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工业革命如何促进社会转型

工业革命如何促进社会转型

发布时间:2022-05-27 10:59:36

1. 面对新工业革命中国该怎么转型心得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2.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有什么影响

1.生产力

工业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水平,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世界金融和贸易中心。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2.城市化

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影响社会习俗的变化。

从人类生产方式看工业革命后,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出现,又引发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出现了城市化的浪潮。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比较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不同特点,城市化带来的效益和问题,进而理解人类社会进步中的代价与阵痛,渗透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社会关系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两大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他们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4.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人相对集中、分工明确、纪律严格、使用机器大生产的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5.思想文化

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工业革命开始后,需要许多新式人才,如工程设计、机器制造、机器修理、工厂管理等,而这些新人才都需具备科学知识,以及专门的技术训练等。

欧美各国逐渐加强科技的研究和教育。法国在1747年设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建筑桥梁的工程专科学校,后来各国纷纷仿效,设立各种工程学校,或在大学里添设专门的工程课程,进而发展为工学院,科技教育发达起来。

6.世界格局

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对外推行“炮舰政策”,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紧闭的大门,强制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7.经济思想

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放任政策取代“重商主义”。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减少政府在经济事物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声明,宣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8.经济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开始占主导地位。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转入工业生产。然后相当多的劳动力又因机器的使用而直接从生产中被排挤出来,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9.消极影响

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工人遭受剥削日益严重。

10.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并推动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2)工业革命如何促进社会转型扩展阅读: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

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瓦特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他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页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所以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称为日不落帝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得到了迅速发展;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

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了成功,都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3. 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英国社会的转型

有利条件:海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张;流动资本和商业利润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行会瓦解和圈占农田确保了劳动力资源。政治保障: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

4. 急呀!!!!!工业革命是如何促使人类历史的伟大转折

一、1765年至1840年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历史意义:使生产力大为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历史意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三、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意义: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着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功勋卓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

5. 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英国社会的转型

从社会关系来说,
⒈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⒉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
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
⒋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5.机械化摧毁了不能投入其中的人们的生活,工人们在可怕的条件下劳动与生活。

望采纳

6. 英国工业革命在经济领悟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革,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一个问题1.改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英国赖以为生的庞大殖民体系,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2.促进了资本主义体系在世界的传播。她向全世界展示了资本主义是多么优越,很多封建政权都开始改革或者被迫改革。最终确立了当今世界的资本主义体系。
3.从大处说,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人们开始感受到到科学技术的无限力量。英国是当之无愧的近代文明创造者。
第二个问题,在经济上,对中国进行原料掠夺和商品输出,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地社会。 在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犯中国主权,使中国主权遭到破坏,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的主要任务,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同时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7.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

1、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2、 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自己的统治。

3、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辛勤劳动,直接创造财富,却相对日益贫困,他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同时在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兴起。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


工业革命对19世纪科学发展及社会变迁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以前的科学研究很少用于工业生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壮大,工程师与科学家的界限越来越小,更多的工程师埋头做科学研究。

以前的科学家多是贵族或富人的子弟,现在则有许多来自工业发达地区和工人阶级的子弟成为了科学家。他们更加对化学和电学感兴趣,这也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由于圈地运动和农业技术的改良导致乡村许多剩余的人口大举移入都市,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世界大规模贸易,使得城市和工厂能够吸收这些大量人口,由此造成了都市化的现象及都会区的出现;都会化的生活,让知识与资讯沟通更为便利。而工业化使得出现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出行更加便利,使得人们更加见多识广。

在商品经济下利己的生活习惯里,于是人们的思想发生了许多改变,更多人追求个人的幸福,而非来世的幸福或集体的利益。

也因为自由经济主义的兴起,世界大规模自由贸易导致出现了一个新富阶层,再加上人们思想上的变化,进而使得更多的人,当时主要是中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参与的兴趣,由此导致欧洲各国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不断扩大到社会上更多的人群中。

大量工厂的成立,工人悲惨的生活及工作环境也逐渐为人重视,许多的慈善机构于是成立,主张以社会福利制度改善穷人生活,也免费提供粮食及住所。由于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也由于当时没有任何政府提供的保障,许多工人在因经济危机而失业的情况下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在正常的经济环境里,生产环境也十分恶劣收入也很微薄,这些有限的社会福利并没有多大程度上改善工人的状况,由此导致劳资双方也就是所谓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对立。如1811年,一个名叫卢德的英国工人捣毁机器,从而引发了反对机械化的卢德运动。

马克思为首的左派学说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衍生出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对日后的人类社会影响甚钜,有正面也有负面。不过也由于工业革命,才可能产生大量的工人,而农业社会中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工人阶级在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通过与资方的有限的斗争以及恰当的妥协,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学说鼓励的彻底斗争与破坏,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利益,同时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也不那么大。

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不让物质的大量富余和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矛盾加剧,革命思潮汹涌,英国等国通过改革实行“民主”,后来欧洲社会的稳定进步。

工业革命时期严酷的经济环境造成了当时人类平均身高的降低,人类的平均身高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科学界普遍认为6000年前农业社会的形成与渔猎的生活方式被农耕取代,造成了人类平均身高的下降,土耳其境内8000年前遗迹所留下的尸骨平均身高超过今日土耳其的平均身高。

