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国工业化为什么能后来者居上
英国当时想法是没必要花更多的钱去更新新的设备,因为英国有大量的殖民地,他们有种守旧的想法。而美国却采用新型的设备,美国又吸取外来的科学技术人才,于是美国得到快速发展。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却被众多的殖民地干扰,多数殖民地得到解放导致英国无力发展,而美国却向各国出售商品刺激经济的发展。导致美国后来居上。
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这次革命从开始到完成。
当然也有减少试错成本的原因,这也是很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后发优势,弯道超车的原因。
② 美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经济需求是第一,而经济发展又是受其他因素影响,美国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无论是政治位置还是自然条件,远离战火且资源丰富地域广阔,而且美国是一个新兴国家,没历史的积淀的同时,也没有强大的历史保守着的强大阻力既没有强大的飞剑实力的阻力,基于这一点,美国政府是资本主义化的,它的政策也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所在政策上也有利于它的工业化。美国初期是一个农业国家,他有着极大的经济需求和市场这是继主要的经济原因,再加上禁运法令这一催化剂,势必促使美国的工业化,基于上述原因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③ 美国的工业有什么特点
美国工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而着称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长取得巨大进展,工业设备能力与生产规模都大大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目前,美国的主要工业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电力、铜、铝、硫酸、乙烯、汽车、飞机等的产量,以及微电子工业、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领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轿车、家用电器、通讯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计算机芯片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则在近年内落到了日本、德国等国后面。
美国工业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东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和波托马克河,北至密执安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兰的南部。这一工业密集的东西狭长地带,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其面积只约占全国的8%,但却集中了美国1/2以上的制造业,成为全国工业最集中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州,一些与军事有关的新兴的工业部门,如造船、飞机、导弹、电子、汽车装配等得到巨大发展。南部得克萨斯等州的产油区,已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70年代以来,经济和人口出现南移现象。被称为“阳光地带”的南部和西部工业发展较快,其速度大大超过东北部地区。
美国工业生产的特点:第一,工业生产规模大。第二,部门齐全,体系完整。第三,新兴部门和尖端技术发达。第四,工业生产分布不平衡。在东北部,所属十四个州的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8%,却集中了50%制造业,80%的刚产量和90%的汽车产量。在西部工业带,航空、造船、电子和导弹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0%。在南部工业带,石油、化工、造船和军工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20%。
工业分述:
电力工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发电装机容量、机组容量、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国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始终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全国发电量为3000亿千瓦小时时(1947),用了20年的时间翻了两番,1967年达13000亿千瓦小时以上。电力增长的超前系数(电力弹性系数)达 2左右。此后的20年,由于“石油危机”等因素,电力增长速度减慢,年平均增长率为3~4%,但仍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1989年,全美总发电量为29582亿千瓦时,装机总容量为6.85亿千瓦,居世界首位。发电用能源占一次能源总消费的比重为33%。这一比重逐年增长,反映了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到2000年,这一比重将增至45%以上。用电构成主要是三大用电部类:工业用电占38%,生活用电占34%,商业用电占26%。随着工业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单位产值电耗上升,而单位产值能耗却不断下降,如1960年每美元产值电耗为0.9千瓦小时,能耗为1.65千克标准煤。1980年,前者增加到1.25千瓦小时,而后者却下降为1.35千克标准煤。与此同时,生活用电水平也不断提高。1980年,美国年人均生活用电为9536千瓦小时,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
美国电力工业的所有制格局由私营电力公司、联邦政府经营的电力局、市政公营电力公司和农电合作社4种形式的电力企业构成,并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形成,一直延续至今。私营电力公司几经合并,已由2000余家变为240家,其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占全国总数的78%;联邦政府经营的6个电力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邦维尔电力局、西南电力局、阿拉斯加电力局、东南电力局和西部地区电力局)和1900家市政公营电力公司,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0%和19%。农村电气化计划由1936年开始执行,由内务部的农村电气化局(REA) 向全国各农电合作社贷款,经20多年的努力,全美基本实现农村电气化。现有农电合作社1000余个,装机1850万千瓦。
