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美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工业国家

美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工业国家

发布时间:2025-04-26 17:31:50

㈠ 美国第二次产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的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5年,在19世纪美国的最后25年,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美国的电力电气工业从一开始就走在世界前列,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强国。美国在1860年以前仍属于殖民地类型的经济:出口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工业基础相当薄弱。那么,美国是如何从欧洲工业的边缘地区和模仿者一跃而成为新工业革命领导者的?这对我国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有哪些启发呢?

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会窗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与美国大量出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产品相反,美国在棉纺织业这个第一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技术上虽然也有很大改进,但生产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一直是棉织品净进口国。这种历史事实说明,一国在传统产业上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在新兴产业上可以一跃超过发达国家。

演化经济学对此在理论上已经证明,落后国家利用劳动力、资源等成本要素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试图在传统产业上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将永远不会缩小与后者的经济差距。相反,在新技术革命刚刚兴起的时候,虽然新技术最初出现在发达国家,但由于其技术体系处于最原始的早期阶段,科技知识大都处于公共领域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知识的意会性程度很低,落后国家在这时如果能够迅速进入新技术体系,就有可能把发达国家在早期新技术和科学基础的领先地位转移到本国。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初三十多年中,德国也是这样崛起的,而英国却因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领先地位,锁定在旧技术经济范式之中,导致了其工业力量的衰落。

巨大国内市场规模的关键作用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美国并不是新技术的最初发明者;即使是从一开始就走在世界前列的电力电气工业,美国在技术发展上也不具有占先优势,基础科学研究更是落后于英、法、德,那么,美国是如何抓住新技术革命机会窗口的呢?

美国巨大、丰富的市场使美国在国际比较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许多技术创新源于欧洲,但由于可以在美国市场中实现规模经济,其发展却是在美国进步最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由于本国市场狭小,欧洲技术创新在原有的技术轨道上难以开发新产品并大幅度提高生产率,而一旦被引入到美国,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能够很快开发出生产率高于欧洲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申请新专利,开辟新的技术轨道,摇身一变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领导者,并反过来占领甚至垄断技术先发国的市场。

最近的类似例子则是:德国的高铁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德国和欧盟却无用武之地,而在中国却可以取得快速的技术进步。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超过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的人口总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需市场,这种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是我国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重大历史机遇的得天独厚的绝对优势,是任何国家所不具有的,除了历史上的美国。但我们珍惜、保护并运用这种无以伦比的优势了吗?这无疑值得我们深思。

排斥外国直接投资,独享巨大国内市场为美国提供的技术创新租金

美国在19世纪许多行业上技术落后于欧洲国家,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行业中基本没有外国直接投资,而直接投资却是开发优势技术的天然渠道。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对此是不会感到惊讶的,因为他在1913年就指出,曾有人说拉丁美洲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但从未听人说美国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这是因为我们不给他们这种权利,原因就在于投资于某个国家的资本会占有并且统治该国。美国的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华为和三一重工最近在美国的遭遇就是明证。正是由于实行了高关税保护和排斥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一旦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反向工程”被引进,美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就会为这种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西欧的技术领导地位也就不得不让位于美国了。

反观我国,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是我国各产业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这与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依赖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市场重于技术,珍惜、保护并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导部门创造领先市场,这是我国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机遇最基本的条件。

高工资战略

由于具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美国的崛起并不是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而是通过内向型经济实现的,国内市场规模除了人口规模外,美国民众的工资增长是其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崛起时期的政治家认为,工业化不能像英国那样靠剥削工人来实现,而要靠开发大自然的技术创新租金为美国人民提供高工资来实现,所以,他们绝不允许像100多年后的跨国公司那样“把利润带走,把GDP留给中国”,因为这样的话,美国人民的高工资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把低工资看做是竞争优势相反,当时的美国工业保护主义者却把低工资看做是“祸根”,称作是“乞丐劳动力”。他们认为,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机器生产将使高工资国家在单位劳动力成本上比廉价劳动力国家更低,原因就在于机器生产率的增长超过了工资的增加,因此,“不管在何处,由高收入劳动者所组成的国家都必将战胜‘乞丐劳动力’的国家”。

