库区。两个库区总水面达78.7平方千米,可开发水面67平方千米,成为福建淡水养殖的主产区。
南平市不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而且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甚多。除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还有九峰山、湛庐山、茫荡山、归宗岩、熙春山等10多处省市级风景名胜区。
南平市为福建最早开发的山区,新石器时期遗址遍布全市各地。武夷山“船棺”和古汉城遗址的发现都是明证。
南平市地灵人杰,物产丰富,历朝历代又是相对安定之地,所以群贤毕至,人才辈出。
朱熹,号晦翁,祖籍江西婺源。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生于尤溪。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卒于建阳考亭,后与夫人刘氏合葬于建阳黄坑后塘村。朱熹一生致力于研究理学,讲学着书,自成考亭学派,成为一代理学宗师。现朱熹墓、考亭书院等遗址已逐步修复。
宋慈,字惠父,建阳童游人,为宋代名医,其撰写的《洗冤集录》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法医学检验专着,有日、法、英、荷、德、俄等文字译本,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淳佑九年(1249年)宋慈卒于广州经略安抚使任上,后归葬建阳崇滩昌茂村。现宋慈墓依然保护完好。
此外,南平理学名家游酢,邵武茶圣陆羽,武夷山婉约派词祖柳永,浦城一代名相真德秀等等,都是闽北历史的骄傲
延平区概况
延平区的前身是原县级南平市,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地处福建中北部、闽江干流源头,踞溪山之雄、当水陆之会、扼八闽之襟喉,是福建省重要水陆交通枢纽,以绿色金库、造纸中心闻名于世。是闽北经济、文化、政治的首府重镇。延平区土地面积2659.66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丘陵山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9.3℃,无霜期268天,年均降雨量1660毫米。现有耕地25.62万亩,辖区内6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及3个乡,人口总数49.46万人,是全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区。
延平区属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交通便利。铁路有鹰厦线、外福线和横南线穿境而过,其中来舟为福建省最大的列车编组站,也是华东地区的主要中转站。公路有205、316国道纵横交汇,直通省内外各地,至福州仅需3小时,正在兴建的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区所有行政村通公路。水路有水南货运码头是福建小吨位最大的内河港码头,500吨级轮船可沿闽江而下直达沿海口岸,年吞吐量12万吨的集装箱中转站投入使用,南平海关于1996年开关。通讯设备先进,功能齐全,传递快捷,可提供现代化的移动通信、无线寻呼、传真专递,服务全面。全区所有行政村通电话。境内有装机容量140万千瓦的水口电站和30万千瓦的沙溪口水电站。水电理论蕴藏量居福建省首位。
延平区是通往武夷山的南大门,境内山体与武夷山脉相承,其旅游景点与武夷山风景区天然连成一线,形成闽北半月型旅游网络体系。境内有被誉为"福建庐山"、"避署胜地"的省级风景区茫荡山,有九峰山、明翠阁、双石塔、溪源峡谷、茶洋宋窑遗址,古道三千八百坎,石佛山等各处名胜古迹。依山傍水是延平城的特色。水口水电站库区建成后,形成方圆96平方公里的延平湖面,湖中岛屿罗列,湖周青山对峙,柑桔成带,绿竹呈荫,橙绿相嵌,泛舟湖上,令人神往。"山围八面绿,水绕两江青"是伟大诗人郭沫若留下的对延平这座美丽山城的美好赞誉。
境内有一段可建成大型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和举办各种水上运动赛场的10公里长的国内罕见的平直湖面,是不可多得的有待开发的水上旅游资源。
延平矿产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有我国罕见的特大型铌钽矿床,中型锡矿床(铌钽矿床伴生矿),水泥用灰岩矿床,全省规模最大的透辉石矿,还有重晶石、硅灰石、高岭土、石英砂、石墨、钾长石、大理石、白莹石、花岗石、云母、蛇纹石、辉绿石、磷矿、褐铁矿、磁铁矿、铅锌矿,优质花岗石、优质矿泉水等30多余种矿产。其中:"青云石"、"南平黑"、"南平青"等花岗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按已掌握的矿产资源储量测算,延平区境内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达104亿元,发展前景广阔。
