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俄国工业化进程 历史
俄国(苏联)工业化进程历史: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过程。
从1926年开始,到30年代末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是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的。1926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到或接近于战前最高水平,即1913年的水平,但还是一个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很不发达,在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巩固国防和维护国家的独立,为了以新的技术改造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要求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使苏联变成一个强大工业国。
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因此,苏联在资金分配上,侧重支持重工业。头两个五年计划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4.2%和82.8%。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轻工业和农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各自的年递增速度,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分别为:28.5%、11.7%、-2.9%;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分别为:19%、14.8%、4.6%。
‘贰’ 俄国工业化进程 历史
1.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框架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过程,始于1926年,到1930年代末基本完成。
2. 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3. 到了1926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至战前水平,即1913年的水平,但依然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严重不足,技术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4. 为了加强国防、维护国家独立,以及利用新技术改造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苏联急于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
5. 苏联工业化的一个显着特点是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斯大林坚信,工业化核心在于重工业的发展,即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本国机器制造业的壮大。
6. 在资金分配上,苏联优先支持重工业,头两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投资分别占全部投资的84.2%和82.8%。
7. 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超轻工业和农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年递增速度分别为28.5%、11.7%和-2.9%;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分别为19%、14.8%和4.6%。
‘叁’ 苏联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对,你说的对,苏联是重工业,轻工业少。不过苏联那时候也有轻工业,但轻工业不能给国家带来重利益,才走上的重工业发展。
1914年,苏联经济技术上要依赖于工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要从国外输入大量的机械设备等。 苏联当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急需往重工业发展,苏联倡导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以重工业来带动苏联的经济发展。
再说重工业是国家的立足之本,是其他工业发展的基础。即使是发展轻工业,不也要靠重工业生产轻工业所需机器吗,就像纺织机,吹塑机。重工业还是国防的重要成份。一战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法国元帅福煦,苏俄领袖列宁都预言了二战的爆发。斯大林发展重工也是为了抵御外敌。
‘肆’ 苏联为什么先发展重工业
重工业是发展轻工业和机械农业的基础,像苏联这种受资本主义阵营排挤的国家,不可能把自己的经济命脉交到它国手上。因此苏联就只能游离于全球工业体系之外,另搞一套专属于自己的工业体系。而搞自主工业体系的基础就是重工业,所以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当时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但是,由于当时纳粹德国崛起,国际形势对苏联严重不利的因素,这就导致苏联在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严重跑偏了——苏联的重工业水平并没有因为优先扶持政策而发展的特别好,反倒是因为国防需要,它的军工产业发展特别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