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德国日本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

德国日本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

发布时间:2022-01-25 07:44:07

❶ 你知道德国制造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

德国制造发展起来是因为德国人的特性,因为德国人普遍不愿意相信人,他们认为机器生产的准确性要高于人类自己动手生产,而且德国人为人细致,把每一件事做到精准。他们勇于创新,不甘于现状。

❷ 德国、日本是经济、工业大国,为何它们的GDP十余年间徘徊不前

主要是因为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经济和工业已经到了极限,想要往上发展很难。

因为日本那么小的地方就有将近一亿多人,人口密度可想而知有多高。而在日本的资源也只能养那么多人,多了的话,国民的生活水平就会有些下降。

❸ 德国,美国,日本工业崛起过程有哪些共性因素

上世纪前后,日、德崛起有一定共同性,以统一的国家、强势的武力取得大资本家的支持,在战争(或准备)中逐渐整合民族力量,而在随着战争不顺而逐渐衰退。
俄国沙俄根本无从崛起,只是跟在西欧诸国后边捡漏,靠着庞大的面积才得以支撑;苏俄基本状况类似日、德,区别在于武力凭借的数量,军队素质要比两国差(二战后期例外,毕竟能在战争中活下来的猪都是聪明的),同时其资本为国家资本,相比资本家更具有凝聚力,当然也更迟钝(苏联的衰落就在于国家资本与资本家的争执,演变只是诱因和表象)。
美国最为特别,其崛起在英国的基础之上,其手段类似英国,只不过英国本土脆弱才让出了老大的位置。资本家势力庞大,但因为独特的地理形势,一直远离战争的漩涡,逐渐积累起庞大的财富。在两次战争之后,美国以美金为先锋砸开了全世界的大门,相对于杀机毕露的日、德和不安分的俄国,其手段温更具有腐蚀性,因而美国能一直笑到现在。
二战后日、德崛起稍有区别。日本只是伪崛起,始终跟在美国后边啃骨头;德国则因为坦承过错而获得西欧的认可和支持(也包括美国),凭借其独特的工业能力再次成为西欧领头羊之一。

❹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的相机最好他们的相机产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佳能的中国事业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从最初的技术合作到独资建厂再到成立销售公司,经历了多种经营模式的探索。经过20多年的不断努力,佳能在中国的事业已涉及照相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等多项领域,近几年正积极向耗材及医疗器械等新领域开拓。1997年3月,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并为现地法人,全面负责佳能在中国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迄今为止,佳能在中国市场已基本建成包括3大区域总部在内的16家分公司、2家常设办事处及1家培训中心组成的销售服务网络。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在新的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已经发挥出越来越关键的领军作用。

尼康株式会社(社长:苅谷道郎)为了在中国正式扩大数码照相机等映像业务,于2005年4月在上海成立了由尼康全额出资的销售、服务子公司——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2006年4月分别于北京,成都,广州设立了分公司。

中国的经济近年来呈现显着发展的势头,各国企业把中国作为今后发展最快的巨大市场而加紧了进军中国市场的速度。尼康也通过 Nikon Imaging China 等生产基地进行各种产品的生产,开展了在中国的业务。在销售方面,此前通过香港的当地法人—— Nikon Hong Kong Ltd . 进行中国的市场营运和销售活动。此外,还在中国各地设立指定的修理店,在进行技术指导的同时,进行售后服务。

为了今后在急剧扩大的市场上真正地谋求事业的发展,尼康认为需要建立更加强大和稳定的销售与服务体制,因此这次决定由尼康全额出资成立进口和批发销售公司。

新成立的公司将通过直接进口和销售胶卷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等映像设备产品,在提高销售额的同时,强化与市场紧密相连的市场营运,并通过更加有效的广告投入,达到品牌渗透的目的。此外,在售后服务方面,通过把众多指定的修理店进行据点化和直营化,使之在技术方面得到强化。

