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为什么英国工业时代的船烧煤

为什么英国工业时代的船烧煤

发布时间:2024-11-21 11:21:03

⑴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为什么没发生在中国呢

在传统观念里,认为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而非中国,是因为西方酝酿出了文艺复兴,而我们却浸泡在四经五书里不能自拔。还有人说,是因为西方开辟了新航道,通过大航海建立了海外殖民地和全球化贸易。

甚至有人说,早在古希腊时代的共和制就奠定了西方会比东方更早进入工业革命。其实,这些都是意淫。今天,就有学者指出,影响中国没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的既不是科技,也不是文化和制度,而是马尔萨斯陷阱和煤炭这两样东西。



而此时的中国,因为经济中心转移到了南方,加上我国的煤很干燥,人口也足够用,不需要抽水机,也不需要用机械代替人。

即便到了清朝,我国还是贸易大国,而且还是赚钱的。加上我们有2亿人口,还需要什么机器呢?至于创新能力,我们一直都有。

比方说,当北方气候太干燥影响农民纺织时,就有人发明了地窖纺织法,是不是很有创意?而且成本很低。

在地窖里纺织,不但凉快,还能兼顾着储存红薯和薯仔等农作物,一举多得。

⑵ 为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展开

疯狂的殖民地掠夺与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货币资本,从而为工业革命累积了财力上的准备。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继续了近三个世纪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批廉价的劳动力。并且,英国过去是以国王名义借债,来弥补宫廷财政运转的不足。1694年,英格兰国家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由国王债务制度过渡到国家债务制度,这从另一条渠道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金。

英国政府大力开拓海外殖民地,积极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为本国工商业寻找海外市场。与此同时,还把从各个渠道聚敛来的财富,绝大部分都用作生产性投资,以转换为再生产的资本。而法国却把资金都用来维持费用浩大的军队和宫廷享乐,西班牙更是把海外贸易盘剥来的巨额财富,用来购买国外廉价的商品,结果冲击了本国的市场。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就是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厂的一个飞跃。这个飞跃之所以能够实现,与手工工场的高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工业革命不可缺少的技术前提。此外,英国为追求更多的利润,还以满腔的热情来关注生产的发展,从而刺激了机器的发明和新科学技术的使用。

早在十五世纪,英国半农半工的农村家庭手工业就非常普遍,最初主要是毛纺织业。这种家庭的毛纺织手工业,后来随着农民的贫富分化,而发生了改变。很多家庭手工业者变成了为商人进行原料加工的雇佣劳动者。于是,呢绒商人们逐渐把单独的家庭手工业联系起来,便形成了毛纺织业的手工工场。这种手工工场有分散的和集中的两种形式。

在十六世纪时,分散的手工工场占主要地位。随着圈地运动而使丧失土地的农民日益增多,由大商人所创办的集中的手工工场便逐渐发展起来,达到了雇佣一千名以上工人的规模。到十七世纪时,雇佣几百名工人的手工工场已经非常普遍了。这些手工工场并不限于毛纺织业,在采矿、冶金、制盐、造纸、玻璃、制硝、啤酒等部门,都建立起很大的手工工场。
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为技术上的巨大进步。英国手工工场在生产技术方面的进步,与欧洲大陆上的大量工匠迁居英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世纪末期,法国与尼德兰等国在手工业技术方面,特别是丝织业技术方面,都比英国进步,拥有很多技术熟练的工匠。但是不断发生宗教战争,迫使许多信奉新教的熟练工匠逃亡到英国避难。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班牙镇压尼德兰革命时,也有大批尼德兰工匠逃往英国,从此以后就在英国东部地区定居下来。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允许这些工匠定居下来,条件是每一户外来工匠必须负责培养一名英国学徒。这些技术熟练的工匠涌入英国后,对于改良和革新英国的手工业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使英国新建了一些过去没有过的工业部门。英国的染织业¸制糖业¸陶瓷业的发达,就是同尼德兰工匠的贡献分不开的。

在十七世纪以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棉纺织业发展得尤其迅速。十八世纪初,运到英国加工的棉花只有一百万磅,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资本家为了追求越来越多的利润,除了增加工人以扩大生产规模外,迫切希望改革生产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凯伊发明飞梭以后,一个织布工人可以做过去两个工人的工作,使效率提高了一倍。后来, 凯伊的儿子又加以改进,发明了上下自动的杼箱,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织布能力更为提高。由于织布效率提高,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纱荒。

