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东南亚为什么那么落后
地理条件原因。你所说的落后无疑是和西方三次工业革命以后的文明。想想农耕文化时代的中国,未尝不是你今天所说的落后,差不多一个道理的还有印度。可是东南亚诸国中有有些国家甚至还算不上已农耕立国的国家,再说了,西学东渐需要有那么一批人开眼看世界,需要提高国民素质,这些东西都来源于知识,可是有些国家的人民不说过去就是现在都还在战争的恐惧之中与饥饿抗争,你说能不落后吗?
❷ 什么东南亚国家的重工业发展不起来别再是西方国家压制
首先东南亚国家都是农业国,即便是像越南那样被法国殖民统治过的国家,也没有在越南建立什么工业产业,所以它们普遍基础基本为零。另外,重工业发展需要非常多的钱,非常长时间的投入才行,东南亚国家基本都是比较穷的国家,没钱也没技术做这方面的投入,所以它们一般还是优先发展轻工业为主。
目前东南亚也就是新加坡在重化工业有相当水平,新加坡毕竟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早已完成工业化,该国在化工方面有相当水平,拥有全世界最大的PX化工厂,重工业方面在海洋工程装备上有一定的水平,但是规模比较小。
其他的,马来西亚算是相对好一点的,其余的就不行了。
越南虽然近几年工业增速很快,但是基本全是外国投资,包括钢铁。越南本国企业在各种产业上发展极其缓慢,没有什么起色。
❸ 东南亚国家的工业化大致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东南亚主 要国家(印尼、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新加坡、 泰国)的工业化过程经历了进 口 替代、面向出口、第二次 进口替代和第二次面向出口的工业化发展阶段
❹ 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是什么
您好!
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是新加坡。
国名释义:梵语意为"狮子城"。
别称:星洲、星岛
国歌:《新加坡共与国国歌》。
国花:热带兰花
面积:618平方千米
民族:华人占总人口的78%,马来人占14%。
宗教:华人多信奉佛教或道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印度教等。
语言:官方语言有英语、汉语、马来语、泰米尔语。
首都:新加坡
货币:新加坡元
历史:公元初年,这里就是`往来于附近海域木帆船的停泊港。公元8世纪建国,称单马锡。中世纪时,海运兴起,成为东南亚国际货物的集散中心,十分繁荣富裕。14世纪下半叶被外族所灭。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入侵东南亚。1819年,英国取得新加坡的租借权,宣布新加坡为自由港,是`亚洲第—个自由港。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新加坡遂发展成为东南亚商品贸易中心与世界着名的大转口港。1942年被曰本占领。1954年成为自治邦。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月退出联邦,成立新加坡共与国。
地理:东南亚的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北隔柔佛海峡,藉1056米的长堤与半岛通连,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六甲海峡的出入口。领土由50多个岛屿组成,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9/10,海岸线长140千米。地势平缓,群岛之间的海峡为优良锚地。河流短小,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经济: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东南亚的金融中心。以制造业为主体,着重发展资本密集型、高技术产业,主要有炼油、石化、船舶与钻井台修造、冶金、机械、电子等,全国共建成裕廊20多个出口加工区。海运业对外贸易发达。70年代后推行花园城市运动,旅游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支柱部门之—。
节曰:国庆曰:8月9曰。
国旗:红色表示四海—家与人类平等,白色象征纯洁,新月象征国家的永恒长存,五颗星象征民主、与平、进步、正义等。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0%C2%BC%D3%C6%C2&in=1076&cl=2&cm=1&sc=0&lm=-1&pn=2&rn=1&di=899014376&ln=2000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0%C2%BC%D3%C6%C2&in=13500&cl=2&cm=1&sc=0&lm=-1&pn=1&rn=1&di=531446212&ln=2000
❺ 沙特有钱为何不建设自己的工业体系
伊斯兰世界,有富国,也有具有基本制造业水平的国家,但拥有发达的工业化水平的国家,似乎一个也没有产生过。什么程度的工业化算发达的工业化呢?题主的理解是,至少有几项高端制造业有世界先进的水平(特别是军事工业)。比如西欧几个工业国,日韩,上个世纪末的南非;以色列,新加坡,捷克,瑞士这种体量小但也有很强的高水平制造业的国家;或者中俄这种虽然大部分工业领域水平并不拔尖,但个别领域也有世界一流水平(航天,军工,铁路等);至于美国,前苏联就更不用说了。
能够成为发达工业国,科技水平是关键的因素。其实这个问题,基本可以等价于,伊斯兰世界,为什么没有产生过至少一个,有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国家?
