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郑韩故城手抄报
郑韩故城手抄报文案
郑韩故城,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市区周围,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城垣周长20千米,城内面积16平方千米。
郑韩故城是东周时期的列国都城之一。故城由春秋时期的郑国始建,韩灭郑后,即迁都于此,郑韩两国先后在此建都长达539年。郑韩故城平面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中有一南北向隔城墙,将故城分为东西两城:西城为政治中心,郑、韩两国的宫殿区、贵族府邸等都在西城集中分布。东城为经济中心,分布着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宗教礼仪性祭祀区和郑国贵族墓葬区等。郑韩故城出土了大量文物与建筑遗址,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新郑退职军官李锐的老宅院(因建有二层砖瓦楼房,得名李家楼)里,一群工人正在打一口水井。工人们挖到地下10米多深的时候,意外挖到了四件青铜器。驻兵郑州的北洋陆军第14师师长靳存青认为,钟鼎重器非一般文物,应归国有。将前期出土的70多件铜鼎、铜鬲等物品,运往郑州保存,并派官兵监护现场。挖掘工作到了10月5日,获得的青铜器、碎铜片、陶器和贝币已有1500多件,它们被统一命名为“新郑彝器”,发掘的古墓也被称为李家楼大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