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如何提升基础工业

如何提升基础工业

发布时间:2022-05-26 02:58:50

⑴ 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怎么调整、产业怎么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扩大内需消费,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自主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制造业占第二产业的80%以上,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因而制造业的优化升级——信息化,就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环节;新能源的发展可以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09年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把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方式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努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具体措施:一、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高耗能。二、摆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多元化模式发展。 三、扩大内需消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造业优化升级,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换。

⑵ 中国的基础工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1,“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都有所提高.3,主要围绕重工业进行建设,建立鞍山钢铁公司有一个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这是在在全国范围还有宝成、鹰厦铁路的建成,武汉长江大桥的通车,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原因有:一是针对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国防工业极端薄弱的情况,将国家安全放在紧迫的地位加以考虑;二是旧中国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已经成为工业化中的瓶颈部门;三是既考虑到利用原来的工业基础,又考虑到备战和改善过去地区布局不平衡。

⑶ 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必须进行现场改善(基础工业工程的角度) 基础工业工程主要通过哪些技术来提高效率

现场只有精益求精,不分情况。
减少动作、时间上的浪费,物料的搬运、人员的配置、产线平衡。
80-20法则、ECRS、PDCA、甘特图等等

⑷ 中国工业基础薄弱,那该怎么发展

你问的很泛泛 我也就不针对性的回答了
中国现在基础不是薄弱 经过这30年的发展。。工业基础已经很完善了
不过和西方国家比还是有差距 毕竟中国比较大。。改造起来不容易
最后
我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要立足实践 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再者要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不断创新
最后要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的原则
求采纳。

⑸ 如何提升企业基础管理工作

一、基础管理薄弱形成的因素是长期的。
因此,解决问题也要立足点滴积累,持之以恒、从长计议。
业务报表不准、上报不及时等问题,表面上看都是小问题,似乎都是稍加注意就能够容易纠正的小错误。但细究其形成原因却是复杂多样,基本上包括了领导关注不够,监督检查不到位,职工业务技能不过关等多方面因素。笔者曾经参与过对55件特快专递邮件删除结果进行的调查,耗时半个月几乎没有查出任何能够作为判断问题的依据。其主要原因就是:特快收寄人员业务处理不规范,与删除有关的记录、凭据不完整。最终通过调阅邮区中心局封发档案,并结合营业人员口述,疑团才得以解开。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绝不是孤立地解决领导还是职工的问题,绝不是片面的强调监督检查还是员工自律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树立起一种理念或建立起这样一个路径:从简单的、基本的做起,从肉眼能够看到的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统筹兼顾各方面因素,用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来实现企业管理不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二、基础管理的内容是比较宽泛的。
因此,抓基础管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个局、一个时期要有一个重点,并且要抓住不放,这样就能够取得突破性效果。
从不同角度看,基础管理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均呈现不同的特点。我们应当充分结合本局、本单位在一段时期的实际情况,对基础管理工作任务进行有重点的安排,分清哪个更重要,哪个更突出。对于看准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全心全力、抓牢抓紧。如黑龙江省邮政局在整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牢牢把握集邮、速递两个重点,建立了自查旬报制度,要求重点问题随时上报。对各局上报的问题进行逐条逐项归类、汇总、分析,对已经查实的问题,省局均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进行了处理。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认真剖析,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可以说,以重点专业为突破口,狠抓问题产生的关键环节,以重点区域带动全省,努力把握违规经营行为的规律性,结合各局自查与省局复查紧密配合的方法,推动了专项整治工作高质、高效进行,实现了整治工作扎实具体、持续深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基础管理是企业竞争能力的保障。
因此,竞争环境变化了、竞争需要变化了,基础管理如何跟上就成为突出的问题。
以下这个图形曾给了我很大触动,它的最基本启示是:企业要想获得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需要在其底部有丰厚的基础管理来做保障。
翻开强势企业的成长历史,也不难找到基础管理能够成为企业有力的竞争资源的佐证。丰田汽车的管理者曾说:“丰田汽车最为艰巨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与技术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技术工人对一根绳索不高不矮、不偏不倚、不粗不细、没有任何偏差的摆放和操作。”肯德基这几年在中国大行其道,其经营管理的所有环节包括配送系统的效率和质量、每种作料搭配的精确分量、切青菜与肉菜的先后顺序与刀刃粗细、烹炸时间的分秒限定、清洁卫生具体打扫流程与质量、每日各环节差错检查与评估等等上百道工序,都有严格规定。几百道工序中的一丝一毫,都必须在有序与标准化中运转。总之,这些强势企业管理存在的共同点就是:时时有遵循,处处有规范。
反观邮政企业自身,几年来,邮政的网络资源、网点资源已成为市场中抢手的“热点”和企业发展的优势,但企业基础性管理虽然是一种竞争资源,却往往被我们忽视了,以至于不断暴露出来一些基础性管理问题。种种现实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基础管理的角度,来尽快解决不够“严”、不够“细”、不够“精”、不够“实”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网络、网点真正表现出优势,已经得到的优势得到强化而不是弱化。
四、基础管理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企业中的人来体现。
因此,在打造管理者队伍、一线职工队伍问题上决不能含糊,一定要有明确的规则。
(一)管理层。
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基础性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当前,应以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号召为契机,促进各级管理者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明确各管理岗位、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各关联岗位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管理干部应加强政策、法规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要通过用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持健康的经营秩序,并通过言传身教,带好身边的队伍;切实加强管理者的考核、监督,坚决遏制干部队伍中的短期行为、投机行为。
(二)一线员工。
邮政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绝大多数是生产、经营一线员工。通过有效的一线员工管理,实现从基层支局、班组到个人组织严密、遵章守纪、服从命令,是基础管理工作好坏的最直接的环节。为此,要强化基层班组、支局所的管理,努力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生产经营一线员工的业务知识培训和规章制度学习,把开拓市场、发展业务的新政策及时传达到一线员工,把好的制度和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政策水平,提高执行规章制度和政策的自觉性,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依法规范经营、优质文明服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在全行业形成人人遵守制度、维护全网秩序的良好氛围。

