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如何从工业崛起到财团雄起

如何从工业崛起到财团雄起

发布时间:2022-01-19 03:36:17

㈠ 工业崛起好玩吗 工业崛起玩法简介

期待已久的手游工业崛起即将登陆九游,这款手机游戏吸引了大批玩家的关注,有很多粉丝都在问九游小编工业崛起好玩吗?工业崛起值不值得玩?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分析下,看看这款游戏的玩法特点和游戏剧情介绍。
1、工业崛起简要评析:
工业崛起游戏是一款大型的建设模拟类养成经营游戏在游戏中将会扮演一位企业家,在这个新兴的世界中你需要建设工厂,轻工业,重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建立有效的公路铁路运输设施,生产出各种人们需要的商品运送出去,完成贸易,扩大再生产。
工业崛起游戏官方介绍
游戏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工业生产链条,玩家可以在其中从原材料在采购到加工生产,到出口货物都有具体的操作。
全现代化的工厂经营模式,玩家可以在游戏中选择不同的人们需要的商品生产。
建立一套稳定的运输交通网络,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实现快速和高效的货物运输。
工业崛起游戏游戏特色
游戏有着高清的游戏画面,很有质感的各种建筑,还有经典熟悉的游戏玩法。
一款经典沙盘玩法,全新升级的流畅画面,让玩家感受全新的气息。
游戏的各种设定都非常的严谨,需要玩家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大脑,完成游戏。
工业崛起游戏游戏特色
有着非常硬核的模式,玩家需要在游戏中面对环保排放,产能过剩等问题,非常的具有挑战性。
真实一款无需联网也能玩耍的游戏,玩家可以在空闲时间完成对工厂的建设进度。
游戏评测:
...
查看更多>
2、工业崛起图片欣赏:
通过上面的游戏介绍和图片,可能大家对工业崛起有大致的了解了,不过这么游戏要怎么样才能抢先体验到呢?不用担心,目前九游客户端已经开通了测试提醒了,通过在九游APP中搜索“工业崛起”,点击右边的【订阅】或者是【开测提醒】,订阅游戏就不会错过最先的下载机会了咯!
下载九游APP订阅工业崛起>>>>>>

