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首钢工业区是什么时候建的

首钢工业区是什么时候建的

发布时间:2022-05-23 02:59:50

㈠ 首钢建厂石景山原因

区位优势1:工业原料。首钢需要煤炭燃料,而门头沟的煤矿储藏面积近70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一半,是我国五大无烟煤产地之一。因此选址紧邻门头沟区。
区位优势2:临近水源。流经整个门头沟的永定河在进入石景山区后,紧邻首钢,修建引水渠即可,工程量小。
区位优势3:环境保护。北京属于季风气候,冬天刮西北风、夏天刮东南风。为了防止工业对城市的污染,建成要在北京的西南和东北方位选址,石景山首钢属于北京西南。
区位优势4:交通便利。首钢位于长安街西侧延长线上,产品运输交通便利

㈡ 首钢搬迁到哪里去了

北京是咱们国家的首都,是咱们国家的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不过北京也曾大力发展过工业,当时在北京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工厂,叫做“首钢”,听名字你就知道,它是一个钢铁厂,首钢最初选址是北京市石景山区,不过后来首钢却迁出了北京,搬到了河北。

这个事就有点奇怪了,一个大型的工厂,既可以提供大量的税收,还能给很多人提供工作岗位,怎么看都是一个宝贝,可是北京怎么会舍得把这个宝贝让给河北呢?

今天就来讲一讲这背后的原因。

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首钢是当时全国产量最大的钢铁厂。那个时候的首钢规模特别大,整个公司有20多万名职工。虽然石景山区只是北京的一个区,但是这里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工业城市,各种设施应有尽有,可是在1994年之后的十年里,首钢的钢铁产量却再也没有增加过。

那么为什么首钢的产量突然就停滞不前了呢?这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环境污染。生产钢铁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灰尘,还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这些灰尘和气体被排放到空气里,就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另外石景山在北京市区的西边,地理位置又造成了一个更大的麻烦。每年冬天的时候,北京的风都是从西往东吹的,那么这样一来,被污染的空气正好从石景山被吹到了北京市区。首钢是发展起来了,可整个北京的空气都被污染了,人们的生活被严重影响。这个时候人们终于意识到首钢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必须要解决。

在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话“要首钢还是要首都”。从1994年开始,首钢决定不再增加产量,同时开始治理污染,但努力的治理,空气污染问题还是没有办法彻底解决。工厂附近的空气里总是有一股刺鼻的气味,要想彻底解决污染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工厂从北京搬走。

但首钢造成的污染这么严重,把它搬到哪里合适呢?最后决定把首钢搬到的河北唐山附近的一座小岛上,建成了曹妃甸工业区

其实虽然这个岛属于唐山,但是它被海水包围着,离主城区还有一定的距离,并且离港口的距离更近。这样一来,生产钢铁的时候肯定会产生一些污染,但是不太容易影响到周围的城市,并且还能拥有运输的便利。

㈢ 1919年到2021首钢的历史事件

摘要 首钢始建于1919年,它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从艰难起步到改革腾飞的全过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钢作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8家试点企业之一,在全国工业战线率先实行了‘承包制’。1994年,首钢钢产量从1978年的179万吨扩大到824万吨,名列全国第一。北京申奥成功后,为改善北京的整体生态环境,首钢从2005年起开始逐步压产、搬迁,进行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2010年底,首钢将钢铁产业从北京搬迁到曹妃甸后,北京园区全面转型,被打造成北京工业遗存再利用的典范和城市复兴新地标,首钢园区的开发建设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㈣ 首都钢铁厂哪年建立,哪年撒‘

首都钢铁厂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前身为石景山钢铁厂,1966年改称首都钢铁公司。1919年由原龙烟铁矿公司筹建,1920年动工建设日产250吨的炼铁炉,1922年因“直奉战争”停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后又进行续建。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累计只产生铁25万吨。1945年10月部分修复开工,1948年产铁3.6万吨。解放后,石景山钢铁厂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解放后通过技术改造和建设,1958年建起了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高炉。1949年6月修复一号高炉,1951年12月修复二号高炉,仅1952年就产铁34.2万吨,超过解放前30年的总产量。

㈤ 首钢的前身是什么政府在几几年创办的 “官商合办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炼铁厂”,简称是什么

