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我县工业经济新作为
一、要充分认识新常态给我县工业经济带来的挑战
一是增速的挑战。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增长虽然取得长足的发展——三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接近翻一番。全县工业经济增长趋于常态,仍处于合理区间,但我县工业总量与合肥市、其它县区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差距拉大。庐江工业短腿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庐江工业发展的压力增大。
二是内生性增长动力的挑战。由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时期。我县工业也是如此,我县工业企业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力强、科技含量高类型的企业很少,过去的增长主要是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和廉价劳动力、自然资源支撑,保持着一定的高速增长优势。现在面临着原有动力减弱的挑战,主导产业矿业由于受市场的影响,矿石产量增加,价格降低,整个矿业经济增幅缓慢。其它产业,由于受用工、融资等要素成本增加的影响,增长动力难以为继。
三是工业投资乏力的挑战。工业发展离不开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近年来,我县工业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增速却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投入的质量不高。从近年企业项目看,近年总投资在20亿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仅有1个,即安徽铜冠矿业有限公司,目前还处于项目工程建设中,10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仅有7个,其中矿业项目占4个,实质性开工建设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大项目很少,庐江面临着工业投资乏力的挑战。
二、要在新常态下彰显新作为
新常态是新挑战,也是转型发展新动力和新机遇,既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也要科学制定战略战术,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一是在新常态下要大有作为。庐江历史人文,资源禀赋,闻名遐迩。区划调整以后,我县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各类优势越来越突出,庐江大有作为。庐江工业总量小,有很大发展空间。庐江工业仅占全市工业总量的2.2%左右。县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引擎潜力还未充分发挥,龙桥工业园还处于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的起始阶段,园区发展空间很大。庐江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庐江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矿业经济是我县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业的主导产业,但矿业深加工产业链一直没有形成,资源优势不能形成产业优势,更没有形成经济优势,因此我县工业发展潜力很大。我们要科学分析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新变化,分析其原因,谋求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新机遇,不能顺势而下,而应积极应对。
二是在新常态下要敢于作为。坚持“工业立县”战略不动摇,做到“立思想、立政策、立机制、立项目、立园区”真立真行,敢于作为,敢于先行。要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寻求重大项目突破。突出“产业第一”导向,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区位资源优势,以产业链合作为主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努力使我县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力争形成矿业及其深加工千亿元产业集群,磁性材料及电子、机械制造及汽配两个百亿元产业集群,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建材、轻纺业三大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以二产发展带动三产发展,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三是在新常态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应新常态发展新要求,自觉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发展规律,自觉走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路。庐江是省会合肥南部副中心,又有合肥空间发展战略规划“1331”庐南产业新城。建设美好庐江,要以高度警醒的生态自觉,统筹划定好产城发展边界,站在全市、全县长远发展的大局,规划好庐南产业新城的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不能盲目追求产值投资最大化,对沿海、大城市产业转移的项目要实行严格的环保审批,大力发展和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牵动性强企业,大力加快淘汰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实现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朝着环境友好型工业方向迈进。
四是在新常态下为企服务要亲力亲为。经信委作为工业企业服务部门,服务企业是我们主要职责,工作不能错位,要按照工业立县的总要求: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坚持服务工业经济三项制度,创新服务方式,坚持问题导向,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对“企业家恳谈会”活动中梳理的解决中和未解决问题跟踪督查,加强调度,限期解决。对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向企业详细说明原因,要引导企业规范管理,开拓市场,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② 什么叫升规入统,升规入统的目的,意义,对企业的好处,及其资料