延平素有"森林之窗,本甲全闽"之称,全区森林面积2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森林蓄积量为1404.7万立方米。以绿色金库闻名于世,是我国南方三大杉木产区之一,杉木速生丰产居全国之冠。王台安槽下速生丰产林创下单位积材世界纪录,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国务院嘉奖令誉之为"绿色金库"。区内有毛竹林40万亩,中小径竹2.5万亩。除盛产杉、松、竹外,还有近百种名贵珍稀树木。其中有南方红豆杉、柳杉、建柏、闽楠、银杏等15种树种,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树种。境内茫荡山自然保护区乔木品种比整个欧洲大陆的乔木总数还多。区内森林中其它物种资源丰富,已发现的蕨类植物有33科57属,100种;裸子植物10科23属,62种;被子植物148科622属,1264种,经济植物中有果树68种,茶叶7种,其它品种19个,药用植物资源隶属102科80余种,属全国重点154种。
延平地处闽北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名优土特农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1)竹笋:①鲜笋年产量达8.2万吨。②清水笋罐头1.5万吨③笋干:采用蒸煮、发酵、压榨、烘烤传统加工技术,品质上乘,年产量达1500吨。④甜笋:产于樟湖镇高州村,种植面积8000亩,口味鲜美。(2)腐竹:产于樟湖镇主要特点为蛋白质含量高,低脂肪,易贮存。(3)食用菌:年种植4500万袋,产干鲜菇6500吨,香菇有段木香菇和袋裁香菇两种,此外有姬松茸、阿魏菇等,风味诱人。(4)106红櫢拫米櫩拫曲:以大米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醇而成。主要为酿红酒用。(5)米粉:以南山镇产品为佳,具有韧滑、爽口、不浓汤、不断条等特点,食后易于消化,口味独特,老少皆宜。
Ⅳ 南平市特产是什么
南平特产:孟中笋干、熊山蛇药、政和工夫茶:为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一、仙阳镇:蚌珠、浦城薏苡仁、光泽蛇酒、光泽蕲蛇干、松溪百年甘蔗
Ⅳ 南平造纸厂的造纸业的历史
纸的发明、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 牍的有力的竞争者。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公元三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复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从敦煌石室和新疆沙碛出土的这一时期所造出的古纸来看,纸质纤维交结匀细,外观洁白,表面平滑,可谓“妍妙辉光”。公元六世纪的贾思勰还在《齐民要术》中,专门有两篇记载了造纸原料楮皮的处理和染黄纸的技术。同时,造纸术传到我国近邻朝鲜和越南,这是造纸术外传的开始。公元六到十世纪的隋唐五代时期,我国除麻纸、楮皮纸、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和新式的竹纸。在南方产竹地区,竹材资源丰富,因此竹纸得到迅速发展。关于竹纸的起源,先前有人认为开始于晋代,但是缺乏足够的文献和实物证据。从技术上看,竹纸应该在皮纸技术获得相当发展以后,才能出现,因为竹料是茎秆纤维,比较坚硬,不容易处理,在晋代不太可能出现竹纸。竹纸应该起源于唐以后,而在唐宋之际有比较大的发展。欧洲要到十八世纪才有竹纸。这一时期的产纸地区遍及南北各地。由于雕板印刷术的发明,兴起了印书业,这就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纸的产量、质量都有提高,价格也不断下降,各种纸制品普及于民间日常生活中。名贵的纸中有唐代的“硬黄”、五代的 “澄心堂纸”等,还有水纹纸和各种艺术加工纸。唐代的绘画艺术作品已经有不少纸本的,正反映出造纸技术的提高。在公元十到十八世纪的宋元和明清时期,楮纸、桑皮纸等皮纸和竹纸特别盛行,消耗量也特别大。造纸用的竹帘多用细密竹条,这就要求纸的打浆度必须相当高,而造出的纸也必然很细密匀称。先前唐代用淀粉糊剂做施胶剂,兼有填料和降低纤维下沉槽底的作用。到宋代以后多用植物粘液做“纸药”,使纸浆均匀,常用的“纸药”是杨桃藤、黄蜀葵等浸出液。这种技术早在唐代已经采用,但是宋代以后就盛行起来,以致不再采用淀粉糊剂了。这时候的各种加工纸品种繁多,纸的用途日广,除书画、印刷和日用外,我国还最先在世界上发行纸币。这种纸币在宋代称作“交子”,元明后继续发行,后来世界各国也相继跟着发行了纸币。