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案例:从废弃钢厂到文旅胜地
本文汇总了国内外比较成功的案例,通过 文旅业态提升和创意建筑设计, 探 所废旧厂房 改造后的新生命。
在工业时代,钢厂、矿厂等工业基地承载着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随着时代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许多工业基地逐渐废弃,这些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工业遗址如何逃脱被时代淹没的命运?在文化与 旅游 的加持下,工业遗产又焕发了新的活力,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成功“变废为宝”的改造案例。
一
SteelStacks 艺术文化园区
SteelStacks位于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前身是伯利恒钢铁公司,该公司于1857年成立,占地1800英亩,曾是美国第二大钢铁集团,建造了1127艘战船和金门大桥。肢如
然而上世纪80年代美国基础建设、房地产和 汽车 船舶等行业发展的停滞,导致钢材市场面临着供大于求的严峻局面,厂房最终被迫关闭,但是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2005年,BethWorksNow贝斯工作室从国际钢铁集团手中收购得到了炼钢厂标志性的高炉和周围一共126英亩的土地,次年与Sands Group金沙集团共同进行伯利恒钢厂高炉区域的改造和开发。
但是仅靠废弃钢厂高炉区和伯利恒钢厂的百年 历史 文化IP来支撑新的业态看起来有些困难,为了全面激活片区,引入更多的人流量,开发公司无偿向政府提供园区9.5英亩的土地,由政府游说非营利性艺术机构ArtQuest和PBS电视台入驻。
最终呈现的SteelStacks 艺术文化园区是在依托原有工业遗产的基础上,统一场地景观和新建建筑的风格,同时增设架空走廊,连接工业遗址景观、SteelStacks艺术园区与酒店综合商业区,让钢铁厂和新建的社区及商业街实现了无缝衔接。
其中,改造的关键部分是规划一条曲线型的道路贯穿园区,同时满足其两侧Levitt Pavilion利维特花园广场和ArtQuest Center以及PBS演艺中心的室外开放空间需求,整体规划之下,高炉遗址成为公共空间的背景,将融入艺术、 娱乐 场所与活动的Levitt Pavilion利维特花园广场推到了与园区主入口相历渗启对的主要轴线上。
在ArtsQuest Center建筑内部,音乐、艺术和电影几乎从不间断——ArtsQuest非营利性艺术机构每年都会在Musikfest咖啡厅内,资助150~170场风格不限的音乐演出,这为酒店商业区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截至2017年为止,园区平均每年举行超过1000场的音乐会,其中由SteelStacks文化园区所产生客流中的13%,转化为园区东侧金沙酒店的入住客源,并且为当地源源不断引入新的人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如今SteelStacks已经成为一个享誉全球的艺术文化 娱乐 园区。
二
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
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位于大渡口区,依托重钢原型钢厂部分工业遗存建设而成,占地142亩,总规模14万平方米,由工业遗址公园、工业博物馆及文创产业园3部分构成,以工业文化遗址为内核,形成一体化的新产业格局。
重钢集团是一家有着百年 历史 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前身是1890年中国晚清政府创办的汉阳铁厂,该钢厂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演变史,更是中国钢铁工业坎坷前行的缩影和写照,2011年,因环保搬迁,其大渡口老区钢铁生产系统全部关停,随后便被改造成了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博览园集“文旅商”于一体,通过文旅的带动,促进商业的发展喊和,让片区焕发新的活力。
工业遗址公园场地内有1905年英国谢菲尔德公司生产的8000匹马力双缸卧式蒸汽原动机等珍贵工业设备展品,多座主题雕塑、装置艺术和工业先驱人物雕像,体现了工业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完美结合。
工业博物馆由主展馆、“钢魂”馆以及工业遗址公园等构成,着力打造具有创新创意、互动体验、主题场景式的泛博物馆。
文创产业园将泛博物馆与文创产业有机结合,布局于老厂房及临江新建LOFT空间,形成文创产业园。还该产业办公、体验式商业、运动休闲、精品酒店、公共空间休闲交流区等多个空间。
自从2019年开园以来,已新晋成为网红打卡地,许多游人慕名而往。
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工业遗存都不是冰冷的钢铁和砖石,而是工业文明的见证,承载着一个城市文化与精神,当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些工业遗存不应该被城市遗弃,而是需要通过合理的开发改造,重新激活这些文化载体。
-END-
㈡ 如何做好产业园区旅游规划和工业园区旅游开发
1、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2、讲究生态效率的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4、注重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6、软硬件双管齐下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专业规划,可咨询专业机构,如前瞻研究院。
㈢ 问答,如何让工业旅游好玩起来
邓宏兵,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监测与分析软科学研究基地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投资环境蓝皮书》主编、《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报告》主编。
主要研究领域:旅游规划与旅游经济、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各类着作和教材17部,第一获奖人身份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