升规入统的意思是升级自己企业的规格,纳入统计范围内的企业。指导帮助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升规入统把做大工业企业作为重要目标,把工业企业纳规入统工作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把扩大工业企业监控监测覆盖面、真实反映工业发展水平。工业企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推进地方跨越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指导帮助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提升工业经济总量。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3-3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③ 如何加快食品工业的措施
食品工业加快发展意见
公务员之家 2010-02-01
一、充分认识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食品工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也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和优势产业。
近几年来,我市食品工业获得快速发展,到20*年,全市食品工业企业达到1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3亿元,销售收入38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均达到10%左右。拥有九个“中国名牌”产品,四个“中国驰名商标”。已成为全国着名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啤酒饮料、面粉加工、烟草等行业也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市食品工业还存在规模总量相对偏小、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外向度较低、规划布局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食品工业强省的具体举措;有利于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改善民生。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适应消费升级和食品安全新要求,以“创新、优化、升级”为核心,以“产业支撑,龙头带动,打造品牌,壮大规模”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增强创新能力,支持项目建设,推动集聚发展,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构建比较优势突出,产业带动明显,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布局合理的现代食品产业新体系。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部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国家名牌达到12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5个;国家级行业技术中心达到3个以上;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将我市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食品工业强市和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食品工业大市。
三、发展重点
(一)做大做强速冻食品,方便、休闲食品,面粉、粮油加工、啤酒,烟草行业
1.速冻食品行业。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要,改良配方,改进工艺,继续做大总量,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巩固全国冷冻食品生产基地,加快行业国际化进程,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2.方便、休闲食品。加快方便食品新产品开发,向多品种、营养化、高品质方向发展,扩大现有市场占有份额。以满足休闲、旅游、嗜好为重点,开发各种风味、强化营养的焙烤食品;加快发展糕点、果脯、肉脯、糖果、干果等风味独特、营养健康的休闲食品,满足市场细分需求。
3.面粉、粮油加工。采用面粉改良、保鲜防霉等新技术,加快专用面粉与传统主食品的融合,大力发展各种专用面粉,培育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发挥我省花生、芝麻、油菜籽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精制油、专用油、大豆蛋白等深加工产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郑,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面粉生产和粮油加工基地。
4.啤酒行业。进一步拓宽市场,加大研发力度,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建设全国啤酒生产基地。
5.烟草行业。扩大一、二类卷烟生产规模,提高新产品、精品等优质烟的比重,进一步做大品牌,加快年产高档卷烟150万大箱生产项目,形成规模优势突出、产品结构合理、经济效益显着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二)培育壮大饮料果蔬加工、乳制品、添加剂、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1.饮料果蔬加工业。实施名牌战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果蔬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加快大枣等名优果蔬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2.乳制品行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发展纯奶、酸奶和含乳饮料等主导产品,开发高端产品,做大品牌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建设高标准优质奶源基地;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产业整合步伐。
3.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大豆蛋白、骨素、木糖醇等新型天然食品添加剂,开发生产与高档方便面、方便汤、调理菜肴等相配套的膏状、液态方便调味料,提升具有优势的干粉复合调味料的产品档次。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传统酿造产品规模化、现代化生产。
4.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以满足畜牧、水产养殖为重点,加强饲料行业的监管,为畜牧、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安全的饲料。
(三)加快发展食品机械、包装印刷业,食品物流产业,食品观光旅游产业
1.食品机械制造、包装印刷业。立足技术创新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加快发展高生产率、自动化、单机多功能的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业。