明清时期用于室内装饰用的壁纸、纸花、剪纸等,也很美观,并且行销于国内外。各种彩色的蜡笺、冷金、泥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花纸等,多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享用,造价很高,质量也在一般用纸之上。这一时期里,有关造纸的着作也不断出现。如宋代苏易简的《纸谱》、元代费着的《纸笺谱》、明代王宗沐的《楮书》,尤其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造纸技术都有不少记载。而《天工开物》第十三卷《杀青》中关于竹纸和皮纸的记载,可以说是具有总结性的叙述。书中还附有造纸操作图,是当时世界上关于造纸的最详尽的记载。 经过元、明、清数百年岁月,到清代中期,我国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条件。南北朝时的造纸业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5世纪)纸的品种、产量、质量都有增加和提高,造纸原料来源更广。人们已经用藤和竹做造纸的原料了。史书上曾论及到这时期一些与原料有关的纸种名称,如写经用的白麻纸和黄麻纸,枸皮做的皮纸,藤类纤维做的剡藤纸,桑皮做的桑根纸,稻草做的草纸等。由此看来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麻、枸皮、桑皮、藤纤维、稻草等已普遍用作造纸原料。西晋的文学家张华在他写的《博物志》中说:剡溪 (现在的浙江嵊县地带)出产古藤,可以造纸,所以就把纸称为剡藤。在南北朝时代,北方人还用椿树皮造纸。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讲到北方农民种植槠树的时候说:他们煮剥树皮,虽然很辛苦,但是获利很大;如果自己能造纸,得利就更大了。这段记载告诉我们,北方农民种植槠树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纸;而且煮剥树皮是造纸的一道重要工序。竹子作为造纸原料始于晋还是宋,尚有不同的看法。南北朝书法家萧子良的一封信中曾说“张茂作箔纸……取其流利,便于行书”,据考据,所渭箔纸即嫩竹纸,张茂是东晋人,看来用竹子造纸可能是初始于晋。但用量很少。隋唐时期的造纸业隋朝的虞世南写了一部《北堂书钞》,书里引用东晋人范宁的一句话说,土纸不可作文书,文书都是藤角纸。有人认为这种“上纸”,就是麦秆、稻杆等粗纤维造的草纸。我国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繁荣,造纸业也进入一个昌盛时期,纸的品种不断增加,生产出许多名纸及大量艺术珍品。造纸原料以树皮使用最广。主要是楮皮、桑皮,也有用沉香皮及栈香树皮的记载。藤纤维也广为使用,但到晚唐时期,由于野藤大量被砍伐,有无人管理栽培,原料供不应求,藤纸一蹶不振,到明代即告消失。纸张多了,抄写书籍的风气就流行起来。便又出现了一种保护书卷纸张的新方法:人们在制造的时候,再加进一种味道非常苦涩的叫做黄孽的草药。这样的纸可以避免虫咬,长期保存,称为“入湟”,流行于唐代。隋唐时,我国造纸业更加发达,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分不开。自东晋以来,原来经济落后的江南地区,经过劳动人民的长期努力,经济也已经上升到黄河流域的水平。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局面。到了唐朝时候,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封建经济繁荣起来。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这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局面,必然要求发展造纸业,造出更多更好的纸张。唐代造纸业发达的地区是相当广泛的,出现了不少大规模的造纸作坊。唐代皇甫枚的《三水小牍》里,写了这样一件事:巨鹿郡南和县于北,有个造纸作坊,墙壁上常常贴满了纸,让太阳把它晒干。一天,突然之间刮来一阵旋风,把墙壁上的纸几乎都卷了下来,这些雪白的纸漫天飞午,远远看去,简直象雪花一样。可见,这个纸坊的规模相当大。唐代的纸张品种很多,所用的原料主要是麻、藤、槠三种。当时的益州(现在的四川)和扬州等地,都是麻纸的着名产地。藤纸的生产,也从原来的产地剡溪逐渐推广到浙江、江西两省许多产藤的州县。用槠树皮造的槠纸,在唐代更加流行。唐朝文学家韩愈曾把纸称为“槠先生”,就是指槠树皮造的纸。此外,唐朝又开始用海草、檀树皮等造纸。我国的宣纸是很有名的,讲究写字绘画的人,都喜欢使用宣纸。这种纸直到现在还是手工纸里的精品。宣纸用檀树皮和稻草造成。它洁白细密均匀柔软,质地坚韧,经久不变色,还有吸水力强的特点。早在唐朝时候,宣纸就已经是宣州的着名产品了。宋元之后的造纸业宋代竹纸发展很快,市场上十之七八是竹纸。