首钢的前身是在1919年,官商合办的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在京西石景山建设炼厂。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强行占有炼厂,将其改组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华北兴中公司下属的“石景山制铁所”。
1945年1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资源委员会接收石景山制铁所,改名石景山钢铁厂,1948年初,该厂一座高炉出铁,当年产铁3.6万吨。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北、东北战场上节节胜利,国民政府急令石钢南迁。该厂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华北局城工部领导下组织工人开展“反南迁,迎解放”的护厂斗争,使工厂较完整地得以保存。
北平解放后,石钢于1949年6月恢复生产。到1952年底,北京黑色冶金工业全面恢复,石灰石开采、烧结、炼焦、炼铁、铸造、轧钢设备全部投产。3年内,石钢实现了自1919年建厂30年未完成的目标,达到并超过了设计生产能力,年产生铁34.4万吨。
1958年5月,石景山钢铁厂开始扩建,并于当年改组为石景山钢铁公司。北京地区初步形成由石景山钢铁公司和冶金局所属地方企业构成的黑色冶金产业。

㈥ 首钢在哪里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占用海域30.8平方公里,已经围海造地20.38平方公里,还有近十平方公里没有填平,已经造地的部分可以容纳3000万吨/年产能建设用地。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在曹妃甸工业区的建设开创了我国临港靠海钢铁厂建设的新理念,其内部的合理布局和先进的装备水平,代表了当今世界钢铁工业的新制造流程,其循环经济的理念引领了新一代钢铁工业节能环保的新时代,其先进的产品设计填补了我国钢铁过剩时代高档品种的空白,它的经济效益正在逐渐释放出来。1、曹妃甸是渤海最深的建港厂址,-25米等深线距离甸头500米,可以为首钢搬迁以后的新厂原料进厂提供低成本运输条件;2、曹妃甸310平方公里的滩涂是建厂的优越厂址,围海造地成本仅7.8万元每亩;3、首钢京唐公司厂址的地质条件优越,-48米的吃力层地耐力40吨,远远好于当年的宝钢厂址和天津无缝钢管厂址;4、这里离北京200公里,石景山来工作的人员乘班车3个小时可以到家,基本是方便的;5、首钢总公司在河北的迁安、秦皇岛、抚宁、廊坊的大厂都有大量的投资,在河北扩张可以与地方政府更好地沟通。

