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中国一重为什么无工业母机概念

中国一重为什么无工业母机概念

发布时间:2022-05-04 22:19:15

❶ 工业母机股票有哪些

创世纪300083:工业母机龙头。公司钻攻机在消费电子领域市占率约40%,立式加工中心市占率约4%,均属于国内细分领域第一。

华中数控300161:工业母机龙头。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大脑,占据数控机床成本的20%―30。公司当前数控系统技术最强,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技术上有雄厚的储备,中高数控系统逐渐成熟,且在国产数控主机中大批量应用,华中8型、9型均为当前国内高端数控系统。

华辰装备300809:工业母机龙头。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全自动高精度数控轧辊磨床研发生产;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全自动数控轧辊磨床;公司是国内轧辊磨床行业的领军企业,在部分应用领域内,公司的设备品质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埃斯顿002747:总资产周转率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0.42%、0.43%、0.38%、0.53%。公司作为中国运动控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自动化核心部件产品线已完成从交流伺服系统到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战略转型,工业机器人产品线得到超高速发展,奠定公司作为国产机器人行业的龙头地位。

❷ 中国没有自己的工业母机时企业面临怎样的困境

中国家族制度自产生以来,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始终以各种变化了的形式继续存在和发展,对人们政治经济活动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鸦片战争之后,作为对传统家庭手工作坊的替代和补充,早期中国家族企业( Previous Family Business以下简称PFB。

❸ 公司涉及新能源汽车光伏光刻机和工业母机的公司

摘要 比高端芯片,新能源汽车的优先级度要高,8月19日,相关部门会议将发展“工业母机”技术重要性排在首位,那么什么是工业母机?在当今特殊节点,国家为什么如此迫切地要发展工业母机技术呢?

❹ 哪只股票即是新基建又是工业母机又是刀具概念股的

摘要 1、华辰装备:华辰装备主营全自动高精度数控轧辊磨床研发生产。

❺ 中国航母为啥叫瓦良格号怎么一点都没有中国文华的味道这样叫有何含义

1982年5月7日,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做出了按照1143.5设计方案建造第三代航母的决定。继第一艘航母“定单105”(1143.5设计方案的工厂编号,“定单105”曾被命名为“第比利斯”号,就是现在的“库兹涅佐夫”号)于当年9月开工后,1983年苏联军方决定建造第二艘航母“定单106”(1143.6),同样由当时乌克兰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承建。

停泊在大连港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13张)
为建造这两艘航母,苏联政府拨款对黑海造船厂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技术改造,包括建成了装配和焊接车间,允许将船体分段重量增大到200吨;装备了2台载重各为350吨的自行平板车,和建成了从新车间到船台的运输车道;0号船台的长度加长了30米;建成了装配重达1700吨总段的水平船台旁平台安装了船台和船台旁平台用的2台起重量各为900吨的龙门吊车,并加装了其它新型吊车,使得整个船台上使用的吊车达到10台;同时,改造大渠舾装码头。为了保障航母出厂驶往黑海,还将大渠和布格一德涅伯一利曼河道竣深到10.5米。这次技术改造,大大增强了黑海造船厂的生产能力。
按照当初的设计,两艘同级航空母舰的满载排水量为67000吨,全长306米,比美国“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仅短22米。舰艏飞行甲板高度距离水面有七层楼高,舰艉飞行甲板宽度73米。航母最多可容纳大约60架战机,飞行甲板前部有12具SS-N-19反舰导弹发射器。其主要使命是确保苏联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安全和战斗效能的发挥,消灭敌方海上和基地的海军兵力。1985年12月4日,“定单106”(“里加”号)在造船台安家落户(一舰下水,后续舰于当日上船台)。到了1988年,“里加”号船体建造成功,并于当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 “里加”号被改名为“瓦良格”(Varyag)号,以纪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良格”号巡洋舰。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的建造率已达68%。
工厂在施工中发现,建造人员15%的时间是花在从一个工位移动到另一个工位的路途上。为了减少非生产性的浪费,在上甲板上设置了移动式机修车间、工具和工艺工夹具的贮存仓库,并实施了在舰上事先规定的地点发放材料的办法。为了便于进入内部舱室,在船体侧壁处设置了专用工艺通道,为解决人员上下和运送小型货物,还在船台和舾装码头设置了自动电梯。担任整舰设计的涅瓦设计局也改变了设计工艺,图纸按总段和按专业设绘,图纸明细表都在计算机上分发,这样,可以相当快速准确地按照分类表将机械加工制件投入生产。一条航母由24个总段组成,工厂则把每一个总段都看作完整的制件。在船台旁平台上总段内进行尾轴架、舵和轴毂的安装,在大范围内实施了封舱前向总段内吊装机械设备、管道和其它工艺单元的工艺路线,大大缩短船台周期,生产管理达到的水平相当高、相当严密有效。

