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河北迁安市有什么产业
经济实力
(1) 综合实力雄厚,县域经济发达。 2004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5.5亿元,完成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01.2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93亿元,同比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1.3亿元,同比增长27.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6亿元,同比增长45.9%;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1.19亿元,同比增长69.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6亿元,同比增长39.7%;工业利税达到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50元,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10元,同比增长13%。
1996年撤县设市。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分别名列第82位、第80位、69位、53位,综合经济实力名列河北省县级30强之首。在全国最发达百强县中名列第97位。
(2)工业基础雄厚,支柱产业鲜明。2001年,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2.2%(一产占13.7%,三产占34.2%),初步形成了冶金铸造 (15.7%) 、水泥建材(4.9%) 、地毯服装(1.3%)、造纸包装(2.5%)、医药食品(7.3%)、电线电缆(0.7%)等六大支柱产业 (上述比例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2001年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2.5%)。全市工业企业总资产达到35.6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超千万元企业达到35家,产值超千万元企业达到89家(其中超亿元的7家:华丰造纸厂、弘业地毯有限公司、第一包装有限公司、冀东线缆公司、建源钢铁有限公司、赵店子铁矿、西峡口铁矿),利润超百万元企业达到49家,纳税超百万元的企业40家(超1000万元的3个:天波集团、隆宇工贸公司、弘业地毯有限公司)。全市564家乡村集体企业和105家市属企业已全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累计盘活存量资产20.5亿元,国有资产“退出”的达到21亿元,出租的资产达到11.5亿元,年可收取租金1.1亿元。
(3)农业条件明显改善,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近年来,累计投入农业开发资金2亿多元, 开发高标准“围山转”工程20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2.3万亩,全市水浇地面积达到54万亩,喷灌面积达到30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71%和40%,是全国农业喷灌示范县。以实施菜篮子、花卉、苗木、绿色食品“四大工程”为载体,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格局初步形成。到2001年底,已经建成万亩以上精品干鲜果品基地3个,千亩以上设施果菜基地1个,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养鸡小区47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生产基地5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肉牛生产基地4个。2001年出栏生猪71.5万头,肉牛5.7万头,肉鸡800万只。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中, 已由“八五”末的半壁江山跃升到目前的四分天下有其三,上缴税金已占全市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4)第三产业发达,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到2001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41032户、私营企业1090家,从业人员达11.7万人, 综合注册资金16.5亿元,实现个体工商税收9430.4万元。 全市已拥有各类市场55个,其中,综合市场37个,专业市场12个,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6个,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5亿多元。城乡市场日益活跃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亿元,同比增长23.3%。
(5)双向开放活跃,经济外向度高。全市已建成投产三资企业10家,新加坡胜科能源有限公司、北爱尔兰戴尔特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日本歧阜武株式会社先后落户迁安,累计利用外资2274.98万美元,利用亚行贷款248万美元。已与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和80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引进合作项目100多项,资金3.8亿元,人才1000多人。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6家,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258万美元,增长48.5%;引进省外资金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32.5%;出口创汇达到3350万美元,同比增长19.7%。
基础设施完善,城建日新月异。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0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全市固定电话使用量达到101311部,移动电话使用量达到27886部,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5.3部/百人,其中市话普及率达到44.4部/百人,农话普及率达到10.4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2.1部/百人;供电能力达到22亿千瓦时,电信、电力设施日益完善。全市有5座220千伏变电站、15座110千伏变电站,已形成以220千伏变电站和11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35千伏变电站为骨架,6—10千伏线路为网络,覆盖全市的供电系统,供电能力达到22亿千瓦时。“九五”以来,全市累计用于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的资金达到9.81亿元,市区“四纵四横”的道路骨架已经形成,新增铺装道路面积22.9万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平方米;新增公用设施面积40万平方米,电力大厦、建行大楼、标志性广场、文化广场、利用电厂余热集中供热工程等一大批公用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1.13亿元的全省首家县级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市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自来水供水能力6万吨/日,污水处理8万吨/日。市区面积达到7.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7.2万人。统一供热面积达到5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一座现代化的小城市已初具雏形。
