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制造企业有哪些被忽略的成本浪费细节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参考:
1、控制经费
包括劳务费、材料费、保全费等。把降低经费成本当成例行的公事,用制度去保证它,尽量为其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经常召开了成本会议,逐渐把改善成本活动纳入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并确立了按型号来改善成本的方法。
2、改进生产工艺
控制不同工序所耗费的资本,包括铸造工序、机械加工工序等。随着新建企业的增多,企业之间出现了可比性,于是,天行健管理咨询建议企业设立了“企业间比较委员会”,以推动各家企业之间的降低成本活动。通过这种方法,各企业之间同一道工序经过比较,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找出改进工艺、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法。
3、注重从细节上节约成本
企业降低成本的做法还体现在一些很不起眼的小事情上,例如,尽量减少了不必要的会议,有人曾指出,很多企业的各类会议,一开就是两三个小时,有些会议的实际内容不多,而且常常不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预定出席人也到不齐,结果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于是,对这种既费时费人还浪费钱的会议进行了精简,会议也由此节省了大约10%的时间。有的公司还规定,午休时办公室必须关灯。
4、通过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企业按照不同的品种、相同的项目进行比较,然后规划出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量,以便在制造过程中实现目标成本。之后,再确定总的指标额,在广泛征求意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的基础上,向各个部门分配应负担的数额,即根据各部门的预算额、生产额等按比例进行分配。此后,各部门再把自己的负担额逐级分解下去。
企业的这种成本控制法不仅适用于生产,而且也能扩展到其他企业部门的生产。更重要的是,不仅对降低成本极有好处,而且为计划部门提供了大量有用资料。
② 为什么说机械加工过程是一个逐渐精化的过程
总体来看,可以说机械制造伴随了人类社会发展整个历史过程。人类文明初期,远古人就能够利用滚木等工具进行搬运,用石器进行打磨、切削。到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十分繁荣,春秋时期铁器和生铁冶铸技术开始出现。西汉中期已炼出灰口铸铁,并出现了壁厚3~5毫米的薄壁铸铁件。铸铁热处理技术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弓弩大量制造并用于战争。汉代农业机械开始应用,到唐宋时期,水利机械,耕作等各种农具及纺车等手工机械得到大力发展。明代造船业空前繁盛。
13世纪以后,机械钟表在欧洲发展繁荣。1765年,发明了蒸汽机。揭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蒸汽机给人类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各种由动力驱动的产业机械 — 纺织机、车床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动机和内燃机发明,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集中驱动被抛弃了,每台机器都安装了独立的驱动装置,为汽车、飞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18世纪末现代车床的雏形在英国出现,19世纪末自动机床、大型机床出现, 20世纪初机械制造进入了大批量生产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计算机的应用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爆发,机械制造开始进入自动化、智能化时代。机器人作为现代机器的代表走上了历史舞台,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地应用于搬运、装配、焊接、喷漆、凿岩等工作。
进入21世纪,机械制造走向高精尖发展,航工航天,生物科技,高端军事装备等特种机械设备层出不群,随着新的科技革命即将来临,机械制造必然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③ 生产计划怎样才可以做到计划合理,细微,具体的流程和注意细节有哪些
1根据市场预测、客户订单确定独力需求
2根据独立需求和相关资料(如BOM,工艺流程,库存文件、加工提前期、采购周期、外发周期等)确定物料需求,决定自制/采购/外发的开始完成时间,同对数量进行管控
3管控物料、模具、工装到位情况,下达生产指令单,安排生产
4监控生产进度,处理生产异常
(如物料不良,机器损坏、模具不良、欠产等等)
5跟踪成品入库,协调出货
④ 加工生产工业铝型材制品有哪些注意事项
我们需要从生产前的准备、专注生产加工、自我检测、质检部每一个产品的抽查,复杂有难度的产品全面检查做起。具体操作如下:
工业铝型材制品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从头至尾的认真查看图纸要求,做到融会贯通,在容易出错的部位做上标记并烂熟于心。加工生产时注意力集中,产品轻拿轻放,测量好每一个尺寸、精准加工,加工好的每一根型材都必须复检是否正确;对于同尺寸批量生产的,第一个产品必须进行复检,其他的产品保持不定时不定量的抽检,做到多检查多查看,确保100%的合格率到下一个流程。
工业铝型材组装部的任务不光要进行自我检查,同样要认真查看图纸,并全面掌握每一个组装细节,和上道加工要求;在组装时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执行,不得有半点马虎。将组织好的工业铝型材制品自我全面检查是否有遗漏和疏忽部位。质检部进行全面的抽检,有特别要求的产品全面认真的仔细检查。
合格的工业铝型材制品输送到包装部,进行表面的清洁、整理、打包待发
⑤ 注意细节有哪些好处
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一年到头》中写道:“有人曾经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天才?’他回答说:‘天才就是注意细节的人。’”
大约半个世纪以前,一个行人停在苏格兰北部的一家乡村客栈过夜。在他停留期间,信使给老板娘带来了一封信。老板娘接过来,审视了一番,又原封不动地把信还给了信使,说,她付不起信的邮费——当时大约得要两先令。听了这些话,行人坚持要替老板娘付邮费。当信使离开了以后,那老板娘坦白地跟他说,其实信里根本没什么内容。她知道写信的是自己的弟弟。他住得离她比较远,他们姐弟俩约定好,在写信的时候他们只要在信封上做一些特殊的记号,他们就彼此明白对方过得是否很好。这件小事启发了这个行人,这个行人就是着名国会议员罗兰德·希尔。在看到这件事情后,他马上就意识到人们需要一种价格低廉的邮政方式。没过几个星期,他就向国会众议院提出了一项议案来降低邮费。正是由于这样一件小事,才有了后来费用低廉的邮政制度。
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细心,就会有不断创造的灵感,这自然也是成事的一种手段。每天行色匆匆,有没有留意一下身边的人和事,那就有可能一生都这样匆匆忙忙地疲于奔波。当然并不是叫你事事留意,而是有意识地注意一下与你有关的行业,也许就在不经意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格力空调中有一种“灯箱柜机空调”,它的发明过程也是很偶然的。
1995年,格力公司的朱江洪在美国看到可口可乐售货机的颜色很艳丽,一时间就产生了灵感,“格力”因而设计出了一个获得专利的新产品“灯箱柜机空调”。这种空调一扫几十年来的“空调冷面孔”:柜面上风景如画,“瓜果飘香”,在原来的使用价值中又增加了几分美感。
朱江洪的这一“触景生情”,就让空调的“脸”发生了变化,格力的彩面柜机空调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价值高出300多元。这种空调在国内外市场都很畅销,而且还因为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没有竞争对手,一举成为该公司上百款空调中利润率最高的。
从日常生活中产生创新灵感的例子很多很多,只要每个人都成为“有心人”,更多的发明创造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美国有个叫杰福斯的牧童,他的工作是每天把羊群赶到牧场,并监视羊群不越过牧场的铁丝到相邻的菜园里吃菜就行了。有一天,小杰福斯在牧场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一阵怒骂声惊醒了。只见老板怒目圆睁,大声吼道:“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菜园被羊群搅得一塌糊涂,你还在这里睡大觉!”小杰福斯吓得面如土色,不敢回话。这件事发生后,机灵的小杰福斯就想,怎么才能使羊群不再越过铁丝栅栏呢?他发现,那片有玫瑰花的地方,并没有更牢固的栅栏,但羊群从不过去,因为羊怕玫瑰花的刺。“有了”,小杰福斯高兴地跳了起来:“如果在铁丝上加上一些刺,就可以挡住羊群了。”于是,他先将铁丝截成了5厘米左右的小段,然后把它结在铁丝上当刺。结好之后,他再放羊的时候,发现羊群起初也试图越过铁丝网去菜园,但每次都被刺疼后,惊恐地缩了回来,被多次刺疼之后,羊群再也不敢越过栅栏了,小杰福斯成功了。半年后,他申请了这项专利,并获批准。后来,这种带刺的铁丝网便风行全世界。
其实,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也有不少的商业精英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细节,获得灵感,从而成功地开拓了新的商业领地。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索尼彩电在日本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是在美国它却不被顾客所接受,因而索尼在美国市场的销售相当惨淡,但索尼公司没有放弃美国市场。后来,卯木肇担任了索尼国际部部长。上任不久,他被派往芝加哥。当卯木肇风尘仆仆地来到芝加哥时,令他吃惊不已的是,索尼彩电竟然在当地的寄卖商店里蒙满了灰尘,无人问津。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既成的印象,改变销售的现状呢?卯木肇陷入了沉思……
一天,他驾车去郊外散心,在归来的路上,他注意到一个牧童正赶着一头大公牛进牛栏,而公牛的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在夕阳的余晖下丁当丁当地响着,后面是一大群牛跟在这头公牛的屁股后面,温顺地鱼贯而入……此情此景令卯木肇一下子茅塞顿开,他一路上吹着口哨,心情格外开朗。想想一群庞然大物居然被一个小孩儿管得服服帖帖的,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牧童牵着一头带头牛。索尼要是能在芝加哥找到这样一只“带头牛”商店来率先销售,岂不是很快就能打开局面?卯木肇为自己找到了打开美国市场的钥匙而兴奋不已。
