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斯大林可以在短短十几年间,将苏联建设为世界第二强国
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到苏联卫国战争前夕,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苏联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为什么斯大林可以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让苏联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呢?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B. 苏联的工业化帝国,竟是依靠列强相助而成
在中文界,有这样一个传说。苏联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建立起工业化国度。可是,稍微懂点基础常识的人都知道,任何一种成体系的东西都必须要“ ”师傅”。武术需要靠谱的武术指导;绘画需要靠谱的艺术老师;工业也需要配套的工程指导。我们翻开尘封已久的历史档案,看苏联人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帝国。 苏联的工业化起源究竟在哪儿? 坚厚的基础 许多不明真相的人认为苏联和中国一样,在旧时代“ ”一无所有”。但是,工业数据告诉我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俄罗斯绝非一穷二白。恰恰相反,帝俄在当时是排名前五的世界工业强国。诚然,俄罗斯无法比拟英法德这种老牌列强,更无法与新兴的美国相提并论。但放眼全世界,能与俄罗斯并肩的国度屈指可数。 当然,一战与内战极大地伤害了俄国工业,但这并非全部真相 俄罗斯能有如此成就,与总理大臣斯托雷平有着直接关系。在斯托雷平担任首相期间,他倡议颇富远见的土地改革,期望通过改善农民的法律地位和经济状况,促进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稳定,在斯托雷平首相任内的改革下俄罗斯粮食产量增加,新增的富农阶级成为中产阶级,同时受教育人口增加。 俄罗斯人认为他的伟大程度还在斯大林之上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主旨,即土地私有化,将土地从地主或贵族手中交给农民。在前村社制下,农民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因为他们不是在自有土地上生产,其劳动成果的半数以上要转给他人。而农民只有当他确知劳动成果将属于自己时,才能焕发生产热情,才肯在土地上投资。在旧的土地制下,劳动成果的分配无助于奖勤罚懒,因为无论懒惰还是勤劳肯干的人,分配结果都一样。彼此攀比,热情抵消,其结果必然是使整体生产力水平下降,农民生活水平下降。而俄国需要农民富裕起来,因为国家的福祉也端赖国民的富裕,“ ”须知人民的富裕缔造着国家的强盛”。 而在俄罗斯帝国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斯托雷冲姿平总理执政的时期改革之下,取得如下成绩: 粮食收成增加30% 到1913年,农业产值增长2%,增长率居世界第一位; 工业产值增加5%,增长率居世界第一位; 人口增长率1.5%,增长率居欧洲第一位; 国民收入总值为164亿卢布,增长率居世界第四; 国民生产总值为65亿2100万卢布,增长率居于世界第五。 位于基辅的斯托雷平雕像 虽然,这些成就中的大部分被一战和内战所摧毁。但是,工业可以被摧毁,培训出来的工程师与技术工人还在;农业可以被摧毁,但生产组织却未必。未来的苏俄能有日后成就,斯托雷平功不可没。 来自资本主义的投资 列宁有一句名言:“ ”资本家会卖给我们吊死他们自己的绳子。”此言用来形容20-30年代苏联的经济模式再适合不过。二 、三十年代苏联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吸收外资的过程,大致可分 为两个阶段,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21-1926)和工业、国民经济技术改造时期(1927-1937) 当然,苏联人在明面上肯定不会这么宣传 1921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党和政舟实行了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政策 ,加强与资本主义国家 的经济联系。这一时期 ,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主要采取租让制度、苏外合资经营、顷判乎国际贷款和招聘外国技术人员等方式 。苏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 ”租让制度本身是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比它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缔结经济契约的一种形式。” 1920年11月,苏联颁布租让制法令。1921-1926年,苏联 *** 与资本家们签订了144个租让合同,一年后租让企业达到73个。截止到1927年,苏联 *** 从租让企业手里获得1611万卢布。 通过租让制度,苏联 *** 成功地获取一笔可观的收入。因此得以在1927年开始大量地引进西方社会的设备、技术、雀悉人才。或许是上帝垂青,资本主义世界恰逢此时遭遇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生产过热让大批企业员工失业,大量的设备因没有利润而被抛弃。苏联 *** 巧妙地抓住了这一契机,大量购买这些剩余产品、人才。 大萧条不会饿死美国人,但会让美国人失业 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专设了外国咨询中央局,它专门负责领导外国技术力量的引进和利用。1929年底,苏联同外国已签订了70多项技术援助和咨询协议,涉及机械、冶金、石油化工和交通运输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到1931年初,苏联接受技术援助的项目增加到124项,投资总值达8300万卢布。 大萧条是西方噩梦,却是苏联福音 苏联对引进设备极为狂热。根据出口报告显示,苏联人购买的工业设备数量世界第一。某些设备甚至由苏联人“ ”包圆”。1928-1931年,苏联人分别购买了西方67.1%的切割机床,52.6%的涡轮机,69%的拖拉机。 这些设备在苏联工业化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发电量是工业的重要指标。而西方进口的发电机占据苏联发动机的89%,除此之外蒸汽动力机也占据苏联动力机的87%。 苏联人为自己建设自豪的同时,或许忘了全套生产线都是来自西方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人以及苏联粉丝引以为傲的军工也被外资所“ ”启动”。苏联在飞机、军舰、潜艇等军事工业部门也同美、英、德、意等国公司签订技术援助协定。例如, 从三十年代初起,美国有20家以上公司向苏联提供设计、设备、专利或派工程师,帮助苏联制造飞机发动机 , 轰炸机、战斗机和商业运输机 ,使原来是空白点的航空工业到40年代初就跃居世界前列 。 苏联人的军队建设很大程度是与西方合作完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日后的两大敌人——德国和美国是此时苏联最大的投资者。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在西方的帮助下完成建设的。苏联三大钢铁厂,即马格尼托戈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茨克钢铁厂和扎波罗热钢铁厂,都是在美德两国的援助下建造的。苏联三大汽车厂都是在西方专家帮助下,用西方设备更新装备的。四大拖拉机厂大部分都是美德等国援建的新厂,着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在美国近80家工厂的帮助下建成的。1930年代的最大电站第聂伯电站,和其它大型电站都是英国、德国和美国提供设备,帮助建成的。斯大林为此盛赞:“ ”在苏联大约有2/3的大型工业企业是由美国帮助建设或提供援助的。” 谁也没想到,最早的师傅变成后来的敌人 但是,资本家不是慈善家。他们的付出也需要回报,这个代价让苏联背负了千古骂名,也给今天的东欧局势增添了许多变数。什么代价如此沉重?我们下回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