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碧蓝航线》加贺历史故事是什么加贺历史背景一览
《碧蓝航线》加贺历史故事是什么?,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想知道关于《碧蓝航线》加贺历史故事是什么?的信息,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我带给大家有关《碧蓝航线》加贺历史故事是什么?详情,一起来看看吧~
玩《碧蓝航线》的小伙伴们,多少对于自己喜欢的舰娘的现实历史背景故事想要有所了解吧,加贺(鸾)是游戏中最强航母姐妹的妹妹,她姐姐是赤城(凰)。
游戏中那么强的吃喝中的加贺号,历史上又是如何的呢,那就请欣赏由我带来的《碧蓝航线》舰娘历史背景故事大全之加贺(鸾)篇!
加贺号是日本海军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
加贺的命名源自日本古代国名,这与大部分是使用飞翔的动物作为命名的其他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加贺开工建造时是一艘加贺级战列舰,但在建造中途因条约的规定停建,后改建为航空母舰,却没有改名而沿用原本的战列舰命名所致。
本舰原为八八舰队计划中第三艘建造的战列舰,1919年1月,海军对川崎造船厂下令准备建造加贺号的前置作业,这也是川崎造船厂建造的第四艘战列舰。
历史上的加贺号:
1920年7月19日于神户川崎造船厂以战列舰设计起造,1921年11月17日早上8点30分在作为天皇代理人的伏见宫博恭王及10万民众的观礼中下水。
按照原先设计,加贺级战列舰为当时刚完工的长门级改良级,不但装备了更强大的五座41厘米联装舰炮,最高航速也达26.5节。
然而在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下日本决定将计划中天城级战斗巡洋舰改装为航空母舰,加贺级因舰体设计较为粗短相对不适合改装成航舰,而被列入废舰的行列。
于是1922年2月5日,建造加贺号的工程停止,并列入靶舰作为新级鱼雷与炮弹之实验品,已经下订的资材则转用给天城级改装航空母舰的作业中。
但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在船厂的天城号因地震震落船台龙骨扭曲,因此报废,日本遂将原定停建销毁的战列舰“加贺”接替“天城”改造为航空母舰。
加贺号改造成航舰的最初方案将是一艘全长217.93米(715呎)、最大船宽33.52米(715呎)、标准吃水船宽30.87米(101呎3寸)、吃水6.67米(21呎9寸)、标准排水量26950吨、20cm炮10门、12cm炮6门、12cm高射炮12门、舰载机36架、满载极速27.6节的航空母舰。
舰体工程仍在原先川崎造船厂继续,12月13日改由横须贺海军工厂负责改造成航舰的工作,最后于1928年3月31日完工,编入横须贺镇守府服役。
其姊妹舰土佐号则在停工后充作靶船沉海。
加贺结构设计:
“加贺”号航空母舰的布局形式与赤城号相似,采用双层机库,且受英国皇家海军暴怒号航空母舰的两段式飞行甲板影响而采用3层飞行甲板的三段式构造。
三段式的想法是将起飞、降落的空间隔开,最上层甲板作为降落用、第二层甲板作为战斗机等小级机种起飞用、最下层也是最长距离的甲板则作为轰炸机等重级机种起飞用,借此提高出击及回收效率。
加贺号改造时将舱间简化,以牺牲舰体损管控制的代价下获得日本帝国海军航舰中最大容量的舰载机搭载能力。
不过,三层甲板的想法低估了航空工业的进步速度,1930年代初的飞机又比1920年代要更大更重,需要的降落空间与指挥装置也就更加复杂;为了方便管制飞行作业,加贺号在1932年在前升降机右舷增设了塔级舰桥充当飞行指挥所使用。
加贺号的主机是由川崎制造,英国设计的柯蒂斯-布朗式蒸气涡轮机,战列舰时代评估91000匹马力的输出可以满足时速26.5海里,但因为改装成航空母舰后重量减轻因此极速提高到27.5节。
加贺号的锅炉则采用12部ロ号(B级)舰政本部式锅炉,操作压力为20公斤/平方厘米(2,000 kPa ; 280 psi)。
其中8部专烧重油,4部油煤混烧,携带8000长吨的重油与1700长吨的煤炭。
因此续航力较为不足。
加贺号建造时日本海军仍然摸索最适合的航舰烟囱设计,凤翔号的经验发现可动烟囱成效不佳,赤城号的经验认为设置在右舷的烟囱排烟会影响战机的起降,当时研发舰体设计的霞浦技术研究所使用风洞也找不出更好的答案;因此加贺号的烟囱有别于凤翔和赤城,采取另一种假设设计。
加贺号的左右两舷装设巨大排烟管,侧舷延伸到舰尾,试图将烟引导致舰艉排放,这项设计则是参考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而来。
这却引发甲板与住舱的邻近区域平均摄氏40度的高热问题,同时引导到舰尾的废气仍然会干扰降落作业,这项设计在当时的航舰中堪称失败。
加贺号同样安装重巡洋舰级的200毫米舰炮,其用途为压制以鱼雷奇袭舰队的水面舰。
战争经历:
加贺号服役之后,早期因日本航空母舰数量不足,因此未编入航空战队之内。
在一二八事件时是以混合舰队的方式编入对上海作战的战列中,当时舰上的三式舰上战斗机除了对上海轰炸外亦发动了史上第一次的舰载战斗机空战,1932年2月5日,6架三式舰上战斗机与4架十三式舰上攻击机与中华民国空军的4架O2U侦察机发生空战,但是双方皆未遭到击落;2月22日,加贺号所属生田乃木上尉所驾驶的三式舰战机击落了美国籍驾驶员罗伯特•萧特(Robert Short)所驾驶的波音218,2月26日,加贺号的2架十三式舰上攻击机在攻击机场时遭到击落,无论是击落对手还是遭到击落加贺号的舰载机部队都是首开日本帝国海军之先。
1935年大改装后,因为龙骧号的服役让航空母舰的数量得以补齐,加贺号编入第二航空战队,随后因苍龙号与飞龙号服役因此编入因赤城号进行现代化工程而战力不足的第一航空战队,编制舰载机为16架九O式舰上战斗机、16架九四式舰上轰炸机、28架八九式舰上攻击机。
在1937年爆发的中国抗日战争时加贺号再度到上海外海支援日军作战,然而8月15日第一天进行作战便遭到严重损失:8架八九舰攻与2架九四舰轰遭到击落,其它轻重损伤不计。
为此日本海军赶紧在8月22日调度九六式舰载战斗机参战才挽回严重的交换比,在上海战线逐渐稳定后,9月15日加贺号的舰载机部队:6架九六舰战、6架九十舰战、18架九四舰轰、18架八九舰攻更换驻地至上海公大机场,加贺号则结束一个月的出征于9月26日返回佐世保。
珍珠港事件前,加贺号作为6艘参战航空母舰之一,为了领取最新级的浅水用鱼雷因此最慢从佐世保港出发,但直到1941年11月17日出港航至佐伯湾 *** 时,这100枚鱼雷仍是半成品,在三菱技师赶工下,在11月下旬于择捉岛单冠湾最终集结时才完工分发给赤城、苍龙、飞龙等舰,这100枚鱼雷为日本航空舰队在当时唯一可对珍珠港浅水区域停泊的战列舰进行水下攻击的武器。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如作战预定攻击珍珠港,加贺号在这场攻击中损失最多,整场攻击行动有29架飞机未归,加贺号所属的战机占15架,占日军整体损失的一半。
