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如何提高工业创新力

如何提高工业创新力

发布时间:2022-05-01 04:24:20

1.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做好工业创新发展强攻战

摘要 下面我从终身学习这个角度来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2.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做好工业创新发展强攻战

摘要 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应该是自我认识上的提高,这是内驱力;其次是相关部门提供的培训、学习、展示的平台,让人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

3. 如何推进技术创新,切实提高制造水平

三、依托企业,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你好,一是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按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规划。同时,加快装备升级改造,以规模效益显着的行业为重点,争取掌握一批具有发展主导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落实并完善财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金融、新能源,提高制造水平、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市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大投入。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推进产业聚集与升级的方式如下。支持重点企业瞄准世界前沿技术,提高成熟适用清洁生产技术普及率,改进工艺流程,加快推广应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一,增强国际竞争力、节水。二是加快推广应用先进制造系统、节能环保,加快建立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管理程序、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研发、健全机制,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二,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加快企业技术改造重点任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统筹规划。二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四是着力推进精益制造,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整体推进电子信息。三是加快推广国内外先进节能,继续做好“三网融合”工作,加快形成先导性、应用与准入政策,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调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总的要求是,坚持市场化运作、支柱性产业。二是完善市场培育、节材技术和工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先进制造。五是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三是加快突破新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支持扩大节能环保,统筹推进20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工程,推动关键领域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重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生物产业

4. 如何提高(工业)产品设计创意与创新能力

首先,我感觉你应该多看各种各样的有关设计方面的图片,如果遇到有创新的东西就记下来。

第二,就是要多动手,有时针对一个东西从各个方面进行设计,不要怕设计 的不好,也许有些想法比较令人难以接受,但时间一长设计思路自然而然就开阔了撒

第三,要多现有的设计多几个为什么?在提问中开阔设计思路也是一个好方法,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5. 如何提高大企业的创新动力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迅速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综合运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务等多元化的支持方式,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一是完善和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特别是与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相关的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培训,使企业能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优惠,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好政策实施的评估督促,建立政策跟踪研究和不断完善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健全和完善政策体系。
二是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更多地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项目。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面向企业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建设一批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管理和开拓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企业发展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扶持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三是加强企业研发条件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基地,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各类研究开发机构,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各类人才的培训,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技术人才。鼓励企业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和措施。
四是组织和动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利用科技中介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搭建科技人员与企业双向选择的信息交流平台,形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从科研院所和高校选派一批科技人员进入企业,研发技术、开发产品。特别是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带产品进入企业推广应用。鼓励科技人员直接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创业。

