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工业互联网发展短板如何解决

工业互联网发展短板如何解决

发布时间:2025-03-31 20:02:59

①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如何

1、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

从软件企业来看,工业互联网主要代表企业有用友、东方电信等,以Saas服务转型为战略目标。在制造业企业中,以三一重工、海尔等企业为代表,其优势是熟悉生产制造流程但云计算技术较为薄弱;在互联网企业,以BAT为代表,虽然云技术领先但是缺乏专业和全面的工业知识;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方面,华为和宝信软件等带领行业可以制造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服务等整体信息化服务,但云计算技术稍弱;此外,初创企业以昆仑数据、树根互联等代表企业为主,其领域专注度高,创始团队通常来自头部信息科技和工业企业,但资金实力较弱。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② 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解决如今国内机械工业面临的发展难题

五步走,多维细分逐点击破

1、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新动能,节能减排、环保再循环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绿色发展与产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深度融合,叠加“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约束,催生新的绿色增长动能,促使机械工业发展迈向新阶段。

在节能领域,高效锅炉、电机、发动机等节能机电设备,以及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空调、风机、泵、空压机等终端用能设备都将实现较快发展;

在减排方面,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装备,以及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先进高效环保装备规模将迅速扩大;

从循环经济来看,盾构机、燃气轮机、重型机床、内燃机整机及关键件等的再制造技术及产品将进一步推广应用。

大力发展节能高效机电产品,全面推行机械工业绿色制造,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与物联网节能技术装备、储能与多能互补技术装备。

2、重点攻克推动高质化,实现机械工业产业基础再造

关键基础材料。重点支持发电设备、石化设备、冶金设备、航空装备等重大技术装备所需的大型优质铸锻件; 高温合金材料、高档绝缘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等专用材料; 满足智能制造装备、能源装备、仪器仪表、关键基础零部件等所需的新型功能材料。

核心基础零部件。重点发展高性能轴承,高速精密齿轮及传动装置,智能/大型液压元件及系统,高可靠性密封件,高端智能链传动系统,高强度高可靠性紧固件,高应力、抗疲劳弹簧,高效、精密、复合模具,高精度粉末冶金零件以及伺服机构,高精度高可靠工业传感器等。

3、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机械工业的跨行业融合

推动机械工业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

加快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节能环保设备等领域的发展;

以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加快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测控装备等领域的发展;

以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目标,加快新能源装备、智能电力控制设备、海洋工程装备以及冶金、石化、矿山等重大成套装备等领域的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加强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动生产环节的数字化连接、打通各部门各环节的数据共享,推进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

4、机床工具行业、仪器仪表行业是机械工业十四五的补短板重点方向

机床工具行业主要是对标中高端需求,研制一批具有五轴控制、高精度/超精密、高效加工、复合加工、特种加工、大型压力成形、钣金高效成形等部分或全部关键技术特征的中高端数控机床,以及由上述机床为主组成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制造单元、生产线、制造车间和工。

仪器仪表行业主要是围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与测量仪表,以及服务于前沿科学、生命科学、环境检测等物质化学成分等的科学实验分析测试仪器,是重点补短板方向。

5、产学研、自主创新双驱动,创新平台实现先进制造基础共性技术突破及推广

推动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起攻克技术难关,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建立创新平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攻坚战,提高机械工业创新链整体效能。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行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试验检测、信息服务等基础支撑,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快质量品牌提升,促进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博为国际认为,目前我国机械工业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中小企业发展受限于基础技术与资金,产学研平台将成为产业链接的重要驱动力,对推动共性技术推广起关键作用,同时,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突破成为加强产业链韧性的关键,园区政府可通过引导校企合作、政策补贴等,加强对产业关键点攻克的扶持。

③ 如何补齐宽带网络发展短板

5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17日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18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业供给能力、补齐发展短板、优化发展环境,7月1日起取消移动流量“漫游”费,移动流量平均单价年内降低30%以上,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信息消费扩大升级,有力支撑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二是持续推进互联网网间带宽扩容,新增网间带宽1500G;提升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能力。三是持续改善用户上网体验。四是加快政务信息无障碍服务平台建设。

④ 工业互联网前景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人、机、物的全面联网,促进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与高效配置。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制造业创新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在实体经济、数字经济、软件产业共同发展的新体系中,工业互联网成为我国制造业在中国制造2025目标下、工业4.0时代的新的发展思路。

