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宝鸡旅游景点宝鸡精品旅游线路
宝鸡的旅游景点及精品旅游线路如下:
宝鸡旅游景点: 太白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秦岭主峰,可乘坐索道直达秦岭之巅,体验自然奇观。 关山草原:广袤的草原风光,适合休闲度假。 嘉陵江源头:探寻嘉陵江的源头,欣赏山水之美。 黄柏塬:自然风光秀丽,生态资源丰富。 红河谷:峡谷风光旖旎,山水相依。 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茂密,溪流潺潺,适合徒步探险。 天台山+鸡峰山:道教圣地,山势险峻,风景如画。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丰富,是观鸟的好地方。 吴山:历史文化名山,风景秀丽。 崛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龙门洞森林公园:道教文化浓厚,自然景观独特。 箭括岭:山势陡峭,风光无限。 汤峪温泉:温泉资源丰富,适合放松身心。 西岐民俗村:体验宝鸡当地民俗文化。 宝鸡植物园:植物种类繁多,是科普教育的好去处。 青峰峡:峡谷风光独特,适合徒步旅行。 紫柏山风景:山势雄伟,自然风光迷人。
宝鸡精品旅游线路: 太白山秦岭生态一日游:游览太白山旅游景区,参观西部兰花园和张载祠·横渠书院,体验秦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法门盛唐文化探密一日游:参观法门文化景区,了解盛唐文化,随后前往关中风情园体验关中的美食和民俗文化。 都市休闲美食一日游:游览中华石鼓园和青铜器博物院,了解宝鸡的青铜器文化,再到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感受抗战历史,最后在西府老街和陈仓老街品尝当地美食。
‘贰’ 宝鸡的窑洞里曾经藏着一个大工厂,发生的故事震撼又意义深远。
位于陕西宝鸡金台区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于近期对外开放了,我有幸成为了较早游览的游客之一,去的时候一点都不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景点,看后却叫人内心久久不能平定。
这个公园是在民族企业家荣氏家族创办的申新纺纱厂旧址上建立起来的遗址公园,咋一进去,茫然四顾,没什么亭台楼阁,奇花异树,就是几栋民国时期风格的建筑,感觉好像没什么可看的,但是跟着讲解员一路转下来,感受却发生了千差万别的变化,几次差点落了泪,被这儿的故事深深感动,也很震撼,是那种触及灵魂的感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工厂向内陆搬迁,从武汉迁出的64家企业,15家落户宝鸡,奠定了秦宝工业基地的基础,其中最大的企业就是申新纱厂,当时日本飞机多次对纺织场进行轰炸,工人们在废墟上冒着生命危险重建,常常1--2天就恢复了生产,申新工厂的总经理李国伟做动员时说:“日本人炸厂子一次,我们就恢复一次,炸厂子十次,我们就恢复十次”,这就是抗战大后方人民的声音:“我们要保家,我们要卫国,我们不怕死”!
1940年,为躲避敌机不断地轰炸破坏,申新开始修建窑洞工厂,当时工合组织重要领导露易.艾黎对此提出过积极建议,更加坚定了李国伟的信心和决心。窑洞建成后,抗战物资被源源不断地生产了出来,工厂工人在敌机轰炸中再也没死过一个人。
公园里现有窑洞工厂、申新纱厂办公楼、乐农别墅、薄壳车间等四处 历史 遗迹,分别建于1938年--1951年,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产。
窑洞总共24孔,现保存完好的19孔,进到里面,感觉很坚固,窑洞的壁全部是用砖块砌成,红砖和青砖交叉使用,说是当时修建的很急,拉来什么砖,就用什么砖,根本无暇顾及颜色搭配。地面是用细木条铺成,结实又精致。最窄处2米,最宽处6米,窑洞纵横交错,最长的窑洞达110米,全长3.5华里,有三个通到塬顶的通风口,同时也是逃生的通道。下面是窑洞的布局图和外观。
外面的院子里有警卫楼,主要作用是观察敌机的,一旦发现,立即拉响警报,人员迅速躲进窑洞,可以想象当时工作的危险和生存的不易。据说当时的日本飞行员感叹,对付窑洞里的申新工厂,他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薄壳车间的顶部是壳形的,很特别的建筑风格,看起来很美(看上图),是运用鸡蛋壳不易破的原理建成的,因为特别和稀少,所以留存至今供参观。
参观了这个地方,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我们家乡这片黄土地上,曾经有过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在这个幽暗的窑洞里上演,这股支撑名族脊梁的重要力量,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地道战,值得我们这些后人永远纪念。
下面是几段文字图片,供朋友们深入了解
‘叁’ 《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
早就知道,宝鸡的工业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也知道在抗战期间,从武汉、上海等地迁来好多工厂。在抗日的烽火中,作为大后方的宝鸡工业为全面抗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于是周六上午与同事约好到位于宝鸡市长乐塬的抗战工业遗迹公园一游。
上午十点驾车赶到位于斗鸡地区的长乐塬,也就是原宝鸡申新纱厂旧址,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口上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的泛着铁锈色的大字。大门的西边是一栋砖青色的建筑,大概有四五层高,一层高且面积较大,屋顶为人字形,主体为正方形建筑,其上是一个巨大的表盘,黑色的时针、分针在白色的底盘下显得十分醒目,总体风格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建筑风格十分接近。而大门的东边是六、七栋一层的建筑,整体虽为一层,但高度很高,大概有现在的四五层楼高。墙体均为青砖,其顶很有特色,为圆弧形的薄壳建筑。再向后看则是一栋巨大的建筑,大概有三四层,其上书写有福新申新大楼六个红褐色的大字。此时,冬日早晨的阳光照的正好,整个大楼笼罩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俞显巍峨壮观。
