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工业矿111b是什么意思

工业矿111b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4-23 09:16:07

1. 111b、122b、333、在稀土矿石中代表什么元素

不是元素。是资源储量类型编码,

查一下资源储量分类就知道各自的含义了。

2. 煤炭资源储量怎么区分111b之类和ABCD。我总是弄不清楚。有谁能帮我一下吗。

新旧标准之间没有什么特殊的关联因素。
A+B级储量:111b、122b、部分331也可划分到里面
C级储量:332
D级储量:333
这个没见过相关规定,我根据自已矿新旧标准图纸划分区域来界定的

3. 矿产勘查中,储量的几个级别分别是什么,2M11代表什么意思

现在我国储量分为三大类(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16种类型。
1、储量是达到探明或控制的程度,能实际采出的部分。有111、121、122三种。第一个数字1,表示经济意义为经济的。第二个数字,1表示可行性研究为可行的,2表示预可行的。第三个数字,1表示勘查程度为探明,2为控制。
2、基础储量是达到控制或探明程度,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收益率,未扣除开采损失那部分。共6类,111b、121b、122b;2M11、2M21、2M22。第一个数字,2M表示经济意义为边际经济。最后的b表示未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部分。
3、资源量又分为内蕴经济资源量(331、332、333)、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2S21、2S22)和预测资源量(334)?。第一个数字,2S表示经济意义为次边际经济,3表示内蕴经济(尚分不清其实际经济意义)。第二个数字,3表示可行性研究程度为概略研究。第三个数字,3表示勘查程度为推断的,4为预测、估算的。

你说的2M11表示探明的(可行性研究)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4. 矿山采矿证上的"生产规模"是指采出矿石量(111)/还是消耗的资源储量(111b)

采矿证上的生产规模指的是这个矿山企业每年采出的矿石量
这些矿石量根据储量级别划分为111、111b……333等
-------------------------------------------------------------------------------
你的提问,生产规模就是采出的矿石量,提问中涉及到的其他名词,概念混淆不清,不能这样提问

5. 矿产储量分级

矿产储量,简称储量或矿量,是指有用组分或矿石在地下的埋藏量。矿产储量是矿床勘探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和生产的重要依据。

(一)储量分级的意义

在矿床勘探过程中,人们对矿床的研究和认识是随着勘探工程控制的程度而逐步深入的,不同类型的矿床、不同勘探阶段、工程的控制程度不同,所计算的矿产储量的可靠程度不同,提供资料的作用也不同。因此有必要将矿产储量按其控制和可靠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称为矿产储量分级。

矿产储量的分级对储量的计算、审批和利用,更加合理地做好矿床勘探工作,明确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都有重要意义。

(二)储量分级的依据

储量分级的主要依据是储量的可靠程度及其相应的工业用途。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② 矿石质量和数量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③ 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这些问题的控制与研究程度取决于探矿工程的种类、间距、施工质量及地质研究程度。

(三)矿产储量分级

在1999年以前,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和远景发展需要,我国矿产储量分级一直将矿产分为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

1.能利用储量

一般也称为表内储量,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储量。根据储量的控制程度和工业用途,将矿产储量分为A、B、C、D4个等级。

2.暂不能利用储量

一般称为表外储量,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利用的矿产资源。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在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和地质可靠程度的基础上,采用符合国际惯例的分类原则。我国于1999年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对矿产储量重新进行了分类。

(四)分类依据

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图4-9-8)。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表4-9-1)。

1.地质可靠程度

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4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表4-9-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图4-9-8 固体矿产资源分类示意图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

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3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有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进行这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3)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可靠性,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所采用的成本数据精确度高,通常依据勘探所获的储量数及相应的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结果,其成本和设备报价所需各项参数是当时的市场价格,并充分考虑了地质、工程、环境、法律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3.经济意义

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1)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2)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可变成经济的。

(3)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4)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作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作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

(五)分类

1.储量

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有3种类型:

① 可采储量(111);

② 预可采储量(121);

③ 预可采储量(122)。

2.基础储量

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有6种类型,分别为:

①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

② 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

③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④ 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

⑤ 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

⑥ 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3.资源量

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有7种类型,分别为:

① 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

② 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

③ 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④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⑤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⑥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⑦ 预测的资源量(334)?。

6. 矿山资源矿量分类中111b是动用储量吗

如上表,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中的111b属于探明的基础储量。

7. 黄金生产矿山对资源储量类别的归并

杨志刚

作者简介:杨志刚,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矿产储量评估师。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在全国24个省区中有30多个矿山企业。其中多数企业是由多个矿床或矿区组成,建设依据的地质报告来自不同时期,另外通过矿山探矿和开采,矿山保有资源/储量不断增减,资源/储量类别不断变化。我们在对集团内矿山企业地质资源进行管理实践中,对资源/储量分类的认识逐渐深入,并且统一了口径。《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所述的16种类型中,我们将其归类为6种即(111b,122b,333,2M11和2M22),以便进行统计。