马歇尔公司是芝加哥市最大的一家电器零售商,卯木肇最先想到了它。为了尽快见到马歇尔公司的总经理,卯木肇第二天很早就去求见,但他递进去的名片却被退了回来,原因是经理不在。第三天,他特意选了一个估计经理比较闲的时间去求见,但回答却是“外出了”。他第三次登门,经理终于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接见了他,但却拒绝卖索尼的产品。经理认为索尼的产品降价拍卖,形象太差。卯木肇非常恭敬地听着经理的意见,并一再地表示要立即着手改变商品形象。
回去后,卯木肇立即从寄卖店取回货品,取消削价销售,在当地报纸上重新刊登大面积的广告,重塑索尼形象。
做完了这一切后,卯木肇再次叩响了马歇尔公司经理的门。可听到的却是索尼的售后服务太差,无法销售。卯木肇立即成立索尼特约维修部,全面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重新刊登广告,并附上特约维修部的电话和地址,并注明24小时为顾客服务。
屡次遭到拒绝,卯木肇还是痴心不改、他规定他的每个员工每天拨5次电话,向马歇尔公司询购索尼彩电。马歇尔公司被接二连三的电话搞得晕头转向,以致员工误将索尼彩电列入“待交货名单”。这令经理大为恼火,这一次他主动召见了卯木肇,一见面就大骂卯木肇扰乱了公司的正常工作秩序。卯木肇笑逐颜开,等经理发完火之后,他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对经理说:“我几次来见您,一方面是为本公司的利益,但同时也是为了贵公司的利益。在日本国内最畅销的索尼彩电,一定会成为马歇尔公司的摇钱树。”在卯木肇的巧言善辩下,经理终于同意试销2台,不过,条件是:如果一周之内卖不出去,立马搬走。
为了开个好头,卯木肇亲自挑选了两名得力干将,把百万美金订货的重任交给了他们,并要求他们破釜沉舟,如果一周之内这2台彩电卖不出去,就不要再返回公司了……
两人果然不负众望,当天下午4点钟,两人就送来了好消息。马歇尔公司又追加了2台。至此,素尼彩电终于挤进了芝加哥的“带头牛”商店。随后,进入家电的销售旺季,短短一个月内,竟卖出700多台。索尼和马歇尔从中获得了双赢。
有了马歇尔这头“带头牛”开路,芝加哥的100多家商店都对索尼彩电群起而销之,不出3年,索尼彩电在芝加哥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
不要以为机遇和创新是一件多了不起的事情,其实,只要你多留意一下身边的人和事就会有许多的启发,关键就看你能不能发现这个机遇,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将其转化为现实。
很多人的成功源于专门去发现细节。对这种人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机遇;留心了细节,就意味着创造了机遇。
日本一家制药公司就从细节上找突破,顺利地解决问题的事情,可以给我们启发:
“点滴液”是给衰弱病人的液管补充营养的药液,以前点滴液都是封在大大的玻璃瓶中;就像一支大号的安培瓶。一旦病人需要输液,就由医护人员在玻璃瓶壁上划开一个小口子,将一根橡皮管子插进去,进行输液。每次都要在玻璃瓶壁上划开一个口子,非常不容易,使用起来要花半天时间来对付这个玻璃瓶;但是“点滴液”是要输到病人的血里去的,卫生程度要求非常高,千万不能为图方便而让细菌混到里面去了。有没有一种办法,既保证了“点滴液”的卫生和安全,又便于医护人员快捷地使用呢?
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的社长瞄准了这个“不便之处”大做文章,他想:如果能够在点滴瓶上动点脑筋,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于是,社长向全体员工发出命令:“必须造出便利的点滴瓶。”不久,有位年轻的职员向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能否在玻璃瓶的瓶口上加一个橡皮塞,要输液的时候,只要把针头从橡皮塞中插进去,滴液就会从瓶中流出来。”公司对他的建议非常感兴趣,马上就把他的这项提议申报了专利,然后又制出成品,向外大量推广。这项小发明如今已被世界所有国家所采用,在任何医院都是用这种“可无菌使用的,且使用极其方便”的新式点滴瓶来“挂盐水”、“挂葡萄糖”,由于这项简单的专利适应面非常广,产品销量也就非常大,这家医药公司因此所获得的专利收入也非常可观,在“一夜之间”,由一个乡村的小作坊,发展成日本数一数二的大制药公司,扬名世界。
莫忽视细微处的改进,有时越是细小之处,越可以做出大文章。
但是细节,因其小被人们忽略了,从而造成了大问题,给人们带来很大麻烦,一些企业人善于从细节做起,从而使局面得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彻底的改观。
日本的东芝电器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多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公司领导人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颜色。这一建议引起了公司领导人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是板起一副统一的“包公脸儿”了。
这一事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这种小细节,就开发出了一种面貌一新、大大畅销的新产品,竟使整个公司因此而度过了难关。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何等巨大!