就产区而言有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最盛之地当推浙江、四川。在工艺上宋代竹纸大多无漂白工序,纸为原料本色,除色黄之外,竹纸也有性脆的缺点。元明时期竹纸的兴盛创造了历史新篇章,尤以福建发展最突出。使用了“熟料”生产及天然漂白,使竹纸产量大有改进。明朝时候有个科学家叫宋应星,他写了一部《天工开物》,里面就讲到造竹纸的方法:先把竹子截断,剖成竹片,拌了石灰浸在水塘里,再取出来煮烂,制成纸浆,然后用绷在木架上的竹帘子从纸浆面上荡过去。这样,竹帘上就留下一层纤维,把这层纤维揭下来烘干,纸就制成了。当时用石灰等蒸煮纸浆,实际上就是化学处理法。这以经是一套相当完整的造纸方法了。清代由于造纸业的大发展,麻及树皮等传统造纸原料已不能满足需要,竹纸在清代占了主导地位,其他草浆也有发展,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有人用麦草、蒲草。陕西、甘肃、宁夏有人用马莲草,西北用芨芨草,东北用乌拉草。造些野生草类植物,在清代末期当地居民已用以制造粗草纸。我国用蔗渣造纸始于清末,张东铭在徐家坡设一造纸厂以蔗渣为原料,对此《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八四有记载。清代草浆生产技木有了很大进步,用仿竹浆、皮浆的精制方法制取漂白草浆。着名的泾县宣纸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制稻草浆和檀皮浆抄制而成,其生产工序一直延续至今。芦苇在清末也有使用。据光绪三十二年《东方杂志》三卷3期载:“陈兴泰在汉口桥口地方,设一造纸厂,先后以芦浆(芦苇)、蔗渣、稻草杆等物,试造日用纸张,有成效”。造纸术西传后所用的原料及工艺仍习我国之故,以麻和破布为主,不过欧洲的破布普遍是棉纤维,成品纸不如中国产品柔顺薄韧,而且破布日感供不应求。到19世纪末,在欧洲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以木材为原料的机制纸迅速发展,并普遍认为木材是一种较好的造纸原料。我国在满清末年和民国初年也逐渐出现了机械化的造纸厂,木材和非木材原料均有使用。造纸原料范围的扩大,对于造纸业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意义,各地就可以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来造纸了。由于原料范围的扩大,纸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纸的质量也越来越好,生产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另外史书上还有提到有关蚕茧纸、苔纸、发笺纸、侧理纸等名词,那么是否当时曾用青苔、毛发等造纸呢?根据这类纤维的特性来看,毛发极少纤维结合力,成纸强度很低,不宜单独用来造纸,至于蚕茧纸和发笺纸之说很可能是一种象形名词,白净、细密的麻纤维纸表面形似蚕茧,可能就称其为蚕茧纸。假如在纸浆中加入少许着色的长纤维或毛发,给人以披发的感觉,故而可能就称其为发笺纸,形似青苔并且显绿色花纹者可能谓之苔纸。这只是一种推论,尚需送一步考据。早在上世纪30至90年代,因考古界不断发现西汉麻纸,就已引发了一场是西汉时期发明纸还是东汉蔡伦发明纸的激烈争议。鲜为人知的是,甘肃多次发现西汉麻纸残片———西汉时期放马滩纸、肩水金关纸、马圈湾纸(敦煌残页)、金关纸、敦煌纸,都是“蔡侯纸”之前的遗物,以确凿的证据推翻了蔡伦造纸说。特别是天水放马滩纸为西汉初期遗物,将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时间提前了近300年,为研究我国造纸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如今,敦煌“残页”和遗留在我省各地的西汉麻纸交相辉映,以无可雄辩的事实,改写了中国造纸的历史,同时也以丰厚的物藏,成为见证中国造纸业发展历史的“自然博物馆”。 敦煌有汉字的“西汉麻纸”,一经有关部门认定,立即引起了所有关注中国造纸业历史年代者的关注。西汉麻纸,其实诞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西汉初年,因对传播工具的需求,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就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 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牗公元前12年牍。《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这应该是最早在纸上书写的历史记录,但随着甘肃多处西汉麻纸的发现以及敦煌西汉“残页”的面世,不仅证明了《史记》的真实,而且把中国造纸的历史推向更早的年代!
