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走好工业化道路
第一,要转变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势。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依靠资源和资本投入支持的粗放增长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我们应当把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经济当作“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基本指导方针。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把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作为衡量取舍的最终标准。
第二,要建立能激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在生产中运用的制度和机制,加快技术进步。
第三,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要尽一切努力改善制度环境,使服务业得到充分发展,以便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四,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即通过信息产业的服务提升各行业的效率。要使信息技术成为降低各行各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有力武器,带动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
第五,要加快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提供提高效率的制度性保障。
最后,要通过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我们必须痛下决心,急起直追。
B.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一,我们需要改变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必须深刻认识到,依赖资源和资本投入支持的粗放型增长无法长期持续。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经济应成为“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基本指导方针。在思考问题和制定政策时,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将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作为最终衡量标准。
第二,应建立激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的制度和机制,以加快技术进步。
第三,需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这样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的国家,发展服务业充满挑战。但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尽力改善制度环境,使服务业得到充分发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四,应通过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即通过信息产业的服务提升各行业的效率。改变目前硬件、软件和服务产值比例倒置的情况,使信息技术成为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有效工具,带动社会整体效率提升。
第五,要加速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竞争性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供提高效率的制度性保障。同时,矫正行政干预造成的价格扭曲,减少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建设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
最后,通过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根据日本经验,教育赶超应先于经济赶超两代人之久。我们务必下定决心,迎头赶上。
C.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如何走工业化道路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央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安排,以期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中,设备投资2/3依赖进口。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尽快使它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成长链。
二、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味依赖引进,不仅利润的大部分要被外商分割,而且也会严重地影响我国的技术安全。以信息产业为例,外国生产商往往对许多技术设备,事先就安装了隐藏的“暗通道”和“后门”。关键时候,国外“专家”只要“微调”计算机的某个软件,或在某个硬件中稍作一点手脚,轻则会影响我国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重则将给我国的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力争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以打破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封锁。
三、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强大动力。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真正做到两个“毫不动摇”。要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只有健全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才能形成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