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推进工业农业旅游城市动力五个转型
首先是推进城市空间转型升级。促进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的转变,形成布局合理、规范有序、高效畅通、生态宜居、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城市空间秩序。
其次是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实力显着提升,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四化”同步发展,依托科技、教育、人才和信息资源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进一步把握产业关联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树立全域发展理念,突出规划衔接、项目支撑,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提高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㈡ 小排量汽车如何改装提升动力
小车强化动力:以不变动发动机基楚下加强点火(火星塞,点火线),增加进气量(高流量空气心,香菇头),提高发动机压缩比(削薄汽缸上盖),排气顺畅(头中尾排气管,更换或拆除中消段)增加可供程式电脑从新调整供油,转速,空燃比!车体轻量化!动力就有明显提升!加装涡轮除非你重度改装发动机强化过,不然以原发动机来说(提早结束车的寿命,后续小问题也很多,勿尝试)
㈢ 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
我国属能源高消费的国家。我国的能源工业面临两方面的挑战,既要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又要同时考虑大气环境保护。《中国21世纪议程》把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措施。我国正在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必将大大推进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节能。
为实施“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我国不仅注意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还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研究制订了相应的法规、政策和规划。1996年5月,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科委联合制订了《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提出各行业节能技术方向和目标。随后又联合推荐106项重点推广节能科技成果。1996年9月,国家经贸委支持的“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全面启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1997年11月,《节约能源法》颁布实施。在制定节约能源的决策和规划时,中国政府把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目前,节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空前活跃。我国在高效电光源、洁净煤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人员、信息交流和技术、经济合作;引进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资源规划等适合市场的经济的规划和管理立法;利用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提供的优惠贷款和赠款,建设了一批节能、新能源开发和教育培训等项目,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将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常用能源消耗强度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能源效率。能源消耗强度可以定义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初级能源。自1980年以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节能活动,实施有助于结构和技术变化的各项政策,对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了50%,每年约下降4.5%。
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主要归功于工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影响工业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有:1.结构性因素,即对中间及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变化。它被认为是推动工业能耗降低的主要动力,据估算,以产品种类的变化为主导的工业结构调整占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下降总量的70%;2.技术性因素,即产品生产及服务中技术的变化和能源管理。它对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我国的能源消耗强度已有了大幅度下降,但仍是世界上单位能源消耗最高的国家之一。1995年,我国的能源消耗强度是美国的4倍左右,工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大于日本和美国,而我国的工业仍过分依赖于低效率、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且能源技术,特别是能源密集型产业和主要能源消耗设备的效率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
我国的节能重点为:1.燃煤电厂。据统计,1995年全国共有燃煤机组2910单元,其中装机容量小于100兆瓦者占81.5%,数量众多的小机组是导致供电煤耗居高不下和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工业锅炉。工业锅炉的煤炭消耗量约占总耗煤量的30%,是节能潜力最大的终端用能设备。现在我国约有50万台工业锅炉,平均容量仅为2.4吨/时,77%以上的锅炉小于4吨/时。减少这些量大面广的小锅炉,不仅可使低矮污染源对局部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减小,为集中进行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创造条件,也将使工业锅炉的平均热效率显着提高。如果工业锅炉的平均热效率提高到OECD国家的目前水平,中国在1995年能源使用上的一次性节能量可达7000×104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10×104吨。
3.钢铁工业。钢铁工业的能耗占中国总能源使用量的10%左右。在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费量中,煤和焦炭占74.7%。对于重点钢铁工业,能耗最高的工序依次为炼铁、电炉炼钢和焦化。钢铁工业的主要节能措施包括降低铁钢比、推行连铸、减少平炉钢、推广高炉喷煤粉。近年来,由国家专项贷款和企业自筹的钢铁工业节能技术改造投资每年达亿元以上。
4.建材工业。建材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煤炭消费量17%以上,也是节能潜力较大的工业部门。在许多情况下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最有效方法,并且在所有污染防治技术中节能是最经济的方法,不但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节约了能源,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
㈣ 减速机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作为工业动力传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部件之一,减速机广泛应用于环保、建筑、电力、化工、食品、物流、塑料、橡胶、矿山、冶金、石油、水泥、船舶、水利等行业。