尼康将在不断发展的中国市场上完善从市场营运到销售和服务的整套体制,通过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商品和高质量的服务,进一步强化尼康在市场上的地位。

❺ 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化

国的工业化过程 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迟于英国约半个多世纪。由于封建割据和农奴制(见普鲁士农奴制改革)的长期统治,直到19世纪30~40年代,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产业工人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98%。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机器大工业才逐步地确立起来。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后,依靠对国内廉价劳动力的剥削和对国外的军事侵略及战争赔款,实现了大工业的迅速发展,经过很短的时间,在70年代末,就基本上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化程度达到了足以与英、法匹敌的地位。
日本的工业化过程 日本工业化进程起步最晚。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前,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国家,统治阶级收入的85%来自农业,15%来自商业和手工业。经过明治维新,日本的工业才逐渐发展起来,但与世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工业化水平很低。1880年,输入了新式纺织机后,纺织工业才得以迅速发展。同时,在国家的推动、引导和扶植下,出现了开办企业的高潮,到1885年,产业革命已迅速展开。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近代产业发展的转折点,依靠在中国开设工厂、企业及其他商业的特权和战争赔款,使其工业、交通运输、银行、贸易等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到20世纪初,日本近代工业的主要部门都已建立起来。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使社会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飞跃,在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工业中心和大城市。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生产技术方面的变革,而且也是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的变革。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与此同时,资本家加强了对本国工人和农民的残酷剥削和掠夺,资本主义列强也加强了对经济落后国家特别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剥削和掠夺,从而加剧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发展。

❻ 二战后,德国和日本为什么能迅速崛起

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
外因两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共通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国推行了“非工业化”政策,而随着世界格局两级对峙的发展变化,同盟国为了对抗苏联(共产主义)扶植这两国。二战后美国全面占领日本,为了遏止前苏联和中国的发展必然需要扶植日本经济发展,其后越南战争的爆发促进日本经济进一步的发展,美国需要日本成为其战争资源后方根据地;美英法共同占领西德,在各自的管制区内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国需要萨尔地区生产的成品充当赔款运回法国;英国需要通过德国来扩张海外的市场,尤其是鲁尔区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国,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持来对抗苏联在欧洲的势力扩张。同盟国家推行扶植恢复西德工业方针的结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复工业生产的基础。其次,亚洲的两场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两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尤其是朝鲜战争的爆发大量战争物品订单飞向两国促进了其经济发展。
具体内因分析:
日本:政府在历史各个时间段制定了符合当时正确经济发展策略,致力于新产业的培育与开发、指导、调节新型工业的发展;确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制定新经济政策,实现了从“贸易立国”至“技术立国”的转变;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精神的推动;教育的积极影响,开放的文化以及不服输的态度和汲取外部文化和先进技术的思想。
德国:二战时期,盟军对于西德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削弱军事力量上,英美空军,尤其是美军为了能够拥有对抗苏军的力量,因此有意识的保护了一些企业,鲁尔萨尔两大工业区虽然遭到了破坏,但是经过几个月的修复还是可以恢复生产。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的演讲代表了同盟国对西德的扶持援助政策态度:“美国不再奉行一个强大的欧洲、一个虚弱的德国的政策。”1948年西德参加欧洲重建计划。战后初期,西德经济复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缺乏,而马歇尔计划对于西德来说,就是雪中送炭。马歇尔认为消除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展只有尽快的回复欧洲的经济。因此130多亿美元的资金以贷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西德用于重建。这些资金帮助恢复了工农业的生产,稳定了金融,扩大了贸易,同时也促进了化工、工程、钢铁工业设备的更新。该计划还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造血重生。其次,二战后,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练的工人队伍,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因为战争而耗尽,这对于西德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智力支持,这是战后西德保留的最珍贵的财富。再者从东德大量涌入的难民,数量达到了100万左右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廉价劳动力。二战前德国的重工业、原材料工业大多数集中在西部,全德78%的矿山、84%的冶金制造产品以及鲁尔和萨尔两大工业区,也就是西德拥有的原有工业基础雄厚,是经济的重建至于高水平起点上。政府接着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同时,在美国的支持下实行了币制改革,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需要,发展外向型的经济,紧紧抓住了朝鲜战争这对西德非常重要的一次机遇挽救了西德经济。

