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国工业化进程 历史
俄国(苏联)工业化进程历史: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过程。
从1926年开始,到30年代末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是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的。1926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到或接近于战前最高水平,即1913年的水平,但还是一个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很不发达,在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巩固国防和维护国家的独立,为了以新的技术改造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要求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使苏联变成一个强大工业国。
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因此,苏联在资金分配上,侧重支持重工业。头两个五年计划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4.2%和82.8%。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轻工业和农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各自的年递增速度,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分别为:28.5%、11.7%、-2.9%;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分别为:19%、14.8%、4.6%。
B. 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1937年,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由一个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完成了工业化.
C. 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为强大的工业国的原因
1,苏共确立了从重工业开始,即机器制造业开始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正确战略
2,实行五年计划,五年计划保证了在全国范围内调动了有限的资源支持工业
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保证计划实施
4,在计划中牺牲农业完成工业的原始积累,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压低农业生产要素的价格,农民成为向国家缴纳“超额贡赋”的“农奴”。
5,新生的苏联调动了工人阶级的积极性
我自己写的,可能不权威,呵呵
D. 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大体用了多长时间
10年,运用了2个5年计划,以高度集中的手段
E. 涓や釜浜斿勾璁″垝瀹屾垚钖庯纴鑻忚仈锲藉舵ц川鍙戠敓浜嗕粈涔埚彉鍖
1928锝1937骞,鑻忚仈鎴愪负娆ф床绗涓銆佷笘鐣岀浜岀殑宸ヤ笟寮哄浗.寤虹珛浜嗙嫭绔嫔畬鏁寸殑锲芥皯缁忔祹浣撶郴,瀹炵幇浜嗙ぞ浼氢富涔夊伐涓氩寲.鑻忚仈鐢辫惤钖庣殑鍐滀笟锲借浆鍙树负寮虹洓镄勫伐涓氩浗,涓哄悗𨱒ョ殑鍙嶆硶瑗挎柉鎴树簤濂犲畾浜嗙墿璐ㄥ熀纭.
鑻忚仈瀹屾垚鍐滀笟闆嗕綋鍖,瀹屾垚浜嗗瑰啘涓氱殑绀句细涓讳箟鏀归.鑻忚仈镄勫啘涓氭敼鍙树简灏忓啘缁忚惀镄勭姸镐,链烘板寲姘村钩杩呴熸彁楂,淇濊瘉浜嗗伐涓氩寲镄勫疄鐜.浣嗘槸鍐滀笟闆嗕綋鍖栧瓨鍦ㄧ潃杩囩矖銆佽繃镐ャ佹崯瀹冲啘姘戝埄鐩娿佹妸鍐沧皯鎸栫殑澶鑻︾殑闂棰,鑻忚仈鍐滀笟闂棰树笉灏.
鑻忚仈鍦1936骞撮氲繃鏂板娉,瀹e竷绀句细涓讳箟鍒跺害鍦ㄨ嫃镵旂殑寤虹珛,鏂澶ф滠瀹娉曟爣蹇楃潃鑻忚仈楂桦害闆嗕腑镄勬敛娌荤粡娴庝綋鍒剁殑褰㈡垚.
F. 苏德战争爆发前为推进工业化建设,苏联采取了哪些决策和措施
苏联真正推进工业化是从1928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步。到1940年苏德战争爆发,工业产值超过英、法、德,跃居欧洲第一位,同时,农村也实现了机械化。
1. 苏联的工业化
背景: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
目的: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情况:
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这次大会,标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开始。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国际上苏联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又十分短缺,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苏联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开拓前进。
从1928年至1985年,除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外,完整地执行了10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到70%,已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同时,工业的社会主义成分占了99%以上。据苏联官方统计, “二五”计划的完成,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1927年末,苏联的工业生产达到并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高水平。然而,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
2. 农业集体化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29年,在苏联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1930年1月,联共(布)中央的决议指出: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享有土地使用权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决议要求在运动中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1933年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十五大”后,问题逐渐暴露出来。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农业丰收,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却比上年同期减少了近二百万吨。斯大林认为,粮食收不上来是富农反抗造成的。于是,斯大林一方面采取强制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的粮食按固定价格卖给国家,违抗者的粮食和农具将被没收,本人被判处徒刑。另一方面,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第二年斯大林决定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强迫广大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对富农采取消灭的政策。
农业集体化虽然暂时有利于工业发展,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错误。它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3. 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严重问题。
第一、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苏联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使许多产品无人问津,大量积压。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往往受国内外政治形势和领导人意志的影响,非经济的方法对计划的实施起了消极作用,高度指令化和过分集中妨碍各地区、各企业的积极性,商品货币关系处于受限制、受排斥状态,工农间、城乡间缺少多种多样的流通渠道。
第二、其次,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三、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及失误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之后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又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它的出现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基本适应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它曾使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这种制度有它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致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发挥。而这些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以来得不到纠正,以致影响了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最后成为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本身即是一个探索实践过程,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问题和失误。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失误及挫折只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相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