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发达国家工业厉害还是台湾工业厉害
发达经济体包括了很多非工业化国家/地区,比如科威特,迪拜,卡塔尔,卢森堡,新西兰,香港,澳门等,这些国家/地区就没有像样的工业,怎么跟台湾比?
你的意思应该是问台湾和老牌资本主义列强和新兴的工业化发达国家对比
主要的工业化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韩国,台湾,新加坡,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丹麦,瑞典,捷克和瑞士。
为例便于比较,大致把工业分成五大类别:
民生/食品工业:
这一领域台湾有一定优势,其实并不比日本差多少。比如下图的食品企业排名,台湾的统一集团(就是那个生产泡面,饮料的统一),顶新国际(康师傅泡面,饼干,饮料的母公司),旺旺集团(零食,乳品)都名列全球前30。
另外像是制鞋工业的宝成国际,是全球最大的制鞋公司。服装工业的Roo Hsing(如兴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牛仔裤制造商,远东新世纪纺织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运动布料厂商,儒鸿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运动服装生产商
另外台湾是全球最大的机能性纺织品(防火布,防弹材料,医用抗菌织物,抗紫外线布料等)制造基地网页链接
新颖材料,二维晶体,量子计算,三五族半导体
这个只是台积电跟台湾大学合作的项目,还有台积电和台湾其他机构的项目不一一拿出来
台积电领先的不止是3nm/5nm
其实下一代半导体要走向chiplet,走向异质整合
问题是三星和英特尔还没找到路呢,台积电就已经把未来十年的事情想明白了
再看看这份苹果的供应链名单网页链接
台湾占据苹果供应链200大的1/4
苹果的芯片,触控屏,金属机壳,天线,光学镜片,电路板,NOR内存,液晶屏幕,锂电池模组,组装代工等都是台湾企业负责
仅芯片一项就占了苹果采购成本的40%以上,可以想象一下苹果的产品一半以上甚至更大比例的采购成本都流向台湾
另外像液晶屏幕,电脑主板,笔记本电脑,芯片设计,光电元件,被动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精密光学等,台湾的产能和技术都位居全球前三的水平。
另外像是世界500强,世界2000强这两大排名,台湾的企业竞争力很明显优于大部分西欧老牌列强,除了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之外,其他西欧国家的企业竞争力很明显不如台湾,而且差距不小。
Ⅱ 台湾的工业能和一个发达国家的工业比吗
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以出口为导向,不同于韩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以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集团为主,但中国台湾经济发展的重心长期集中在台积电、联电、联发科、和硕、华硕、宏碁、日月光、环球晶圆等少数国际顶尖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他产业则相对薄弱。中国台湾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至关重要,全球大多数的电脑电子零组件都在中国台湾地区生产,但中国台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未能自主掌握核心技术,高度依赖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或设备的供应链,台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干,2016年的数据显示,制造业占台湾GDP的比重为30.16%。
中国台湾地区的工业规模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有一定地位,但它整体经济规模与G7国家比较,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拿G7国家最弱的加拿大比较,2019年加拿大人均GDP大致4.6万美元,中国台湾地区人均GDP大致为2.7万美元。
Ⅲ 台湾的工业有什么特点
自80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台湾当局于1986年提出 实行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并以产业升级和拓展美国以外的外贸市场作为重大调整内容,确定 以通讯、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 经过近10年的经济转型,台湾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升级也初现成效,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目前已达61.5%,其中信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产值已名列世界前茅.