而提出这一设想,既不需要渊博的科学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其他的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呢?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千上万的电器公司,在以往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竟都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呢?看来,这主要是因为,自有电扇以来,它的颜色就是黑色的。虽然谁也没有作过这样的规定,而它在漫长的时间里已逐渐形成为一种惯例、一种传统,似乎电扇就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成其为电扇。这样的惯例、这样的传统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便成为一种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严重地阻碍和束缚了人们在电扇设计和制造上的创新思考。很多传统观念和做法,不仅它们的产生有客观基础,它们得以长期存在和广泛流传,也往往有其自身的根据和理由。一般来说,它们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积累,值得后人继承、珍视和借鉴。但也不能不注意和警惕:它们有可能妨碍和束缚我们的创新思考。
以细节为突破口,改变思维定势,你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创新的源泉,实质上就是突破思维定势,向新的方向多走一步。就像切苹果一样,如果不换种切法,你就永远不可能看到苹果里面美丽的图案。
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其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记录显示,公司前10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这令董事部雀跃万分。不过,随后的几年里,公司的业绩却停滞了下来,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董事长对业绩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会议中,有名年轻经理站起来,对董事长说:“我手中有张纸,纸里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美元。”总裁听了很生气地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红、奖金。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付你5万美元。是不是过分了?”“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掉,一分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好!”总裁接过那张纸,看完后马上签了一张5万美元支票给那位年轻的经理。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管口的直径扩大1毫米。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
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挤出比原来粗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
这个决定,使该公司随后一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0%。
在试图增加产品销量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总是在大力开发市场、笼络更多的顾客方面做文章,如果你转换一下脑筋,增加老顾客的消费数量,也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关键是企业是否能够针对消费者的不同的消费细节,及时推陈出新,生产出能够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新产品。因此,科技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
1996年,海尔推出中国第一台“即时洗”小型洗衣机。这种叫“小小神童”的洗衣机,填补了市场的空白,成为引导消费者的一个热门产品。像上海,最热的时候一天要换洗两次衣服,频次高而量很少,5公斤的洗衣机不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开发小型洗衣机,将会有一个大的市场。其实,这就是从消费者的消费细节而产生的一个产品创意。
经过上百次的技术论证,开发“小小神童”洗衣机的方案成熟了,海尔又专门向用户发出“咨询问卷”,没想到一下收到5万份回信,信里不但有热情洋溢的鼓励,还有渴盼能够尽快买到这种洗衣机的希望,有的用户甚至还迫不及待地把钱直接汇到厂里。用户的心声、市场的需求让开发人员心里有了底,他们加紧工作,经过许多个日日夜夜,终于让“小小神童”走下了生产线,最终也获得了成功,销售情况非常好。
海尔洗衣机的技术人员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时刻注意倾听市场的声音。有人说:“小小神童”虽好,可惜没有甩干功能,这一细节又让海尔人抓住了,于是,技术人员继而又研发出具有甩于功能的新型机,一下子形成了又一个市场新卖点。此后,不断有新一代的“小小神童”问世,而且每一代都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
在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上,许多企业存在着极不协调的现象,因此海尔建立了“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环形新产品开发机制,要求产品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总之,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满意点、遗憾点及希望点,这些细节能准确地反映出市场潜在的需求点,据此开发出的产品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可以说市场中每个有待完美的细节,都是产品创新的课题。
敏锐地发现人们没有注意到或未予以重视的某个领域中的空白、冷门或薄弱环节,以小事为突破口,转换思维,你将会赢得一个全新的境界。
过去有句古话,叫“一巧拨千斤”。
一千斤的重物,任我们是个彪形大汉,也是不能将它搬起移走的,但用“巧”就不一样了,比如在它的下面放上轮子,用杠杆,用滑轮等等都是用“巧”。
对于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应该如此用“巧”——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研究和分析它,最后事半功倍地圆满解决它。
美国着名科学家沃森,当时年仅20多岁,对生物化学和量子化学都很有兴趣,并做过一些研究,并系统地听过关于核酸和蛋白质的专题讲座。
英国的克里是一位学识和经验都极丰富的物理学家,同时他也对生物学研究兴趣颇浓。相同的爱好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广阔的科学视野和知识背景,是他们创造的良好基础,使之能够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和探索生物的奥秘。
他们从一开始建立DNA大分子的模型时,就和其他的科学家截然不同:其他科学家只在自己专业范围内从单一的途径去进行研究,或者只局限于DNA的化学结构本身来研究DNA,他们却始终把功能和各种综合信息结合在一起去探索DNA的结构。
他们这种用全新的角度——通过DNA大分子的模型结构及其活动特点,来研究和描述生物“自我复制”的遗传行为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空前的大胆的创造。
他们找到了迅速获得成功的捷径,在短短的18个月里,便成功地创造了DNA大分子的双螺旋模型。
也就是这两个生物学界的无名小辈,将本来走在前面的一批着名科学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对于一个事物或问题,如果能用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它、思考它,求得对它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将会为最终解决问题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A公司和B公司都是生产鞋的,为了寻找更多的市场,两个公司都往世界各地派了很多销售人员。这些销售人员不辞辛苦,千方百计地搜集人们对鞋的各种需求信息,并不断地把这些信息反馈回公司。
有一天,A公司听说在赤道附近有一个岛,岛上住着许多居民。A公司想在那里开拓市场,于是派销售人员到岛上了解情况。很快,B公司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他们唯恐A公司独占市场,赶紧也把销售人员派到了岛上。
两位销售人员几乎同时登上海岛,他们发现海岛相当封闭,岛上的人与大陆没有来往,他们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他们还发现岛上的人衣着简朴,几乎全是赤脚,只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蛎子的人为了避免礁石硌脚,才在脚上绑上海草。
两位销售人员一到海岛,立即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他们注视着陌生的客人,议论纷纷。最让岛上人感到惊奇的就是客人脚上穿的鞋子,岛上人不知道鞋子为何物,便把它叫做脚套。他们从心里感到纳闷:把一个“脚套”套在脚上,不难受吗?