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最近密集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等多项旨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产业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工业互联网应用将进一步普及,产业发展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的情况下,工业互联网行业仍然是一片蓝海。我国工业互联网布局不断完善,且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布局各方面成果初现,但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⑤ “5G+工业互联网”依然存在的现实: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

(马秋月/文)“工业互联网”已经连续第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2018年“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19年“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2020年“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再到2021年的“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而工业互联网又是5G应用的主战场。如今,我国“5G+工业互联网”无论在网络支撑、还是融合应用、终端产品等,在整个产业生态前进了一大步。但是“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等现实难题依然存在。

未来三年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

未来三年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为此在2021年初,工信部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确立了未来三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到2023年,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融合应用成效进一步彰显,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着提升。

2021年3月15日,工信部召开干部大会,会议要求: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

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指出,新的一年,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继续加强引导支持,营造更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着力开创工业互联网发展新局面: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内、外网建设改造和标识解析规模化应用。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专业型平台、特色型平台、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建设。二是持续深化融合应用。将工业互联网技术、模式等与各行业的生产实践、行业特性、知识经验紧密结合,打造一批融合应用典型案例,带动形成系统性推广模式。三是夯实产业发展根基。要聚焦核心技术和能力短板,继续组织实施创新发展工程,加强技术攻关和关键产品研发,助力工业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四是培育壮大产业生态。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推动形成主体多元、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打好“团体赛”。鼓励地方结合当地实际, 探索 各具特色发展模式。五是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落实好主体责任,完善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建设,加大网络安全投入力度,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监测。

“5G+工业互联网”整个产业生态前进了一大步

据工信部部长肖亚庆透露,“5G+工业互联网”发展迅猛,全国在建项目超过1100个,其中有很多非常好的应用场景,例如:上海的商飞、山西的阳泉煤矿、湖南三一重工和厦门港,都有很多好的5G实际应用场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指出“5G+工业互联网”在融合应用、网络建设、终端、产业生态、标准上都前进了一大步。

首先,融合应用实践步伐加快。目前,“5G+工业互联网”从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应用类型从大带宽主导向多类型方向发展,典型应用场景逐渐形成,提质增效降本成效初显。主要十大应用场景有工业设计、辅助装配、设备协同、精准操控、视觉检测、数据采集、远程维护、智能物流、无人巡检和安全监控。

其次,建网模式逐渐清晰。此前2020年11月份统计全国5G基站建设70万个时,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5G基站共有3.2万个。“基于用户面下沉的建网模式为大型工业企业首选,基于用户面下沉的5G局域专网是主流。”王志勤说,“主要适用场景是大型制造企业、港口、煤款等。这种模式UPF/MEC部署于企业内部,可保障网络低时延,企业业务数据不出园区,保障数据隐私安全。还有一种模式是基于公网的5G广域专网,它是利用5G切片技术形成端到端‘切片子网络’,适用于中小企业。第三种模式就是基于资源独享的5G局域专网。这种模式需授权5G专网频段,由工业企业自建专网,目前 探索 较少。

第三,终端产品逐渐涌现。“5G+工业互联网”涉及到网络化升级改造、融合产品研发等诸多内容,带动研发一批新型工业融合终端,培育一批新型解决方案提供商。截至2020年11月,全球一共发布工业级CPE设备达到21款,我国涌现一批具备5G通信能力的AGV、无人机、MES终端等融合终端产品。

第四,产业生态不断壮大。基础电信企业和工业企业加快对接,目前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100个,IT和CT融合加快,互联网巨头以云&边缘计算切入5G基础设施市场,他们是核心网的新进入者,例如:阿里巴巴携手浙江联通完成宁波舟山港的5G轻量化独立核心网全覆盖;腾讯在滨海总部落地5G边缘计算“一体化中心”,可以支持行业专网的部署。

第五,融合标准体系稳步推进。据王志勤透露,我国正在制定“5G+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立项研制一批行业标准,“预计2021-2022年将会立项8项“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及技术要求。”

“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等难题依然存在

尽管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产业发展初期仍旧面临挑战。王志勤表示,“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等现实难题依然存在。“产业应用有待进一步 探索 、技术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和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初期研发和建设投资巨大、模组等产业支撑能力不足、开放融合生态尚未建立。另外,我国5G标准尚未完全冻结、我国工业整体信息化基础也较差,支撑能力相对薄弱,在核心技术掌握程度、关键产品服务性能、解决方案供给、应用深度等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

