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降低工业企业成本——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降成本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面临调整、动力面临转换、速度面临换挡。为此,经济发展必须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方能推动经济实现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三去一降一补”五大经济发展任务,其中“降成本”作为五大任务的重要内容,关系企业发展,备受企业关注。然而,究竟哪些成本最该降,成本如何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哪些成本最该降
全市稳增长促回升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许多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是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行情低迷,企业生产发展依然十分困难,降成本就像是雪中送炭,企业普遍希望尽快感受到降成本相关政策带来的福利。
对于哪些成本最该降,企业反映出来主要在五个方面:
1. 制度性交易成本。原材料成本占比大但近年来价格基本稳定,人工成本上升明显但这是大势所趋,而制度性交易成本种类繁多、弹性较大且其中暗藏“灰色地带”,正成为当前企业的最大困扰。比如税收优惠、税收奖励政策落实力度还不够;
名目繁多的各种评估、检测费用让企业不胜其扰。
2. 融资成本。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许多关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政策措施,但是融资成本高问题仍然困扰着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初创企业融资门槛高,融资成本高。
3. 电费成本。制造业企业多是用电大户,电费是企业成本中的一大块,不少制造业企业反映,虽然煤、油等原材料价格一直在降,但一些来自水电热气等垄断性行业的成本仍桐巧行然“坚挺”,在原材料等成本基本稳定甚至下降时,这类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占比不降反升。
4. 物流成本。对与我市来说,这几年物流的确有很大发展,但是对于一些食品加工以及对物流速度要求比较高的产业来说,我市物流是欠缺的,物流费用高、速局哗度慢,产品质量还得不到有效保障。
5. 人工成本。近年来人工成本一路攀升,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讲,社会保险费用让一部分本就经营困难的企业不堪重负。
二、落实降成本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性交易成本亟待政府出手
部分企业反映,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措施降低企业税负,特别是“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企业表面上松了绑,但是实际上成本没有降多少。
1.税收。税费作为企业的一项主要成本,负担偏重。“中小企业日常经营需要缴纳所得税、增值税等多个税种,一些特定业务还会涉及印花税、契税等税种。其中,制造业增值税率高达17%,一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有些优惠政策还需针对企业经营实际情况有效整合方能切实为企业减负,有些税收奖励政策没有及时兑现,有的还出现一些回溯性收税等情况。
2.行政事业性收费。除税收负担外,企业还需支付大量非税成本,如名目繁多的缴费项目。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操作方式不尽合理。例如,企业普遍反映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标准偏高。根据国家规定,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在职职工总数的1.5%,凡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该比例的企业,需按其差额人数全额征收保障金。许多企业在当地很难找到那么多有劳动能力、符合岗位要求的残疾人,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方面利润率低,另一方面已经为促进就业做出了相当大贡献,反而要支付更高的残疾人保障成本,企业负担不轻。又如,各种评估监测等费钱又费力。只要开门营业,安全、质检、土地、规划、环境、消防、能耗、职业卫生……哪个评估都不能少。过去,评估评价往往由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直接操刀,这两年随着简政放权步伐加快,多数交给了第三方机,看似企业可以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选择价格优惠、服务好的评估机构,但评估检测价格也高,成本上差别不大,而且都是前置性许可,不做不行。简政放权后多数交给了第三方机构,有的评价必须分几步进行,拉长了评价时间,也导致企业重复花钱宽神。一些企业反映,按照国家关于建设投资项目安全、环保、职业卫生评价“三同时”的规定,企业每上一个项目,不论大小,项目开始前要做一次预评价,设计要做专篇评价,验收时又有验收评审。一个项目开工前,仅这三项评价,就要做9次评估。企业必须安排专人跟踪,即使都合格,前后也要有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企业发展壮大
近年来,融资成本高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多数企业,有的综合融资成本接近年息20%。利率按基准利率上浮30%以上,找担保公司成本至少是3%,贷到的部分还是承兑票据,为期90天的一般要贴现3%以上。基准利率在6点多,银行上浮50%,再加上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费用,最后的利息大概在10个点。部分中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便向民间借资,但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融资年息一般在20%左右,高额的利息让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
(三)电费成本比重大,加重企业负担
近年来,随着环保标准持续提升,用煤、用气都逐步转换为用电,电费不降,用电成本逐年上升。电价方面,一是企业普遍不满意“变压器基本电费”制度,企业只要装了变压器,即使不用电,也要长期交纳不低的费用。这种变压器基本电费制度,规定企业在向售电部门申请变压器安装容量后,不论企业该月是否用电,供电局都会依据装机容量向企业收取基本电费。二是直购电政策难享受,目前很多地方已开始启动直购电试点,但是由于配额很少,部分用电大户很难享受,有企业说“抢直供电试点就像抢春运火车票一样”,多数企业分享不到电价改革的红利。
(四)物流成本高,影响企业拓展市场