加贺号在珍珠港事件中投入的战机 第一波攻击 九七式舰上攻击机26架(5架未归)(水平轰炸队14架,指挥官:飞行队长桥口乔少校、鱼雷队12架,指挥官:分队长北岛一良上尉) 零战9架(2架未归),指挥官:分队长志贺淑雄上尉 第二波攻击 九九式舰上轰炸机26机(6架未归),指挥官:分队长牧野三郎上尉 零战9架(2架未归),指挥官:分队长二阶堂易上尉
中途岛海战被击沉
珍珠港事件后,加贺号与其它航舰一同回国整补,在1942年1月12日开往楚克岛,在1月19日与赤城号一同从楚克出发对拉包尔空袭,在1月21日空袭邻近的卡维恩;2月19号协同赤城、苍龙、飞龙号航空母舰一同空袭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但是在任务结束后于帕劳港触礁,被迫回国修理,因此未参加印度洋空袭;维修完后原预定要进行MO作战,但是这项任务在考虑第五航空战队的培育状况因此交由翔鹤与瑞鹤执行,因此错过了珊瑚海海战,因为错过多次战役到中途岛战役,前加贺号的舰载机编制是日军航舰部队中最完整的满编状态。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加贺”在发动对中途岛基地的袭击之后,在换装舰载机武装时,于日本时间上午7点22分被美国海军30架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突袭,加贺号回避3发炸弹,并被4发1000磅炸弹命中,其中一发直接命中甲板上的油罐车,巨大的爆炸力直接破坏舰桥,舰长冈田次作上校以下的舰上重要干部当场死亡;炸弹以及燃料引发的大火让舰上状况失控,就当时护卫加贺号的榛名号战列舰副长(堤中校)回忆至少发生7次爆炸,他们已经无法期待加贺号上还会有生存者。
由于火势无法控制,代理舰长指挥损管控制的飞行长天谷孝久在下午1点半至2点间决定放弃抢修,全体人员离舰弃船,驱逐舰萩风、舞风收容加贺号幸存者,军舰旗,以及天皇照。
下午2点50分,舞风号回报‘加贺号无法航行、幸存者已收容’;下午4时26分,火势延烧到汽油槽引发大爆炸,舰体断成两截不久沉入大海。
加贺号也是中途岛海战中死伤最惨重的一艘军舰,自舰长以下共811人死亡。
大部分死者是因火灾而阻断逃生通路的机关部人员,最后机关部人员只有40人存活;航空部队相对损失较小,攻击美军舰队战死8人,因空袭而被炸死者13人,共21人(战斗机6人、攻击机9人、轰炸机6人)战死,未因轰炸损失的战机后来转降飞龙号继续作战,最后随着飞龙号沉没而报销。
8月10日除籍。
在游戏中加贺化为白色狐狸来到了各位指挥官面前,配合她姐姐赤城。
一航战的实力让人畏惧。
什么你还没有?赶紧肝3-4啊,不出吃喝玩什么碧蓝航线。
用你们死前最后的挣扎来取悦我把…呵呵…——加贺
2. 澳大利亚各个城市介绍
1.堪培拉: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以银行、饭店和公共服务业为主要经济部门,铁路可以连接各大城市,总人口36.8万人(2012),在澳大利亚所有城市里排名第八。
堪培拉总面积2395平方公里,50%以上的面积为国家公园或保留地,城市的设计受到花园城市风潮影响,将许多重要区域直接融入天然植被,因而享有“天然首都”美誉。
堪培拉位于澳大利亚山脉区的开阔谷地上。位于东经149°07′,南纬35°17′。海拔760米。莫朗格洛河横市区,西流入马兰比吉河。原为牧羊地,1913年按规划始建,1927年联邦政府从墨尔本迁至堪培拉。
堪培拉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大学和国立图书馆。市区西南有宇宙航行跟踪站。旅游业发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降雨量平均,四季都有阳光普照的日子。
堪培拉的城市设计十分新颖,环形及放射状道路将行政、商业、住宅区分开。城市中心的格里芬湖喷泉水柱高达 140 米,极为壮观。全城树木苍翠,鲜花四季,每年九月,堪培拉都举办花节,以数十万株花迎接春天的到来,被誉为 " 大洋洲的花园城市 " 。
2.悉尼:悉尼地处,南纬33°55',东经150°53'(33°55'S,150°53'E)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岸,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首府,是该国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会区人口超过420万(2006年),也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面积为2400平方公里,还是澳大利亚乃至大洋洲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全球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悉尼是全澳的经济、金融、交通中心,也是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悉尼
是国际主要的旅游胜地,以悉尼歌剧院和港湾大桥而闻名遐迩。悉尼在澳大利亚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服务业是悉尼经济的主体,悉尼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澳的30%。大部分世界知名跨国企业在悉尼都设有分公司或办事机构。2000年,悉尼成功举办了第27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广义的悉尼即所谓大悉尼包括悉尼市和附近44个小城市,面积1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460万左右。作为行政区划的悉尼市,辖区仅有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不到3万人。悉尼外来移民按人口数量以意大利人居多,其次为黎巴嫩人、土耳其人、希腊人、华人和越南人。近20年来,华裔居民大量增加,目前在悉尼地区的华裔人口大约在40万左右。
悉尼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性通讯服务场所。国家卫星系统管理中心位于悉尼。国家最大的3个商业电视台总部建在悉尼,2个国营电视台ABC和SBS也位于悉尼。
