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原子弹原子弹的现状和分类
原子弹,源于美国对日本的两颗标志性投放,其中"胖子原子弹"采用核航弹形式,通过飞机投掷。随着科技的进步,核武器种类日益丰富,如今包括弹道导弹(如多弹头导弹)、巡航导弹、防空导弹等。美苏两国的主要装备以这两种导弹为主。核武器根据作战目的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战略核武器主要用于打击敌方战略目标,战术核武器则用于战场打击。苏联还区分了"战役战术核武器"。
分类标准并非固定,如美国在70年代后不再使用"战术核武器",而是代以"战区核武器"和"非战略核武器"。核武器的当量和数量估算存在不确定性,但美苏两国核战斗部总数在80年代中期估计达到50000枚,当量约120亿吨,对比二战期间的破坏力,可见其库藏规模庞大。虽然美国在投射工具数量和总当量上略逊于苏联,但在核战斗部枚数上占优。
评估破坏能力时,考虑冲击波超压和破坏面积,美国在战略核武器破坏力上与苏联差距不大,但苏联的分导式多弹头导弹发展使得差距增大。然而,对精确打击点目标的能力,美国凭借更高的投射精度保持优势。除美苏英法中,印度也拥有核武器,表明掌握核技术的国家具备制造能力,只要具备相应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
原子弹(nuclear weapon)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强中子放射以杀伤人员(如中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