Ⅵ 南平顺昌县的特产是什么
顺昌是“闽北粮仓”的重要县份之一,这个县大干镇宝山脚下的干山村出产的干山米具有精、纯、圆润的特点。“干山米”的来历,当地有好几种传说。其中一种是说:八仙到宝山游玩,何仙姑煮饭,后来忘了把捞饭的笊篱收走,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也象笊篱一样会漏,泉水一滴一滴往下流,流进了干山村的田里,于是仙水浇灌出的稻苗便长出了独一无二的“干山米”。
干山梨是顺昌的特产,其粒大如砣皮薄呈青黄色和淡黄色两种。干山梨水分充足,肉质洁白,故又名雪梨或黄花梨。吃到嘴里细嫩松脆,味甜如蜜,但甜而不腻,非常清爽。干山梨因营养高,口感好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古人曾誉之为“秋冬佳果”。干山梨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糖类、钙、磷、铁和胡萝卜素,而且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以及可降低人体胆固醇的人体所需各种微量元素,因此干山梨还可以入药治病,具有一定的食疗和药用价值。中医学认为干山梨性凉,具有滋阴泻火,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和利尿之功效。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常吃干山梨可预防肺热干咳,咽喉肿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来布雷笋产于顺昌县大干镇来布村千亩小径竹基地,雷笋味道鲜美,甘甜脆嫩,出肉率高达70%,为早熟、高产的优良笋用竹种。从营养成分看,雷笋含有粗蛋白、脂肪、可溶性糖类、纤维素及无机、机盐等。其中,每100克雷笋中含粗纤维0.55克,适中的纤维素含量对排除肠道毒性或剌激有积极作用,能有效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健康,在肠癌预防上有极佳作用。
Ⅶ 绍武特产是什么
1、脚掌糍。脚掌糍亦称“脚跟糍”,外形如脚跟,多为沿街三轮车叫卖。三轮平板上搁着煤炉,架口锅,放个大蒸笼,多为四屉。那种意味不是外乡人所能体会的,在邵武人看来,那抑扬的叫卖,那阵阵的清香,沁入肺腑后再慢慢消失在空气里。难以言表的舒坦,尤是在外新归的邵武人,对此最为倾心,视为家乡第一绝味。脚掌糍是选用上好的粳米与籼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后磨成米浆放入热锅内搅拌成半熟状起锅。在搅拌过程中要边搅拌边倒入适量的天然碱水,供做脚掌糍之用。接着将半熟的米浆团搓成条,用刀切成半厘米厚的圆饼状,捏成周边上翘、中间凹的薄片,如同用脚掌挤压而成一般。再将5片~6片薄片叠起来,放入笼屉用旺火蒸。蒸时脚掌糍上面放上用五花肉做的米粉肉。没有米粉肉在上面蒸着,脚掌糍就有些生涩,少了珠圆玉润的口感,色泽上也没有滋润过的光泽。出笼时的脚掌糍油光发亮,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清新,令人陡生食欲。就着米粉肉吃脚掌糍是珠联璧合的绝配。蒸制过程中肉的滋润涤去米的生涩而平添口感。米粉肉将一般的丰腴滋润了脚掌糍,肉质变得肥而不腻,在米膏上蒸熟,又吸收了天然的米香。油而不腻的米粉肉,一口下去满嘴生香;辣香交融的脚掌糍,则令人满口生津。实在是不可多得。
2、哪咤糍。哪咤糍亦称“包糍”,状似水饺,包馅所用之皮不是用面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哪咤糍的具体做法是:先取粳米、籼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加入适量的“水曲”磨浆,浆磨好后,入锅熬至半熟起锅,在案板上搓揉成质地均匀的米团,之后将大米浆团分成一个半鹌鹑蛋大小的小米浆团,捏成薄皮,包上馅,上笼屉蒸熟后便可食用,故又有人称其为“米饺”。春社这天的哪咤糍馅是非常讲究的,所谓“春社”,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邵武市尤其是邵南片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用上好的冬笋、熏肉、熏豆干、芋头、香菇、大蒜等做馅,蒸出来的哪咤糍油而不腻,一口下去满嘴生香,令人食欲大开。哪咤糍不仅味美,色如碧玉,且能当成一道药膳。这主要是因为米浆里含有“水曲”,水曲学名叫“鼠曲草”,甘平无毒,健脾和中,祛痰止咳,并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另外,哪咤糍还有保护生态的作用:据说称为“春笋”的竹笋不可乱挖,而在“社日”之前的竹笋称为“冬笋“,百姓是可以挖,春社吃哪咤糍,无形中保护了毛竹的生长繁衍。吃哪咤糍这一风俗数百年来一直延续下来,哪咤糍也逐渐称为邵武独有的传统民俗小吃。因为深受欢迎,如今不仅在农村,在邵武市城区天天都可以吃到哪咤糍。
(一)林副产品