6. 提高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什么建议或意见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进入加速工业化阶段,在过去的较长一个时期,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来源主要依靠模仿和引进。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业化模式提出了挑战。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已从过去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廉价劳动力转向创新能力、技术和管理优势,知识产权成为重要的竞争工具,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是世界制造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约为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但是,我国制造业的多数产品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大部分设计和制造技术依靠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原创性的产品和技术更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竞争能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不可能真正成为制造中心。
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的企业和产业正面临新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严峻挑战。一些加工制造能力较大的行业,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而导致缺乏竞争力。例如,我国的DVD生产能力世界第一,却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出口受到外国企业知识产权的制约,被征收较高专利费,廉价劳动力优势被削弱。又如,我国的一些重要技术装备制造加工能力并不差,但因为缺乏设计和成套能力,只能进行转包生产和来料加工,赚取少量加工费。技术装备的对外依存度较高。越是高技术设备越依靠进口。2001年,我国进口装备制造业产品约110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口总额的48%左右。大量的国内需求只能拉动发达国家的GDP增长。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阶段,一些行业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部分优势企业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但是,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来源还是依靠引进和仿制。如果说过去在低端产品层次,我们可以靠引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靠市场换技术,那么,当我们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与外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在高端产品形成竞争时,人家是不会把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转让给竞争对手的。目前,从外国转移到我国的制造企业,大部分核心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仍然被外国公司所控制。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和技术发展方面实施追赶战略。日本和韩国等实施追赶战略的经验表明,在进入高端产品和接近国际市场档次的市场竞争时,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加强研究开发,在战略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如果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的低水平粗放型发展道路,我国的资源供应将难以支撑。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把先进的技术与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一方面,没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引进高水平的技术;另一方面,一些关键技术和敏感技术特别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技术引进受到诸多限制。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是买不来的,国家的竞争力也是买不来的。我们要从实现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多的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战略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二、我市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历史和特点
我市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全国各地企业的发展一样,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慢慢发展起来的。1992年以前,企业的技术主要来自于国营大企业和科研机构,许多技术是无偿取得的。由于短缺经济的作用,产品不愁卖不掉,所以他们在量上迅速扩张,而对技术创新的需要并不强烈。这一阶段的后期,企业大多积极开展与大企业联营活动,走联营合作之路,不仅从大企业那里获取技术,还积极引进国营企业的淘汰设备。有的作为大厂的分厂,形成稳定的生产联合体。至1987年底,全县开展科技横向联合和协作的企业有170多家,与全国15个省、市,5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并聘请外地科技人员和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250多人来县作技术顾问。从而开展了企业办科研,以加快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1992年以后,是全市企业飞速发展时期。这时民营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也成长起了一批上规模企业,这时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中小企业以前的制度优势也逐渐在失去,因此,他们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以产品技术质量取胜。从这个时期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看,主要有三个特点:
