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工业化时代我们如何生存

工业化时代我们如何生存

发布时间:2022-04-29 14:41:12

Ⅰ 西方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是靠剥削与掠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是靠什么呢

“西方工业化”与“资本原始积累”是两个概念,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的非法手段,将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强行分离,从而使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从而达到积累原始资本的目的。其结果就是使社会生产资料集中到少数人手里,从而使生产者转化为被雇佣的大批产业工人,为大工业生产时代创造了基本条件-----当年英国的圈地运动就是例证。

列宁去世后,他的继任者按照这个着名的政治公式,对苏维埃的大工业体系进行了规模化的建设,并在后来一度成为新中国大工业的范本-----苏联援建的鞍山钢铁厂、本溪钢铁厂、.抚顺发电厂、武汉长江大桥;苏联援建的“米格”战斗机生产线;苏联援建的B-750”型地空导弹生产线……。

Ⅱ 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方法有为自己安排适量的事情、分清楚主次、给自己定制计划、合理的管理每一天的时间等。

1、为自己安排适量的事情

凡事皆有变数,总会有一些事情在发展时不能按照自己预期的那样发展,这个变数有时候会令自己措手不及,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处理,那么提前安排好的某件事情可能就无法完成了。

假如今天安排的事情只完成了50%,我们就会把更多的时间浪费在抱怨和究因中,延长工作时间。因此应该安排适量的事情,为突发状况预留出应急处理时间。

2、分清楚主次

学会自我提问,问自己这件事情最迟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如果不马上做会有什么后果,从而区分出事情的重要程度,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有条不紊的完成好每一件事情,但是,切记不要落入“及时回答”的陷阱,把所有事情都判断成最主要的事情。

3、给自己定制计划

反思自己一周内做的所有事情,包括每一件相关工作或者是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自己做好的是哪件,没做好的是哪件,没做好的事情还有没有方法补救,如果没办法补救,就考虑下次遇见相同的事情应该如何做,思考完毕,就可以把自己没有做好的事情删除,不必觉得内疚。

4、合理的管理每一天的时间

工作结束后,将家里的事情做个详细的计划,最好是制做一本家庭日志,有计划地完成家里的家务事,把重要的事情都标注出来,这样做起事来就不会手忙脚乱,一次出行完成所有的跑腿任务,节省时间,更好地享受生活。



(2)工业化时代我们如何生存扩展阅读:

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注意事项:

1、工作时认真工作。不在上班时间走神思考家里的家长里短。八小时之内专注工作,达到高效,事半功倍。

2、在家里和家人相处时,好好休息,不被工作事物纠缠。比如周末和去旅行时把手机关机,或设置成语音留言模式。

3、用年假和周末的时间与家人出游。这是增进家人感情和增加自己活力的最佳方法。在旅行中感受家庭的快乐,恢复工作疲惫的身体。

Ⅲ 生存与发展

走出生存与发展关系的困惑

走出生存与发展关系的困惑——从发展形态的角度看待发展问题

编者按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时代性课题之一。发展既促进了世界文明的演进,同时也为世界文明带来深重危机,甚至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如何认识这种危机,如何看待发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国内学界这方面的讨论很多,但研究中的某种倾向也值得关注:有的过分强调发展导致的危机,试图重拾所谓“天人合一”的原始和谐;有的甚至对中国当今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选择提出质疑。这种倾向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于发展问题的认识还有较大的误区。本文倡导从发展形态的角度、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发展问题,对于走出发展与生存关系的困惑较有启发。这种辩证的研究,较之那种“连孩子和洗脚水一起倒掉”的观念和做法,或许更为可取。生存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生存与发展这一时代课题的核心内容。要把生存与发展这一时代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首先必须破除人们在生存与发展关系上的种种困惑。笔者认为,把发展与发展形态混为一谈,是造成这一思想困惑的重要原因。为此,本文将着重运用发展形态分析法,对生存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作一探讨。