许多企业疑惑,“为什么油价降了,物流成本却降不下来?”。据有关方面测算,从全国情况看,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gdp的18%,而美国约为8.5%,也就是说,在创造等值gdp时,中国企业在物流上的花费是美国的2倍多。对于路网不够发达、离港口较远的地方来讲,物流综合成本更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主要指向高速公路、铁路等具有垄断特质的行业。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反映,物流问题是影响其产品销往外地的重要原因,一是时间成本高,运输时间过长达不到客户的要求,也不能保证产品质量;
二是运输过程中造成破损现象突出,客户不满意,导致退货,甚至失去客户。
三、降成本的建议
对于降成本问题,企业十分关注,如何让企业真正感受到降成本带来的福利,怎样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供以下意见:
(一)合理降低企业用工、物流成本
适当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困难企业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提供有效缴费担保后,经批准可缓缴除基本医疗保险费之外的社会保险费。落实援企稳岗等补贴政策,支持企业通过转型转产、多种经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培训转岗等方式,多聚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鼓励企业少裁员、不裁员。加大对企业职工培训的补贴力度,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职工培训的支持力度。做好当地残疾人总数及适合就业残疾人规模的摸底,降低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比例和标准,切实降低企业负担。规范高速公路、铁路运输收费,帮助重点企业降低运输价格。
(二)进一步降低用能、用地成本
进一步解决水、电、气、运等难题,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资源要素价格管理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要求,及时深入企业跟踪解决水、电、气、运等要素保障难题,特别是落实大工业用电、直购电、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等各项要素优惠政策,推进国网地网区域同价(重点是同园区同价),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优化能源发展结构,扩大电力降低空间。扩大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规模,降低骨干企业用电成本。开展大用户优化用电服务,免费为企业提供优化用电建议书,合理配置变压器容量,充分利用谷时段低电价,降低用电成本支出。
实行有保有控的产业用地政策,盘活去产能工业用地,重点保障年度重大项目中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项目用地,对工业用地鼓励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方式供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放宽容积率,优惠土地价款,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三)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加强商业银行业务窗口指导,加强银行企业金融机构行业自律,维护存贷款利率定价秩序,落实国家降息政策。支持有条件的银行试点探索投贷联动融资服务,优化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合理确定贷款审批门槛。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对市场前景好、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断贷、不抽贷。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并购贷款业务。用足用好央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投向与价格“双引导”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优惠利率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发行小微金融债。完善我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农产品深加工贷款风险共担基金、工业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加快建立产业振兴(中小企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等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切实整治层层加码加价行为。进一步规范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中介机构收费行为。鼓励金融机构清理服务收费项目及价格,列出收费目录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完善政策性担保、再担保机构资本金。建立政府、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担保机构的准入,降低担保费率;
提高信用良好企业的抵押物折扣率。鼓励金融机构对风险控制能力强、社会效益好的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减免保证金、适当提高放大倍数、控制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等支持措施,不随意收缩正常付息企业的担保额度。