减速机供给方面,2020年,中国减速机生产稳定增长,产量为917万台,同比增长7.6%,2021年我国减速机产量有望突破1000万台。减速机出口供应方面进一步增长。
减速机市场需求方面,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带动减速机需求扩大,推动减速机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自2017年我国减速机行业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初步估计2020年达到1198亿元。
供给:产量有望突破1000万台
减速机又称减速器,是一种动力传达机构,利用齿轮的速度转换器,将马达的回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的机构。
减速机主要针对的减速对象是电机,减速机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起着匹配转速和传递扭矩的作用。绝大多数工作机负载大、转速低,不适宜用原动机直接驱动,需通过减速机来降低转速、增加扭矩,因此绝大多数的工作机均需要配用减速机。
作为工业动力传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部件之一,减速机广泛应用于环保、建筑、电力、化工、食品、物流、塑料、橡胶、矿山、冶金、石油、水泥、船舶、水利等行业。
减速机供给方面,根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数据,近年来中国减速机产量波动较大,2019年我国减速机产量增长较快,达到852万台,同比增长51.3%;2020年,中国减速机生产稳定增长,产量为917万台,同比增长7.6%,2021年我国减速机产量有望突破1000万台。
工业机器人作为工业自动化的通用设备减速机是工业机器人最核心的功能部件,当前国家向智能制造方面突破,工业机器人销量节节攀涨,工业机器人的不断发展将带动减速机需求逐年攀升。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减速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㈤ 有系统整体节电设备吗节电率能达到多少
承诺:一家单位只需安装一台即可实现全部用电设备节电10%-35%。
一、节电机的使用场所及范围
最新一代节电机可广泛应用于农村供电、学校、医院、政府办公场所、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城市路灯、宾馆、饭店、写字楼、居民小区、中央空调、煤矿、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采矿、造纸、水泥、建材生产、食品加工、烟草加工、电气化铁路、地铁、城市轨道级交通、电解铝、电解铜、中频冶炼炉、港口、纺织、印染、制药、塑料、焦化及焦化煤气生产、机械制造、设备租赁服务业等。总之,凡是每个月用电量在30万度以上的单位均可使用最新一代节电机。
二、最新一代节电机不能安装使用的场所及范围
1、凡经过双方检测后节电率达不到10%的用户,本公司原则上不支持用户采购最新一代节电机。
2、凡用户供电电压高于35KV,低于220V者,本公司一律不提供最新一代节电机。
三、最新一代节电机的节电原理
1、调整和平衡供电参数,消除过剩电流浪费,扩大供电半径,保证用户的用电电压和电流达到在最佳供电状态下运行。同时,以上功能的实现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提高运行设备的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减少无为电量浪费。避免因为设备运行的功率过低而受到供电部门的罚款。
3、抑制和滤除用户电网侧的高次谐波的产生,消除代电过程中的波形畸变造成的电流浪费,增加用户电网侧的供电半径,保证用电末端在正常供电电压状态下运行。
4、消除用电过程中所产生的浪涌和瞬流,减少因瞬流和浪涌带来的电流浪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5、平衡和改变由于用电过程中的三相失衡现象,降低由于三相失衡所造成的电量损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最新一代节电机与其它节电设备相比独一无二的先进之处
1、安装在用户与供电部门的交隔点(计费电表)的用户一侧,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同时节电机还能与其它节电设备同时使用,不影响节电机的节电效果。
2、全世界唯一能安装于高压端(6KV—35KV)的设备。
3、最新一代节电机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阻性负载和各种感性负载。
工厂设备负载大致:1、照明:如电灯;2、电阻性负载:电加热设备用电;3、电感性负载:电动机用电。以上负载使用最新一代节电机同样具有良好的节电效果。
五、对用户的承诺
1、节电率在10%—35%,节约电费降低经营成本。经双方检测后节电率达不到10%的用户,须经双方共同商定后确定是否安装实施。
2、最新一代节电机保用30年。采用物理原理,科技含量高,不存在故障率,机芯使用高质量进口材料,无电子元件,无机械磨损,无需专人养护,不受环境、温度、限制,室内外均可安装,体积小,本身耗电量小,可忽略不计。
3、免费客户作用电质量检查、评估,现场检测分析配电系统无需停电,对用户供电回路进行质量检测分析、电气参数、采集数据进行软件分析处理,得出用户节电空间大小,设计制定符合用户实际情况的节电方案。
4、用户若有使用最新一代节电机的意愿者,须双方对用电设备检测,经检测后确定能达到理想的节电效果后,再具体实施安装(安装需停电1-2小时)。
山东枣庄华能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㈥ 求一些物理学带动经济工业的例子
一、经典物理学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第一次经济飞跃。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诞生,经典物理学一诞生便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机械化时代,带给人类第一次经济的飞跃。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刚取得统治地位的英国资产阶级进行的一次生产方式的革命,17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遇到了三大难题:采矿、武器的研制、航海,但这三大问题都归结为了一个动力机问题。当时的物理学家都踊跃的参与了相关的发明创造,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难题,其中着名的有:牛顿、哈雷、惠更斯、胡克、雷恩、波义尔、马略特等。
以机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动机等动力机械取代人力、兽力、水力和风力,克服了人力兽力的局限性和自然力的不可遇见性及难以控制性,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使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与过去时代的技术变革相比,工业革命中生产技术的变革具有全面、深刻、规模大等特点。它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从纺织工业到动力工业,从采矿业到冶金业,从金属加工到工作母机的制造,从农业到交通运输业,没有一个部门不被卷入技术革命的洪流。在许多工业部门,机械化涉及生产的全过程。
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的科学化,使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工业生产量和贸易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各项社会经济指标都明显改善。在1820年~1980年的160年间,16个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总量增至60倍,人口增至4倍,人均产值增至13倍,而一个劳动力的平均年工时却从3000小时减至不到1700小时,劳动生产率提高约20倍,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至70岁。
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全世界,经济增长的幅度同样给人以深刻印象。1860年至1913年期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7倍,世界贸易额从1851年的6.41亿英镑增至1913年的78.4亿英镑,增长11.2倍。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工业和贸易增长中占了很大份额。