悉尼属于副热带湿润气候,全年降雨。悉尼的天气是由邻近的海洋所调节,因此内陆的西部城区大陆性稍强。悉尼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风光漪妮、景色秀丽,夏不酷暑、冬不寒冷,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悉尼年降水量大约为1200毫米,夏季平均气温21℃、冬季平均气温12℃。
悉尼旅游观光的地方很多,比较着名的有悉尼歌剧院、港口大桥、岩石区、环形码头、麦考瑞广场、情人港(又称:达令港)、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大大小小的国家公园等。然而悉尼最值得一去的还是海滩。悉尼的海滩星罗棋布,风格各有千秋。
3.墨尔本:墨尔本是澳大利亚和大洋洲仅次于悉尼的第二大城市,是有“花园之州”美誉的维多利亚州的首府,是澳大利亚的工业重镇,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墨尔本,城市的绿化面积高达40%。墨尔本曾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1901年至1927年,墨尔本曾是澳大利亚的首都。时至今日,墨尔本被誉为“澳大利亚的文化首都”,是全国文化、工业及旅游中心。
地理上,墨尔本经纬度为南纬37度50分东经144度58分,墨尔本地处平原,有少量的矮山地,墨尔本有一条亚拉河,是流经墨尔本的主要大河流,全长242公里。
墨尔本的气候属于亚热带与温带交叉型气候,终年多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处于向亚热带过渡的地带, 由于地理位置和洋流影响的原因,墨尔本日夜温差较大。
墨尔本是交通发达的城市,公共交通很方便,有火车、有轨电车。墨尔本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市内火车,与地铁不同的是它多数是行走在地面以上的,只是在市中心区域内在地下行驶。
墨尔本亦是南半球的时尚之都,在服饰、艺术、音乐、电视制作、电影、舞蹈等潮流文化领域引领全澳甚至于全球在该领域范围内都具备一定影响力。由于在其境内发现一座金矿,墨尔本也被华人称为”新金山“。
墨尔本被称为“澳大利亚的文化首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墨尔本拥有全澳大利亚唯一的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有辉煌的人文历史,也是多个着名国际体育盛事的常年举办城市。
墨尔本是全澳乃至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商业中心城市之一。多家澳大利亚大型公司的总部位于墨尔本中央商务区以及东南区的莫纳什大学周边,亦有多家跨国公司的澳大利亚乃至南半球总部设立于墨尔本。
墨尔本是澳大利亚全国的工业中心城市,亦是全澳的汽车工业中心。澳大利亚最大的汽车品牌霍顿总部位于墨尔本,而其生产线亦位于墨尔本的卫星城市基隆。
墨尔本亦是全球生物科技的中心城市之一和全澳的科技中心,澳大利亚以及世界各国的大多数生命科学、电子、高科技、能源企业总部或是澳大利亚总部都位于墨城东南部的莫纳什大学周边地区,被称为是“澳大利亚硅谷”。
4.布里斯班: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全国最大海港,昆士兰州首府,主要工商业中心。位于布里斯班河下游两岸,市中心距河口25千米。西面已和伊普斯威奇连成一片,东面则扩至自雷德克利夫与雷德兰之间的沿海岸地区,面积2494平方千米。人口约 112万。
布里斯班虽属亚热带地区,但由于大陆型气候的影响,夏季天气犹属干燥、凉爽;冬天温和、干燥。年平均气温20.5℃,年平均降水量1153毫米,大雨后常引起河流泛滥。在晚春到早秋之间,布里斯班地区常有雷暴的气候状况,所以也有冰雹和飓风等天灾。
布里斯班中央商业区坐落于澳大昆士兰在2007年时,人口已突破418万大关。2001年人口普查显示,在本市以英语为唯一在家中使用语言的人口有86.5%。
位于昆士兰的东南方,坐标为27°28′S 153°02′E /
27.467°S 153.033°E / -27.467; 153.033。中央商业区主要位于河的北岸。北岸一带建有许多商业大厦、政府机构、民意机关、国际饭店、会议厅、市立公园和运动场。布里斯班市政府经常举办或协办国际年会和运动赛事,其中包括悉尼奥运﹝部分项目﹞、英联邦运动会、州际赛事、国际博览会、亚太城市市长年会和世界杯橄榄球赛等。2011澳洲大学科学研究排名第10位的昆士兰科技大学(QUT)即位于市中心的东端。
布里斯班是通往亚太地区最近的交通要塞,它是澳大利亚增长最快地区的中心,布里斯班接近亚太地区,它与亚太地区的航空和海上的联系都具有极好的条件。布里斯班港口是澳大利亚州府港口城市中发展最快的,布里斯班市正进一步发展布里斯班港口,使它成为澳大利亚进行亚太贸易的重点港口之一。
布里斯班被称做“河流之城”。布里斯班河犹如一条明亮的缎带,从山峦天际之间缓缓飘下,流过铺红缀绿的原野,蜿蜒曲折,在市区里绕了几个S形后,又飘然隐没在远方的山谷里。
布里斯班也被称为阳光之城,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四季如春的气候布里斯班有许多植物园和公园,如女王花园、维多利亚公园、考拉动物园等,是休憩和观光的好去处。布里斯班是个旅游城市,风光奇特的黄金海岸和大堡礁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布里斯本是美食的天堂,可以品尝昆士兰州最着名的户外庭园餐及丰富海鲜餐。而布里斯本除了有高级的欧洲餐厅以外,由于布里斯本接受许多外来移民的移居,在食物风格与料理种类,呈现出多元饮食文化特色。在此随处可以品尝到极为地道的各国料理。
5.珀斯:珀斯,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澳大利亚第四大城市。位于澳大利亚西南角的斯旺河畔(也翻译作天鹅河)。
珀斯位于南纬31度52分48秒,东经115度52分58秒。面积5,386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1/4。西面是浩瀚的印度洋,沿纬线西行7,350公里到达非洲海岸;东面是澳大利亚内陆地区。由于人口稀疏,有世界最孤独城市之称。
珀斯属地中海式气候,冬天潮湿,夏天漫长而炎热。夏天炎热的原因是由东部沙漠风吹来的热浪造成的,不过热不了几个小时,便会从西南方吹来凉爽的海风,由于上午刮热风,下午又吹凉风,使珀斯成为澳大利亚刮风最多的一个城市。
由于地处澳大利亚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地区,温和的气候与天鹅河沿岸的别致景色,使珀斯得以成为非常受欢迎的观光旅游目的地。