㈦ 首钢集团的发展历程

首钢始建于1919年,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首钢90年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首钢企业文化的演变成长史,它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919-1948年:历经沧桑,饱受磨难;
1948-1978年:艰苦创业,成长壮大;
1979-2002年:改革腾飞,探索发展;
2003-现在:立志“三创”,再铸辉煌。
一、1919—1948年:历经沧桑,饱受磨难
解放前30年,首钢历经了北洋军阀的战乱、日本侵略者的占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在此期间,工程建设缓慢,生产几度陷于停顿,30年累计生产生铁只有28.6万吨,尚不及首钢炼铁厂半个月的产量。30年的沧桑历史,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黑色冶金工业的悲惨状况,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是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苦难史,也是一部首钢文化饱经苦难的沧桑史。1919年9月,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派人在北京石景山东麓筹建名为“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即首钢的前身),兴建了一座日生产能力250吨的炼铁高炉。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霸占了石景山炼厂,将其改名为“石景山炼铁所”。1945年8月日本投降,由国民党接管后,于1946年改名为石景山钢铁厂(简称石钢),至1948年,经过3年多的时间,只部分恢复了生产,产量少得可怜。
在这一时期,厂内野草丛生,满目荒凉,工人们过着非人的生活。但是广大工人并不甘心被奴役,他们不仅利用怠工来进行反抗,而且还多次进行索粮请愿和罢工斗争。
二、1948—1978年:艰苦创业,成长壮大
1948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石景山钢铁厂,石钢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国营的钢铁企业。解放后的石钢获得了新生,石钢工人发扬主人翁精神,谱写出一部艰苦创业的文化史。
解放初期,首钢高炉不冒烟、场地长满草,老一辈首钢人靠大锤、扁担和箩筐,仅用半年时间使高炉重新流出铁水。以“顶破天花板,才能见青天”、“回马坡前不怕鬼,强敌面前不服输”的创业精神,迅速掀起恢复生产的劳动热潮。1958年9月,工人们在庄稼地里苦战14天,建成了3吨侧吹小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1年5月建成了当时具有先进水平的年产30万吨小型材轧钢生产线,标志着石钢轧钢开始起步;1964年12月24日,中国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在石钢诞生,揭开了中国转炉炼钢新的一页;1965年,石钢高炉喷吹煤粉、入炉焦比、高炉利用系数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石钢炼钢技术居于当时全国领先水平。1967年9月13日,经冶金工业部批准,石钢改名为“首都钢铁公司”(简称首钢)。
三、1979—2002年:改革腾飞,探索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首钢迎来了改革腾飞的新时期。1979年,首钢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作为国家确定的第一批试点单位,率先实行了承包制。在管理上坚持从严治厂,严格执行“三个百分之百”,即必须百分之百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了规章制度必须百分之百地登记上报;不管什么原因,无论是否造成损失,都要百分之百地扣除违规违制者当月全部奖金。树立了“包保指标讲先进、三者利益讲全局、遵章守则讲严格、相互配合讲风格、各项制度讲效益”的“五种精神”,发扬“实事求是、严格认真、密切协作、恪尽职守、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六种作风”。在五种精神和六种作风的指导下,首钢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一时期,广大干部职工发扬“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的“三敢”精神,不断争一流、创最佳,有力地推动了首钢自我改造、加速发展的步伐。1979年12月15日,首钢二号高炉移地大修改造工程竣工投产,成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高炉。
上世纪九十年代,首钢提出“做四有职工、创一流产品”的企业口号。在这期间,首钢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的第三炼钢厂建成投产。同期建成投产的首钢第三线材厂,加上原有的第一、第二线材厂,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线材生产基地。到1994年,首钢的钢产量从1978年的179万吨扩大到824万吨,超过鞍钢,名列全国第一。在不断发展钢铁主业的同时,首钢向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四跨”企业发展,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6年,首钢集团正式成立。从1995年到2002年,首钢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社会上关于“要首都还是要首钢”的议论,首钢人陷入了“向何处去”的迷茫之中。
四、2003—今:立志“三创”,再铸辉煌
2003年初,首钢党委提出“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转化为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机遇”的号召,确立了“苦干三年,打好思想文化基础、制度创新基础、经济技术基础、人才建设基础”的指导思想。7月首钢党委颁发了《中共首钢总公司委员会关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首钢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重点任务和方法途径,明确了首钢企业文化体系。
苦干三年,打好四个基础,首先要打好思想文化基础,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底蕴,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最深层次的驱动力。首钢人牢牢把握思想文化创新这条主线,紧紧围绕首钢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年年有新主题、新突破,大刀阔斧地破旧立新,全面深入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2003年声势浩大的“八破八立八做到”、2004年全面深入的企业创新工程、2005年丰富多彩的创建学习型企业,使首钢人开阔了视野、激发了活力,提高了认识、升华了境界、改善了心智。
2005年,国务院批复了首钢搬迁调整规划。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首钢“十一五”规划制定实施。首钢率先进行的都市大型钢铁企业向沿海转移的搬迁调整,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没有先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首钢党委清醒地认识到:要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要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首钢人必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加强思想文化创新,开展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
2006年初,一场规模大、范围广、人数多的企业文化全员培训首先拉开了首钢人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帷幕。“更新、更快、更精、更强”是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着力点,“创新、创优、创业”成为首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一轮思想解放使广大干部职工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2007年,在史无前例的战略性搬迁调整中,首钢党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创优创业,建设21世纪新首钢”为价值追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先进文化建设。首钢把弘扬长征精神与首钢搬迁调整的实际相结合,引导干部职工树立知难而进、争创一流,只争朝夕、开拓进取,百折不挠、拼搏奉献,博采众长、学习创新,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新长征五种精神”。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达到了“为创新增添智慧,为创优注入动力,为创业点燃激情”,深入推进首钢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打造首钢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从承包制阶段提出“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到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创新、创优、创业”,首钢文化一脉相承,又不断丰富发展,“三敢”“三创”已成为首钢血脉相承的优秀文化精髓。在优秀文化的引领下,首钢的新思想新观念犹如桃李逢春、花争枝头:“做精每件事,创新每一天”;“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持续超越,赢在执行”;“打造精品,制胜未来”;“理念引导行为,精细铸就精品”等思想文化的火花异彩纷呈,燃遍首钢各行各业。同时,首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内容也是层出不穷:“一业多地”的建设发展中,企业文化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局,和谐理念深入人心;实施战略转型的过程中,板材文化、品牌文化的持续打造,推动了首钢文化的整体提升;学习型企业的创建活动中,内容更深入,形式更多样,广大干部职工的热情更加高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中,新时期首钢人的价值追求应运而生;廉洁文化建设生动活泼、深入有效;等等。

㈧ 首钢选址北京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

大概有三个原因

1、首钢前身石景山炼铁厂,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这是首钢建厂的前提。

2、解放后国内百废待兴,尤其是首都建设迫在眉睫,急需大量钢材,就近建钢厂方便。

3、北京密云有首云铁矿

㈨ 首钢从石景山搬迁到那里了

2010年首钢将搬迁完成。2011年1月13日,在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仪式上,首钢获颁“功勋首钢”纪念牌。当日,首钢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仪式举行。