人要生存就必须发展,然而发展又导致了生存危机,但要摆脱生存危机又必须发展,这是生存与发展的悖论。然而正是这真实的、在当代又表现得尤为突出的悖论现象,使人们在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上,即在发展对生存的意义、生存与发展矛盾的性质及其矛盾运动的趋势等问题上陷入了困惑。困惑之一:既然发展会导致生存危机,那么还要不要以发展求生存?困惑之二:既然发展会导致生存危机,出现生存与发展的矛盾冲突,那么生存与发展的这种矛盾冲突是不是根本性的冲突呢?困惑之三:既然生存需要发展,发展又导致了生存危机,而要摆脱生存危机又需要发展,那么生存与发展的矛盾运动是不是一种历史的循环呢?不难看出,生存与发展的悖论所涉及的不仅是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而且涉及到了发展与发展形态的关系,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矛盾运动过程的客观反映。这就决定了不能形而上学地,而应当辩证地去解读这种悖论。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看来,“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4页)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但又是具体的、历史的,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发展形态就是发展阶段性的体现,是发展的一种“历史状态”,具体地说,就是发展着的世界处于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特殊构成。正如恩格斯在评价黑格尔“过程论”思想时所指出的,“从这个观点看来,人类的历史已经不再是乱七八糟的、统统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了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而是人类本身的发展过程,而思维的任务现在就是要透过一切迷乱现象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62-363页)马克思恩格斯就是科学地运用了发展形态分析法,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如果把发展形态分析法运用于对生存与发展关系的研究,就能够正确地解读生存与发展的悖论,回答由此而导致的上述三个方面的困惑,有效地阐明生存与发展的关系。



困惑之一,关于发展对生存的意义。能否因为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生存危机而否定发展对生存的意义呢?回答是否定的。人要生存,就必须发展,发展又导致了生存危机,而要摆脱生存危机,又必须发展。这个悖论所反映的是生存与发展矛盾运动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还包含着依次更替的不同发展形态,然而发展形态及其在自我演进的不同阶段上,对生存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甚至会产生相反的作用。这是因为,任何发展形态都是“暂时的和历史的”,每一个发展形态,“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7页)发展导致生存危机是发展形态在其演进过程中的自我否定,是其合理性的逐渐丧失;发展走向自己反面的结果,是具体形态的危机,是发展形态依次更替中所表现出的危机。因此,不能仅仅依据这种具体形态的发展危机而导致的生存危机,而从根本上否定发展对生存的意义。看发展对生存是否有意义,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发展形态或发展形态演进的某一阶段,而应当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发展形态的依次更替、发展的本性上加以全面考察和综合判断。

第一,以发展求生存是人的生存区别并高于动物的生存的根本标志。生存是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然而不同种类的生命使其得以延续的方式是根本不同的。动物只能以一种本能的活动方式来求得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而实现其生命的延续。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来发展”,人同动物一样都要接受自然法则的支配。这一点从当代人类生存危机中得到了充分证明。但人又与动物不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人不仅生产自己本身,而且“再生产整个自然界”,“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马克思,第50-51页)“正是通过对对象世界的改造,人才实际上确定自己是类的存在物”,“并且在他们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实现“人的自我创造”。也就是说,人作为类的、社会的存在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是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对象化活动,从而实现“人的自我创造”,使生命得以延续。这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象化活动,并使人得到自我创造和自我超越的活动,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发展。为此,人们接受的就不仅仅是自然法则,更重要的是由人自己创造的社会法则,相对于生存而言这种社会法则本质上就是发展的法则。人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得以生存,否则将会被历史所淘汰。马克思恩格斯在批评费尔巴哈忽视工业生产时明确指出:“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只要它哪怕只停顿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费尔巴哈)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就没有了”。(马克思恩格斯,第40页)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也就是一部人类生存史。

第二,人的发展能力和水平是决定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关系的客观依据。发展不仅使人把自己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而且人远离动物界的程度也完全取决于人自身的发展能力,“人离开狭义的动物越远,就越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74页)当今时代,工业文明发展导致的生存危机,确实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恶性掠夺,其程度远远超过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和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从而遭到自然界的强力报复而导致的生存危机。但能否由此认为,当代的生存危机不是发展能力不足的危机,而是发展能力过盛和过强的危机呢?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的确,较之于过去那种人只能成为自然的奴隶、依附于自然过日子,或只能听天由命、靠天吃饭的渔猎文明和农业文明时代,当代人类的发展能力和水平是大为提高了。但这种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是相对的:就整个工业文明而言,无论是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劳动工具还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工业文明所走的仍然是以采矿、冶炼和制造业为主的粗放的、高能低效的发展路子。工业文明使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加深,最后导致人的生存危机,固然有发展观上的问题,但本质上还是发展能力不足的危机。正是人类生存需求的日益增长与工业文明形态所固有的发展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的不断加深,将导致能够以最少的自然资源而获得较大发展的新型的文明形态即知识文明形态的出现。这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的到来,将会使人的生存状态得到巨大的改善。