1、竹笋。1990年,全市竹林面积2.54万公顷,产鲜笋1.15万吨。竹笋主要是毛竹笋,还有少量的方竹、苦竹、雷竹、黄甜竹等小径竹笋。春笋与冬笋产量比约为15:1。竹农采挖的鲜笋,除了自食和就地销售外,大部分由竹农自行加工笋干,或由笋制品厂加工清水笋。笋干制品主要销往上海、江苏、浙江市场。2005年,全市产鲜笋6.73万吨,其中桂林乡鲜笋产量1.73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26%。1990—2005年,邵武累计产鲜笋56.05万吨。
2、香菇。1990年,全市香菇(干品,以下同)产量103吨。此后,栽培技术由人工接种的段木栽培发展为塑料袋栽培,香菇产量明显增加。1999年,全市香菇产量达1373吨,比1990年增长12倍多。1999年起,培育香菇的原料由纯木屑改为木屑与棉籽混合。2005年,全市香菇产量2095吨,比1990年增长19倍多。1990—2005年,全市香菇产量累计15160吨。香菇除就地销售外,主要销往上海、江苏、浙江一带。
3、红菇。邵武特产。原各乡(镇)均有出产,以金坑乡产品为佳。红菇天然野生于阔叶林,随着阔叶林面积的不断减少,红菇产量逐年下降,红菇成为珍稀的名贵产品。1990年,全市红菇干产量9吨。 邵武红菇主产地为金坑乡隘上村,年产红菇干1000公斤左右。金坑红菇按生长季节不同分为芦花菇和稻花菇两种。此外,金坑乡金坑村、重下村和桂林乡、张厝乡的个别山村也产少量红菇。2005年,全市产红菇干2吨左右。
4、碎铜茶。为“和平三绝”之首,产于和平镇坎下村、坪上村海拔1414米的观星峰、刘仙峰山脉。这里远离工业区,土质、气候没有受到污染,纯属无公害绿色品质茶。碎铜茶中的氨基酸比当地普通茶叶要高上2倍,茶多酚高3倍。此茶具有祛风清热、解暑消气、凉血润肝、止渴生津之功效。只要将一小撮放入嘴中咀嚼片刻,再取一枚铜钱一起咀嚼一两分钟,在取出的茶渣中便能看见闪光的小碎铜,故称“碎铜茶”。
5、和平游浆豆腐。和平游浆豆腐历史悠久,其制作方法世代相传。制作游浆豆腐不用石膏或卤水点聚,而是采用陈豆浆作为酵母,把煮熟的豆浆倒入木楻中,按照比例加入适量发酵变酸的母浆,然后慢慢游动,待豆浆凝聚成块后,将木楻盖紧片刻,豆腐脑沉淀下来和浆水分离,再把豆腐脑舀起分成若干板,压干后即成游浆水豆腐。游浆水豆腐经食用油加工成油炸后,即成油炸豆腐。游浆豆腐味道纯正、鲜嫩、可口,是游客到和平古镇必先品尝的特色佳肴。游浆豆腐加不同配料可做各种名菜小吃,其中泥鳅豆腐汤尤能体现和平特色。
6、和平鲤鱼。和平农民以种单季水稻为主,和平农民的先祖历来有稻田养鱼,稻鱼兼作的习惯。农户在水稻生长期内需要灌水育稻时,在田里放入鲤鱼苗,再投入一些油菜饼、猪粪等为养料。待水稻临近成熟,需排水烤田时,鲤鱼即可捕捞,每尾半斤左右。煮熟的鲤鱼肉质细嫩、口感香甜,令人回味。
7、油茶。1990年,全市产油茶籽489吨。除金坑乡外,其余乡(镇)、街道均有产油茶籽,其中拿口、卫闽、洪墩、城郊、大端口岗、水北6个乡(镇)是主产区。1996年末,全市油茶林面积1040公顷,其中洪墩、卫闽、水北三镇拥有100公顷以上。洪墩镇348公顷,占油茶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同年,油茶籽总产量达1162吨。至2005年,全市油茶林面积367公顷,主要分布在洪墩、卫闽、水北、拿口、大端口岗5个镇,其中洪墩镇108公顷。全市产油茶籽432吨。
8、松脂。1990年,全市松脂产量2758吨。由于松林面积减少,松脂产量逐年下降。至1999年,全市松脂产量降到1000吨左右。2001年,松脂产量降到1000吨以下。2002年起,松脂年产量上升至1000吨以上。2005年,全市松脂产量1343吨。1990—2005年,全市松脂产量累计24214吨。
9、中药材。邵武市境内高山地带气候寒冷,森林植被保持良好,适宜各种野生中药材生长。主要有金线莲、勾藤、九节风、车前草、金银花、黄栀子、白毛藤、七叶一枝花、过山蜈蚣等野生中药材。其中金坑乡出产的金线莲,市场销价每公斤200元。
(二)工业产品
1、武夷牌胶版印刷纸、武夷牌漂白硫酸盐竹浆板、武夷牌漂白马尾松浆板由邵武中竹纸业有限公司生。2003-2005年,武夷牌漂白马尾松浆板、武夷牌胶版印刷纸和武夷牌漂白硫酸盐竹浆板先后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武夷牌漂白浆产品质量经国家、福建省浆纸质量监督检测站多次检测,均达到行业标准优级产品,被省统计信息咨询中心评为“福建省地产最畅销商品”;被中国技术监督局情报研究所评为“中国市场知名品牌”;被中国质量协会、中国商品协会联合评定为“造纸行业纸奖类质量美誉度第一名”,被省造纸协会评为“省造纸行业优质产品”。
2、常溪牌硝酸铵由邵武市化肥厂生产。1990年初,获省优产品、部优产品,省第一、二届工业品博览会银质奖。200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名牌产品(2004年通过复评)。2002年,被省质量协会授予福建省用户满意产品,被省统计局评为福建地产名货,被浙江省消费者协会列为浙江省消费者喜爱的百家外省着名品牌。1996-2005年,“常溪牌”商标均被评为南平市知名商标。