2.食品物流产业。加快规划建设符合食品保质、卫生、安全要求的冷链物流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完善物流配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
3.食品观光旅游产业。充分发掘我市食品文化内涵,将其转化为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优势,把食品生产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
四、主要措施
(一)培育龙头企业
1.鼓励食品企业做大做强。选择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上市融资,扩大规模,尽快成为国内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挖掘一批传统品牌,推进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
2.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食品龙头企业以强化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多种方式,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控股、参股,迅速扩张,壮大规模。
(二)创建知名品牌
1.鼓励企业创建知名品牌。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国家及省、市名牌。每年组织评选“*市十大食品名牌产品”,对入选企业给予表彰并优先推荐参加省和国家名牌评选;对获得国家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食品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2.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对在中央一级媒体做产品广告的食品生产企业,按照宣传费的1%予以补贴,最高补贴不超过300万元。
3.鼓励食品企业参加各类展销活动。鼓励食品企业参加各类食品展销活动,对参展企业进行补贴,补贴金额根据参加展会的规模、层次等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不超过参展费用的70%。
(三)推进技术创新
1.加强食品工业创新体系建设。瞄准国际食品工业发展趋势,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支撑,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食品工业创新体系。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产品开发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食品工业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支持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
2.鼓励企业新产品开发。对食品生产企业研发并认定的单项新产品,自认定之日起一年内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获得A级、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和30万元。
3.鼓励企业提高装备水平。鼓励企业采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更新和改造,加大设备和食品安全、节能环保设施投资,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对食品企业新建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或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经审核,财政按照其设备投资额的5%给予补贴。
4.支持食品企业节能环保生产。采取切实措施,加快食品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5.鼓励企业创建人才培训院校。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院校(所)联合创办行业专用人才培训院校,或单独创办行业人才培训院校。
(四)推进集聚发展
1.科学制定规划。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加快编制《*市食品工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加强重点食品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鼓励引导骨干企业做好发展规划,引导企业配套协作,实现集聚共赢发展。
2.推进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大对重点食品产业集聚区的支持力度。鼓励重点食品产业集聚区加快食品机械、装备制造、印刷、包装、食品物流及食品企业观光旅游产业发展,建成产业关联度高的现代食品产业集聚区。
3.加快原材料基地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统一规划和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用化的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向产业链前端延伸,通过联合、租赁等方式,稳定企业与原料基地的供需关系。鼓励乳制品加工企业创建、参股建设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对日处理50吨以上的乳制品加工企业自建的标准化奶站,一次性补贴20万元。
(五)健全食品安全体系
1.推进食品标准化认证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食品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建立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质量安全体系,推广食品行业良好作业规范。
2.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农业种养殖和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重点环节的全程监管和溯源体系建设,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3.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坚决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4.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整合现有的检测资源,形成企业自检、行业自律、部门监督抽检的覆盖全面的检测体系。对购买先进食品检测检验设备的企业,经审核,按购置设备款的10%予以补贴。
5.加强食品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宣传、强化食品企业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
(六)建设现代食品物流和市场网络体系