❼ 日本的工业在明治维新之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日本在明治维新完成后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当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部分。

从内部原因上来说:

幕府统治早已腐化,不得民心。早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国内就出现了反对幕府统治的呼声。日本拥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身为一个岛国,面积狭小,因此无论是政策还是技术都比较容易普及全国,并且狭小的地理环境也使日本比较容易形成统一的市场环境。这些条件为之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之后工业的发展。

从外部原因上来看:

当时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时期,显然,相对于日本来说,疆域广阔中国的吸引力更大,

所以西方列强在掠夺资源的侵略过程中将主要力量放在了中国,这为之后日本的发展营造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总结: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它为日本政治、经济的近代化发展扫除了障碍,为日本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次改革成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外,还有日本内部的历史原因。

这场改革告诉我们在改革时不可盲目借鉴,在学习先进技术时要有选择、有批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舍弃文化本身消极落后的部分。

❽ 日本和德国的工业设计崛起

联邦德国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复兴,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决定的,主要有:第一,战前德国是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联邦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从而为恢复和发展工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第二,适时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建立了一个比较符合国情并行之有效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第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造就了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并注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1950—1970年,联邦德国在校大学生由100339人增加到411951人,平均每万居民的大学生数从21人增加到67.9人。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外,联邦德国也很重视职工的业余教育,规定不再升入大专院校的中学毕业生,在三年内享有法定休闲日去接受正规课程教育。为了加快科技发展,联邦德国还特别注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1950—1973年,联邦德国进口的专利和许口证的支出从2200万马克上升到165400万马克,增长了74倍以上。由于重视科技,联邦德国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据统计,1950—1960年,联邦德国国民经济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5.3%;第四,利用外国资本。根据马歇尔计划,西德在1948—1951年获得了36.5亿美元的援助。而根据马歇尔计划设立的“马克对等基金”(即联邦德国工商企业偿还马歇尔计划的款项,可作为短期信贷再投资于本国经济建设中)的投资,到1956年就达10O亿马克。马歇尔计划与马克对等基金对于当时缺少外汇、急需资金的联邦德国好比雪中送炭。50年代以后,外国私人直接投资成为联邦德国输入资本的主要形式1957—1975年,美国公司在联邦德国的直接投资从5.81亿美元上升为87.2亿美元。

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客观原因,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1、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扩张,实行殖民统治,靠战争和掠夺来积累资本,刺激本国的工业发展,给亚洲许多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个无胆的帖子里有论述,虽然有过分夸大之嫌,但还是可以凑合着看的,咱就不详细分析了)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2、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这点咱研究的比较多,深入分析一下)

(1)对待日本政策的全面调整:

根据杜鲁门主义的战略,美国原想通过扶助蒋介石并使之统治中国,再以它为据点进行反共的战略。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远东的战略而破产。于是,日本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变得重要起来,即美国打逄使日本替代原来拟想中的蒋介石政权,而成为其亚洲的反共据点,为了实施这一新战略,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美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放宽了对日本的惩罚,就是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建设远东工厂就是最好例证。 建设远东工厂的重要一步就是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

(2)朝鲜战争以及越南战争的订货需求:

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立刻成了美国的后方军需物资供应基地和武器,军械的修理厂。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1964到1968年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又从日本订购大量军需物资。除这些有形的直接订购物资外,美国还相应地为日本产品进入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打开了通道。

(3)旧金山体制的构筑和建立

1951年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9月8日,日美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安保条约规定美军有权在日本领土及其周围驻留,这一时期,日本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了美国核保护伞,使战后日本刻的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和较为稳定的国内政局。并且使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这样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经济的发展。