由于棉纱供应不足,出现了纺与织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有些棉布工厂因缺纱而停产。棉纱价格猛烈上涨,接着纺纱工人的工资也提高了。这种情况,对于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来说,是不能忍受的。为了解决棉纱不足的问题,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1761年,英国“艺术与工业奖励协会”两次悬赏,征求新式纺纱机的发明。

1764年,兰开夏郡内的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棉纺织技术上一个巨大的飞跃,使棉纱的产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纺织业的一系列变化,并且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因为棉纱生产成本的减少,也就使布匹的价格随之降低,从而使布匹的需求量增大,这样就需要更多的织布工人。

由于织工工资跟着棉布需求量的增长而提高,就使得原来兼营农业的织工逐渐抛弃农业,成为专靠工资收入的工薪阶层。同时,珍妮机的使用排挤了旧式纺车,使那些买不起珍妮机的原来从事家庭手工业的纺工也放弃农业,到拥有珍妮机的人那里去工作,从而成为雇佣工人。纺工和织工放弃的土地就为农业资本家所收买,小自耕农无力与资本主义大农场竞争,他们逐渐受到排挤而破产之后,也就沦落为农业或者工业中的无产者了。

珍妮纺纱机虽然大大提高了棉纱产量,但纺出的纱不结实,细而易断。由于珍妮机带动的沙锭日益增多,却需要手工来摇转纺轮,这样就使人力越来越难以胜任。于是,便需要在质量和动力方面加以改进。1769年,钟表匠理乍得·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这种机器用水力推动,机器上安装着许多滚轴,旋转很快,纺出的纱质地坚韧。

由于水力纺纱机体积大,又必须设置在可以利用水力的地方,因此,它就不能象旧式纺车或珍妮机那样安装在家庭内,而必须建立厂房,集中工人进行生产。这样,就为工厂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棉纺厂,成为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主。水力纺纱机纺出的纱线虽然结实,但是很粗糙。因此,还需要继续进行技术革新,以提高棉纱的质量。

1779年,工人赛米尔·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骡机综合珍妮纺纱机与水力纺纱机的优点,纺出来的棉纱既结实又精细。此外,还提高了纺纱的效率,最初,骡机带动二三十个纱锭,后来随着机器的改进逐渐增加,到十八世纪末,已经有了能够带动四百个纱锭的纺纱机了。自从骡机发明与广泛应用以后,集中从事生产的纺纱工厂迅速增加起来。

棉纱产量的大幅度增加,把织布抛到了后面,于是,纺与织之间又出现新的脱节现象。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改良织布机。1785年,牧师埃德门特·卡特莱特发明了用水力推动的织布机。但是,这种机器非常呆笨,销路不广。后来,经过拉德克利夫、霍洛克斯等人的改进,这种织布机才日益完善,逐渐推广应用。

1803年,拉德克利夫还发明了一种整布机,霍洛克斯又发明铁制的织布机器。经过改进的自动织布机,比手工织布提高了四十倍的效率。棉纺织业机器的使用又引发了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动力问题。
众所周知,水烧热了之后就膨胀为水蒸汽。事实上,这个道理人们在很早就知道了。约在公元前二世纪末,亚历山大里亚的赫罗,就认识到蒸汽的动力作用。在他的着作中,记载了他曾经制造过一种利用水蒸汽旋转的玩具。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尝试过设计一种利用蒸汽开动大炮的图纸。然而,为了工业的目的把蒸汽用来作为动力的试验,则是从近代才开始的。

法国物理学家尼斯·帕旁称得上是第一个蒸汽力的实验者,他于1680年在英国试验成功第一台可以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蒸汽泵。但是,帕旁的发明并没有实际用于工业上。1698年,英国人托玛斯·塞维利发明了利用蒸汽力而制成的抽水机,但是不够坚固,经受不住大量蒸汽的压力,常常破裂。1705年,铁匠托马斯·纽科门在塞维利抽水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可用作动力的蒸汽抽水机。