1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1)老地质报告中的C级储量满足以下条件的块段(储量)属于(111b)类型:已被生产利用且有经济效益的或做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后满足块段最低工业指标的。

(2)近年来提交的地质报告中以下5类归并为(111b)类型:①(111,121)类,实际上地质报告中不提交此类储量,矿山也不单圈此类储量,工作中基本遇不到;②(121 b)类,到了矿山生产阶段已经达到可行性研究程度,此类储量已成为了(111b)类储量;③(111b)类,黄金生产矿山中这类储量是开拓范围内主要开采对象,一般为坑探控制,常为经生产探矿工程加密后求得;④(331)类,用于矿山生产的资源/储量在提交报告评审时,要求详查地质报告做预可行性研究,要求勘探地质报告做可行性研究,而做了可研(331)就不存在了,在提交的地质报告中成为(111b)类储量了,因此生产矿山不保有此类型。

总之,在生产矿山中(111,111b,121,121b,331)五类资源/储量,常见的仅有(111b),其他均少见,如果遇到其他四种类型均可并入(111b)类。

(3)通过矿山生产探矿,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后达到(111b)的经济基础储量。

2 控制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2b)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岩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果。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开采是经济的。

(1)老地质报告中的D级储量中有系统工程控制且符合详查阶段工程间距要求的块段(储量)。

(2)近年来提交的地质报告中以下3类归并为(122b)类型:①(122)类,实际上地质报告中不提交此类储量,矿山也不单圈此类储量,工作中基本遇不到;②(122 b)类,黄金生产矿山中这类储量是保有储量的主体,一般在开采之前要用生产探矿工程进一步加密;③(332)类,用于矿山生产的资源/储量在提交报告评审时,要求详查地质报告做预可行性研究,要求勘探地质报告做可行性研究,而做了可研(332)就不存在了,因此生产矿山一般不保有此类型。

(3)通过矿山生产探矿,按详查阶段要求即符合《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勘查工程间距表”布置工程求得的经济基础储量。

3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是指在勘探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的,其可信度低。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括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1)老地质报告中的D级储量中外推部分以及稀疏工程控制的地段。

(2)近年来提交的地质报告中的(333)类资源量。

(3)矿山生产探矿中未系统控制的块段和控制储量外推的部分。

4 预测的资源量(334)?

依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航空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异常或极少量工程资料,确定具有矿化潜力的地区,并和已知矿床类比而估计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有无经济意义尚不确定。

(1)老地质报告中的E级储量。

(2)近年来提交的地质报告中的(334)?类资源量。

(3)矿山在井田范围之外利用地表槽探见矿或个别钻探工程见矿预测的资源量,以及利用系统地质科研手段预测的资源量。

5 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

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连续性,有相应的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当技术、经济等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这部分基础储量可以是覆盖全勘探区的,也可以是勘探区中的一部分,在可采储量周围或在其间分布。计算的基础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1)老地质报告中表外C级储量。

(2)近年来提交的地质报告中(2M11)类基础储量;由于(2M21)在矿区内分布范围与(2M11)相同,只是未作可研,而作为生产矿山应归并为(2M11)。

(3)矿山生产探矿中符合勘探工程间距求得的大于边界品位低于块段最低工业品位的基础储量。

6 控制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是指在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基本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其分布特征类似于2m11,计算的基础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1)老地质报告中表外D级储量。

(2)近年来提交的地质报告中(2M22)类基础储量。

(3)矿山生产探矿中按详查工程间距求得的大于边界品位低于块段最低工业品位的基础储量。

而实际工作中,几乎遇不到(2S11,2S21,2S22)类资源量。笔者认为这类资源量含低于边界品位的资源量和不具备开采条件的资源量。而实际上提交地质报告时在对资源/储量进行估算时不计算低于边界品位的资源量,而不具备开采条件地段一般不会用系统工程控制,因此并入了(333)类资源量。

在具体工作中,资源/储量类型太多不利于汇总统计、业绩考核、生产管理、矿山资源价值评估,我们采取以上归类后效果很好。实际上,目前全国黄金行业地质探矿、矿山设计、矿山开采中普遍以上述六种类型进行资源/储量的分类表述,并以此进行资源评价。

8. 关于发布《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准则——指导意见CMV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公告

2007年 第1号

2007年1月20日第一届第一次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准则——指导意见CMV 13051—200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已经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现予发布。

特此公告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

2007年3月27日

1 前言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简称新分类标准)已发布实施多年,但在矿产储量评审、矿业权评估、矿山地质测量(储量核实)过程中,对新分类标准的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还存在模糊认识。为进一步理解新分类标准,正确划分资源储量类型,并与国际开展有效的对比和交流,在征求各方意见、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形成本指导意见。