(四)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按有关规定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资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政府性基金。一些评估、认证、检测等中介服务名目过多、频率过密、收费偏高,为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企业期盼打破利益壁垒,审批认证年检尽可能“合并同类项”。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鼓励和支持地方对众创空间的用房、用水、用能、宽带接入费用和用于创业服务的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等给予适当补贴。积极落实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投资成本。落实部分劳动者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简化认定流程,放宽认定条件,扩充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鼓励和支持更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全面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部署,把“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展至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实现增值税全面替代营业税。制定相应标准,对符合产业政策、有较好发展前景,一时遇到较大困难的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在一定期限内实行税费缓收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面清理中介服务事项,法定中介服务事项实施目录清单管理,收费过高的大幅降低收费标准。
② 浜т笟锲鍖哄备綍镰磋В钬滃悓璐ㄥ寲钬濆彂灞旷摱棰堬纻
鍦ㄤ骇涓氩洯鍖虹殑鍙戝𪾢涓锛屽悓璐ㄥ寲宸茬粡鎴愪负浜嗕竴涓鏅阆嶅瓨鍦ㄧ殑闂棰樸傚湪瑙e喅杩欎釜闂棰樻椂锛屾垜浠鍙浠ヤ粠浠ヤ笅鍑犱釜鏂归溃鍏ユ坠锛
1. 浼桦寲锲鍖哄畾浣嶏细锲犱负镓链夌殑锲鍖洪兘瀛桦湪钬滃悓璐ㄥ寲鐜拌薄钬濓纴镓浠ラ夋嫨钖堥傜殑瀹氢綅浼氭洿链夊埄浜庝骇涓氩洯鍖虹殑鍙戝𪾢銆
浜т笟锲鍖哄彲浠ユ牴鎹鍖哄烟绔炰簤浼桦娍鍜岃屼笟鐗圭偣锛岄夋嫨涓嶅悓镄勪骇涓氩彂灞曟柟钖戯纴杩欐牱鍙浠ユ湁鏁堢殑阆垮厤钖岃川鍖栫幇璞°
2. 澶氭牱鍖栨湇锷¢厤濂楋细锲鍖虹殑鍙戝𪾢涓崭粎浠呮槸浜т笟鍙戝𪾢镄勯梾棰桡纴杩橀渶瑕佹湁瀹屽囩殑锘虹璁炬柦鍜岄厤濂楁湇锷★纴鍙寮曞叆涓嶅悓绫诲瀷镄勪紒涓氭潵鍙戝𪾢銆
浠ユ彁渚涗笌浜т笟鐩稿叧镄勫氱嶆湇锷★纴濡傛姇铻嶈祫銆佷汉镓嶆湇锷°佸垱鏂板垱涓氱瓑锛岃繖镙峰彲浠ヨВ鍐充紒涓氩悓镞堕溃瀵逛笉钖屾湇锷$殑闇姹傦纴鎻愰珮锲鍖虹殑绔炰簤锷涖
3. 榧揿姳浼佷笟鍒涙柊锛氶紦锷变紒涓氩湪浼犵粺琛屼笟涓鍙戝𪾢鏂版妧链銆佹柊浜у搧锛屽苟淇冭繘锲鍖哄唴涓嶅悓琛屼笟銆佷笉钖屼紒涓氱殑浜ゆ祦涓庡悎浣滐纴浠ヨ揪鍒版洿濂界殑鍙戝𪾢鏁堟灉銆
4. 鎻愬崌锲鍖哄搧璐ㄥ拰鍝佺墝锛氶氲繃鎻愰珮锲鍖虹殑鍝佽川鍜屽搧鐗岋纴鐢ㄦ柊阃斿缎灞旷ず浜т笟锲鍖虹殑鐗硅壊銆佹枃鍖栧拰瀹炲姏锛屼互钖稿紩镟村氱殑鎶曡祫鍜屼汉镓嶃
钖屾椂锛屽洯鍖洪渶瀵圭墿涓氢緵搴斿晢銆佷紒涓氶厤濂楃瓑杩涜岃よ瘉鍜屽℃煡锛屼互鎻愰珮链𨱒ョ殑浼佷笟绉熻祦鐜囥
5. 寤虹珛鍒涙柊鐢熸佺郴缁燂细鍦ㄥ洯鍖哄唴寤虹珛鍟嗕细銆佸岗浼氥佸靛寲鍣ㄣ佸姞阃熷櫒銆佺爷绌舵満鏋勭瓑浜т笟阈句腑璧峰叧阌浣灭敤镄勭粍缁囨満鏋,鏁村悎钖勬柟璧勬簮鍗忓悓鍒涙柊銆
鐞嗘竻镐讳綋鍙戝𪾢鐩镙囷纴鎻愰珮锲鍖虹殑绉戞妧鍒涙柊鑳藉姏锛屾彁渚涙洿鍏ㄩ溃镄勪骇涓氱敓镐佹湇锷°
阃氲繃杈揿嚭鍖哄烟镐т骇涓氲勫垝鏂规堛佸姞寮轰骇涓氢笂涓嬫父钖堜綔銆佸畬锽勪骇涓氶摼𨱒°佸缓绔嬩骇涓氢䌷鍒涘钩鍙板拰鎺ㄥ箍瀹d紶绛変妇鎺锛屽彲浠ユ湁鏁埚湴浠庢牴婧愪笂镰磋В钬滃悓璐ㄥ寲钬濆彂灞旷摱棰堛
③ 产业园区面临的新形势 未来应该如何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常态化,在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模式依然过于依赖土地红利,缺乏产业经营能力,存在“重开发轻运营”问题。新的经济形势下,亟需园区从“租赁型”、“卖地型”向“管理型”、“投资型”转变,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转变。
传统产业园区的发展“重产业发展轻人居打造”、“重工业制造轻服务塑造”、“重土地开发轻氛围营造”,导致产业园区人居环境缺失、商业服务业发展落后、创业氛围显着不足,人本主义严重缺乏。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深专家指出,“产城融合”是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
④ 从税收角度,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发展
工业园区是地方政府为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实现产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在地方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因工业园区企业大多为招商引资企业、上市公司、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呈现出跨区域经营、市场覆盖面广、内部结构复杂、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特点。传统的低层面、分散型的税收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各类工业园区税收管理的需要。
(一)强化管户调查和分析
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与工商等部门的信息交换和汇总,及时收集所有入园企业信息,对漏管户进行认真清理,及时登记,力求从户源上杜绝漏征漏管。在此基础上,对入园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园区企业分户档案,及时更新企业有关情况。
(二)强化税收政策宣传
加强税收政策宣传,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工业园区税收征管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各种方法和形式,不断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树立依法纳税典型,帮助投资经营者充分认识到,依法纳税是企业的一种商誉,也是企业赖以树立良好形象,最终转换为生产力的无形资产。
通过分析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的知晓度,有针对性地印制各类宣传材料,下发给园区的企业。召集各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和讲座,力求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税收政策的过程中,帮助企业解难释疑,有效避免园区企业因对税法误解而漏缴少缴税款等现象发生。
(三)强化税源监控和分析
强化税源控管,不断完善工业园区税收征管措施。首先要加强税务登记管理,督促纳税人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其次,要加强工业园区建筑业税收营业税的征管。建筑工程要从工程项目登记管理入手,全面掌握基建进展情况,确保建筑业税收的及时足额入库;再次,要强化工业园区企业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的征管,大力宣传申报缴纳政策,争取纳税人的广泛支持和理解。