㈡ 日本六大财团的形成发展

日本现代财团体制形成于战后日本经济复苏时期,之后日本分别经历了4次经济萧条。它们分别是1964年日本举办奥运会后,日本经济从假象的繁荣坠入了急性萧条之中;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给日本工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当1973年原油价格上涨三倍的时候,日本真实的GDP增长率从60年代的10%降低到1974年的负增长,并且随后出现了4年的经济萧条;1985年7月发生的日元风暴中,日元在广场协定签署后的两周内升值了100%,这导致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几乎是一夜之间,日本的产品就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昂贵了,日本的工资水平达到了世界最高,这使日本经济面临着极大的挑战;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日本,日本财团的根基主办银行受到极大的打击,经营环境逐步恶化,不良债权越积越多,利润率不断下降,坏账总额曾高达73万亿日元(约合 6500亿美元)。 这4次经济萧条,几乎是每隔10年发生一次,这不仅是经济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国家和国家较量的产物。日本经济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和争夺,其惨烈程度不亚于在战争中的拼杀。贸易立国和制造业立国的国策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就体现在“商权”的争夺上。这个“商权”争夺的具体体现就是不放过从上流的资源到下流的市场整个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
日本财团的核心企业——综合商社在这个“商权”争夺战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综合商社在贸易、投资、金融、人才、情报和物流发挥着综合机能的特殊作用,实质上成为财团内部乃至日本社会实质上的经济总参谋部。在日本企业进行海外扩展的过程中,综合商社一定是最先进入某一市场的,它的一个最重要的职能就在于打开当地的“商路”,进而控制“商权”,为制造业企业的进入开路。
以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三井物产为例,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中国以来,三井物产总投资额达到4亿美元左右,参与投资的企业有152 家,但其在华的业务量只占其全球业务量的8%左右。对于三井物产这样的跨国巨头来讲,4亿美元的投资额显然不算很大。但三井物产这样的大型商社,其实是一个投资放大器,4亿美元的直接投资至少可以带动40亿美元的投资。三井物产有自己独特的投资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少有自己百分之百投资的项目,大多数项目都是携其成员企业一同投资。
三井物产基本没有自己品牌的产品,但集团当中有很多世界性的大企业,丰田和东芝这样的日本跨国公司都是三井财团的成员,三井甚至把美国通用和中国宝钢这些日本之外的大公司也视为自己的成员单位。欧美的投资往往是直接投资获取利润或者靠资本培育来赚钱,三井物产对企业的投资与欧美金融机构的理念完全不同,三井物产的投资很少会控股,往往是带着它的成员企业共同投资。三井物产更加重视的是与企业建立商业伙伴关系,投资往往是长久的,是战略性投资。对三井物产的投资来说,利润是第二位的,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的投资回报也是长期的,也可能是间接的。
作为制造业企业的引路人和产业的组织者,综合商社几乎所有可以想到的生意都会做。用三井物产中国副总代表魏林的话来说:“问我们做什么,不如问我们不做什么。我们不做毒品、不做武器弹药这些违犯法律的事,但是其他的只要有机会我们都可以做。”“商权”一旦掌握财团的相关制造业企业就蜂拥而入占领市场,日本的汽车、电器、电气、半导体等产品能迅速占领欧美市场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控制“商权”是日本财团驾驭日本经济的重要砝码。 制造业的成本最主要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力成本,二是原料成本。日本企业正是利用财团掌握的“商权”,把大量资产和生产能力转移到人力和原料成本很低的东南亚国家。日本综合商社、大型制造业企业和主办银行对东南亚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日本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相关财团的主办银行和金融机构借贷实现,这和欧美国家的企业通过股市融资不一样,所以说日本经济的命脉(金融危机前)在于各大财团的主办银行。
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发展,日本金融业在大藏省“护卫舰队”(各大金融机构和法人企业互相持股稳定股价)保护下,一路顺风而行,主办银行以其稳定、安全和高效率成为信誉优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银行,银行破产几近神话。但是随着日本对外投资的加剧和西方各国对日元汇率的操纵,“护卫舰队”体制暴露了越来越多的弱点。
1997年开始的东亚金融危机才是真正动摇日本根基的“巨大危机”,不过日本企业毕竟实力雄厚,靠着财团内部的互相扶持和政府的金融改革,日本经济才慢慢地转危为安。为清理呆账坏账,日本政府通过“金融再生法案”,由政府注资给银行体系,以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对破产银行实行国有化,另外保护银行储户的利益。此项软中带硬的举措和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金融局面,为银行业复苏创造先决条件。另外,日本银行业内加速合并或组成联盟,现在已经形成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三菱东京金融集团、瑞惠金融集团。
尽管组成联盟并不能减少坏账、提高资本充足率,但却可以通过精简机构、优化人员配置、合并业务、调整经营策略等方法获得成本效益,使银行整体规模加大和承受坏账的能力有所加强。重组后的银行集团将加快从“稳定持股”向流动持股转变,同时也从“保护型”的协调竞争向“开放型“的竞争转变。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获得了复苏,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国特需”,日本在全球的跨国经营活动重点正在向中国转移,表面看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资本,实际上是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活动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控制力。随着财团内部大型制造业成员营业额和利润的增加,主办银行的贷款和坏账问题也不断得到解决。日本已经毫无疑问地巩固了多年来世界第一债权国的地位,伴随着其海外资产不断壮大,它正在向着金融帝国的目标迈进。
在日本的大财团体制的支持下,很多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在过去几年所谓的经济低迷阶段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肆扩张。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日本企业逐渐消化了IT技术和数字技术,应用于其具备优势的制造业中,为这些企业创造了巨额利润。同时也刺激了日本制造业设备的升级换代,进一步确立了它们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借助知识产权的保护,日本制造业通过跨国经营的产业分工,将核心技术牢牢控制在手的同时,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家电产品领域和汽车产业中的领导地位。
日本改变了过去那种锋芒毕露的竞争态势,正在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追赶美国的信息技术,并且确立了从“科技立国”向“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转变。同时,日本谨慎而有序地进行着新的经济制度调整,主要表现在各财团主办银行间的合并和综合商社的转型,不断强化对全球资源和物流的控制。经过一段时期相对低迷阶段,日本经济于2003年显示出了新的活力,并显示出再次崛起的势头。
日本特有的“儒家资本主义”崇尚创造价值而非“金融资本主义”掠夺式的赚钱,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建立强大的制造业无疑是在创造价值,更重要的是强大的制造业是任何国家崛起的根本,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经历了这个过程。金融工具是无法取代实物商品,金融业的发达与制造业的低迷是不可能长期共存的。如果一个国家偏重于靠金融获取利润而忽视通过制造业创造价值,那么这个国家经济的根基是相当不稳固的。 金融危机以后,日本经济陷入真正的低迷,2001年4月小泉内阁上台以后,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以及银行不良债权问题日益恶化,日经指数一路狂跌,到2003年4月28日更是跌到了7067.88点的低点。但是从2003年开始的4年间日本经济从调整期向上升期转变,截至去年10月,日本景气恢复已持续了4年10个月。
日本各大企业抓住美国和亚洲经济强势增长契机,在营业销售和利润均实现“大丰收”,如丰田汽车、松下电器、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佳能、任天堂等企业的经营业绩都再度刷新历史纪录。汇总日本各大上市企业新近公布的2006年度上半年(4至9月)的财务决算报告显示,制造业平均销售额增长 10.3%,纯利润增长27.2%。非制造业的平均营业额和纯利也分别增长10.3%及23.2%。其中,丰田汽车、三菱商事和三井物产在利润排行榜位列三甲。需要强调的是,这三家企业都是传统的财团企业,其中两家更是财团的核心综合商社。
作为日本财团的核心的五大综合商社,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伊藤忠商事、丸红在2005年度纯利润合计为9300亿日元,较2004 年度大幅增长83%,与日本四大钢铁企业的利润总和9230亿日元并驾齐驱。利润大幅上升,一方面是由于世界能源价格上涨,五大商社积极参与海外能源项目获利颇丰,如三菱商事在澳大利亚的煤炭项目获利达1000亿日元,住友商事参与北海油田开发,使其全年利润达到1650亿日元;另一方面,机械设备和不动产在2005年度也行情渐好。
在强大的能源供应压力下,日本财团旗下的各大公司对节能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且转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的生产。石油危机成了日本在节能方面取得全球领先地位的催化剂,这一领先地位的获得曾经使许多产业受惠。石油危机还促使日本进行创新并在先进技术产业(如汽车制造业和电子消费品制造业)立足。结果在电视机的生产方面,降低能源消耗的渴望促使日本制造商较早地从真空管转向晶体管,这一转变还带来了其他的许多好处,如产品的可靠性、多功能性和易生产性。
日本在金融危机以后加速处理不良债权、加大金融业的改革重组,银行效益有了明显改善。据统计,日本六大金融机构2005财年中期的税后纯利估计达到1.4万亿日元,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东京股市日经平均价格指数也在2006年11月突破14000点重要关口。
无疑,日本在战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走过了”无艰不商“的心路历程。21世纪的今天,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在经济上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同时这种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

㈢ 财团是指什么

财团--资金实力雄厚的经济投资团体。

美国十大财团
美国财团
(American Financial Groups)

美国金融资本的简称,指由极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集团。它们通常由一个或几个家族集合而成。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使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加速溶合,形成了许多垄断财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有摩根—第一国民银行、洛克菲勒、库恩—洛布、芝加哥、梅隆、杜邦、波士顿以及克利夫兰等八大财团。战后,八大财团实力发生变化,新财团崛起,形成了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等十大财团统治美国的格局。特别是在50年代下半期到70年代上半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大公司、大企业纷纷跨行业实行多种经营,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加速了混合联合企业的发展。各财团又互相渗透,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财团的界线愈来愈模糊不清,但东部财团如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以及第一花旗银行财团,仍处于统治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垄断地位。