珀斯是旅游度假胜地,在其他澳大利亚其他地方居民的眼中,珀斯的居民具有澳式纯朴、幽默、和别具一格的想法。珀斯也是黑天鹅聚集的地方,有“黑天鹅城”之称,西澳旅游局的标志上就有黑天鹅。
珀斯有很多着名的海滩,其景色之优美程度足以和澳大利亚南部的黄金海岸相媲美。当中较富盛名的当数日落海岸,该海岸覆盖范围包括费里曼图海岸线以北至尊达勒,并拥有多达二十几个海滩,
珀斯市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又有乡野风情,市内有天主教大教堂、五所大学、州议会大厦等。珀斯拥有广阔的居住空间及高水平的生活质素,于每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都是名列前茅,反映出珀斯无论居住环境,生活质素及社会福利等都是颇佳的城市。
6.阿德莱德: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首府和港口,为州行政、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是澳洲东部各州前往澳洲中西部的交通中心。。位于州东南部洛夫蒂山地与圣文森特湾间的滨海平原上。托伦斯河横贯市区。港口距市区西北12公里,有铁路相通。
阿得莱德拥有地中海式气候,冬天潮湿而寒冷,夏天干燥而炎热。春天和秋天日夜天气都相当暖和, 夏天平均最高温度约为摄氏28度,冬天温度则降至约摄氏15度。
2008年6月,阿德莱德都会区共有1,172,105居民,是澳大利亚第五大城市。南澳州约70.3%的居民住在都会区,因此南澳州是澳大利亚居民最集中的州。大多数人住在环绕着府城阿德莱德的各卫星城市中。
阿德莱德设有许多公、私立学校。州政府是主要于教育品质上的协助单位。高等教育在阿德莱德非常普及,还有职业学校 (TAFE) 负责青少年的职业教育及社会人士的进修教育。
南澳所有的三座大学的校园皆于阿德莱德。阿德莱德共设有三家公立大学和三家外国大学的澳大利亚校区。
阿德莱德是澳大利亚东西向和南北向交通的重要交叉口。阿德莱德的市内交通系统比较有限,包括使用专用车道的公共汽车、捷运和有轨电车,阿得莱德的交通主要以巴士与火车为主,公共巴士和火车来往巿内及各巿。
阿德莱德的经济以制造、军工和研究为主要工业。市内有大的制造、军工和研究区。霍顿汽车、三菱集团在阿德莱德有生产厂,约半数澳大利亚出产的汽车来自阿德莱德。新闻集团是在阿德莱德成立的,到2004年为止其总部在阿德莱德。澳大利亚最大的石油公司和着名的南澳啤酒厂位于阿德莱德。
阿德莱德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军工生产地,澳大利亚70%的军工公司位于阿德莱德,其生产总值达10亿澳元。澳大利亚科学与技术局和其它国防技术组织如特尼克斯防务系统股份公司位于索尔斯巴利附近。
有英国圣公会大教堂和罗马天主教大教堂等古迹。自1960年起每两年在此举行一次阿德莱德国际文艺节。
阿德莱德是一个旅游盛地,市区内有许多保存完善的老建筑物,整个市中心都被公园绿地包围,是个非常吸引人的城市。环绕在阿德莱德四周的,是无数个着名的葡萄酿酒场,出产澳大利亚最着名的葡萄酒。另外,位于阿德莱附近的阿德莱德群山,是纵观阿德莱德最佳的眺望台。在离阿德莱德不远之处,有一个袋鼠岛以蕴藏丰富的澳洲本土动、植物为盛名。近海处有许多沉没的船只,潜水家们还可下水探险。
7.纽卡斯尔:纽卡斯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重要城市和港口,在悉尼东北120公里,亨特河河口南岸,濒临塔斯曼海。人口41.5万人(1983)。位居全国最大的采煤区中心。重工业发达,有钢铁冶炼、机器制造、化工、造船、采矿等工厂。轻工业以食品加工较重要。输出煤、钢铁、小麦、羊毛、冻肉等。
该城市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在猎人谷地区中心,是一座海滨城市 这里一年四海风吹拂,气候十分宜人,既没有酷热的夏日,也没有严寒的冬天。
纽卡斯尔拥有极其完备的交通设施,海上,陆地,空中应有尽有,你随时都可以以你喜欢的方式到达你想到的任何地方。纽城还拥有自己的机场,每天都有飞往澳大利亚各地的航班,火车站作为悉尼铁路枢纽网的组成部分,每天都有开往四面八方的火车从这里经过,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纽卡斯尔还有便捷的海上运输线,从这里出发可以到达全国所有港口。
纽卡斯尔以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特有的传统,以及美丽绝伦的自然景观,每年从世界各地吸引来成千上万的游客,使其成为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纽卡斯尔人多数从事服务业和运输业,这里几乎没有旅游淡季。当地政府也因此财源广进,并且每年还要投入大量资金以改进旅游服务设施。
这里有着名的白沙滩,已经成为当地的象征。在市区中,零零星星地分布着很多街心公园,最着名的是爱德华国王公园和市民公园,它们是本地居民散步的主要场所 如果你喜欢夜生活,街边大大小小的酒吧,咖啡屋,舞厅随时等着您的光临,大部分都营业到夜里3点,绝对让你满意。
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教育,每年对此的投资仅次于对旅游的投资,本地拥有一所在澳大利亚很有名的大学——纽卡斯尔大学。
同英国的纽卡斯尔一样,这里也有一支名为纽卡斯尔联的足球队。全称纽卡斯尔联喷气机队(Newcastle
United Jets)。
8.阳光海岸:阳光海岸是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中南部、位居府城布里斯本以北、以努沙郡为主体的一座国际渡假城市,人口230,429(2007年);2008年,为了区域综合发展,昆士兰州政府将阳光海岸一带的数个郡(Shire)整合而成立阳光海岸区政府。
与闻名国际的黄金海岸所不同的,是阳光海岸多吸引以中短期休闲活动为目的之国内外游客。这两个毗邻的海岸线大抵是以布里斯班为界,以南称“黄金”,以北为“阳光”。从布里斯班向北驾车而行,约1个半小时就可到达阳光海岸。阳光海岸绵延100多公里,由20多个大小沙滩组成,这里不仅拥有美丽的沙滩,其优雅的闪光湖色更是不绝于途。从布里斯班沿着海岸线往北约1小时即可到达阳光海岸。
阳光海岸玻璃屋山,是一处融合了澳大利亚原居民传说和航海家故事的重要观光景点。是由几块散落的巨石所组成的连峰,这些巨石是2千万年前火山喷发后所凝结下来的花岗岩,材质极为坚硬,终年侵蚀不毁。
阳光海岸蒙特维拉山城,素有阳光海岸“创意中心”的美誉,是建于1887年的古山城。居民以制作精致的工艺品见长,有精美的木雕、石雕、陶器艺品、甚至古玩家具等。有维多利亚式、爱尔兰式、英国式石屋、瑞士山村小屋,以及典型的澳大利亚式建筑。
阳光海岸苏姗河农庄,是澳大利亚典型的观光农庄。最大的特色是拥有一片广袤的热带雨林,骑马则是最热门的活动。
