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5年内GDP突破7000亿元,冲刺10000亿元,襄阳底气从何而来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800年的建制历史,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它的经济想必也是稳步上升之中的。
❷ 湖北襄阳为何能够发展得很好
襄阳为何能发现的很好,我从以下几点回答。
先天优势
襄阳自古以来就有"七省通衢,南船北车"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襄阳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是鄂、渝、川、陕、豫五省市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如今的襄阳更是交通优势突出,“一条汉江、两座机场、三条铁路、四条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格局”是襄阳水、陆、空立体交通的写照,不愧为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襄阳交通上也同样有优势,襄阳北站为路网性双向纵列式三级七场特等编组站,是中国九大铁路编组站之一,亚洲最大的单向纵列式铁路编组站,是中国铁路运输八纵八横网络中的核心枢纽之一,担负着汉丹、焦柳、襄渝三条铁路干线五个方向(郑州、重庆、柳州、洛阳、丹江)的列车解编工作,再建的襄阳东津站是全国非省会最大的高铁站(站房规模9.8万平方米,9台20线),刚建成的襄阳机场T2航站楼也让襄阳成为湖北第二大机场(2.4万平方米),襄阳拥有襄阳港。所以注定襄阳这个城市不会默默无闻。
自身优势
襄阳以工业立市工业基础较好工业种类齐全。襄阳以 汽车 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有航空、航天、际华、兵器等军工央企,有二汽、襄轴、台基半导体、万洲电气、追日电气、回天胶业、骆驼电池等企业。2016年工业产值为7054亿元,可见工业在襄阳的地位突出。
一主两副
一主两副是湖北为了防止武汉一城独大而确立的战略,及确立武汉辐射武汉城市圈,襄阳辐射襄十随,宜昌辐射宜荆荆,最终带动全省发展。举个例子:武汉是湖北的班长,而襄阳和宜昌则是湖北的副班长。在政策和用人上都是属于高配,一主两副,一主及武汉,两副及襄阳和宜昌,武汉是湖北的中心城市,襄阳则是湖北的副中心城市,又叫:省域副中心城市。正是这些因素才成就了襄阳的今天。
襄阳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我国汉江流域的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排在中西部地区(非省会、不含直辖市)同类城市第三名。
关于热心网友提问:“湖北襄阳为何能够发展的很好”这一话题,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①
上了年龄的本地人应该都知道,当地是“三线建设”核心区,从1960年左右开始布局国营工厂,最终形成湖北省第二大工业中心(可参照上图)。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襄阳经济一度达到全国四十强的水平,虽然襄阳是长江流域第一座农业强市,但与工业城市的定位并不冲突。
②得益于工业基础,1978年襄阳逐步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城市,从后来被评选为“中国十大明星工业城市”就可以看出当时襄阳的影响力有多大。
③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老一辈贡献者应该或多或少地听说过“襄阳长期参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等待遇扶持本市,此外还比对“西部大开发”相关战略支持,这与襄阳的发展产生最直接的帮助性作用。
以上均为本人从所接触到的文献、资料总结而来,仅为本话题作举例说明的用处,本着实事求是的答题态度,理性认真回答,并非宣传。
由于解释的很清晰,所以就不再援引其他资料作为辅助参考。感谢大家了解襄阳,热爱襄阳!
襄阳是 历史 悠久的文化名城,战略要地。这就好比是一位习武多年的老者,显然要比那些在近期才刚刚开发建设的宜昌略微逊色那么一点点,而已。必尽功为深厚,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咱襄阳绝对似比蛟龙出海,一注倾天,跃进全国一类大都市的行列!
❸ 襄阳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行业
襄阳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工业、服务业、畜牧业等。
❹ 襄阳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行业
襄阳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畜牧业,工业,房地产等行业。具体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讲述:
综合概述
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9.3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1.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804.7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923.0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为12.8:57.7:29.5。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8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2.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22.9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7.1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8:57.7:29.5调整为11.9:56.9:31.2。
第一产业
2014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67.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0.4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03.7万吨(100.7亿斤),增长0.2%;棉花产量3.0万吨,下降27.9%;油料产量24.9万吨,下降0.4%;蔬菜产量320.8万吨,增长2.5%;茶叶、水果产量分别达到1.2万吨和128.9万吨,分别增长13.1%和6.2%。
2014年,全市生猪出栏644.8万头,增长3.0%;羊出栏174.1万只,增长7.7%;牛出栏70.6万头,增长5.9%;家禽出笼8780万只,下降2.6%;水产品产量19.8万吨,增长4.8%。
2015年粮食总产101.1亿斤,比上年增加0.3亿斤,增长0.3%,继续稳定在百亿斤以上。其中,夏粮总产46.3亿斤,增长0.2%;秋粮总产54.8亿斤,增长0.5%。二是畜牧业平稳发展。全市猪出栏620.4万头,比上年下降3.8%,牛出栏71.8万头,增长1.7%,羊出栏177.6万只,增长2%,家禽出笼8317万只,下降5.3%,禽蛋产量28.1万吨,增长3.8%。三是渔业较快增长。全市水产品产量21.7万吨,比上年增长9.5%。
第二产业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可比价)。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1.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3%。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分产业看,汽车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汽车产业产值增长16.6%,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2.2%,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5.2%,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2.9%、9.7%、11.5%,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长63.1%。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797.4亿元,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1.4%,利润增长12.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124.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2%,其中,工业用电量82.1亿千瓦时,下降1.5%。
第三产业
投资
2014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53.5亿元,增长22.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48.3亿元,增长22.5%。全市在建施工项目206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13个。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2.3亿元,增长74.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20.4亿元,增长16.8%,其中,工业投资1214.4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35.5亿元,增长26.0%。