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英国为例,英国(联合王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770年的45%降到1841年的22%,1901年再降至6%,工业相应地从24%上升至34%和40%。大不列颠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从1801年的35%下降至1901年的9%,工业劳动力则从29%上升到54%。
二、电磁理论的建立为人来带来了第二次经济飞跃
第二次工业革命介绍也叫电气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着特点。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讯事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继有线电报出现之后,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为快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三、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来带来了第三次经济飞跃
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四、物理学的发展必将再次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诞生
能源和环境危机导致新能源时代,寻找环保的可替代能源,生物质能源是实现循环能源经济的最优方案,可以作为人类的主要能源,太阳能和风能作为辅助和补充能源。
材料、信息和能源是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绿色地球为绿色能源带来了巨大的消费需求,传统的能源企业的产业模式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物理学的支持和发展,也必将由物理学的发展去推动。所以我们要强化物理学的教育,推动物理学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少专家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会发生,而且将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
㈦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的喜爱迁移到对教师所教内容上,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笔者一直认为,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朋友。教师要以人格的魅力去感化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和学生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后,在教学时就能在自己原有的能力基础上将课堂效率发挥到最大,教学效果就更加显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学生也不再是唯命是从的士兵。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彼此争辩、畅所欲言,师生都将成为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合作伙伴。师生之间应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不但有语言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教师与学生同时探讨、反思、进步,从而和谐共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要真正做到发扬民主,与学生平等对话;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求得师生心灵上的沟通,让学生感到教师既可敬又可亲,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使得学生更加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否则,就算你上课上得再精彩,说得天花乱坠,效果也不会很明显。更重要的是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采纳学生的建议,因为接受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要求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推动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我们只是猜测他们需要什么。就像主持人一样,要满足观众的需求,就要了解观众的口味,才知道如何提高自身的水平,不断突破。服务对象参与服务项目建设,有利于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保障,这是商业领域成功的秘诀,也是今后学校成功办学的策略。学生对教学提出建议,教师进行演绎,或指导学生自己为自己上课(通过角色的交换,学生能力提高更快),要求教师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这样有利于加快教改步伐,推动教改的进步和发展。
二、备好教材,备好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吃透知识,更应该先准确地把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方向,掌握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教师在平常备课时,一定要非常熟悉课本,明确重难点,并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要时时想到学生,处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如何轻松快捷地熟记知识点、如何解题又快又准。例如: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教学,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产业革命,本身的重大变化就是以电力代替了蒸汽力,使工业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改进,使工业发展的动力更强大、持久和稳定,所以,学习本课主题可从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切入点,使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哪些特点。对这些特点的了解是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意义的先决条件。因此,可以让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加深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设计,先易后难,先慢后快,这样才能做到好学生能吃饱,后进生能吃到。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样才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而且针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尽量鼓励学生参与目标的设计,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例如,在学习巴黎和会的性质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就是通过学生对巴黎和会签定的一系列条约内容的分析、探讨的活动认识到《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定的掠夺性条约,从而得出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重要结论。