⑹ 如何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关键是必须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机电一体化设备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系统;用智能化、柔性化的设备来武装各个产业,通过大量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改造传统产业;
特别要在围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精细化工、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应用软件产品、石油深加工产品、生物制药及系列产品、环保工程技术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把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加快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传统工业现代化。
1、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根据这一标准,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3、高新技术产业化所形成的新型产业,被称为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就是由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所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团的总称,它是把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建立在坚实的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⑺ 如何从食品工业监管和产业水平的提升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

21世纪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能否正确选择这一阶级的主导产业,将成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最有可能成为我国主导产业的将是以食品工业、汽车工业、建筑业和电子工业为核心的产业群,这些产业不仅符合选择标准,而且组成了一个技术水平由低到高的多层次立体结构,适合我国产业技术状况的特殊要求。【关键词】产业主导产业主导部门产业结构产业政策根据人们目前对主导产业的认识,一般认为主导产业或主导部门是指在一国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技术进步能力,对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代表了产业结构的演变方向或趋势的产业(或部门)。这类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特殊作用。如果一国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加以重点扶植、优先发展,将会极大地促进该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人均收入、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着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顺序,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主导产业。所选择的主导产业只有与该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其积极效应才能得以发挥。21世纪,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按照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届时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将达800~1000美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人均收入从低水平转向中等水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幅度最大,出现各种结构偏差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各国发展速度的差异也较大。因此,正确地选择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的关键。一、21世纪我国主导产业选择的制约因素选择主导产业部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一国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其前提条件是社会经济系统的状态是既定的。也就是说一国只能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现实地选择某个阶段的主导产业部门。我国选择21世纪的主导产业部门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因素的制约:1.需求约束。需求约束主要是我国过去几十年中长期的积累率过高形成的需求结构偏差。与其它国家相同人均收入水平时需求结构相比较,我国2008年需求结构有较大偏差,主要是居民消费中食品消费比重高出很多,非食品消费(消费性制品和消费性服务)过小。世界银行的预测认为,到2008年中国家庭消费中食品支出所占比重为44%~49%,我国在选择2008年的主导产业时不应忽视这一重要差别。2。供给约束。我国供给方面的主要约束是能源基础原材料和基础设施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正花大气力发展基础产业,但从可运用资源(主要是资金)与未来需求之间的巨大缺口来看,无论90年代怎样提高投资比例,基础产业的短缺都不可能根本缓解。到2008年,与其他国家相同发展水平人均能源占有量相比,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相当低,原材料产品供给不足问题也很突出。3.就业约束。我国就业约束主要在于劳动力供给量大,从而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根据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到本世纪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比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年龄人口之和还要多2000万。另外,农村劳动力迅速向非农业产业转移,进一步增大了就业压力。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在选择主导产业时不得不把安置劳动力就业问题摆到重要位置上。4.科技、教育水平约束。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不断冲击着各国已有的产业结构,它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影响的主要方面是钢铁、汽车等传统支柱产业衰落,而电子计算机、宇航、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我国在调整产业结构时,也应当注重新兴产业的发展,但同时还应看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缺乏全面发展新兴产业应有的科技力量和教育水平。