苏联解体后,在分家时出于“因地制宜的考虑”,“瓦良格”号由今天的乌克兰共和国获得(在最初的几年之内名义上仍归属俄黑海舰队)。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于1992年1月停工,就此半途而废。
据说,乌克兰前任总统克拉夫丘克在1991年竞选第一届总统时,曾面对黑海造船厂的工人们满怀信心地说:“乌克兰需要‘瓦良格’号,我们一定能建成它!”在场的所有人谁也不愿意将倾注了成千上万人心血的航母从此废弃。然而,即使克拉夫丘克连任了两届总统,“瓦良格”号航母依旧在舾装码头上任凭风吹日晒,没有得到拨款。
1993年,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海军司令格鲁莫夫在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研究把“瓦良格”号航母建造完毕、并移交给俄罗斯的可能性。这条航母本来是苏联政府拨款建造的,乌克兰方面要求俄方付出全部造价,即以一条完整的军舰出售,而不是俄方认为的未付的30%。厂长马卡罗夫此时报告道:“‘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大家问道:“为了将舰完工,工厂究竟需要什么?”马卡罗夫回答道:“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马卡罗夫说,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所有在场的人终于明白了:在国家解体的情况下,再要将“瓦良格”号建成已经没有可能。此后俄乌之间对此船仍有协商,但都是无果而终。1995年,乌克兰总统决定将“瓦良格”号的命运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置。
1995年12月,已经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访问了北京。1996年1月,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引述随总统出访的副总理阿那托利·基纳赫的话说,中乌正在为乌克兰未完成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运往中国造船厂一案进行谈判,他表示“瓦良格”号最终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解体作业。
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Agencia Turisticae Diversoes Chong LotLimitada)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实际总共花了一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筹款过程可谓艰难,曾先后两次向乌国申请延期付款,当然代价是要罚息,又是一笔额外的支出。之后因为欠债又和国内公司打了多年官司),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包括迪斯科舞厅、旅馆和博彩设备等,日后将其停泊于澳门附近海域。当时有人质疑,说澳门附近海水浅,停不下这种大船,除非以后还要深挖航道云云。而澳葡当局则明确表示,拒绝“瓦良格”号未来在澳门停泊。
1999年7月,澳门公司雇用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tractors(ITC)公司的SableCape号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启航前,买方要求在舰艉的明显位置标明即将落户的新港名称。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KINGSTOWN”字样(金斯敦,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首都)。据说,在航母被拖走的那天,身患重病的船厂厂长马卡罗夫曾泪流满面,在位于海边的造船厂疗养院目送了"瓦良格"号的“最后一程”。
不料,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备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
土耳其方面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它船只正常航行”等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西方媒体也借机纷纷大肆炒作“中国航母威胁论”。中国与土耳其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
