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沉淀池的设计原则和经验
设计原则及经验参数:
1.设计流量
设计流量与沉砂池相同。分流制中,污水自流入池时,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水泵提升时,按泵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在合流制系统中按降雨时设计流量校核,沉淀时间不小于30分钟。
2.沉淀池数量
不少于2座,其中一座有故障时,其他可负担流量。
3.经验参数如表1所示。
4.构造尺寸
超高不小于0.3m;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缓冲层高,非机械排泥为0.5m,机械排泥根据刮泥板高确定,缓冲层上层高出刮泥板0.3m;泥斗壁倾角,方斗60°,圆斗55°;底板坡度,平流不小于0.01,辐流式不宜小于0.05。
5.出水部分
出水堰最大负荷初沉池不宜大于2.9L/(s·m),二沉池不宜大于1.7L/(s·m)。
6.泥斗容积
初沉池一般按2d的泥量计算,机械排泥可按4d;活性污泥法后的二沉池宜按不超过2h计算,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后二沉池泥斗容积宜按4d计算。
7.排泥部分
常采用静水压排泥,初沉池不小于1.5m水柱;生物膜法二沉池不小于1.2m水柱,活性污泥法的不小于0.9m水柱;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
B. 如何对一般生活小区污水处理系统中沉淀池的设计
一、概述 医院、港口、公园、商业中心、新建的郊外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疗养区、学校、农场、渔场、狩猎场等均可称为小区,我们最常遇到的主要是由居住区、疗养院、商业中心、机关学校等一种功能或多种功能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其排水系统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网覆盖范围之内。根据当地的环保标准,必须设置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小区污水处理。 小区污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各国并无统一的限定。前苏联曾建议单个构筑物的处理能力不宜超过1400m3/d,美国则把小厂的处理能力限定在3785m3/d的范围内。根据我国情况,建议把等于或小于4000m3/d的处理厂定义为小区污水处理厂。 小区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常包括部分工业废水),属于生活污水范畴。其水质水量特征可概括为: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浓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处理难度小。 小区污水的处理工艺依据小区污水排入水体的功能不同而异,常用处理方法有:化粪池、一级处理(初次沉淀池)、生物二级处理及二级处理后再经消毒回用等。由于小区污水处理水量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艺设计时尽可能选用无污泥或少污泥的处理工艺,以防止因污泥处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较为常用的处理工艺有:①污水→调节池→初次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主要优点是停留时间短、易挂膜,尤其适合设备化,埋地建设倍受环保公司及用户青睐,但由于维修管理及设备防腐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应用受到限制。但如果建成地下钢筋混凝土形式,设置人员通道以便维修,此种地下建设方式在小区水处理中具有较大市场,但这种方式一般处理规模较小,每天排放污水量小于几百吨的小区较为理想。对上千吨的小区污水处理,推荐采用地面建设方式,生物处理部分可采用接触氧化,也可采用SBR或其改进型CASS工艺,曝气方式建议采用低噪音的风机或水下曝气机。②污水→调节池→混凝沉淀→过滤→出水,对处理程度要求不高,且水量较小时,可采用此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异味小,管理简单等优点。另外,在好氧生物处理之前加上酸化水解,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的总去除率。生活小区通常有较大的绿地面积,如果把污水处理后回用于浇灌绿地、道路、冲洗汽车,应在上述处理出水后加上消毒或其它补充措施。 二、小区污水处理厂设计原则 1.处理出水要求和处理程度 一般来说,不同小区对出水的要求差异较大。应根据我国《地面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有关规定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确定处理程度,以确保出水水质。 如果出水采用土地处理法处理,则按土地处理法的要求计算;2.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小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特点,即外观设计上要与小区建筑环境相协调,以求美观; 3.在污水处理工艺上力求简单实用,以方便管理; 4.在高程布置上应尽量采用立体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平面布置上要紧凑,以节省用地; 5.污水处理厂位置应尽可能位于小区下风向,与其它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设备化,定型化,模块化,施工安装方便,运行简易,设备性能稳定, 适合分期建设; 7.处理程度高,污泥产量少,并尽可能采用节能处理技术; 8.处理构筑物对水力负荷和有机物负荷的适应范围较大,使系统有较好的经受冲击负荷的能力。 9.小区内的人口是逐渐增加的。因此,小区污水处理厂应按可预期的发展规划作为流量设计的基础。根据我国情况,可考虑采用20年的设计周期。 三、小区污水处理流程 根据小区废水处理的原则,应选择处理效果稳定、产泥少、节能的处理方法。小区系统中的各类建筑物一般均建有化粪池,所以,化粪池应与污水处理方法相结合。 几种常用的处理工艺: (1)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出水 (2)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曝气池→沉淀池→出水 污泥回流 (3)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出水 加药 ↓ (4)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混凝沉淀→过滤→出水(物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