弗雷泽岛,又称芬瑟岛,位于阳光海岸北部,世界自然遗产之一。弗雷泽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是80万年前台地上,由大河带来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岛上是着名的亚热带雨林。黄金海岸有1日游组团,50澳元。弗雷泽岛东海岸美丽的海滩绵延70公里,是岛上风景最美丽的地方。岛上的几个湖泊美得难以置信。最有代表性的是马凯斯湖,蓝色的湖水层次分明,与纯白色的沙滩,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马凯斯湖附近有小道,可散布观赏热带雨林迷人的风姿。
9.霍巴特:霍巴特是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首府和港口,位于塔斯马尼亚岛东南部德温特河河口,面积约100平方公里。霍巴特始建于1803年,是澳大利亚仅次于悉尼的第二个古老的城市。整个大霍巴特市区域人口为20万525人。(2006年人口普查数据)。
位于塔斯马尼亚的霍巴特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四季分明各有特色。这里十二月至二月是夏天, 平均气温为摄氏22度,六月至八月是冬天,气温约为摄氏12度。春季和秋季较为温暖,但傍晚较凉。这里的仲夏,日间有超过15小时都是阳光普照的。
霍巴特是塔斯马尼亚州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主要工业部门有金属冶炼、铸钢、造纸、纺织、印染、化肥、木材、肉类加工、水果加工等,全国最大的电解锌厂也在这里。这里的深水码头可泊万吨巨轮,是世界各地远洋船队的补给站。该市有铁路与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相联,也是塔斯马尼亚州主要公路干线的交汇点。
霍巴特有通往市郊区的巴士,以及到各地的长途巴士。从塔斯马尼亚南部通往西部、北部和东部各镇的公路都在霍巴特汇集,交通便利。霍巴特机场则位于市区东北部,距离市中心约半小时车程,是一座小型的机场,可供降落类似空中客车A320这样的支线客机,每天该机场有好几次班机往返霍巴特与墨尔本。
霍巴特以帆船比赛而世界闻名。它是悉尼——霍巴特帆船比赛的终点。帆船比赛在耶诞节后的一天在悉尼开始。因此庆祝帆船的抵达是霍巴特夏季节日的一部份。
霍巴特夏季节日是耶诞节后开始,直至一月中旬完结的饮食节目。在萨拉曼卡(Salamanca)举行的塔州之味是其主要节目之一,当地游客能品尝到美味的食物和酒。
塔斯马尼亚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al
Garden)每年一度的郁金香节日,亦是当地受欢迎的喜庆之一。
塔斯马尼亚大学是澳大利亚历史非常悠久、具备很高国际声誉的四所大学之一,该校也在澳洲大学综合星级排名中被评为四星级院校,是2001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委员会推荐的最有研究成就的前十所大学。
10.达尔文:达尔文市是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首府,也是比较着名的旅游城市,因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于1839年曾到此考察,故该市以他的名字而命句名。澳大利亚北部地区首府和主要港口,位于帝汶海达尔文港东北入口处的北部顶端。
达尔文市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之中只分为雨季和旱季,旱季为5月至9月,6月和7月是最凉的月份,气温为15 到35℃,雨季时常有热带风暴,降水最多的是12月至3月期间,这段期间湿度超过70%,常发生雷暴。
达尔文是澳大利亚土着居民最集中的城市,还有很大一部分居民是从东南亚和东亚移居的移民,所以达尔文被称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首府”,这里的居民喜欢饮啤酒,按平均人口计算,啤酒消费量仅次于德国慕尼黑,居世界第二位。
由于它距离亚洲最近,为澳大利亚北部矿物输出港及贸易中心,出口牲畜、稻米和铀矿石等。达尔文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军事基地和北部海岸巡逻艇的基地,同时也是澳、亚、欧洲之间的航空转运站。
2005年达尔文的经济支柱主要是采矿业和旅游业,采矿业每年产值为28亿美元,主要矿产为黄金、铝土、锰,海中的油气田和海底铀矿。8%的达尔文居民从事旅游业,旅游业还有很好的扩展前景。驻军和军事设施也雇佣许多达尔文居民并促使经济增长,为了维护东帝汶治安,澳大利亚在达尔文的驻军在2001年已经达到11000人,纵贯南北的铁路也增加了和亚洲之间的贸易,使得达尔文港的港口地位越来越重要。
根据2001年的统计资料,全市有35所小学12所中学,小学在学生为6441人,中学在学生为3943人。主要的大学是达尔文大学(即查尔斯达尔文学院,澳洲大学科学研究排名第26位),在澳北区各地有许多分校,中心校区在达尔文市郊区,有19000学生。
市区东、西、北面有海滨环绕,碧波金沙,为钓鱼和游泳者的乐园。市内植物园占地34公顷,园内有许多当地特有的热带奇花异草。在北距市中心21公里的亚罗奥加公园里有鳄鱼、野牛和澳洲特有的野狗等动物等。在市东南32公里处有霍华德温泉和自然奇观白蚁冢,冢高3米,似小山屹立,冢顶状似匕首林立,坐南朝北,以便日光照射,故称磁性蚁冢。据说每座蚁冢可容纳蚂蚁200万只左右。
3. 简明扼要的说一下澳洲发展史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的建立标志着澳大利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是澳大利亚长期以来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尤其是自1851年“淘金热”以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澳大利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时在世界历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它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当时的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由北半球扩展到了南半球。