瓦特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制造和修理自然科学仪器的工作时,注意到纽科门式蒸汽机之所以浪费很多热量和时间,是因为汽缸里既要产生蒸汽,又要注入冷水。1765年春,瓦特终于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安上一个隔离式冷凝器装置后,蒸汽不是在汽缸内冷却凝固,而是让蒸汽通过一个阀门,进入一个单独保持冷却的冷凝器,这样就不需要降低汽缸的温度,真空也能够不断产生。

1769年, 瓦特制成第一台蒸汽机。这一年,瓦特以发明分离冷凝器,获得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过程中的第一个专利。但这种蒸汽机仍无法克服纽可门蒸汽机只作往返运动的缺点,不能使蒸汽机变成能带动各种工作机的原动机。1781年,瓦特研制出一套齿轮联动装置,可以将活塞的往返直线运动,转变为轮轴的旋转运动,他因此获得了第二个专利。

接着,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增大蒸汽机的动力,瓦特对汽缸本身进行了分析与研究。1782年,瓦特试制出一种带有双向装置的新汽缸,把原来的单向汽缸组装成双向汽缸,并首次把引入汽缸的蒸汽,由低压蒸汽改为高压蒸汽,他也因此取得第三个专利。

1784年,经过再次改进的蒸汽机,不仅能够适用于各种机械运动,而且还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1785年,一个使用瓦特蒸汽机的纺纱厂建成。很快,蒸汽机在棉纺织业、毛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印刷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瓦特蒸汽机的问世,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从此以后,只要有煤作为燃料,就可以开动蒸汽机。并且,工厂也是根据需要建立起来,而不再受河流水力的限制。马克思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

蒸汽机的发明使机械化生产冲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是人类社会进入机械化时代的标志,从而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蒸汽机的广泛利用,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以此为标志,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煤炭可以说是近代工业的食粮,如果没有煤,就没有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也就没有工业革命。正因为英国的煤炭储藏量非常丰富,所以才支撑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在中世纪,由于烧煤使空气污染,封建统治者严厉禁止采煤。然而,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对于煤炭的需求扩大,煤炭工业迅速发展。1846年,英国煤炭年产量已经达到四千四百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用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用机器制造机器的机器制造业也建立起来,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的广泛使用,根本改变了工业的技术面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业革命造成的生产力大发展,使英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⑶ 英国工业革命前几年的国内世界背景是怎样的

疯狂的殖民地掠夺与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货币资本,从而为工业革命累积了财力上的准备。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继续了近三个世纪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批廉价的劳动力。并且,英国过去是以国王名义借债,来弥补宫廷财政运转的不足。1694年,英格兰国家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由国王债务制度过渡到国家债务制度,这从另一条渠道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金。

英国政府大力开拓海外殖民地,积极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为本国工商业寻找海外市场。与此同时,还把从各个渠道聚敛来的财富,绝大部分都用作生产性投资,以转换为再生产的资本。而法国却把资金都用来维持费用浩大的军队和宫廷享乐,西班牙更是把海外贸易盘剥来的巨额财富,用来购买国外廉价的商品,结果冲击了本国的市场。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就是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厂的一个飞跃。这个飞跃之所以能够实现,与手工工场的高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工业革命不可缺少的技术前提。此外,英国为追求更多的利润,还以满腔的热情来关注生产的发展,从而刺激了机器的发明和新科学技术的使用。

早在十五世纪,英国半农半工的农村家庭手工业就非常普遍,最初主要是毛纺织业。这种家庭的毛纺织手工业,后来随着农民的贫富分化,而发生了改变。很多家庭手工业者变成了为商人进行原料加工的雇佣劳动者。于是,呢绒商人们逐渐把单独的家庭手工业联系起来,便形成了毛纺织业的手工工场。这种手工工场有分散的和集中的两种形式。

