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如何做好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

如何做好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

发布时间:2022-04-18 23:47:06

① 推动“三旧”改造 广东发布19条改革措施

9月4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瞄准“三旧”改造中入库门槛高、规划调整难、税费负担重、土地征拆难等问题发布19条改革措施。《指导意见》自2019年9月30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推行区域评估制度
规划管理制度方面,《指导意见》指出,“三旧”改造涉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未覆盖的区域,可由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三旧”改造单元规划,参照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程序批准后,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确需实施“三旧”改造,但因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无法纳入“三旧”改造标图建库范围的,可按程序和权限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建设用地规模后纳入标图建库范围。
审查报批机制方面,优化标图建库审查要求,简化“三旧”用地报批手续和优化微改造项目规划、用地、建设、消防、商事登记等行政审批手续办理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推行区域评估制度,对已完成区域评估的连片改造村级工业园、“工改工”等项目,在符合区域评估报告使用条件下,不再要求单个改造项目进行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节能、环境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地震安全性等相关评估。
支持整体连片改造
《指导意见》指出,对以拆除重建方式实施的旧城镇、旧村庄改造项目,因用地和规划条件限制无法实现盈亏平衡的,可通过政府补助、异地安置、容积率异地补偿等方式进行统筹平衡。整体连片改造时要合理安排一定比例用地,用于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公益事业等公共设施建设,充分保障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用地需求,切实加强对历史遗产、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的保护。
支持集体和国有建设用地混合改造和支持土地置换后连片改造。以拆除重建方式实施的“三旧”改造项目,可将标图建库范围内的“三旧”用地进行复垦,复垦产生的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可用于本项目范围内的非建设用地,办理转用手续后一并实施改造,也可有偿转让给本市其他“三旧”改造项目使用。
鼓励建设创新创业载体
《指导意见》指出,“三旧”改造供地可以单宗或区片土地市场评估价为基础,综合考虑改造主体承担的拆迁安置费用、移交给政府的公益性用地及物业等因素确定政府应收地价款。鼓励各地利用“三旧”用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按科教用地或工业用地用途供地并实行差别化地价。各地应落实资金保障,统筹运用“三旧”改造土地出让、税收等资金,对村级工业园改造、“工改工”项目和增加绿地、体育公园、历史文物保护等公益性改造项目实施奖补。
项目办事流程信息公开
《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可根据项目用地规模、亩均产值等指标对用地效率进行分等定级,并在用能、用电、用水、排污权等方面实行差别化配置,倒逼低效用地主体主动实施改造或退出用地。在“三旧”改造项目进行过程中,多数原权利主体同意改造,少数原权利主体不同意改造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相关规定处理。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积极探索政府裁决。
在项目实施监管方面,《指导意见》指出各地要建立改造项目协议监管和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发挥政府补位作用,对于市场主导的拆除重建类改造项目,可申请将项目转为由政府主导的方式推进。各地要以信息公开为抓手,将“三旧”改造标图建库、规划计划编制、改造方案及用地审批、土地供应等各事项的标准和办事流程纳入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范围。

② 顺德古楼甘源村改造范围

村级工业园改造和整村。
何碧耀详细介绍了甘源村改方案,指出方案四大优势:
一是完成了村级工业园改造,改善村民生活居住大坏境;
二是落实了村民多年来持续关注的宅基地安置;
三是方案充分考虑了旧村联动改造,为甘源顺利实现整村改造打下基础;
四是集体获得了标准厂房,保留了一部分未征收农用地,保障了村民长期收益有部分股东的土地情结。

③ 佛山顺德大手笔建设湾区“人才福地”

院士及国家级领军人才岗位超10个、超百万年薪岗位超360个、博士岗位超420人、硕士岗位超5000人……9月30日,佛山市顺德区人才工作大会上,顺德企业招才引智榜发布,面向全球广发招贤令。
顺德不仅是改革的先锋、开放的枢纽、创新的热土、安居的福地,更有礼贤下士的环境、招贤创业的需求、惜贤安居的福利,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顺德正通过深入落实顺峰人才计划等六大人才工程,重点扶持产业等六大领域高层次人才,精心打造人才安居服务等六大人才服务品牌,以扎实的人才工作和厚实的智力支撑,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阔步向前。
村改为高质量发展腾空间全球招贤迎来最佳“窗口期”
2018年9月19日,省委支持顺德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鼓励顺德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顺德样板”“顺德示范”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两年来,顺德上下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弘扬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村级工业园改造攻坚战,破解深层次问题,释放发展新空间,重塑城乡形态,推动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全新的“答卷”。
截至目前,顺德已累计完成村级工业园改造65000亩,现代产业集聚区和超两千亩现代主题产业园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大良超20平方公里红岗科技城、龙江超20平方公里现代产业集聚区、超16平方公里佛山顺德机器人小镇、超30平方公里顺深产业城等四大重大产业平台,首批12个平均超两千亩现代主题产业城(园)建设如火如荼,制造强区绘就新时代的美好产业蓝图。
一子落,满盘活,村级工业园改造为顺德腾出将近100平方公里的宝贵产业空间同时,更打开了向全球招才引智的最佳“窗口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之际,制造业大区顺德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更加渴求人才。
今年8月7日,顺德召开了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动员全区上下特别是企业家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加快推动顺德从制造大区迈向创新大区。会上,顺德区推出《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该政策简称“科技创新十条”,顺德明确,未来五年,将新增3亿风险补偿金+新增5亿科技顺德建设专项资金围绕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全球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创新资源集聚五个方面,支持企业研发创新。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到2021年,美的集团计划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渠道,在全球引入1900名硕士人才,160名博士人才,重点聚焦在新材料、仿真、电控、变频技术、算法、人工智能等方向。”顺德区人才工作大会上,美的集团总裁助理、人力资源总监刘敏透露,随着美的的业务转型,美的集团也在进一步规划未来的新业务布局,并在这些新方向招聘500名以上的技术和关键人才,“人才引进和培养将是保障整个美的集团未来业务成长的关键要素,也希望在此方面能获得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
大会现场,碧桂园集团人才管理部副总经理吴文葵也向全球英才发出邀约:“目前,我们对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机械设计、软件开发、自动化、AI、视觉、导航等相关专业的硕博高学历人才需求量约740人。一些核心岗位,如运动控制算法专家、导航算法专家、SLAM算法专家、3D/2D视觉专家及自动驾驶技术架构专家等,更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当前,我们加速引进研发、制造、销售等领域的高级人才,服务家电产品的全球研发、制造和销售。而为了推进芯片战略,格兰仕还发起成立了跃昉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引进信息技术、数据研发、IoT研发、AI、高级算法工程师、产品经理等高科技人才。”格兰仕集团副总裁邹能基说。
深入实施六大人才工程打造大湾区“惜贤福地”
营造创新环境、创新生态,顺德正以全球视野凝聚全球创新人才。在全区人才工作大会上,顺德明确,将深入落实六大人才工程,重点扶持六大领域高层次人才,精心打造六大人才服务品牌,以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惜贤福地”,让人才在顺德过上“德有邻”“谈有伴”“家有爱”的美好生活。
“我们通过实施‘顺峰人才计划’,每年投入不低于2亿元,鼓励企业大力引进行业领先或急需紧缺的产业人才、团队。” 顺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练凌东介绍,近年来顺德持续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在前期出台40项人才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总结,形成了产业、卫生、教育等六大领域高层次人才新政。
面向重点产业,顺德提出,将对新引进产业领军人才最高给予600万安家补贴;面向卫生领域,顺德明确将对国家级临床重点学(专)科带头人、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最高给予550万元补贴;对新引进高等教育领军人才、教学科研骨干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安家补贴;对全职新引进博士后最高给予40万元安家补贴及16.8万元生活补贴……
打造超强引才“磁场”之际,顺德也在持续创新人才工作方式,聚集优质社会资源,为顺德人才的安居、子女教育、医疗、文体交流活动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横到边,竖到底”的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
兴建10000套人才安居房,提供切实住房保障;为高层次人才子女安排入读顺德公办或民办优质学校;开通高层次人才在专家门诊和名医工作室预约上的“绿色通道”;给予高层次人才更低的消费、经营贷款利率……这套涵盖安居、教育、医疗、金融等方面的人才服务体系在人才全生命周期都提供了方方面面的保障。
“拥有人才,才能拥有未来!今天我们在举国同庆迎国庆、度中秋这个非常美好的时候召开全区人才大会,向全球发布我们的顺德人才新政,向全社会发出顺德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会更加重视人才、更加爱护人才、更加重用人才的态度和目标!”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表示,紧紧依靠企业招才引智基础上,顺德党委政府将为人才发展搭好平台,积极营造国际一流的引才留才环境,让顺德成为人才涌入的好地方、人才成长的好地方,和人才安心创业、舒心生活、施展才华的好地方。
制造智能化创新国际化科技顺德发展动能强劲
“顺德对人才的厚爱,不像其他城市那样张扬,却更加深沉与厚重!尤其对人才的各类安家生活补贴力度之大,在全国县域中可谓罕见。”盈峰环境科技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官、中央研究院院长张斌对顺德区委区政府的大力引才、聚才、育才之举连连赞叹。
张斌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在上海、长沙等城市工作过。在他看来,顺德没有大城市的拥挤与喧哗,却有小城的安逸与休闲,“房价不高,美味很多。难能可贵的是,地方政府与企业都有一种包容之心,愿意助人才成长,与人才共享成果。有想法、有抱负的人才,在这里肯定会有挥舞才华的天地与空间!”
在过去5天时间里,顺德相继开展了“顺风扬帆·德才兼备”大型人才招聘会、“月缘中秋·才聚和园”高层次人才中秋慰问活动、“百所高校顺德行”、区人才工作大会等系列纳才引智活动。紧凑活动背后,是顺德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弘扬顺德“惜才、重才、爱才”新风尚的缩影。
事实上,顺德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正是一段人才引进史。上世纪80年代,一批“星期六工程师”骑着单车从广州来支援顺德,帮助顺德企业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为顺德工业的起步和腾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上世纪90年代,广东先发地区的劳务市场逐渐打开,“百万民工下广东”的现象轰动全国,掀起了一股“孔雀东南飞”热潮;迈入新世纪,顺德在县一级率先与中国工程院达成长期合作。
近年来,顺德区委、区政府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招才引智工作成效凸显。早在2018年初,顺德区曾面向全国公开选调100名硕士学历以上公务员,目前这批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新气象新作为的顺德铁军。统计数据还显示,目前顺德全区人才总量超4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2万人、博士超2100人,成功全职引进1名发达国家院士,成立院士工作站(室)22个,引进中科院团队8个。
素质不断提升的人才队伍为顺德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驱动力。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顺德全区专利授权量超16.9万件,各类公共创新平台攻克关键技术300多项,有7家平台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制造智能化、创新国际化、发展绿色化的“科技顺德”已具雏形。
撰文 欧阳少伟 羊建溶 熊程