让工业旅游好玩儿起来
工业旅游是以保护和开发工业遗产和遗址遗迹资源为核心,同时结合现代化的工厂或者生产园进行展示,并能创造出生产体验价值为游客所享的一种专项旅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工业旅游的兴起和发展。旅游业自身的大发展也推动了工业旅游的发展,尤其是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业的深度推进,促进了工业旅游的大发展。
在2016年11月召开的首届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上提出,未来5年我国工业旅游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我国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共有262个资源型城市、14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工业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促进了“旅游+工业”体系下的工业旅游发展,建立在发达工业体系基础上的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党的十九大后,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进入新时代,提质增效、强力推进中国工业旅游大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任务。
1他山之石:
追求多方共赢
要谈工业旅游的发展,有必要回溯一下世界工业旅游的发展进程。同时,我也想分享几个国外典型的通过工业旅游获得经济转型发展红利的成功案例。
18世纪下半叶以来,伴随工业革命和二战结束后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发展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工业革命后期,英国一些家族式的工业企业开始建设博物馆、美术馆或公园。19世纪末,随着英国工业考古学的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被重视,一些与工业有关的文物被人们开发利用当作旅游产品。20世纪50年代左右,工业旅游开始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发展起来。
总体来看,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经过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的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德国、美国、英国等国有许多成熟经验,其共性之处主要是突出工业文化底蕴,坚持多元化、差异化开发工业旅游资源,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德国工业旅游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奔驰等汽车公司率先让消费者免费参观汽车装配现场为开端。目前,德国工业旅游项目接待的游客数达到了全国旅游总人数的1/3,最为成功和着名的是鲁尔区的工业旅游。鲁尔区工业旅游网络涵盖了长达400公里的度假休闲路和70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路,途经杜伊斯堡、埃森、多特蒙德等20多个城市,包含了19个工业旅游景点、6个国家级工业文化博物馆、17个工业景观全景眺望点、12个工业移民城镇。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成功经验在于,充分开发利用工业遗产、合理进行规划设计、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美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其工业旅游起步较早,发展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工业旅游项目特色鲜明。如,宾夕法尼亚州的好时巧克力小镇是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产地。20世纪上半叶,好时镇就是好时公司,镇上的居民几乎全是好时公司的员工。现在,每年有数十万游客来此旅游。
英国是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工业旅游发展的先驱国家,工业旅游发展成就巨大。有“工业革命的摇篮”和“世界工厂”美誉的伯明翰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工业旅游,具有代表和示范意义,尤其是针对城市运河的改造十分成功。运河两岸原先的工厂仓库和车间在保留历史痕迹的基础上,改造成了让人们感受艺术、享受音乐、放松休闲的场所,形成了综合一体化的工业旅游体系。驳船书店、“影子”工厂、積架和路虎体验中心、吉百利巧克力世界等都是游客必去的工业旅游点。目前,伯明翰每年大约接待2200万游客。除此之外,卡德布里世界、苏格兰威士忌文化遗产中心、艾思布里奇峡博物馆、斯尼伯斯顿发现者公园、南约克郡的埃尔赛卡等都是成功的可学习的工业旅游点。如,卡德布里世界专门向游客介绍巧克力的历史、展示巧克力制造方法,景区内还提供为孩子举办生日餐的服务;在苏格兰威士忌文化遗产中心,游客可以坐在威士忌酒桶形的电动车内游览景区。
由上述一些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工业旅游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业旅游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新兴现代化工业进一步创新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数据显示,欧美发达国家有15%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工业旅游。