2 基本概念理解

2.1 勘查阶段针对勘查区或矿床而言。在某一勘查阶段内,不同地段存在不同的勘查程度,具有不同的资源储量类型。如勘探阶段一般有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资源储量类型。

2.2 地质可靠程度针对勘查块段而言。每一块段对应一种资源储量类型,应根据矿床具体特点、选矿结果、开采技术条件等勘查和研究程度,参考勘查工程间距综合确定。

2.3 经济意义针对矿产开发投资项目而言。对于同一个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在其论证分析范围内只产生一种经济意义,即同一项目不应同时出现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或者次边际经济的经济结论。论证分析范围外的部分,视为未开展可行性研究或技术经济分析。

2.4 预测资源量(334)是未查明的潜在矿产资源,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普查阶段对有极少量工程验证的物化探矿致异常区、矿床深部或边部,可视具体情况估算预测资源量。详查以上阶段勘查境界内应对矿床整体有总体控制,矿产资源赋存情况基本查明或查明,不应有预测资源量。

2.5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原则上没有工程间距要求,达到《总则》规定的稀疏工程控制即可。在普查阶段,分布面积较大的层状矿床,可采用2~3倍控制的工程间距(视矿床稳定程度)估算333,以便区别334。

2.6 内蕴经济资源量包括331,332和333,因未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或开采,经济意义不明,介于经济的到次边际经济的之间,下列情形属于此类:

2.6.1 完成地质勘查工作,只进行概略研究的;

2.6.2 基础储量以外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的;

2.6.3 因矿层薄、矿体小、开采难度大或开采成本高,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或矿山设计未予利用的;

2.6.4 矿山关闭后残留的矿产资源;

2.6.5 各种因素压覆的不能利用矿产资源,未经技术经济论证经济意义不明的;

2.6.6 矿床工业指标估算的低品位矿和旧标准规定的各类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

2.6.7 后期有可能回收的矿柱。

2.7 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是经(预)可行性研究表明,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IRR)小于零时确定的类型。其中研究利用的331对应于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 S11,2 S21),332对应于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 S22)。各类永久性矿柱是设计损失,不属于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2.8 边际经济资源储量是经(预)可行性研究表明,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IRR)大于等于零但小于行业内部基准收益率时确定的类型。其中研究利用的331对应于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2m21),332对应于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2.9 经济的基础储量是由矿床工业指标圈定的类型,121b,111b基于对应的331部分,122b 基于对应的332部分。

2.9.1 对于无风险的地表矿产,简单勘查或调查即可达到矿山建设和开采要求的,可直接确定为111 b或122 b。

2.9.2 已通过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矿山设计,或在建、正常生产矿山,即使未开展过可行性研究工作也应属于技术经济可行的项目,可以确定为经济的基础储量。

2.10 储量是在经济的基础储量基础上扣除各类设计损失(含各类矿柱)、采矿损失后的可采出量,由可行性研究、矿山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矿山生产时根据理论或实际的开拓工程、采矿工艺等计算得出,原则上不得使用经验损失率或利用率折算,也不应在333基础上估算。

2.10.1 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等为合理确定开采规模及服务年限所需,可以在合理分析的基础利用333理论估算储量。用模拟开发利用方案评估估算储量的,原则上也不应采用经验损失率或利用率折算。

2.10.2 复杂矿山、非正规生产的矿山,计算储量确有困难的,可以用实际回采率指标或具有可类比矿山实际回采率指标,在分析论述后估算储量。矿业权评估可采用不低于规定的回采率指标估算储量。

3 特别处理

3.1 经勘探及可行性研究表明矿产项目是经济的,及在建、正常生产矿山,按编码原则,控制的基础储量应为112b,储量为112,实际分类时归类为122b和122。同理2M12,2S12归类为2M22,2 S22。

3.2 评估报告、评审意见书、相关储量报告可直接采用代码表示资源储量类型。

3.3 资源储量类型应与勘查阶段和相应勘查研究程度一致,同时满足地质控制程度和其他勘查研究程度。资源储量类型不仅与地质工程控制程度有关,还与地质研究程度、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程度、可选冶性能研究程度及工艺利用研究程度等因素有关,特别是与涉及安全生产的开采技术条件有重大关系,因此资源储量类型不能简单依据勘查工程间距确定,且不应超越勘查阶段和勘查程度。某一种勘查研究程度降级的,资源储量类型也相应降级。

3.4 矿产开发项目未经(预)可行性研究,不可确定为次边际经济和边际经济资源储量。

储量评审工作流程

9. 关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分类》实施要点的解读

蓝运蓉

作者简介:蓝运蓉,SD法创始人,高级工程师,矿产储量评估师。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国家标准和各矿类(种)地质勘查规范行业标准(以下统称新标准规范)发布实施至今已多年,已对指导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通过审查估算的资源储量,编制及评审勘查报告、核实报告实践,发现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以下简称新分类标准)的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还存在有模糊认识,有新旧标准套用、混用,尚未准确按新分类标准原则确定的情况。最近,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7]68号文《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是为进一步规范矿产储量管理,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方便社会各界正确使用地质勘查成果和矿产资源储量信息的文件。为了协助广大地质工作者正确地理解和贯彻新标准规范及通知的精神,现结合多年报告评审实践,将新分类标准具体实施要点以及报告编制中有关常见问题作一阐述。