财团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从19世纪初开始产业革命,比英、法等国晚50多年,但到189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就超过英、法、德
等国,跃居世界第一。工业的蓬勃发展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走到垄断。1893年经济危机,一些企业被兼并,一批垄断企业因而产生,例如1901年创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就是这次企业兼并的产物。它是美国第一家“十亿美元公司”,控制7DO多家企业,垄断了全国钢的生产,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

在工业生产迅速集中的过程中,银行资本也更为集中。19世纪末,纽约出现了金融实力雄厚的3家人寿保险公司和两家商业银行(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和纽约花旗银行)。它们各自控制着几十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形成了强大的金融垄断组织,开始与工业资本融合。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就是这样诞生的。20世纪初,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已控制了美国全部国民财富1200亿美元的1/3左右。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团获得惊人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垄断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具体表现在:①生产的高度集中。据美国《幸福》杂志的统计,1954—1969年美国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在产品的总销售额中所占的份额,从46%增加到65%;雇用人数在全国雇员总数中所占份额,从46%增加到71%。全国工矿产品销售总额的2/3集中在只占企业总数的0.1%的大企业手里。这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约有86%属于十大财团。②资本越来越集中。1901年首次出现“十亿美元公司”时,银行资本、工业资本均已相当集中,并已开始融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集中程度更高。金融界在80年代竟出现了千亿美元的银行,如第一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财团的垄断势力随着各财团的经济实力迅速膨胀而日益加强,控制着美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财团对美国经济的垄断

财团除靠所属企业积累资金、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之外,还依靠企业的兼并而扩大规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到70年代末,曾掀起3次企业兼并的高潮,每经过一次兼并,财团的经济实力就得到一次增强,更加提高了它们对国民经济的垄断程度。美国经济的各个部门,无不受到各大财团的控制和支配。

财团对美国政治、外交的控制

各大财团不但凭借其雄厚的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掌握着美国国民经济的命脉,而且还利用它们的金融家、企业家及经济学家,组织各种委员会、协会、同业公会等公众团体,针对当前美国的财政、金融、外贸等经济问题,发表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提出有利于财团的各种建议意见,以左右政府的决策。垄断财团通过操纵总统竞选和国会改选的途径,争夺政府要职和国会席位,从而左右政府的内政外交,成为美国真正的统治集团。由于各大财团在海外的利益不断膨胀,因而对政府的外交政策特别关心,千方百计设法对政府施加影响。

财团发展的新趋势

由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战后美国垄断财团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最显着的是:

财团经营多样化、专业化的特点逐渐丧失 美国财团最初是按经济部门发展起来的,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例如洛克菲勒财团以石油起家,摩根财团依靠钢铁发展起来,杜邦财团则是依赖化学发迹的。但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自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财团之间的竞争加剧,各大财团转向经营多样化,成为综合性的财团。随着经营多样化的发展,各财团所控制的工商企业五花八门,各色俱全,彼此之间的利害不尽相同,甚至互相冲突,使财团无法代表它们各自的利益,更难进行统一的指挥,只好放松控制。所以在今天的财团内部的关系日趋松散。

财团互相渗透 它们派遣人员互兼董事,使财团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界限不易划清。过去美国的大公司、大企业一般只受一家财团的控制,近年来,经过各财团的渗透,一家公司往往变成由几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

财团资本进一步国际化 美国财团不仅要将美国经济置于它们的统治下,而且还要向国外扩张势力,在国际范围内建立它们的垄断地位。战后以来,美国各财团大力扩大它们的经济活动范围,由一国扩展为多国。由于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跨国公司不但获得迅速发展,而且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各大财团所控制的大公司、大企业、大银行,几乎没有例外地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

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逐渐分离 “能人主义”在美国工矿企业中生下了根,各大公司经理不再实行代代相传的世袭制,而是选贤与能,聘请掌握生产技术而又擅长经营管理的“能人”当经理,财团的家族色彩日益淡薄。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战后兴起的东部大财团。历史虽短,但其控制的资产总额已超过几家老财团,跃居十大财团的前列。该财团以第一花旗银行为核心,依靠它的巨额资金,向军火工业(如火箭、导弹以及飞机等)和民用工业(如电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扩张势力,控制了一大批着名的大企业和大公司。它也是对外扩张最活跃的财团之一。

第一花旗银行的前身是创立于1812年的纽约花旗银行,该行为华尔街最老的银行之一。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受斯蒂尔曼和洛克菲勒两大家族的控制,作为标准石油系统(美孚石油系统)资金调度中心,并因此获得迅速发展。30年代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业务一蹶不振。在50年代发生的企业兼并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跃起来,1955年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更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用现名。以该银行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挤入美国十大财团的行列。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于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是由第一花旗银行同与军火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大公司和大企业所构成。它所控制的从事军火生产的波音公司和联合飞机公司,除生产大型民航客机外,历来都是美国主要的军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喷气式轰炸机、民兵Ⅲ洲际导弹、阿波罗计划以及制造火箭和宇宙空间发射器等军用产品,每年从军事订货中获得惊人的高额利润。财团所属其他企业还有大西洋里奇菲尔德石油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施乐公司、明尼苏达采矿与制造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摩根财团和杜邦财团共同控制)以及生产电子计算机的国民现金出纳机公司。在商业方面则有彭尼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和珠宝商店(与芝加哥财团共同控制)。上述企业都在国内外居于垄断地位。

摩根财团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为统治美国经济的垄断资本财团。创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资财的基础上,1871年与人合伙创办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从事投资与信贷等银行业务。1894年合伙人逝世,由其独资经营,1895年改名为J.P.摩根公司,并以该公司为大本营,向金融事业和经济各部门(诸如钢铁、铁路以及公用事业等)扩张势力,开始形成垄断财团。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金融机构13家,合计资产总额30.4亿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实力为最雄厚,称雄于美国金融界,华尔街的金融老板称摩根公司为“银行家的银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摩根财团大发横财,战后以其雄厚的金融资本,渗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30年代,摩根财团所控制的大银行、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当时美国八大财团的50%以上。