A、“模仿创新”。就是先模仿,然后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开发和创新。这种类型在当前温岭中小企业创新模式中大量存在,大约占总量的38%左右。近些年,我市先后组织泵业企业参加了德国科隆、美国芝加哥、日本的五金博览会,参照国外的样品,大大改进了自身产品,提高了档次。2001年,温岭利欧电气公司在展销会上购买了一款水泵,仿制出注塑外壳整件,使该厂主打产品花园泵外观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出口订单纷至沓来。
B、“合作创新”。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设备不够先进,高科技人才不足,就走与高校合作开发之路,这种类型大约占53%左右。成立于1994年的浙江万全信号设备有限公司,在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的支持下,开发了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及半自动闭塞区间设备,并结合市场需求,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开发了微机联锁系统软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拥有了稳定的客户与市场。2000年,万全信号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制开发的“面向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自组织建模技术与递归化集成系统及应用软件”荣获了“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C、“自主创新”。所谓自主创新,就是以自主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自主创新在温岭中小企业里数量还不是很多,约占8%。温岭市的先导电机研究所优化设计软件,一个人10多分钟就可以设计一台新型的电机,这就是自主创新。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科教兴市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营造了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引进人才和技术成果工作的意见》、《关于温岭市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认定暂行办法》、《关于温岭市科技型企业认定暂行办法》、《温岭市科技风险金管理试行办法》、《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一系列政策。并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加快高科技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每年技改贴息1000多万元,重大项目支持1000多万元,对龙头企业进行一厂一策扶持。至今已有25家企业实施了ERP管理,走上了科学管理的轨道。全市每年开发出新产品100多只,占全省开发新产品数第一。大量企业从依靠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数量型增长,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要素生产效率的质量型增长上来。
三、我市企业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企业虽然在向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应当看到,我市的科技型企业还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偏低的情况。在全市2万家企业中科技型企业不上百家,占百分之一都不到。在19家高新企业中,平均每家年产值只有8337万元,上亿企业只有三家。而企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大都还停留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的小改小革,而缺乏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精尖技术。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现在我市的科技型企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分析影响我市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因素有不少,其中的主要问题是:
企业自身问题
A、企业家的问题。温岭的企业家阶层大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一批创业者,他们有二十多年来经营的经验,对传统意义上生产经营来说,他们是行家里手,但面对信息社会,面对新型工业化道路他们会感到陌生,感到力不从心计无所出。于是企业主中有些就存在“小富即满”的安逸思想,没有发展壮大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因为他们的起点都比较低,大多数在高中学历及以下。(就是在1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里,也只有2家的法人代表是硕士研究生毕业,还有2家大学、2家初中,其余都是高中毕业。)学识的一般化带来产品的一般化,他们大都依靠价格优势开展同质竞争,而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B、管理模式问题。因为职业经理人阶层不够发达,企业投资者又对职业经理人不够放心,所以现在的管理模式绝大多数仍是家族式管理,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没有分离,因而企业大都还固守着独断式管理模式,没有实行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模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C、企业创新意识问题。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意识,盲目乐观,认为本企业产品销路好,不再开发新产品作为支撑,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据调查,温岭中小企业普遍对本企业产品寿命持乐观态度,有34.2%企业认为产品寿命在10年以上,25.1%企业认为在5--10年,19.2%企业认为在3--5年,只有20%左右的企业认为在3年以下。在经费投入上,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只占1%以下,而温岭大企业一般在1.5%以上,发达国家在5%左右。
企业发展外部环境问题
A、资金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信誉等种种原因,其正常发展的资金往往都不能从银行融资得到满足,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往往会碰到融资难的问题。由于温岭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环境,尤其是缺乏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所以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融资手段。