“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间,创律公司每天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还必须向乌克兰港口当局缴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ITC的拖船船员因为长期无法脱身而深为不满,徐增平总裁更是因此损失惨重。徐总后来回忆说,当时可谓是内外交困,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恰好当时是金融风暴之后,“香港困难重重,内地的东西还得维持住,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以降低成本和费用。”
当时,土国总理府和外交部都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务的国务部长米尔札欧鲁(RamazanMirzaoglu)坚决反对。1999年12月19日,美国由幕后转到台前,驻土耳其大使皮尔森会见了米尔札欧鲁,表达了美国政府对“瓦良格”号的关切。2000年3月3日,米尔扎欧鲁应美国政府的邀请访美两周。临行前,他向总理艾西费特呈交报告,详述“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可能发生的技术问题,建议拒绝中国的要求,禁止让“瓦良格”号通过海峡。
ITC公司的 Joop Timmermans先生据理力争,他说将“瓦良格”号拖过海峡其实比驾驶一艘15万吨油轮穿越海峡更容易也更安全。但米尔扎欧鲁则说,要么你让这艘船自身拥有动力,要么你把它拆成碎块运走,否则别想通过海峡。Timmermans先生还说,2001年3月发生了一件怪事:一架不明国籍的直升机降落在“瓦良格”号的飞行甲板上,三个人跳出来进行了一番测绘后又驾机飞走了,临走前还用粉笔在甲板上写下“法国人到此一游”("The French was here." )。
在此前后,中国与土耳其之间一直进行外交接触。中国承诺,将完全负担“瓦良格”号通过海峡的安全保险以及可能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并且将从中国派遣几艘大马力的拖船,协助拖行“瓦良格”号,以保证通过海峡的航行安全。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尔扎欧鲁一边的土耳其军方,态度开始转变。总参谋长凯维芮柯鲁应邀访问北京,受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军方立场改变(众所周知的军火出口),并在8月初照会总理府,“建议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争取每年有200万人次中国观光客到土耳其,可为土耳其创造20亿美元的外汇。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议,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其海峡。土耳其国务部长兼政府发言人居瑞勒代表总理艾西费特,当天启程前往北京,向中国政府告知这项结果。
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国提出“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时必须具备的20项安全条件:
1. 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
2. 中国官方提供书面保证;
3. 必须委由国际认可的保险公司担保;
4. 护航“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拖船数量必须增加一倍(即由中国最先提出的8艘增加为16艘,并且必须是高马力拖船);
5. 通行海峡时,全舰四周必须灯火通明;
6. 舰上必须配置锚链及拖缆收放机械组及人力组以备必要;
7. 舰上因此必须安置发电机以启动机械及照明;
8. 舰上必须成立无线电通讯网以保持安全联系;
9. 在通行海峡之前,土方得派技术监督小组至舰上检查安全条件是否齐备;
10. 中国安排之拖船须由土耳其海洋署及海岸防卫队专家指挥;
11. 为防范未然,舰上及陆上均须配备消防队应变;
12. 通行海峡时,如海面起雾必须停航;
13. 通行海峡时,如海峡遇大风必须停航;
14. 通行海峡时,如遇水流汹涌突变时,必须停航;
15. 海峡视线不及五公里时,必须停航;
16. 舰上必须有领港员;
17. 通行时,海峡两端禁止其它船舶通行;
18. 舰上不得装载油料或爆炸物;
19. 通行时,有关航行安全、装备、技术及人员调度指挥均须听从土耳其方面指挥;
20. 通行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时必须在白昼进行,通行宽广的马尔马拉海峡得在夜间进行。
2001年9月,中国政府派出一个由交通部官员和航运专家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土耳其,就“瓦良格”号通过海峡问题进行具体磋商,并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诺。在极短期间,中国备妥了土耳其当局要求的多项安全措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马力的希腊籍拖船;同意给予“国家担保”,负责可能涉及的赔偿问题。