1 新分类标准实施的关键

通知一指出“自2007年5月1日起,编写、提交、填报各类资源评价报告、地质勘查报告、矿山生产勘探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储量动态检测报告、闭坑(停采)地质报告、可行性评价报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矿产资源登记统计书(表)等,须符合新标准规范及本通知。矿产资源评审、矿业权评估,须依据新标准规范及本通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矿业权审批管理、资源储量管理、资源规划与评价及矿山开发利用监督管理等,须符合新标准规范及本通知”。

通知十指出“有关确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具体技术处理,参照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发布的指导意见执行”。即参照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公告2007年第1号(以下简称公告)执行。另外,“煤炭资源勘查开发遵循《关于印发<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40号)。”

由此看来,首先应正确按新分类标准确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其次在实践中应在遵循新分类标准的原则规定下准确划分资源储量类型,应紧紧抓住地质可靠程度是基础和经济意义是核心这两大关键。

2 关于对地质可靠程度的理解

公告2.2指出“地质可靠程度针对勘查块段而言,每一块段对应一种资源储量类型。”SD精度是地质可靠程度的定量标准。工程控制程度是确定地质可靠程度十分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地质可靠程度应由多因素决定,如工程间距(SD法的框棱和SD精度),加上勘查阶段要求,依据地质勘查研究程度等因素去判其地质可靠程度,这样的地质可靠程度作为地质轴才是完善的。这样的地质可靠程度才是准确划分资源储量类型的基础。

3 关于对经济意义和可行性评价的理解

(1)准确判定的经济意义是作为经济轴的依据,是否作了(预)可行性研究是判定经济意义最重要的手段。但其中是否包括了全部的量作为研究利用的对象,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只有研究利用的量得出的经济意义结论才代表研究利用量的经济意义。而结论只有一个,或是经济的,或是边际经济的,或是次边际经济的。未参与研究利用的量是未能确定其经济意义的,是经济意义不明的内蕴经济的。在经济意义轴上虽将内蕴经济的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并列为指标。实际“内蕴经济的”是表示一个待定的经济意义区间,是介于经济的到次边际经济的之间的某一种状态,它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经济意义。这里需强调一下,经济意义针对矿产开发投资项目而言。当还未作(预)可行性研究的各资源储量类型量,自然就只能是内蕴经济的,其类型只能依地质可靠程度情况划分为331、332、333、334?了,而开发项目,凡符合公告2.3所述,“通过作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已通过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矿山设计或在建、正常生产矿山,即使未开展过可行性研究工作,也应属于技术经济可行的项目”,其经济意义就是可以确定的。当然对于“同一个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在其论证分析范围内,只产生一种经济意义,同一项目不应同时出现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或者次边际经济的经济结论”。“论证分析范围外的部分,视为未开展可行性研究或技术经济分析”,其经济轴指标定为是内蕴经济的。

既然经济意义是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范围而言。那么项目可以是矿区中的某一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块段的量或某些部分的量,也可以是涵括了整个矿区范围的所有块段的量或某些品级的量。得出的经济意义是指投资项目总体的,代表参与了评价利用量的经济意义,项目内未参与评价的量的经济意义不属于此结论的。有时它们是需根据其具体位置或其他情况做些特殊处理的。这是从宏观上来说,基本是对的。所以若有某部分出现了与总体不一致的经济意义的情况,这不是错的。应允许这种局部因未纳入研究量去评价而存在特殊差异的情况。

例如,对已经确定具有经济意义的勘查区可称为“矿区”,一般一个矿区可能有多期的项目,如第一期是浅部,第二期是深部多少中段到多少中段,第三期又是深部多少中段到开采证标高范围内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矿区因此可能有多个经济意义是正常的。在矿区的不同地段,就可能存在多种资源储量类型。在资源储量核实评审时常又需要归并不同的资源储量类型,统计供备案的资源储量,作为资源储量登记、评估、矿业权转让、上市融资等的依据。

(2)报告编制中应明确说明研究利用对象,特别是低品位矿的利用情况。事实上,在勘查过程中要多次估算资源储量,先要确定资源储量类型,这时是要严格按新分类标准以三轴(地质轴、经济轴、可行性轴)综合确定勘查区、矿区的各种资源储量类型,依据此某一阶段(某一工程控制程度及相应的勘查成果)控制精度及可行性评价阶段对经济意义得出的结论来确定资源储量类型。紧紧围绕地质可靠程度是基础,经济意义是核心的原则正确划分资源储量类型。