B、人才资源问题。虽然温岭市近年来科技人才资源量逐年在增加,但每万人口中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比浙江省的平均水平都低,2001年温岭市每万人口拥有专业技术人员不足200人,而且高级职称人才奇缺。就在这些有限的科技人才资源中,又有近90%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仍是与科技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工作。
在对台州市107家上规模(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上)非公企业科技人才情况的调查表明,职工总数中中专及以上学历占12.32%;高级职称人数占万分之11.79。而在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中专及以上学历占32.13%,高级职称人数占万分之85.49,可见科技企业的人才比一般企业要高出好几倍。按此比例计算,温岭市30万工业企业职工中,还要培养或引进中专以上人才59430人,高级职称人才2211人,才能基本满足向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需要,可见人才缺口之大。
C、基础设施问题。温岭远离大城市,地处“长三角”的南端,接受上海幅射能力弱;不通火车、电力紧张,这些都是不利因素。但地处沿海,有高速公路、航空港、出海口,有利因素也不少。但与建设世界先进制造基地的要求相比,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D、服务保障问题。我国没有一部类似于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更是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资本结构优化扶持金和新增贷款很少与广大中小企业有缘。普遍存在着的企业征地难、贷款难、办事难,在阻碍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之间的联合和沟通问题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再要扩张,就要走资本经营的道路,联合和并购都在所难免,上市了的规模企业可以进行证券买卖,而中小企业就没有这么便利,在产权交易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并购是很困难的。现在政府提倡企业整合,实行强强联合,统一品牌、统一技术;或以产业链来组织,实现配套厂之间的联合,这样的松散型组织已有成功,而紧密型的往往因一山不容二虎而失败。
四、进一步加快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1.加强对新型工业化的宣传,走科技型发展之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方针。结合温岭的实际,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改造提升传统和特色产业,努力把温岭市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用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理论来指导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化和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
2.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企业主的素质
应该建立经常性的培训制度,以不断学习来解决知识老化问题,可以经常组织企业主到先进国家参观考察,让他们从繁忙的事务中脱出一阶段,到先进同行中去找找差距,思考一些问题,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这样也可以解决一些“小富即安”的思想,以激励他们不断进取。要鼓励企业主培养和聘请职业经理人,这是一个企业长远利益所在,也是企业能长治久安的一个措施,
3.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A、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发展风险投资事业。针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小,数量众多,贷款成本高的特点,可以采取利息市场化或赋予银行更多的利息浮动权来解决。在风险基金设立上,应该由众多主体参与。引导企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甚至个人等众多主体投向风险资本。
B、进一步尊重知识和人才,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意识。要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提供住房、转移户口等各种安居政策,解决好他们的职称、人身保险等后顾之忧。企业也应实行灵活的利益分配政策向技术人员倾斜,如采取技术入股等方式,以吸引优秀人才。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技术创新意识。
C、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持适度超前。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快能源、交通、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硬环境。加快城市道路和城市交通枢纽建设,建设沟通城区、泽国、大溪三角区域的主干道,实现“半小时经济圈”,尽快建好甬台温铁路。同时鼓励在工业园区中建立共用的技术开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等公共平台,大幅度提高企业发展的保障能力。
4.加大政府引导作用,健全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日本、台湾在各县市都设有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内容有咨询服务、信息服务、技术创新服务、金融服务、财政服务、职业培训服务、产品销售服务、国际化服务、配套协作服务和组织化服务等10项。应由政府出面予以引导,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完备的,能够提供各方面服务的体系。根据国外经验来看,我市应该从单纯金融服务转向金融与技术创新并重,并在信息、咨询上加大服务力度,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工艺水平。
5.加快产学研合作创业网络建设
加强各类产业集群的建设,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各类园区为载体,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组织科研攻关,形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形成高新技术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区、出口产品基地等科技创新基地,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创业。已建立的浙江高校产学研创业中心要担负起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孵化和培育等工作,为产学研服务的配套设施要跟上,孵化创业大楼要尽快建设。在这里,除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展示,技术检测,创业场地等为项目孵化提供各种服务外,还要使之成为产、学、研的结合点,成为高校向下延伸的落脚点,以促进科技成果企业化,生成新的小型高科技企业。