中国在“瓦良格”号上装设了小型雷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VHF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罗盘及发电机等航行安全设施,土耳其政府对此表示满意。
“瓦良格”号原定10月25日启航通过土耳其海峡,不料风浪突起,拖带“瓦良格”号的拖船缆绳也因风浪太大而断裂。“瓦良格”号通过土耳其海峡的第一关——博斯普鲁斯海峡,自24日起也阵雨不断,视野狭窄的坎德里弯角,弯度80度,暗流汹涌,不适庞大且无动力的“瓦良格”号通行。土耳其海洋署下令停航,等待天气好时再说。为了确保“瓦良格”号在“最低危险程度”下通过海峡,中方多次组织拖船在黑海口演习拖带“瓦良格”号的作业。
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土有关当局从凌晨起暂时关闭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峡,以便让中国澳门创律公司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通过。上午8时,晨雾散尽,这艘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难、消防船的前呼后拥、护航拖带下,进入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号以4节航速缓缓前进,到下午2时30分,终于安全驶过海峡最后一个危险的湾角,顺利通过了这一狭窄的水道,进入宽广的马尔马拉海。船队继续在夜晚时间通过,2日早晨进入狭长但曲折较少的达达尼尔海峡,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号航母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附近的国际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它与拖船连接的拖缆相继被刮断。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瓦良格”号脱离拖船之后漂向埃维亚岛,距该岛岸边只有80公里。不过,希腊商业海运部表示,这艘航母并无沉没或搁浅的危险。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拯救,花费很长时间,基本控制了船只。一架希腊救援直升机在航母甲板上着陆,把船上的七名船员,包括三名俄罗斯船员、三名乌克兰船员和一名菲律宾船员送到雅典以西的一个军用机场。经体检,医生证明他们情况良好。11月6日,拖船Haliva Champion号上的水手Aries Lima在试图固定拖缆时殉职。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住“瓦良格”号,最终将其控制住。
这艘航空母舰船体从风暴中脱险后,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不允许其通过),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2001年12月11日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过马六甲海峡。2002年2月11日晚抵达新加坡外海,2月12日进入南中国海,2月20日进入中国领海。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早晨5时许,她在6艘拖轮拖行及1艘引水船的带领下,离开了大连港外锚区,徐徐向内港进发。这6艘拖船前3后3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间,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只都不能进出。
上午9时许,“瓦良格”抵达内港。中午12时正,“瓦良格”号安全靠泊在大连内港西区4号散货码头,胜利结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时4个月(123天)的艰难远航。
“瓦良格”远航抵达,创律集团主席徐增平和其他负责人心情激动。徐增平坦言,当时的感觉是犹如见到了终于安全返家的失散多年的儿子。
第二天,徐增平表示:昨日天公作美,天朗气清,阳光明媚,风平浪静,为迎接“瓦良格”号的归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它的神秘面纱终于解除了,让人民可以一睹它的雄姿。”他说,“过去几天由于焦急等待而引起的疲劳,终于一扫而光了。”
徐增平说,“瓦良格”安抵大连,并不是整项计划的完结,而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他指出,整个计划已成功了99%,但最后的1%,也是最艰巨的,不能掉以轻心,他今后将为搞活“瓦良格”的商业模式而奋斗。他说,今后将要经常前往大连,以了解有关改造工程的进展。
顺便说一下,“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的博彩许可证已于“瓦良格”号靠泊大连的当天被吊销。