运用现代食品物流理念和信息技术,围绕食品生产企业和终端消费市场,建设一批设备齐全、设施完善、信息化水平高、辐射功能强的全国性综合食品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符合食品保质、卫生、安全要求的冷链物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搭建工商对接平台,推动我市食品进入城市商超和连锁超市。
(七)营造良好环境
1.加大对食品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每年设立3000万元食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食品产业发展。
2.优先保障用地。优先安排和保障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建设用地,积极引导食品生产企业集约利用土地。
3.简化项目审批手续。简化重点企业新扩建和技改项目审批手续,对重点食品企业建设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审批制度。
4.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支持力度。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流向食品工业。创新机制,改进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5.鼓励企业增加就业。鼓励食品生产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减少裁员。对稳定就业岗位的食品生产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其劳动力增量部分,给予适当补贴。
6.开展产业发展信息服务。建立食品工业统计和信息服务制度,及时分析和发布产业发展信息,引导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八)强化组织推动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工业发展的领导。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为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各食品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协作,避免无序竞争,实现优势互补。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协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使其在行业管理、行业规范、行业合作、信息交流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④ 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我县工业经济新作为
转载 一、进入新常态下的我县工业经济最新变化
今年8月份,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化发展阶段,我县工业经济增速和增量持续放缓,同时受到人力资源等要素资源持续增上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强,受上年同期基数高以及经济波动下行等因素影响,我县工业用电量增速出现2011年6月份以来首次增速低于10%(1、2月份除外)。
1、工业经济用电整体滑下明显。受国内经济形势趋紧的影响,8月份我县工业企业减产停产增多。8月当月,六大绿色产业实现用电7193万千瓦时,环比下降1.7%,其中中板材、纺织、新能源、食品、照明五大产业分别环比下降8.42%、5.68%、15.02%、18.19%、12.35%。仅装备产业小幅上升了6%,六大产业8月份的集体下滑,导致全县工业用电的增速下滑。
2、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截止8月底,全县停产企业85户,其中今年暂时停产企业53户,土地拆迁治理企业32户,较去年同期新增27户。在全县1310户一般纳税人企业中,8月份当月用电环比下降的企业达到269户,占比达21%;516户一般规模企业中,136户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占工业企业总数的26.3%;194户企业当月产销售低于去年同期,占企业总数的37.6%。
二、应对经济新常态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主导产业链条向高端攀升。以现有龙头企业为主体,排出为其配套的上下游项目,进行针对性招商选资,重点突出闽商企业招引。在土地规划和信贷支持上予以倾斜,引导绿色食品招引培育龙头企业;绿色纺织完善印染环节,做大化纤产业规模;绿色板材发展家具等终高端产品等,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领域和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力争年内各主导产业内部实现科学的专业化分工与配套合作,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继续做大绿色纺织、绿色板材等传统产业规模的同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三是做大新兴产业规模总量。设立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扶持专项基金,加大新兴产业项目土地指标、融资、用工等要素保障,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和软件、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新兴产业。
(二)实施培大扶强战略,打造骨干型龙头企业
一是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程。围绕29家大企业(集团)年度培育目标,引导各类要素、各种资源、各项政策向列入培育的企业集中。同时,引入战略管理咨询机构,对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会诊”,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龙头骨干型工业大企业(集团)。二是实施“百企升级”工程。对全县所有规模企业按区域分类,安排乡镇、部门负责人挂钩帮扶,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全方位服务。实行企业问题分级会办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三是实施规模企业“工业再造”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对排定的37户有能力扩大再生产的规模企业,实行“一企一策”量身定做扶持政策。
(三)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大力推行科技创新券。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券引导作用,积极推动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二是加快打造泗阳品牌群体。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美誉度,加快形成泗阳品牌群体;三是全面推进企业“两化融合”。以“数字企业”创建为抓手,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四是大力推动企业管理创新。通过组织企业家进名校、进名企学习考察活动以及建立企业家俱乐部等方式,加强本土企业家管理能力培训,着力培育企业家创新思维,增强创新管理意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园区