伊斯兰世界在现代国际政治博弈中处于劣势,内部没有工业化强国是根本原因。直观的例子,就是几次中东战争,人口,资源都是以色列几十倍的几个阿拉伯国家,付出十几倍的伤亡都无法打赢以色列。
工业化是从欧洲起源的,和欧洲距离近的那些伊斯兰国家,应该更有条件学习工业化,但反而是远在东亚的中日韩跃迁为工业化强国。如果说水资源制约了伊斯兰国家工业化,那以色列就可以作为反例(澳大利亚也部分符合),同时东南亚,南亚,巴尔干,西非的那些伊斯兰国家都不缺水,所以这个解释也不是很有说服力。中东几个石油国很富有,用石油收入发展自己的工业,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可以走类似过去南非那样的发展路径(其实美国,苏联也是资源大国,它们也算是用资源开启工业化的例子)。但事实上中东几个石油国,都是富而不强,没有高水平的工业。
附:维基“穆斯林世界”图(人口超过一半信仰伊斯兰教,算是伊斯兰国家)
但是,一方面他的野心过大,步子迈得太大,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不会坐视一个伊斯兰国家如此做大,于是他们特意培养了一根楔子,深深地插在了诸多伊斯兰国家中间。嗯不说你也知道,这跟楔子就是以色列。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在西方的扶持下,以色列和埃及发生了第二和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被虐成了狗。。在此之后的萨达特和穆巴拉克主张经济更加开放化,但是在对外贸易中,埃及已经沦为一个资源输出国,本土工业被彻底打垮,国家也一直经历着各种动荡和暴乱。
在此之后,其他伊斯兰国家也试图发展自己的工业化,比如发展最好的伊朗就遭遇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压。再比如OPEC组织的一些国家,曾经提出过“购买工业化”的方针,企图用石油美元来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建设本国的工业体系。
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西方国家并不在自己的毗邻多出这些竞争对手,更何况一旦这些石油输出国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就不会安于甘心输出资源了。所以,一个追求奢侈极致,贫富差异巨大的石油奶牛阿拉伯才是西方人最想看到的,除了建立那些极尽奢华然而并没什么卵用的巨大建筑外,OPEC国家的石油美元只能投资美国国债,嗯,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懂的。
❻ 为什么东南亚经济普遍不好
历史遗留问题,亚洲大部分国家很早就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国家的资源和财富都被欧洲列强掠夺干净了。后来亚洲作为二战主战场之一,又受到了战争的洗礼,国家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又加上冷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垄断和经济封锁。科技力量得不到提升,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自然而然就落后了。
❼ 印度为什么无法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远胜印度一大截, 中国走的道路是传统的工业化之路,工业体系健全,然后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发展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金融之类的,欧美日发达国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包括亚洲四小龙,必须先过制造业这一关,有了基础后再顺势发展第三产业。
印度正是相反的,先发展服务业,如软件产业,不可否认,发展的不错,现在印度也认识到了没有工业化基础是不行的,那种服务业比起实实在在的工业化毕竟是‘虚’的,真正的发展经济没有发达的工业是不行的。
总的来说印度发展势头也蛮快的,工业化之路还很漫长,中印两个人口大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❽ 东南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1、原因一:除泰国,其他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殖民统治。
西方的殖民统治无疑给除泰国外的各国家一个打击,各国成立后的发展也是不一样的。这样就给泰国的起点抬立立刻一个高阶。有的国家受侵颇为严重,泰国是幸运的。但是它自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这与新加坡与文莱这类没有受过殖民统治却成为发展国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原因二:有的国家自身政局动荡,战争严重。
比如泰国,虽然它经济发展的起点与东南亚的其他国家相比先人一步。战争的严重性也让经济的发展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泰国因为自身的内乱没有成为发达国家,柬埔寨和缅甸因为内乱把自身变成了落后国家,这不可忽视战争让东南亚经济不平衡的一大原因。
.3、原因三:受到金融危机、金融风暴影响。
1997年开始,金融开始咆哮着撕碎自己的泡沫。到2001年,东南亚的经济又出现一次大衰退。这两次的经济问题,因为各国的应对、所有经济方面的不同,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而胡希宁教授也认为,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呈现有经济周期[10]的现象。金融对东南亚各国的不同影响,也是导致东南亚经济发展不一样的原因之一。
4、原因四:自身资源,环境条件差异。
比如老挝,没有资源没有铁路,既无法依靠资源来发展自身,也很难靠引进外资来更进自己的经济。与文莱相比,它无法资源占到优势;与新加坡比,又无法靠地理比拼胜利。如果不走其他道路,老挝不但自身经济发展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会处在一种很被动的局面。
5、原因五:采取的发展模式不同。
如泰国采取的是“双轨式”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与新加坡发展经济的发展方式相比,实在是落后太多了。毕竟,生产电视和生产电脑的科技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这也让它们的价格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奠定了条件。科技是一切生产力的发展条件,东南亚各国所根据自身国家采取的不同发展模式也让各国的经济呈现不平衡状态。