④ 如何加快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其意义非同寻常、极为深远。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单元,要建设美丽中国,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努力把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并积极推动社会物质财富与生态财富共同增长、社会环境质量与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优化农村空间布局
规划是龙头、是发展的大纲。要高起点编制镇村布局、生产力布局、水资源、土地利用、农民集中居住区等规划,科学确定城镇规划区、工业生产区、农业发展区、农民居住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
一是推进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要坚持与工业产业规划、本地资源利用和产业优势相结合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园区规划,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积极鼓励村集体在工业园区内建造标准厂房,吸引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以工业园区集聚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带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
二是推动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推动农地连片集中,根据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整合项目资金,结合土地复垦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资源开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格局。
三是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吸引农民向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集中,促进人口集聚、要素集约,让农民享受到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二、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要把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清洁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举措,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一是控“源”。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扩种绿肥与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程,着力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推进农村面源氮磷生态拦截系统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实行农药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及统一差率,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二是治“污”。按照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推广种养相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健康种养生产方式。科学合理地制定养殖业发展规划,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建立持续、高效、生态平衡的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体系。采取粉碎还田、沤肥还田、过腹还田等省工、省时、实用的秸秆还田技术和方法,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增加土壤肥力,积极开展秸秆饲料、秸秆发电、秸秆造纸、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等多渠道综合利用秸秆试点示范与推广,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布点村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三是活“水”。水是生态之基,贯彻落实“人水和谐”理念,建立农村河道定期轮浚机制,实施拆坝建桥,打通断头河浜,改造束水河段和束水建筑物,畅通水系,加快河道轮浚和水系调整步伐,提高河道自然功能。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河道长效管理,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实现“清水畅流”。
四是植“绿”。大力推广应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造林,因地制宜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作为绿化重点,做到见缝插绿、应栽尽栽,加快构建“绿色通道、绿色水廊、绿色基地、绿色村庄”,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村庄绿化格局,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三、创新农庄建设举措,塑造中国美丽乡村
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资本。要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农村旅游业有机结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在塑造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注重把保护乡村乡野农耕文明和自然原始纯朴之美作为第一追求,创新思路和举措,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力求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塑造出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重点要做好以下五篇文章:
一是做好“山”的文章。充分利用山区生态资源优势,靠山生财、靠山致富,发展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开发山区休闲旅游农业,建成一批以山村体验、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村休闲旅游群落,推出一批精品山村旅游点。
二是做好“水”的文章。将渔业生产与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娱乐餐饮、度假购物结合起来,发展赛龙舟民俗水上运动、休闲垂钓中心、水上餐船等休闲乡村旅游项目。注重开发湿地资源,走湿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打造高质量湿地旅游产品,让游客在观赏到“孤鹜与落霞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原生态美景的同时,了解自然生物知识,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三是做好“民居”文章。要注重传承和提升传统民居建筑特色,打造各地建筑风格各异、造型绚丽多姿的特色民居,充分体现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要加大古建筑保护修缮力度,让古建筑融入“美丽乡村”,并挖掘其背后的商业价值,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特色线路,结合农村生态环境及生活文化,发展如介绍民风民俗、品尝农家菜、体验农家生活等具乡土味的观光特色旅游。
四是做好“花果”文章。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丰富的花卉、林果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已有的基础上,引入创意农业,对花卉、林果进行资源整合、规模培植、巧妙布置,打造“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的四季花园,形成姹紫嫣红、硕果累累的独特乡村美景。通过发展花卉和蔬果采摘体验项目,让游人漫步其中观花品果,享受从中的美感和乐趣。
五是做好“农耕”文章。依托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着力挖掘至今稀存于世的农耕器具、戏曲、民歌(山歌)、耕作传统、民俗风情及各类祭祀活动等资源,发展农耕文化旅游产业,让游客亲身体验扶犁耕作、推磨碾米、踩水车灌农田、制作农家酒、腌制农家菜、住农家屋、吃农家菜、干农家活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乡村生活。
四、准确把握推进要素,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把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让全体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高度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统筹推进。结合地理地貌、自然资源、文化积淀、民俗习惯、产业结构、自身特色等,因村制宜开展研究策划,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既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配套,又要塑造村庄自身的特点、特色,还要传承历史民俗文化,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彰显农耕文化、秀美特色,让“农村更像农村”,避免“千村一面”。
优化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农村生态环境好与否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的建设程度,因此要把优化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抓紧抓实抓好。首先,要以推进“三个集中”为抓手,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其次,要组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加大对自然村庄的改造和提升力度;再次,要积极发展规模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创新举措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只有坚持创新举措,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增强内生动力,才能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有序推进。一是创新组织管理体系。美丽乡村建设面广量大、内涵丰富,涉及到各级各部门,必须要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分工合作机制,加强部门沟通、上下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创新建设投入机制。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量大,必须要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机制。三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的步伐,实现土地连片集中。四是创新经营体制机制。通过大力发展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劳务合作、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要创新发展合作农场,鼓励其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健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建设成果,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⑤ 2705个村级工业园整治升级