3、相对充足而廉价的资源能源供应

战后,世界资源,能源的新发现和大量开采以及其在世界市场上的廉价供应,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战后东南亚,大洋洲和南美许多国家铁矿的开发,以中东和非洲新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为中心的世界石油产量激增和价格的低廉化,对日本这个极端缺乏资源,能源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以上是总结的日本经济崛起的一些客观条件,当然还有第三次科技以革命的推动,不赘述了,也欢迎大家补充,反正愤青是比较喜欢看这些的。

下面再来谈谈日本战后崛起的主观原因,也是本人觉得非常值得中国关注和借鉴的地方

1、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入国际竞争体系

日本经济很完成了战后经济恢复后,日本政府适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看准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内资源贫乏的实际,选择了以重、化学工作为中心的加工贸易型的面向国际的发展战略。并相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国内企业,保护大型企业,鼓励发展托拉斯企业。三菱系统三大重工业企业合并成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就是成功的典型。 从60年代开始,日本实行贸易资本的自由化政策,积极加入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体系。在国际贸易竞争体系中,牢记:有、全、新、精的四字竞争方针,也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人新我精。在产品市场占有上,做到销售一代,储存一代,研究一代的三代”销售原则。为了立足国际市场,日本政府还制订了一系列扶持与干预经济的政策,日本汽车工业的崛起就是最好的证明。 首先,政府积极扶持,给予政策倾斜。一是减免多种费税,二是重奖设计新产品开发的有功之臣。三是扩大企业的进口权,生产权和技术开发权。其次,优化国内企业,建立大型集团。 再次,确定主攻方向,开发自己的名牌。

2、重视教育

日本较早的推行义务教育制度,战前就已普及了四年及六年义务教育。1947年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50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全普及,就学率达99%,1965年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比率达69.6%;1970年高中毕业升入大学的达23.6%。同时还有配套齐全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日本政府重视教育,还表现在教育经费在行政费中逐年增加,1956—1978年期间,教育经费在行政费中的比例就达20—33%;1978年教育经费占国民总投入的7.1%;同年按人口平均的教育经费相当于1950年度的51.46倍。(以上数据均有资料可查)。1962年日本政府提出了“造就人才”、“建设国家”的战略思想。造就人才实质是美国的开发人类能力的政策,即把人看作经济上的生产力,因教育投资来开发这个力量的政策,是和日本式道德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为实现这个战略日本政府建立了优秀学生选拔制度,建立优秀学生跟踪档案,确保成才。对义务教育期间的中小学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境贫穷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和中餐补贴制度。并且建立光荣家长评选制度。对那些教子有方家长给予奖励,使尊师尊教成为日本国民的自觉行动。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发展经济所需的各类人才都有了较充分的保证。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中国要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各级政府都必须要向日本那样,真正把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真正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不能以经济困难为借口而忽视教育压缩教育经费的投入。比如搞什么教育产业化。

3、重视科技

二战以后,尤其是在50年代以后,形成了以电子和微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新材料开发和利用技术等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科技革命高潮。50年代—70年代是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时期,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普及运用的关键时期,日本赶上了机遇,更抓住了机遇,在确立外向型经济妥展战略的同时,制定了科技立国长远发展战略,注意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选择以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合成材料技术的开发,为振兴日本工业的突破口,引进国际尖端技术,进行消化后使之转化为生产力。据统计1956—1964年,日本经济全年平均增长率为10.1%,其中因技术而增长的部分为48.5%。可见运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是日本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4、良好的社会福利体系,重视国民的社会保障

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是不完善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肯定是缺乏后劲的,不能充分调动国民的积极性。日本在社会福利体系方面做得非常好,在这里,最主要的就是社会保险,其基本内容包括:

(1)生活保护。主要是对生活困难的人提供生活、教育、住宅、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救济,以保障国民的最低生活水平。