❻ 如何评价《临高启明》这本书

老实讲,如果让我在如今浩如烟海也垃圾遍地的网络小说界选一本书来推荐的话,我大概首选这本《临高启明》。若把范围再扩大一些,把当代文学跟古典文学全包括进去,那,私以为这本书虽然还不至于能跟那些名着并列,但其独一无二的特性不说后无来者,但至少也是前无古人。

《临高启明》是一本由各行各业几百号人一起写成的书,这种程度的“共同创作”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当然说“写成”也不大对,虽然这本书从2009年开始写至今也8年了,也是煌煌七百万字的巨着,但我猜距离它真正写完至少还需要四个七百万字——排在后面待“转正”的同人文字数都业已超过七百万了。

看书名也猜得到,这是一本穿越小说,讲五百来号人从现代穿越回明末去开创新世界的故事。故事选定的穿越地点是在海南省的临高县,于是就有了这个双关含义的标题。

而在现实世界中,故事是这样发生的:在2006年的一个论坛上,有人提出这么一个想法:

“如果我们携带大量现代物资穿越到了明末,会怎么活下去并改变历史?”

基于这个前提,这个论坛里的一票人马各自展开想象,基于自己的知识与所处行业提出见解。最终,这些见解被整理吸收,形成了现在这一本《临高启明》。其实在此之前还有其他一些小说得到过论坛里这批人的技术支持,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只有这一本活了下来,并且越活越好。

先不谈内容,就写作结构上来说,《临高启明》可以在“女仆革命”事件处被切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中本书作者进行主要创作,在剧情主体方向与技术细节处征询群众意见。而在后半部分,作者基本不进行创作了,而是将同人文章拆拆缝缝整理纳入到正文中。这被称之为“转正”。

《临高启明》里穿越过去的五百多人在书中被称为“元老”,其中有名有姓能报上名号的目前有近三百人。这三百人背后都是有真人在扮演的,并且人数仍然在增加——如果你也想在这小说里出场,纳上几万字的投名状,当元老不是梦。这种写作形式也使得这本小说完全“去主角化”,并且总有浓郁的嘲弄感。道理很简单,所有人都喜欢增加自己出场的份额,也都讨厌其他人的角色看起来太过伟大光明正确。作者们在现实中的博弈也会影响到小说内的世界。比如网名盗泉子的这位元老当年因为与马前卒在国内某事件上产生了极大的观念分歧,导致盗泉子退出《临高启明》的创作,于是书中关于新道教的理论基础、发展方向等内容就被搁置了相当一段时间——直到有另外的相关专业元老跑出来补足了这一部分。

但这种写作方式也正是《临高启明》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因为你再也找不出一本书,能汇聚到如此之多不同领域的专业内容了。现代社会的分工体系要求所有人都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深耕细作,于是在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人们对除本专业外的其他专业几乎没有任何深入了解。全才再也不可能出现了。而现代社会本质上又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细小的专业都有其意义所在,都是不可或缺的。举个例子,这五百人在临行前专门列了个单子去采购那些只有行业内的人才知道的、对行业很重要的、短期内无法自产的物资。但有一样就被所有人忽视了——USB接口。这东西在华强北批发起来一个不到一块钱,但穿越后,即便等上六七十年、等到这五百人死干净了,他们也造不出来。而驱动传送带所需的金属链条,现在七百万字了,他们仍然造不出合格的,只能进口皮革用皮带代替。于是,即使《临高》在某些技术细节上还是有很多疏漏的——如果不是这个行业的专家根本看不出来,但这本书仍然会让99%人觉得涉及面广到难以致信。就我个人来说,我除了能在涉及到管理学相关知识时进行评判之外,读其他学科相关内容我只能惊叹然后闭嘴。而我敢打赌,对于管理学没有涉猎的人在书中看到像鱼骨图、运筹学、钻石模型、PDCA循环这样的玩意儿时,除了闭嘴感叹也最好不要有其他判断。做金融的不会懂车床,搞化工的不明白刑侦,做农业的也当不了医生,而这些又都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而另一方面,这五百人并非是上下一条心穿越回去改造社会的。这些人心思各异,有想回去当皇帝的、有想养萝莉的、有想全收秦淮八艳、还有皇汉们要扶明灭清杀鞑子的、德棍们想玩线列枪阵排队枪毙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幼儿园老师想好好组织几十个孩子春游都不是个简单事情,更何况这几百各怀鬼胎的现代人?他们内部间的组织形式又是相当重要的点。

如果我们回到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上来,那主旨就是:如何从无到有地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化社会。一般评价《临高启明》时的评语都是:穿越说明书。因为它的技术细节实在太多了,多到让人觉得按这个步骤去穿越没准真就能成。

五百人穿越,在哪里登陆?一堆人各种比较周边资源与地缘优势,最终选定了海南临高。那明末时期的临高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当地当时的县太爷姓甚名谁?本地有头有脸的缙绅都有哪些人?于是就各种考证,最终确定了具体情况,这就有赖于历史专业——还得具体是明史专业——的人来进行考证。登陆后的初期发展,在修好简单的水电站前,作为临时动力使用的锅驼机就不是一般人可能知道的东西。修水电要确定合适电机的具体型号,这又是一门学问。物资的运送需要运筹学,而运送之前还要修路。简易公路也不是铲平土地就可以的,要保证其排水性抗压性与相对平整,都是技术活。除此之外,修好的路要在防止被破坏的同时保证行人安全,岗哨的设置与军事条例又是必须品……这个单子简直可以无限列下去。

