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苏联为什么先发展重工业
重工业是发展轻工业和机械农业的基础,像苏联这种受资本主义阵营排挤的国家,不可能把自己的经济命脉交到它国手上。因此苏联就只能游离于全球工业体系之外,另搞一套专属于自己的工业体系。而搞自主工业体系的基础就是重工业,所以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当时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但是,由于当时纳粹德国崛起,国际形势对苏联严重不利的因素,这就导致苏联在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严重跑偏了——苏联的重工业水平并没有因为优先扶持政策而发展的特别好,反倒是因为国防需要,它的军工产业发展特别迅速。
B. 人家都说,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的体现,既然这样,为什么俄罗斯却没有一个拿的出的民用工业呢
你不了解俄罗斯。俄罗斯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但重工业发达,而军事主要依靠的是重工业。
俄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莫斯科工业区: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以汽车、飞机、火箭、钢铁、电子为主。
圣彼得堡工业区:以石油化工、造纸造船、航空航天、电子为主,是俄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乌拉尔工业区:以石油、钢铁、机械为主。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电力为主。
俄IT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软件开发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涌现出了Yandex,卡巴斯基等世界着名的软件制.造商。
C. 一个国家的重工业代表该国在世界上的军事能力或者说世界地位
1、否。
2、美、俄、中、德、法、英。
3、是的。还有别的100多个国家。如果你问的问题的意思是说还有没有别的可以排上号的国家,五大金砖国全弄进来,就哦了。
4、如果把以上6个国家比作社会人物的话,美国是公司老总,俄国以前是这个公司的对手公司的老总,现在是落魄工厂主,德国法国以前是互掐的两个公司各自的老总,英国在德法互掐以前是社会上最强公司的老总,现在是美国公司的工厂,不属于美国管。而中国就是拥有许多人脉的前面除了俄国以外的牛逼打工仔。
5、重工业是发展中国家行业里最受政府鼓励的行业。
D. 中国和苏联的五年计划为什么都以重工业为主
没有重工业就没有国防工业。苏联和新中国初期都面临着巨大的国防问题,有被颠覆的可能。着力发展重工业,建立国防工业,建立强大的军队,正是当时稳定国家外部,获得安心发展的前提。
斯大林曾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指旧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E. 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军事为主的原因是
貌似是斯大林的原因,他认为发展重工才能实现“现代化”等,当时也是苏联农业大发展的时刻吧,需要很多的机械设备,拖拉机什么的。他们以重工满足国家需求为主,像纺织之内的轻工业发展很小。所以以后才会国大于民,导致N多事件的发生。计算机方面的就不太清楚了,估计和这个也有关吧
F. 中共一五期间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 1957)》指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一五”) 时期, 为了实现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的宏伟目标, 新中国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战略确定:1952 年7 月, 中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编制出《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计划轮廓(草案) 》及其《总说明》。该文件提出:“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 轻工业为辅”。在此基础上, 周恩来在8 月执笔起草了《三年来中国国内主要情况的报告》, 指出: “五年建设的中心环节是重工业, 特别是钢铁、煤、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机、坦克、拖拉机、船舶、车辆制造、军事工业、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同年12 月,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也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重点”, 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 “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 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可以断定, 到1952 年7 月至8 月,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已基本确定, 并在中共内部达成共识。
原因:
第一, 受苏联工业化战略的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都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大致花50 年到100 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在上个世纪20 年代后期开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只用十多年就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在此工业化基础上,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功地打败德日法西斯的侵略,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1955年以前,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一直被视为成功典范, 备受广大发展中国家关注和推崇,新中国也不例外。1954 年3 月, 《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强调: “苏联过去所走的道路, 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由于此种认识的局限, 中共领导层已经把通过发展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即优先发展轻工业战略) 称为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而把通过发展重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即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于是, 是优先发展轻工业, 还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当时不仅关系到发展战略, 而且已经和坚持什么社会制度联系起来了。