6、原因六:东南亚些许国家不开明,闭关自守。
缅甸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缅甸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这并不关系到本国资源。缅甸的资源优势不可以说不雄厚,但是在自我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情况下,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没有为很好的发展本国经济出很大的力。
❾ 为什么东南亚科技经济普遍较落后
之前很多都是中国的属国,和中国一样闭关锁国,后来又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掠夺和商品倾销地。工业革命又是在西方展开,没有享受到成果,西方在发展的时候,东南亚却在战争中,人民素质低,开始落后,步步落后
❿ 近代东南亚国家衰落的原因和启示是什么
衰落的原因
(一)外资政策导致外债结构不合理
1.过度举债超越了本国经济的承受能力
发展中国家通过举借外债来弥补本国建设资金的缺口,加快工业化的进程,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但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即外债的数量要适度,不能过分地依赖外国资金。而某些东南亚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被外资进入的充裕性和经济繁荣景象所迷惑,很少从另一方面去考虑问题,从而采取了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吸引外资,如对外实行税收优惠,简化外资注册手续,外资企业所得税汇出自由化,放松对外汇的管制等等。泰国1960—1980年人均外债为39.4美元,而到1996年,外债高达857亿美元,人均1562美元;韩国外债规模,从经济开发初期的1.6亿美元,发展到1997年的1565亿美元,其间外债年平均增长率为54.5%,大大超过了gdp年均8%的增长率,而同期韩国的外汇储备却由1962年的1.67亿美元缓慢增加到1997年末的100 亿美元。 从目前看, 泰国外债占gdp的53%,印度尼西亚占48%,马来西亚占36%, 如此之高的外债比例,必然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2.过度举债迫使引资国形成对外依赖性的产业结构
利用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是个普遍的定律,作为引资国,在使用外国资本的同时,也必将相应地增大进口,把对国内商品的需求转移到国外,从而增加对原材料、生产资料的海外依赖程度,而外资流入的领域,一般都是引资国政策倾斜并急需发展的产业,外资层层渗透,极易达到控制的目的。以外资为主形成的国内大企业集团,又往往形成国内垄断,并获得垄断利润,随着利润的流出,也直接制约着债务国经常收支的改善和经济发展。上述种种负面效应,使得过度举债国越来越依赖外资,一旦外资来源减少或中断,其经济必然走向毁灭的边缘。
3.过度举债造成外债结构失衡
在已形成的对外债依赖性的经济结构面前,为了使外资能够继续流入,引资国必然采取更优惠的政策,首选政策是提高利率,结果是短期资本大量流入,外债结构失衡。
短期资本是相对于长期资本而言的,是指一年期限以下的借贷资本。长期资本的投入,取决于引资国软硬环境的“冷热”程度、投资效果和对长远发展的预期。而短期投资的选择,主要看其短暂的获利机会,利率和汇率的瞬间变化。对外资实行高利率政策,如果外国利率保持不变,则本国货币的贬值率必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从长期看,人们或者预期利率要下调,或者预期本国货币会贬值,而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本国资产收益率下降。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由于有较高的回报率和产出率,高利率政策得以维持,但由于这种政策是以较高的融资成本为代价的,一旦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资本收益率下降,加上投机商介入炒作,则资本外逃就再所难免了。国际上的短期资本又具有运动规模大,动动方式集团化和机构化的特点,再借助先进的科技和通讯,短期游资的跨国移动会相当迅速和便利,从而使危机的形成更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了。
(二)产业政策导致国内产业的虚实结构不合理
80年代以前,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和出口增长率都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膨胀率却较低,而到了1982—1986年期间,各国普遍出现经济困难,gdp的增长明显降低。新加坡为4.4%,印度尼西亚为4%,马来西亚为3.9%,菲律宾为-1%,泰国为4.9%。 面对这种情况,各国普遍进行了经济改革和调整,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经济发展又保持了10年的高增长,年均gdp的增长率达到8%以上。但正是调整中的政策问题,使产业结构孕育和积累了不合理的因素。
1.东南亚各国为实现赶超战略,都想通过高投资实现高增长,比较重视资本投入而忽视全要素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这些国家不顾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而要弥补支撑这些产业所需资金的缺口,就只能靠高利率政策吸引外资,以及靠政府指令银行给予贷款支持,这样,必然加大融资成本,造成运行困难,甚至无力还本付息。如韩国,70年代以后,在政府扶持下发展起来的几家大型企业集团,资金利润率极低,不仅难于还本付息,有进连企业维持生产所必需的流动资金都出现困难。韩国30家主要企业集团的平均负债率为350%,有的高达1200%,而资金利润率却在0.5%以下。另外,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素质较低,如泰国的中学入学率为33%,印度尼西亚为38%,马来西亚也不到6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80年代中期以后,东南亚国家纷纷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发展了一批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加工业,这虽然与各国的比较优势相符,并且也有“四小龙”成功的样板,但国际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各发达国家已不再让出市场,另一方面,比这些国家劳动力更便宜的发展中国家也实行了开放政策,这势必对东南亚各国形成两面夹击的局面。