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业文明发展史
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
2、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
3、20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全面到来,社会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
4、二战后到70年代初,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顺利推进。
5、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深入发展。
21世纪的后工业化时代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高科技经济模式。工业社会是唯一的一个依赖持续的经济增长而生存的社会。
财富的增长一旦停滞,工业社会就丧失了合法性。由财富的不断增长所要求,工业社会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工业社会生死攸关的基础。由创新所要求,工业社会中的知识增长也是无止境的。
工业社会的陌生人之间需要持续、经常和直接地进行交流,为此需要共享一种无条件通用的标准语言,对它的理解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文化背景。
他们还需要一种为使用这种标准语所必需的、共同的和世俗的文化,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在面对面的短暂接触中进行密切交流。这就要求创造一种标准语言并对所有社会成员进行这种标准语言的和其他为社会流动即多变的分工所必须的基础性、通用性和标准化的知识的教育。
B. 浠涔堟槸宸ヤ笟鍖铡嗗彶涓婄殑宸ヤ笟鍖栨ā寮忔湁鍝浜涚壒镣
宸ヤ笟鍖栨槸涓涓澶嶆潅镄勮繃绋嬶纴瀹冩秹鍙婄粡娴庣粨鏋勭殑鍙桦寲锛岀壒鍒鏄浠庡啘涓氢负涓诲艰浆钖戝伐涓氩拰链嶅姟涓氱殑澧为暱銆傚湪杩欎釜杩囩▼涓锛屽埗阃犱笟鐗瑰埆鏄锛岀粡铡嗕简鏄捐宪镄勫彂灞曘傚伐涓氩寲鍙浠ヨ鐞呜В涓哄埗阃犱笟鍦ㄥ浗鍐呯敓浜ф诲硷纸GDP锛変腑镓鍗犳瘆閲岖殑澧炲姞锛屼互鍙婂埗阃犱笟灏变笟浜哄彛鍦ㄦ诲氨涓氢汉鍙d腑镄勬瘆渚嬩笂鍗囥傛ゅ栵纴宸ヤ笟鍖栬缮浼撮殢镌浜哄潎鏀跺叆镄勫炲姞銆
铡嗗彶涓婄殑宸ヤ笟鍖栨ā寮忔湁鍑犱釜鏄捐宪鐗圭偣锛
棣栧厛锛屽伐涓氩寲涓昏佸湪锘庡竞涓杩涜岋纴闆嗕腑鍦ㄥぇ鍨嫔伐涓氢紒涓氥傝繖绉嶉泦涓鍒╅备粩鐚涚敤浜嗗煄甯傛彁渚涚殑钬滃栭儴缁忔祹钬濇晥搴旓纴骞跺疄鐜颁简瑙勬ā缁忔祹浼桦娍銆傞殢镌宸ヤ笟鍖栫殑鎺ㄨ繘锛屽煄甯傚寲杩涚▼锷犻燂纴浜哄彛浠庡啘𨱒戝悜閲庢ˉ锘庡竞杩佺Щ銆
鍏舵★纴宸ヤ笟鍖栧湪璁稿氭儏鍐典笅鏄鐢辩佷汉閮ㄩ棬鎴氩尽椹卞姩镄勶纴鍗抽氲繃涓浜虹殑璧勬湰绉绱鍜屾姇璧勮屼负鎺ㄥ姩銆傝繖绉嶆皯闂村彂锷ㄧ殑宸ヤ笟鍖栭氩父琛ㄧ幇涓轰竴绉嶆笎杩涘拰鍧囱镄勭粡娴庤繘姝ヨ繃绋嬨
链钖庯纴宸ヤ笟鍖栧线寰棣栧厛鍦ㄦ秷璐瑰搧琛屼笟寮濮嬶纴闅忓悗镓╁𪾢鍒拌祫链鍝佽屼笟銆傝繖涓杩囩▼阃氩父鍒嗕负涓変釜阒舵碉细棣栧厛鏄娑堣垂鍝佸伐涓氩崰涓诲煎湴浣嶏纴铹跺悗鏄鎶曡祫鍝佸伐涓氱殑鐩稿瑰为暱锛屾渶缁堟槸鎶曡祫鍝佸伐涓氩崰鎹涓诲煎湴浣嶃
镐荤殑𨱒ヨ达纴鍙戣揪锲藉剁殑宸ヤ笟鍖栨ā寮忔槸涓绉嶅竞鍦鸿拷闅忔ā寮忥纴琛ㄧ幇涓鸿嚜鍙戠殑杩涘寲杩囩▼锛屾敛搴滃共棰勮缉灏戯纴璧勬簮閰岖疆鐩稿瑰悎鐞嗐傜劧钥岋纴杩欎竴杩囩▼鍙鑳界浉褰撴极闀裤
C. 我国工业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
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使原来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逐步转变为机器工业,工业才最终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开始现代工业的发展阶段。
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以生产过程自动化为主要特征,采用电子控制的自动化机器和生产线进行生产,改变了机器体系。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后,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包括生物工程、光导纤维、新能源、新材料和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和新兴工业蓬勃兴起。这些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工业生产的基本面貌。