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其他财团又无不以摩根财团为进攻的主要目标,因而其实力地位相对下降,曾一度为洛克菲勒财团所超过。为挽回颓势,它采取了多种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础,扩展实力。在工业方面,积极开拓新兴技术工业,60年代以来,在电子计算机、高速复印机和微型胶卷等工艺部门中,已跃居首位。财团所属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全世界生产电子计算机最大的企业。财团原来基础较好的电器设备、电力设备和原子能设备等工业也取得很大发展。在军火工业方面,摩根财团控制的通用电气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格鲁曼飞机公司,名列美国国防部最大军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后期,摩根财团的信托资产迅速增长,大大超过了其他财团,加以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工业的兴起,又使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成倍增长。摩根财团不论在控制的企业数目和拥有的资产方面,又都凌驾于洛克菲勒财团之上。

摩根财团在金融业方面拥有雄厚的基础。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国银行之一,在国内有10个子公司和许多分支行,还有1000多个通信银行。在国外约20个大城市设有支行或代表处,在近40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中拥有股权。其经营特点是大量买卖股票和经营巨额信托资产。它控制着外国37个商业银行、开发银行、投资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股权。此外,还有制造商汉诺威公司、纽约银行家信托公司以及西北银行公司、谨慎人寿保险公司以及纽约人寿保障公司等。在工矿企业方面主要有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等;在公用事业方面则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南方公司。

得克萨斯财团
(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得克萨斯州倔起的一个新财团,主要是依靠石油工业和军火工业发展起来的。以K.W.麦基逊、S.理查逊、H.L.亨特、J.柏朗、J.A.埃尔金斯等创立的家族为代表。

得克萨斯财团的银行资本比较薄弱,虽拥有4家银行和3家保险公司,但没有形成强大的金融中心。4家银行是:达拉斯第一国民银行、休斯敦第—城市国民银行、达拉斯共和国民银行和得克萨斯商业银行。得克萨斯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以休斯顿的坦尼科公司为最大。它本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公司,现已发展成多种经营的综合公司,该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在军火工业方面,得克萨斯财团控制了两家着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译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创办人J.J.林,善于兼并,在1960年兼并特姆科飞机制造公司,后又于1961年兼并沃特公司(制造飞机和导弹)。80年代以来进行多样化经营,但仍以制造军火为主,获利甚厚,发展迅速。另一家为休斯飞机公司,创办于1933年,经营业务本限于设计和实验性制造,1942年才开始商业性生产,制造飞船、侦察摄影机以及各种飞机零件。80年代上半期,该公司生产的电子控制系统和其他电器部件,在美国飞机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该公司生意兴隆,营业额大增。此外,得克萨斯财团还拥有一些生产尖端技术工业产品的公司,如得克萨斯仪器公司。

加利福尼亚财团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倔起的新兴大财团,包括美洲银行集团、旧金山集团及格杉矶集团。这三个集团的经济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加利福尼亚州军火工业的迅速发展而获得急剧增长,特别是金融资本的增长速度尤为惊人,形成以美洲银行为金融中心的大财团。1974年拥有资产1671亿美元,在美国十大财团中居第三位,在美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主要作用。它与南部财团组成一股新兴的军火工业集团势力,成为与东北部老财团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资本极为雄厚,拥有的主要商业银行有美洲银行、西方银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旧金山地区的韦尔斯·法戈公司和克罗克国民公司等。

美洲银行是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核心,其前身为意大利移民后裔A.P.基安尼尼于20世纪初所创办的意大利银行。由于业务的迅速发展,至20年代就成为美国西部最大的银行;30年代初,与加利福尼亚美洲银行合并,改名为美洲银行(全称美洲国民信托储蓄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它带来了巨额利润,超过了当时纽约的大通国民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只是美洲银行的最大表决权已为摩根财团和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控制,加利福尼亚财团在美洲银行的势力远不如前。

加利福尼亚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大战期间和战后,由于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公司以军火生产为主。例如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利顿工业公司以及诺斯罗普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美国前十名的军火商和军火出口商。战后,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在美国国防部的军火订单中,长期居于首位。但是这些生产军火的公司的控制权,逐渐落入东部大财团的手里,加利福尼亚财团的实力地位已相对下降。

芝加哥财团
(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财团。20世纪初期,由当地的富豪家族麦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兴的克朗家族组成,以芝加哥地区为活动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区气候适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于发展农牧业,很早就成为美国重要的粮食区和牲畜区。农业和畜牧业发达,肉类加工和农业机械工业随之发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区成为仅次于纽约的工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这些富豪家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垄断财团。1935年拥有资产43亿美元,在当时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四位。

芝加哥财团的金融实力比较雄厚,拥有5家大银行:大陆伊利诺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银行公司、北方信托公司以及美国银行公司。此外,还有两家保险公司:西纳(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险公司。近年来,芝加哥财团受到华尔街大财团的排挤,金融实力远不如前。大陆伊利诺伊公司受到摩根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为洛克菲勒财团所控制,芝加哥财团实际上已从属于这两个大财团。

芝加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部门,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工业和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以及以农业地区为对象的商业。在农产品加工工业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类加工公司,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埃斯马克公司和联合食品公司。在农业机械方面,它拥有国际收割机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两家财团共同控制)以及迪尔公司。这3家农业机械公司生产的拖拉机占全国拖拉机销售市场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芝加哥财团在石油工业方面的扩展引人注目,它在属于洛克菲勒财团的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拥有大量投资,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结合。

芝加哥财团在商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拥有西尔斯—娄巴克公司、联合百货公司、珠宝商店和马歇尔·菲尔德公司等巨大的商业零售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创立于1866年,20世纪初经营邮购业务获得巨大发展,零售商店和供应点遍及美国各地,1982年公司资产增366亿美元,全年销售额300亿美元,在美国的百货公司中居于首位。

克利夫兰财团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兰得名。

19世纪后半叶,克利夫兰地区的几家相互密切联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马瑟、汉纳、汉弗莱、伊顿等家族,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创办钢铁工业,获得巨额利润后,又投资于银行业,并向橡胶工业和铁路运输方面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具备了财团的条件,1935年拥有资产14亿美元,为当时美国的第八家财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获得进一步发展,1955年资产增达157亿美元,上升为美国第六家财团。60年代,由于财团所处的地区限制,实力衰退。