自1987年以来,已连续10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城”,连续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卫生城”,连续3年荣获省政府颁发的城市容貌治理竞赛“新貌杯”;1999年,在全国卫生城市检查验收中名列全省前茅;2000年,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全国乡村城市试点市”。2004年获得了省政府授予的“省级环保模范城”、“省级园林城”荣誉称号和“河北省人居环境奖”。杨店子、野鸡坨、沙河驿3个小城镇被列为全省百镇工程试点镇,建昌营镇、迁安镇被确定为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矿产储量丰富,物产种类齐全。
现已探明的矿藏有铁、铜、镁、金和石灰石、白云石、膨润土等20多种。其中铁矿资源储量达27.2亿吨,年生产矿石3600万吨,年产铁精粉1200万吨,连续14年位居全国县级地方铁矿之首。石灰石资源储量4亿多吨,白云石、花岗岩、大理石储量均在1.5亿吨以上。
❷ 迁安、三河与武安,谁的发展潜力更胜一筹
众所周知,我国的河北省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萧条的省份了,名声低调到身处在京津冀经济圈里也难以被人想起,而今天的河北开始突出重围一鸣惊人,在华北地区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省会石家庄这座年轻城市的带领下,有一些本身默默无闻的县城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下面赶快跟随小编的步伐,我们来到河北省的三个“百强县”里看一看,谁最具有发展潜力呢?未来谁会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呢?
经过小编对这三座县级市的描述,你有没有对河北省的发展情况更加了解呢?你认为这三座百强县谁的潜力更大呢?在评论区给小编留下你的看法吧。
❸ 河北迁安在改革之前主要靠什么发展
迁安市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了以“五大战略”为核心的转型攻坚计划,提出了建设“魅力钢城、绿色迁安”目标,决心用3年多时间再造一个新迁安,实现一个新跨越。
迁安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到2013年,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比2009年翻一番,其中GDP达到1100亿元以上,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40亿元以上。
迁安市实施了大城区、大园区、大产业、大交通、大开放战略,这也是推进转型的基本思路和战略部署。迁安市创新五大机制,即科学决策机制、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大督查机制、干部考评任用机制、扶持奖励机制,是推进转型攻坚的体制机制保障。
“五大战略”是整个转型攻坚计划的核心。大城区战略:将全市划分为三大主体功能区,东部和南部定位为优化开发的都市生活服务区,西部定位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区,北部和东部定位为限制工业开发的农业生态区,实现三区互动、分类推进、重点攻坚、差异发展;大园区战略:建设迁安现代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冶金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北方物流产业园区、曹妃甸迁安临港产业园区等四大园区;大产业战略:构建“三足鼎立(精品钢铁、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两翼齐飞”(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大交通战略:投入100亿元,建设直通三大海港(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对接京津唐三大都市、辐射周边地区的“七横八纵”路网,打造高速化、便捷化、信息化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大开放战略:以开放理念为先导,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全方位、立体式的招商引资大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❹ 唐山市迁安的工业园区具体位置在哪里
平青大线北行,有个热电厂,再北行300米左右,有个丁字路口,右转就是了。
或者从东安超商(迁安市中心)一直向东走,2千米左右,第三个红绿灯右转,150米左右还是丁字路口,左转。
❺ 迁安东部工业园区潘庄村有何规划
赤曹公路非高速,赤曹公路唐秦界至G205段自迁安市建昌营冷口村北平青乐公路K202+000处,利用原平青乐旧线加宽至丁庄北,利用段12Km,后撇开旧路,向南途经北白庄东侧、晒甲山西侧、向南进入迁安开发区,在扣庄东与迁徐线相交,后经寺前、寺后与马庄子之间,潘庄与半坡营之间。
❻ 迁安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1) 沿河、沿海;沿铁路分布(沿交通线分布)。(2分)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联系。(2分) (2) 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任答三点计6分)
❼ 迁安市的经济怎么样
迁安的经济实力很强,是唐山市所以县区GDP排名第一县。
迁安经济指标参考:
一、综合
2010年,迁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8.7亿元,较2009年增长13.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8亿元,较2009年增长36.3%;全部财政收入达到80.6亿元,较2009年增长12.6%,其中全部财政收入(不含基金)56.9亿元,较2009年增长2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960元,分别较2009年增长8%、12.1%。
二、第一产业
2010年,迁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132元,较2009年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62元,较2009年增长20.8%。
三、第二产业
到2010年底,迁安市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唐山市级26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87.9亿元,完成增加值459亿元,较2009年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5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08家,较2009年增加38家;利润超亿元企业44家,较2009年增加9家。
四、第三产业