3、武夷牌轮胎。由邵武市正兴武夷轮胎有限公司生产。1992年,“武夷牌”商标被省着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为福建省着名商标。2004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
4、漳龙牌工业草酸。由邵武化肥厂下属精细化工厂生产。2004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
5、永飞牌有水氢氟酸、氟化铵、氟化氢铵、氢氟酸。由邵武永飞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002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名牌产品,2005年通过复审,被省政府继续认定为福建省名牌产品。
6、福莲牌洗涤日用品。由邵武福莲有限公司生产。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名牌产品,福莲牌商标被省着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为福建省着名商标。
7、福人牌刨花板。由邵武福人林产有限公司生产。2005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
8、绿源牌中密度纤维板。由邵武绿源人造板有限公司生产。200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名牌产品
9、16坑染色纱灯芯绒、双坑纺丝绒特细条灯芯绒。由邵武印染厂生产。1993年和1994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0、雪花灯芯绒。由邵武市印染厂生产。1996年8月,雪花灯芯绒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认定为“1996年度国家级新产品”。
Ⅷ 南平的经济概况
2015年全市GDP完成1339.51亿元,增长9.1%,增幅与1-11月持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9.23亿元,增长4.5%,增幅比1-11月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78.16亿元,增长8.6%,增幅比1-11月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72.12亿元,增长12.3%,增幅比1-11月上升0.5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428.05亿元,增长8.2%,增幅与1-11月持平。三次产业结构为:21.6:43.2:35.2。 增强工业发展支撑力,加快闽北产业集中区、南平工业园区、荣华山产业组团等三大产业组团建设。着眼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全面展开产业调研论证,编制旅游、养生、生物、创意、矿产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加紧生成。坚持抓大扶小,修订工业发展扶持政策,出台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培育首批31家新“五南”式重点工业企业。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汽车及配件、纸及纸制品、电线电缆、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七大产业加快集聚发展,2012年实现产值252.78亿元,增长29.2%。实施工业“四个一批”项目,南纸、南铝、太阳电缆、中竹纸业、王斌装饰、圣农产业化等一批重大技改和扩建项目有序推进,工业项目投资占重点项目投资比重35.9%,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全市产值上亿元企业达67家,新创国家级品牌4个、省级品牌32个。工业化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7.17%和21.87%,是“十五”以来增速最快的年份。
南平是福建的一个重要工业区。2012年有工业企业32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44家。工业行业比较齐全,分布在36个行业大类(全国共有39个行业大类)中。初步形成了以机电器材业,纺织服装业,林产工业,食品加工业,化工医药业,冶金建材业,电力、蒸汽、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重点行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