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的经验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第一,工业旅游线路主题要鲜明,特色要突出,要注重创造体验。德国目前120条工业旅游线路大多都有明确的主题,与某一行业相关,而且是一条“工业文化之路”。如玩具之路、汽车之路、啤酒之路、玻璃之路等。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也是第一座汽车主题公园,陈列了大量汽车和汽车部件,还有许多体验性实验装置,是典型独特的汽车文化城。沃尔夫斯堡把整个城市纳入到汽车工业旅游中,这种模式对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很有借鉴价值。第二,注重景观再造,但又要妥善处理保护与重建的关系,实现工业旅游地、工业遗迹的形象改造。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依托蒂森钢铁公司,在工业遗址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将5号高炉改成可攀爬项目,煤气罐改造为潜水中心,将1号高炉改造成露天电影院,将料仓改为儿童活动区域,配电供应室改为办公与餐饮区域,旧办公楼改为青年旅舍。第三,注重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第四,注重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工业旅游开发的重要位置。德国工业旅游开发注重实现社区、政府和投资者的共赢,注重解决产业调整带来的失业等社会问题。
2因地制宜:
既继承也创新
回过头来,我们再剖析一下中国工业旅游的发现进程和脉络。总的来讲,中国工业旅游度过了萌芽起步的1.0时代和逐步规范有序的2.0时代,迈向了提质增效的3.0新时代。
在萌芽起步的1.0时代,我国工业旅游只是作为一种参观行为,不是真正的工业旅游。其开创者主要是国内的一些知名大企业,如山东青岛啤酒厂的“玉液琼浆:青岛啤酒欢迎您”、海尔集团在1999年推出的海尔工业游、首钢集团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一汽集团开发的生产线和汽车陈列样品等。
从2001到2016年,我国工业旅游步入逐步规范有序的2.0时代。国家旅游局先后出台了《工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验收标准(试行)》《关于命名北京韩村河、首钢总公司等306个单位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决定》等文件,逐步规范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在这一阶段,上海的工作具有代表性。上海制定并颁布了全国首个地方工业旅游服务标准——《上海市工业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要求》,还最先将新颖的年票方式引入到工业旅游中。在这一阶段,企业发展工业旅游的自觉性增强。
目前,中国工业旅游已迈向提质增效的3.0新时代。中国工业旅游3.0新时代的特点是在新发展理念下用全新的资源观、市场观实现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工业旅游创新大发展。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工业旅游大发展的行动准则,质量效益是新时代中国工业旅游大发展的本质和核心,这是党的十九大后新时代新特征决定的。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工业旅游发展也要坚持走提质增效的道路。
新时代中国发展工业旅游具有独特的物质和文化资源优势,独具内涵的工业文化遗址众多,吸引力强。我国工业旅游已在全领域铺开,涵盖41个工业大类,已从单纯展示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发展到多元开发,已从局部地区向全地域铺开,已由单纯的工厂参观延伸到工业购物游、工业科普游、企业文化游、工业遗产游等。工业遗产博物馆、工业遗产公园、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观光工厂、工业特色小镇等是新时代中国工业旅游产品主要供给形态。
新时代中国工业旅游市场表现出独有特征,一是年轻人和学生人群及老年人是主体市场,二是互动体验类产品最受市场欢迎,三是产品市场品牌正在逐渐形成,四是市场需求逐渐升温。学生市场和老年人市场是中国工业旅游市场可以进一步大力开拓的市场,也是中国工业旅游市场的潜力所在。
3厚积薄发:
转型中大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下工业旅游的发展有了新的要求,新时代工业旅游发展质量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质量效益是新时代中国工业旅游大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在中国工业旅游大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提质增效的战略意义和作用,全面谋划新时代工业旅游发展新格局。
当前,中国工业旅游发展已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存在一系列短板。比如部分地区对工业旅游发展认识不足,尤其是企业发展工业旅游的意愿不强,有的地方政府对发展工业旅游的认识也不统一;又如工业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特色不明显,大部分地方工业旅游活动只是简单地参观工厂,游客参与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没有体现出“游”味,缺乏特色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再就是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空间不平衡,地区差异大,有的地方工业旅游发展积极性高、效果好,但更多的地方发展条件受限、水平偏低。
我认为,要牢牢把握工业旅游发展的工业文明链、工业产业链、工业城市链、工业企业链4条主线(链条),提高工业旅游产品质量。充分把握旅游消费需求,找准产品定位和区域定位。深度开发工业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者的参与程度。严格按照《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行业标准,从基本条件、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设施及服务、旅游安全、旅游信息化、综合管理等方面,加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建设。从区位与交通快速便捷性条件、旅游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工业旅游资源与潜力、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工业旅游发展环境、生态文明展示度等方面建设一批工业旅游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工业旅游竞争力。