人的发展能力和水平不仅规定着人的生存状况,而且还规定着人的生存关系。人的生存决不是孤立的,人的生存总是社会关系中的生存。人在特定生存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生存关系的改变,都是由人的发展能力和水平所决定的。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8页),而且认为这是一个公认的原理。在当今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生存竞争,说到底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当代世界生存危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危机。而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危机实质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不同层次的发展形态之间的冲突而导致的危机,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从工业文明走向知识文明,而发展中国家还正在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这种发展形态的反差不可避免地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危机。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尽快地发展,提高自己的发展能力和水平,这种危机还将进一步加深。与其说当今发展中国家所缺少的是生存权,不如说更缺少的是发展权。

第三,发展实践是人的生存价值得以展示和实现的现实基础。注重发展、注重实践,尤其是注重发展与实践的统一,而不仅仅局限于本体论的视角去谈论生存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生存论与传统的和其他的生存论根本区别的关键所在。人的生存价值之所以要通过发展实践来体现,这是因为,“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2页),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同上,第56页),同时人又总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同上,第73页)。如果把发展实践理解为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种积极的、有效的、进步的对象化活动,那么,人的生存价值正是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这种双重的双向的对象化活动而得以实现的。人要生存,必然有生存与再生存的各种需要和追求。自然、社会作为人赖以生存的对象,固然可以从不同方面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但自然和社会并不会自然而然地、随随便便地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人们只有根据时代的要求,通过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象化活动的发展实践才能使人的生存价值得以实现。当今时代正处于发展形态的重大转型时期,发展实践的背景、条件和活动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说面对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人们应当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敢于创新,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富有成效地进行发展实践,使人的生存价值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实现。



困惑之二,关于生存与发展矛盾的性质。既然人类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是通过发展形态的依次更替而实现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而人类的生存不同于动物之处又在于人类是以发展求生存的,生存是伴随着发展而得以延续的,这样发展与再发展的矛盾、新旧发展形态的相互冲突,就必然表现为生存与发展的冲突。问题在于人们不能主观和任意地扩大这种矛盾冲突的性质。生存与发展的矛盾冲突是间接的、暂时的、过渡性的、局部的、可以协调的。

第一,从发展的特定形态上看。任何一种具体的发展形态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当这种发展形态处于上升乃至尚未步入衰落之前的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时,生存与发展作为人类自身活动的两个不同层面的反映或生命活动的两极,由于各自的特性不同,二者虽然也有矛盾和冲突,但基本上是一致的、协调的;生存与发展互为目的、互为动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这一发展形态向更高的历史阶段上演进。只有当这种发展形态的合理性逐渐丧失,发展已经难以为继甚至陷入危机时,生存与发展,确切地说是人类的再生存需要与原有形态上的发展,才会表现出明显的冲突。自工业革命开始的200多年来,工业文明给人类所提供的生存空间,即从狭小的地域到全球化,从地球到星际;对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如人的寿命不断延长、生活营养的日益丰富、文化教育水平的迅速提高、交通通讯的高度发达等等,足以证明生存与发展并非是根本冲突的。而当代生存与发展的冲突,也只是工业文明发展到极限或陷入危机时的产物。这种冲突是由工业文明形态本身的发展与再发展的矛盾冲突而折射出来的,实际上是一种间接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从整个发展形态来讲,也只是一种暂时的历史现象。如果把这种生存与发展的冲突加以扩大,视之为生存与发展的普遍性、根本性冲突,就必然会导致对生存与发展矛盾性质的错误判断。