美国的发电能源主要是矿物燃料,火电比重一直占70%左右,火电中又以煤电为主,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煤电比重不断增长,1984年煤电比重由1972年的44%增加为56%,油电和天然气发电相应地由37%下降到17%。与此同时,由于易开发的水电减少,水电比重由15.6%下降到13.3%;核电比重由3.1%增加到13.5%。
美国现有火电装机4.97亿千瓦。早在1930年,世界第一台20万千瓦机组在美国投入运行;接着在1955、1960和1965年分别投入了第一台30万千瓦、50万千瓦和 100万千瓦机组。这是单机容量迅速发展的高潮时期,大致每隔5年左右单机容量翻一番,这对加快电力建设速度、降低造价和发电成本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此后,由于发电效率和运行可靠性方面的原因,放慢了机组容量增长的速度。
④ 工业化对美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工业化对美国的直接影响是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因为题主没有具体问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以我就综合两次工业革命一并做答。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第一点是工业化最明显的影响——提高了工业生产力,这是最明显的,由此带来的影响也有,对工人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市面上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多,类型也比以前丰富了,然后大家就开始发展贸易,然后资产阶级也慢慢发展起来了。
第四点加快了美国城市化的进程,以前都是种地,到处都是一样的农田。而现在工业发展取代了以前的大量传统劳动力,大家当然会自谋发展,而货物聚散的中心就自然形成了一个个小的商业中心和城市。所以随着美国的工业化,也推动了美国城市化的进程。
工业化不仅仅是对美国有影响,还对世界战争影响深远,网上很多资料,有兴趣可以看看。这里不再赘述,仅仅是谈了几点对美国本身的影响,望采纳哟~
⑤ 美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怎样
首先是在质量和美观上下功夫,以使之符合房地产的普通标准。美国工业化住宅已经逐渐摆脱传统的火柴盒式的外观,与普通建设的住宅(site-built)的外观特点已非常相似。
其次是结构和品种调整。工业化住宅中的低端产品——活动房屋从1998年的最高峰——占总开工数的23%——373,000套,下降至2001年的10%——185,000套。而中高端产品——预制化生产住宅的产量则由1990年早期的60,000套增加到2002年的80,000套,而其占工业化生产的比例也由1990年早期的16%增加为2002年的30%-40%。
第三,努力增加消费者参与和体验。一个例子是组装式住宅的兴起。组装式住宅一般为单层建筑,面积、式样、外观和内部布局各不相同,房的一个分枝业务而存在,为选择迁移/移动生的人们提供一个住所。
二战结束后,由于住宅紧缺,部分人便将车房转变为一种永久性的住宅形式,并努力提高这种住宅的质量,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种住宅的质量水平参差不平。1950通过工业化住宅建筑安全相关法规,产生HUD标准,工业化住宅有法律可遵循,向标准化方向迈进。
消费者可以选择已设计定型产品,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对设计进行修改,对定型设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增加或减少项目,体现出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住宅消费理念。
经过不断的努力,目前,工厂化生产的住宅用户对住宅的满意程度开始接近普通建设的住宅(site-built)用户,2001年满意度超过了65%。
⑥ 资本主义的美国,为何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资本主义的美国,因具有丰富资源条件,因此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1834年,以普鲁士为中心,十八个邦国组成了"(北)德意志关税同盟"。其后,西南各邦国也相继加入进来。这个同盟的理论指导者李斯特主张,为确保德意志经济的自立,建立保护关税体制并推进近代化极为必要。
这种主张与必须在德意志范围内形成统一市场的主张共鸣,加速了统一国家的构想迅速变成现实的步伐。这就是普鲁士宰相俾斯麦主导的彻底的增产兴业、富国强兵政策路线和在1871年以普鲁士为中心形成的德意志帝国。
德国自然与英国,或者比利时、法国不同,正式启动工业化的时间较晚。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讲,它具有后发的有利条件。以作为能源的煤炭、钢铁以及机械制造等生产资料为中心的工业化,配合上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和资本,从一开始就得到政策的强力推动。
另一方面,德国也建立了包括储蓄银行和实业银行两方面特征的银行制度,很好地保证了国内资金的流动。德国近代化所采取的方式,往往被那些与德国同样的后发资本主义国家或多或少地学习,如俄国、北欧各国、意大利以及日本等。
在这些新兴产业上,德国和美国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上述世纪末所发生的变化,能否完全动摇了被称作"不列颠治世"的英国优势地位呢?未必如此。作为首都伦敦中心的金融城(City ofLondon)维持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金融中心的地位,英镑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基础货币。
在海运和保险领域,英国的优势也没有完全崩溃。英国从19世纪中叶开始倡导的自由贸易论,是唯有以本国的绝对经济优势地位为前提才能够成立的主张,因此后发资本主义国家自然反对。偶尔也会有国家通过缔结两国通商条约而采取自由贸易体制,如1860年拿破仑三世时期的法国与英国缔结的通商条约。
不过,就算在这一条约中,法国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化而希望从英国引进技术的意图更强。因此,在多数后发国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普遍陷入世界性经济危机的19世纪末,世界各国又再次转向了保护关税体制之下的霸权争斗。英法间的自由贸易体制也成为一时之物,走向终结。