估算前根据业主要求立项,确定需作预可行性研究还是做可行性研究;同时确定“分析评价的范围”及“利用的资源储量数量”,并说明是否包括低品位矿——贫矿。经过“研究评价”后,得出一个项目经济意义的结论。此时,凡在研究范围内并参与评价的资源储量的类型的经济意义也就只有一个,是根据项目整体结论确定的经济意义。

最终以经济意义轴和地质可靠程度轴重新核实各块段资源储量类型,调整、归并资源储量类型。按国土资发[2007]68号“通知”编写、提交、填报各类资源评价报告、地质勘查报告、矿山生产勘探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储量动态检测报告、闭坑(停采)地质报告、可行性评价报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矿产资源登记统计书(表)等,当然这些都应该是以新分类标准原则对项目或矿区的不同地段的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客观区分表示,说明有无特殊处理和归并处理原则。按调整、归并后的类型上报登记备案。

必须纠正目前评审和备案中出现的资源储量类型确定的偏差(不以经济意义,不以三轴原则定类型,简单化和一刀切的做法),如在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发现,存在按矿山自定义类型原则,笼统地将以矿床工业指标估算的低品位矿(大于边界品位,小于工业品位的块段)或老标准规定的各类暂不利用储量,即将原称表外矿储量定为332类型,并且不管这些低品位矿是否皆全参加(预)可行性研究全是利用的量,还是有部分属研究利用量,还是全未参加研究利用量,一刀切为332。不合理、不符合新分类以三轴定资源储量类型的原则精神的现象。应该说,执行中的适度灵活性不能抹杀新分类标准中的原则性。不然不能保证提供的资源储量类型的准确性。

4 关于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强调以作(预)可行性研究确定投资项目的经济意义,资源储量类别按项目经济意义分类,矿产资源储量按经济的类别划定资源/储量类型。这才是突出了新分类标准经济意义是核心的思想。这也是资源储量评审中最重要的部分,评审最关键的两点是:一是要看提供核实报告资料的真实性,对提供的资料进行适量的抽查。二是要看提供的资源储量类型是否准确可靠,符合新分类以三轴确定资源储量类型的标准。

(1)在理解公告2.7,2.8时应注意,如果项目作了(预)可行性研究结论表明是次边际经济意义的(2S),参与了研究利用量的资源储量的类型应是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再根据块段可能存在的不同的地质可靠程度,其中研究利用的原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就对应于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或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原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就对应于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应正确理解为:经研究评价后的类型就应是赋予了次边际经济的意义了,在图上及表上就只能反映出具次边际经济意义(2S)的相应类型及其量。不应再以331及332去表示和统计其量了。

(2)同理,经(预)可行性研究结论表明是边际经济意义的(2M),凡参与了研究利用量的资源储量类型,按新分类标准就应是边际经济基础储量,而不是公告2.8中所述的边际经济资源储量,它不属资源量,应是基础储量,概念上要分清。边际经济意义的基础储量中就不能再表现出资源量331及332类型了。即是说,其研究利用的原331类型,对应于探明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类型(2M11,2M21),原332类型对应于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应以基础储量类型(2m11,2m21,2m22)表示、统计。不应再以331及332去表示和统计其已对应的基础储量了。

(3)在报告编制、评审和备案时,一定要针对矿区具体情况,应允许实际可能存在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类型和次边际经济资源量类型出现,不能走入误区:只要求基础储量、推断的资源量和控制的资源量类型共同存在;不允许出现的“2M”边际经济类基础储量和“2S”次边际资源量存在。不能将矿山已确定了经济意义的类型反过来对应于经济意义未确的332或331类型去表示和统计。

也就是说,一个项目中凡参与(预)可行性研究的部分(块段),就可能有基础储量、或有查明的次边际资源量或有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但不会有331或332类型。因这些原331或332部分是参与了研究利用的量,已重新赋予了对应的不同经济意义了。只有当项目中不包括这些原331或332部分时,才会见到有331或332类型。

综上所述,各勘查区可能存在的一般资源储量类型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 1999)之表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5 关于报告编制中有关资源储量类型确定常见问题的理解

(1)凡未作(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勘查工作地区,只能有内蕴经济资源量吗?

是。只能有331,332,333,334?,这是因为尚未作(预)可行性研究,就得不出经济意义的结论来,即是说尚不能区分出是什么经济意义,所以只能以“内蕴经济的”来定资源量的类型。一般说来,具预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只可能有334?,达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只可能有333,334?,达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只可能有332,333,334?,达勘探要求的地段也只可能有331,332,333。有特殊情况应例外。

(2)对尚未确定经济意义以前的勘查区(预查区、普查区、详查区)中局部地段能有比所述勘查阶段要求控制程度更高的情况吗?能产生有更高于此勘查区一般总控制程度(精度)的资源量类型的其他资源量类型吗?