全面谋划新时代工业旅游发展新格局中,工业旅游市场定位要准确,市场细分要深化。例如:针对院校学生可以开展以修学、择业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针对政府机关可以开展以调研考察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针对投资客商可以开展以招商引资为主题的工业旅游,还可以与行业协会联合举办以促进交流观摩为主题的工业旅游等等。新时代中国工业旅游市场拓展与营销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优化组合线路以增加产品的可游性和层次性,策划主题类的工业旅游产品,通过工业节庆活动带动城市整体旅游发展,提升工业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体验性,销售和推出工业旅游产品及衍生产品,借助互联网进行线上营销推广。
旅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站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工业旅游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方向。一方面,通过发展工业旅游业来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做贡献;另一方面,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质增效,让工业旅游发展更平衡更充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对话
从“制造”到“智造”
问
答
记者: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工业旅游在推动旅游业大发展中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邓宏兵: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工业旅游本身具有资源独特性强、市场指向性明确、不受季节干扰等特点。
工业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性和很高的科技含量,具有独特的工业文化内涵,主要是工业企业的厂区、生产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产品,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先进的设备是科学技术的结晶,独特的工艺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秩序井然的生产线是现代管理技术的合理运用,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优美的环境是企业文化的充分表现,工业旅游资源往往不易模仿而具有垄断性。
工业旅游是一种专项旅游,市场指向性明确,旅游消费者素质较高,虽然工业旅游目标市场范围很大、旅游消费者构成也呈多样化,但青少年市场、中老年市场指向性强,基于这些特点,目前我国工业旅游接待以团体为主。
另外,工业旅游活动季节性、指向性不强。工业旅游产品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及工业遗址遗迹等人文资源,因此较少受气候等自然环境影响,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问
答
记者:工业旅游对旅游业大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反过来讲,开展工业旅游对工业企业来说是否有好处?这对工业企业来说是在“跨界发展”还是“不务正业”?
邓宏兵:工业旅游不仅仅对旅游行业来说是锦上添花,对工业企业来说也是大有裨益。
很多企业都特别重视品牌建设工作。实际上,发展工业旅游正是一种提高品牌知名度的讨巧方式,是工业企业实现品牌竞争的有效途径。工业旅游可以将工业品牌、知名产品塑造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为工业企业带来无形收益,不仅让游客切身体会到品牌形成的独特魅力,同时加强工业企业本身在同行业的竞争力,可以说是一种特殊有效的广告。“今天的游客就是明天的顾客”是青岛啤酒厂工业旅游发展的理念,也是最好的宣传。通过工业旅游,青岛啤酒厂每年培养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忠实粉丝。青岛海尔集团将海尔科技馆作为旅游产品开发,既有现代企业特色,又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往参观。汤臣倍健推出主题为“透明见证欢乐畅游”的透明工厂旅游项目,对企业文化和品牌意识的树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开展工业旅游可以促进产业有机融合、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增加企业经济收益,是提升工业企业综合收益的有效手段。如山西平朔煤矿以环保和科技作为产品的设计理念,通过“大露天科技游”“大露天环保行”等独特的工业旅游产品,展示矿区作业时的恢宏场面,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也丰富了旅游项目,最终实现矿区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开展工业旅游可以从产品直销、门票和纪念品销售及饮食、住宿、娱乐、交通、购物等环节获得直接收益,还能从旅游带来的服务链上获得可观的收益。如将闲置的厂房改装成酒店宾馆,将闲散的工人培训成服务人员,将企业的终端产品提供给旅游者消费。企业发展工业旅游不是不务正业,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工业旅游不仅是工业企业文明的传播桥梁,更是工业企业产业壮大的强劲动力。工业旅游跨界可以“跨”出来别样美。
问
答
记者:从您主讲内容中可以看出,西方有一些工业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放到我国的国情中来,照抄照搬、简单克隆等均不太可取,就此您怎么看?有何建议?