顺着大门,向东边走去,左手是一排窑洞,窑洞门口面向南边,凛然地矗立在冬日的暖阳中,窑洞的后边就是宝鸡的北塬,塬的断面显出一种厚重的黄褐色,其上长满各种树木,大都叶片稀疏。路的南边,紧邻由东往西的陇海铁路,其上跑着老式的载满货物的火车,想想当时的申新纱厂,交通还是很便利。
走不多远,就走到了博物馆的售票处,购票并请了导游,一行人随着导游的讲解走进了当年的窑洞工厂。通过导游的讲解,知道了申新纱厂自抗战爆发后,1938年决定从武汉搬迁,自8月开始到同年10月就将2万纱锭、400多台纺织机械以及3000千瓦时发电机搬迁至宝鸡斗鸡地区。1939年,申新纱厂就开始了试生产,后期为了防止日本飞机的轰炸,自1940年1月至1941年2月,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建成了24孔青砖箍砌而成的窑洞车间。长度在60米以上的有7孔,最长的达到110米,7孔长洞通过6条横洞贯通链接,窑洞总长达3.5华里,建筑面积4831平方米。
一行人在导游的讲解下,依次参观。窑洞内部环境极佳,所有的建筑都是按照图纸严格施工。后期的改造,灯光设计很好,里边可以看到安装于窑洞内的各式棉纺机械,通过灯光的变幻,真实再现了当年的生产场景。再仔细看那些纺织机械,大多是美国或英国的设备,好多生产时间是1920年左右,距今已过了一百年的时间。窑洞的墙体上,用灯光展示着当年的一些文物陈列。最让人感慨的是当年的设计图纸,其上字体规整美观,彰显当时知识分子严谨的工作态度。更有茅盾在1943年在《见闻杂记》中所写的文章《“战时景气”的宠儿——宝鸡》,对当时的宝鸡以及工业内迁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述。着名文学家林语堂参观申新纱厂后在演讲中说到:“关于申新方面,我想最动人的地方,是动力设备很伟大,我在重庆也看了几个纱厂,但是申新的特别大,设备也好”。是的,正如林语堂所说,当时的申新纱厂提供了整个西北地区的战时应急物资的生产。申新的员工们在这一片厚重的黄土地下,筚路蓝缕,冒着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工厂生产需要什么就建造什么,创造一切条件形成产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着工业界的力量。
在临近窑洞车间的出口,上边写着六个大字,“努力干、一起干”,我想这就是当时申新纱厂的企业文化。简单、务实,真正的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以窑洞车间展板上的一段话来结束吧,“24孔青砖砌就、天圆地方的地下长廊,就是一条宝鸡抗战工业的历史长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通3.5华里长的丰碑,一直横卧巨遂之中,倘若竖起,便足以刺穿古原,直指青天!”
2020年12月26日晚
‘肆’ 2021宝鸡市又新增一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近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公示名单,宝鸡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景区位列其中。这个景点是一处窑洞工厂,是从武汉迁移过来的申新纱厂,在抗日战争和河南饥荒时间中出了很大的力,非常值得一看。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是原宝鸡申新第四纺织厂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十里铺。抗战时期,为保存中国的工业实力,使其免遭日军的掠夺和破坏,申新第四纺织厂从汉口内迁至宝鸡。他们在“工业荒原”上建厂,在千难万险中创业,顶着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坚持生产,强有力地保障了军需民用物资的生产,为支援持久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战工业遗址园区内现存的申福新办公大楼、窑洞车间、乐农别墅及薄壳车间是国内保留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迹。
自2017年以来,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先后被列为“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产”“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合国际“国际主义教育基地”。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项目总投资7亿元,规划占地36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以“千年智造梦、一部工业史”为时光坐标,着力构建工合之光、工创天地、长乐家园“三个组团”。项目一期——工合之光组团以工合运动和迁厂历史为轴,规划建设宝鸡工业博物馆,全面展示抗战、“一五”“三线”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以来宝鸡工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打造工业文化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11月26日该组团建设基本完工,开放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