在十六世纪时,分散的手工工场占主要地位。随着圈地运动而使丧失土地的农民日益增多,由大商人所创办的集中的手工工场便逐渐发展起来,达到了雇佣一千名以上工人的规模。到十七世纪时,雇佣几百名工人的手工工场已经非常普遍了。这些手工工场并不限于毛纺织业,在采矿、冶金、制盐、造纸、玻璃、制硝、啤酒等部门,都建立起很大的手工工场。
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为技术上的巨大进步。英国手工工场在生产技术方面的进步,与欧洲大陆上的大量工匠迁居英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世纪末期,法国与尼德兰等国在手工业技术方面,特别是丝织业技术方面,都比英国进步,拥有很多技术熟练的工匠。但是不断发生宗教战争,迫使许多信奉新教的熟练工匠逃亡到英国避难。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班牙镇压尼德兰革命时,也有大批尼德兰工匠逃往英国,从此以后就在英国东部地区定居下来。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允许这些工匠定居下来,条件是每一户外来工匠必须负责培养一名英国学徒。这些技术熟练的工匠涌入英国后,对于改良和革新英国的手工业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使英国新建了一些过去没有过的工业部门。英国的染织业¸制糖业¸陶瓷业的发达,就是同尼德兰工匠的贡献分不开的。

在十七世纪以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棉纺织业发展得尤其迅速。十八世纪初,运到英国加工的棉花只有一百万磅,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资本家为了追求越来越多的利润,除了增加工人以扩大生产规模外,迫切希望改革生产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凯伊发明飞梭以后,一个织布工人可以做过去两个工人的工作,使效率提高了一倍。后来, 凯伊的儿子又加以改进,发明了上下自动的杼箱,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织布能力更为提高。由于织布效率提高,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纱荒。

由于棉纱供应不足,出现了纺与织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有些棉布工厂因缺纱而停产。棉纱价格猛烈上涨,接着纺纱工人的工资也提高了。这种情况,对于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来说,是不能忍受的。为了解决棉纱不足的问题,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1761年,英国“艺术与工业奖励协会”两次悬赏,征求新式纺纱机的发明。

1764年,兰开夏郡内的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棉纺织技术上一个巨大的飞跃,使棉纱的产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纺织业的一系列变化,并且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因为棉纱生产成本的减少,也就使布匹的价格随之降低,从而使布匹的需求量增大,这样就需要更多的织布工人。

由于织工工资跟着棉布需求量的增长而提高,就使得原来兼营农业的织工逐渐抛弃农业,成为专靠工资收入的工薪阶层。同时,珍妮机的使用排挤了旧式纺车,使那些买不起珍妮机的原来从事家庭手工业的纺工也放弃农业,到拥有珍妮机的人那里去工作,从而成为雇佣工人。纺工和织工放弃的土地就为农业资本家所收买,小自耕农无力与资本主义大农场竞争,他们逐渐受到排挤而破产之后,也就沦落为农业或者工业中的无产者了。

珍妮纺纱机虽然大大提高了棉纱产量,但纺出的纱不结实,细而易断。由于珍妮机带动的沙锭日益增多,却需要手工来摇转纺轮,这样就使人力越来越难以胜任。于是,便需要在质量和动力方面加以改进。1769年,钟表匠理乍得·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这种机器用水力推动,机器上安装着许多滚轴,旋转很快,纺出的纱质地坚韧。

由于水力纺纱机体积大,又必须设置在可以利用水力的地方,因此,它就不能象旧式纺车或珍妮机那样安装在家庭内,而必须建立厂房,集中工人进行生产。这样,就为工厂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棉纺厂,成为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主。水力纺纱机纺出的纱线虽然结实,但是很粗糙。因此,还需要继续进行技术革新,以提高棉纱的质量。

1779年,工人赛米尔·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骡机综合珍妮纺纱机与水力纺纱机的优点,纺出来的棉纱既结实又精细。此外,还提高了纺纱的效率,最初,骡机带动二三十个纱锭,后来随着机器的改进逐渐增加,到十八世纪末,已经有了能够带动四百个纱锭的纺纱机了。自从骡机发明与广泛应用以后,集中从事生产的纺纱工厂迅速增加起来。

棉纱产量的大幅度增加,把织布抛到了后面,于是,纺与织之间又出现新的脱节现象。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改良织布机。1785年,牧师埃德门特·卡特莱特发明了用水力推动的织布机。但是,这种机器非常呆笨,销路不广。后来,经过拉德克利夫、霍洛克斯等人的改进,这种织布机才日益完善,逐渐推广应用。