2010年,迁安市以现代物流业加速增长为标志,全行业完成增加值203.8亿元,较2009年增长11.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7亿元,较2009年增长17.6%。
唐山市各县区GDP详情:
1、迁安市:总面积1208KM,人口总数69万,国民生产总值312.5亿元(不含首钢产值),财政收入42亿元;
2、丰南区:总面积1568KM,人口总数53万,国民生产总值227亿元,财政收入28.3亿元;
3、 遵化市:总面积1521KM,人口总数70万,国民生产总值252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
4、迁西县:总面积1439KM,人口总数36万,国民生产总值167.8亿元,财政收入17.6亿元;
5、丰润区:总面积1334KM,人口总数90万,国民生产总值198.7亿元,财政收入11亿元;
6、开平区:总面积250KM,人口总数28万,国民生产总值127.6亿元,财政收入7.3亿元;
7、滦南县总面积1270KM,人口总数58万,国民生产总值154亿元,财政收入9亿元 ;
8、乐亭县总面积1308KM,人口总数50万,国民生产总值140.6亿元,财政收入8.2亿元;
9、滦县总面积1028KM,人口总数55万,国民生产总值115亿元,财政收入7.2亿元;
10、玉田县总面积1165KM,人口总数66万,国民生产总值142亿元,财政收入5.8亿元;
11、唐海县总面积725KM,人口总数15万,国民生产总值40亿元,财政收入3.3亿元。
❽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如何发展
一、影响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经济特征
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认为,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地区,而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确切地说,所谓欠发达地区,是指受历史、区位、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影响,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较大差距,但又有较大发展潜力、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尚未遭到严重破坏,且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创新,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有可能实现高速发展的区域。工业园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地域空间,其成长和发展是多方面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深受该地区经济发展特征的影响。
制约工业园区发展的欠发达地区经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工业总体规模小,经济增长缓慢,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匮乏,民间资本积累规模小,因此,资金、中高级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缺乏,该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仅仅依靠地方政府或本地区民间要素积累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然要借助外部力量;
2.欠发达地区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十分丰富,供大于求,价格相对比较低廉,这些低成本要素优势对那些土地和能源日趋紧缺的发达地区必然能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具有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融入到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圈中的有利条件;
3.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内经济发展往往存在着不平衡性,但也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如一些区域中心城镇,这些地区的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并以自身的特色产业为主导,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这些相对优越的条件必然为这些地方的工业园区成长和壮大提供强劲的内在动力,因此,促进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战略;
4.从制度特征来看,一般而言,欠发达地区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起步较晚,配套改革相对落后,总体的经济发展还处于模仿阶段。由于制度决定了各种影响经济发展要素的投入方向和产出效率,因此政府在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以弥补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的缺陷;
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由于社会文化与思想观念是该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交往等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具有很强的区域特征和稳固性,直接影响着人的选择和行为方式。因此,必须积极引入新的思想和观念,不断增强该地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渐改变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落后思想和陈旧观念。
二、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1.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先天的自然条件优势仍是能否赢得竞争的首位因素。例如,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使得生产地接近原料产地或消费市场,从而降低交通运输成本;丰富且价格相对低廉的自然资源、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为工业生产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这些低成本优势是吸引国外、境外及沿海发达地区众多生产商入园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这些地区工业园的东向发展模式概括起来有三种:
(1)吸入式。注重吸引周边的资金、技术,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吸引外省的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如淮北、宿州的东南部等地工业园区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本地资源深加工产业为主体的招商引资载体,借助江苏徐州经济圈和连云港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优势,内外资源并重,加快对接,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辐射,迅速建立了工业化平台和城市发展新区;