Ⅳ 理性分析台湾工业落后世界水平多少年
哈哈,很遗憾的跟你说,台湾在世界属于先进国家,只比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法国英国落后点,其他大部分都落后台湾,包含大陆。
Ⅳ 台湾的工业有什么特点
自80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台湾当局于1986年提出 实行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并以产业升级和拓展美国以外的外贸市场作为重大调整内容,确定 以通讯、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 经过近10年的经济转型,台湾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升级也初现成效,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目前已达61.5%,其中信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产值已名列世界前茅。
台湾对外出口市场的重心也逐渐从欧美转向亚洲,对美国出口比重已由1984年的48.8%下降到1995年的23.7%,对亚洲的出口比重则由1988年的32.8%上升到1995年的52.6%。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信息、机械、电机和运输工具产品已占总出口的50%以上。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求发展等经济政策。如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较好地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并有效地利用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契机。
Ⅵ 台湾工业发展的特点
台湾经济奇迹的基础其实农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民政府“以农业扶植工业”的政策
先是在农业方面做了一些重大改革措施
自民国38年实施三七五减租、40年公地放领、42年实施耕者有其田等措施后,开始展开一连串的工业培植计划,一面开辟交通,开发电力,一面鼓励民间企业以发展纺织工业为重点,亦即食、衣二项民生建设列为首要之务,自民国40年美国经济援助之后,42年开始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画,政府订立了奖励投资条例,技术合作条例,加工出口区管理条例等,引进技术、资金、 再结合土地和劳力,于是我们的工业开始起飞
民国46年第二次四年经济建设计画
民国50年第三次四年经济建设计画
直到民国54年第四次四年经济建设计画,美国宣布中止美援
另一方面从就业人口结构来看
光复初期,农业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的60%以上。
40年代初期,就业人数中农业所占比率仍高达56.7%,服务业占27.0%,而工业仅占16.3%。至49年,农业所占比率下降为50.2%,工业上升为20.5%,服务业提高为29.3%。
50年代农业部门对劳力的吸收渐臻饱和,农业就业人数增幅已较前减缓,乃大力发展劳力密集工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至59年,就业人数中农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的比率下降为36.7%,工业及服务业分别上升为27.9%及35.4%。
从人力的结构更可以明显看出农业与工商业的兴衰对比
另外找到一篇文章也很值得参考
其中提到了“进口替代”政策
或许这正是您所要的答案
踩着农业向上发展的工业
瞭解了国家从战后,透过各种制度与机构,以当时农业经济的两大中心,稻作及蔗作为主轴,剥夺农家生产剩馀的手段。前面也稍微提到,这些剥削农家而来的成果,使政府掌握粮食并借着压低米价而压低工资,以及赚取外汇进口工业原料,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关键,所以说农业部门的发展成果,经政府制度性的剥夺后,被转移到工业部门,是促成今日台湾的工业化的基础所在。接下来,我们仔细看看:被剥取的农业剩馀是如何被转移到工业、促成工业发展;而工业发展过程中美援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1背景--外汇危机