工业的地位:
工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
工业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除此以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的发展还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是逐步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推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
D. 史前工业文明是怎么回事
早在1846年,英国的大卫·布鲁斯特爵士在向“英国科学进步学会”提供的一份报告中说,在英国北部的“卡因古抵”石场的花岗岩内发现了一枚钉子。据鉴定,这块花岗岩石最少有6000万年的历史了。
1891年6月9日,据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莫利逊维尔市一个名叫卡尔普的女人,在铲煤往灶里烧时,居然在一块分成两半的煤块中发现了一条金链。卡尔普太太起初以为金链条是什么人无意中掉进煤中的。然而,她很快发现这种想法不对,因为这条金链原本是裹在一块完整的煤块中间的,煤块裂开后,里面的那条金链才露了出来。而这些媒是石炭期形成的,也就是说,距今也在数百万年之前。
1967年4月10日,世界各国的许多报纸都报道了一条有趣的新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古尔曼的“洛奇”矿山地下的400英尺的银脉矿中,发现了人类的遗骸。与人骨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个4英寸的锤炼得极好的铜箭头。然而根据地质年代标准,这处地层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数百万年前人类就已进化得如此完善,并且就懂得炼铜、炼铁、炼金并有了精致的制作工艺了吗?
无独有偶,1951年6月出版的《美国科学》上,也有这样一段报道:人们在15英尺深的地下炸岩石时,发现了一个嵌在岩石中的金属花瓶。花瓶是锌或含有相当数量的银合金做的。瓶身上有用银镶嵌的花束、人物和花环,做工非常精细。无论是地质学家还是考古学家都无法说出这个花瓶的来历。但从地质年代标准来说这一地层亦有数百万年的历史!
这可真是不可思议啊!
1972年9月25日,法国一家工厂惊奇地发现,从非洲加蓬共和国奥克洛铀矿进口的铀,早已被人用过,一般铀矿中的铀(235)含量都在0.7%以上,而这批矿石的含铀量还不到0.3%。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前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格兰·T·西伯格指出,只有在极精确的条件下,裂变中的铀235才能烧掉,必须有极纯净的水,而这种极纯净的水,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一批专家到矿区进行考察,不久奥克洛铀矿又爆出了一条震惊全世界的新闻: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
这个“核反应堆”相当完整,由6个区域组成,大约使用了500吨铀矿石,输出功率很低,估计为100千瓦。
据地质学家考证奥克洛铀矿的成矿年代大约是20亿年前,而成矿后不久,“核反应堆”就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是谁在那么久之前,设计出如此杰出的高科技产物,并能用于实践呢?
此外在1976年,在前苏联瓦什卡河岸上,又发现了一块拳头大的闪着白光的怪石。经分析:是一块稀有金属的合金,其中锡占67.2%,镧占10.9%,钕占8.7%,还有铁、镁、铀、钼,但没有铀的衰变物。专家们认为:这是一块人造合金,年龄不超过10万年,地球上没有类似的天然物,它很可能是用只有几百个原子的微小粉末作原料,在几十万个大气压下冷聚而成。对这样小的物质,加如此高压,其设备和手段,即使是在我们现代文明社会里也无法达到。是谁用什么方法制造了这块合金呢?