19世纪后半期到世纪末,在经济结构转换、经济中心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中,各国不再局限于欧美,而是在全世界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以及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原料和资源。欧美各国在东亚地区正式施加开国压力,强迫建立经济关系,同时,在非洲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这些动向均与经济结构转换、经济中心变化以及霸权向多极化转变的局势相关。世界各地被纳入不断重整的全球规模的资本主义关联结构的周边,在此过程中的各自时期产生了种种压力。这一系列的变动并不是在和平环境下进行的。欧美各国的经济霸权争夺激化,为了贯彻各自的意图,不惜使用武力在世界各地扩张。
为了追求"富国"这一国家目标而采取的"强兵"政策,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甚至出现讨论海外扩张究竟划不划算的事例。但是另一方面,军备扩张进一步促进了本国的工业化、工业化的进展又使军备扩张成为可能的这种产军互助的循环被进一步强化,这一点也不能忽视。
就像知名的、进入20世纪后迅速激化的英德海军军备竞赛那样,欧美各国因相互猜忌、相互牵制而开展军备竞争和摸索军事同盟关系。这类消耗性活动使整个国家发展的重点开始转向了非生产方向。
与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初期工业化相比,以重化学工业为中心的产业经济所必需的资金总量自然也极为庞大。为了调配尽可能多的资本,19世纪中叶后,股份制公司在各国都成为了理所应当的经营组织形态。股份公司在增发股票之外采取发行公司债券的形式筹措新的必要资金。作为寻求资金的企业和追逐利益的投资家交汇的场所,随着时间的发展,股票市场对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⑦ 美国工业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
开始时间:美国的工业化一般认为是从1807年的“禁运”或1812~1814年的英美战争结束后才开始的。
结束时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已经完成工业化,成为第一大工业国。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纵深发展。从80年代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期。
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一)产业结构升级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
(二)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高
(三)产业聚集和区域专业化现象明显
(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
(五)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达
(六)国外移民多,跨区贸易发达,国内市场大
(七)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发展进出口贸易
⑧ 美国工业强大还是德国
美国吧!在美国,小型企业对工业化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获得独立以后的许多年里,主要是个农业国家,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才开始进入世界工业强国行列。当时,美国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的。这些企业把自己的技术产品推广到农村乡镇,使美国的农业现代化迅速赶上了欧洲、跟世界农业市场建立了直接联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西方盟国的主要粮食供应基地。与此同时,许多小型企业承担了军事工业项目,一些小型企业(例如发动机)迅速发展为大型企业,它们的产品支持了盟国的战争需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几乎重复了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角色,不但是世界工业强国之一,而且成为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国家。然而,美国内陆地区的工业化程度仍然很低,跟沿海地区的差距简直是天地之别。1950年代和1960年代,美国政府一方面开始了发展内陆经济的一系列国家措施,例如通过高速公路把内陆和沿海直接联系起来,同时,采取了优惠措施,大力鼓励内陆当地的小型企业发展,将许多国家科研和生产项目通过政府合同交给当地小型企业完成。到了1970年代,这些小型企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使内陆地区的农村乡镇的现代化水平基本上跟沿海城市取齐,甚至在环境保护等方面比沿海地区做得还好。到了1970年代后期,美国全国完成了工业化,进入了所谓“后工业化”时代。
美国的今天的繁荣与强大,或者说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完全是得益于它的制度。这种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避免了因领导人的失误对国家造成的损害,最大程度的保障和落实了每个公民充分享有的公民权利,使他们敢想敢言,使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对这个国家充满感激之情,并认为这个国家值得他们去捍卫。
这种制度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国的精英和杰出人才为其服务。比如,爱因斯坦本来是德国科学家,可是,因为他祖国的纳粹政治迫害,被迫来到了美国,结果成了“美国科学家”。我们现在所用的电脑芯片的生产商,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葛罗夫就是从匈牙利逃到美国的犹太人。类似的例子太多了,许多为美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恰恰都不是美国人。有了庞大的人才,还怕成就不了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吗?