在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美国工人的高工资刺激了用机械替代昂贵的劳动力,而机械发明导致了更高的生产率,从而使工资更高,这反过来又刺激了在更高程度上采用新的发明。因此,在技术创新与工资增长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正反馈的良性循环,这是美国依靠美国人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实现经济崛起的重要基础,这也是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头四十年就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发明创造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深植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

这种文化的形成与美国政治家的大力提倡是密不可分的:自本杰明·富兰克林以来,对科学技术的尊崇就成了美国文化的一个持久特征。美国卓越的政治家亨利·克莱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就指出,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培育实用技术和制造工艺优势的国家在力量上必将胜过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国家;而在鸦片战争150年之后的中国,政治家们一方面在津津乐道“人口红利”,另一方面在带头购买外国品牌汽车,其命运的差别由此可略见一斑。法国着名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访问美国后,在他1836年的经典性着作《美国的民主》中由衷地赞叹到:在美国,人们对科学中纯粹实用部分的理解令人钦佩,同时又对那些在应用中直接需要的理论部分给予认真的关注,在这方面,美国总是展现出一种自由的、原创的和富于发明的心智力量。

因此,这种文化造就了对技术新动向的高度敏感,欧洲的任何技术动向,几乎马上在美国就有反映,其反映之快,超过欧洲大陆本身,这几乎成为美国的一个传统。例如,1803年,英国开始研发蒸汽动力机车,但在英国还没试制成功的时候,1807年美国就成功地试航了蒸汽推动的轮船。欧洲人发明了电的理论,而对之理解最透彻的却是美国的爱迪生和贝尔等人。发明和创新是人的天职。摈弃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消费主义和犬儒主义的颓废文化,大力弘扬创造主义新文化,开创一个全民创新的新时代,这是我国通过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㈡ 美国的工业从什么时候开始

美国的工业从1790年开始。
美国在1812~1814年第二次美英战争中的胜利,巩固了美国的政治独立,最后解除了英国企图重新统治美国的威胁。但是,这时的美国经济落后,仍然是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这次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进行产业革命的条件趋于成熟,表现在:①具备了独立自主地发展近代工业的政治前提。②农业繁荣,市场广阔。③可以从外来移民以及其他途径获得英国的先进技术。④这时期商业、海运业资本向工业的大转移,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和开采,以及吸收外国投资,基本上解决了产业革命所必需的资金问题。⑤经济资源极其丰富。⑥自1816年开始,逐步地实行了保护工业发展的关税政策。
1790~1815年期间,美国已经建立了一些工厂,而且有一些重要的技术发明,如E.惠特尼(1765~1825)发明轧棉机,R.富尔顿(1765~1815)发明商用轮船(见彩图),F.C.洛厄尔(1775~1817)设计和建成一个把纺纱机和织布机连接安装成为一个工艺流程的棉纺织厂,等等。这也为产业革命做了一定的准备。

㈢ 从内战到一战不到50年,为何美国能迅速进步成世界一流的国家

美国靠着战争积累的很多的财富,迅速的发展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国家。美国还特别重视科学大发展所以在很多方面美国都是在世界上占据第一的。而在经济大萧条的时期,实施正确的战略实施国家经济发展。

美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的潮流,抓住了机会,一跃成为了世界上的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政府在不同时期都采取正确的战略,使得国家经济和军事不断向前发展。

㈣ 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9世纪下半叶,美国由落后的农业国一跃变成了工业强国,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奴隶制度废除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的局面。

独立战争后,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工业化问题很快提上议事日程。
南北战争以前,美国北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是以奴隶劳动为基础,排斥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自由雇用劳动,这种制度成为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而且南方种植园经济主要面向国外,向英国提供棉花、烟草等原料,从英国输入日用品,这就影响了北方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扩大,成为北方经济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经过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一方面扫除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奴隶制度;另一方面使美国经济获得了最后独立,广大的南方不再是英国工业品的倾销市场,而成为消化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这为美国工业的高速度发展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市场。这就造成了“能够充分发展商品生产,能够最自由、广泛、迅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