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台湾一下子增加了近两百万的人口,使得原本混乱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通货膨胀、粮食不足、外汇短缺等等。50年代起,经过改革币制,通货膨胀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经过农地改革的农业,也迅速从战后复原,生产力并有所提升,粮食压力减轻。然而,外汇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缺少外汇,政府既无法进口工业生产的设备及原料,进行工业复原与生产;也无法进口民生必须品,供给岛内遽增的人口,对执政当局而言,缺少外汇,无法进口军事设备等防御资料,更对政权产生最大的威胁。
2进入“进口替代”发展时期
A“进口替代”
50年代起,美援陆续来到台湾,虽然美援背后,主要是为防堵共产世界的军事意图,而美国也必须协助受援国的经济发展,使受援国能够自立地应付军备支出,避免超额的军事负担,也拖垮美国自己。所以,除了表面上平均一年一亿美元援助,美援势力,更在台湾的经济政策上扮演引导决策的角色,使台湾得以发展工业化,并以自身的经济成果支付军事费用。五0年代起,台湾一方面在外汇短缺的背景,一方面为配合美援要求,而展开‘进口替代’的经济策略:主要重点是,以大量米糖及其他农产或加工品出口,赚取外汇;以及,为减少外汇需求,采取关税保护、限制进口,并扶持国内生产民生必需品为主的轻工业发展。1953年,国民政府实施第一期的四年计画,发展‘进口替代’,就是第一期经建计画的中心内容。紧接着,1957年实施的第二期四年经建计画,主要也延续‘进口替代’策略,所以说两期的经建计画期间,或整个50年代通常被称做‘进口替代时期’。
进口替代策略,的确有效地为政府解决外汇问题,并扶植了国内的制造民生必需品为主的轻工业,从50年代台湾经济的进口结构的变化,即扩大生产资料与工业原料的进口,减少消费品出口,特别是消费品的进口比例减少很大,从1952年占进口总额的的20%,下降到1959年的7%。
以发展内销市场的进口替代工业,之所以有显着成效,自然少不了各种具保护性质的国家政策来推动,贸易与汇兑政策尤其重要。例如制订外汇配额优先次序;采用不利出口的复式汇率与进出口连环制;此外为抑制进口而采用的进口数配额、高关税;以及为节约进口原料外汇以及为防止过剩投资而限制设立新厂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50年代轻工业的发展主力是农产品加工和棉纺业,另外,当时的重化学工业虽然只占整体工业生产的25%左右,但是生产率有相当程度地提升,其中的石油、煤制品更渐渐地崭露头角。
B进口替代时期的公民营事业发展
(1)糖业、电力与肥料--五0年代公营事业的三大巨头
公营事业是国民政府从殖民政府接收而来,五0年代作为发展工业中的战略基础并主导成长的产业部门是糖业、电力、肥料。其中,糖业是赚外汇的主力,占出口总额的49%,重要性可以想见。再者,电力事业做为能源部门,是供发展的基础关键,所以成为政府投资的最大重点,五0年代投注了最大比例的美援资金在上面,例如1954年,电力投资占了69.1%的美援资金,1952到1964年并完成了15个电力开发项目,主要供给肥料工业,其次钢、铝、纺织和水泥等等。最后看看肥料工业,肥料对农业,尤其粮食生产的重大影响,前面也有详细说明,五0年代肥料年产约20万顿,供应30%的岛内需求,也发挥了进口替代的功能,1960利用美援增设新厂,就迅速地扩大生产规模1964年,自给率攀升到79%。
综合五0年代的公营事业发展特色,一方面就是支撑工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则是相当依赖美援资金。公营企业的资金来源65%是依赖美援,事实上,如果电力没有美援是不可能进行开发,没有电力,肥料工业也不可能开发,少了肥料,农业会受影响,另外,各种轻重工业也不可能顺利开展,由此可见,美援对进口替代时期的作用有多重大。
(2)民营事业的四大主角--食品、纺织、水泥、造纸
工业化初期,食品与纺织是发挥进口替代作用的主导部门,是台湾也是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台湾的特点是,食品工业有他的历史基础,纺织业是战后从大陆迁来的,若说到纺织业迁台后随即迅速窜起,本书另外有详细说明。
至于水泥与造纸,是拜台湾的自然资源之赐。当然无论哪一种产业,都少不了政府政策的保护。
C美援协助下的剩馀转移
纵使初期主要是军事意图,但美援对战后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当大,几乎可以说,少了美援,不知台湾是否可以创造所谓的‘经济奇迹’!当然必须强调的是,美援绝对不是美国爱做慈善事业---一切都是了美国自身的军事以及经济利益着想!