一是化纤产业园。积极承接苏南纺织产业转移,做大园区规模。充分发挥化纤产业集群、新晨化纤、海欣纤维、聚润纺织等骨干企业引领辐射作用,鼓励企业走配套发展之路;加强印染环节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我县绿色纺织产业发展配套能力。二是轮毂产业园。围绕铝合金材料、轮毂配件、模具、涂装等环节开展招商选资,延伸完善轮毂产业链条,发挥轮毂产业创新中心作用,加大轮毂产品、设备自主研发力度。全力推进长青铝业、华晋铝业、士弗瑞轮毂等项目建设,全面投产达效。三是食品产业园。依托现有的洋河产业园、御珍酒业,加快酿酒产业发展,将我县酿酒产业打造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好彩头、福润肉类、顺祥食品等龙头食品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外引内培,加快形成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
⑤ 造纸企业如何做强做大 做强做优
造纸,这个缔造了人类辉煌的四大发明之一,如今却遭受现代社会环境文明的拷问。 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以说明造纸业的处境。在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造纸企业仅有3家入选。其中,晨鸣造纸集团以年销售额89.6亿元、排名第141位;金东纸业(母公司为金光集团)以年销售额63.5亿元、排名第383位;华泰集团以年销售额55.1亿元排名第429位。3家造纸企业的年平均销售额为69.4亿元,仅占500强企业年平均销售额234.9亿元的29.5%;三家总销售额占500强年总销售额的不足0.2%。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纸业环保高层论坛上,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李新民介绍说,造纸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仅为2.2%。 与以上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4年,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字,在国家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总量仅次于化工制造业,每年产生废水31.8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16.1%;按废水中最重要的化学需氧量指标(COD)来看,全国工业COD总排放量为509.7万吨,造纸业占到了33%。 同时,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王世成告诉记者,我国造纸业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我国造纸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0%和14%,仅次于美国。而同时造纸业属于我国轻工业中唯一总量短缺的行业,生产与需求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不仅总量有缺口,而且产品结构性矛盾也很尖锐。2004年,全国造纸业用汇达80多亿美元。 这是一个需要做大做强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面临极大挑战的产业,它的发展面临着一道道重要的关口。 环保与发展的矛盾 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看,发展造纸业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指出,要把发展我国的造纸业提到国民经济安全的高度来理解。这是由造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决定的。 首先,我国纸的消费每年以10.9%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纸消费国。 其次,我国纸产量增长也很快。 我国机制纸和纸板产量从1990年的1372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4849.33万吨,增加了3.5倍,从2001年开始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产纸国。假如我国所有的纸产品需求都靠进口来满足,这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不发展是不现实的,但污染问题又不容回避。 我国造纸业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一是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过低。20世纪90年代,我国有造纸企业1万多家,其中90%以上是一万吨、甚至几千吨的小厂。经过整治小造纸厂,关闭大量万吨以下小厂后,2003年我国仍有造纸企业3500多家,是世界上造纸企业最多的国家,平均规模仅有1.2万吨。截至2004年,中国纸业达到100万吨规模的企业仅有3家。因为缺乏必要的环保设施,小造纸厂往往成为污染大户。据调查,大多数中小纸厂排放的污水,其COD指标都超出国家标准3倍以上。 其次,中国纸业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根源来自草浆造纸。尽管国际上普遍采用木材造纸,但考虑森林覆盖率低的特点,我国以麦草作为造纸的主要原料。近年来,草浆造纸带来的弊端不断突显。中国纸业的主要污染源是草类制浆和漂白工程排放的废液。南京林业大学李忠正教授解释说:“草浆黑液由于其含硅量大、粘度高、滤水性差,造成草浆黑液提取率低,一般只有80%~85%,而木浆可达到95%以上,例如国内新建的木浆厂————海南金海可达到98%以上。其次,碱回收率低,一般只有65%~75%,而木浆厂可达98%。再者,草浆造纸用水量大,国家规定的指标为每吨130立方米,而先进的木浆厂每吨只需要36立方米。用水多,废物排放也多,草浆厂中段废水排放的污染物量比木浆高出6倍~7倍。”而且以草浆为主制成的都是中低档的产品,而我们大量需要的高档纸和纸板,都是以木浆为主要原料的。 再次,造纸业环保设备投资巨大,成本较高,小规模造纸企业无法承受也是造成污染的一个原因。一个造纸厂的环保设备涉及水、气、声、渣等各方面,一套设备少则几百万元,高的则达数亿元,如金东纸业目前投入环保设施的经费已达9亿元,刚刚开工的金海浆厂的环保设备更达到24亿元之巨。如此高的设备成本,往往为规模小的企业所无力承担。 事实上,在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压力下,纸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制浆技术方面,以少排放或不排放有毒的AOX(有机卤化物)为目标的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造纸化学品的发展、大型高速纸机的开创,大大降低了造纸用水量和污染物负荷;同时,废水治理技术也已非常成熟,现代纸业已不再是重污染产业;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有能力进行环保设备投资,因此能够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据中国林纸企业家俱乐部统计,产量占中国纸业40%以上的大型造纸企业,其COD排放量不到全行业的10%。