(2)公共卫生。主要是为预防传染病等,向国民提供健康诊断和卫生检查等。

(3)失业对策。主要是救济失业者,实施失业对策事业,支付失业保险等。

(4)社会福利。主要是指建设有关福利设施,提供有关福利服务。

(5)社会保险。是指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日本的社会保障虽然在二战前就已经有所发展,但是真正的发展则是从战后才开始的。与欧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尽管日本的社会保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但是其却发展很快。

5、国内的高储蓄率,政府合理利用资金。

二战后,为了达到经济高速发展的目标,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这也是日本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但是,高积累的基础是什么?是雄厚的资金支持。一方面,日本政府尽量压低工人的工资,另一方面则号召国民响应政府的政策而存钱,以确保日本工业能有充足的低息资金来源。再加上受传统文化传统的影响,日本国民比较勤俭,都愿意把钱存起来,家庭储蓄率很高。正是出于日本的高储蓄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大量的资金被国家运用到了急需发展的部门行业。

6、乐于奉献,勤勉踏实的精神

日本人为了家庭,为了妻子儿子,为了幸福的生活,自觉地加倍工作。他们坚信勤劳就会幸福,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汗水而少取工资。日本人效忠企业,以厂为家。真正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企业竞争意识,正是这种乐于奉献的勤勉劳作精神,创造了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塑造了日本民族深邃的灵魂。我想日本人善于学习,塌实勤劳品质是得到大多数中国人认可的,上一次慕斑竹搞过这样的投票,大家的投票结果也能说明问题。

7、积极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70年代以后,日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位的提高,开始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对外政策方针。积极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为发展经济服务。先后出台了等距离多边外交政策、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以及自主选择外交政策。 1972年9月田中内阁同中国恢复邦交,迈出了多边自主外交的第一步。两国贸易迅速增长,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事实也证明,中日友好,两国都能从双边贸易中得到实惠,不可否认,近两年中日之间的政冷开始影响到经济关系,并且已经出现局部经冷现象,但政冷经热仍是当前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愤青们认为,中日经冷日本损失更大。但是这种观点经不住推敲。退一步讲,即使从绝对量上看双方损失一样,但对各自影响差别很大如同一个壮年汉子和小孩各吃对方一拳,谁会更疼?毕竟中日经济发展水平和总量差距较大。中日关系要服务于哪个目标?是为了中国实现本世纪中叶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还是为了解气而图一时之快?正是在这层意义上,中国不应轻易人为制造中日经冷。不在主权领土问题上让步,不在台湾问题上让步,不破坏中日经济合作关系,应该是中日关系发展的三个底线。对于中国来说,打开中日政经关系这个结,关键还在于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壮大自身实力。举个例子,现在中国GDP总量是日本的1/3,人均GDP更只有日本的1/40。我相信,等到中国GDP总量和日本差不多时,日本对中国的态度肯定与现在不同。等到中日人均GDP相当时,这个变化会更大。

❾ 日本,德国为什么能那么快发展起来

原因是1, 作为战败国,军事发展受到限制,国家资金主要用于经济,科学,教育等发展,就像树打叉一样。少了许多枝叉,主干就会长得更好,更快。2日本德国原本科学技术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又是一心一意的去发展因此发展较快。3它们的发展速度与亚洲四小龙比不相上下,并不十分特别,与中国大陆比明显发展的快,是因为大陆走了太多的弯路。