7. 在“十四五”规划下如何增强企业创新力

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着眼于重大创新。提前部署、超前谋划,聚焦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科技研究,力争取得突破,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在十四五规划下,中大咨询认为要充分利用国有企业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优势,通过高强度研发驱动高质量增长,努力掌握关键技术,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发挥国有企业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引领作用。国有企业也应主动承担和组织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和重大研发任务,加强技术攻关与集成、装备研制及大规模应用,不断增强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支撑国家战略实施。

8. 如何增强企业创新动力

国家为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出台了很多政策,也陆续投了不少钱,但大量的企业仍缺乏创新积极性。企业并不缺钱,如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56%投资来源于企业自筹资金,但为什么企业总是喜欢把钱用于扩大规模、搞多元化,而不愿投向研发呢?问题症结何在?如何才能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这是值得深思、有基础意义的问题。
一、创新动力不足是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
目前企业创新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条件不足,如创新基础差、能力弱、缺乏创新型企业家和技术人才、政策支持不到位等。二是动力不足,企业缺乏创新热情,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原有企业发展模式的依赖仍很强。总体看,自中央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以来,创新工作有成效,但与中央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根据国家科技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56%,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动力不足已成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
内在动力是外部条件发生作用的前提。缺乏创新主体的内在动力,外部支持性政策的作用很难有效发挥,有的甚至会被扭曲,一方面可能会成为企业借机向政府要钱、要政策以及寻租获利的机会,另一方面则可能成为一些政府部门借机强化对企业干预、扩展部门权力的工具。“多个部门抓创新,但却不知谁负责”是各地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由于“多龙治水”,扩权争利便难避免。同时,政府搞评奖、定创新项目、由政府出资成立投资公司增加创新投资等早已被证明不会有什么好效果的做法又开始时兴,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又开始“忙”起来,感到对企业又有“抓头”了,结果是政府对企业干预增加,企业却怨声载道。在企业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试图只通过政策扶持或增加投入来实现自主创新,是不可能的。没有企业的自主、自觉行动,政策再帮忙,反而会增强企业创新的惰性。
二、创新导向型国家环境的缺乏是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企业愿不愿意创新,既取决于自身能力和企业家意识,又与国家环境密切相关。从创新规律看,一个国家的发展环境对企业创新动力的形成和创新的程度有决定性影响。在生产要素导向阶段(即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忽视环保、廉价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和投资导向阶段(即靠大规模投资支撑经济发展),企业可以轻易获取廉价生产要素或大量生产订单,创新意识普遍不强,这两个阶段是创新不活跃期,此阶段发展环境的特点决定了很难产生大规模的创新活动。只有当国家经济转向或处于创新导向阶段时,大规模的企业创新才会出现,这个阶段是创新活跃期。
创新导向阶段之所以能产生大规模创新活动,是该阶段重大环境要素的特点决定的。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和美、欧、日等国发展实践,能从根本上激发大量企业进行创新的重大环境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要素条件、市场环境、需求水平、产业环境、政府角色。这些要素既影响企业创新,也是决定产业发展和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这也说明创新与经济发展不能割裂。创新导向阶段环境要素的主要特点及其与创新的内在关系是:
①适度的、相对不利的生产要素环境。从各国创新历程看,在资源、能源、人工、自然环境等初级生产要素相对富裕、宽松的地区或发展时期,企业创新不活跃。而适度的、相对不利的生产要素环境,如资源和能源相对不足、人工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等,往往能逼迫企业走上创新道路。
②健康的市场环境。这是大规模创新活动产生的基础。创新对市场环境要求主要有四条,首先,有真正的市场主体。企业能基于内外部环境变化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其次,充分、规范的竞争环境。越是竞争充分的行业和地区创新越活跃,垄断和竞争无序会扼杀创新。再次,公平的发展机会。在“暴利”和“寻租”盛行时代企业很难安心创新;在优待外资、排挤内资的不公平环境下,很难调动本国企业的创新积极性。第四,完善的法律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财产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③挑剔的需求条件。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的原动力。成熟、挑剔、且不断升级的客户需求会牵引企业走上持续创新的道路,低层次的需求条件则只能养活创新意识差、技术水平低的企业。
④良好的产业环境。在产业基础好,产业规模较大、产业组织合理,有上下游层层加压、相互提升的产业集群,有发达的科研院所、服务商等各类相关支持性机构聚集的产业环境下,企业既有创新动力,也有条件,因此创新活跃;相反,在恶劣的产业环境下,企业不愿创新。
⑤正确的政府角色。创新风险过大会吓跑企业,政府干预过多则会扼杀企业创新激情。
中国正处在由要素和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向创新导向阶段转型时期。目前离创新导向型环境还有相当距离。一方面,要素环境的转型在不同程度地向企业传递创新的压力和引力;另一方面,环境转型还远未完成,国家有关政策也未调整到位,从而决定了大量企业必然缺少创新的动力和激情。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问题,必须建立创新导向型国家环境。同时,环境转型的长期性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大规模创新局面的形成也将是一个长期、艰苦过程。忽视要素环境对创新的根本性影响、急于求成、表面文章等做法都是与创新规律相违背的。