(2)融入式。安徽东部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形成了与江浙等省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局面,从基础设施、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融入东部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圈内。如合肥、马鞍山、芜湖、广德等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园区已经开始进入到东部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中,同时形成向省内各地区辐射的趋势;
(3)移植式。在与江浙等省的地理条件相类似的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直接仿效东部省份的成功案例,学习和借鉴其园区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为安徽工业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思路。如天长市综合工业园区、滁州市汊涧镇工业园区和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园区地处安徽东南部,紧邻江苏省,贯通苏南、苏北,属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南京都市经济协作区域,其园区的建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趋同于“长三角”经济圈内的工业园区。
2.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探究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建设初期,政府不只是扮演政策制定者的角色,还是园区的规划主体、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这就需要政府根据具体的区域经济特点,探索和采用适合该地区的工业园区的管理方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目前,安徽工业园区的管理方式以政府管理型为主,也开始出现了新的管理方式。从安徽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大企业、大公司数量少,实力不足,引进大公司投资建厂的机会不多。因此,政府设立的行政管理仍为主要形式。但有条件的地区和产业也开始注重发展多种管理方式,鼓励大企业、大集团组建联合体,兴办工业园区,积极引进省外、国外的公司和社团来安徽兴办工业园区。安徽工业园区的管理方式开始由政府管理型向政府和企业混合型、企业管理型过渡。巢湖市富煌工业园由富煌集团自主领办,这种“企业管理”方式与“政府管理”方式相比,在实际发展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企业自我管理有利于园区内的招商引资,可以根据项目发展状况,有针对性的吸引配套企业;也有利于整个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对将要进入园区的项目进行精心论证、筛选,选择那些适合在该区发展的项目企业进园;还有利于对企业在园内的基础建设、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做出合理的规划、管理和整合;更有利于提高园内企业的运营效率,因为园内企业的沟通要比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有效。
3.充分利用内外两个辐射功能,统筹区域间与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经济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民间资本不断积累,产业结构也在调整和升级,大量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呈现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梯度转移的趋势。资本、技术和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是欠发达地区最为稀缺的生产要素,成为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而这却正是同外、境外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强项。此外,沿海发达地区工业园区起步早、发展快,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如城市传统工业复制型的苏南模式、市场导向型的温州模式、进口替代型的晋江模式等,为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借鉴素材。因此,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建立长期的经济发展合作机制,不断地进行资本、技术和人才的跨区域合理流动和补充,并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本地区的工业园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安徽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并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随着合宁(合肥至南京)高速、合沪(合肥至上海)铁路的开通,从合肥到南京、上海等地只需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安徽经济融入“长三角”的步伐加快,其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了江浙发达地区对皖的辐射功能,合肥、芜湖、马鞍山、巢湖、天长、滁州、广德等地区的工业园区在东向发展战略上走在了前列。
欠发达地区内部工业园区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有些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相对较快。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优势,做好区域内的协调发展,利用区域内发展较快的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其他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安徽工业园区发展从空间分布上看,主要聚集在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以安庆为中心的皖南和以马鞍山、芜湖和滁州为中心的皖东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合肥地区为中心辐射四周,东南部发展较快的基本态势””。安徽89个工业园区(开发区)共有32个分布在安徽东南地区及长江沿线,皖中地区以合肥、巢湖为中心共有39个,其余主要分布在蚌端口、阜阳、亳州、宿州等皖北地区。从全省经济整体来看,东部的发展快于西部,南部的发展快于北部。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使得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态势不均。合肥地区和东南部发展较快,合肥位于皖中,贯通东西、南北,是省内交通枢纽,有着很好的地理条件优势,工业园区建设较早,发展速度较快,并带动了合肥四周的城市和地区发展,如六安、淮南、蚌端口、巢湖等。安庆以化工工业为依托,产业链发展优势明显,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产业基础。沿江地区和皖东地区,马鞍山、芜湖、滁州、天长、广德等地区,与东部的江浙联系紧密,有着资金、技术、交通等条件的优势。