我国整体产业技术水平还很落后,而且发展不平衡,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我国科技发展又受到国民文化教育水平的制约。据统计,在我国目前全部就业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只占1%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现期水平。以上情况说明,到2008年,我国不可能发生以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及其相关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变化。当然,我国也具有开发某些高技术的能力、集中力量发展某些新兴产业,是完全可能的。但如果脱离我国实际情况,直接模仿当代的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单纯将高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就势必造成我国工业体系中新、旧结构断层和技术断层,破坏经济的正常发展。总之,我国科技、教育水平的状况决定了我国主导产业群不可能完全高技术化,而必然是一种多层次的格局。二、2008年我国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借鉴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的经验,同时充分考虑我国的各种制约因素,我国选择2008年的主导产业应主要依据以下几条标准:1.需求潜力大。主导产业的产品应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具有较大量、长期、稳定的需求。当然首先是针对国内市场。市场需求是所选择的主导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拉动,主导产业很快就会衰落。2.技术进步快且适用性强。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特别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所选择的主导部门应当能够集中地体现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我国受科技和教育水平的制约,整个产业技术水平还很低,不能过分追求高技术。我国技术与经济发展本来就有多层次的特点,技术进步也具有不同层次的内涵,并非一定具有最高水平。所以,我国选择主导产业,必须考虑到技术发展的多层次性和协调性,选择具有启动关联作用的“适用技术”。3.部门带动性强。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它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它应具有较大的前、后向联系和影响,通过这种关联产生对一系列部门的带动与推进作用,并使这些部门派生出对其它部门的进一步促进作用,从而产生经济发展中的连锁反应和加速效应。4.就业效果好。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相对过剩,这一方面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另一方面也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我们选择的主导产业应具有强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这样可以既缓解就业压力,又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比较利益优势。5.有进口替代或出口创汇能力。虽然我国主导产业应以国内市场作为主体市场,但在开放条件下,还必须具有国际竞争意识,重视国际贸易的作用。主导产业应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有外向发展潜力,能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从而既增加有效供给时间,又可为国家换取外汇。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还应注意选择那些有一定技术基础,但产品长期大量依赖进口的产业加以重点扶植,尽快实现产品的进口替代,并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转化、创新能力,闯出一条“进口依赖——进口替代——出口创汇”的道路。三、2008年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根据以上分析,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最有可能成为我国主导产业的将是以食品工业、汽车工业、建筑业和电子工业为核心的产业群。不仅因为这些产业最接近前面提出的选择标准,而且它们组成了一个技术水平由低到高的多层次立体结构,使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得以协调和衔接,符合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多层次的特点。具体来说:(一)食品工业1.有巨大的需求潜力。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到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消费比重仍占第一位。仅国内需求就可构成一个巨大、长期、稳定的市场。目前我国食品工业已是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的大行业,但仍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2.促进传统产业技术进步。食品工业是典型传统产业,属低等技术水平的产业。将食品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扶持,通过技术更新改造和吸收引进先进技术,不仅可以加速食品工业本身的技术进步,而且易于渗透扩散到其它传统产业,因而可以推动整个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低层次技术的提高。3.可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食品工业的发展首先可以带动为其提供原料的农业的发展。随着食品加工深度的增加,档次的提高,对食品制造机械、食用色素、添加剂、酶制剂、营养强化剂、保鲜、贮存设备、各种食品包装材料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可以带动轻工机械、化工、造纸、玻璃、塑料、金属制品等产业的发展。4.可安置大量劳动力就业。食品工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安置新增劳动力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场所。另外,食品工业要求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符合我国劳动力素质低的特点,可吸收大量文化层次低的劳动力。5.具有优越的出口创汇条件。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主要农作物产量均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尤其是我国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种类繁多而且有许多特有、稀有物产,是许多国家无可比拟的,这就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加之我国食品生产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有许多名扬四海的传统产品,另外我国劳动力丰富,产品成本低,这些都是食品工业参于国际竞争的有利条件。