记者从广州市工信局获悉,日前,广州市政府审议通过《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村级工业园存在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村级工业园曾经成为奠定广州制造业基础、助力广州经济发展的时代功臣。但是,时至今日,村级工业园的问题逐步显现,普遍存在小、散、乱的局面,业态低下、用地低效,用地手续不齐全、环保排污不达标、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较为突出。
今年以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先后开展了三轮村级工业园的数据摸查核查工作,形成相对稳定的村级工业园基础数据库。
目前,全市村级工业园总面积约131.62平方公里,有2705个村级工业园,用地面积约占全市现状工业用地面积的30%,80%以上为传统的服装、化妆品、皮革皮具、五金等加工制造以及仓储、物流等行业,广州村级工业园产值仅占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0%;税收仅占全市工业企业总税收的6%。
分批次有步骤进行整治提升
《实施意见》明确了对象及范围、目标和原则。主要目标任务是通过“关停淘汰一批、功能转变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分批次有步骤进行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创新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工作的机制体制,强化环境及安全整治,分批次有步骤淘汰污染及落后产能;全面提升村级工业园的产业结构及单位产出;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率,完善区域市政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如变电站、垃圾站、公厕、菜市场、屠宰场等)。
至2023年,村级工业园管理体制机制与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健全;打造出一批生态优良、产业高端、功能完善、运营专业、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显着的典型示范园区。
政府让利系统构建政策体系
《实施意见》针对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类项目进一步释放了政策红利,拟定的10项具体政策措施均对现行政策进行了部分突破或补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政策体系。
比如对低于150亩的村级工业园“工改工”“工改新”拆除重建项目,给村集体做了适度让利,一是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手续的村集体历史用地部分,将原定30%的经营性用地转为国有用地后无偿移交给政府降低到20%。二是有合法手续的村级工业园无须根据原政策规定的“按现状用地和毛容积率1.8”计算权益建筑面积。
《实施意见》与广州正在推动的工业产业区块划定工作和已出台的《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形成了有机衔接,加快全市工业产业区块划定工作,遵循“新增工业用地原则上在工业产业区块内、工业产业区块内向‘工改工’倾斜、区块外零散碎片化工业地块向区块内集聚”的原则,采取“一级控制线保长远”、“二级控制线稳当前”的分级管控思路,产业区块一级线范围内的村级工业园,除完善必要配套外,重点保障工业用地功能;产业区块二级线范围内的村级工业园,在一定时期内确保工业发展的主导功能,到2035年,全市划定工业产业区块规模不少于650平方公里,占全市建设用地规模的30%以上。