克利夫兰财团的经济实力以钢铁、橡胶、铁路运输等部门为主,在美国基本工业中有一定的地位。钢铁工业是该财团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国最大10家钢铁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钢铁公司、莱克斯—杨斯顿公司、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和国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在美国橡胶工业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国最大的两家橡胶公司——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和费尔斯通轮胎橡胶公司,均为克利夫兰和其他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金融资本薄弱,它拥有的克利夫兰信托公司等5家金融机构,实力有限,筹措资金只得仰赖东部财团,特别是摩根财团的金融机构。

梅隆财团
(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以梅隆家族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垄断资本集团。创始人T.梅隆于1869年创办托马斯.梅隆父子银行,发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国民银行是梅隆财团赖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为起点,逐步与工业资本融合,财团逐步形成。梅隆财团所控制的金融机构,除梅隆国民银行外,还有匹兹堡国民银行和通用再保险公司。长期来,梅隆财团通过这些金融机构控制了匹兹堡地区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

梅隆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资格最老的是美国铝公司。它的前身是匹兹堡冶炼公司,1890年就为梅隆父子银行所控制。1910年以来,美国铝公司一直垄断着美国铝的生产,是梅隆财团的工业支柱之一。另一个重要工业支柱是海湾石油公司。它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垄断企业之一,主要业务包括石油开采、提炼、运输和销售;80年代以来扩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产能力,在美国化学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财团在钢铁工业生产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拥有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国民钢铁公司(与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惠灵—匹兹堡钢铁公司、阿勒格尼—勒德卢姆工业公司等4家大钢铁公司。此外,财团还拥有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与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罗克韦尔公司末受任何财团渗透,专门设计和制造飞机、导弹以及火箭,长期以来一直是五角大楼和国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获利甚巨。

波士顿财团
(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也是美国最老的垄断财团之一。它是由19世纪经营奴隶贸易而致富的波士顿地区的洛威尔、劳伦斯、亚当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兴的肯尼迪家族联合组成的。当时,这几个家族把从海外殖民掠夺中积累起来的巨额资金投资于商业银行、保险事业和投资公司,并依靠这些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经营纺织、制革、制鞋、服装、食品以及化工等轻纺工业。由于轻纺工业发展迅速,至20世纪初,波士顿这几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为核心,形成了波士顿财团。

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创立于1859年。1903年与马萨诸塞银行合并后,仍称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它是美国最早的一家跨国银行。除银行外,波土顿财团还拥有4家着名的保险公司,以约翰·汉科克互惠人寿保险公司和马萨诸塞互惠人寿保险公司为最大。

波士顿财团在工矿企业方面的实力不及东部大财团。它所控制的工业原来主要是轻纺工业,从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成果发展新兴技术工业,从轻纺工业转向电子、光学、空间、导弹等方面发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战后兼并了许多中小公司,实力壮大,经营方向也由轻纺工业转向宇航工业和电子工业发展,成为拥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样化公司。它既制造航空和宇航产品、各种电子部件、飞机部件,又经营钟表发条、家具和家禽等行业。它的一家于公司贝尔宜升飞机公司,是一家军火出口商,为五角大楼和外国制造直升飞机。波士顿财团在发展新兴技术工业方面具有优越的技术力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着名大学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波士顿地区尖端工业的发展。其所属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锡昂公司和波拉罗伊德公司等,由于新兴技术工业的刺激,经济实力增长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顿财团曾联合格克菲勒财团支持J.F.肯尼迪担任总统。肯尼迪人主白宫,替波土顿财团争得大批军事订货,引起摩根财团的强烈不满。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给波士顿财团一大打击,使它在同其他财团的竞争中地位不断下降。

杜邦财团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美国十大财团之一,是由杜邦家族组成的依靠化学工业和军火工业起家的财团。创始人为法国移民E.I.杜邦·德内穆尔。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逃到美国,1802年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创办杜邦公司,经营火药生意;经过杜邦家族5代人的经营,终于使杜邦公司变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资产从战前的7500万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的垄断公司之一。杜邦财团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财团的资产总额增达26.3亿美元,在当时的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杜邦财团从五角大楼获得价值21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战后又参加原子弹的制造,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十大财团中跃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加剧,杜邦财团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杜邦财团的经济实力以工矿业为主。1974年该财团的工矿企业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69%。工业资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来,一再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80年代以来,该公司转向发展塑料工业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生产不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如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合成纤维等。杜邦财团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

杜邦财团的银行资本较其他财团薄弱,缺少一个资金雄厚的金融机构作为核心,长期来,其金融业务不得不依附于摩根财团和其他财团提供资金。

杜邦财团是一个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财团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组成,其资本多半是家族的财富。所有重要职务都为家族的成员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才相继由外界“能人”担任。
回答者:人见人爱不释手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6 23:14

美国金融业-十大财团概况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使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加速溶合,形成了许多垄断财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有摩根—第一国民银行、洛克菲勒、库恩—洛布、芝加哥、梅隆、杜邦、波士顿以及克利夫兰等八大财团。战后,八大财团实力发生变化,新财团崛起,形成了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等十大财团统治美国的格局。特别是在50年代下半期到70年代上半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大公司、大企业纷纷跨行业实行多种经营,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加速了混合联合企业的发展。各财团又互相渗透,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财团的界线愈来愈模糊不清,但东部财团如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以及第一花旗银行财团,仍处于统治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垄断地位。

财团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从19世纪初开始产业革命,比英、法等国晚50多年,但到189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就超过英、法、德等国,跃居世界第一。工业的蓬勃发展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走到垄断。1893年经济危机,一些企业被兼并,一批垄断企业因而产生,例如1901年创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就是这次企业兼并的产物。它是美国第一家“十亿美元公司”,控制7DO多家企业,垄断了全国钢的生产,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