前者常有。后者是能,从地质可靠程度来看若局部的精度是较高,即预查区中可能有333,332,普查区中可能有332,331,详查区中可能有331。从经济意义来看一般说是皆不能有(2S),(2M)之类型。因为此时一般还没有充分条件作预可行性研究,得不出“次边际经济的”(2S)或“边际经济的”(2M)的经济意义结论。当然,特殊情况例外。

(3)在同一勘查区能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储量类型存在吗?

能。在一个勘查区中不同地段的勘查工作程度,有可能存在达到不同勘查阶段要求的地段,或超过勘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其相应的地质可靠程度(精度)也不一样,所以同一勘查区(如预查区、普查区、详查区)中,有可能存在低于此区主要勘查控制程度(精度)对应类型,也可能存在高于主要控制程度(精度)对应的类型。

例如,详查区总精度为控制的,若已做了预可行性研究是次边际经济的,局部有利地段已经开采生产,能有高于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的探明的2S21,或探明的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21,或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或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111存在。

这表明类型划分要从实际出发,不应强调类型与勘查阶段一致,要淡化阶段,要强调地质可靠程度是资源储量类型划分的基础、紧紧围绕经济意义为核心的正确原则,强调资源储量类型与地质可靠程度一致,若存在类型超越勘查阶段的情况不应抹杀。

这就是说,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应与地质可靠程度相一致,不是要与勘查阶段一致。这才是新分类的以地质可靠程度为基础的思想。实际中出现资源储量类型与勘查阶段不一致的情况是正常、合理的。

一般说来,预查、普查不会出现有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和边际经济基础储量的类型或经济的基础储量类型,但特殊情况的确存在,如公告2.9.1所述“对于无风险的地表矿产、简单勘查或调查即可达到矿山建设和开采要求的,可直接确定为111b或122b”。又如公告2.9.2所述“已通过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矿山设计、或在建、正常生产矿山,即使未开展过可行性研究工作,也应属于技术经济可行的项目,可以确定为“经济的基础储量”。这表明类型划分的确应充分考虑要以经济意义为核心的思想。但不一定强调勘查阶段因素。

(4)详查以上的勘查区不应出现“334?”吗?

一般详查以上的勘查区如果已做了(预)可行性研究的那部分资源储量,凡是“推断的”地质可靠程度,类型编码都处理为“333”,按公告2.4要求凡是“预测的”地质可靠程度都归并处理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其相应的类型编码自然都归为“333”了。不应有预测资源量“334?”了。这种对334?类型的归并确定,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是正确、合理的。

(5)一般矿山的资源储量类型中不再出现334?,合理吗?

从称谓的矿山储量(基础储量)概念来说,不应再出现它是正确的,但在矿山未作(预)可行性研究的那部分或边部、深部预测区,客观存在未查明的资源量334?也是不奇怪的,笼统地说矿山不存在334?欠妥,而是建议将它归并处理为333。这是合理的、符合实际的。

(6)在勘查区内,同一块段在预查、普查确定的334?,即使在没有新增勘查工程的情况下,在勘探阶段的境界内,应是归并为333吗?

是。这是对同一块段资源储量类型在不同勘查阶段的处理问题,应该说勘探阶段对矿体的连续性等工作研究更深入一步了,总体的控制程度(精度)、地质可靠程度是有所提高的。即使某部分是相同的工程控制,未查明的预测资源量在此时应是查明的资源量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体上看,这相同的范围块段的334?变333是一种处理,也合理。

(7)报告编制中,是否还按高品位矿(原表内矿)、低品位矿(原表外矿)分别统计资源储量总量呢?

按照新分类标准和通知,统计资源储量时不应再以高、低品位概念统计,而应按三轴综合确定的资源储量类型来分别统计,但需明确指出低品位矿部分的资源储量类型情况。一个矿区矿产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否可以被开采利用、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新分类特别强调经济意的关键所在。某些低品位矿若参与(预)可行性论证,结论是经济的话,这部分低品位矿同样是可开采利用的。

在具体实施中,经济意义确定时尚存在不以作(预)可行研究或不以研究得出的经济意义结论为依据,简单地自定义低品位矿为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类型;简单地将原暂不能利用的表外矿等同于内蕴经济(经济意义尚不能确定的)低品位矿等混乱概念。不以“基础储量、资源量”的概念确定类型,存在强调按高、低品位矿去定资源储量类型问题。

例如整个矿区经过论证是技术上可行的经济上合理,其可靠程度达到控制以上时,则其中的低品位矿(明确确定了工业指标)若也是属于论证范围,参与了论证的,此时是应根据论证结论定其经济意义。应将上述参与了论证的低品位矿仍划为122b或者111b。但为要突出这部分低品位矿的特殊处,考虑生产时配矿作调节用,此部分只好是单独做一些特殊情况处理,归为2M或2S,这也比处理为331,332恰当,这样才是正确的,这样符合新分类标准的原则和内涵。