从出口增长状况看,泰国1995年上半年增长23%,1996年只增长5.8%,1997年以来则为零;新加坡1996年增长28.2%,1997 年降到10.4%;马来西亚则从1996年的26.8%下降到1997年11.6%。出口增长率下降,使许多新的生产能力大量闲置,投资效益低下,企业信用和还债能力下降,危及到外汇储备的安全。可以说,东南亚国家在设计其产业结构时,没有建立在对市场的细致分析基础上,以虚拟的无限扩大的市场前景来引导资本的投向,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3.上述两方面的投资失策,会在一段时间内给人们形成一种误导,认为出现了两个大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发展大型龙头企业,形成大的集团竞争优势;二是依赖广大的国际市场,使国内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在这两个点上出现极旺的投资需求,而这种需求中最具制约性的就是相对稀缺的土地资源。因此,投资者纷纷预测:土地价格会快速上涨。导致房地产价格不切实际飙升,并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越炒越热的境地。当真正使用房地产的人由于实际经济成本高昂、效益低下而不再需求高价位的房地产时,也就是被人为吹大的虚拟经济和实际经济不相符时,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三)金融政策导致银行和企业债权结构的双重不合理
东南亚国家为维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一般都实行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在金融政策方面,虽然表面上实行的是银行融资,但银行融资的依据是政府确定的优先顺序和额度控制。这样,为实现政府意图,被扶持的企业可以用很低的融资成本甚至是负利率得到大量资金。作为回报,政府必然对银行提供多方面的保护,使金融机构没有倒闭的危险。这种政策给企业和银行都带来极大的隐患。
从企业来说,不同的金融制度涉及到它通过何种途径,以什么方式获取经营所需资金。在比较成熟的英美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有发达的商业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企业可以同时利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渠道筹集资金,金融系统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和严格的监控,企业是从融资渠道的稳定性、灵活性、低成本等角度选择资金来源,而银行是根据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等原则发放贷款。在这种机制下,银行对效益好、信誉高的企业会积极提供贷款,而对于运行困难的企业大多不会提供资金支持,甚至逼债催款,迫使其走上清算破产的道路。也正因为如此,企业的破产率虽然较高,而问题的积累却不会很多。东南亚国家虽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但政府为实现赶超战略,必然对特殊行业和大企业给予特殊的扶持。因为仅仅靠市场的这种自然调控很难满足突然膨胀的非均衡发展的资金需求。长期人为地执行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使借款人缺乏归还资金的压力,形成无尽的投资饥渴,而要填平这一欲壑,就希望得到更多的贷款。这样,企业自然把资源用到游说政府,争取立项上,从而产生行贿受贿、提供非法政治资金,如同中国的“跑部经理”,日本的“大藏省担当”。用这种办法获得的资金其效益低下与归还困难就显得很正常了。
从银行的角度说,由于政府的作用,银行已成为政府的出纳,无法按自身的商业原则来选择放贷,造成大量的融资不能按期归还,成为不良债权甚至坏帐。譬如韩国、台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呆帐和坏帐分别达到贷款总额的12%、11%、11%、13%。
前面的分析说明东南亚各国金融制度中政府干预和管制是造成企业和银行双重不良债务和债权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按理金融自由化应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然而操作过程中却事与愿违,金融自由化过程甚至对股票泡沫和房地产泡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在银行相对独立、利率开放,而对金融体系监管不严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资金从银行流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等高风险项目,形成高风险债权,加上自由化给国际投机资本提供了炒作空间,极易将不良债权迅速累积,将经济气泡越吹越大。所以,发展中国家对金融体系的行政干预只能随着市场的成熟而逐渐放松,一步到位地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金融管制体系是十分困难的,关键是掌握什么样的“度”,即是说,放松管制不是放任不管,有放有管才能保证放而不乱。
二、东南亚危机对我国的警示
在东南亚危机中,中国虽然没有受到强烈的震荡,没有卷入其中,是由中国的经济实力、经济体系、外汇的充裕储备和正确的宏观调控措施等因素决定的,但不是说,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东南亚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长期性的,而且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宏观政策也存在着发生危机的隐患。因此,认真研究东南亚危机的经验教训,针对我国的实际,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应是明智之举。
(一)加快金融改革 加强金融监管