⑥ 以"转作风,强服务,促发展"为主题,谈谈怎样做好村建工作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担负着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促进居村农民市民化的重大使命,然而,它当前的建设方向并不明确,正在实施的建设行动也颇受争议。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制度失误和滕尼斯式社区的“天堂”特性,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要去城乡“二元化”、去“天堂”社区的“天真性”,又要留住传统农村社区的温馨,并且还要与城市社区对接,使生活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能分享到与城市市民等值的公共服务,并过上与城市市民一样的社会生活。 一、问题提出: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与价值旨趣 当下中国农村,村改社区的步伐明显加快,不仅城市郊区农村因城市空间拓展被改制为社区,一些远郊农村甚至边远农村也在加快村改社区的速度,江苏、山东等省有近一半的社区为“村改居”社区。这些脱胎于农村村庄的新型社区,正如有论者说的,①其中不少是把村委会牌子换成居委会牌子的“换牌”社区,社区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与行政村没有什么差别。如此,针对广大农村地区正在推行的村改社区项目或工程,学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观点认为,地方政府之所以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村改社区,其动机在于寻土地财政这个“经济租”;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村改社区的方向没有问题,改制是必要的,且迟早要发生,这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的内在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主要按照“改造”或“治理”的逻辑方式进行农村社区建设。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和城市郊区农村的社会问题凸显,于是政府加大了对这些农村的改造力度,努力使其尽快融入城市社会。综观近年来有关城中村和郊区农村的改造或建设政策,我们不难发现,政府的主要企图不是建设,而是通过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措施,使这些地方脱胎换骨,直至被城市同化。其次,以自然村或行政村为管理单位,在村民自治制度基础上进行自治型农村社区建设。这类农村社区建设主要针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社会施行的村民自治制度不足而进行的,是村庄自觉开展的社区建设活动,如一些地方农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卫生环境监督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社会互助救济站、问题活动联络站、民间纠纷调解站等,以便于更好地发展农村社区的公益事业、调节农村社区的社会关系、丰富农村社区的服务生活。 以上两种社区建设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社区建设不具有借鉴意义:自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少农村,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加快了社区建设速度,如江苏、浙江、山东、河北、重庆等省市都开展了以农民向城镇或集聚社区集中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建设。虽然有一些学者对农民转移或集中型社区建设提出了质疑,甚至要求中央政府“叫停”地方政府这类建设行为,②但更多学者对这一实践予以肯定,认为农民集中促使了工业化程度高的村落农民向城镇或聚集区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它符合城乡一体化引导农民到城镇或中心社区居住的趋势要求,“体现了对农村‘就地城镇化’的积极回应和对‘村民自治’体制局限性的超越,具有真正的现代色彩,是我们可以预测的未来农村社区建设的理想模式,也是当前中部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应该重点推介的模式。”③ 我国城市化已经升级为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建设不能仿照城市社区的建设逻辑,冀望把农村社区建成为类似于城市的社区,也不能承继城乡二元分化时期的“村治”逻辑,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同于社区治理。由于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顶级阶段”,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强调“城乡社会的有机融合和整合”,④体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取向,这既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价值旨趣,更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皈依。 二、追溯失误:农村社区建设的演进与制度安排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改造了传统共同体,所不同的是,有的国家先发展工业、建设城市,然后再吸引乡村人口到城镇聚集;而另一些国家则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农村共同体的人们离开土地到城市工作,并使其在城市永久性居住。我国近代对乡村共同体的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权力全面介入乡村共同体的改造,村庄与社会步入同构状态。起初,国家权力通过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的形式组织农民经济合作,企图改造村庄农民的个体性、自私性,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在此基础上,国家权力又在农村建立了“政经不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组织,直接从事农村“工、农、兵、商、学”等各项事业。尽管人民公社时期的村庄共同体表现为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但农民的居住、生产、生活的空间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生产队这个最基础的管理单位仍为村庄共同体的生产单位和核算单位,血缘共同体或家族共同体并没有因国家权力介入而瓦解:它仍是一个熟人共同体,其社会资本如信任资本、关系资本等并没有减少;人民公社的“生活集体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的管理模式只是让村庄原生态共同体转变为生产集体化、生活集中化的共同体;国家实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农民事务日益颓废,最严重的是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设施损坏严重,有的已失去其基本功能。好在这种状态持续时间不长,国家权力安排的村民自治制度为村庄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至此,农村不再是组织化、行政化的集体组织,而又回归为人们共同居住、共同生活、共同交往,且具有明确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从表面上看,此时的农村社会共同体已经“去行政化”、“去集体化”,好像是拟单位制的队、社重新回到社区,并且与城市社区相似。但其实不然,国家权力对农村基层的放权让利没有赋予农村社会共同体与城市社区同样的发展权利,农村社区仍延续着二元固化结构前行。其一,国家行政权力上收至乡镇,村民获得了更多的自治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建设农村社区,但除少数经济发达的农村社区外,大多数农村社区“难做无米之炊”,普遍缺乏建设资金;其二,“三提五统”取消后,农民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但政府并没有像对待城市社区那样承担起建设农村社区的责任,村庄必需的公共产品只得求助于“一事一议”方式解决;其三,国家发展公共事业的重点没有真正转移到农村,农村居住环境及其配套设施与城市社区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一些地区继续扩大。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农村社区建设落后及其公共服务水平低的制度诱因。城乡二元不平等的制度安排一直影响并制约着农村社区建设:在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由于国家与社会处于同构状态,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必须听从国家制度的歧视性安排,不仅得不到国家的建设资金,反而还要从物质、资金上支持城市建设;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国家在农村社区建设上仍延续城乡二元制度安排,取多予少,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停滞不前,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倒退,这种状况直至新农村建设开展后才有所转变。就此而言,国家的城乡二元化制度安排严重阻碍了农村社区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首先要在制度上“去二元化”。唯有制度安排做到城乡一体化,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农村社区建设。 三、新型农村社区:温馨的“天堂” 1887年,滕尼斯在他的成名作《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首次提出共同即社区的概念,认为社区就是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共同体”,人们在这个“共同体”中“与同伙一起,从出生之时起,就休戚与共,同甘共苦。”⑦自此,后人在有关共同体的诠释中通常把滕尼斯描述的“共同体”喻为“天堂”:它是一个“温馨圈子”,“在这一‘温馨圈子’内,人们不必证明任何东西,而且无论做了什么,都可以期待人们的同情与帮助”;⑧人们互相依靠对方,“如果我们跌倒了,其他人会帮助我们重新站立起来”。⑨相对于滕尼斯的“社会”而言,滕尼斯的“天堂”共同体看似十分完美,“是一个‘温馨’的地方,一个温暖而又舒适的场所。”⑩当今中国农村正在大力推进“村改居”和社区建设,其目标是要建构一个新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过,这个共同体肯定不是滕尼斯的天堂社区。对此,早有学者研究指出,滕尼斯社区已经瓦解且一去不复返。代表性观点有两个:一是德鲁克的,他认为滕尼斯所看到的共同体,在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中“全都消失了”; 瑏瑡二是鲍曼的,他认为滕尼斯的天堂社区是建立在“单纯天真”基础上的,“一旦单纯天真失去了,原来的幸福也就不可挽回地失去了”,即“共同体一旦‘解体’,它就不能像凤凰涅槃一样被再次整合为一体”。 瑏瑢尽管德鲁克和鲍曼看待滕尼斯社区的视角不一样,一个把它的消亡归因于社会发展,认为社会发展将使“新兴社会体”代替“传统共同体”,另一个把它的消亡视为共同体“天真和原始”的失去,并且认为“再多的汗水,也永远不会重新打开那扇通往共同体的天真、原始的同一与安宁的大门”, 瑏琐但他们都认为滕尼斯社区是“天堂”,且已经不存在。 既然滕尼斯社区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中已经瓦解且“一去不复返”,那么,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的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是不能找回“天堂社区”。 之所以如是说,不仅在于滕尼斯社区的那份“天真”、“原始”无法找回,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并非是让人羡慕的“天堂”:生活在滕尼斯社区中的人们尽管过着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生活,但这个共同体是封闭保守、循规蹈矩、清贫无欲的,一旦遇到利益的诱惑或“开化”,将在顷刻间分崩离析,并且再也无法修复。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需要辨证地看待滕尼斯社区,不要因为它是“天堂”,就一定要在农村共同体改制中构建一个类似滕尼斯社区的“天堂”;也不要全盘否定滕尼斯社区,毕竟它蕴涵诸多合乎人性需求的、难以割舍的、令人向往的“天堂”因素。 鉴于此,今天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虽然不可能找回滕尼斯社区的“天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在社区改制或建设中抛弃“天堂”社区的“温馨”。城乡一体化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影响是广泛的、深刻的,以单个大型的家庭或氏族为主体型构村落共同体必然要被多异族的新兴社会体所取代,传统的人际关系也必然要被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人际关系所取代,血缘关系纽带功能将逐渐式微。尽管如此,但新型农村社区毕竟起源于传统共同体,它们有着共同的根基,如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还将继续持久地影响新型农村社区。这正如滕尼斯强调的:“即使这种原初的共同存在、共同生活以及共同工作的状态已被改变,它依然保留并能更新其精神的形式、政治的形式以及其合作的功能。” 然而可惜的是,我国一些村改社区,包括城中村社区和市郊社区,在其建设过程中,虽然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但新型社区的高层住宅和防盗系统已经不便于居民串门聊天,不便于居民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尤其是社区内“公共空间越来越少,一些幸存的公共空间的功能也弱化了”,社区正在向城市“陌生化”社区演变, 瑏瑦居民间的关系渐趋生疏、冷漠。对这一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引发的次生现象,社区建设者必须给予足够重视。诚然,城乡一体化战略是赋予了我们改造传统农村社区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使命,但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农民集中居住,惟改造和建设是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守住“天堂”社区那份温馨。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挑战与取向 (一)面临挑战 从近年来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看,我国农村社区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国家权力改造了传统的农村社区,原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网络被打破,沾亲带故的温情关系让位于组织化、单位化、制度化的业缘关系,农村社区共同体的凝聚力大大削弱;二是尽管改革开放后农村社区不乏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知识精英,但这些精英对社区的整合能力不及昔日族长——精英们为赢得社区控制权展开的博弈,不仅影响、削弱了精英们自身力量的发挥,而且还致使农村社区难以形成持久影响力、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权威中心;三是村民的利益表达“碎片化”、“原子化”,村民更多的是以个人身份解决面临的问题,“即使是在多人面临类似问题时也很少出现一个有效的组织框架来解决此类问题”;四是市场经济发展激发了村民的“私性”,随之而来的是居民之间的信任程度降低、互动频数减少、关系网络疏远、活动空间缩小,农村社区变得越来越“陌生”。更严重的是,由于在比较利益驱使下,离乡进城的农村人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村庄日渐空心化或半空心化,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很难进行有效的社区建设行动。 由此观之,眼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处理能不能建设的问题。从国家政策安排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和“把公共事业建设重心转移到农村”等系列政策,以及国家增加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家电下乡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障水平、增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系列强农惠农举措,为建设好农村社区提供了有力支持。从实践过程看,尽管中国农村社区总体上仍较落后,城乡差距大,尤其是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饮水安全、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非常缺乏,农村社区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成功经验已经证明,按照城乡一体化理念建设高水平农村社区是完全可能的。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取向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大中城市郊区的农村社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的农村社区建设速度快,整体发展水平高,有的甚至超过部分城市社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超越城市社区建设经验,也不意味着可以在农村建设城市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兼顾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两个方面,遵循自身的发展取向。 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符合村情。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不同,主要有:(1)城市社区成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不同的职业,人员结构复杂,加上日常交流少,难有共同的社区认同;而农村社区居民多数来自同一个或临近几个行政村,大家相互认识、彼此熟悉,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基本相同,容易达成文化认同。(2)城市社区成员的生活、工作背景大相径庭,阶层差距大,难形成共同的意志表达,更缺乏团结一致的集体行动;而农村社区成员有共同的生活经历,加上在同一地域劳动、生活中结成的深厚情谊和真诚信任,有助于形成社区凝聚力。(3)城市社区与生产单位是分离的,社区仅是社会生活场所,其经济功能微乎其微;而农村社区与农田相邻,成员的经济行为多发生在农业生产经营上,即使一些居民已经不再从事农业劳动,但他们的亲戚、朋友多是农业劳动者。(4)城市社区有党委(党支部)、居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业主管理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及各式各类民间组织;而农村社区的组织结构比城市简单,尤其是改制不久的农村社区,仍延续行政村的组织建制,大多数事务都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来承担。既然农村社区具有与城市社区不同的特点,那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要立足于乡村熟人社会的传统美德和良好惯习,尽可能多地在社区建设中守住熟人社会的“脉脉温情”,不能让“城市病”感染了农村新型社区。 2、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对接城市社区。 一方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超越传统农村建设方式,强调与城市社区对接。传统农村建设是农村集体组织主持实施的,主要依靠农村社会成员出资、出力进行,其档次、规模、水平都没有与城市社区对接或并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则要突破乡村藩篱束缚,从节约建设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角度整合分散、凌乱的村庄,即不仅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更要“借鉴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理念和机制,以社区为公共平台,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事业,让居住在农村同一区域内的所有社会成员得到平等、良好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防止复制城市社区建设样式。城市社区公共设施齐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高,这些无疑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参照物,但城乡一体化并非城乡一样化,也不是要消灭农村,建设要立足于农村发展趋势,其目标是建设更有活力、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更适宜居住的美好家园。这个家园的形体特征可能没有城市社区“高贵”、“妖娆”,但内在美毫不逊色于城市社区,即新型农村社区里的居民既能享有城市居民等值的公共服务,又能拥有城市社区居民冀望但又很难在城市社区得到乡土生活。 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着力培育居村市民。 “农村社区建设者在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能否充分认识农民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知、意愿和公共需求,事关农村社区建设能否顺利推进”。 瑏莹社区与行政村不一样,自治机构、居民集中程度、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组织机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居民的身份也不同。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在加强居住区的道路、水电、路灯等公共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建设的基础上,要着力培育新型居民,即居村市民。 居村市民是相对于城市市民而言的,指居村乡村城镇社区和农民集中(中心)社区的居民。居村市民既不同于农民,也不同于城市市民。首先,居住在农村社区里的居民不再是农民,即使有一部分人仍从事农业劳动,但他们最终将要分化为非农职业者和职业农民,与城市市民一样,都是居民;其次,虽然当前居住在农村社区里居民与城市社区居民仍有区别,一个居住在城市,一个居住在农村城镇或集中居住区,享有的公共服务范围、水平也不尽完全相同,但随着城乡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他们间的差距势必越来越小,甚至相反。