⑨ 美国工业化简介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工业化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引言: 历时约100年的美国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创造了世界上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和所谓的“美国奇迹”。美国的工业化发展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呢? 美国工业化具有各产业协调发展、劳动生产率高、产业聚集、要素市场发达、国内市场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向“世界制造中心”迈进,以及协调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或农业产业化)、实现二元结构转型和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产业结构升级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 与其他先行工业化国家相似,美国的工业化也是一个工业比重逐步超过农业、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逐步超过轻工业的过程。但美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轻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虽然逐渐下降,但其发展速度也不慢,直到1900年美国工业化完成之后,轻工业比重仍然大于重工业。美国农业发展慢于工业,但就农业本身来说,在美国工业化时期内,农业发展是相当快的。农业的较快发展,一方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成为美国第一大制造业。 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高 美国在工业化启动时期劳动力和资金都非常短缺,整个19世纪其工资率和以利息表示的资本收益率都较英国高。美国通过大力普及和发展教育、尊重知识、引进人才、发明劳动节约型技术、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等手段和途径,努力提高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虽然19世纪美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和资本价格一直高于其最重要的竞争对手英国,但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优势完全弥补了由劳动力和资本价格较高而带来的损失。 产业聚集和区域专业化现象明显 美国制造业存在一个明显特点:全美国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在以芝加哥为西端、以华盛顿到波士顿为东线的区域内。直至20世纪中叶,这一地区仍拥有68%的美国制造业和43%的美国人口,尽管这一地区的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7.7%。已实现产业化的美国农业在区域布局上存在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形成了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带,比如小麦生产带、玉米生产带等,此外,还有所谓“牛肉带”、“猪带”等。 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 1790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5%,而且没有一个城市超过5万人。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了。到1920年,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与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相适应,1790~1950年间,美国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率)也不断增长,从1790年的5%迅速提高到1920年的51%。 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达 东北部是美国制造业的主要聚集地。该地区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为其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如为了方便纺织业融资,该地区发展了大量的储蓄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资本市场也为产业重组提供了通道,1818年以后,由于航运业相对利润下降,新英格兰地区的许多航运业巨头将其资本通过资本市场顺利地转移到纺织行业。而新英格兰地区的农业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顺利流向西部农场和本地的工厂,如洛厄尔的工厂就因为从周边农业人口中招收女工而闻名。 跨区贸易发达,国内市场大 区域专业化的发展和跨区贸易的兴起也对市场规模的扩大做出了贡献。随着区域专业化生产和劳动分工的发展,消费品需求和由此派生的对机械、特制品以及其他资本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了全国性的纺织品、服装、鞋靴以及其他消费品市场。 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发展进出口贸易 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美国充分利用了其后发优势,直接引进和利用英国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技术和人才等。如美国大量用偷窃、抄袭和引诱技术人员等方法得到了英国、法国、德国等的技术和机器等。 大量吸引外资是美国实现工业化的基本手段。自1843年至1914年,美国吸引外资稳步增加,1914年吸引的外资额相当于1843年的33倍。发展进出口贸易也是美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自1790至1914年,美国的进出口除个别年代稍有减少外,一直是增加的。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美国几乎掌握了世界贸易的1/3。 对我国工业化的借鉴意义 虽然美国的工业化发生在100多年以前,而且美国工业化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我国当今的工业化存在很大的不同,但美国工业化所反映的一般性特点对我国推进工业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尽管美国实现工业化比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时间较短,但也花了约100年时间。