邓宏兵:我国工业旅游发展一定要借鉴西方工业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发达国家工业旅游开发模式不仅仅限于生产车间的观摩体验,还包括博物馆、公共休闲、综合开发等多种开发模式,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同时,国外工业旅游还具有主题鲜明、经营灵活、注重营销等方面的优点,这些都值得我们国内发展工业旅游时进行参考。
照抄照搬、简单克隆西方工业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是不可取的,需要选择性借鉴并予以创新。要从他们的发展经验中探索适合自身的工业旅游模式,合理规划路线,完善自身的工业旅游体系,重在学习他们发展工业旅游的理念和创新思维。必须以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前提,根据不同地区的工业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旅游。如西方国家在工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旅游目标,丰富的旅游产品和形式,灵活的经营方式,有层次的客源市场。在学习借鉴的同时,更要结合中国实际创新发展工业旅游,找到适合国内工业旅游发展的模式和创新点,形成中国工业旅游特色,不断推动国内工业旅游的大力发展。
我认为,可以适度进行中西方元素的融合,为开展工业旅游提供更多的旅游要素。例如珠海罗西尼工业旅游园区以全欧式风格吸引众多游客的眼球,引入瑞士日内瓦“钟表花圃”旅游公园概念,以钟表文化、时间历史为脉,将欧式风格建筑与喷泉、树木、池塘小桥融为一体等,工业旅游线路一气呵成,讲解人员专业优质,品牌文化特色鲜明,中西交融尽显品牌风采,效果良好。
问
答
记者:您认为一个完整的工业旅游产业链应该是怎样的?
邓宏兵:武钢工业旅游近几年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工业旅游产业链。武钢通过对自身工业旅游资源的划分,形成了工业遗迹和博物馆、工厂参观、人文建筑景观和滨江风景区自然景观4个工业旅游景区。大冶铁矿的采矿坑即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是武钢工业旅游区的主要工业遗迹,分布在湖北黄石大冶市;博物馆包括中国武钢博物馆和大冶铁矿博物馆,大冶铁矿博物馆也在大冶市;青山江滩则与武汉城市景观融入一体。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视角来理解工业旅游产业链。广义的工业旅游产业链应该包括工业旅游资源的分析评价、产业发展规划设计、产品设计开发、营销运营、资本市场等。狭义的工业旅游产业链主要是工业旅游产品开发、运营销售等,如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设计制作与销售、导游和管理人员培训等。通常从狭义角度来理解和操作。
一个完整的工业旅游产业链要有企业独特的产业文化及品牌特点,这是工业旅游开展的前提;要有特定的旅游形式和旅游路线,要根据企业优势来确定多种旅游形式,如工业景区观光、博物馆展览、科技馆演示、动手体验等;要有完美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要完美融合进旅游路线,要配备工业旅游专业人才;要多方联动协同发展,完整的工业旅游产业链仅凭一个或几个企业自身来运作是不可能的,还需要企业与政府、旅行社等合作完成。(记者邢丽涛)
㈣ 工业旅游景区规划的创新思路
工业旅游不仅能为旅游者提供一定的工业旅游体验,更能给企业品牌带来附加值,进一步推广企业品牌和文化,对于一些工业衰退或资源枯竭的工业城市来说,工业旅游已经成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如唐山市、湖北黄石、江西萍乡等工业城市,通过二次旅游开发,工业资源变废为宝,工业遗址重焕新生,成为地区产业转型示范和对外形象展示窗口。绿维文旅认为可通过展示、体验、文创等途径去创新。
一、保护性展示工业遗产资源。工业遗产是特定时代生产力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具有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建筑价值及审美价值。利用特定工业城市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可以建设具有科普教育价值的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文化综合体等集旅游、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各类艺术实践基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传承并弘扬工业文化精神。另外,工匠精神、民族品牌、劳模精神等是老工业区振兴发展的内在力量,也是现代社会需要广泛弘扬的民族品格,可为工业旅游开发注入文化活力和发展内涵。
二、创新开发体验项目。在传统工业与服务业不断融合的趋势下,工业旅游体验化作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绿维文旅认为,以工业资源为核心的体验式旅游开发,要注重融入科技、文化、休闲元素,把封闭的工业区变成开放宜人的旅游区,把标准机械的现代工业生产流程提升为富有情趣的旅游体验过程,把无声的企业博物馆变成企业精神的流动宣传栏,用情怀讲好每一个传统工业故事,构建一个泛旅游产业统筹下的“可看(观光)、可玩(参与体验)、可学(知识)、可购(购物)、可闲(休闲)”的工业旅游运营生态。
三、深度开发文创产品。绿维文旅认为,工业景区具有天然的IP属性,基于历史物件、工艺流程、建筑景观、科技成果、企业发展历史等工业资源,创新开发衍生品,学会讲述自己的IP故事和工业故事。