为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历史的学习特点对学生实施探究性教学。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通过查阅报纸、报刊杂志、书籍以及利用网上资源收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针对学生收集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到了相关知识,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了法西斯的残暴本性,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确立起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还培养了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三、避免盲目赶进度
历史学科教学内容较多,古今中外,错综复杂。许多教师为了在中考前赢得更多的备考时间,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拼命赶进度,也不管学生有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要点。以后复习时,学生不明白又重新上一遍课。笔者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一来并没有真正赢得时间,反而很被动。还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平时上课就把知识落实到位,稳扎稳打。二来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历史科与其他学科一样,知识之间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没有掌握好(特别是事件的背景),直接影响后面知识的理解。不懂的内容越来越多,学不懂就不想学;不想学就更不懂,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内容,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不应该盲目地赶进度。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并不是对教材作大的调整,而是指一个单元需要多少课时完成,每课时内容分配,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每节课讲多少内容,讲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可强求一定要完成多少任务。例如我们在学习《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时,由于初中生缺乏对经济危机方面知识的积累,使之对济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加速法西斯政权建立的理解较为困难,所以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尝试制作了一张“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简表,使学生在巩固本课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总结、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理解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既承接前一课“经济危机”,又诱使学生思考下一课有关二战的内容,逐步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及课程编排的意图,形成阶段性的知识系统。
科学地安排好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提高得更快。
四、有选择地采用多媒体教学
每节课都采用多媒体教学,这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并且耗时较多。我们只能有选择地将一些难理解的、抽象的、有危险的、知识量大的课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个兴奋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且容易混淆。笔者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先用地图演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理位置,接着分别用四种不同颜色的动画箭头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然后将各知识点归纳成对比表,展示给学生,接着显示相关练习题进行测试。学生学习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但有的教师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运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其他常规媒体的运用。事实上,任何教学媒体都有所长,也有所短。尽管多媒体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直观教具、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等。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结合,优化教学。
五、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练习。现在学生手里都有多本练习册,有些习题多次重复,还有些题超纲过难,重复的习题学生厌倦,过难的习题给学生增加负担,丧失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筛精选习题,避免学生浪费时间,做无用功。并且讲评时,要根据大部分学生的要求,没必要逐一讲解。大部分学生明白的可以不讲,个别不明白的同学可以课后单独辅导。学生平时测试或考试时,教师也应该一起考。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讲解时才更有针对性。
要想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这要求我们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得当,我们的课堂效率一定事半功倍。
㈧ 如何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跨区域再配置能够为中国经济的下一轮增长提供新的动力,而限制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跨区域再配置则有可能在中长期导致效率和平衡兼失的局面。1、首先,让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农村宅基地所对应的建设用地指标成为可以跨省(区市)流动的资产,特别是应允许跨省(区市)进城的农民工在自愿的前提下放弃家乡的宅基地,将其整理复耕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转让给就业所在地使用,并相应获得当地的户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2、与此同时,未来中国要适度推进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劳动力的地区间流动不再是基于公共服务的差异,而是基于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需求。3、相应地,应改革地方政府官员绩效的考核体制,削弱地方政府对于发展经济的职能,对不同地区的官员考核分别赋予GDP总量增长和人均增长的不同权重,对人口流出地的政府应考核人均GDP的增长,而对于人口流入地,则考核总量GDP的增长,。
㈨ 动力工业是怎样发展来的
利用矿物燃料能、自然界的水能、风能以及原子能、化学能等能量转变为原动力的工业部门。是为实现工业生产电气化打下基础的工业部门。没有动力工业为工业生产提供电能,工业生产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将无法实现。动力工业形式多样,包括火电站、水电站、原子能电站、风能电站、地热电站、潮汐能电站、太阳能电站等。如:冰岛国的动力工业较为单调,主要依靠地热电站为工业、农业、居民生活、交通等提供动力,成为该国的最重要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