如晨鸣纸业2004年产量260万吨,COD排放量为1.5万吨,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17%;金光集团500多万吨总产量,COD总排放量仅为5200多吨,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 林浆纸一体化模式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徐大平教授介绍:2004年的木材和锯材的进口量接近我国产量的一半,外贸依赖度极高。另外,中国还进口了2451万吨的纸浆、废纸和纸产品,大约相当于1亿立方米木材的产量。“如不能在短期内加快速生丰产林建设,加大科技进步对速生丰产林产量提高的贡献,利用有限的土地生产更多的木材,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有钱也买不到木材的局面。” 中国要解决林业资源紧缺问题,必须依靠大力发展人工林政策,调整产业布局。对此,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2004年颁布了《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明确强调了实施“林浆纸一体化”的政策,即鼓励国内造纸企业大力营造人工速生丰产林,让造纸业自己逐步解决原料问题。 在国际上,为了解决造纸业与森林资源稀缺的矛盾,发达国家很早就推行“林浆纸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该模式在市场机制下将林浆纸三个环节整合在一起,让造纸企业担负起造林的责任,自己解决木材原料问题,发展生态造纸,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的产业格局,促进造纸企业永续经营和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推行林浆纸一体化模式。不过,20多年过去了,全国已经种植速生丰产林面积不到300万亩,仅占整个速生林规划面积的1.4%。为何如此?中国制浆与造纸研究所所长曹振雷分析说,目前我们的林业资源管理政策,主要以保护森林资源、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为基础,并未考虑速生丰产林;而且,林木资产的处置权和采伐权仍由国家严格管理,企业并不能将其纳入真正市场化的经济链中。加之,企业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涉及多个政府管理部门,由于管理职能分割,难以发挥对造纸企业的宏观调控职能。 可喜的是,在林浆纸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中国几个大的造纸集团发展起自己独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种集团化的经营战略通过将制浆企业、造纸企业与营林造林基地三类企业有机集合在一起,开展林浆纸一体化生产与经营,形成了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林浆纸协同发展的造纸工业新格局,实现了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金东纸业为例,目前该企业累计投入环保设施经费已达9亿元,从水、气、声、渣各方面进行了污染物的防治,三废治理、噪音控制、粉尘治理等均达到了国家控制标准;并且,金东纸业每年通过废弃物回收处理所获得的收益达到1.1亿元。实践已经表明,通过循环经济模式,现代造纸业不仅不再是人们观念中的“污染大户”,而且完全可能也应该建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产业。 产业政策寻求突破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纸业环保高层论坛上,获得“国家环境友好企业”荣誉称号的金东纸业和昆山钞票厂等联合向行业发出“中国绿色纸业倡议”,林浆纸一体化经营模式成为论坛的热点。 论坛上,有关专家指出,应该鼓励造纸企业做大作强,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关停并转和重组整合等方式将污染严重的小纸厂淘汰出局,发展强势企业集团,为在造纸行业全面实现循环经济创造条件,使之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环保中来,从而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税收政策上,建议税收、补贴等政策向开展“林浆纸一体化”的造纸企业倾斜,用市场价格的杠杆作用推动中国造纸业走上循环经济之路,鼓励企业增加环保收入,开展林浆纸一体化的生产和经营。 努力扩大木浆原料来源,提高木浆供给率是与会专家开出的第二剂药方。除了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营造速生林外,要扩大废纸回收利用,以缓解造纸原料紧张的局面。废纸作为造纸原料生产纸和纸板,可以减轻污染保护环境,还可以减少森林砍伐,节省原生纤维资源。有关资料显示,日本废纸回收率达到78%;德国高达83%;芬兰城市的旧报纸、杂志的回收率几乎达到100%;而我国的回收率只有30%。在废纸回收类别的细分上,美国已经达到50多个,我国却简单分为书、报纸和纸板箱三类。日本作为一个造纸强国,纸产量多年来保持上升趋势。而在1990年至2001年的11年间,日本木浆的消耗量却基本保持不变,显然废纸已经成为日本造纸工业的主要原料。德国因为废纸回收量大,回收率高而成为世界第二大废纸出口国。专家指出,应有组织、有指导地进行国内废纸的收集分类和供应工作,设立专门的废纸回收机构,制定统一的废纸分类标准,分类回收,分类处理。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征收木材出口税,引导限制国内木片出口,减少对现有森林资源的采伐应成为我国造纸工业政策取向。专家指出,我国木材资源非常稀缺,但是木片出口每年的量却很大。限制木片出口一个有效措施是征收出口税。 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出台,从2004年1月1日起取消部分木材产品的出口退税,主要包括原木、木制一次性筷子、软木及软木制品、木浆、纸板、纸浆等;2005年5月1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又进一步取消木粒、木粉、木片的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的取消,遏制了木材出口量迅猛增长的势头。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国内市场的供求矛盾尚未彻底解决,而世界各国对木材采伐、出口的限制日渐严厉。 事实上,国际上许多国家都采取增收出口税的办法限制木材出口,以保护本国森林资源。菲律宾在1973年开始就对其木材及制品出口征收4%—10%的出口关税;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木材和新闻纸出口国,在1986年就对出口的木材增收15%的出口关税;俄罗斯对木材出口征收相当高的关税。 因此,专家呼吁我国也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征收木材产品出口税,以保护本国资源。
⑥ 什么叫工业生产总值 应该怎么计算
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工业总产值按“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生产的成果相加。工业总产值包括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采用两种价格。即(1)不变价格(2)现行价格。