澳大利亚民族的形成开始于1851年的震惊世界的“淘金热”(Gold Rush)。“淘金热”的出现加速了澳大利亚社会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的全方位的发展,掀起了澳大利亚历史上的第二次经济起飞,造成了民族和国家形成的所必需的一切前提条件。一言以蔽之,“淘金热”使澳大利亚进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形成时期。
进入19世纪50年代后,澳大利亚已完全由流犯殖民地转变为公民殖民地,英国基本停止了向这里流放犯人,自由移民已超过了各种犯人移民。从1851年5月-1852年6月,先后在新南威尔士的巴瑟斯特和维多利亚的亚历山大山和奔地戈地区发现了蕴藏量极丰富的金矿。这些就成了19世纪50-60年代澳大利亚出现“淘金热”的重要因素。
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轰动了世界,出现了世界第一次大“淘金热”,中国人称之为“旧金山”。1851年哈格里夫斯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发现了金矿,再一次轰动了全世界,这样又出现了一次世界性的“淘金热”,中国人称之为“新金山”。无论是“旧金山”还是“新金山”都以万盎司计的黄金投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为资本主义世界在19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大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矿场上,每天都有挖出金块的消息。口头宣传,报纸宣传,电报又把渲染的消息传到其他殖民区和其他国家。这样又有大批人从世界各地蜂踊而至,尤其是1851年8月希斯考克在维多利亚的巴拉腊特发现了神话般的金矿后,外来的采金人就更多了,“淘金热”被推上一个新的狂潮。各种文字的报刊大肆宣传,自然迅速地传遍了全世界,都以为澳大利亚大地上布满了无穷无尽的黄金,从挪威到中国,从美洲到欧亚都传播着这样的神话,因而拥有各种肤色,操着各种语言的移民从世界的各地涌向澳大利亚。巴瑟斯特、巴拉腊特和奔地戈金矿区当时是世界上各种人种混合一起最多的地方,仅中国人一度高达4万人之多(1857年)。第二次世界性“淘金热”达到了高潮。
农牧业经济的新发展
19世纪50年代开始的“淘金热”,使澳大利亚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了第二次起飞,并通过这次经济起飞从根本上改变着它的殖民地面貌,更进一步向着独立方向前进。它吸引了大批移民,其中有不少人是企业家、银行家、工程师、熟练技术工人、农业家、牧业家、教育工作者和各种知识分子、专门人才。这样就把英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又一次带到了澳大利亚,与此同时也把巨额资本带了进来。
1. 畜牧业 到19世纪下半叶,畜牧业已经发展成为澳大利亚经济的支柱之一,因此,它的发展状况,对澳大利亚今后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关系,尤其对其他经济部门影响更大。这一历史时期,绵羊头数迅猛增长,例如1861年已达2098多万只;1881年升至6509万只,比1861年增长两倍多;1891年突破1亿大关(实数为106421068只)。羊毛产量也逐渐增多,1861年产羊毛6700.4万磅,1871年则上升为20822.5万磅,而1881年为31964.9万磅,1891年高达63404.6万磅。1891年羊毛产量比1861年增长8倍多。在这一时期养牛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1884年存栏头数达756.9万头,1894年高达1167.7万头。畜牧业产品(包括乳产品)产值1881年达2953.8万英镑,1891年则为3925.6万英镑。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它在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方面。请参阅下表:
畜牧业的发展还表现在澳大利亚的屠宰业上。1861年屠宰业产值为270万英镑,1870年上升为340万英镑,1880年为520万英镑,1890年为600万英镑,1900年逾千万英镑大关,达1030万英镑。这样,澳大利亚的畜牧业有两大宗收入,即羊毛和肉产品。这两大收入从1861年的640万英镑上升到1890年的3210万英镑,增长了4倍。
牧场管理水平亦大大地提高了,牧场主普遍用了铁丝网作牧羊场的栅栏,建立了定期的剪毛制度和剪毛合同工制度。畜牧业的大发展使它仍然保持着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澳大利亚这时仍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 农业 1860-1861年,全澳大利亚已有耕地1173628英亩,而1900-1901年,高达8813666英亩,和1861年相比,几乎翻了三番。关于历年耕地面积扩大情况详见下表:
播种面积的日益扩大还反映到农业产值的增长上。1861年农业产值为610万英镑, 1871年为640万英镑, 1881年亦逾千万英镑大关,为1020万英镑,1891年为1050万英镑。到19世纪70-80年代,澳大利亚形成了两大谷物生产基地,即南澳大利亚和维多利亚,此外还形成了甘蔗生产基地——昆士兰。到90年代粮食不但自给,且有一定数量的出口,如1891年出口小麦近41万夸特,1900年出口68万多夸特。
促使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有下列因素:
第一,人口猛烈的增长。澳大利亚的人口从1850年的40多万,猛增至1900年的376.5万,其中城市人口增长尤为迅速,例如1891年大城市人口已达114万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27%。解决376.5万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发展农业和牧业。因为澳大利亚四周是茫茫的大海而又远在南半球,不大力发展农业就无饭可吃,不大力发展牧业就换不回来生活必需用品,并且由此使澳大利亚社会频于崩溃。