A公司的销售人员看到这种状况,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里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怎么可能建立鞋的市场?向不穿鞋的人销售鞋,不等于向盲人销售画册、向聋子销售收音机吗?他二话没说,立即乘船离开了海岛,返回了公司。他在写给公司的报告上说:“那里没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的市场。”
与之相反,B公司的销售人员看到这种状况时心花怒放,他觉得这里是极好的市场,因为没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销售潜力一定很大。他留在岛上,与岛上人交上了朋友。
他在岛上住了很多天,挨家挨户做宣传,告诉岛上人穿鞋的好处,并亲自示范,努力改变岛上人赤脚的习惯。同时,他还把带去的样品送给了部分居民。这些居民穿上鞋后感到松软舒适。走在路上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扎脚了。这些首次穿上了鞋的人也向同伴们宣传穿鞋的好处。
这位有心的销售人员还了解到,岛上居民由于长年不穿鞋的缘故,他们的脚型与普通人的脚型有一些区别,他还了解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的特点,然后向公司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公司根据这些报告,制作了一大批适合岛上人穿的鞋,这些鞋很快便销售一空。不久,公司又制作了第二批、第三批……B公司终于在岛上建立了皮鞋市场,狠狠赚了一笔。
同样面对赤脚的岛民,有人认为没有市场,有人认为有大市场,两种不同的观点表明了两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简单地看问题,的确会得出第一种结论。但我们赞赏后一位销售人员,他有发展的眼光,他能从“不穿鞋”的现实中看到潜在市场,并懂得“不穿鞋”可以转化为“爱穿鞋”。为此通过他的努力,并获得了成功。
这就如同切苹果一样,一般的人切苹果习惯于以果蒂和果柄为点竖着落刀,一分为二,但如果尝试着把它横放在桌上,然后拦腰切开,就会发现苹果里有一个清晰的五角形的图案。这让人不免感叹,吃了多年的苹果,我们却从来没有发现过苹果里面竟然会有五角形图案,而仅仅换一种切法,就发现了鲜为人知的秘密。
美国摩根财团的创始人摩根,原来并不富有,夫妻二人靠卖蛋维持生计。但身高体壮的摩根卖蛋远不及瘦小的妻子。后来他终于弄明白了原委。原来他用手掌托着蛋叫卖时,由于手掌太大,人们眼睛的视觉误差害苦了摩根,他立即改变了卖蛋的方式:把蛋放在一个浅而小的托盘里,出售情况果然好转。摩根并不因此满足。眼睛的视觉误差既然能影响销售,那经营的学问就更大了,从而激发了他对心理学、经营学、管理学等的研究和探讨,终于创建了摩根财团。
无独有偶。一商家从电视上看到博物馆中藏有一明代流传下来的被称为“龙洗,”的青铜盆,盆边有两耳,双手搓磨盆耳,盆中的水便能溅起一簇簇水珠,高达尺余,甚为绝妙。该商家突发奇想,何不仿制此盆,将之摆放在旅游景点或人流量多的地方,让游客自己搓磨,经营者收费,岂不是一条很好的财路?于是他找专家分析研究,试制成功后投放于市场,效果出奇地好。博物馆中的青铜盆只具有观赏价值,而此商家将之仿制推向市场,则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标新立异者常常能突破人们的思维常规,反常用计,在“奇”字上下功夫,拿出出奇的经营招数,赢得出奇的效果。
亨利·兰德平日非常喜欢为女儿拍照,而每一次女儿都想立刻得到父亲为她拍摄的照片。于是有一次他就告诉女儿,照片必须全部拍完,等底片卷回,从照相机里拿下来后,再送到暗房用特殊的药品显影。而且,在副片完成之后,还要照射强光使之映在别的像纸上面,同时必须再经过药品处理,一张照片才告完成。他向女儿做说明的同时,内心却问自己:“等等,难道没有可能制造出‘同时显影’的照相机吗?”对摄影稍有常识的人,在听了他的想法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哪儿会有可能。”并列举一打以上的理由说:“简直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梦。”但他却没有因受此批评而退缩,于是他告诉女儿的话就成为一种契机。最后,他终于不畏艰难地完成了“拍立得相机”。这种相机的作用完全依照女儿的希望,因而,兰德企业就此诞生了。
亨利·福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直到40岁,他的生意才获得成功。他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在建立了他的事业王国之后,他把目光转向了制造八缸引擎。他把设计人员召集到一起说:“先生们,我需要你们造一个八缸引擎。”这些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们深谙数学、物理、工程学,他们知道什么是可做的、什么是行不通的。他们以一种宽容的态度看着福特,好似在说:“让我们迁就一下这位老人吧,怎么说他都是老板嘛。”他们非常耐心地向福特解释说八缸引擎从经济方面考虑是多么不合适,并解释了为什么不合适。福特并不听取,只是一味强调:“先生们,我必须拥有八缸引擎,请你们造一个。”
工程师们心不在焉地干了一段时间后向福特汇报:“我们越来越觉得造八缸引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福特先生可不是轻易被说服的人,他坚持说:“先生们,我必须有一个八缸引擎,让我们加快速度去做吧。”于是,工程师们再次行动了。这次,他们比以前工作得努力一些了,时间也花多了,也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但他们对福特的汇报与上次一样:“先生,八缸引擎的制造完全不可能。”