据王志勤介绍,下一步,发展“5G+工业互联网”主要从四个着力点出发:

一是加强5G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内网5G升级改造、工业园区5G网络建设、先导区/示范区5G网络建设。

二是持续 探索 融合应用创新。加强核心生产环节融合应用 探索 、加快商业模式的创新 探索 、推动可复制案例的推广应用。

三是着力增强产业供给能力。增加解决方案有效供给,加快芯片、模组、工业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是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环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库资源池的建设,标准体系、专利、测试床等建设。

⑥ 中国工业互联网为什么爆发

政策频发 推动工业互联网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2007年政府提出 “两化融合”,为我国工业升级和转型奠定了政策基础。2015年国务院提出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提出了中国版智能制造的概念。而2017年年底国务院明确提出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到2025年,形成3-5个达到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百万工业APP,实现百万家企业上云,形成建平台和用平台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的制造业新生态。在中央政策支持的条件下,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如江苏发布《关于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产业发展创造了积极的环境,有望引导和驱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再加速。工业互联网被推上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跃升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之一。
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促进相关政策的落地。工信部相继与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政府合作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政府鼓励示范基地发挥资源聚集的优势,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创业创新环境和专业化服务,构建资源集聚、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产业链"双创"新生态。江苏省省经信委联合阿里云启动实施首批江苏“1+30+300”工程,主要是推进阿里云与省内30家两化融合服务机构、300家制造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筑全服务链体系,支持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目前徐工集团、吉利等大型制造企业均已加入该工程,与阿里云合作进行产业升级。
制造业智能化的内生需求和新兴技术兴起 驱动工业互联网快速崛起
制造业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需求具备内生需求驱动力。首先是工业数据的爆发式增长需要新的数据管理工具:随着工业数据采集范围不断扩大,数据的类型和规模都呈指数级增长,需要一个全新数据管理工具,实现海量数据低成本、高可靠的存储和管理。其次是企业智能化决策需要新的应用创新载体:数据的丰富性为制造企业开展精准化管理创造了前提,但工业场景高度复杂,行业知识千差万别,传统由少数大型企业驱动的应用创新模式难以满足不同企业的差异化需求,迫切需要一个开放的应用创新载体,通过工业数据、工业知识与平台功能的开放调用,降低应用创新门槛,实现智能化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三是新型制造模式需要新的业务交互手段:为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制造企业间在设计、生产等领域的并行组织与资源协同日益频繁,要求企业设计、生产和管理系统都要更好支持与其他企业的业务交互,这就需要一个新的交互工具,实现不同主体、不同系统间的高效集成。
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新兴技术的兴起,为整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打下了相应的技术基础。首先是云技术的成熟大幅降低制造企业IT化的运营成本和部署的成本;其次是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带来进一步的优势:物联网实现研究、设计、生产和销售各种资源的动态配置以及产品全程跟踪检测,获得大量数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挖掘数据的价值,强化制造企业的数据洞察能力,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阅读全文

与工业互联网发展短板如何解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券商行研轻工业怎么样 浏览:835
林肯沙发和奔驰沙发哪个好 浏览:572
选档杆总成奥迪多少钱 浏览:469
汽车保养换三滤多少钱 浏览:207
奔驰glcamg和玛卡s哪个好 浏览:607
宝马x1座椅记忆功能怎么取消 浏览:195
奥迪q5适合工资多少的人开 浏览:296
绵竹工业园在哪里 浏览:23
冶金工业多少度为高温作业 浏览:669
工业液压泵和力士乐有什么区别 浏览:300
宝马新三系和四系四门哪个好 浏览:538
汽车大灯没关电瓶能撑多久 浏览:492
洛阳哪里有卖汽车颈枕的 浏览:818
奔驰车载充电转换器怎么用 浏览:154
烟台免喷漆汽车凹陷修复在哪里 浏览:633
奥迪a4a6旅行版哪个适合家用 浏览:256
为什么奔驰宝马必须买黑色的 浏览:388
上海到连云港汽车多久 浏览:793
汽车夸接线启动后开多久蓄电 浏览:535
重庆哪里卖工业蜡 浏览: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