英国牛津大学里乍得教授在分析了几千具从丹麦、瑞典、挪威、英国和冰岛挖掘出来的古代人类男性的遗骨后发现,人类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在中世纪期间的公元9世纪到12世纪之间到达了一个自10万年前现代智人诞生以来到20世纪中期前的平均最大值,平均身高为1.73米,然后逐渐变矮变低。

到了工业革命前夕的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成年男性平均身高降低到1.67米,比9世纪到12世纪间减小了6厘米之多。

一直到了20世纪中期,人类男性平均身高才重新恢复达到9世纪到12世纪的最大值。罗马帝国时期的遗址赫库兰尼姆城(在今土耳其境内)前后共出土了近二百余具遗骸,美国史密森大学物理考古学家萨拉·比西尔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了解到古罗马男子一般身高一点七米,女子一点五五米”。

从1920年开始,特别是从20世纪中期以后,人类平均身高迅速增长,欧洲成年男子平均身高从167厘米增长到177厘米,其中比利时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从1920年的166厘米增长到1970年的174厘米,丹麦则从169厘米增加到178厘米。

(7)工业革命如何促进社会转型扩展阅读:

生产制度的变革

航海时代的殖民公司制度逐渐成熟,并扩及到其他行业,资金的积聚及新机器的发明也是引发工业革命的其中两个主要原因。18世纪时,欧洲本土的贸易发展蓬勃,使商人累积了大量财富。为了获得更丰厚的利润,他们便致力投资开设工厂、购置原料和发明新机器。

加上随着各类型机器的发明及应用,旧有以人力为主的生产工序逐渐被由蒸汽推动的机器取代。生产工序的机械化,提高了工农业的产量。结合以上的种种原因,就成就了工业革命的辉煌。

8. 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

1)蒸汽机的广泛运用及现代工厂的出现

英国棉纺织业的巨大进步,是机械科学原理普遍运用的结果。在机械化装置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动力成为制约机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新的动力。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此后,凡是有燃料(煤炭)的地方,就能兴建工厂。英国的工厂可以开设在市场繁荣、交通发达之处,以便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它可以移近人口密集地带,以便招募人员;许多工厂可以汇集在一起,进而形成工业城市。工业革命还创造了新的工业制度——工厂制度。在工厂中,由于成套的机器设备的使用,工人的任务被降到简单操作的水平,妇女、儿童可以很快地掌握,于是他们作为廉价劳动力被工厂大量雇佣。

2)交通运输革命

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它成为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通用便利的动力机器,促成了以铁路建设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的繁荣。1800年后,人们开始研究用蒸汽机作为牵引动力。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试运行成功。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此举开拓了陆地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人类进入了所谓“铁路时代”。铁路运输的优越性一经确认,英国迅速掀起一股铁路建筑的狂热。1840年以后,欧洲大陆和美国也相继开始了大力兴建铁路的时期。
人类水上交通技术的变革,同样始自蒸汽机的使用。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他使用从英国进口的万能蒸汽机,驱动客轮在哈得孙河航行,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年,英国人利用这项发明也很快造出了自己的汽船。这样英国担任远洋航运的商船队力量大大加强了。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每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交通运输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绝的状态。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火车出现以后,英国掀起修建铁路的热潮,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就修建了近万千米的铁路,把各个城市都连接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

3)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着特点。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要把电力应用于生产,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4)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戴姆勒和卡尔·本茨提出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90年代,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内燃发动机,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机。内燃机的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

5)化学工业的建立

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在无机化学工业方面,19世纪60~70年代发明了以氨为媒介生产纯碱和利用氧化氮为催化剂生产硫酸的新方法,使这两种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有机化学工业也随着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利用化学合成方法,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人造纤维。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6)“钢铁时代”

伴随“电气时代”而来的是“钢铁时代”。新的技术革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19世纪上半叶,由于房屋结构和铁路的需要,熟铁和铸铁的产量提高极快,但钢的产量裹足不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钢产量最多的国家,1850年年产量不过6万吨,同年它的铁产量却达到250万吨。由于冶炼工艺的限制,钢产量不高,价格昂贵,其用途局限于工具和仪表。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门子、托马斯等人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的贡献,钢得以大量生产且质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渐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铁路建设、房屋桥梁建筑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阅读全文

与工业革命如何促进社会转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开5年2万公里保养换什么 浏览:315
重庆什么地方有低速电动汽车卖 浏览:800
工业用地投资什么好点 浏览:380
汽车为什么会滴水 浏览:549
奔驰a和奥迪c哪个好 浏览:17
汽车淋雨花斑是什么病 浏览:454
奔驰斯玛特如何过户 浏览:395
黑色汽车刮痕怎么处理 浏览:440
奥迪a4轿车现在多少钱 浏览:717
奔驰尾灯不亮了怎么回事 浏览:137
宝马2和3哪个性价比好 浏览:929
汽车新车保险可以拖多久 浏览:172
二手汽车网上哪里买 浏览:378
宝马7系驻车制动失效怎么解决 浏览:762
老款汽车蓝牙按键是哪个 浏览:814
汽车锁住了怎么办开 浏览:140
扬州汽车贴膜培训多久能出师 浏览:814
现代工业大学怎么样 浏览:49
长城汽车返厂大修得多久 浏览:497
宝马m3如何省油 浏览: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