4.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和发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业园区
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般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这些具有地域特征的特色产业往往是该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速度较快,规模相对较大,发展趋于成熟。因此,立足于本地区,鼓励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建设和发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业园区,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园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思路。在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内,以特色产业为中心,发挥连带效应,发展相关连带产业””。安徽各地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托,并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产业、资源和环境的优势,形成了特色工业园区。阜阳市颍州区工业园认真做好工业园区规划,在整体布局上,坚持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定位。颍上县依托旅游产业,突出绿色工业园区特色;阜南县工业园凭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突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颍州区工业园依托阜阳城区区位优势,突出办好高新工业项目;宿州市符离镇政府于 2004年起开始兴建符离集烧鸡工业园,园区以符离集烧鸡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符离集烧鸡的相关产业,连带产生了养鸡业、饲料业、包装运输业等产业连锁效应,先后有六家企业入驻,由于这些企业规模扩大、技术含量提升,很快在烧鸡同行中脱颖而出,产值利润翻了几番。六安市山区面积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因此,多年来,六安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形成当地的传统产业,如茶叶、蔬菜、板栗、蚕茧、山珍等农特产品的分布点多面广。工业园区产业围绕着地方特色产业,特色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充分发展,形成连带效应,这是安徽各地的工业园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5.更新观念,完善内外制度,提高园区自我创新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欠发达地区的市场经济制度日趋完善,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外部制度逐渐优化,因此,无论是体制上还是思想意识上的障碍都在逐渐减少,促进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安徽作为欠发达地区,由于本身的资金积累和财政收入都十分有限,以往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因此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速度缓慢,规模很小,水平低。在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全省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数十个项目同时投产,从选址、建厂到投产只需一年,大型项目也不会超过两年。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虽还处于模仿阶段,但政府也逐渐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明确地将培育产业集群的战略思想贯守到了园区建设的过程中。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产业集群作为实现企业向有效协作转变的组织形式,是降低园区内企业交易成本、构建良好创新环境、提升工业园区和区域竞争力的最佳手段””。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安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分别占全省和全市的35%和65%。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了科大讯飞、凯立电子、阳光电源、美亚光电等知名企业,引进了微软合肥技术中心、安徽移动、美的、荣事达、三洋等着名企业,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在建成初期,凭借其低成本要素优势和优惠政策,确实能够获得暂时的竞争优势,为园区的起步创造条件。但是,优惠政策毕竟有底限且极容易在短时间被其他地区模仿而具有暂时性,因此仅仅依靠廉价的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维持的优势不是长久之策。随着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日趋膨胀,要素价格也会持续上升,优势便不复存在。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帮助企业或地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和人才的存量,经济增长的根源是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而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便是学习和创新。因此,培养、提高和强化学习和创新能力,成为园区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证。
❾ 迁安还往东发展吗
迁安往东发展,迁安市中心城区东部目前建设有迁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迁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迁安市中心城区东部,原为“迁安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是以发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兴产业拓展、传统产业及提升创新、创研及综合服务和园区的生活服务为主的产业创新示范开发区。
近年来,迁安市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正成为北京连通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面对日益便利的交通条件,开发区依托中心城区的发展,积极开展各项建设,吸引和聚集相关产业。
❿ 迁安怎么样
那里很好啊,环境也不错,教学质量很好 。升学率很高。只是不让出来,必须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