绿维文旅拥有旅游规划、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设计“三甲”资质,2005年创立之初,便提出了“创意经典·落地运营”理念,历经近20年创新发展,以策划为前提,规划设计为核心,已经为数百个景区提供策划、规划、设计、网红孵化、运营托管、营销策划、投融资招商、智慧提升等服务。其中工业旅游项目服务涉及工业旅游区策划规划、工业旅游小镇策划规划、工业旅游景区策划规划、工业园区策划规划、博物馆设计等内容,服务过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管理局、北京首钢实业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㈤ 老旧小区景观风貌提升的要点
老旧小区改造要兼顾完善功能和传承历史,绿维文旅认为,在特色风貌设计时,要基于资源评价、场地空间分析及风貌定位,重点从整体色彩规划控制和景观风貌设计方面完成特色化构建。
色彩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是最容易被感知的特色视觉元素,足以担当展示自然风采、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构成调控小镇风貌的基础。色彩规划设计可以总体调控社区的风貌,引导风格和形式,上承地域原生特色,下启社区环境空间设计。首先,要对提取到的色彩元素进行统一排列和整理,进一步通过分析色彩关系,确定色彩体系。其次,确定城镇色彩控制范围,分为主控区、协调区和调控区,分系统、分层面、分区域的制定色彩设计方案并编制《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景观风貌系统方面,按照空间范围和开发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社区景观、生态景观和田园景观,空间上呈现从核心环境到关联环境、外部环境的层次关系,开发上呈现从改造为主、保护为主,到保护改造结合的层次关系。具体设计上要注重对建筑风貌的合理控制和引导,依照价值评估、功能判定、环境组织、结构维护四个步骤依次实现建筑的保护性整治,并从风貌及功能方面完善特色风貌建筑。除建筑风貌外,还要处理好街道、广场与建筑的关系,也要强调观赏植被、功能设施等景观界面元素的设计。
绿维文旅,是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EPCO综合服务商,“三甲”规划设计、建设总包、文旅运营全程服务机构。历经近20年创新发展,以策划为前提,规划设计为核心,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投融资、开发、建造、招商、运营、培训、智慧化等全程全链业务体系,拥有规划、设计、建造、基金等全程服务资质,出版了十余本行业专着,参与编制了四大行业标准。服务过百余个老旧工业厂区、厂房、历史街区、城中村的改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望网络采纳
㈥ 后工业景观的设计理念
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设计出现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是工业革命完成时期,到了十九世纪末,环境和卫生问题越来越严重,现代主义设计把设计的中心从为权贵服务到为广大社会群众服务,因此城市公园的设计和营造成为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为公众提供各种娱乐场地成了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奥姆斯特德开创了利用城市废弃地建造城市公园的先河,最早的这一时期的景观主要受到现代主义中功能是设计的起点的概念影响,公园功能与美学的完美结合,在法国,出现了对巴黎郊区石灰石采集厂改造比成乌特绍蒙公园。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主要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为了挑战现代主义的极限,艺术与设计家于是以后现代主义来统称当代各种主义。后现代审美体验的核心问题就是抗击理性。其主要特征有反对工业化带来的形式单一,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反对现代主义的形式服务于功能,强调设计的人性化与个性化,后现代主义认为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被称为后现代设计者的基本的法则。在景观领域,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的理论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反思工业化带来的环境破坏,并开始在生态主义的思想下进行一系列的景观实践,主要有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公园中保留了工业景观,采用了生态技术,成为后工业景观公园设计的典范。
大地艺术
大地艺术,是由极少主义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的。大地艺术家主张返回自然,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他们或在广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填海,或垒筑堤岸,活泼溅色遍染荒山。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在景观行业主要是大地艺术家在接受生态学观念后,对工业废弃地的艺术处理,着名的设计师有史密斯,哈格里夫斯等,其作品主要是尊重原场地,运用各种材质创造更好的室外空间。着名案例有:拜斯比(Byxbee)公园,是由一块占地30英亩垃圾填埋场改造设计而成的。在覆土层很簿的垃圾山上,经过小心翼翼的地形塑造,设计师营造了一个特色鲜明的滨水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