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816地下核工程的建造历史
20世纪60年代,国家决定在大后方西南地区建一个核工厂,有关部门多次考察、论证后,在重庆涪陵白涛镇选址。为了保密,从此白涛的地名也随之从地图上消失。
1966年,周恩来批准在涪陵白涛建造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即为制造原子弹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厂,中央军委特调8342部队担负主要施工任务。这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 建厂伊始,816工程便作为国家高度保密的军工单位,816当时对外称是“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厂区有一个团的部队负责警卫,建设地点也绝不允许外泄,通讯地址只能写重庆市4513信箱,职工家属不能进厂,职工只能回家探视亲属。
816工程位于涪陵白涛镇,这是乌江边上仅几千人口的一个小镇,为了保密,凡是有“问题”的人一律迁出,白涛的地名也随之从地图上消失。1967年2月,工程兵第54师(“文革”代号“8342部队”)所属三个团入川,承担起西南三线816工程的建设任务。1970年,54师参加抗美援越的一个团和留在酒泉基地的一个团全部归建。国家核能工业部也陆续派出三个建筑公司,主要任务是架桥铺路、建厂房和住宅区。涪陵区县调配的民工又有1万人左右,加上从全国征调的人才和老厂转调的技术尖子也近1万人。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里,一下聚集了将近6万人。
1975年,54师完成坑道施工任务,奉命撤离白涛。 1984年2月,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816工程”被封闭了起来,始终没有正式投入过生产。再后来,“816工程”中的极小一部分洞体被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作为物资仓库加以利用。
停建时工程已完成大半1982年接到缓建指示时,816厂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装工程、总投资达7.4亿元人民币。 2002年4月8日,国防科工委以科工密办(2002)14号文同意对816工程解密。
经过几年的酝酿筹备,2010年4月底,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中国唯一解密核反应堆,816洞体工程的部分区域,开始成为旅游项目 。
❷ 曾经一夜之间消失的六万军人在三十年后有什么发现
18年以后,2002年国防科工委以科工密办(2002)14号文同意对"816工程"解密,这座地下核基地被揭开神秘的面纱。工程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整座山被全部掏空,山体外面树木丛生,根部看出有任何工程痕迹。
工程内有18个大型洞室,设置有主厂房、反应大厅、中央控制室等功能空间。厂房深度将近400米,洞体覆盖层厚200米。816地下工程可以预防100万吨当量氢弹空中爆炸冲击,抗震级别8级。
2010年4月底,816工程的部分区域成为旅游项目对国内民众开放。此时,人们才知道在西南小镇一个毫不起眼的山脚下居然藏着这么大的秘密。
很多游客在游览之后,纷纷都竖起大拇指赞叹建设者的奉献精神,这6万人为了祖国的安全隐姓埋名,他们的功绩应该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30多年过去了,"816工程"由国防项目变成为了旅游项目。但它仍然发挥的作用,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战争的可能性,在和平年代也要保持警惕,居安思危。
❸ 816核工业基地是干什么用的
816核工程是我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的——原子能反应堆和化学后处理工程。目前,816核工程已向游客开放。816核工程景区的具体历史背景见下文。让我们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