中国现阶段要素环境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企业创新动力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①逼迫企业创新的要素压力机制尚未形成,生产要素压力没有及时、充分传递到企业身上。中国的要素环境实际上已不宽松,能源、矿产、资金、土地、劳动力、环保等的压力越来越大。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政府出于保护企业的考虑,一些重要生产要素的价格被长期扭曲、压低,要素价格不能反映其在市场上的稀缺程度。企业既然能较容易地获得低廉生产要素,便没有足够动力去改变靠消耗资源、追求低成本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既然走老路仍能活下去甚至还活得不错,谁也不愿去冒创新的风险。
②缺乏催生创新、保护创新的市场环境。由于企业改革不到位,在所有权实质性缺位、干部任用非市场化情况下,多数国有企业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企业高管人员为迎合政府偏好和迫于短期业绩压力,大多不会选择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且往往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创新道路。一些行业竞争过度和一些行业由于垄断而竞争不足,限制了竞争刺激和逼迫企业创新的作用。法制环境不完善,如财产保护不到位,投资者特别是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这样的长期投资还有一定担忧;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使创新产品、技术、专利等得不到有效保护,企业不敢创新。
③需求对创新的牵引和拉动乏力。国内低层次需求过大、缺少作为主流的挑剔型客户群、消费升级慢、政府需求侧管理政策不到位、全社会鼓励创新的消费文化缺失等,严重制约了需求对创新的牵引和拉动作用。
④产业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刺激和拉动创新的效应却不明显。目前在全国很多地区已形成若干大小不等的产业集群,但由于产业集群内低水平重复严重和低端企业过多、有系统集成和产业链领导能力的大型企业过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等原因,多数产业集群还没有形成上下游相互提升、竞争压力层层下传的集群创新机制。同时,一些产业集中度低、产业低端恶性竞争严重、国家一些产业政策存在偏失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创新的激情。
⑤政府在创新活动中越位和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企业创新。政府越位表现为对企业行政干预仍过多,一些地方政府在创新中违反创新规律,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甚至给企业下达创新任务、由政府确定创新项目等做法,对企业创新造成极大伤害。政府越位可能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将本应由市场驱动的创新活动扭曲为政府主导的创新。政府缺位表现为在一些重大领域的技术创新中政府未能有效分担相应风险,未能给本国企业提供足够的创新机会,未能提供完善的基础研发、教育、金融等基础性环境。
三、解决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问题的政策建议
让企业有创新动力没有捷径可走,不是出几项政策、加大些投入、宣传动员就能解决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关键是建立能逼迫和吸引企业持续创新的国家环境。这种环境的形成过程也是大规模创新出现的过程。应按照自主创新和经济转型相结合、各类环境要素政策相协调的原则,下决心理顺和调整要素政策。
1、加快推进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形成逼迫企业创新的要素倒逼机制。由于能源、资源、人工、环境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巨大压力迟早要释放,我们必须通过调整要素政策将这种压力释放的过程变成逼迫企业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应放任压力释放从而大面积削弱国内企业竞争力或用政府力量阻止其向企业传递。要素政策调整的重点是逐步实现能源、资源、劳动力等要素价格的市场化,使之能充分反映其在市场上的稀缺程度。要素政策调整的结果是形成相对不利,但又不会一下子使企业陷入困境的生产要素环境和相应的逼迫机制。同时也应当看到,相对不利的要素环境是双刃剑,必然有一些习惯了过“宽松”日子的企业会因此过早陷入困境,经济发展速度也可能放慢,社会就业压力会阶段性加大等。这对政策制定、推出时机、相关配套等都提出更高要求,政策制定者必须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要有充分估计。
2、完善催生创新、保护创新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得不到改善,就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创新活动。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提高竞争水平,打造充分、有序的竞争环境,强化竞争对创新的压力和推动力。加大财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企业创新热情,让企业敢于创新。
3、深化企业改革,让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现在国有企业改革还不到位。要让国有企业有内在创新动力,就必须改革现有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制度和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考核与任用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监督权(行权机构如国家审计署、财政部等)、出资人所有权(行权机构是真正意义上的出资人代表)和运营权(行权机构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相对分开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4、调整和制定有关需求政策,形成拉动企业创新的需求牵引机制。从需求侧研究和制定有关政策以拉动企业创新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我们要改变多年来重厂商侧轻需求侧管理的做法,调整和制定有关需求政策,如利用法律、行政、标准等手段提高需求标准,拉动产品或产业升级。改革政府采购的体制和机制,扩大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支持作用,特别是要动用重大工程项目招标、重大技术采购等国家资源,为国内企业提供重大工程实践机会和创新产品的市场出口。
5、进一步改善产业环境,发展、提升产业集群,形成集群创新机制。要大力培育有技术集成和产业链领导能力的大型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国内产业并购、重组、联合。进一步规范产业秩序,减少恶性竞争。
6、正确政府定位,实现政府与企业良性互动。政府是创新环境建设主体,企业是自主创新主体。政府应努力克服创新中的越位和缺位问题,致力于激发企业创新热情、提供有利企业创新的条件、承担企业不能承担的创新风险这三大任务。对政府不能干或干不好的事情,要坚决交给企业或协会、中介等组织。

