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德国如何进行工业革命

德国如何进行工业革命

发布时间:2024-06-14 05:35:33

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成就,特点,影响

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电能、内燃机动力以及新兴化学工业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展开。

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国家。德国在电气、内燃机、化学工业和炼钢工业等四个重要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科学成果,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德国经济飞速发展。

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错进行;迅速将科学理论、发明转化为生产力,并大力发展新兴工业;轻重工业同步发展。

1、开始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次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成就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80年代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了成功,都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3、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4、影响

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1)德国如何进行工业革命扩展阅读:

革命评价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Ⅱ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德国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自从德国工业化后,它就可以模仿英国建造工厂,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其资金。德国比英国在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特别是在化学,电机和电力方面。随着1871年阿尔萨斯-洛林被德国吞并,其一些法国的工业基地也归德国所有。

到了1900年,德国的化工业靠染料主导全球市场。当时三个大公司:巴斯夫,拜耳和赫斯特公司(Hoechst AG)和五个较小的企业生产出了上百种染料。在1913年,这八个公司几乎拥有全球90%的染料供应,且其80%主要销往国外。这三家大公司还集成生产基本原料并且往化学的其他领域扩展市场,比如医药,农业化学和电化学。其高层决断由受薪的专业经理人作出。德国染料公司被称为世界第一真正管理的工业企业。当时的研究还有许多分支,比如从化学研究引伸出的制药业。

电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它由蒸汽或水力带动,就能把机械能变为电能。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早在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成了四冲程内燃机,使用煤气为燃料。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格·戴姆和卡尔·本茨提出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90年代,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内燃发动机,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机。内燃机的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电讯事业: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利用这种电磁波,建立无线电通讯的任务,则是由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几乎同时完成的。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Ⅲ 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为何迅速崛起它为什么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1.尽管德国成立时未能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了德国一个巨大的机会。德国统一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德国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节省了德国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消耗,并且从一个高起点开始。

2.在德国发展到20世纪初的过程中,德国的经济实力一直仅次于美国,跃居欧洲第一。此外,快速发展所实现的高度工业化为德国带来了大量的技术工人,这使得德国的领土在两次世界大战后不但没有扩张,反而缩小了,但此后却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使德国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把整个欧洲作为其原材料来源和市场。德国回到欧洲后,以自己的力量掠夺了欧洲许多地区的财富,这也成为后来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

Ⅳ 德国有没有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英国早在19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紧随英国之后于是18世纪末相继展开了工业革命。相比之下,由于深受分裂割据的困扰,德国却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迟缓地开始了它的工业洞让革命步伐(注:也有观点认为,德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19世纪初,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创造条件的时期。首先,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意志诸邦国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仓战争的洗涤,封建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各邦统治者为稳定自己的统治,纷纷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旧的封建制度逐步瓦解,以至德国着名史学家托马斯·尼佩代称这一德国历史上的“大改革时期”,“创造了德意志近代国家和近代社会的基础”。因此,进入19世纪以后, 德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较之以往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展开。其次,以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为特点的农奴制改革为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农奴制改革的过程中,容克地主们通过收敛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而交付的赎金,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许多农民则在人身获得自由的同时,成了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这不仅为即将到来的德国工业革命提供了雄厚的资金,而且准备了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此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已开始拍打德意志的大门。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浪潮首先波及的是西德意志地区,而且来此办工业的起初也是英国人。例如,着名的英国企业家科克利尔兄弟在欧洲大陆纳燃局建立起混合性的企业,在比利时建立起炼铁厂、煤矿和锻压厂的同时,在普鲁士也建立起了示范性企业。英国人因此成了包括德意志在内的“欧洲大陆的段亏老师”。 在德意志地区,较早涉及工业革命的是一些着名的私人企业家。在威斯特发利亚,弗里德里希·哈尔科特就建立起了炼铁厂和炼铜厂,并投资于运河和铁路建设,推动蒸汽船只的使用。几乎与此同时,弗里德里希·克虏伯还在靠近鲁尔地区的埃森建立了德国第一家钢铁厂,而当时的埃森(日后成为德国着名的重工业城市)尚没展示出有什么发展前途,因此,克虏伯此举实有先见之明。在创建工厂的同时,德国的纺织行业中也开始利用英国的机器和技术。早在1783年,德国就安装了第一台水力纺纱机。到1814年,仅萨克森就已有机械纺锭28万枚。1831年,德国已经拥有1000台以上的机械棉织机。当然, 从整体上看,在19世纪30年代以前,德国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还是微弱的。