在这里我们可以提一个“工业母机”的概念。工业母机就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工业母机的精度直接决定这个工业体系所能达到的最高精度。元老们带去了21世纪的各种设备,按理说技术水平应该直接跨越好几个世代才对。但这不可能。想要造机器,首先要有钢铁。前期因为技术与铁矿石进口的问题,造不了高炉,只能用平炉、转炉,钢铁的量就不够用。而在金相学实验室建不起来的情况下,连分析钢铁的各成份含量都成问题,别说炼硅钢、不锈钢了,连马口铁都造不出来。金相学仪器只有带来的那些,坏了就完蛋。如何研制当下生产力与科技水平能造的仪器就又是一个课题。而钢铁方面,没有硅钢就几乎永远告别了电气工业,而没有不锈钢就不可能开展化学工业。化学工业需要三酸两碱,即盐酸硫酸硝酸跟纯碱烧碱。即便这五百人带了一整套联合氨生产线,他们仍然花了一年半时间才初步解决了三酸两碱生产的有无问题。而有了化学工业就意味着有了:化肥、农药、医药、炸药。这个发展的进程几乎可以一直列下去。

这些具体的发展问题贯穿了这本书的脉络,在此先不细谈了。

但更重要的,在具体的技术说明之下,我们能看到血淋淋的资本积累是如何进行的,整个社会是如何变化的。这种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几乎是无可避免的社会整体的崩塌与重构,在真实历史的映衬下显得尤为可信。其中揭示的规律,大概只有在那一卷《资本论》里才能找得到了。

所以我更喜欢那个评价:《临高启明》既是进步小说,又是反动小说。

“在资本的推动之下,羊是会吃人的。”

英国在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当时的羊毛纺织技术开始发展,使得羊毛制品价格变得低廉,市场上对羊毛制品的需求就开始变得旺盛。而这些商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羊毛以满足市场,就需要更多的绵羊跟放牧的土地。于是圈地运动就开始了。

刚开始时这些商人还比较温和,他们更多的是占用英国传统敞田制里的公有地——虽然这些公有地的使用权一般都是归农民的。但资本的贪婪永无止境。我们都知道规模效应,大规模规范化生产能够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美国的农业就是最典型的规模效应农业,几万公顷的土地一起种,于是在买种子的时候就可以跟种子提供商议价,把价格压到极低;可以用上最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将农具的购买维护成本推薄到极低;可以请最好的农学家来因地制宜。于是人家的农业,播种用播种机收割用收割机干旱就人工降雨施肥撒农药直接用飞机,种出来的东西又多又好,价格还比你低。至今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英国圈地运动就是这种现代农业革命的先导,他们为了将土地集中起来运用各种农业技术,在掠夺土地的过程中渐渐无所不用其极。强行买断、通过立法来保证利益、暴力手段等等,是“明摆着的阶级掠夺”。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又被强行驱散,生活无着。而在他们发动的各种农民叛乱被镇压后,他们唯一的生路就只剩下去城市里给那些资本家们开的羊毛工厂当工人了,每天只能挣到将将饿不死的钱,被资本各种剥削,直到死——这就是“羊吃人”。

《临高启明》里对这种由技术进步与资本贪婪引发的残酷剥削有着更为深入的描述,典型例子就是在江南地区发展丝绸产业的赵引弓元老引发的“蚕吃人”。

因为这五百穿越众有着更好的军队组织形式、武器装备与航海技术,他们打败了在明末称霸海上而后被崇祯招安的郑芝龙势力——就是后来国姓爷郑成功的父亲,清朝割据台湾的郑家。郑芝龙在当时把持着对西班牙与日本的贸易,他覆灭后元老院就接管了这个贸易路线。明末时的航海技术比元朝还有退化,海上航行都只能靠海道针经——就是针路图,即以陆地路标为主要参照物的航海图。依靠这种技术,他们的航线长而繁复,贸易的生丝只能是泛黄的陈丝。元老院有更先进的罗盘,有六分仪,有最细致的地图,还有精确的航海钟——勉强能用的航海钟要在近一百二十年后的1761年才被发明,但元老们的航海钟就是批发几块钱一块的石英表。再加上更好的船,于是他们可以不依靠陆地参照物直接在大海中航行,从上海港口直达日本。