(二)汽车工业1.需求量大,供不应求。只要限制进口整车,我国国内汽车需求大大超过供给。从长远看,无论货车还是小轿车都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着眼于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和社会运转节奏加快,轿车的需求正在急剧增长,我国轿车市场已由潜在市场变为现实市场。我们再也不能依靠大量进口轿车来满足这种需求,加速发展我国自己的轿车工业势在必行。2.技术进步快且有利于整体产业技术进步的协调与稳定。虽然目前汽车工业在西方国家已沦为“夕阳产业”,但我国整体产业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不能跨越这一阶段。而且它们属中等技术水平的产业,高新技术比较容易被它们吸收利用,它们的先进技术又较容易传递、渗透到传统产业,易被传统产业消化和接受。因此它们可以成为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过渡的中介技术,弥合高、低技术之间的断层,确保整体产业技术进步的协调与稳定。3.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强。汽车工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在国民经济诸部门中,汽车工业属于带动面大,波及范围广的产业之一。可以带动钢铁、石油、橡胶、玻璃、电子、油漆、人造革、塑料等行业的发展。4.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汽车工业可提供较多的劳动就业机会。由于汽车的使用面广、流动性大,其吸收间接就业人员的容量和能力是其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不能比拟的。5.有能力实现“进口依赖——进口替代——出口创汇”的目标。我国汽车一直属于大宗进口商品之一,在过去30年中,中国花在进口汽车上的资金达260亿元,相当于30年投给整个汽车工业资金的4.3倍。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已具有一定的物资技术基础,具备了实现进口替代的能力。在挡住进口车的基础上,我国汽车行业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汽车出口创汇逐年递增,另外西方发达国家现已转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工业正逐步走向衰落,这为我国汽车业打进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契机。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尽可能多地占领这一市场。(三)建筑业1.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我国建筑业有长期不衰的稳定的市场。我国长期形成的需求结构的偏差,造成了建筑业的低收入弹性。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这一状况将根本扭转。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用房和公共设施不断增加,第三产业也将发展起来,将产生对各种楼宇的旺盛需求。再加上新型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码头和各种高级现代设施的建设任务,看来有可能使建筑业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部门。2.推动产业向高级化技术发展。建筑业也属于中等层次的技术水平,它和汽车工业一样是连接高、低技术的纽带,同时对推动产业向高级化技术发展有重大作用。3.与其它产业联系广泛。建筑业的相关产业也是极广的,我国建筑产品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建筑材料共近80大类,2000个品种,3万多个规格。它可带动建材、冶金、化工、石油、森林、机械等50多个相关部门,而室内装修、家俱陈设等也是它的“前瞻”产业。4.具有强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建筑业属劳动密集型和非资本密集型产业,也就是说发展这样的部门投资少而就业量大。从而可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避开资金短缺的劣势。5.具有打入国际市场的潜力。我国建筑业人力资源雄厚、工人工资低、吃苦耐劳,并有独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打入国际市场是一个有优势的产业。建筑业打入国际市场,不仅可以为国家赚取外汇,而且可以带动机电设备和原材料的出口,一举数得。(四)电子工业1.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电子工业是个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我国电子工业已有10多个大门类,主要品种有1500多种。电子技术和电子产品与技术装备,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因此社会需求面广、量大,而且符合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从需求上看,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2.体现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电子工业是高技术产业的代表,它是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最活跃的新兴产业,凝结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为所有的部门提供现代的生产手段,注入新的活力,深刻地影响现代工业的发展。3.部门带动作用强。电子工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机械工业提供各种大型、重型加工设备和进行超微、超细、超薄加工的精密设备,而且需要有关部门提供品种繁多、型号复杂的材料。因此,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将会带动材料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很多部门的较大发展。4.相对就业效果好。电子工业属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的就业效果不如前三个产业,但它涉及面广,在新兴产业中是吸收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可安置大量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就业。而且许多行业对就业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就我国的科技教育水平来说,是不难达到的。5.有实现进口替代能力和出口创汇潜力。我国电子工业进口依赖度也很大,不仅成套设备大量进口,而且国产产品的关键元器件的自我配套率低,也大量依靠进口。目前我国已采取措施,有计划地组织国产化以替代进口,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是有能力快速实现进口替代的。我国电子产品出口增长也很快而且潜力很大。虽然近几年电子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但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如果加以重点扶植,出口额和出口品种都将大幅度增长。