在工业生产迅速集中的过程中,银行资本也更为集中。19世纪末,纽约出现了金融实力雄厚的3家人寿保险公司和两家商业银行(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和纽约花旗银行)。它们各自控制着几十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形成了强大的金融垄断组织,开始与工业资本融合。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就是这样诞生的。20世纪初,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已控制了美国全部国民财富1200亿美元的1/3左右。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团获得惊人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垄断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具体表现在:①生产的高度集中。据美国《幸福》杂志的统计,1954—1969年美国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在产品的总销售额中所占的份额,从46%增加到65%;雇用人数在全国雇员总数中所占份额,从46%增加到71%。全国工矿产品销售总额的2/3集中在只占企业总数的0.1%的大企业手里。这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约有86%属于十大财团。②资本越来越集中。1901年首次出现“十亿美元公司”时,银行资本、工业资

㈣ 世界金融五百年的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大国兴衰背后的金融力量
铁砧上锤出来的欧洲版图/2
谁是战争的支柱/4
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金融中心/8
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遮掩下的海外掠夺/12
荷兰:战争幕后的操纵者/15
欧洲人的政治思维:均势策略/20
法国之败,败在金融/22
拯救南海公司就是拯救英国/25
英国垄断金融的崛起/28
法国金融的倒退:约翰·劳的昙花一现/30
丘吉尔说:七年战争才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35
美国独立战争:七年战争的延续/37
恶性通货膨胀:法国大革命的阴霾/40
法兰西银行抢钱:拿破仑战功赫赫的背后/44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雄起/48
第二章
英镑为王
“神圣同盟”:镇压一切革命运动/54
双手沾满革命者鲜血的罗斯柴尔德家族/58
犹太人投机和平/62
印度人的血泪,英国人的财富/67
炮舰与福寿膏/72
“汇丰银行”应运而生/78
英国“金本位制”的确立/81
欧洲和平的基础:英镑霸权的确立/85
铁路热潮袭卷全球/88
铁路引发的1848年欧洲革命/93
南美泡沫,巴黎拯救了伦敦/97
“圣西门思想”:扭转法国命运/101
英法争夺国际货币体系控制权的较量/107
普法战争打出了一个国际金本位体系/111
第三章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崛起
美国的纸币浮沉/118
美国具有“善骗”的传统/125
主权信贷工具助林肯打赢了内战/130
大发国难财的金融新贵/136
从工业崛起到财团雄起/140
皮尔庞特·摩根:金融教父的成长历程/144
从英国买办到一手遮天/147
莱茵河资本主义/152
“黑船来日事件”:打破日本经济格局/159
日本财团的兴起/162
清朝:金融主导权的丧失/167
甲午战争中的金融风云/170
左右日俄战争的国际金融资本/174
俄国,被国际财团分食的美味/180
主要参考文献/ 185

㈤ 住友财阀的发展历程

住友集团源自约400 年前,一位1585年出生的名字叫做“住友政友”的日本人兴办的一个小型杂货商店。一个偶然的机会,住友政友学会了当时最先进的冶炼铜技术,当时日本虽然拥有丰富的铜矿石,但只有原来的成品率较低的制造工序,所以只能生产出品质低下的产品。由于当时的日本产业界能够获得“首创者利润”,先进的冶炼铜技术为住友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基础。随后,住友为了制造和维修冶铜时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设立了机械制造所,它成为今日的住友重工机械公司的前身。以生产工艺的副产品硫酸气作为原料,住友开始生产肥料,它成为住友化学公司的起源。为了筹措资金加以运用而设立银行,为了供应电力设立发电厂……进而扩展到炼钢,玻璃,水泥,电线,电机,通信,铝,建设,保险等行业。住友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终崛起成为现代化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与三菱集团、三井集团并列为日本三大经济集团。成员包括:三井住友银行、住友信托银行、住友生命、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住友商事、住友金属、住友轻金属、住友重机械、住友电气工业、NEC、住友化学、住友电木、日本板硝子、住友金属矿山、住友石炭矿业、住友林业、住友仓库、住友不动产、三井住友建设、住友大阪水泥等20家核心企业。除此之外,还有众多数不清的属于住友系统的企业,以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精细化工等行业为重心,同时经营海洋开发和核能。
利润第一,不断应变,住友为日本近代工业和四国岛繁荣贡献重大,银行工业商事称雄全球。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住友财阀的整体实力大大低于三井财阀和三菱财阀,而居于第3位;其金融实力又次于安田财阀。
依靠利润第一,不断应变的经营要诀,50~60年代,在住友银行总经理(后任董事长)堀田庄三的领导与影响下,住友集团所不同程度控制的几十家企业是日本垄断资本中膨胀速度最快的财团。此间,日本经济从二战的灾难中迅速恢复的发展,这其中,住友集团是起了推动作用的。
在住友集团的快速膨胀中,至70年代初,堀由所领导的住友银行已跃居日本的第二大商业银行;日本电气和住友化学工业分别跃居电子计算机和化工业的霸主,住友商事、住友金属、住友水泥、住友重机械等企业均称雄世界。
早在16世纪,住友财阀的创始人住友政友,在京都开办了一家药铺,经营得较为红火。随后,住友政友又创办了出版印刷所,使得经营规模逐步扩大。
在明治维新时代,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以利润第一,不断应变作为经营要诀地住友家族,及时抓住这一大好机遇,筹措大笔资金投资于四国,先是开办铜矿,尔后开办煤矿,接着又向冶炼、机械、金属、化学、电机、电力等重化工领域全方位进军。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住友家族使得不毛之地的四国岛,到处呈现一批现代工业的新气象。
在重化工领域积累巨额资本后,住友家族又加强了金融机构,并于1912年成立持股公司--住友合资公司。至此,住友家族便形成了以金融垄断企业核心的,包括几十家大型企业的住友财阀。发展到30年代,住友财团的家族集权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在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度,住友家族的第16代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左右。
在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对外扩张过程中,住友财团又成了军需物资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因而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扶植。这样,住友财团的实力进一步膨胀起来,终于成为现代工业较为发达的日本国的第三大企业集团。
第二次世界大站后,美国占领当局解散财阀时,住友财阀除住友合资公司被解散外,集团产业都被保存下来,因而其损失远没有三井等集团那样大,其复活与发展也是日本财阀中较早、较快的。
50 年代初,以住友银行为中心,通过旧财阀系统企业的负责人组成的白水会复活起来。住友财团进行复活起来的方法,基本上和其他财团一样,是通过核心银行金融控制、相互持股、人员派遣以及共同出资兴办新兴、缺门企业等方法来进行的。住友集团在复活和膨胀过程中,呈现出3个显着的特点:
一是自己的支柱企业稳步发展、壮大,如住友银行经过激烈的兼并和竞争,其存款仅次于富士银行而跃居日本商业银行的第2位;日本电气的电子计算机占据日本市场第 1位,住友化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三菱化成公司而居日本化工业第1位,住友金属矿山继续垄断铜业市场,住友电气工业的电线生产占日本市场第一位,住友金属在钢铁领域进展顺利……
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是住友财团发展上最困难的时期。1952年,崛田壮三出任危难之中的住友集团的核心企业--住友银行的总经理。他上任以后,继承并发展了住友家族所一贯奉行的利润第一,不断应变的经营要诀,使得住友银行迅速摆脱困境,并对整个集团发展以很好的支持。
1971 年,崛田壮三顺应东京经济中心的发展,让东京营业部独立,建立起东西两个总部的管理体制。新开创的东京市场的住友存款额急剧上升。再者,住友集团的支柱企业--日本电气公司就设在东京。住友银行将重心东移东京,更方便、更有力地支持了日本电气等住友集团东部企业地发展。
随着日本经济地发展,中小企业越来越活跃。崛田壮三抓住时机,积极开展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到1976年,住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达35%,在日本地大银行中,仅次于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三和银行,而超过了第一劝业、三菱及富士银行。