进入90年代中国曾出现经济过热,1994年通货膨胀率达到21.7%。中央采取紧缩政策,到1996年底实现了软着陆,并且改革外汇体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放松经常项目,抓紧资本项目,这对稳定币值、促进外贸起了很大作用。但应看到,金融系统的问题仍是较多的,表现为不良债务增多,资金运营效率低、资金投向不合理、金融监管乏力等。据专家统计,近几年我国银行的呆帐、坏帐已达到总债权的20%—30%,占gdp的10%以上,这和危机前的东南亚国家基本相当; 银行贷款的70—80%都给了效益较差的国有企业,使得高额的银行存款并不表现为高额的资本形式。有些银行从事非银行机构的金融活动,少数大企业及上市公司进行不合法的金融投机等等。因此,应加快重建和完善我国货币信用关系,推进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弱化政府干预,强化信贷约束,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避免商业贷款中形成的逾期、呆帐,降低银行坏帐比重,提高银行的资产流动性和支付能力,增强银行的经营独立性;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坚决堵住国有企业把经营困难和风险向国有商业银行转移的渠道;加快立法并依法加强金融监管,实施银行、证券、信托的分业管理,以防范业务风险;稳定人民币币值,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加强资本项目管理,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与金融资产实力,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放开资本市场;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与协调,规避国际金融风险。
(二)引进外资要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保证效益”的原则
过分地依赖外资补充资金短缺和赤字这种经济体制是不牢固的。90年代以后,我国引资幅度增加,在吸引直接投资方面居世界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从总体上说,我国引进外资工作还是比较正常的,目前的问题是引资规模较大,增幅过高。外债余额从1985年的158. 3亿美元,剧增到1996年的1162.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83.7%,从长远看,势必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为此,应适当对外资规模实施宏观控制,对债务结构和使用流向加以调控。我国当前讲“抓大”、“扶强”,企业争先进入“世界500强”,但市场竞争是无情的, 我们应吸取东南亚国家只重企业规模而不重效益回报的投资教训,注意外资的使用效率。
(三)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扩大出口产品市场
我国近几年外贸出口量增长很快,贸易顺差得以较好保持。现在的问题是出口产品的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如服装占25%,一般机械和电子产品占3.5%,玩具占5%。这些产品与东南亚部分国家比有竞争力,但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相比则竞争力就差多了。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增强了他们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我们必须在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上下功夫,把出口的初级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向最终产品延伸,提高附加值;国家要加大对外贸生产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组织行业协会,防止恶性竞争;加快外贸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步伐,实现生产企业与外贸企业的优势互补,实现外贸出口由创汇型向效益型的转变。
(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体制僵化、负债率高、亏损面较大的问题。据估计,当前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80%以上,亏损不断增加。1996年净亏损已达378亿元, 为了维持运转,只能以新贷补旧贷,牵着银行的鼻子走,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要利用企业重组和转换经营机制的契机,调整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方式,把企业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
东南亚危机的基本原因是产业部门的生产力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在支柱产业的选择上,不是以信息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而是以房地产、旅游服务、钢铁、半导体元件、加工装配产业为主,这在发展初期是可以的,而后不能借经济情况良好时调整产业结构,只靠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就很难形成较强的和持久的国际竞争力。新加坡、台湾多年前就制定了向高科技工业发展的政策,所以,经济处于平稳地增长中,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特别注意。我国的产业结构是:一些行业,如纺织、轻工、家电、钢铁、汽车等大多数工业生产部门出现生产过剩,而另一些行业则供给相对不足,如电子信息、高附加值产品、高效生态农业等,所以,结构调整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首先要调整投资结构,控制一般性投资项目,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其次,调整产业部门,紧缩严重供给过剩部门,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大的部门。再次,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初级产品的生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总之,认真研究东南亚危机的经验教训,调整好我们的政策和经济结构,对于我国以较低的成本进入世界经济格局,将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