2012年有大中型企业36家,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福建南纺、福建南纸、太阳电缆、圣农发展,南纸是全国三大新闻纸生产企业之一,南铝为福建唯一一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太阳电缆公司是全省最大的电缆生产企业,圣农发展是光泽县鸡业公司。南孚碱性电池生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南纺公司连续十几年为全国纺织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1999年被评为全国党建先进单位,“学南纺,创五好”活动在全市乃至于全省展开。主要名优产品有:“南孚”牌高能碱性电池,“星光”牌新闻纸,“太阳”牌电线电缆,闽牌PU革基布,“长富”、“大乘”牌乳制品,闽铝牌铝型材,南亚牌振流器、触发器,师豪牌饲料金霉素等22种。 在长富集团、大乘公司的带动下,该市乳品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兴乳品产区。已发展奶牛基地牧场50个,奶牛存栏4.5万头,比1996年底增长56.2倍;奶类产量12.17万吨,比1996年增长60倍,带动农户种植牧草继续扩大。“长富”、“大乘”牌鲜奶荣获绿色食品标志,成为福建畅销品牌。2004年畜牧业产值32.18亿元,占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1%,其中,延平、光泽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接近40%。肉蛋奶总产量36.92万吨,比上年增长11.4%;人均拥有肉蛋奶129公斤。炉下母猪基地是全省最大的母猪生产乡镇,光泽圣农肉鸡畅销海内外,“大禾”“丕哥”牌种猪、建阳将口蛋品、建瓯板鸭等产品品质优良,畅销市场。南平还是全省最大的库湾养殖区,2004年水产品产量9.85万吨,比上年增长5.6%;渔业产值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6.9%,畜牧水产业已成为南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
2012年生猪出栏242.92万头,比上年增加9.17万头;家禽出栏19766.77万羽,比上年增加6390.06万羽;兔出栏247.44万只,比上年减少90.14万只;羊出栏17.66万只,比上年增加0.08万只。奶牛存栏2.89万头,牛奶产量9.76万吨,比上年增加0.005万吨;禽蛋产量4.85万吨,比上年增加0.17万吨;肉类总产量41.87万吨,比上年增加8.0万吨。
201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8.35万亩,比上年增加0.53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7.56万亩,比上年增加0.28万亩;水库养殖面积8.37万亩,比上年增加0.01万亩;网箱养殖1.50万个、37.73万平方米。水产品总产量10.12万吨,增长7.4%。
Ⅸ 南平市的什么比较出名
小吃有笋燕,房村光饼,峡阳桂花糕还有米菓等等。。。然后企业就是南孚电池了,长富牛奶也马马虎虎,南纺貌似也不错,还有南纸,铝厂和三虹电缆厂。其他的嘛。。。玩的地方不怎么样。。。恩。。貌似没了。。。其他的想不起来了。。
Ⅹ 南平有什么特产
1、浦城桂花
浦城桂花,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浦城桂花特点:朵大瓣厚、艳丽如丹、清香袭人、甜而不腻,具有“瓣厚色艳、香甜不腻”的特性。
2、建阳桔柚
建阳桔柚,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984年从日本引进甜春桔柚、大谷伊予柑、红八朔等28个柑桔品种。建阳桔柚果大质优,色泽金黄,汁多肉脆,清香爽口。
3、邵武蜜桔
邵武蜜桔是福建南平邵武的特产。“邵武蜜桔”主要分布在邵武市卫闽镇陈坊村,蜜桔喜温、喜光照,适应性广,能耐-7℃低温,果小皮薄质优。
4、北苑贡茶
北苑贡茶,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北苑贡茶产品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泽青褐油润,香气浓郁持久,具有花果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肥厚软亮,绿叶红镶边。
5、顺昌海鲜菇
顺昌海鲜菇是福建南平顺昌县的特产。顺昌生态环境优越,阔叶木屑、杉木屑等原料资源丰富,结合先进的栽培技术工艺,采用优质地下水作为栽培用水,形成了顺昌海鲜菇的独特品质。顺昌海鲜菇口感细腻,质地脆嫩、有弹性,具有明显的海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