1803年,拉德克利夫还发明了一种整布机,霍洛克斯又发明铁制的织布机器。经过改进的自动织布机,比手工织布提高了四十倍的效率。棉纺织业机器的使用又引发了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动力问题。
众所周知,水烧热了之后就膨胀为水蒸汽。事实上,这个道理人们在很早就知道了。约在公元前二世纪末,亚历山大里亚的赫罗,就认识到蒸汽的动力作用。在他的着作中,记载了他曾经制造过一种利用水蒸汽旋转的玩具。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尝试过设计一种利用蒸汽开动大炮的图纸。然而,为了工业的目的把蒸汽用来作为动力的试验,则是从近代才开始的。

法国物理学家尼斯·帕旁称得上是第一个蒸汽力的实验者,他于1680年在英国试验成功第一台可以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蒸汽泵。但是,帕旁的发明并没有实际用于工业上。1698年,英国人托玛斯·塞维利发明了利用蒸汽力而制成的抽水机,但是不够坚固,经受不住大量蒸汽的压力,常常破裂。1705年,铁匠托马斯·纽科门在塞维利抽水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可用作动力的蒸汽抽水机。

瓦特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制造和修理自然科学仪器的工作时,注意到纽科门式蒸汽机之所以浪费很多热量和时间,是因为汽缸里既要产生蒸汽,又要注入冷水。1765年春,瓦特终于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安上一个隔离式冷凝器装置后,蒸汽不是在汽缸内冷却凝固,而是让蒸汽通过一个阀门,进入一个单独保持冷却的冷凝器,这样就不需要降低汽缸的温度,真空也能够不断产生。

1769年, 瓦特制成第一台蒸汽机。这一年,瓦特以发明分离冷凝器,获得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过程中的第一个专利。但这种蒸汽机仍无法克服纽可门蒸汽机只作往返运动的缺点,不能使蒸汽机变成能带动各种工作机的原动机。1781年,瓦特研制出一套齿轮联动装置,可以将活塞的往返直线运动,转变为轮轴的旋转运动,他因此获得了第二个专利。

接着,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增大蒸汽机的动力,瓦特对汽缸本身进行了分析与研究。1782年,瓦特试制出一种带有双向装置的新汽缸,把原来的单向汽缸组装成双向汽缸,并首次把引入汽缸的蒸汽,由低压蒸汽改为高压蒸汽,他也因此取得第三个专利。

1784年,经过再次改进的蒸汽机,不仅能够适用于各种机械运动,而且还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1785年,一个使用瓦特蒸汽机的纺纱厂建成。很快,蒸汽机在棉纺织业、毛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印刷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瓦特蒸汽机的问世,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从此以后,只要有煤作为燃料,就可以开动蒸汽机。并且,工厂也是根据需要建立起来,而不再受河流水力的限制。马克思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

蒸汽机的发明使机械化生产冲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是人类社会进入机械化时代的标志,从而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蒸汽机的广泛利用,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以此为标志,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煤炭可以说是近代工业的食粮,如果没有煤,就没有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也就没有工业革命。正因为英国的煤炭储藏量非常丰富,所以才支撑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在中世纪,由于烧煤使空气污染,封建统治者严厉禁止采煤。然而,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对于煤炭的需求扩大,煤炭工业迅速发展。1846年,英国煤炭年产量已经达到四千四百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用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用机器制造机器的机器制造业也建立起来,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的广泛使用,根本改变了工业的技术面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业革命造成的生产力大发展,使英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英国工业时代的船烧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奥迪a8脚垫哪个好用 浏览:421
一百万汽车保险多少钱 浏览:837
德仕汽车做什么的 浏览:576
鹤山工业产什么 浏览:583
微型工业机械有哪些 浏览:1006
新款奔驰c跟奔驰s内饰有什么区别 浏览:240
衡阳通火车和汽车的桥是哪个 浏览:170
大街上开奥迪奔驰的怎么那么多 浏览:835
宝马x300加速多少秒 浏览:371
盐盘工业有哪些企业 浏览:543
宝马前挡风两层之间是什么 浏览:360
汽车尾气筒漏水是什么原因 浏览:329
奔驰怎么刷公里数 浏览:898
汽车有哪些车型是自动挡 浏览:167
宝马3系一般可以停多久 浏览:307
奔驰没启动打方向盘锁住了怎么解 浏览:944
奥迪a3分期上路多少钱 浏览:268
工业相机应用哪些领域 浏览:118
奥迪q5无钥匙锁车失效怎么启动 浏览:204
路虎发现和宝马x3哪个保养贵 浏览: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