⑦ 以村改为突破点带动新一轮发展

2018年4月16日,顺德的历史不会忘记这一天。区政府会议中心里,一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千人动员大会召开,顺德十镇街书记登上大会主席台对着同事领导,对着媒体镜头,誓师表态坚定不移攻坚村级工业园改造。
许下承诺的他们走出会场,冲到了改造一线。他们和全区干部群众一起,努力回答一个问题:如何打赢这场村级工业园改造攻坚战,奠定顺德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基础?不止是佛山,珠三角、广东乃至全国,都在等待着这一份向空间要动力的顺德答卷。
一年过去了,全区382个村级工业园已有80个园区105个项目启动改造,累计完成土地整理5654亩,复垦复绿406亩,新建厂房206.5万平方米。
昨日召开的顺德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说,村级工业园改造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斗,是一场必须打且必须打赢的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南方日报记者 蒋晓敏 熊程 尹辅华
挺进“无人区”,六大从无到有的改造范例
回望历史,顺德敢于顶住非议冲破禁区的勇气,赚到市场经济的第一桶金,乃至在农田上建成一座工业城市,都源于农村。正是当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蓬勃景象奠定了顺德民营资本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强区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辉煌的村级工业园因为高消耗、低产出、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落后,逐渐成为发展的包袱。从农村起步腾飞的顺德,又将目光投向改革的起点,“大胆试”“大胆闯”,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寻找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一年前的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千人动员大会上,郭文海的一句“这是场没有退路的战斗”,吹响了顺德“头号工程”全面推进的号角。
截至目前,顺德全区382个村级工业园已有80个园区105个项目启动改造。累计完成土地整理5654亩、新建厂房206.5万平方米、关停淘汰落后风险企业1645家,开创了6种改造新模式。
“过去一年的成果来之不易,全区干部群众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挑战了不可能,鼓舞了信心,摸索了经验,出台了政策,干出了成效。”郭文海说。
仙塘宝涌工业区(一期)正是顺德创新村改经验的典型。项目定位为智能家居制造产业园,占地面积153.72亩,是顺德首个以“集转国+挂账收储公开出让”方式实现改造的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它还是全区容缺审批示范项目,计划4月23日就正式进场施工。
模式创新是上述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法宝。村改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项目推进需先创特例,再成先例。从无到有,顺德探索出企业长租自管、政府统租统管、政府直接征收、政府挂账收储、企业自主改造、政府生态修复等6种改造范例,有效解决了土地权属复杂、改造路径单一、改造成本过高、各方利益难以平衡等难题。
企业长租自管型,即保持村集体土地性质不变,公开引入社会资本(企业)长期租用,进行土地整理、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及招商。政府统租统管型,即以流转形式引入国资开发建设,用于社会资本介入土地改造意愿不强、村集体难以选定合作方的情况。政府直接征收型,即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再以公开出让的方式进行开发建设。企业自主改造型,即政府确定产业准入条件,引导业权人自发改造。
除了几种以产业提升为中心的改造模式,顺德还创新了“政府生态修复型”的改造模式。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关政策,由政府主导直接征收土地,不再用于工业、商业用途,开展生态修复、复垦复绿。在总面积1685亩的伦教北海工业区,规划了总计985亩的生态复绿场地,累计投入的收储及建设费用已达8.22亿元。
啃下“硬骨头”,锤炼干部队伍的攻坚能力
“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这一年来,不管是公开发言还是日常交流,许多顺德干部都会脱口而出这三个词。对他们而言,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真实的写照。
“村改”既是点将台,也是练兵场。面对这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排兵布阵至关重要。从机构的设置到人员的安排,不只是物理上的重新拼装,更要在人员融合、职能整合上真正发生“化学反应”。
这是一场区镇联动的并肩作战。顺德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村改工作领导小组,搭建并不断优化村改组织架构、职能,科学调配人力、政策、财政等资源,充分融合各支专业力量,实体化运作,常期化奋战。
顺德区委常委梁伟沛表示,“村改”是一项担负着重塑顺德发展新格局的历史使命,必须全区齐心,区镇联动,全社会协同作战,形成澎湃合力。
为此,顺德区委区政府选派10个职能部门各1名副局长分别驻点1个镇街,结对共建,责任到人,指导和协助镇街策划项目、解决难题。同时,选派104名中青年干部担任村居(社区)第一书记等职务,动员和组织群众,把区委区政府的思路传达到最基层一线。
这是一场敢闯敢试的冲锋陷阵。不管是镇街书记和镇长(主任)还是职能部门负责人,都把这项“头号工程”紧紧拎在手上,一项项改革破冰试水,一个个硬骨头被砸开,一批批担当有为的干部从这里脱颖而出。
以顺德南入口新兴产业园(细滘)为例,在去年9月10日启动清拆时,就创下了单日拆除厂房135亩的纪录。而这离不开容桂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国兴带领团队靠前作战,扑在一线,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
这也是一场群策群力的协同作战。在顺德村改的最前线,还有一批村居党群先锋队员活跃着。乐从镇沙边村党委南中党支部的何仙兰就是其中一员。
何仙兰记得,部分村民最初对“二改二”改造方案并不支持,觉得应该“二改三”,期望获得一次性的高分红。一位六旬老太还曾让她吃了闭门羹,但不放弃的她连续跑了4个晚上,终于说动了这位老人。
事非经过不知难。沙边村党委副书记邓燕芬介绍,村党委多次召开关于工业区的研讨会和解读会,并建立微信交流群,从多渠道解读改造方案,充分听取股民的意见和建议。最终,改造方案顺利表决通过。
势如破竹的村改新态势,彰显着齐心协力的奋斗精气神。今年顺德区党代会命名了一批担当有为先进集体和担当有为个人,当中就包括许多在村级工业园改造等工作中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年轻干部。
过去的一年,区四套班子与区各部门、各镇街同一战壕攻坚,敢啃硬骨头,奋斗在一线,充分激发出了新时代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精气神。在郭文海看来,顺德村改工作启动一年来最大的收获正在于此,“展现了顺德干部群众攻坚克难、主动担当、主动作为的精神状态。”
闯入“深水区”,再市场化改革的雄心远见
村级工业园改造腾出的空间,首先要满足本土骨干企业、中小企业的增资扩产需求。同时,要加快对接深圳等国内外创新高地的优质资源。
4月4日,杏坛智能五金家电产业园启动改造,项目总面积160亩,首期投入3亿元,未来建成后容积率约提升至3.0,预计年产值可以达到10亿元。
这次的改造投入主要由园区内的企业东原厨具实业有限公司承担。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宪华表示,尽管首期投入就已接近其去年的总营收,但是公司对改造非常主动。“我们正在向智能化转型,园区升级是必然的。公司还可参与新园区的运营,获得更大收益。”郭宪华说。
5天后,龙江镇仙塘宝涌工业区(一期)改造项目地块被万洋集团以18300万元竞得开发使用权,日后将建成现代化智能家居产业园区。
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村级工业园正成为社会资本追捧的热土。
事实上,在3月29日,顺德赴深圳举行招商推介会时,就拿出了一批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标杆项目,瞄准深圳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有产业背景的城市更新开发商、创投基金等进行推介,并最终与卓越城市更新集团等深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村改”吸引更多社会资本。
“因为深圳很多企业运营产业园区非常专业,我们希望顺德的村级工业园改造这个大破之后要建立现代的产业园区,这就需要引进社会的力量。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的道路。”郭文海说。
这正是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更深层次的含义。拆不易,建更难,如何吸引企业参与建设?建好的园区应该注入哪些产业?谁来运营这些现代化园区?这是一道比拆除更加复杂的命题。
顺德提出,要为全省率先探索“政府引领、市场主导、拆建并举、专业运营”的村级工业园改造整治提升模式。为此,曾经因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而成就民营经济崛起的顺德,踏上了一场再市场化改革的征程。