这种贸易极大地刺激了商人们对生丝的需求,为了获得更多生丝,赵引弓元老就从临高找机械厂设计生产了一种专门用来缫丝的机器。按书中说法,这种机器的技术水平只到十八世纪而已,连机械化动力都用不了,只能用大量的人工。但即便如此,其产出生丝的质量与数量都能直接打垮小农经济。但工厂的运转需要蚕蛹做原料和人力来做工。而当时的农民并不会直接卖蚕蛹——缫丝之后卖生丝比直接卖蚕蛹得利要多。于是赵引弓就通过向官府捐钱,以赈灾的名义向赈灾局支付银两用以购买蚕蛹。此外,因为有更好的蚕种与先进的养蚕技术,赵引弓用自己养的蚕直接冲击了市场。而通过对蚕农的放贷与技术支持,他得以成功控制了蚕农们的全部身家和生产资料——贷款可是需要抵押的。而即便没有抵押,利滚利之下迟早背上不可能还清的债务。在蚕熟之后,官府以赈灾名义出面直接压低了生丝的收购价格,使桑农血本无归。无法以高价卖出生丝,而卖蚕蛹又不可能回收成本。于是赵引弓直接让无数桑农破产,家破人亡成为难民。而后,他又通过难民营将这些人收容起来,训练之后派入工厂做工。工厂每天两班倒,一做12个小时。因为缫丝要使用滚水,车间里永远酷热难耐气味刺鼻。即便如此,工人们也对其感恩戴德,毕竟比起当难民,现在至少有饭吃。赵元老一手引发了蚕吃人,末了还能得到难民的感激。

如同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这个世上,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会看到,这种情形的产生几乎是必然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赵引弓老爷至少会给难民吃饱饭,给工钱,给治病,在同时代里已经算是温情默默了。如果让明代本土人来做,这种剥削只会更严酷。在英美俄等国很多描写资本工业时代的小说里,这种残酷剥削工人的描写比比皆是。一家四五口人住在面积狭小的贫民窟中,家里的壮年每天去工厂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几乎全年无休,然而赚的钱仍不够温饱。家里的孩子小时候总会在垃圾堆里捡没烧干净的煤渣,总有几个孩子会因营养不良夭折,等到他们长到十一二岁,就会被送到工厂或商店做学徒,忍受各种打骂,直到不堪重负死去。这就是社会大变革下资本的工业时代。

这五百元老在穿越后迅速的道德滑坡也是很有意思的看点。在穿越后很短的时间内,现代社会深入人心的那套“人权”道德体系就崩解了。为了开采煤矿和铁矿,他们可以强行派自己控制下的民众在缺少医药的情况下去热带疟疾频发的地方开矿,然后在镇压了矿工暴动后惩戒性地使用什一政策杀人——暴乱人群全体排队,随机每十人处死一人。他们还与英国人进行奴隶贸易,直接用人命来进行台湾的开发。他们建造的工厂,因为技术不稳定以及教育不到位的原因各种死伤无数。大工业里死人跟农业社会可不一样,不要说全尸了,掉在转炉铁水里连骨灰都找不到,高爆炸药下也找不着几个人体部件,而硫酸造成的烧伤更是痛苦可怖到形如地狱。为了获得工业人口,元老们可以强行推进并延长明末登州之变的发生,坐视孔有德将山东和直隶掠夺得十室九空,从而攫取几十万人口回海南。这就是血淋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

其实回头看中国的发展,也是深有感触。在二战后崛起的国家没有几个,除了欧洲那堆完成了资本积累还接受了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的老牌帝国之外,日本因为朝鲜战争美国对其的大量订单扶持而开始发展,亚洲四小龙里韩国同样有美国扶持,台湾有从整个大陆带去的资源,香港背靠大陆的巨大窗口,而新加坡又小得无话可说。只有中国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还是在没有海外殖民地进行资本积累的情况下。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毛时代中国到底完成了怎样的发展。从温铁军教授的理论来看,中国的工业积累几乎完全是通过剪刀差从农业上得来的,国家从农业上直接拿走了大部分成果用以补贴工业。民国时期,农民吃到三分饱,剩下的地主阶级拿走拿到城市里用以消费西洋产品。现在新中国到来,农民想我自己吃到七分饱才是正事,那中国的城市就失去了经济来源,工业的发展就是妄想。土地革命之后进行的一系列政策从这个方面看,都是想要从农民手里把粮食再拿出来,用以发展工业。中国人终于能够吃饱是到70年代末,因为中国的工业体系终于可以大量制造化肥了。闲话不提。但这五百穿越元老至今不进行土地革命,仍然容忍地主阶层进行大量的土地兼并。就我个人看来,这也是他们道德滑坡的具体表现。