Ⅳ 德国工业革命特点

德国工业革命晚于英、法、美,这主要因为德国政治上长期分裂,以及16世纪以来农奴制的再版和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国内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但在最初20年,德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1848年革命后,德国工业革命才蓬勃开展起来。到60年代末,工厂制度已在各先进工业区占了主导地位。1871年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统一,并从法国手里获得大量土地、资源和赔款。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德国的政治经济实力,进一步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完成。
长期政治分裂使德国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工业革命所需资金主要来自国内的掠夺,主要方式是在进行农奴制改革时向农民索取赎金。据统计,仅易北河以东地区的容克就掠夺农民赎金10亿马克。贵族地主们除利用这笔赎金把原来的封建庄园逐步改造为容克-资产阶级农场外,还投资于工业。除少数人上升为富农外,赎免了封建义务的农民绝大多数走向破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德国还成立投资银行和股份公司,引导资金流入工业领域。德国工业落后及工业利润丰厚也吸引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向德国投资。
国家分裂使德国工业革命面临的市场问题特别尖锐,这个问题通过关税同盟的建立得以缓解。后来,又相继成立中德和南德关税同盟。1834年,这几个关税同盟联合组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农奴的解放也扩大了国内市场。
在德国工业革命中,以铁路建筑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处于领先地位。19世纪3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从40年代起,铁路建筑业迅速发展,到1872年就超过了法国和英国。德国还大力修公路,开运河,建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地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这与当时德国的政治形势和军国主义传统也有密切关系。普鲁士正大力推行“铁血政策”,政府大量订购军事物资,鼓励军火生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由于较早实现了工业重心的转移,德国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业基础,保证了其他行业技术改造所需要的物资及装备能够得到及时而充足地供应,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这成为德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着特点。
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另一突出特点。德国各邦政府充分发挥了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作用,大力推进工业革命。其主要措施有:实行高关税政策;兴办国营企业,资助私营企业,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招聘外国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科学研究团体,及时介绍国外新技术和科研新成果等。
国家干预对于工业革命影响最为深远的还在于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业革命初期,德国就努力发展教育。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60年代,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各邦政府还兴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在普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这些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培养出一大批像西门子那样的优秀人才,获得一系列重大发明。到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正因为如此,德国工业革命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取得了远比英、法等国更大的成就。

Ⅵ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1893年,德国人本茨发明了一内燃机为动力的四轮车。标志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

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已稳步地、不懈地继续到19世纪末期。因此,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实质上是武断的。

然而,若把1870年看作一个过渡日期,还是可以作一划分。正是在1870年前后,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发展——科学开始大大地影响工业,大量生产的技术得到了改善和应用。

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也以大量生产的技术的发展为特点。美国在这一方面领先,就像德国在科学领域中领先一样。

美国拥有的某些明显的有利条件可说明它在大量生产方面居首位的原因:巨大的原料宝库;土着和欧洲人的充分的资本供应;廉价的移民劳动力的不断流入;大陆规模的巨大的国内市场、迅速增长的人口以及不断提高的生活标准。

(6)德国如何进行工业革命扩展阅读:

发展:

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

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最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

美国发明家伊莱·惠特尼就是在19世纪开始时用这种方法为政府大量制造滑膛枪。他的工厂因建立在这一新原理的基础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受到了许多旅行者的访问。

在惠特尼之后的数十年间,机器被制造得愈来愈精确,因此,有可能生产出不是几乎相同而是完全一样的零件。

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流水线”。亨利·福特因为发明了能将汽车零件运送到装配工人所需要的地点的环形传送带,获得了名声和大量财产。



阅读全文

与德国如何进行工业革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革命最早是什么时候 浏览:803
汽车宽怎么计算 浏览:435
奔驰销售电话多少 浏览:369
改装汽车大灯去哪里备案 浏览:448
汽车频繁启停为什么容易产生积碳 浏览:566
汽车空调按哪个键最好 浏览:875
宝马x2红色座椅配什么靠背 浏览:797
工业软件销售怎么用 浏览:735
工业地坪施工师傅在哪里找 浏览:227
西安奔驰房车怎么样 浏览:747
奔驰汽车vip享受哪些待遇 浏览:559
老奥迪a6缸压是多少 浏览:190
工业ab胶怎么联系 浏览:218
汽车前面开裂修多久 浏览:426
工业用什么动力 浏览:71
杭州站从哪里坐长途汽车到舟山 浏览:326
工业品标签用什么纸 浏览:85
侠盗汽车展厅在哪里 浏览:808
下塘工业园有哪些厂 浏览:470
工业保护气哪个比较好 浏览: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