随着大湾区的规划落地,高质量发展实验区的建设起航,优质产业项目的引进、重大平台的建设,正在成为顺德经济发展的最大需求。
“今年是村改工作启动以来的第二年,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郭文海强调,区镇资源要进一步向村级工业园改造倾斜,区镇联动加快谋划做好连片改造项目的规划工作,同步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同时,要全面落实《佛山市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创造性落实涉及村改的11项省级政策,掀起新一轮改造热潮
过去40年,顺德通过产权的转移实现率先发展。如今,摆在顺德面前的是,如何通过空间的释放来支撑下一个40年的发展。
通过村级工业园改造,充分激发企业家和市场的强大活力,在公平市场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存量优化和增量提升双管齐下,顺德这条二次“工业化”的道路正越来越清晰可见。
■链接
顺德树典型样板为村改“壮胆指路”
村级工业园改造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一个项目能成功推进,需要所在镇街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相适应规划,也需要相关村居在一线积极作为,突破改造“坚冰”。
在过去一年的“攻坚期”中,顺德区各镇街涌现出一批典范项目,给2019年村级工业园改造壮了胆、指了路。
镇街树典范啃下改造“硬骨头”
细滘工业区因为物流、金属加工等产业,成为顺德改革开放发展见证人。但是这些至少20多年的厂房,普遍存在土地利用率低、单位产出率低、消防安全隐患大等问题。
为此,容桂街道将细滘工业区105国道以西片区310亩,纳入2018年村级工业园改造示范项目。由政府根据土地管理、征收等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经村集体同意后,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并给予村民相应补偿和安置,征收的土地再以公开出让的方式进行开发建设。它是政府直接征收,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典型。
“细滘村级工业园最终项目方案表决得到村民95%以上的同意率,很多村居知道后,从原来不主动,到现在倒逼政府来帮他们改造。”容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主任龙仲英指出,细滘工业区改造是街道遇到最难的村改项目,该项目片区土地产权复杂,村集体、私人、农用地、国有用地都有。
经过摸索,容桂街道达到了预期目标,政府对该范围内100多家违规企业进行依法关停,形成淘汰落后产能的倒逼机制,近期项目一期将有地块推向市场。
“容桂中小企业多,但很多是无序发展,尤其是街道土地平均开发强度接近70%,必须要加快村级工业园改造。”龙仲英表示,今后容桂的村级工业园改造方向一个是为现有的优质企业增资扩容提供载体,另一个就是要承载来自深圳、香港的溢出效应。“深中通道建好后,容桂到深圳前海车程就是45分钟,而且深圳有些企业家也谈到目前顺德营商环境很好,值得投资。”
以实体经济为发展根本的顺德,同样需要“绿水青山”,所以在自创政府直接征收改造模式同时,当地还创新实现伦教北海工业区的“政府生态修复型”模式,其范本可供全区及兄弟城市借鉴复制。
“如何还原顺德水乡特色,我们通过与企业协商,政府收储土地后将低端、污染严重的旧厂房拆除,随后进行生态修复。”伦教街道党工委书记卢德全表示,北海工业园区复垦复绿计划完成900多亩,去年已经完成380亩,今年还将完成390亩复垦复绿。
借助这个项目,可以大幅提升伦教街道人居环境、城市品位,间接提升了区域土地价值,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区位优势同步进行。
村居求解项目利益“公约数”获认同
一年时间里,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路径能从自上而下推行,到上下齐心协力,一大关键是村居抓住当前发展瓶颈进行攻坚,让村民认同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多年前,龙江镇仙塘村是顺德有名的“问题村”,凡是遇到村集体讨论大事都无疾而终。但是仙塘工业区(一期)改造项目地块于今年4月9日顺利挂拍,由万洋集团以1.83亿元成交价摘得。
仙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赖珠兴表示,仙塘工业区(一期)占地面积153.72亩,是全区首个以“集转国+挂账收储公开出让”方式实现改造的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也是全区容缺审批示范项目。仙塘工业区(一期)项目定位为智能家居制造产业园,规划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打造成一个宜产宜居的现代化智能园区。
“我们给搬迁企业主做工作,并且聘请第三方咨询公司作出补偿报告,按照15元/月/平方米补偿标准计算,要比企业主自己卖地更赚。”赖珠兴指出,通过20多次宣讲会,给村民讲深讲透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必要性及相关利好政策,最终以85.13%的通过率通过了改造方案。
对于获得仙塘工业区(一期)开发权,佛山顺德万洋众创城项目总经理周祖泰对顺德高效服务点了赞。“在拿地后的6天时间里,区、镇有关部门放弃周末休息为项目召开了两次会议,而且我们项目通过信用审批、容缺受理等方式,缩短了开发时间,原来预期是24个月完工,可能15个月后就能交付使用。”
与仙塘村一样,处于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的乐从镇上华村,对村居产业升级、环境再造有非常迫切的需求。
上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剑雄表示,乐从上华村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作为顺德首创的“企业长租自管型”村改模式,确确实实给村民带来了红利。
与美的置业的合作明确村集体收益每年以2%速度递增,而且满30年后物业还会归村集体。经过测算,这30年改造期,企业要为工业园改造、营运投入6亿—8亿元。“为了让村民没有顾虑,相关方案都是通过多次讨论后确定,最终股东投票通过率超过80%,而且工业园区改造项目以及利益分配都写入小册子,每家都会有一本,确保园区改造顺利推进。”
顺德村改“11+12”创新政策本月将全部落地
多项政策走在全省前列
“我们村在2008年左右就提出了改造,但是当时相关的政策力度不够大,直到去年才有了大突破。”乐从镇上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剑雄对顺德这一轮村级工业园改造充满信心。位于该村的上华智能制造产业园去年成功奠基,将打造三龙湾区域的先进高端工业发展载体。
激发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动力,政策创新走在了前列。一年来,顺德先后出台了《村级工业园厂房搬迁工作指引》等配套政策文件28份,包括用地报批、项目报建、产业发展等。其中,去年底开始推行的“1121”行政审批改革,将工业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1个工作日,支撑村改项目加速推进。
“近期目标是‘项目供地之日,所有手续完备之时’,理想目标是‘供地之日,即是项目开工之时’,我们正努力做到。”顺德区村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推行容缺受理、信任制审批等系列配套改革,村改项目的建设速度将会越来越快。例如4月9日挂牌出让成功的龙江镇仙塘宝涌工业区(一期)地块,计划4月23日就正式动工。
不断叠加的政策红利,为村改保驾护航。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广东省赋予顺德率先建设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政策中,涉及村改的占了11项。在此基础上,顺德进一步解放思想,再创新了12项村改新做法。
截至目前,“11+12”创新政策落实及配套文件制定工作基本完成,有15项已全部正式落地。其中,6项已正式出台5份文件,9项不需出文件但已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副局长俞飞燕介绍,“其他8项已完成配套文件起草,正在走发文流程,五一前可全部落地。”
在“11+12”创新政策中,最重要的土规调整、新型产业用地、土地混合开发、土地一二级联动、单一主体归宗改造、违法用地处理等工作政策措施已全部落地。“新型产业用地(M0)和混合开发政策已正式出台,相比深圳、东莞、广州更具吸引力。”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三旧改造管理科副科长辛彩红说。
“顺德的M0产业用房可分割比例达到了100%,可配建比例达到30%,且其中15%能够面向入园企业进行销售,不延长年限不需补交地价,土地使用年限给足五十年,这些都比其他城市力度更大。”在辛彩红看来,从区级政策到省级支持,很多方面都难以找到比顺德力度更大的地方。
■数读顺德村改
本轮村改启动前:
全区382个村级工业园,占地13.5万亩,拥有1.9万家企业,占用全区已投产工业用地面积的70%,却只贡献27%的产值和4.3%的税收。
过去一年成效:
(1)截至4月14日,382个村级工业园已有80个园区105个项目启动改造,44个园区启动拆迁,累计完成土地整理5654亩、复垦复绿406亩、新建厂房206.5万平方米、关停淘汰落后风险企业1645家。
(2)出台和拟出台一批优惠政策:先后印发各类政策文件共28份,其中3月份以来新印发政策文件7份。目前正在征求意见,或已完成征求意见,正走办文流程,待印发的政策文件共13份。
(3)成功探索6种改造范例:企业长租自管、政府统租统管、政府直接征收、政府挂账收储、企业自主改造、政府生态修复。
2019年计划:
全区既定村改工作目标任务是“1338”,即完成拆除改造提升破旧厂房13000亩、复垦复绿3000亩、新建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另有综合整治任务9000亩。

