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工业时代下我们失去了什么

工业时代下我们失去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5-02-18 08:52:04

⑴ 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和矛盾表现在那些方面

在工业社会中,人笑拍与自然的关系出现失衡和矛盾,表现在以下方面:

1. 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加碰瞎羡之过度的资源消耗,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健康。

2. 消费主义的盛行: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加剧了资源浪费。

3. 能源依赖:能源依赖,让人类在对大自然改造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引起气候变化。

4. 生态失衡:许多动物和植物面临灭绝,造成生态失衡,而人类也令因环境问题被迫迁徙的动物种类不断增加。

5. 持续发展问题:工业神猜模式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使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却迟迟不能得到普及和实现,形成持续发展的困局。

⑵ 如何从历史角度看待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问题

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危害主要有三大类:自然矿物资源的耗尽,生态生物圈的失衡以及自然环境污染。
工业文明已接近把以能源为主体的资源消耗殆尽,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最为严重。这种结果可以说是必然的,因为所谓的工业发展本质上就是建立一能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的生产和增长依赖于大量的自然资源的实用和各种矿物原材料的巨大的耗费。到了如今,各种积累了上万年的自然资源已经逐渐被消耗殆尽。全球石化类燃料的开采期, 石油至多为 50 年 , 天然气至多为 70 年, 贮量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只有 230 年。 工业文明还使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工业发展对于自然资源如矿物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大规模的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草原退化和土地荒漠加速蔓延 。据统计, 在不到 200 年时间里,这个星球失去600 万平方公里的森林 。在一些主要河流流域, 土地侵蚀造成的沉积增加了 3 倍。在一些小而利用强度较高的河流流域,其沉积甚至增加了 8 倍 。世界沙漠面积现已达3 600万平方公里, 几乎是俄罗斯、美国和中国国土面积的总和。此外 ,由于生存条件的恶化, 生物多样性在消失, 生物物种在减少。目前世界上有1 000多种高等动物濒临灭绝 ,约 2.5 万种有花植物的生存处于危险之中。
生态平衡的破坏与自然资源的耗尽依然不及工业文明带来的另一环境问题来的严重;那就是生态环境的污染。工业生产制造出产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一些副产品: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正是这些工业副产品为我们的生活环境与身体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生态污染和健康危害,主要表现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酸雨、臭氧层遭到破坏 ,温室效应及海洋污染等等。其实在工业文明之前便已存在环境问题,但到了工业文明时代 ,情况发生了变化。因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 人的活动能力大为增强, 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影响, 人类活动产生的破坏力要严重得多,以至今天发展到威胁人类自身生存的程度~

⑶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有什么影响

1.生产力

工业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水平,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世界金融和贸易中心。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2.城市化

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影响社会习俗的变化。

从人类生产方式看工业革命后,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出现,又引发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出现了城市化的浪潮。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比较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不同特点,城市化带来的效益和问题,进而理解人类社会进步中的代价与阵痛,渗透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社会关系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两大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他们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4.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人相对集中、分工明确、纪律严格、使用机器大生产的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5.思想文化

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工业革命开始后,需要许多新式人才,如工程设计、机器制造、机器修理、工厂管理等,而这些新人才都需具备科学知识,以及专门的技术训练等。

欧美各国逐渐加强科技的研究和教育。法国在1747年设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建筑桥梁的工程专科学校,后来各国纷纷仿效,设立各种工程学校,或在大学里添设专门的工程课程,进而发展为工学院,科技教育发达起来。

6.世界格局

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对外推行“炮舰政策”,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紧闭的大门,强制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7.经济思想

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放任政策取代“重商主义”。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减少政府在经济事物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声明,宣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8.经济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开始占主导地位。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转入工业生产。然后相当多的劳动力又因机器的使用而直接从生产中被排挤出来,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9.消极影响

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工人遭受剥削日益严重。

10.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并推动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3)工业时代下我们失去了什么扩展阅读: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

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瓦特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他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页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所以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称为日不落帝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得到了迅速发展;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

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了成功,都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⑷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对中国的影响:(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落后国家的掠夺,彼此之间也展开了分割殖民地的争斗。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的邻邦和边疆地区遭到侵略者更加严重的蚕食鲸吞。当时中国边疆出现新危机:美日对台湾的侵略、俄英对新疆的侵略、英对西藏的侵略等,1883—1885年法国侵略中国,挑起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日、俄等国都陆续成为帝国主义国家,1894年,日本又发动了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同时也说明洋务运动没有是中国走上富强。而日本则利用巨额战争赔款疯狂扩充军备,使自己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部平衡的加剧,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加紧了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地区的侵略,这一时期对外扩张的经济形势以资本输出为主,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方式,对中国加剧经济侵略,并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后,美国又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4)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面临中国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失败告终。

(5)同时期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但最终也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保护帝国主义各国在华侵略利益,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发动了旨在瓜分中国的大规模侵华战争,战后,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6)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尤其《辛丑条约》签订后,使人民看清了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以孙中山为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反清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在华侵略利益,极力破坏中国革命,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难以继续维持,就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选中袁世凯,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的局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失去了在中国的共同的代理人,各自扶植地方军阀作为代理人,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中国出现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

⑸ 殖民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好处还是坏处

肯定是危害,好处只可能是殖民者自己获得,给别人带来的肯定是罪恶和伤害,这样讲很难理解,有两部电影很经典,《最后一个莫希干人》、《卢旺达饭店》,认真去看看

阅读全文

与工业时代下我们失去了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奥迪新款q3什么时候上市 浏览:514
平顶山到苏州坐汽车要多久 浏览:921
汽车人声多少赫兹 浏览:153
汽车长期不开电瓶能坚持多久 浏览:863
宝马哈曼卡顿听轻音乐怎么调 浏览:551
河北工业氯化铵要多少钱 浏览:95
哪里的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浏览:171
汽车吊折价如何算 浏览:631
宝马之悦怎么样值得购买吗 浏览:190
文县汽车站到全国哪里发车 浏览:364
新型工业园区能享受什么政策 浏览:974
吉利的汽车怎么样质量怎么样 浏览:616
张之洞主张什么工业 浏览:520
宝马528过户多少钱 浏览:717
宝马启停电瓶电压是多少 浏览:773
奥迪q7mini如何注册 浏览:561
宝马7什么颜色最好看 浏览:612
日本德国汽车哪个好 浏览:450
历下区董家镇工业园都有哪些企业 浏览:474
下雨天汽车内饰如何清洗 浏览: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