⑻ 如何通过基础设施提升,为生态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其意义非同寻常、极为深远。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单元,要建设美丽中国,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努力把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并积极推动社会物质财富与生态财富共同增长、社会环境质量与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优化农村空间布局
规划是龙头、是发展的大纲。要高起点编制镇村布局、生产力布局、水资源、土地利用、农民集中居住区等规划,科学确定城镇规划区、工业生产区、农业发展区、农民居住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
一是推进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要坚持与工业产业规划、本地资源利用和产业优势相结合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园区规划,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积极鼓励村集体在工业园区内建造标准厂房,吸引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以工业园区集聚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带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
二是推动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推动农地连片集中,根据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整合项目资金,结合土地复垦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资源开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格局。
三是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吸引农民向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集中,促进人口集聚、要素集约,让农民享受到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二、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要把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清洁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举措,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一是控“源”。全面推广测土施肥,大力扩种绿肥与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化肥减量工程,着力提高化肥农利用率。推进农村面源氮磷生态拦截系统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农集中配送体系,实行农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及统一差率,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流入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二是治“污”。按照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推广种养相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健康种养生产方式。科学合理地制定养殖业发展规划,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建立持续、高效、生态平衡的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体系。采取粉碎还田、沤肥还田、过腹还田等省工、省时、实用的秸秆还田技术和方法,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增加土壤肥力,积极开展秸秆饲料、秸秆发电、秸秆造纸、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等多渠道综合利用秸秆试点示范与推广,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布点村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三是活“水”。水是生态之基,贯彻落实“人水和谐”理念,建立农村河道定期轮浚机制,实施拆坝建桥,打通断头河浜,改造束水河段和束水建筑物,畅通水系,加快河道轮浚和水系调整步伐,提高河道自然功能。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河道长效管理,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实现“清水畅流”。
四是植“绿”。大力推广应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造林,因地制宜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作为绿化重点,做到见缝插绿、应栽尽栽,加快构建“绿色通道、绿色水廊、绿色基地、绿色村庄”,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村庄绿化格局,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三、创新农庄建设举措,塑造中国美丽乡村
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资本。要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农村旅游业有机结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在塑造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注重把保护乡村乡野农耕文明和自然原始纯朴之美作为第一追求,创新思路和举措,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力求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塑造出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重点要做好以下五篇文章:
一是做好“山”的文章。充分利用山区生态资源优势,靠山生财、靠山致富,发展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开发山区休闲旅游农业,建成一批以山村体验、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村休闲旅游群落,推出一批精品山村旅游点。
二是做好“水”的文章。将渔业生产与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娱乐餐饮、度假购物结合起来,发展赛龙舟民俗水上运动、休闲垂钓中心、水上餐船等休闲乡村旅游项目。注重开发湿地资源,走湿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打造高质量湿地旅游产品,让游客在观赏到“孤鹜与落霞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原生态美景的同时,了解自然生物知识,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三是做好“民居”文章。要注重传承和提升传统民居建筑特色,打造各地建筑风格各异、造型绚丽多姿的特色民居,充分体现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要加大古建筑保护修缮力度,让古建筑融入“美丽乡村”,并挖掘其背后的商业价值,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特色线路,结合农村生态环境及生活文化,发展如介绍民风民俗、品尝农家菜、体验农家生活等具乡土味的观光特色旅游。
四是做好“花果”文章。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丰富的花卉、林果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已有的基础上,引入创意农业,对花卉、林果进行资源整合、规模培植、巧妙布置,打造“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的四季花园,形成姹紫嫣红、硕果累累的独特乡村美景。通过发展花卉和蔬果采摘体验项目,让游人漫步其中观花品果,享受从中的美感和乐趣。
五是做好“农耕”文章。依托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着力挖掘至今稀存于世的农耕器具、戏曲、民歌(山歌)、耕作传统、民俗风情及各类祭祀活动等资源,发展农耕文化旅游产业,让游客亲身体验扶犁耕作、推磨碾米、踩水车灌农田、制作农家酒、腌制农家菜、住农家屋、吃农家菜、干农家活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乡村生活。
四、准确把握推进要素,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把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让全体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高度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统筹推进。结合地理地貌、自然资源、文化积淀、民俗习惯、产业结构、自身特色等,因村制宜开展研究策划,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既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配套,又要塑造村庄自身的特点、特色,还要传承历史民俗文化,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彰显农耕文化、秀美特色,让“农村更像农村”,避免“千村一面”。
优化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农村生态环境好与否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的建设程度,因此要把优化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抓紧抓实抓好。首先,要以推进“三个集中”为抓手,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其次,要组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加大对自然村庄的改造和提升力度;再次,要积极发展规模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创新举措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只有坚持创新举措,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增强内生动力,才能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有序推进。一是创新组织管理体系。美丽乡村建设面广量大、内涵丰富,涉及到各级各部门,必须要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分工合作机制,加强部门沟通、上下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创新建设投入机制。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量大,必须要建立健全以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机制。三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的步伐,实现土地连片集中。四是创新经营体制机制。通过大力发展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劳务合作、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要创新发展合作农场,鼓励其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健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建设成果,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⑼ 中国基础工业的发展问题