我国的工业化严格说来是从新中国开始的。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推进工业化才不过50余年,与美国相比我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继续推进工业化仍然是未来几十年的主要任务。过去,我们曾试图通过计划体制和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来实现快速赶超(“超英赶美”),但事实证明“欲速则不达”,工业化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正在迈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这是中国工业化重新走上正轨的生动体现。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100多年前美国在工业化时期制造业所达到的国际地位相比,我国目前离成为真正的世界制造业中心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们必须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迈进。 第二,美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的,这一点对我国极具借鉴意义。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总想通过政府计划而不是通过市场来重点发展某种产业,殊不知各个产业之间不是通过国内市场就是通过国际市场而相互关联,只有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技术进步、消费结构升级和国内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才能逐步使产业结构升级。虽然工业(或制造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着特征,但工业化绝不仅仅是工业发展,而是各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如美国的工业发展就是与其农业、商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中国过去在农业和轻工业没有很好发展的情况下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值得认真反思的。目前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尤其要防止出现过分强调信息化,过分强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分强调产业结构升级等倾向。 第三,美国的工业化首先表现为人的专业化,劳动力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美国赶超英国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美国独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教育,重视人才,重视人权,重视人的成长,这无疑是其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强国的主要奥秘。我国过去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正好犯了“见物不见人”的毛病,重视工业项目、工业产值、机器设备等“物”,而忽视人的需求的满足(低工资),忽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忽视人的自由流动,尤其忽视为工业化做出重大牺牲且源源不断成为工业化新主体的农民的权益,因此工业化走了很长的弯路。今后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要借鉴美国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将人作为工业化的主要依靠力量,推进人的流动,将尽可能多的农民纳入到工业化轨道上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美国的工业化表现为明显的产业聚集、区域专业化和人口集中(城市化)。各种不同的地方因具有不同的优势而在工业化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各地竞争的结果是各自成为某方面的专业化区域。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人口和产业布局是按计划进行的,事实证明布局不合理。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允许人口、要素和企业或产业在全国各地自由流动,由其自发选择区域。这样就会逐步形成较合理的产业聚集和区域专业化现象,并使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 第五,美国的工业化是由市场化来保证的,其工业化过程也是市场不断发育、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发展,国内产品市场的扩大、国际贸易的发展(或国际产品市场的扩大),都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过去通过计划制度虽然使工业产值比重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了,但事实证明这种工业化是不可持续的。美国工业化经验表明,只有通过市场化来推进工业化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因此,我国今后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要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发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制定和完善各种市场制度,将市场化与工业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工业化中的关键作用。
满意请采纳
⑩ 高中历史:概括近代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摘要 一、美国在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和设备时,不是简单地照搬和模仿,而是加以创造性的改进,从而能迅速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机器,这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