然而对于福特,在这位用装配线、每天5美元薪水、T型与A型改良了工业的人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不可能”之说。亨利·福特炯炯有神地注视大家说:“先生们,你们不了解,我必须有八缸引擎,你们要为我做一个,现在就做吧。”猜猜接下来如何?他们制造出了八缸引擎。
老观念不一定对,新想法不一定错,只要打破心理枷锁,突破思维定势,你也会像兰德、福特一样成功。
⑥ 工业化建筑怎么避免千篇一律
优点一:舒适。工业化建筑具有热惰性特点,无论在热带还是寒冷地区,均能保持恒定室内温度;同时,混凝土材料特性有较好隔音效果。
优点二:速度。工业化生产意味着,一栋摩天大楼地基尚未开挖时,大楼的顶部就已经在工厂生产好了。现代化的建筑方式要求开工部分的原材料能及时供应。预制混凝土建筑工地现场,施工不仅更快,得益于施工平台的迅速搭建而更加安全。
优点三:安全。每个人都知道,混凝土无法燃烧,工业化建筑本身具有防火性。在室内物品着火的情况下,工业化建筑可以防止大火蔓延,无法引燃临近建筑。工业化建筑结构稳固,着火后下,可以支撑更长时间。工业化建筑坚固耐用,能有效抗震抗爆,承受地震和水灾等自然灾害影响。
优点四:多样性。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工厂生产线上制造,可根据需求,调整构件表面颜色、外表装饰和整体形态。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需开模,设计师们可以设计不同模型,复制 并打造传统经典建筑细节比如罗马柱等,还能推出仿石头外立面。预制混凝土行业整合相关产业能力强,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颜色,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优点五:健康。室内空气质量是人们的健康杀手之一。工业化建筑能做到全生命流程稳固、可靠,无需采用任何化学物质预防建筑耗损和防止虫害。这意味着工业化建筑室内环境安全无污染,无有害物质排放。
优点六:成本低。工业化建筑通过工业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规模化效应降低了生产成本。修理和维护一栋工业化建筑的成本实现可控。意味着建筑行业无需为进一步降低成本,而牺牲建筑质量。本地化采购满足了工厂的日常需要,同时降低了材料的运输成本。
优点七:质量。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工厂生产,融合了先进技术,产品质量优良。相比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建筑,工业化建筑误差极大减小,带来高科技工业化的建筑解决方案。同时,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工地现场使用之前,工程师们就能在工厂生产时检测质量,剔除不合格的构件。
⑦ 为什么日本的东西做工都讲究细节
日本的社会上对那些频繁跳槽的人不是很友好,所以日本人基本上一份合适的工作会干一辈子。尤其在制造业上,甚至有子承父业继续做下去的。这样一代传一代所以日本人对产品的质量看得很重,不仅因为珍惜个人荣誉,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更容易产生“匠人”。比如日本的牙刷就有“真正的牙刷匠人”田边重吉创建的“齿匠品牌”,就像上述的一代传一代。
⑧ 工业动画制作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工业动画跟房地产动画不一样,房地产动画比较注重艺术审美,一般的机械模型都是机械设计软件做的三维模型,导入新的软件,会有多余的点线面,需要优化场景,或者部分重新建模,渲染时间也长,因为机械模型精度高,以前和米开尼动漫合作过,他们做的画面感很好,很专业。
⑨ 如何在提升工业中干燥机除湿效果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吗
如何提升工业干燥机除湿效果?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吗?下面将告诉你答案。
随着工业的发展,在工业生产(Proce)中对温湿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工业干燥机随之也被广泛(extensive)的应用在工业生产(Proce)中,工业干燥机在使用过程中怎样才能提升除湿效果呢?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工业干燥机的清洁工作,因为工业干燥机的洁净程度对室内空气的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说,我们大家就需要做好定期的处理,同时在清洁的时候,我们也要保证滤网(Filter mesh)的干净、整洁。喷雾干燥机为连续式常压干燥器的一种。用特殊设备将液料喷成雾状,使其与热空气接触而被干燥。闪蒸干燥机物料由螺旋加料器进入干燥器内,在高速旋转搅拌桨的强烈作用下,物料受撞击、磨擦及剪切力的作用下得到分散,块状物料迅速粉碎,与热空气充分接触、受热、干燥。干燥机通过加热使物料中的湿分(一般指水分或其他可挥发性液体成分)汽化逸出,以获得规定湿含量的固体物料。
(2)除了定期进行清理和维护以外,我们还必须要设定出一个适合的湿度,而且我们在使用工业干燥机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多次的进行开机、关机或者是条件它的温度(temperature),因为这样会非常影响工业干燥机的使用周期(lifetime)。沸腾干燥机能通过粉体造粒,改善流动性,减少粉尘飞扬;通过粉体造粒改善其溶解性能。