第二,澳大利亚羊毛经过多次改良成为优质毛,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早在1850年澳毛在英国市场上已压倒西班牙和德国的羊毛。澳毛几乎为英国所包销,市场宽阔是其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农业也有这样的问题。澳大利亚粮食销售市场越来越宽广。在技术上对畜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是 19世纪80年代引进冷藏设备的成功。冷藏设备是使肉类与奶酪出口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1880年,澳大利亚用设有冷冻设备的“斯特拉斯莱文号”船第一次把冷冻肉成功地运到了英国。这在英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从此它成了澳大利亚冷冻牛羊肉的重要市场。这必然反过来又刺激了澳洲畜牧业的大发展。
第三,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增长,其生产技术也发展起来。19世纪70年代,麦克凯发明脱粒收割机,斯密士发明垦荒用的圆盘犁,威廉·法瑞尔培育出适应澳大利亚环境的抗锈病品种的小麦,还建立了农学院,培养农业技术专家,他们在土壤、小麦品种、农业机械、农田水利诸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总之,澳大利亚开始了绿色革命。
第四,交通运输系统的建立,较为合理地解决了农牧争地的矛盾,新殖民地的建立,等等。
工矿业与交通、通讯业的发展
澳大利亚农牧业经济是其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伴随着农牧业的发展,澳大利亚的基础工业也发展起来。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澳大利亚也像欧洲和北美许多国家一样经历着工业革命,即开始了蒸气化和机械化的进程。到19世纪末,澳大利亚初步建立了近代化的基础工业。但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依然是澳大利亚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
1. 采矿业 为了培养采矿人才,于1893年建立了第一所高等矿业学校——矿业工程学院。开采最早的是煤矿。19世纪40年代在纽卡斯尔利用犯人采煤。煤的开采量成倍的增长是50年代以后,1884年全澳产量已达288万吨,1894年上升至414.5万吨,1900年高达638.5万吨。这一时期是以开采金矿和铁矿为重点。由于较前大规模地开采,采矿产值迅速增加,如1861年为1010万英镑, 1891年升至1130万英镑,1900年高达2010万英镑。
2. 冶金业 从史料上看,澳大利亚的冶金业始于1833年。1833年在悉尼建立的钢铁铸造厂是澳大利亚早期的工厂之一,也是第一个冶炼铸造厂。像采矿业一样,冶金业大规模发展也在19世纪70-8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澳大利亚冶金业的主体是冶铁业。据统计从1850年到1884年累计共生产铁24543吨。此外还用国产铁加工出一系列产品,如1876年生产铁轨与铁条4820吨, 1879年又生产这样产品1000吨, 1881年产3351吨, 1882年为2139吨。1881年用国产铁加工各种铸件220吨,1882年又加工出这种产品2139吨。1881年还加工螺母螺栓50余吨。一言以蔽之,到这时澳大利亚已有了自己的钢铁工业。
其他工业部门在采矿业和冶金业的推动下也迅速发展起来,到19 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体系已初具规模。但从整个澳大利亚经济结构看,畜牧业和采矿业(主要是采金业)是澳大利亚民族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支柱,也是出口贸易的两大支柱。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20世纪上半叶。
3. 交通运输业 澳大利亚的交通运输一向很糟。最初,殖民当局曾利用犯人修筑了一些公路,但均系土路。内河运输能力也十分差,海洋运输完全靠英国。1850年以后这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开始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过程。这主要表现在铁路网的建立上。
澳大利亚是从1850年开始修筑铁路的。建筑的第一条铁路是悉尼——巴拉腊特铁路线,全长仅14英里。1853年又建筑纽卡斯尔至麦特兰的铁路,全长20 英里。接着又建造了墨尔本——季隆铁路线,为50英里。19世纪70-90 年代是澳大利亚大规模建筑铁路时期,这是与澳大利亚当时社会经济大发展相适应的。1861年拥有铁路243英里,1870年猛增至950英里,1881年达2800英里,到1891年,澳大利亚拥有10024英里的铁路。1891年比1861年铁路长度增长了39倍多!到1901年基本上建成了全澳铁路网。但是,在海洋运输上十分落后,仍依赖英国。
澳大利亚铁路网存在着许多缺点,有些缺点是严重的。首先,各殖民区的铁路轨距不同,特别是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两殖民区,极大地降低了铁路网运输能力的发挥。其次,铁路网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在内陆、西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几乎没有铁路。澳大利亚铁路网最大优点是经济发达区域,以及重要城市都有铁路相通。
4. 通讯业 为了适应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的需要,澳大利亚在19世纪下半叶还大力发展通讯事业,到70年代末,各大城市间都互通电报:1858年7月墨尔本和阿得雷德间;同年10月悉尼和墨尔本间;1861年悉尼和布里斯班间;1867年悉尼和阿得雷德间。隆塞斯顿和墨尔本间临时性互通电报是1859年,永久性的是1869年;奥古斯塔和达尔文港间通电报在1872年,而阿得雷德和佩思间在1877年。各殖民区首府都设立了电报局:墨尔本于1878年,布里斯班1880年,悉尼1881年,阿得雷德和赫巴特均于1883年,佩思1887年。到19世纪90年代形成了以悉尼和墨尔本为中心的全澳电讯网,并统一了各殖民区的邮电业务的管理。
这一时期澳大利亚经济的特点