(1)不变价格: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它又称“固定价格”。采用不变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主要是用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以保证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时可比。目前采用的是1990年不变价格。
(2)现行价格:指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采用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价格)。报告期的产品销售价格前后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如生产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平均销售价格计算,实际销售价格是指产品销售时的实际出厂价格。工业总产值中有些项目,如自制设备、提供给本企业基本建设和生产福利部门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等没有出厂价格,可按实际成本价或加工费收入计算。
⑦ 如何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跨区域再配置能够为中国经济的下一轮增长提供新的动力,而限制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跨区域再配置则有可能在中长期导致效率和平衡兼失的局面。1、首先,让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农村宅基地所对应的建设用地指标成为可以跨省(区市)流动的资产,特别是应允许跨省(区市)进城的农民工在自愿的前提下放弃家乡的宅基地,将其整理复耕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转让给就业所在地使用,并相应获得当地的户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2、与此同时,未来中国要适度推进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劳动力的地区间流动不再是基于公共服务的差异,而是基于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需求。3、相应地,应改革地方政府官员绩效的考核体制,削弱地方政府对于发展经济的职能,对不同地区的官员考核分别赋予GDP总量增长和人均增长的不同权重,对人口流出地的政府应考核人均GDP的增长,而对于人口流入地,则考核总量GDP的增长,。
⑧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在工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化阶段的飞跃,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当代人见证了一个千年文明古国是如何发展成为世界性工业大国的。
1、1949年—1978年是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这个时期工业化战略的特征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国家指令性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封闭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
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积极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的战略重心逐步转向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市场作用、低成本出口导向、建设开放型经济、基于产业演进规律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8)如何做大工业总量扩展阅读: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70年工业化进程积累了宝贵经验。新中国70年的工业化进程,集曲折的过程和辉煌的成就于一身,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从哲学层面看,新中国成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基本经验在于遵循了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具体来讲,就是遵循了一个大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共性规律,同时又尊重了自己的独特国情,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工业化道路,最终探索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⑨ 什么是工业总产值如何计算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现价工业总产值和不变价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工业总产值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对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作为不变价,又称w定价格。采用不变价计算工业总产值,主要是用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
计算方法:
1、当月产品产量×产品销售单价
销售单价是不含税单价,因为增值税本身并不代表收入。
2、当月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初余额
当月销售收入=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
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当月商品成本
库存商品期初余额=库存商品起初数量×当月商品成本
即: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当月商品成本-库存商品起初数量×当月商品成本
=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库存商品期初数量)×当月销售成本
=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当月产量-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成本
=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当月销售成本)+当月产量×当月销售成本
(1)用产品销售收入或生产成本代替工业总产值;
(2)不遵循生产的原则(产品不是本企业生产的);
(3)期末期初半成品及在制品差额漏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