❿ 日本工业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日本工业化有自己的特点。第一,日本的工业化是在政府的推动和对外军事侵略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欧美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政府也会起到很大作用,但是政府推动工业化在日本表现得更加明显。日本的工业化从开始到基本完成,起主导作用的都是明治政府。明治政府通过发行“金禄公债”,设立“创业基金”和“劝业基金”,增加财政信贷以及“处理”国营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支持、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尤其是那些与政府关系非常密切的官商,从而形成了日本工业化中的私人资本和国家权力之间的特殊关系。在日本,财阀对政府是有依赖性的。明治政府在工业化中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产品,兴建了有利于军事工业的社会基础设施。通过公共产品的提供,进一步确立了政府在工业化中的地位。 第二,因为日本工业化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情势,所以其工业化道路和欧美国家有很多不同。英法等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从消费资料生产部门,尤其是纺织业的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开始,在这些行业的机械化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在扩展到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日本的工业化过程则要相对复杂。消费资料生产部门和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现代化是相互交错进行的。对于私人资本而言,工业化是从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开始的,然后扩展到造船、机械机器等重工业部门。对于国家资本来讲,因为已有幕藩体制下的军工企业基础,所以一开始就从军事重工业开始着手工业化。 第三,日本的工业化是通过移植西方近代产业和外国的技术装备实现的。当日本进行工业化的时候,西方的欧美国家工业化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这样一个情势,使得日本可以引进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业化的经营管理思想、组织形式和各种制度安排。引进大量的技术设备为工业化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但是由于国内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军事工业,所以使得日本的机器制造业较为落后。基础的薄弱和产业结构的畸形使得日本对外国技术装备的依赖加深,从而导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日本都把重工业作为工业化的目标选择。 第四,日本的工业化是非西方的工业化,其中蕴含了日本的民族精神。着名的经济史学家戴维路S路兰德斯认为,文化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很大。他说:“任何类型的经济发展都是复杂的,而且包括种种相互影响的因素。其中还常有机会成分。但在对这些偶然事件,或随机事件,或由地理引起的问题作一最终分析时,‘文化’则被广泛使用。[1]” 弗朗西斯路福山也认为:“现代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却不足以构成现代繁荣和社会安康的充分条件,它们还必须与某些传统和道德习俗相结合。[2]”日本将其精神和工业化结合在一起。日本没有基督教的传统,“无意对创世作猜测或崇拜一个滋生万物之神,注重自然现象,甚至敬畏出类拔萃的山川鸟兽。这种种专着于刻下环境之事物,有意受自然力量之感召,不沉湎于抽象观念的习惯,不可能与日本人经常在技术工作中表现精研独到的能力及个人行动易于协调没有关系。[3]” 日本的武士道文化和等级制思想使得日本人有了崇武尚美的独特性格。这种性格和加上岛国的约束使得日本人经常有侵略意识。在日本重工业化的过程中,日本人正是通过战争掠夺到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日本人善于学习,而且非常彻底,表现在它的制度变迁上。历史上,当中国经济独步于世界的时候,那么它学习中国的官僚组织架构。但是由于没有异族侵略的威胁,所以日本没有像中国一样形成中央集权制,日本的战国时代时间很久。在西方崛起以后,日本人很快便选择“脱亚入欧”,开始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根据本国的历史和国情,日本人从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借鉴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通过借鉴学习,从而融合到自己的经济发展大计当中,并且成就了自己的工业化

阅读全文

与德国日本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威海工业区什么时候复工 浏览:101
汽车安上新电瓶可以多久不开车 浏览:792
如何用百度识别汽车 浏览:927
如何注销汽车商业险 浏览:279
尼桑和奥迪a4哪个贵 浏览:183
怎么汽车美容开店 浏览:116
齐鲁工业大学校企合作的通知书什么样 浏览:201
奔驰gla雨刷出水口在哪里 浏览:230
三亚至澄迈汽车开多久 浏览:104
宝马车订车到交车要多久 浏览:49
上海都昌工业设备怎么样 浏览:358
罗山县有哪些工业 浏览:940
越野汽车悬架怎么改教学 浏览:440
湖南工业贸易学校都有哪些专业 浏览:872
汽车玻璃贴膜你们学了多久 浏览:455
西北工业大学有哪些理科专业 浏览:516
奔驰g如何开 浏览:782
816地下核工业基地为什么废弃 浏览:636
买奥迪为什么扣华晨宝马 浏览:279
工业控制电压多少 浏览: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