第二,从发展形态依次更替的历史过程上看。“文明虽然是持久的,但它们也在演变。文明是动态的:它们兴起又衰落,合并又分裂;而且正如所有历史研究者所了解的,它们也会消失,掩埋在时间的沙丘之中。”(亨廷顿,第27页)也就是说,人类的发展必须由具体的形态来体现,而“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7页)。既然具体的发展形态相对于整个人类历史过程都是一种“暂时阶段”,那么当这种具体发展形态陷入危机时反映出来的生存与发展的相互冲突,就更是一种暂时的、过渡性的现象,是发展形态更替中的一种特殊表现。随着旧的发展形态被新的发展形态所取代,生存与发展这种暂时性、过渡性的矛盾冲突,将在融入新的发展形态时得到有效的克服和解决。在当代世界,工业经济过多地掠夺了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不足、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人类的生存陷入危机,导致工业文明的发展与当代人类生存之间的相互冲突。工业文明造成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反映出随着工业文明自身的发展,人类的发展能力已大大提高,较之于农业文明时代有了相当强的征服自然、掠夺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暴露出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发展能力仍然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知识文明就是由此应运而生的。随着知识文明时代的到来,反映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这种工业文明发展与人类生存的矛盾冲突将通过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新的条件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三,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上看。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两个层面,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生存是发展着的生存,而发展是生存的历史延续和超越。当然生存与发展作为生命活动的两个不同层面,二者又是有区别的:生存着重强调的是人自身的存在,这种存在的低限是生命不至于死亡,但不能把生命的存在仅仅理解为生命的存活。人的生存需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质量都是随着人类的历史演进而日益扩大和提高的。而发展着重强调的是人自身的运动和变化。生存较为注重的是人当下的需要,而发展较为注重的是长远的需要。生存突出体现的是自身的享用,而发展突出体现的是自身的建造。因此,在确定的条件下,要想生存得好点,就不能不以牺牲一定的发展要求为代价;而要想发展得快点,又不能不以牺牲一定的生存要求为代价。就此而言,生存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冲突,但如果从动态的、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过程看,这种互为代价就成了互为动力。人要以发展求生存,发展也能满足人的生存要求。发展会使生存陷入危机,发展也能摆脱生存危机,这是人类自身的本性。如果把生存与发展的冲突看成是根本性的冲突,那就意味着生存与发展的矛盾是一种对抗性矛盾,而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采用外部冲突的方式来解决,只能采用非人类的方式来解决人类的自身矛盾,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人类发展到今天从来都是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而且是把它作为同一个问题来解决的;人类不仅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当代生存与发展问题,也有能力解决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困惑之三,关于生存与发展矛盾运动的趋势。从生存与发展的悖论走向生存与发展的循环论,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把发展与发展形态区分开来。因为如果没有发展形态的概念,就很难理解生存与发展悖论中所出现的三个发展概念的具体含义,或三种发展状况的相互关系。而如果把发展形态分析法引入对生存与发展悖论的理解,就会发现生存与发展的矛盾运动并不是一种历史的循环,而是历史的进步。生存与发展总是具体形态中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把生存与发展悖论中的第一个发展理解为是某种特定的、上升性形态上的发展,这个时候生存与发展是相互协调的。而第二个发展所指的就是这种形态走向衰落历史阶段上的发展,发展导致生存危机就是这种具体形态中的危机,这时候生存与发展就表现为相互冲突。第三个发展便是取而代之的新形态上的发展,要摆脱生存危机必须发展,这显然不是原有形态上的发展,而是从原有形态中孕育起来的能够摆脱危机的新形态上的发展,这时候生存与发展又在新形态上回归于本来的协调。生存与发展的悖论所反映的正是发展形态的自身演进和依次更替的客观的辩证过程,正是生存与发展矛盾统一体由相互协调走向相互冲突,又在新形态上实现相互协调的上升性、前进性的运动趋势。