但即便这小说描写的事情如此反动,如此黑暗,但《临高启明》仍是一本不折不扣的进步小说。它直接打破了对小农经济下幸福田园生活的幻想,什么你耕田来我织布,都是假的,骗人的。无数的佃农吃不饱饭;皇权不下乡的情况下当地缙绅阶层对当地权力的把控;小吏对官员的桎梏;社会上升渠道的缺失;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的军队本质等等。那是一个比烂的世界,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五百穿越众搞出来的社会黑暗得不见天日,但在当时的世界情形下,那就是天堂。就拿蚕吃人的赵引弓说,他的凤凰山庄工厂即便如此压榨劳工,这也是唯一能稳定提供三餐饱饭和一定的卫生条件的地方——当时可是普遍两餐和卫生观念接近于无的时代。这是工厂本身生产的需要,因为熟练工是很难培养的。除此之外,这个工厂虽然摧毁了小农桑蚕产业,但它毕竟让更多的人能用上丝绸了,这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像元老院用价低质优的纸、火柴、针、铁器等等直接摧毁了无数人赖以活命的工坊,但也确实客观上提高了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至少更多的人能看得起书。除此之外,对于元老院政权内部的描写也极尽讽刺,大政府下的各种问题一个不少。陆军与海军的争端,地方财政与中央的矛盾,“跑部钱进”的项目批准,从没断过的或明或暗的政治斗争,不同政治观念的博弈等等等等,有些讽刺深刻到我生怕哪天这书再被禁了……

按工业党的看法,现代的人权与道德观念本身都是由工业化带来的。在工业化之前,小农经济下一切人的生活都是现代人所不可想象的。人,并非天生就有权生存下去的。而现代社会带来的这一切物质与精神文化全都建立在生产力的发展上,简单来说就是仓禀富而知礼节。从这一点上讲,真正拥有最先进生产力和代表最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元老院势必得到统治地位。虽然在八年七百万字之后元老院才刚刚占领广州打到肇庆……

❼ 三一重工是工业母机吗

“向工业强国转型”是这项规划的目标。“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

❽ 中国的工业母机的制造能力为什么这样差

顶级问题。
工业革命是经过农业革命之后发展的。农业没革命,工业没有自己的发展,母机自然就差多了。

❾ 苏联援助中国工业母机了吗

援助了
富拉尔一重,沈阳机床,就是专门生产工业母机
工业母机就是可以不断生产工业机床,并持续进行升级的
156工程中,沈阳机床厂主要生产切割机床和一般通用机床
一重生产特种设备
还帮助其他各地机床厂进行升级

阅读全文

与中国一重为什么无工业母机概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丢了一年没找到有什么办法 浏览:176
去哈滨工业大学到哪个火车站下车 浏览:619
汽车座椅换新多少钱 浏览:903
工业用地转商业用地需要补多少钱 浏览:657
电力工业学校停车位多少钱 浏览:879
汽车蜗轮增压和自然吸气哪个好 浏览:397
工业区武装部什么意思 浏览:582
工业水冷式空调什么牌子好 浏览:718
汽车obd能供电多久 浏览:139
大车汽车水箱换要多少钱 浏览:458
工业园区塑料丝印要多少钱 浏览:93
怎么学工业机器 浏览:980
工业中的套头是什么制品 浏览:884
06款宝马x5更换挡把多少钱 浏览:313
奥迪s3和s4哪个开着舒服 浏览:215
汽车销售店售本地是什么意思 浏览:693
自贡汽车哪里有优惠 浏览:315
天心区工业区在哪里 浏览:877
工业水管用什么管 浏览:667
汽车电池要充多久才能用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