第二, 为了尽快改变旧中国重工业严重落后的状况。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 1949 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 %以上, 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 %。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 多数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 除了一些从事修理和装配的工厂外, 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畸形状态, 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经济独立和国防巩固, 也严重制约和妨碍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此, 1953 年12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提出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非常清楚地指出:“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 经济上不能独立, 国防不能巩固, 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 “我国过去几乎没有重工业, 交通运输也不发展: 在广大的国土上只有二万多公里铁路, 火车头不能自制, 钢轨也大部分从国外输入; 汽车公路通车的在解放前只有七万五千多公里, 货运客运汽车为数很少, 而且都是从国外输入的; 内河航运和海运都不发展, 内河只有很少的古老的轮船, 几乎完全没有远洋的运输; 完全没有自己的航空业”; “轻工业虽有一些, 但是也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并且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 许多轻工业的机器,尤其是精密的机器不能制造”; “因为没有重工业, 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直到1954 年, 毛泽东还尖锐而形象地指出: “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都不能造。”
第三, 受国际环境的制约。新中国建立后,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 正常的国际经济交往被切断。朝鲜战争爆发后, 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 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 迫切要求新中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对此,周恩来曾作出具体说明: “有了重工业以后, 才能使国防现代化。经过抗美援朝战争, 我们的国防力量强大起来了。可是, 我们还不能制造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门高级的炮(如一五二加农榴弹炮、一三○海岸炮) 。在运输上, 我们自己还不能制造一辆汽车。你们曾经在工业展览会上看到有一辆汽车, 那是人家的料子,我们装配的, 不是真正我们自己制造的。既然我们还不能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的大炮, 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我们的这些东西都是从苏联购入的, 这等于让苏联在国防上还要背这么大一个包袱。这是不应该的。我们要自己生产这些东西, 就要搞重工业。”
第四,即受内向型发展战略的影响。所谓内向型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主要面向国内(或地区内) 市场, 基本不或很少面向国际市场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它有两个主要特征: 高度追求经济独立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前者是它的目标导向, 后者则是它的主要实施手段。
参考:《社会科学研究》2002 年第5 期--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G. 重工业对于国家的作用
重工业 [编辑本段]简介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
在过去的产业经济学中,往往根据产品单位体积的相对重量将工业划分为轻重工业。产品单位体积的重量大的工业部门就是重工业,重量轻的就属轻工业。属于重工业的工业部门有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金属材料工业和机械工业等。由于在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化学工业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工业结构的产业分类中,往往把化学工业独立出来,同轻、重工业并列。这样,工业结构就由轻工业、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三大部分构成。常有人把重工业和化学工业放在一起,合称重化工业,同轻工业相对。
另外一种划分轻、重工业的标准是把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重工业,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称为轻工业。以上这两种划分原则是有区别的。
国家统计局对轻重工业的划分接近于后一种标准,《中国统计年鉴》中对重工业的定义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轻工业为: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在研究中,常将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合称为重化工业。
重工业按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 可以分为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玻璃纤维原料、锯材及人造板工业等工业;
(3)加工工业(制造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电子工业、化肥、金属结构、水泥制品、其他建筑材料制造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重工业产品大部分用于生产,少部分用于生活消费,如电力、生活用煤、小轿车等。
H.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把重工业发展放在首位
敌人在抗日战争等中欺负我们,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军事工业不够强,重工业是军事工业的基础,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能迅速增强国家力量,因为我国有广袤的土地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等,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定的重工业是可以的,中国人民政府实际上重视军事工业从抗日战争就开始了,坚持自力更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一点点发展军事工业,注意发展教育,成立科研机构如晋察冀技术研究室,发明了缸塔法工业生产硫酸生产火炸华药等技术,为抗日战争和之后的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原因主要是发展自己教育,科研机构数量种类快速增多,加大工业投入,政权有效协调配合,各个工业都在不断快速发展,能生产出各种东西,这才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关键,苏联的所谓156项援助包括监狱大桥车站煤矿等,就是派几个技术人员参与中方团队的设计,卖了一些机器技术,相当没完成就关系破裂走了,自己的教育发展是关键,不然卖些技术设备也是不能长久的,不可持续的。
I. 一五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 1957)》指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一五”) 时期, 为了实现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的宏伟目标, 新中国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战略确定:1952 年7 月, 中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编制出《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计划轮廓(草案) 》及其《总说明》。该文件提出:“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 轻工业为辅”。在此基础上, 周恩来在8 月执笔起草了《三年来中国国内主要情况的报告》, 指出: “五年建设的中心环节是重工业, 特别是钢铁、煤、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机、坦克、拖拉机、船舶、车辆制造、军事工业、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同年12 月,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也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重点”, 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 “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 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可以断定, 到1952 年7 月至8 月,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已基本确定, 并在中共内部达成共识。