9. 如何提高传统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0 引言
传统型中小企业是指不主要从事具有高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性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并且创新能力较低的企业。可分为生产独立产品的企业和给大企业做配套的企业[1]。为大企业配套的企业,由于其技术以大企业需求为标准,往往能得到大企业技术指导,因此,其着力点不像创新型中小企业那样视创新为其生命;生产独立产品的中小企业,其产品大都是大企业无暇或不愿从事而社会中又必不可少\只能由中小企业来生产,这类企业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市场,另一头又连着上游企业,既要关注市场,又要关注企业技术的进步。

论文百事通传统型中小企业在我国占绝大部分,在拉动经济增长、吸纳社会就业人员方面,举足轻重;因此,根据其本身特点和环境条件,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对传统型中小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1 我国传统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面临的困境
(1)技术创新人才匮乏。技术人才往往是企业创新的关键,但传统型中小企业由于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和发展预期等方面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比,所以,传统型中小企业在与大企业的人才争夺中很难网罗到合适的人才。即便是由自己本身培养、提拔起来的人才也很容易被大企业通过丰厚的待遇挖走。
(2)技术创新风险大,承受能力小。传统型中小企业无法承受创新伴随的风险,创新一旦失败,前期创新投入的损失是难以承受的。而且即便创新成功,其成果能否受到市场的接受具有不确定性。传统型中小企业相对缺少市场运作经验,而且将技术成果商业化的能力有限,难以将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所以,即使产品开发成功也很难获得高额回报。
(3)创新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渠道不畅。进行技术创新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传统型中小企业缺乏的是财力,国家的技术改造周期在新的条件下,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刺激作用开始减退,因为国民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大规模投资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国家的资金已难以像过去那样可以形成资金集聚效应。因此,资金紧张使传统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面临更大的困难,企业已不像过去那样依赖国家投资,只好自筹资金。但在目前的企业留利水平下,传统型中小企业无力通过自身积累而在技术创新投入方面有所作为,而企业外部的融资环境也不利于传统型中小企业筹集资金。因此,从企业的内外两方面看,传统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都是不足的[2-3]。
2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基本分析
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内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层次性、风险性、依从性等特点。技术创新战略模式是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按技术竞争态势分为领先战略、跟随和模仿战略[4-5]。领先战略致力于在同行竞争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跟随和模仿战略不图率先开发、采用新技术,而是在新技术被开发、采用后即行跟上或进行模仿。两种模式各有优势和劣势,企业要依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诀择。
2.1 两种战略模式的基本特征
2.2 两种战略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2.2.1 领先战略的优势和劣势
领先战略优势是:领先者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和形成比较优势地位增加了后继者进入市场的成本;容易获得独特的市场信誉和新的技术壁垒,可以使自己与用户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形成垄断地位。
领先战略劣势是: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成功率较低;投入生产时缺乏合适的现成熟练技术工人和新工艺;在市场销售新产品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的市场沉默期,存在较大风险。同时,由于领先者必须投入一定的技术开发成本,缺少合作投资伙伴来共同担风险、降低开发成本,而且往往需要独自打开产品销售局面,所以领先者具有较高成本。
选择此战略条件是:企业应有独立的R&D机构,有较强的R&D能力和雄厚的财力。企业要能从技术上预见到未来市场的潜在需求,要对创新产品及技术进行专利保护,并能进行批量生产。
2.2.2 跟随和模仿战略的优势和劣势
跟随和模仿战略优势是:学习领先者经验和长处,可减少研发投入,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分析领先者不足之处,寻求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有可能获得后来居上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跟随和模仿战略劣势是:跟随和模仿者往往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来改变领先者在消费者心理的先入为主定势,进入市场较慢;如果市场容量有限,很难取得足够高的市场占有率以享受规模效益;且领先者对技术和产品的专利保护,使应用此战略受到一定限制。
选择此战略条件是:企业R&D组织应极富有弹性,能及时迅速掌握别的企业研究方向和成果并迅速而巧妙地加以利用、改进和提高。