⑧ 顺德打出“村改+人居环境整治”组合拳

北滘镇黄龙村将统筹规划整村改造,让两大攻坚战齐头并进。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一场新的、力度不亚于“村改”的攻坚战已然启动,正在佛山顺德“村改”势如破竹、发起年度总攻的关键时刻。

河涌漂浮物、生活垃圾、简陋公厕、散乱园区……顺德这次把目光瞄准了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日前,顺德举行了全区乡村振兴暨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并发布了《顺德区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三清三拆三整治”等重点环境整治任务将在今年底前完成,镇村人居环境整治“1+5”政策体系也即将成形。

“我们要直面顺德乡村振兴、镇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一场镇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大会战、攻坚战。”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表示,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要与“村改”攻坚战一同谋划、一体推进,共同支撑顺德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 熊程

立即行动 今年底前80%以上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顺德发动区、镇、村三级共同参加的“千人大会”不多,去年4月举行的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动员大会是一场,本月13日举行的乡村振兴暨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也是一场。位于区政府的主会场内,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与各镇街主要负责人齐聚,各个镇街和村居也设置了分会场进行实时视频连线,各分会场还在会后立刻进行了部署落实。

镇村人居环境整治看似“小问题”,实际上会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兴起的制造业重镇,顺德过去在镇村人居环境方面不可避免地积累了一些难题。要率先建成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就要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

“顺德农村问题历史欠账多,在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方面存在不足,与顺德‘全国百强区’之首形象不符,要下定决心解决。”郭文海说。