㈥ 为什么当年日本的重工业崛起那么快

日本的重工业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军事化。自犬养内阁开始,对财政政策进行大转变,大幅度扩大军事支出,扩大公债发行量。从1931 年到1936 年间,岁出总额约扩大50%,即从14.77 亿增至22.82 亿日元。政府财政开支中,军费1930 年占28.4%,1931 年为30.8%,1932 年增至35.2%,以后均在38~40%。这些军事负担,都转嫁到日本人民身上。内债总额增长近一倍(从47 亿增至93 亿),货币发行额及物价指数均约上升40%左右。1936年,每个日本人平均负担内债90 多日元若连同外债则超过100 日元。当年全国国民收入约146 亿日元,军事支出约占国民收入的7.4%。
军需的扩大,使以军事为中心的重工业、化学工业得到畸形发展,工业结构亦发生重大变化。1929年重工业及化学工业只占工业生总产值的30.28%,1933 年其比重开始超过轻工业,至1938 年达到54.8%。同期,轻工业所占比重从35.1%下降到22.2%。重工业及化学工业的从业人员比重也大幅增加,从1929 年的23.7%增加到1939 年的53.6%。从20 世纪30 年代起,日本资本主义开始转入重工业阶段。
经济军事化过程中,日本政府把民间工业纳入为军需服务的轨道,扶植了一批以军事工业为母体的新财阀,主要有: “日产”康采恩, “日窒”康采恩,大型电力化学森康采恩、“日曹”康采恩、“理研”康采恩和中岛飞机康采恩等。老财阀资本雄厚,在基础工业、轻工业、国内市场和出口贸易中久居垄断。
与之相比,新财阀一般主要靠国家资本、专业银行的支持,采用新技术,发展与军事密切相关的机电、化学等新兴工业,以及“开发”殖民地等办法来追逐高额利润。他们与军部势力,与殖民扩张政策的联系更密切,形成军阀与财阀的阶级同盟。
经济军事化过程中,老财阀三井、三菱等也紧跟军事形势。在“九·一八”事变以前,加大了对造船、煤炭、制铜、飞机、钢铁、制铝等部门的投资,并从军需通货膨胀中获得巨额利润。“九·一八”事变以后,老财阀迅速地把重点转入军需工业。1937 年,三井财阀总资本17.2 亿,其中军工投资3.25 亿日元,其它老财阀资本总额中军工投资以住友最低,但也占14%,三菱最高占26%。新财阀的资本总额中,军工投资日产为50.7%、日窒为53.8%、日曹为93.4%、森为83.2%、理研为95.3%。
经过经济军事化,日本的军事力量和装备水平大大提高。至“七七”事变前,日军各种炮的数量已超过了法国而接近于英美。日本资本主义从其形成伊始,就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其最大特点,就是以军事为目的、靠战争而繁荣、从殖民地谋取利益,具有强烈的军事侵略性质。

㈦ 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电器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电、电灯以及其他电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的不可或缺的能源。由于电力,其它工业部门也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电器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化工业的崛起。

㈧ 有建造类的单机游戏吗

有的,比如《工业崛起》、《家园:重建王国》、《人类黎明》、《米宝太空站》《疯狂高楼大亨》等等。

1、《工业崛起》

《工业崛起(Rise of Instry)》是由Dapper Penguin Studios制作的一款风格十分简洁清新的策略经营游戏,听名字我们也能知道,这个游戏一定跟工业时代脱不了干系,游戏中玩家要成为一代工业大亨,在各个城市之间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商业政治帝国。从选择哪一行入手,到原料采集、厂房建设、设备采购、生产流程、销售渠道、客户服务等等众多方面都需要玩家制定策略。

2、《家园:重建王国》

《家园:重建王国》是一款以中世纪为背景的模拟建造类游戏,在游戏中你将成为一名白手起家的国王,在只拥有部分建造师和工程师的情况下将小村庄逐渐发展成一座先进且开放的巨大城市,游戏以中世纪为背景的城市建造游戏,复杂的经济模拟以及深度的生产链,超过150种不同的城镇及生产建筑物,带领你的子民们克服眼前的重重困难,抵御敌人的围攻和恐怖的天灾。

3、《人类黎明》

《人类黎明(Dawn of Man)》是由游戏厂商Madruga Works制作并发行的一款策略模拟游戏。游戏从石器时代开始,将玩家带到铁器时代,跨越人类史前10000多年。玩家必须让你的人民像我们的祖先一样生存、发展和进化,面对环境给你带来的挑战。