众所周知,美国为督促日本投降,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日本本土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威力巨大的炸弹——原子弹,标志着人类步入了核技术时代。那两次巨大爆炸的场面和惨烈的后果仍在人们的脑海回旋。
可是,当人们了解到核爆炸的全过程,再去翻读历史的时候,不禁嗔目结舌,《圣经·创世纪》第十九章里关于索多玛城和峨摩拉的灾难描述竟如此与核爆炸相似!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关于恒河上游两次战争的描述则更为详尽!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先看看《圣经·创世纪》是怎么描述的:
傍晚时分,有两个天使来到索多玛城,当时罗得正在城门旁等着两位“天使”的降临。“天使”告诉罗得:必须带着妻子、儿女以及女婿与媳妇离开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很快就要被毁掉……天使又警告他们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以在平原上站住,要往山上跑,免得你被剿灭……
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罗得的妻子没有听从天使关于“不可回头看”的警告,蓦然转身,于是看见了想必是今天的“原子太阳”一类的强烈光辐射,便猝然倒地死去,倒地时化成了一根盐柱。
前苏联科学院的米盖尔·埃格列斯博士这样解释:“这个传奇是告诉人们要远离将要发生爆炸的区域,不要暴露在旷野里,不要观看爆炸的情形,否则就会像罗得的妻子那样双目失明而死亡。”他特别指出,《圣经·创世纪》里关于索多玛,峨摩拉受到大灾难的描述,如“火焰与硫磺如雨般降下”一类,是热核反应的最佳写照。要是广岛的居民文明程度较浅,他们也会用同样的笔法来记述该城的毁灭的。燃烧着的硫磺发出高热,一经附着,便会将其熔化等等。
不少科学家都认同埃格列斯对于索多玛、峨摩拉两城大灾难原因的解释。1973年,意大利地质学家柯罗西英说:“因为该地盛产岩盐,爆炸的结果,将岩盐细粉盖在罗得妻子的尸体上,看起来就像一根盐柱似的。”目前,考古学家在约旦河流域的两城遗址,发出了远古岩石熔化形成的碎屑,怀疑它就是核爆炸的遗物。
《摩诃婆罗多》图让我们再从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描绘中去体验一下吧:
第一次大战为科拉瓦人与潘达瓦人之间的战争:“英勇的阿特瓦坦,在维马纳里,发射了阿格尼亚武器。它喷火,但无烟,威力无穷。刹那间,潘达瓦人的上空黑了下来,接着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沙石不断从空中打来。太阳似乎在空中摇曳。这种武器喷出可怕的灼热,使地动山摇,大片的地段内,动物倒毙,河流沸腾,鱼虾全部烫死。火箭爆发时声如雷鸣,敌兵被烧死,如同焚焦的树干。”
《摩诃婆罗多》关于第二次战争的描述更是惨绝人寰:“古尔卡乘着快速的维玛纳,向敌方三个城市发射了一枚火箭,这火箭具有整个宇宙力,赤热的烟火柱。其亮度犹如一万个太阳滚滚升上太空,壮观无比……尸体被烧的无可辨认,毛发、指甲尽皆脱落,陶瓷器碎裂。盘旋的鸟儿在空中就被烧死,食物被污染,再也不能食用……”
《摩诃婆罗多》成书于纪元后几百年,以前属口头流传,但其记载的史实要早出2000年以上,说那时就会有现代文明的高科技产物原子弹一类,许多专家都不屑一顾。
但有心人却在史前大战描述地的遗址上发现了大量佐证。考古工作者在恒河上游发现众多已成焦土的废墟。这些废墟里,有许多岩石大块大块粘连在一起,表面呈凸凹不平的形状。由物理学知道,只有原子弹爆炸,才有此能量,其他森林大火,火山喷发均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在德肯原始森林里,至今有的废墟依然保留着被晶化的城墙,光滑的像玻璃,不仅建筑物被晶化,连其内的石制品也被晶化的,而这正是原子弹爆炸中心的典型特征。
另外,前苏联物理学家A·戈尔波夫在恒河上游发现了一具远古的人体残骸。据测算,它上面所存的放射性物质比同时期正常情况高出50倍以上。这副人体残骸是否是《摩诃婆罗多》两次大战中的遇难者或受辐射者呢?不得而知。
人们还注意到,古代印度人曾使用过两个时间度量单位:卡尔帕,约42亿3200万年,卡希达,约等于3/亿秒。核物理学家知道:卡尔帕是放射性同位素的半寿命,如铀238的一半寿命为45亿1000万年;卡希达是同位素介子的半寿命单位,如K介子的半寿命1/100万秒。
于是,近似荒唐,却很合理的解释出现了:古代人,特别是古印度人已掌握了制造核武器的技术,三四千年以前在恒河上游发生的两次大战,就是核大战!
当然,真正地揭开它们留下的谜,仍需要努力去发现新的证据。
E. 什么是工业化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有哪些特点
1.什么是工业化?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有哪些特点?
答:(1)工业化的定义有许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窄的定义,认为工业化是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这一定义可见之于许多有关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文献。巴
格奇(A.K.Bagchi)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的辞条“工业化”就采用了类似的定义:“工业化是一种过程。下面是一种明确的工业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一般说来,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或许因经济周期造成的中断除外。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在这两种比例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人增加了。”
另一类定义较为宽泛,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即持此种观点。张培刚把“工业化”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
(2)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
我们所谓“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是指欧美发达国家历史上经历过的工业化模式。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模式的共同特征为:
第一,这些国家的工业化都以建立在城市的大规模工业企业为载体。工业集中于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外部经济”;大企业可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工业化过程中,人口不断地向城市流动,社会逐渐城市化。
第二,在这些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是民间发动的。所谓民间发动的工业化就是主要由个人积累资本和进行投资而推动的工业化,这种工业化一般表现为一种进化的、比较均衡的经济进步过程。
第三,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大多是消费品导向的;工业化起步于消费品工业,最早的重大机器发明是机器纺织,然后逐渐扩大到投资品工业,其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优势的阶段、投资品工业的相对增加阶段和投资品工业渐占优势的阶段。
概括地说,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是追随市场的模式,表现为自发的进化过程,政府干预造成的扭曲较少,资源配置较为合理,但这一过程往往十分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