美国的高科技发达,所以它可以做到把中国大马路上的行人用卫星轻易分辨。
但你们老师说的没错,美国的高科技是建立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的,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那么多,他们都是在研究基础科学,可想而知,在这个群体背后是多么强大的力量。
在中国,由于体制的问题,大多数科技工作者(中国没有几个科学家)不愿意从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可能得不到任何成果的基础研究,基础工业研究的缺失,使得中国老是没有原创理论,永远是在别人研究出来以后,我们再去追赶人家,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最明显的就是,军事工业!这是每个主要大国研究最好的工业。
还有一点,在电影《美丽心灵》里面的纳什,在中国根本就活不下去,但是,在美国,他却可以在普林斯顿这样的最优质的大学里游荡半个世纪。
这就是为什么!!

⑽ 如何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

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即循环经济模式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 所构成的单行物质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延长使用寿命、使废物再生资源化等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的循环流动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末端处理.其实质就是生态经济,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基本特征,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摒弃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主要途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围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优先选用适应市场机制、效益明显、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提高企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整体水平.
这种健康的循环经济模式无疑是有利于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的.通过对老工业基地生产模式的循环经济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从而促进老工业基地坚定不移地走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那么,如何在老工业基地该实现循环经济呢?
首先,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及加大监管力度.作为资源型城市,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循环经济模式对资源型城市的重要现实意义,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念,正确认识循环经济模式对资源城市的价值,要注意到循环经济的根本并不仅仅在于建立一个节约型社会,而在于它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政府要把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和推广作为一项经营城市的主要工作,作为产业调整和培育的前提条件.而且,作为起主导地位的政府来说,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通过法律的权威,逐步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实现.
其次,企业应做到优化产业结构,优胜劣汰.在以资源开采为主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很多企业存在浪费资源、效率低下、污染严重的现象.对于这样的企业,要通过清洁生产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和更新,形成循环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循环经济型企业.
第三,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也是很有优势的,但是其发展农业的过程却是比较粗放的.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农村固体废弃物的随意堆放和畜牧业、水产养殖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地排放已经对东北地区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在实现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农业生产的生态化也是必须要实现的过程.比如农村沼气工程的开发就是一个典型的循环经济的例子.在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贯彻这样的生态化的思想.而且,东北农产品虽然丰富,但是其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东北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第四,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再加工.东北地区是重工业基地,其工业废物之多自不必说,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废弃物也是与日俱增的.这些废弃物形成严重的污染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国有废品回收公司已经失去作用,而民间自发形成的废品捡拾收购体系是一种无序状态,加工利用体系混乱,如果不妥善引导和管理,还有可能存在社会治安、卫生防疫、二次污染等社会问题.因此,建立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体系,不进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也是推动循环经济的核心问题.