4、《米宝太空站》

《米宝太空站》一款科幻类的沙盒建造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将来到真正太空中搭建可供大量居民生存的太空站点,你以太空站队长的身份加入这场建造竞赛中,从一无所有开始发展,随着物资的不断获取与尖端科技的发展,米宝们会逐渐将太空站的规模扩大化,在保持自身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还可以前往探索新的领域,从而将自己的太空领域扩宽到极致。

5、《疯狂高楼大亨》

《疯狂高楼大亨》是一款城市模拟建造类的游戏,在游戏中设计你自己的摩天楼超过100层。租用办公室、公寓或商店,建造一个利润丰厚的摩天大楼。建造电影院,酒吧或剧院,以满足您的访客,并建立一个有效的运输系统与电梯和楼梯。

㈨ 美国财团的发展历史

1.产生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使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加速溶合,形成了许多垄断财团。美国从19世纪初开始产业革命,比英、法等国晚50多年,但到189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就超过英、法、德等国,跃居世界第一。工业的蓬勃发展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走到垄断。1893年经济危机,一些企业被兼并,一批垄断企业因而产生,例如1901年创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就是这次企业兼并的产物。它是美国第一家“十亿美元公司”,控制700多家企业,垄断了全国钢的生产,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

2.战前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有摩根—第一国民银行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库恩—洛布财团、芝加哥财团、梅隆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以及克利夫兰财团等八大财团。

3.战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八大财团实力发生变化,新财团崛起,形成了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等十大财团统治美国的格局。特别是在50年代下半期到70年代上半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大公司、大企业纷纷跨行业实行多种经营,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加速了混合联合企业的发展。各财团又互相渗透,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财团的界线愈来愈模糊不清,但东部财团如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以及第一花旗银行财团,仍处于统治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垄断地位。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团获得惊人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垄断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具体表现在:
生产的高度集中
据美国《幸福》杂志的统计,1954— 1969年美国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在产品的总销售额中所占的份额,从46%增加到65%;雇用人数在全国雇员总数中所占份额,从46% 增加到71%。全国工矿产品销售总额的2/3集中在只占企业总数的0.1%的大企业手里。这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约有86%属于十大财团。
资本越来越集中
1901年首次出现“十亿美元公司”时,银行资本、工业资本均已相当集中,并已开始融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集中程度更高。金融界在80年代竟出现了千亿美元的银行,如第一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财团的垄断势力随着各财团的经济实力迅速膨胀而日益加强,控制着美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4.新趋势
由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战后美国垄断财团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最显着的是:
财团经营多样化、专业化的特点逐渐丧失
美国财团最初是按经济部门发展起来的,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例如洛克菲勒财团以石油起家,摩根财团依靠钢铁发展起来,杜邦财团则是依赖化学发迹的。但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自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财团之间的竞争加剧,各大财团转向经营多样化,成为综合性的财团。随着经营多样化的发展,各财团所控制的工商企业五花八门,各色俱全,彼此之间的利害不尽相同,甚至互相冲突,使财团无法代表它们各自的利益,更难进行统一的指挥,只好放松控制。所以在今天的财团内部的关系日趋松散。
财团互相渗透
它们派遣人员互兼董事,使财团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界限不易划清。过去美国的大公司、大企业一般只受一家财团的控制,经过各财团的渗透,一家公司往往变成由几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
财团资本进一步国际化
美国财团不仅要将美国经济置于它们的统治下,而且还要向国外扩张势力,在国际范围内建立它们的垄断地位。战后以来,美国各财团大力扩大它们的经济活动范围,由一国扩展为多国。由于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跨国公司不但获得迅速发展,而且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各大财团所控制的大公司、大企业、大银行,几乎没有例外地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
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逐渐分离
“能人主义”在美国工矿企业中生下了根,各大公司经理不再实行代代相传的世袭制,而是选贤与能,聘请掌握生产技术而又擅长经营管理的“能人”当经理,财团的家族色彩日益淡薄。
美国财团(American Financial Groups) 是美国金融资本的简称,指由极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集团。

㈩ 清末的红顶富商,是如何建立世界级跨国财团,成为股东的

在清朝末年,虽然由于国家远远落后于欧美列强,导致备受欺辱;但却也出现了不少惊才绝艳之辈,比如写《海国图志》的魏源,除此之外还有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等等,而接下来要说的这人,在商界上的成就和地位比大名鼎鼎的晋商八大家还要强。



但是作为封建王朝没落时期的一名富商,伍秉鉴所积累的财富注定不会长久。就在他的跨国财团达到鼎盛时,一股暗流正悄然涌动。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事业。由于伍秉鉴包庇外商走私鸦片,他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还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据伍秉鉴自己估算,在战争中,伍家损失了不下200万两白银。但这笔数字,对于这位号称拥有2600万两的世界首富来说,并不至于伤筋动骨。况且,深谋远虑的伍秉鉴早把生意拓展到了海外,行商生意已不是伍家唯一的生命线。

阅读全文

与如何从工业崛起到财团雄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4s店怎么提升保值率 浏览:659
比亚迪奇瑞五菱电动汽车哪个好 浏览:88
禄劝哪里有汽车服务 浏览:740
桂林哪里可以汽车摆摊 浏览:537
白云哪里工业区多 浏览:928
汽车之家怎么看排名 浏览:396
靖江哪里有卖奥迪4s店 浏览:437
涡轮增压汽车气门积碳多久清理 浏览:386
宝马卡钳品牌哪个好 浏览:995
开业汽车销售需要准备什么 浏览:759
汽车底棚清洗多少钱 浏览:608
汽车镀膜广告怎么做 浏览:310
德州到石岛汽车车票多少钱 浏览:50
宝马油多少钱一升 浏览:122
汽车保养哪个部位不会主动去做 浏览:376
汽车氙气大灯多少w 浏览:534
宝马支架多久更换一次 浏览:460
工业盐检测项目有哪些 浏览:271
宝马1系手动有哪些 浏览:778
青州到寿光工业园多少公里 浏览: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