生存与发展矛盾运动的趋势,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它直接关系着如何认识和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问题。如果不是把生存与发展矛盾运动的趋势理解为一种历史循环,而是理解为历史的进步,那么在当代这种进步趋势不是别的,正是取代工业文明的知识文明。这样以再发展来摆脱生存危机,就不是以工业文明来摆脱由工业文明自己造成的生存危机,而是由新发展形态的知识文明来摆脱工业文明造成的这种生存危机。事实上首先步入知识文明的发达国家,就是通过加速知识文明的历史进程,而较好地解决了由工业文明所造成的许多生存危机问题。那么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后发国家是否也要用知识文明来解决自身所面临的生存危机问题呢?答案应当说是肯定的,因为当今时代已由过去的区域化走向全球化,全球化进程还在日益加快,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与整个世界所面临的问题融为一体。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如何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时深刻阐明了这个问题:“对于某一国家内冲突的发生来说,完全没有必要等这种矛盾在这个国家本身中发展到极端的地步。由于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竞争,要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第73页)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也只有立足于知识文明的发展形态,才能解决自己的生存危机问题。这就是要实行跨越发展战略。跨越发展并不仅仅指的是经济的快速增长,或激进发展、跳跃发展,而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形态处于重大转型时期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世界普遍交往时期,后发国家和地区依据发展形态转型而出现的双重目标和双重任务的客观要求,采取以高级形态带动低级形态、以低级形态促进高级形态,实现不同发展形态的结构重组,从而加速发展进程、提升发展形态的一种积极的、富有特色的后发型发展方式。正是立足于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已经出现发展形态的转型这样一个客观背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伟大战略,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作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决策。这一跨越发展战略对于我国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Ⅳ 工业化对一个国家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实现工业化

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来的,从“一五”计划算起,我国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中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突出表现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占50%左右;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一个理想的大工业体系,应该是由基本实行计划经济的重工业体系,和需要自由贸易、强调企业独立性和自由贸易的装配工业、轻工业共同组成的。前者,对有限关键技术和资源进行投资开展,提供基本的工业物资和机械。后者则基本保持前工业时代的体制,利用这些物资和机械完成最终产品的产品制造(包括非实物产品)。发达国家通过对核心产业部分国有化和企业之间的互相渗透,基本建立了这种经济体制,只是装配工业和轻工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转移到了第三世界国家。而对于一般落后国家而言,后者并不缺乏,缺乏的是无法通过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建立的重工业体系。
应答时间:2021-06-2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你好!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
第三,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

Ⅵ 我的世界工业时代匠魂生存模式初期怎么玩

首先你的武器上要有一个强化次数(Modifiers)., 之后你把工具或是稿子放在匠魂桌上 那个稿子的位置 之后吧苔藓球放在另外两格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苔藓球 工具或武器

Ⅶ 如今中国处于工业化时代,那么中国是否有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求详解谢谢各位

如果人人都自私自利的去追求欲望,那就会有冲突,因为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是永远填不满的,而地球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当然大家就会有冲突,甚至会发生战争,反之,如果人人都能够清心寡欲,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知足常乐了,并且能够为他人着想,不被欲望控制,能够爱他人,为他人服务,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冲突,就会和谐相处,阿弥陀佛。

Ⅷ 工业化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吗

工业与人的关系有什么影响?有好有坏吧。首先来看看他的坏处。工业污染环境对人体当然是有害健康的。降低人的寿命,环境不好就影响了人的心情,心情不好就会把不好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影响工作质量,就会导致国家经济,国家就会落后。好处就是解决了中国大人口的就业问题,这一块对国家来说是好的。这就如同物质的两面,亦象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更象各人心中的一块翘翘板的称重。

阅读全文

与工业化时代我们如何生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两厢的汽车哪个品牌好 浏览:678
奇瑞q3汽车前盖怎么开 浏览:623
宝马5系2万公里卖多少钱 浏览:213
老款奔驰e200读碟机怎么拆 浏览:446
奥迪otd下单多久提车 浏览:315
工业设计一般属于哪个学院 浏览:220
杭州哪里配汽车钥匙 浏览:966
汽车发电机坏了车还能走多久 浏览:109
古山镇工业区都在哪里 浏览:654
奥迪a3车门内扶手怎么拆 浏览:155
奥迪a三多少钱优惠多少2019 浏览:298
宝马5系gps安装在哪里比较隐蔽 浏览:864
gsk工业机器人MOD什么意思 浏览:256
工业废料皮革怎么处理 浏览:234
昆明配汽车芯片钥匙培训班哪里有 浏览:693
汽车轮胎速度级别是什么意思 浏览:853
从防城港到丹东经过哪些工业地 浏览:550
奔驰c260正时链条如何压点 浏览:424
奥迪a6的car按键在哪里 浏览:96
小孩手工汽车怎么做 浏览: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