会议透露,顺德将立即启动镇村破旧农舍、脏乱厕所、乱搭乱建等建筑的大拆除工作。将全区河涌清单列出来全面排查,科学系统、全盘考虑、先急后缓研究推进河涌治理,尤其是清理漂浮物。“三清一改”“三清三拆三整治”等重点整治任务计划在今年底前完成,确保80%以上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实现镇村人居环境大改观。

顺德计划到2020年底前,全部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5%以上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各镇(街道)完成农村公厕的全面提升,村庄保洁覆盖面和垃圾治理率达100%。从2020年起争取用三年时间,新增污水管网1200公里。

“双战”合力 走出有顺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过去一年多来的“村改”,为顺德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局面,也为解决历史欠账、推进镇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新的契机。

随着“村改”年度总攻的火热开展,顺德今年制定的两万亩旧厂房改造目标实现在望。镇街、村居进入重新规划城乡格局、梳理发展空间的关键时期,人居环境整治也要同步开展。“村级工业园改造是顺德乡村振兴的一个历史节点。”郭文海说,要在坚定不移打好打赢“村改”攻坚战的同时,全区总动员,再打一场攻坚战。

事实上,村级工业园改造也已经为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打开了一道口子。“村改”的势如破竹推进,不但将村级工业园的环境治理提到新的层次,而且推动了镇村党组织建设、基层治理、高素质人才等全方位的发展。尤其是经过“村改”磨练的干部和工作机制,有望在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中发挥关键作用。

“村级工业园改造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高质量发展,一头挑着乡村振兴。”郭文海表示,“村改”攻坚战和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是融为一体的。在强力整治人居环境的同时,顺德要结合“村改”统筹规划新农村建设,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走出一条有顺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近期顺利完成“村改”目标的北滘黄龙村,有望成为两大攻坚战齐头并进的标杆。郭文海说,黄龙村等有一定基础的村居,要统筹规划整村改造,包括引导村集体、农民把从“村改”中获得的收益投入到人居环境治理上来,做出连片改造示范。

建立机制 激发村民“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积极性

“召开此次会议意义重大,顺德城乡不协调问题突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存在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村管理体制机制。”郭文海表示,顺德将出台“1+5”系列政策,为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完整的制度保障,实施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园区、美丽河湖、美丽廊道等五大行动。

为了推进五大行动,顺德将像“村改”一样运用群众路线。“政府不要大包大揽。”郭文海说,党群先锋队、基层网格员、工青妇组织队伍、乡村振兴促进会、各类志愿者组织都要充分发动,让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其中,尤其是要全面激发村民“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管”积极性,引导群众互相监督、自觉维护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同时,还要发挥好党员企业家、退伍军人等群体作用。

同时,顺德将要加快推进农村治理综合改革。郭文海说,要加快农村管理体制机制研究,在推进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时同步推进农村治理综合改革。此外,顺德要坚定不移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要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通过培训、交流等不同形式不断提升农村党组织、党员队伍的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质。

这场大会战也将是区、镇、村三级联动开展。在郭文海看来,各区属部门不能简单将任务推到镇村,要像攻坚“村改”一样,与镇村“一个战壕同作战”;各镇街则要组织好力量,积极动起来,区、镇、村合力打赢这场攻坚战。

顺德还将建立财政投入导向机制,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卫生等部门的相关专项资金优先投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探索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在确保完成干净整洁任务的基础上,集中资源重点建设示范镇(街道)、示范村(社区),打造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

⑨ 园区工改是什么

指通过淘汰关停一批、功能转换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实现产业集聚和园区集中连片发展,全面达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违法建设、保障消防安全、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结构等目标。
淘汰关停一批。位于工业产业区块外,经论证不符合现有产业、环境保护等准入要求的村级工业园,应采取严格措施限期关停,按规划推进土地复垦复绿等,提升人居环境。
功能转换一批。位于工业产业区块外,经论证符合现有产业、环境保护等准入要求的村级工业园,园内企业应向区块内工业集聚区搬迁集中、整合入园。搬迁、整合后腾出的土地按照规划进行功能转换,优先满足区域公共配套、市政交通配套设施需求。
改造提升一批。对于适宜保留产业发展功能的村级工业园,结合其区位条件、用地规划、产业现状等实际情况,引导完善用地、规划、建设、环保等手续;采取拆除重建或综合整治的方式进行“工改工”(不改变现有工业用地性质,继续保留工业发展用途的改造模式)、“工改新”(为适应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的空间需求,利用现有工业用地,用于发展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测、无污染生产等环节及其配套设施的改造模式);结合市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开展产业转型升级。

⑩ 如何解决村级微小企业用地难

一、即要抓大,也不能放小。众所周知,开发园区喜大厌小、抓大放小,项目越大、占地越多,就越受园区的欢迎,而且地价更为优惠。一样手续程序,大项目一个,可抵几个、甚至几十个小项目。要改变这种做法,红花也要绿叶扶持,企业的分布亦然。各级政府,特别是经济开发园区,要有全局的观念,不怕繁琐,多费心思,多做工作,同门槛、同地价,将中小企业引入园区。
二、加大收回闲置土地的力度,切实有效地扶助中小企业。我国本就人多地少,在晋江,一边是山,一边是海,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但是,却有部分企业或存在“圈地”的行为,或其他因素而没有实现项目投产。他们占据了土地,却三五年甚至十头八年,久久没有上马建设,使土地长久闲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一定要依法办事,对那些违规超时项目,该收回的收回,该赎买的赎买,盘活闲置的“死地”。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问题特殊处理,及时解决园区土地征收的遗留问题。我们尚有部分工业园区,因为存在三两户被征收者没有签协议,或已签协议,却赖着不履约,致使成片土地没法及时开发建设。应切实考虑被征收者利益,加大征收力度,多渠道动员,或适量增加补偿,拿出“拆迁干劲”,用于土地征收,尽快解决矛盾。
四、政府适度投资,建设廉租厂房,缓解供需矛盾。有些中小企业因为资金有限,自建厂房确实比较困难。建议有条件的开发园区,由政府投资建设一定比例的廉租厂房。如果鼓励中小企业使用标准厂房,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用地的实际困难。对于廉租厂房,企业可以是长久租用,也可以先租后赎,分期付款。对于新兴的中小企业,国际上一般通过企业孵化器予以扶持,在企业创办初期,提供资金、管理等多种便利,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使企业“做大”。
我们注意到,市委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我市将实施发展空间拓展提升和优化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并落实一系列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促进其发展迈上新台阶。

阅读全文

与如何做好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追尾修车店多少钱 浏览:668
汽车补漆效果如何检查 浏览:829
宝马迷你跑长途怎么样 浏览:548
襄阳市工业学校升学哪个大学 浏览:928
奔驰精灵涨紧器怎么拆 浏览:228
汽车电源能用多久 浏览:414
奔驰cls机油加多少 浏览:489
汽车发动机温度正常是多少 浏览:240
大连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哪个好 浏览:625
什么能代替工业氧气 浏览:533
绿驰新能源汽车多少钱 浏览:395
徐州工业烟厂怎么样 浏览:606
汽车评测视频有哪些 浏览:508
汽车方向油一般换多少钱 浏览:367
汽车12v继电器哪个牌子好 浏览:994
汽车皮座椅怎么去污 浏览:722
奥迪冷媒多少个压力 浏览:632
轻工业国家怎么样变成重工业国家 浏览:807
北京汽车商业险退保需要多久 浏览:153
宝马两个门都有什么车型 浏览: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