(3)做好以上的两点以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定期的进行维护了,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工业干燥机的使用时间过长就会很容易造成部件的老化,而这对于机器和人来说都会有不良的伤害,所以这就需要专业的人对其进行维护和维修了,对于那些损坏(to injure)的原件我们也要及时的进行更换,这样就可以保证工业干燥机有非常良好的除湿效果。
所以说,想要全面的提升我们工业干燥机的除湿效果,我们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保证能够长久的保持一个除湿的效果,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的舒适和健康。干燥机的目的是为了物料使用或进一步加工的需要。
⑩ 在工厂管理中注意细节的方法有哪些
清单习惯
一张记录纸就能把车辆的全天候工作状态、工作效率和成本一一记录在案。
我们以企业而论,企业的使命落实到战略上,战略落实到规划,规划分解到计划,计划分解到日程。员工就应该按本系统、本组织的日程要求,做自己的工作日志。工作日志就是我们提出的清单的一种形式。
工作日志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当天要做的事情一项一项地列出来,加上一个序号、标准、用时,一天结束看看完成了没有,做到位了没有,做好了没有,没有完成或没有做好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一来,天长地久,就会形成习惯,想问题就比较全面,而且有利于跟上下游工序配合。如果一个人力资源部所有人员的工作日志都在内网上共享,那么整个部门的工作成效就相当不错了。
习惯性地为自己整理一下工作内容和大小项目及其工作进度,实在是一个有益、省时的好习惯。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中国事向来之不振者,非坐于不能行也,实坐于不能知也。”(语出《建国方略》,文中“坐”是“因为”的意思)清单习惯不难设计,也不难执行,关键是我们愿不愿这么做;清单习惯借助自动化、信息化来实现也不难,关键是我们是否认为需要。
日本汽车出租公司的司机外勤管理就用一张清单,简单而有效。
他们在每台大巴、中巴车上安装一台针孔打印机,备用的是专用的打印纸。打印纸上有3圈数字用来记数:汽车打火和熄火的时间以记录车辆做功时间;行车里程以记录车速;单位时间耗油以记录运行成本。一张记录纸就把车辆的全天候工作状态、工作效率和成本一一记录在案,如有堵车等情况司机需另作记录和说明,并经用车人证明后,传真回公司备案。因此,评比、考核、计酬依据就很充分了。
这也是一种清单习惯,只不过日本人把它自动化了。我想我们也可以开发出这种类似的自动化设备,只是我们是否认为需要这么做。
定置习惯
每当邻居早上看到康德教授携着手杖步出家门,就知道是6:30了,如果自家的钟是6:35,那一定是自家的钟快了5分钟。
所谓定置包含两方面:空间的定置和时间的定置。空间的定置主要是指所有物品、材料、工具等都需要一个摆放次序,有一个固定摆放位置。时间的定置就是一些常规的事情、有周期的事情,应定时进行。
空间的定置
我们曾对3家企业的176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做过一次检测,得出的结果是平均每人每天有87分钟在找文件、重新整理文件、找尺子圆规之类。这是很可怕的,工作时间被无谓地消耗,工作效率下降,而又不能怪他们工作不努力,完全是没有经过定置管理的训练。
大多数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系统一般都推行过“5S管理”,生产现场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工具、工装、配件、耗材等的放置都很有秩序,即使人员换岗也不存在找东西的现象。而绝大多数非制造型企业的白领却很少进行过这种管理训练。
在日本,幼稚园的小朋友都在进行这种训练,一群2~3岁的小孩,一会儿围着圈圈坐,一会儿排成方阵,实在是不容易的。但如果有小孩头像画在地板上,小孩站在自己的脸上、坐在自己的脸上,队形就很整齐。大班的小朋友个人用品的摆放都很整齐,从不混放,也不会拿错。这种习惯的养成对成人后参加工作的工作效率很有帮助。
时间的定置
就以各种会议而言,很多董事长、总经理就是完全没有时间定置概念。我在前些年给别人打工,做部门经理,我就特不喜欢这种情况:下午4点,突然接到总经理的电话:“5:30开个会。”总经理应该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排,如果随时可以召集过去开一个不知主题、不明议题的会,只能说明我手头工作量不满。最后,那个临时召集的会,效率也很低。
在我当总经理的时候,很多会都是定死了的:每年春节开工后第二周的周五开年初计划会(有4天以上的准备时间,讨论不完周六可延时半天);每月12日开董事会点评上月并提出下月要求(9号报表做完了,两天做财务分析);每周一晚上7:00开总经理办公会(一周下来总有很多事要沟通,要总结,有一天的整理会就开得流畅。有事则长,无事则短)。我的看法是:“所有的人,时间够不够用,全在于怎么安排。”
据传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教学期间,每日起床、写作、讲课以及吃饭和散步,时间都非常准确。早晨,每当邻居看到康德教授携着手杖步出家门,走向两旁栽着菩提树的小路时,就知道是6:30了。如果自家的钟是6:35,那一定是自家的钟快了5分钟,拨回来准没错。而且康德还说,他那样做,是为了给这个城市市民一点严谨习惯的示范。我们当然不一定要像康德那样生活,但在工作中有良好的时间定置习惯,就会使团队成员之间有良好的配合,整个组织工作效率就会得以提高。