如果简单处理,笼统认为低品位矿是没有参与的;如《公告》2.6节论述那样将低品位矿当作是未作过(预)可行性研究的七种情况之一,而归为332,这是与上述的客观情况不符的。

如果忽略上述低品位矿是参与了论证的事实而确定为332或331,因331,332代表其经济意义未确定,说明是没有做(预)可行性评价,而上述是已作了评价论证是经济的,这也是与分类的定义描述的经济意义矛盾的。

评审中发现好些矿山在开采设计时,是存在把一些可靠程度较高的低品位矿也参与评价分析的,存在部分或全部低品位矿参与了论证的情况,不容忽视,参与了评价的部分的经济意义就是已经确定了的。决不能混淆经济意义概念。

如前所述,经济意义只包括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三种。内蕴经济只是表示经济意义尚未确定而界于经济的到次边际经济的之间的一种状态,这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经济意义。其经济意义尚未确定的原因在于尚未对其作过(预)可行性研究之故。所以内蕴经济“3”不是因品位低确定的,完全是由未作过(预)可行性研究“3”来确定的。

因此,在矿产资源储量按经济的类别划定资源/储量类型时,应特别注意考虑研究利用的量是否含低品位矿。低品位矿一般是不参与评价,此种情况可据可靠程度定为331,332或333。是正确的。实际中也有特殊情况,高、低品位矿皆参与了评价,其工程控制程度一样,地质可靠程度一样,且低品位矿与工业矿紧相连,或在其中间,开采时是不可能分采而是一起采的,此种情况就不能将低品位矿定为内蕴经济资源量,低品位矿归为与项目总体结论一个等级,即归为经济的,或为边际经济的,或为次边际经济的,或特殊处理为略低一个等级,最低不低于2S21,2S22。对低品位矿建议要具体分析,不能认为它就是未参与评价分析的低品位矿部分而统作内蕴经济的处理。

许多矿山客观存在低品位矿参与了评价分析,此情况一般就应按论证的结论确定其经济意义,与结论相同。也存在虽参与了评价分析,但此部分低品位矿离工业矿较远,分离存在,这时可作特殊处理,归为低于结论一、两个等级的类型。建议不要再强调按高、低品位去确定资源储量类型,这有些偏离新分类原则。

总之,新分类与过去分类根本不同点,主要是以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去确定资源储量的类型,是三轴综合定资源储量类型的原则,其类型只有三种。一是储量,一是基础储量,一是资源量。已不是纯粹以工业指标的品位指标为主去确定的各级储量类型(各级原表内、表外矿储量)概念。

通过近几年的勘查和生产实践,新分类标准确定的资源储量类型是适应我国矿业市场并与国际矿业接轨的。用SD法确定的资源储量类型是完全按新分类标准,即用精度定量确定的地质可靠程度而确定的资源储量类型,体现了以地质可靠程度为基础、经济意义为核心的思想,并具有预测风险的独特功能。在近几年来用SD法编写的勘查报告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就是正确执行新分类标准确定资源储量类型的成果。随着结合解决生产实际中的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和归并问题,将进一步完善丰富新分类的内容,更好地为矿业服务。

1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Classification for resources/reserves of solid fuels andmineral commoditie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766—1999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6-06-08发布;1999-12-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适用范围、定义、分类、类型、编码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登记、统计,制订规划、计划,制订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固体矿产资源: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其位置、数量、品位/质量、地质特征是根据特定的地质依据和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2.1.1 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

2.1.2 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2.2 矿产勘查工作分这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2.2.1 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2.2.2 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2.2.3 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法,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并可供预可行性研究、矿山总体规划和作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对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区,其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程度,应达到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要求。

2.2.4 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试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2.3 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四种。

2.3.1 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3.2 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2.3.3 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2.3.4 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4 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2.4.1 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4.2 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进行这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见附录C),但详细程度次之。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各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2.4.3 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可靠性,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所采用的成本数据精确高度,通常依据勘探所获的储量数及相应的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结果,其成本和设备报价所需各项参数是当时的市场价格,并充分考虑了地质、工程、环境、法律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可行性研究的内容见附录C。

2.5 经济意义: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界经济的、次边界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2.5.1 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2.5.2 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可变成经济的。

2.5.3 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2.5.4 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

定义中名词及词汇的中英文对照见附录A。

3 分类及编码

3.1 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三维形式(图1)和矩阵形式(表1)表示。

图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

3.2 分类(图1、表1及附录B):

3.2.1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3.2.2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需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3.2.3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3.3 编码:采用(EFG)三维编码,E,F,G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见图1)。

编码的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代表经济的,2M代表边际经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代表探明的,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b”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3.4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16种类型(见表1)。

表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3.4.1 储量:有3种类型。

3.4.1.1 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3.4.1.2 预可采储量(12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4.1.3 预可采储量(12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4.2 基础储量:有6种类型。