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30.9亿元,增长9.6%。房屋施工面积2422万平方米,增长18.1%,商品房销售面积57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74.7万平方米,下降19.1%。商品房销售额250.9亿元,下降4.6%。
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达到30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
内贸
201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6亿元,增长13.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36.3亿元,增长13.5%;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4.1亿元,增长12.6%。
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增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加快0.8个、0.6个、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市场零售额突破千亿元,达到1059.9亿元,增长13.2%;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突破百亿元,达到105.2亿元,增长11.8%。
外贸
201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96572万美元,增长21.5%。其中,出口总额173843万美元,增长21.2%;进口总额22729万美元,增长23.5%。全市新批外资企业23家,下降4.2%;实际外商直接投资63145万美元,增长17.5%。
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进口2.5亿美元,增长12%;出口突破20亿美元,达到21.6亿美元,增长24.1%。全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
交通
2014年,全市公路里程27134.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5660.3公里。全年完成县乡公路改建251.1公里、通村公路1117.8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设置乡镇五级站66个、简易站及招呼站2294个。新发展农村客运班线448条,村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交通运输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483.2亿吨公里,增长14.4%;公路旅客周转量47.6亿人公里,增长23.2%。襄阳机场现已开通13条航线,全年累计完成运输起降8662架次,比上年下降0.7%;旅客吞吐量67.7万人次,增长12.6%;货邮吞吐量2388.3吨,增长10.9%。
邮电
全市邮政业务总量3.2亿元,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442.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73.5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80.6万户。
旅游
2014年旅游总人数3357.3万人次,增长18.7%。其中,入境旅游人数4.9万人次,下降0.6%;国内旅游人数3252.5万人次,增长15.2%。旅游总收入221.4亿元,增长22.4%,其中,入境旅游收入3685.5万美元,增长23.4%;国内旅游收入219.2亿元,增长22.4%。
财政
2014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367.8亿元,增长20.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9.2亿元,增长30.1%。其中,税收收入177.6亿元,增长25.6%,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3%。
2015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4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62.1%。
金融
2014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84.0亿元,比年初增加302.0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563.6亿元,比年初增加231.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07.6亿元,比年初增加262.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34.0亿元,比年初增加97.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55.4亿元,比年初增加159.6亿元。
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705.2亿元,比年初增加226.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742.9亿元,比年初增加179.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91.7亿元,比年初增加184.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447.6亿元,比年初增加5.8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244.1亿元,比年初增加178.3亿元。[13]
保险
全市保费收入55.1亿元,增长2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6亿元,增长19.4%;人身险保费收入38.5亿元,增长20.8%。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7.5亿元,增长12.2%。其中,人身险赔款和给付支出7.9亿元,增长3.4%;财产险赔款支出9.6亿元,同比增长20.7%。
❺ 为什么说襄阳是湖北第二大城市
襄樊是湖北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经济强市,全市已形成以汽车、纺织、医化和高新技术等四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襄樊市区面积3564平方公里,人口218万,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襄阳的前景:
1、《福布斯》权威推荐——中国大陆最适宜开设工厂的城市
2、区位优势——“得中独厚”
3、交通便捷——立体交通网四通八达
4、工业体系完备——产业特色鲜明
5、农业资源丰富——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6、生产要素成本低廉——投资兴业更有优势
7、能源优势明显——为企业提供强力支撑
❻ 襄阳三大产业
1、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襄阳是全国八大汽车城市之一,汽车产业是襄阳的第一大产业,总产值占到襄阳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乘用车、商用车、改装车、车桥、发动谨让机等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主要企业有东风汽车股份、风神襄阳汽车、神龙汽车、海立美达汽车、东风康明斯发动机、东风德纳车桥、湖北三环车桥、东风专用车底盘、日发汽车零部件等。
2、农产品加工业。襄阳是全国的产粮大市,是湖北首个粮食产量过百亿的城市,农产品加工业是襄阳的传统产业,也是襄阳的第二大工业产业。主要企业有襄阳鲁花公司、襄阳正大公司、襄大农牧集团、祥蔽局三杰粮油集团、襄阳乐峰粮油、湖北香园食品、燕京啤酒(襄阳)、湖北楚大鸭业、丰庆源粮油集团、石花酿酒股份等。
3、纺织服装产业。纺织产业是襄阳的传统产业。主要企业有际华三五四二、博拉经纬纤维、湖北金环新材料、湖北银城纺织、湖北银河纺织、湖北石花纺织、谷城富仕纺织、襄阳市泰明实业、襄阳天王服装、老河口高升纺织、枣并启阳万通棉纺、枣阳丝源纺纱、襄阳高杰纺织、利美纺织集团、宜城天舒纺织等。
❼ 襄阳汽车工业园的介绍
襄阳汽车工业园是襄阳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的以汽车整车及配套零部件项目为主体的工业园区,也是合并后的高新区“一区两园”格局中的重要一翼。开发建设汽车工业园,是襄阳市委、市政府在东风日产全面合作的大背景下,基于“服务东风、发展襄阳”的指导思想,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源而做出的重大举措,是襄阳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体制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根据襄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园区的指示精神,2003年9月,原汽车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按照“环境生态化,建筑特色化,设施配套化,功能现代化”的标准,聘请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来区实地考察、选址、编制控制性详规,并于2003年11月底启动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