从一定意义上说,研究细节的意义正在于效率。做定置习惯的训练,意在培养下属做事能够有节奏、有次序,不混乱。尤其团队合作时代,定置习惯的训练可以使团队整齐划一,减少出现由于参差不齐而形成等候、等待的麻烦。
接点习惯
我们常常根据“我以为”做出判断,结果却“并非如此”。
一个商人请了一位画家到家里吃饭,商人亲自下厨,画家就一边与女主人聊天一边给她画了一幅素描。素描出来后,商人看了很满意。就在商人啧啧称赞之时,只见画家远远地向商人伸出了左手的大拇指,类似于做比例测量的姿态,右手在素描册上迅速地勾勒着。商人便迅速地摆好姿势配合。很快,画家的作品完成了,商人很兴奋地抓了过来,但他却变得不高兴起来,原来画家在素描册上画的并不是男主人,而是自己左手的大拇指。商人很不高兴地嘟哝着说:“我以为是帮我画像呢。”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常常根据“我以为”做出判断,结果却“并非如此”。如何克服“我以为”来减少团队合作中的衔接失误,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工业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强”,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不通过训练,强化自己工作中的衔接能力,不努力作接点习惯的训练,是绝对不行的。我在这介绍3种接点习惯的训练方法,分别是:承诺制、进度表和口头复述。
上层对中层:承诺制
承诺制多用于上司对下属布置工作,较多是上层对中层。所谓承诺制就是下属向上司打工作领条。我做总经理给部门经理布置工作时,都要求下属给我写个条,写清楚何时、何地、接受了何任务、何时完成,有必要还要写上完成后的验收标准和成本代价,更重要的是要签上你的大名。中国人一向注重签名,俗语说“男人不失字,女人不失身”,签字画押是十分严肃的事情。面对白纸黑字的承诺,事后的评价、追究、考核就有了依据,而且极大的避免了交待工作时没说清楚、没听明白、互相赖账、无法追溯的可能。
中层对基层:进度表
进度表多用于中层经理对基层下属使用,尤其对一项工作可拆分成若干子项目的情形。一张表下去,几个责任人都签上名,每人存一份,每个人的责任心都会有所加强,检查落实也容易到位,工作考核也方便。这样的进度表累积到年底,就成了评优、奖惩的依据。当然,一些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有更好的方法,如项目管理软件、MindManger等。但对大多中国中小企业而言,先按这种小儿科的方法操练起来,对员工素质的提升就很有价值。
小事情的确认:口头复述
工作中很多小事情上下沟通时不用写条列表,但应让接受指令者重复一遍,避免衔接的误差。比如让秘书帮我买一张北京到广州的机票,秘书听明白了之后,必须给我复述一遍:“好的,买一张汪中求3月22日下午4点左右北京到广州机票1张。”这样免得出错后说不清楚是上司说话时口误还是下属听话时思想不集中。这种做法挺机械的,似乎有上司对下属不尊重之嫌。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理解,管理就是这样,把所有琐琐碎碎的事情,一件一件认真对待,并努力做透,才是正途。
换位习惯
当自己作为顾客发现的问题,记忆是深刻的,改起来也容易改到位。
去年上半年,我应邀入住沈阳市铁西区一家准四星酒店。早上一进餐厅就有服务员来收餐券,这当然是应该的,但收完餐券就没下文了,应该给我领个座。等我自己找位置坐定后,却发现没有餐巾、刀叉、筷子等,去盛稀饭又发现一个稀饭的钵子、一个牛奶的钵子,却只有一个舀勺。用完餐需要餐巾纸,举目四望却不能对视上一个服务员,于是只有“哎、哎”地叫唤。当然,这家酒店的老总是我的朋友,故意不安排人陪同,让我独自一个人消费,好检查服务细节的缺陷。
后来我给酒店老总建议,把服务员分批拉到别人酒店去消费一两次,好的总结优点去学,差的挑出毛病对照自己去改。当自己作为顾客发现的问题,记忆是深刻的,改起来也容易改到位,比管理者苦口婆心去教育来得快得多,彻底得多。虽然成本会高一些,但投入同样的培训费用,还不一定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换位习惯,准确地说应该称之为换位思考习惯,就是站在工序和环节的下一环节去思考问题,站在服务对象和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多人也努力做事情了,但就是做不到位,多数是没有站在被服务者的角度去思考。
比如城市交通的路牌让外地人“晕菜”;办个出国考察的手续,反复几趟地跑,不是配套材料不齐,就是表格填写不对;更可气的是为一个证动不动到当地派出所出手续,有身份证而且已经全国联网,何必让人跑来跑去,而且社会成本浪费多大啊?甚至异地购车缴养路费还要暂住证,暂住证出示了还要再出示身份证,没有身份证是办不了暂住证的呀!
公务员和事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不好,恐怕也不能说他们都是态度不好,公仆意识不够,依我看也因为没有接受过换位思考的训练。
在企业,换位思考的习惯可以训练出来。比如让员工到下一道工序工作一周,比如让销售经理去生产部当10天见习副经理,比如让财务人员到市场去收收款,比如让生产部的干部协助采购部的人去买一两次比较紧张的原材料(而且在公司钱不凑手的时候)。
员工经过系统的一定量的训练,习惯于列清单、习惯于定置、习惯于做接点和换位思考,天长日久,我们的团队成员工作起来,就一定变得更细致、更认真、更到位,合作也就更流畅,效率也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