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植被指数RVI——比值植被指数
RVI,即比值植被指数,计算公式为RVI=NIR/R,代表两个波段反射率的比值。
在绿色健康植被覆盖的地区,RVI数值远大于1,而无植被覆盖的地面,如裸土、人工建筑、水体或植被枯死、严重虫害的区域,RVI数值接近1。
RVI是绿色植物的灵敏指标,与叶面积指数(LAI)、叶干生物量(DM)、叶绿素含量相关性高,能有效检测和估算植物生物量。
植被覆盖度对RVI有重要影响。当植被覆盖度较高时,RVI对植被状态非常敏感。当植被覆盖度低于50%时,这种敏感性会显着降低。
RVI受到大气条件的影响,大气效应可能降低RVI对植被检测的灵敏度。因此,在计算RVI之前,通常需要进行大气校正,或者使用反射率来计算RVI。
利用卫星不同波段探测数据组合而成的,能反映植物生长状况的指数。植物叶面在可见光红光波段有很强的吸收特性,在近红外波段有很强的反射特性,这是植被遥感监测的物理基础,通过这两个波段测值的不同组合可得到不同的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又称农业植被指数,为二通道反射率之差,它对土壤背景变化敏感,能较好地识别植被和水体。
⑵ 如何计算显色指数
显色指数,就是一光源(设它亮度为100)的光照到某颜色(见后)上的反射光(色坐标与亮度),与此颜色在同色温的太阳光(亮度也为100)照射下的反射光(色坐标与亮度)相比较。如果一样,显色指数为100,差异大则显色指数小。
显色指数的测量方法,要先测出它的光谱,然后(用程序)计算出。
显色性指数用的颜色,是CIE规定的14种颜色,中国又加上亚洲妇女肤色,变15种。分别标记为R1、R2、R3......R14、R15。
Ra,是前8个的平均值。这8种颜色是最常见的颜色。
CIE用于显色指数计算的色试样
序号 孟塞尔标号 反射比% 日光下的颜色
1 7.5R 6/4 30.05 淡灰红色
2 5Y 6/4 30.05 暗灰黄色
3 5GY 6/8 30.05 饱和黄绿色
4 2.5G 6/6 30.05 中等黄绿色
5 10BG 6/4 30.05 淡蓝绿色
6 5PB 6/8 30.05 淡蓝色
7 2.5P 6/8 30.05 淡紫蓝色
8 10P 6/8 30.05 淡红紫色
9 4.5R 4/13 12.00 饱和红色
10 5Y 8/10 59.10 饱和黄色
11 4.5G 5/8 19.77 饱和绿色
12 3PB 3/11 6.56 饱和蓝色
13 5YR 8/4 57.26 白种人肤色(淡黄粉色)
14 5GY 4/4 12.00 树叶绿
孟塞尔标号 = 色调 明度/彩度 = H V/C
⑶ 苏州工业园区怎么样
苏州工业园区的第一座邻里中心,出自园区设计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冯正功。为了让邻里中心真正成为居民休闲、活动和购物、消费的场所,设计团队将整个中心规划建设在河水之上,同时合理配置了学校、公园、购物中心等载体,相互呼应,又协调共处,赢得好评如潮。目前,园区每3平方公里就布局一个商业区,每5平方公里内就有一个邻里中心。连前新加坡副总理陈庆炎看后都忍不住心生羡慕,赞叹园区的邻里中心比新加坡的“更漂亮、更完善”。
15年的高速发展,在农田上崛起一座国际顶尖开发区。苏州工业园,易中天心中的“理想之城”,也是上百万“老苏州”、“洋苏州”的“梦想之城”。
给高速GDP装上“绿色过滤阀”
来到苏州工业园,最令人心动的,不是那些传奇般的财富神话,而是那一缕带着微微甜味的清新空气。
开发15年,园区至今还令人惊讶地保持着清新的水和空气,这在开发区中不可想象。
不可想象的背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生态红线。
苏州市政协主席、原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金华回忆说,园区成立以后制定的第一个法规文件,就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一整套绿色发展理念。到园区投资的客商,第一道要过的就是环保关。15年来,被环保一票否决的项目有三百个,意向投资额累计超过20亿美元。
隐形的红线,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深植于园区企业CEO的心间。污染禁入—生态缓冲—雨污截流—集中供热—垃圾处理,触碰任何一道,就要“出局”。15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对区内300多家重点企业实施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先后关停历史遗留下来的80多家污染企业。
15年生态坚守,换来了中外人士交口称赞的碧水、蓝天和绿地。在全国所有开发区中,苏州工业园创造了环保基础设施全覆盖、绿色乡镇全覆盖、ISO14001贯标企业最密集等多个全国之最。2008年,园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7.1,高于江苏省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目标值17.1分。
金鸡湖畔谐奏新版“国际歌”
5月的一个晚上,苏州工业园圆融时代广场“世界第一天幕”步行街上,一位名叫艾哲罗的芬兰籍伊朗人打着手鼓,唱起一曲评弹版《枫桥夜泊》。蔚蓝的“天幕”下,过往行人纷纷留步,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蓝眼睛、黑眼睛、棕眼睛,一起和着鼓声轻轻吟唱。
就是这个“老艾”,十几年前接到芬兰总部派往园区的通知,心里还老大不愿意,总琢磨着早点调回去。谁知原本两年的任期结束后,“老艾”竟然不走了,一干就是十年,几年前退休了干脆在园区定居下来,组建了一个“快乐家庭俱乐部”,去年还创办了一个英语角。“老艾”说,他爱上了园区爱上了苏州,一家子都爱上了这个美丽的东方城市。
在苏州工业园区,3000多家外资企业和谐共存,2万多名高科技人才激情创业,1.3万名外籍人士快乐生活。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与重组,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相融相亲,最终成就了一个古今中外相得益彰的绝妙“洋苏州”。
“在我们这个单位里,很难有说家乡话的环境。”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说。园区管理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出国培训过,30%是留学生。一个处,一个办公室,往往就有来自几个国家、几个城市的海归。
金鸡湖东岸,有一处“地球学习村”——苏州中学园区校。中西合璧的校园建筑,三位有着不同海外教育背景的“海归”校长,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在“双语”氛围中快乐成长。这正应了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美国人吴大伟的那句名言:“We are all family in SIP.”(在苏州工业园,我们都是一家人)。
在园区,中西文明圆融共生,诞生了无数“人间佳话”。
原美国安德鲁电信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柏迈高有段“相声奇缘”。这个高大的美国人,自从来到园区就迷上了中国相声,拜相声大师马季的弟子刘喜尧为师,做了“马门弟子”。苏州十年,柏迈高的相声学会了几十段,和不少笑星搭过档,还登上央视。如今,这位中国通已经高升美国商会主席,但他还是念念不忘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和生活的日子。
财富在这里,创业在这里,生活,也在这里。站在15年的历史节点上,苏州工业园区以其创造的非凡经济成就和诗意的栖居生活,成为一个创业者向往、苏州人自豪、外来客羡慕的“东方新欧洲”。
⑷ 请问工业园区产业配套率怎么计算
这个肯定不是规范的说法,应该是某专家设计的指标体系中,所采用的单个指标。
是指企业所需要的配套服务中(信息、资金、人才等,具体由指标体系决定),工业园区能提供的的服务占企业所有所需服务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