2、 如何保护老工业基地资源及生态环境
(1)科学利用所剩无多的资源,同时大力开发新能源,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
东北地区的资源利用方式以及生产方式与东北人的性格可以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这里是中国最北端也是最寒冷的地方,这种天寒地冻的天气也造就了东北人直爽、豪迈的性格,在对资源的利用上也是一样的.比如,在寒冷的冬日里,东北家家户户都要生火取暖以挨过这漫漫风雪.在这个过程中,本地的居民就直接把煤炭放在炉子里燃烧,取暖或做饭.这种最直接的方式产生了最直接的效果,然而也造成了最严重的浪费和污染.煤炭有取暖的功效,可是取暖功能的只是煤炭功能的一小部分而已.煤炭中含有许多成分,而这样直接的燃烧,除了那一小部分得到了利用之外,剩下的原可以被提炼以作他用的部分便成了无用的灰烬.显而易见,这种粗放的使用能源的方式必须得以改善,以遏制能源的无度浪费.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使用资源的思维.在运用资源之前首先应该把资源用科技手段提炼分离,以使其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浪费和污染的现象.同时,还应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来代替这种粗放的使用资源的方式.
(2)旅游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东北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环境,但是由于不加以保护而导致环境的严重恶化,而通过教育和号召很难达到一步到位的效果,必须通过一定的促进机制,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便是解决环境保护的措施之一.因为在坚持发展生态旅游地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旅游业创造经济上收益,同时还可以与环境保护形成良性互动.这样,便促进了人们自觉地区保护环境,因为这是与其利益相关联的.
(四)针对老工业基地后续替代产业的研究
1、发展替代产业,在各地区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深加工等产业
东北老工业基地中,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较多.目前,有的产业如森工、煤炭、有色金属等正处于衰退状态,产业接续问题比较突出.因此,针对东北地区不同产业、不同城市的接续产业的发展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煤炭资源性城市应把煤化工的发展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森林资源型城市应把木材深加工、林木资源深加工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这样的方式既满足了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
2、 另辟蹊径,形成以东北特色文化为代表的无可替代的新型产业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拥有特殊的气候条件,冬季降雪量较大,雪期较长,具有开展冰雪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哈尔滨的冰灯、吉林的雾凇更是举世无双.黑龙江的冰雪旅游在全国已是小有名气,很多在南方城市生活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在冰雪之中的美妙感觉.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冰雪旅游带动东北地区的旅游业,让外地游客尽情领略北国之风光.
除此之外,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在发展工业旅游方面也占有绝对优势,东北地区一直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地区的工业企业拥有过无数的辉煌:这里生产了新中国第一辆卡车、第一台轿车及全国唯一的一辆东风轿车,珍藏过毛主席乘坐过的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这些都是东北无与伦比的独特的文化.
相信具有浓郁的东北风情的艺术形式“东北二人转”等也给很多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东北地区可以以此为中心,大力促进具有东北特色的文化事业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升基础工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产值如何提高 浏览:489
奥迪a5下摆臂支臂如何更换视频 浏览:542
宝马x3eco模式仪表盘什么意思 浏览:662
如何不让工业污染 浏览:106
奔驰c200l爆胎后能开多久 浏览:907
汽车被淹怎么办 浏览:317
丰田汽车销售怎么样 浏览:491
汽车牌照灯灯罩怎么拆 浏览:505
宝马车怎么开尾门 浏览:606
工业固定扫描枪怎么用 浏览:877
汽车内的前脚板在哪里 浏览:641
奥迪c628动力怎么样 浏览:155
义乌奥迪哪个车最好 浏览:246
汽车用多久适合卖 浏览:141
沧州有多少家枣工业 浏览:483
鞍山工业齿科怎么样 浏览:414
宝马x3坏了怎么修复 浏览:959
租车多少钱一天宝马x6 浏览:358
汽车尾箱字如何粘 浏览:770
汽车淹水了怎么办 浏览: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