从使国民政府初步稳定政权的农地改革来说,在改革办法的拟定与政策的实行工作等技术协助,美援在台重要执行机构之一的农复会都会派专家参与、指导,并且在经费方面补助国民政府,例如补助改革计画需要雇用人员的人事经费,最多高达3万3千多人,可以说,少了美援或农复会,台湾很难在短期间内完成农地改革。
而农地改革的完成,使地主阶级解体,对国民政府而言,不仅消解本土的反对势力,更容易就个别农家进行剩馀的剥削;对农民而言,改革后,农民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相当程度地激励他们的生产意愿,提高农业生产力。说到生产力的提升,美援透过农复会提供技术,如品种改良、栽培技术革新以及农药与农机具的购买补助等等,对提高生产力相当重要。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是,美援初期不但提供进口肥料,更着重对化学肥料工业的投入与建设,以促进农业发达生产,并且为了协助在美军占领下的日本解决粮食以及外汇不足,要求政府签订中日贸易协定,采取以货换货,即台湾的稻米输出日本,并交换肥料进口,为了让台湾有更多的米可以输出日本,农复会除了协助稻米增产,美国又以美援农产品来减少台湾的稻米消费,而农民遭剥削征收的稻米出口后,换回的肥料又让政府得以进行,再剥自己一层皮的肥料换谷制。从直接提供肥料、要求中日易货到投资肥料工业生产的过程来看,没有美援的支持,国民政府也无法顺利进行肥料换谷制。
再说到农业技术改良、机械化以及肥料使用,既帮助生产力提升,还造就多馀农业劳动力,为工业发展初期,‘进口替代’时的轻工业提供劳动力;而农业生产发达,农家所得提高、生活改善的结果,又能够提供消费市场给正值发展的轻工业;加上农业生产提高和政府制度性地收夺米糖,用以出口赚外汇,进口工业生产资料;政府掌握粮食又以低量价政策压低工资水准。
总之,美援透过农复会在经济发展策略中扮演‘桥头堡’角色,首先通过农地改革消除地主势力和散地权,改变农村结构,巩固农村秩序;然后引进农业技术,并使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与资源转移至工业部门,因应工业发展需求。
工业成功、农业成仁
总之,进口替代策略的成功关键,是50年代在美援协助下,经政府对农业蓬勃发展的剩馀进行制度性剥削,并移转而扶植了工业发展,在进口替代期间,政府高喊的口号就是‘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只是,农养工的成绩斐然,还被称为‘经济奇迹’,而后半句‘以工业发展农业’,无人闻问,可以说是完全失败了。
Ⅶ 台湾的工业对比发达国家的工业
看具体是什么发达国家,比较顶尖的欧美发达国家工业是很强的,但是换做澳大利亚、加拿大他们就很一般,台湾的工业比起所有的发达国家,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Ⅷ 台湾工业是如何发展的
台湾没有工业,以前农业是全岛的支柱,比如种甘蔗制成白糖卖给美国啊这些,后来东南亚南美一些国家甘蔗种的更好,台湾的甘蔗没人买全部烂在地里,现在往台南高雄这些地方走,乡下很多荒地都是甘蔗地。农业做不起走以后台湾在搞代工业,代工业和工业的区别我想你应该知道。其实是有一些大的工业工厂要进台湾,比如大众,比如微软,但是最后都泡汤了。台湾现在好像20年前的香港,民权绑架了一切的利益,台湾应该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整天把民主挂在嘴边,一点屁事儿就能连续上一个礼拜的头条,条件待遇要的贼多,又不愿意付出贼矫情的地方,把大众吓跑了。不过大众过去也是死,金融危机这么多年了,大众在全世界那么多生产基地都赔钱,只有上海大众一家赚钱。所以真的台湾没啥工业
Ⅸ 台湾的工业
...这是作业吗?直接找老师要“标准”答案吧!!
所谓的标准答案是拿来应付考试用的,有些与台湾现况不相符。
1.主要出口蔗糖、稻米
糖业出口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台湾的糖几乎都是国外进口;而稻米,从来就不是出口主力,甚至这十年来,还进口泰国米。
若要说现在农业出口主力,算是兰花和水果。
2.工业区主要分布在 (西部)
西部有较广阔的平原,陆上交通也较东部方便太多了。
3.北部(桃园)、中部(云林)、南部(高雄)
桃园和高雄有炼油厂,云林则有台塑六轻工业。
4.台湾硅谷之称(新竹)
硅谷!? 台湾人说“硅谷”不说硅谷。
Ⅹ 台湾重工业情况怎么样,航空航天,造船,军工什么的
台湾的航空工业曾经能组装F-5E/F战斗机(美式第二代战斗机),甚至在美国帮助下研制IDF战斗机(入门级的第三代战斗机),现在已经退步了。
台湾没有航天工业。
台湾的军舰制造曾经辉煌过,90年代能在美国的技术支持下仿制改进佩里级导弹护卫舰(美国70年代研制的4000吨级导弹护卫舰,台湾称为成功级导弹巡防舰),后来也退步了,21世纪研制的比较着名的舰艇有磐石号综合补给舰(按民船标准建造的2万吨级综合补给舰)、沱江级“迅海舰”(双体构型的500吨级大型导弹艇,有一定的雷达隐身处理,火力强大,航速较快,电子设备落后,适航性也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