2、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农业迅速发展为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美国有一个潜在的广阔的国内市场,西部处女地不断地吸引着移民前往开垦,而西部的开发就意味着国内市场的扩大。
西部土地开发,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美国农业与工业同步发展,互相促进。发达的农业不仅为工业提供了粮食、原料和商品市场,而且大宗的农产品出口也弥补了国际贸易逆差,为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同时为科技成果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缩短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3、注重科学技术研究,充分采用外国新技术并重视独创,是工业迅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在学习和引进欧洲最新科技成果的同时,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并在尖端领域有所突破,从而使美国的应用科学和工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夺取竞争的优势,闯出了一条具有美国特色的科技发展之路。
首先,科学研究与生产密切结合,重视实验和应用技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美国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各种研究所和工业实验室。其次,美国不单纯照搬外国经验,而是在学习和引进的基础上,在一些尖端领域大胆地应用和创新。如新兴的电学理论和电机制造技术起源于英国和德国,但电机的完善和电力的大规模应用却是由美国发明家完成的。最后,美利坚民族的性格和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对美国的科技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4、政府对产业革命所作出的积极对策是工业起飞的重要保证。
工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统一和稳定的政府作为支撑。美国是一个新兴国家,没历史的积淀的同时,也没有强大的历史保守着的强大阻力既没有强大的飞剑实力的阻力,基于这一点,美国政府是资本主义化的,它的政策也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所在政策上也有利于它的工业化。
联邦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措施。如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改革金融和货币制度等。这些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大量移民涌进,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技术和经验。

美国是一个移民组成的国家,外国移民源源不断地涌进美国,为美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据统计,1790—1860年间,进入美国的移民达500万人。其中不少人是熟练的手工业者,美国第一架水力纺纱机就是英国人斯莱特制造的。

6、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祸

美国远离动乱的欧洲,南北有弱国为邻,东西有两大洋保护,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一方面使美国有可能长期保持和平安定局面,较少遭受战争破坏,有助于工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条件打着中立国的旗号,利用欧洲战争,坐收渔翁之利。

7、对外侵略和掠夺也是工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积累。美国工业革命所需资金有以下几个来源:第一是奴隶贸易;第二是掠夺印地安人的土地;第三是西部土地投机;第四是联邦政府偿还国债的政策。

㈤ 美国工业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

开始时间:美国的工业化一般认为是从1807年的“禁运”或1812~1814年的英美战争结束后才开始的。
结束时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已经完成工业化,成为第一大工业国。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纵深发展。从80年代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期。

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一)产业结构升级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
(二)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高
(三)产业聚集和区域专业化现象明显
(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
(五)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达
(六)国外移民多,跨区贸易发达,国内市场大
(七)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发展进出口贸易

阅读全文

与美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工业国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德美中工业40有什么区别 浏览:435
宝马x5点火线圈没电是怎么回事 浏览:645
屋顶如何使用工业射灯 浏览:54
奥迪q3现在优惠多少 浏览:292
喀什托运汽车到南阳要多少钱 浏览:540
奥迪q540的导航在哪里 浏览:831
奔驰c200空滤总成怎么拆 浏览:581
在汽车哪里看机油标号 浏览:358
汽车能用多久 浏览:155
沈阳江南汽车tt在哪里买 浏览:459
前黄工业区离这里有大概多少里路 浏览:574
昆明奔驰保养怎么选择 浏览:782
汽车内小红灯亮多久电瓶才能亏电 浏览:340
汽车免检去哪里交交强险 浏览:15
怎么看汽车高温 浏览:98
油电混合汽车什么时候用油驱动 浏览:811
奥迪q5l如何取消快捷键 浏览:456
汽车座椅后面的松紧带怎么买 浏览:630
超声波工业加湿器怎么用 浏览:671
宝马奔驰十几万哪个好 浏览: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