3.4.2.1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3.4.1.1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3.4.2.2 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3.4.1.2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3.4.2.3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3.4.1.3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3.4.2.4 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连续性,有相应的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当技术、经济等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这部分基础储量可以是覆盖全勘探区的,也可以是勘探区中的一部分,在可采储量周围或在其间分布。计算的基础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3.4.2.5 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连续性,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试验成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其分布特征同2m11,计算的基础储量的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4.2.6 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是指在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基本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其分布特征类似于2m11,计算的基础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4.3 资源量:有7种类型。

3.4.3.1 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计算的资源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3.4.3.2 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需要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4.3.3 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4.3.4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但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作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3.4.3.5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3.4.3.6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的,其可信度低。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3.4.3.7 预测的资源量(334)?:依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航空、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异常或极少量工程资料,确定具有矿化潜力的地区,并和已知矿床类比而估计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在无经济意义尚不确定。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术语和语汇中英文对照表

固体矿产资源 solid fuels andmineral resources

查明矿产资源 total identifiedmineral resources

潜在矿产资源 undiscovered resources

储量 extractable reserve

可采储量 proved extractable reseve

预可采储量 probable extractable reserve

基础储量 basic reserve

资源量 resource

预查 reconnaissance

普查 prospecting

详查 general exploration

勘探 detailed exploration

矿化潜力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

地质可靠程度 geological assurance

预测的 reconnaissance

推断的 inferred

控制的 indicated

探明的 measured

可行性评价 feasibility assessment

概略研究 geological study

预可行性研究 prefeasibility study

可行性研究 feasibility study

采矿报告 mining report

经济意义 degree of economic viability

经济的 economic

边际经济的 marginal economic

次边际经济的 submarginal economic

内蕴经济的 intrinsic economic

经济意义未定的 economic interest undefined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国内外矿产资源主要分类概略对比表

表B.1 国内外矿产资源主要分类概略对比表

附录C

(提示的附录)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般要求具备以下主要内容。

C.1 总论

C.1.1 项目提出的背景(改扩建项目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

C.1.2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C.2 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

C.2.1 国内、外需求情况的预测。

C.2.2 国内现有工厂生产能力的估计。

C.2.3 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

C.2.4 拟建项目的规模、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C.3 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

C.3.1 经过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成分以及开采、利用条件的评述。

C.3.2 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和供应可能。

C.3.3 所需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供应条件。

C.4 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C.4.1 建厂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形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

C.4.2 交通、运输及水、电、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C.4.3 厂址比较与选择意见。

C.5 设计方案

C.5.1 项目的构成范围(指包括的主要单项工程)、技术来源和生产方法、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的比较,引进技术、设备的来源、国别,设备的国内外分交或与外商合作制造的设想。

改扩建项目要说明对原有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

C.5.2 全厂布置方案的初步选择和土建工程量估算。

C.5.3 公用辅助设施和厂内外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初步选择。

C.6 环境保护

调查环境现状,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的初步方案。

C.7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估算数)

C.8 实施进度的建议

C.9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C.9.1 主体工程和协作配套工程所需的投资。

C.9.2 生产流动资金的估算。

C.9.3 资金来源、筹措方式及贷款的偿付方式。

C.10 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

附加说明

为使我国没用多年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适应国际上公认的分类标准,以促进国际交流,按我国的GB 13908—1992《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中有关分类分级的规定,主要参考了《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ENERGY/WP.1/R.70号文件)和美国矿业局、地质调查局编制的《1980年矿产资源和储量的分类原则》,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发布以后,我国固体矿产标准、规范、指南的制订、修订,有关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部分均匀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其他标准、规范中的相关内容,凡与本标准相抵触者,按本标准规定执行。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地质勘查司,国家冶金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钱大都、严铁雄、李书乐、周圣华、白洪生、李学仁、杨建功。

本标准由田土资源部储量司负责解释。

阅读全文

与工业矿111b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奥迪q5为什么是韩泰轮胎 浏览:310
银川汽车市场有哪些 浏览:501
银色汽车和白色车哪个好 浏览:831
06年宝马5系电池在哪里 浏览:50
我国法律是如何区分工业和商业的 浏览:546
汽车局部改色什么颜色好看 浏览:106
宝马三系好出什么毛病 浏览:250
奥迪q5进气门多久能清洗 浏览:96
工业电容价格多少钱一个 浏览:668
奥迪机油亮白灯后还能开多久 浏览:708
工业烟尘怎么排放 浏览:142
工业品牌焊机质量怎么样 浏览:87
汽车连电脑是查什么 浏览:640
2001款奥迪a6怎么样 浏览:174
山东哪里能买宝马踏板车 浏览:684
罗村镇有什么工业 浏览:676
工业机器人专业买什么电脑好 浏览:778
汽车第三方保险买哪些 浏览:45
汽车五行哪个好 浏览:903
哪个网站买汽车票好 浏览: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