10. 企业应该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所谓自主创新能力,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出发,以自身力量为主体,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推动经济结构的创新,促使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能力。当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企业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当今世界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正在加速形成。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追求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巳成为大家的共同选择。事实证明,凡是重视自主创新的企业,经济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相反,凡是经济缺乏活力的,关键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运用自主创新的办法来解决和处理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消除制约企业经济发展的一些制约因素,提高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水平,将自主创新力转化成经济发展力,这样才能促使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另一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企业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话题,也是困扰企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些创新型企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大都在70% 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在30%以下。而我们有的企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总的来说还十分偏低,经济的发展70%来自粗放型生产方式。如一些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建立在重复投资、扩充非规模项目和密集的劳动力成本上获得的,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很难地适应市场经济高风险特殊,它给企业经济增长带来一些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如果长此以往,难以为继,必须立足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企业自主创新离不开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因而其自主创新也是有着自身的特点:其一,主体性。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如何,不仅关系到整个企业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且关系企业自身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毫无疑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巳经成为决定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个重要环节的创新问题不解决,企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空话。其二,自主性。企业作为基本经济主体,自主的创新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具有的首要特征。无论从企业的发展战略来看,还是从企业的目标和任务来看,都必须把自主创新的责任、权利和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这必然要求企业通过增加自主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求生存、求发展。其三,综合性。企业自主创新,是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市场运行规律而实施的综合创新过程,是人、财、物、信息、技术、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是决策、组织、管理、经营、生产、教育等工作有机整合的过程,其综合性很强。其四,关联性。企业自主创新与社会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的创新活动,而是一个与社会、区域和其他行业的创新活动。 综上所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企业自主创新也有着自有的特点。那么,怎样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呢? 首先,要确立自主创新战略。要实现战略思想转变,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真正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应当着眼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结合起来,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有自己的特色,在此基础上,科学提炼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战略发展布局和战略发展保障,真正使自主创新成为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和激发器;加强科技规划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应用性科技研究,推进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把经济增长方式完全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职工素质提高上来,以此推动产业战略的优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自主创新战略的建设,带动和促进企业目标战略、经营战略、品牌战略、人才战略等的建设和发展,形成科学的战略创新体系,使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更加规范化、网络化和系统化。 其次,要搞好企业科技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企业拥有相应的科技资源,具有一定的产品技术优势。这就要求企业进一步推进企业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企业科技结构,整合科技资源,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抢占一批技术制高点,抓好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信息工程,加大新科技和新项目、新产品的科研投入,利用先进的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项目,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打造以产品技术为竞争力基础的多领域、多层次的产业链;要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和转化工作。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依据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认真做好成果的评估和筛选工作,对优秀的成果要大力推广应用,并从人才、资金和物质上给予支持,从而形成引进一消化一吸收一创新的良性循环,促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第三,要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机制的支撑和保障。要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科研机制,积极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科研单位的知识优势和技术优势,搞好科学论证,集中攻克难关,力争取得新的科技成果;要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投入机制,特别要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风险投资机制。企业要从单位长远发展出发增加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的投入,同时也要通过多元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科技成果开发和成果转化;要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运行机制。要加强自主创新的目标建设、制度建设和程序建设,优化自主创新的运作环境和文化条件,通过机制建设来增强自主创新的活力,进一步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方式,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充分挖掘内在的经济资源、物质资源、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要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孵化机制。要充分发挥企业单位综合研究部门、设计部门、信息咨询中心、技改小组等技术孵化器的作用,加强对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加快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大自己核心技术的占有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探索市场孵化壮大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一方面,要深化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要坚持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建立产权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完善有益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运行机制,使企业能从长远来考虑和规划企业的发展,克服短期行为,真正把自主创新作为关系企业兴衰的大事来抓。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企业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企业要集中相应的有效资产和有生力量,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做大做强品牌产业,要通过科技进步促进主导产品的新突破。同时,要改组、改造传统项目,做大做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培植壮大有潜力的项目,坚决关闭和淘汰那些投入多、消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项目,大力发展环循经济,壮大规模经济,发挥规模效益,从而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第五,要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改善人才工作环境,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组织和智力保证。一是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为人才的自主创新打造宽松的人文环境。二是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通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专业培训等途径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三是要健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对那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在政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支持,待遇上适当倾斜。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优秀的科技成果,要大力给予奖励表彰加以激励。四是改进人才考核办法,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把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人才选拔到重要的岗位上来,加以重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和才智,以此推动整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高工业创新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济南哪里有卖金杯汽车 浏览:710
奥迪q3排气量20t多少钱 浏览:863
宝马3301发动机号在哪里 浏览:565
奔驰唯雅诺空调哪里爱漏 浏览:430
英国为什么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 浏览:458
汽车电动中门改装需要多少钱 浏览:482
宝马可以知道昨天去哪里了吗 浏览:133
手机汽车保险哪里买 浏览:441
哪个汽车网站有摩托 浏览:451
奥迪a6电压稳定器怎么匹配 浏览:128
奥迪a6l后排usb有哪些 浏览:770
宝马车装配韩泰轮胎怎么样 浏览:98
什么标准是防爆工业插座 浏览:605
上饶工业用地多少钱一平方 浏览:755
奥迪引擎盖如何开启 浏览:939
北京工业计划用水多少立方米 浏览:844
工业路由器远程检测怎么设置 浏览:420
奥迪S3能用哪些排气 浏览:154
华晨宝马3系车都包含哪些 浏览:806
什么是全部工业门类 浏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