相关说明

1、空气污染是首钢搬迁的直接原因 :
“北京市的上空有个黑盖,黑盖的中心是石景山,首钢位于石景山。”早些年,专家学者这样描述首钢—石景山—北京三者的污染因果链。

2、水资源短缺制约首钢进一步发展:
北京是严重缺水的特大型城市,人均水资源不足300 m³,是全国人均量的1/8,世界人均量的1/30。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瓶颈”。

3、首钢发展本身与北京的发展战略不符:

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是北京“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战略。将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汽车、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

㈩ 我查阅了首钢发展史的资料

中国首钢集团(简称首钢集团)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解放后首钢获得了新生,1958年建起了中国第一座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中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高炉。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巨大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首钢总公司为母公司,下属股份公司、新钢公司、迁钢公司、首秦公司、高新技术公司、机电公司、特钢公司、首建公司、房地产公司、实业公司、国际贸易工程公司等子公司,在香港有上市公司,在南美洲有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2007年集团销售收入1090亿元,实现利润水平43亿元,钢产量1540万吨,职工近8万人。在中国企业联合会按2006年数据评选的中国制造业500强中,首钢销售收入列第10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首钢列第36位。揭开了中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1978年钢产量达到179万吨,成为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95位。
改革开放以来,首钢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获得了巨大发展。从1979年开始,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放权让利”的改革。首钢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从1981年到1995年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承包制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有力地促进了首钢的发展。首钢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技术改造,二号高炉综合采用37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在中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成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高炉;通过购买国外二手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先后建设了第二炼钢厂、第三炼钢厂、第二线材厂、第三线材厂、中厚板厂、3万立方米制氧机、自备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使首钢生产规模迅速扩大,1994年首钢钢产量达到824万吨,列当年全国第一位,2006年12月23日轧制出首钢发展史上第一卷热轧卷板,实现了首钢由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的历史性跨越,2012年3月7日首钢第一卷高磁感取向硅钢顺利下线,标志着首钢的冶金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1979年到2003年,首钢集团累计向国家上交利税费358亿元;资产总额从21.45亿元增加到626亿元,增长28.1倍;销售收入从15.55亿元增加到479亿元,增长29.8倍。2003年首钢集团实现利润10.3亿元,社会贡献总额82.5亿元,工业增加值70亿元;集团在职职工13.51万人。
立足科学发展 实施搬迁调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北京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环境保护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首钢在环境治理上处于全国钢铁企业的领先水平,但是北京地区自然形成的大气污染本底值很高,环境容量非常有限,首都的特殊地位,不适合再继续发展钢铁冶炼工业。首钢必须搬迁,重大历史选择和严峻考验摆在了首钢人的面前。要将一个8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搬迁,这在全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是涉及国家、地方、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搞好当前的生产经营,又要压缩北京地区钢产量、安置富余人员,还要在外地建设新钢厂,多条战线同时推进,其实施难度、时间的紧迫性、资金投入的强度和技术的先进性、职工队伍稳定工作的艰巨性,都是史无前例的。
首钢坚持从大局出发,不等不靠,主动进取,在争取国家批准首钢发展规划的同时,先期启动搬迁,2004年在河北迁安市依托首钢矿山基地建成了首钢迁钢公司,在河北秦皇岛市与首钢中板厂配套建成了首秦公司,为首钢更大规模的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练兵厂、试验厂,积累了经验。200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以此为契机,首钢走上了一条“创新、创优、创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迁钢、首秦、冷轧,首钢京唐钢铁厂相继建成投产,新钢厂总体技术装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标志着首钢搬迁调整的新钢厂、新布局、新优势基本形成,成为我国第一个向沿海搬迁的大型钢铁企业。

阅读全文

与首钢工业区是什么时候建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奥迪e档和d档哪个好 浏览:6
汽车空调开哪个标志 浏览:122
汽车电池电量亏透了怎么办 浏览:421
一般工业伴热带什么时候投入 浏览:172
生产工业蒸馏水需要什么 浏览:617
宝马mini有什么好 浏览:321
大丰总站汽车到南通的哪个站 浏览:908
轩逸的汽车铭牌在什么地方 浏览:612
汽车座套哪里最便宜 浏览:696
阿里工业设计的网站有哪些 浏览:645
制冷工业在技术上有哪些新进展 浏览:983
青岛汽车脚垫多少钱 浏览:361
宝马328加什么机油 浏览:51
杨浦区属于哪个工业区 浏览:812
中国和日本工业哪个更全 浏览:129
2022款进口奔驰e级多少钱 浏览:376
福州工业技师学院什么时候放假 浏览:156
哪里有汽车喷字的 浏览:18
汽车在沙漠行驶中有什么坏处 浏览:375
越野电动汽车哪个牌子的好 浏览: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