原因:
第一, 受苏联工业化战略的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都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大致花50 年到100 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在上个世纪20 年代后期开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只用十多年就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在此工业化基础上,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功地打败德日法西斯的侵略,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1955年以前,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一直被视为成功典范, 备受广大发展中国家关注和推崇,新中国也不例外。1954 年3 月, 《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强调: “苏联过去所走的道路, 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由于此种认识的局限, 中共领导层已经把通过发展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即优先发展轻工业战略) 称为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而把通过发展重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即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于是, 是优先发展轻工业, 还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当时不仅关系到发展战略, 而且已经和坚持什么社会制度联系起来了。
第二, 为了尽快改变旧中国重工业严重落后的状况。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 1949 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 %以上, 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 %。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 多数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 除了一些从事修理和装配的工厂外, 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畸形状态, 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经济独立和国防巩固, 也严重制约和妨碍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此, 1953 年12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提出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非常清楚地指出:“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 经济上不能独立, 国防不能巩固, 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 “我国过去几乎没有重工业, 交通运输也不发展: 在广大的国土上只有二万多公里铁路, 火车头不能自制, 钢轨也大部分从国外输入; 汽车公路通车的在解放前只有七万五千多公里, 货运客运汽车为数很少, 而且都是从国外输入的; 内河航运和海运都不发展, 内河只有很少的古老的轮船, 几乎完全没有远洋的运输; 完全没有自己的航空业”; “轻工业虽有一些, 但是也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并且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 许多轻工业的机器,尤其是精密的机器不能制造”; “因为没有重工业, 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直到1954 年, 毛泽东还尖锐而形象地指出: “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都不能造。”
第三, 受国际环境的制约。新中国建立后,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 正常的国际经济交往被切断。朝鲜战争爆发后, 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 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 迫切要求新中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对此,周恩来曾作出具体说明: “有了重工业以后, 才能使国防现代化。经过抗美援朝战争, 我们的国防力量强大起来了。可是, 我们还不能制造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门高级的炮(如一五二加农榴弹炮、一三○海岸炮) 。在运输上, 我们自己还不能制造一辆汽车。你们曾经在工业展览会上看到有一辆汽车, 那是人家的料子,我们装配的, 不是真正我们自己制造的。既然我们还不能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的大炮, 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我们的这些东西都是从苏联购入的, 这等于让苏联在国防上还要背这么大一个包袱。这是不应该的。我们要自己生产这些东西, 就要搞重工业。”
第四,即受内向型发展战略的影响。所谓内向型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主要面向国内(或地区内) 市场, 基本不或很少面向国际市场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它有两个主要特征: 高度追求经济独立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前者是它的目标导向, 后者则是它的主要实施手段。
参考:《社会科学研究》2002 年第5 期--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J.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其间,为什么要重点发展重工业
1、国家刚刚建立不久,为了以防和应对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巩固国防,满足国家战争的战时需求,这是军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2、新中国刚刚建立在国际上仅仅得到了苏联的支持,为了不被孤立,新中国暂时与苏联结盟,接受苏联的一部分发展模式,把自己变成苏联的“社会主义小兄弟”,从而能先在国际上稳住脚跟,再图发展,这是政治原因;
3、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力量十分不有限,集中力量只能优先发展一种产业。而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轻工业从清末开始也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就是重工业几乎没有,因此如果再不发展重工业就没有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就更不能发展好经济。而且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之下无论从军事、政治方面都是指向重工业,是最迫在眉睫的,这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根本原因。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