第一,澳大利亚经济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更没有简单协作阶段,而是通过自由移民和资本的流入把资本主义制度从英国移植进来。1830-1850年间,主要引入的是资本主义的农牧业经济体制,在19世纪下半叶主要引入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体制。当然这种移植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把一般资本主义原则同澳大利亚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换言之,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澳大利亚化,或者说使澳大利亚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化,从而形成了具有澳大利亚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二,澳大利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通过合法斗争迫使英国政府改变对澳大利亚的殖民政策来完成的。这种斗争是争取改革的斗争,不是暴力革命。换句话说,澳大利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是渐进式的,而不像西欧那样是突变式的,因而社会没有发生大动荡,社会生产力没有遭到巨大的破坏。
第三,澳大利亚经济体制保留了浓厚的殖民地残余,这既在经济上又在政治上反映出来。从经济上说,澳大利亚19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不是以工业为主,而是以农牧业和矿业为主;出口贸易不是以工业品为主,而是以畜牧产品(主要是羊毛)和矿产品(主要是黄金)为主;而进口贸易却以工业品为主。西欧北美那些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恰恰与此相反。从政治上说,由于澳大利亚人口主要是英国移民及其后裔,这样不仅移植进来人口和经济关系,而且还移植进来英国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政治的、文化的以至道德、伦理、宗教、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澳大利亚社会实质上是英国社会的扩大。在澳大利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形成过程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是从英国引进的,引进资金的同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高级人才也同时被引进,例如1861年通过各种渠道从英国引进资金140万英镑。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扩大,特别是工业和铁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引进的数额也就越来越多,如1862年为240万英镑,1870年480万英镑,1885年高达2040万英镑。从1861年到1900年,英国向澳大利亚投资累计近3亿英镑(29970万英镑)。从澳大利亚经济史看,它的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是和引进外资的数额成正比例的。例如,1882-1891年这十年内,英国共向澳大利亚投资18190万英镑,占40年(1861-1900)投资总额的60%以上,而这十年(1882-1891)又恰恰是澳国经济大发展的十年。可以断言,澳大利亚是一个因引进大批英国资金而使自己的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
第四,澳大利亚在发展民族经济的全过程中始终把自己的经济纳入世界市场,纳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其经济是典型的开放(外向)型经济,这是它得以迅速发展,能及时使其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起码不致于落后世界经济发展势头的根本原因。例如,1881-1890年,这一时期年平均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894万英镑,而1886-1890这三年年度国民收入分别为5100万英镑,5500万英镑和6400万英镑。
第五,澳大利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主要通过两次经济起飞而形成。一次是1831年土地改革所引起的经济起飞;第二次是1851年发生淘金热而引起的经济起飞。澳大利亚人及时地抓住了历史提供的良机,毫不迟疑地全力和全方位地发展经济,从而使自己摆脱了落后,进入世界先进的行列。
4. 达尔文城市简介
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达尔文市,作为首府和主要港口,坐落在帝汶海达尔文港的东北入口,坐落在北端的显着位置。这座城市是在1959年设立的,因其与英国着名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的关联而得名,他曾在此进行过考察。这里的人口约有63,000人(数据截至1983年),拥有相对较多的华人和华侨群体。
从达尔文市出发,通过铁路可以南下467公里到达伯德姆,再转乘公路前往艾丽斯斯普林斯,进而连接南部的港口铁路网。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0年,但在1974年曾遭受过一次毁灭性的飓风,然而经过重建,达尔文市迅速恢复了活力。
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达尔文市设有海底电缆线直通爪哇岛,扮演着澳大利亚北部矿物输出港和贸易中心的角色。这里的出口商品包括牲畜、稻米和铀矿石等。此外,达尔文市还是一个战略海、空军基地,同时也是连接澳大利亚、亚洲和欧洲的航空中转站。
在工业方面,达尔文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如珍珠贝和海参的采集,以及牛肉加工和水果罐头等产业,为当地经济增添了多元化的支撑。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 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着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澳大利亚有以达尔文命名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