做好税源分析,税收管理员按季对申报涉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报送资料的全面性、有效性、合法性进行审核,确保报送资料准确、及时、完整、有效。同时还充分运用纳税评估系统进行评估对象的筛选,发现疑点或者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实地核查。为防止偷漏税,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对实行网上报税的纳税人,在申报期后要对申报信息进行核查。主要核查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计税依据是否一致,房地产企业销售不动产营业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否一致。
(四)储备工业园区企业税收管理人才
一个现代化的税务干部,除了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文明素养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创新观念、时效观念、信息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协调能力。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工业园区税收税源管理中,我们的税收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拥有大量财务精英并兼有专业税收筹划人员的大型企业,这就要求工业园区企业税收管理人员精通税收政策、掌握企业财务、金融、资本运作、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知识。从目前从事园区管理的人员状况来看,已不能适应税收管理的需要。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一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提升整体队伍素质。重点培训税收业务知识、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内容,掌握财务软件中设置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规则,找出重点监控的会计科目及相关凭证,提高电子查账的能力;二是选拔具备较高财务分析能力、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从事管理;三是面向社会,以合同形式聘用专业人员,如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计算机财务分析专家、金融证券专家等,针对大企业管理中的某一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分析。
(五)加强纳税服务及纳税风险提醒服务
针对工业园区企业多为招商引资的上市公司、大企业,一般有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和较为谨慎的财务、税收策略安排。作为税务部门的税源管理部门一是要利用有限的税务资源,有效地控制不遵从风险,达到税收管理与服务的最终目的;二是加强对大企业的税收政策辅导和培训,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和执行税收政策,尽量减少涉税争议;三是按照风险管理的理念,力争在税源管理过程中解决部分转让定价风险,提高税源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⑤ 如何加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
一是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 优化综合投资环境。在思想观念、发展模式、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不断完善精简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综合投资环境。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政策质量,探索开发区与所在区域实现优势叠加、互动发展的新机制。创新投融资体制,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探索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作开发模式。
二是要坚持扩大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企业大力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内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同时,完善开放型经济的风险防范机制。
三是要继续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大力引导和引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更加注重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产业园区。
四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和集约化发展道路,从主要发展工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转变;从注重外源型经济向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重转变;从注重规模扩展和发展速度向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各种资源;加强国际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五是要在实施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区、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更加充分发挥开发区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在打造城市圈、经济带中更好地发挥支撑点作用。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部的产业梯度转移。
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发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着力打造创新园区、绿色园区、和谐园区,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成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生态环保、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引领示范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窗口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写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