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如何提升国产工业商品的质量

如何提升国产工业商品的质量

发布时间:2022-04-15 01:36:05

1. 国产产品的质量为什么这么差

关于国产药,我听到过几个好玩的说法,都来自医生。一个说,心血管方面的药,夏天可以吃国产的,冬天危险系数比较高,一定要吃进口药。还有一个说,刚开始生病的时候吃进口药,等到病情稳定了可以换成国产药。又有一个医生说,普通病人的医保数额有限,只能吃国产药。老干部医保数额则要高很多,几乎不封顶,所以我们院的干部病房都用进口药。

制药业的从业人员则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普遍认为国产药质量还可以,尤其是这几年生产的,质量应该说都不错。但他们也承认,确实有个别国产药质量很差,这些害群之马让医生和患者对国产药不信任,其结果就是他们这个行业集体背黑锅。

当然制药行业为自己说话是可以理解的,那国产药的质量到底怎么样呢?先来明确几个定义。我这里说的国产药特指固体片剂,不讨论注射制剂,也不讨论生物制剂,只讨论通常老百姓说的口服药片和胶囊,它们占了药品市场的大头,其核心成分是小分子化合物。另外中药也不讨论,基本上没有国产和进口这一说。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国产和进口的区别,我们所说的进口药有很多都是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生产的,虽然严格意义上应该算是国产的,只是这类产品是按照国外的标准生产的,打着外国药企的牌子,无论是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定位还是在医院的定价都享受的是进口药的待遇,所以我把它们当做进口药来看待,我这里所说的国产药只包括国企生产的药。

再补充一点,我今天只讨论正规药厂的药,不讨论那些三无药厂生产的假药,中国有没有假药?我不敢说没有,但目前那种明目张胆的假药应该是非常罕见了,你在大城市的正规药店买到的应该都是正经药,一家店如果被发现卖假药,店长立刻得判刑。假药属于‌‌“民愤极大‌‌”的事件,一般都会从重从快处理,中国药监部门在这方面还是很严格的。

那么,国产的药片到底有多少种呢?根据食药总局提供的统计数字,中国已有的药品批准文号总数高达18.9万个,其中化学药品有12.2万个,95%以上为仿制药。也就是说,目前中国药品市场上的国产药绝大部分为仿制药,所以我这个问题就可以换成一个几乎等价的命题:国产仿制药片的质量差在哪里

仿制药质量到底差不差呢?我们来看看政府是怎么说的。2012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份《规划》提出,对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前批准的仿制药,分期分批与被仿制药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其中570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临床常用的化学药在2015年前完成,这570种常用药品涉及2400家企业,3.3万个批准文号,九成以上的文号都是2007年以前批准的。

我来翻译一下这句话,意思就是2007年以前批准的仿制药质量都不敢保证,也许有好的也许有不好的,政府也不知道,你吃到好的就算运气好,吃到差的就算你倒霉。咱们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决定对2007年以前批准的仿制药进行一次重新评估,但这项工作很困难,要分好几步来走,第一步预计到2015年以前才能完成,所以你现在吃到的国产药,尤其是批文在2007年以前拿到的,质量都不敢保证。

如果你不相信政府的话,我再来说一个数字。2009年出版的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年鉴显示,中国进入世卫组织采购目录的品种数量为6个,印度则是194个,远超中国。这一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大多数仿制药的质量达不到世卫组织的要求。要知道,绝大部分世卫组织采购的药都用于非洲,所以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段子,说中国的国产药连非洲难民都不吃。

这个段子虽然听上去很匪夷所思,但我不能不说,还真有一定的道理。

很多人听到这里估计会感到奇怪了,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还有个外号叫做‌‌“山寨大国‌‌”,虽然不雅,但相当形象,因为中国人的模仿能力之强是全球公认的,这其实不是件坏事,模仿也算一种能力。医药方面,中国药品市场巨大,仿制药的市场规模已经接近5000亿人民币,同样是全球公认的仿制药最大的市场。但为什么中国的仿制药竟然连我们一直很瞧不起的印度都比不上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从仿制药的历史谈起。

仿制药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商品,原因就在于药品有两个独一无二的属性。第一,不同来源的同一种药质量应该是一样的,不能像汽油那样分成不同的档次,92的95的,分别对应不同的价格,这在伦理上是说不过去的。第二,制药业是一个高度管制的行业,药品不能随便上市销售,进入医保后也不能自由定价。早年间大家对这两个独特的属性没有搞清楚,仿制药行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直到美国1984年通过了《药品价格竞争和专利期修正案》,统一了大家的思想,问题才得到了根本的解决。所以制药行业都认为1984年是全世界仿制药元年。

总的来看,这个修正案解决了药品市场的一个特有的矛盾,就是鼓励创新和保障公众利益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如果不给创新者一定的市场独占和垄断,没有高额的利润回馈,就没人去创新了,那我们就没有新药可吃了,这个很好理解。另一方面,如果保护过度,药价居高不下,公众利益得不到保护,也是不行的。这后一条药品的一个很特殊的属性,电视机没这个问题,买不起别买,和公众利益关系不大了。药不行,因为药在很多国家都是属于医保范畴的,药价太高的话不但老百姓不答应,政府也不答应。

这个修正案细节很复杂,我就不多说了,仅从仿制药角度来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个修正案的核心就是回答了‌‌“如何衡量仿制药和专利药效果等同‌‌”这个核心问题。前面说了,药品是不能分等级的,仿制药必须能够证明自己和专利药一样安全有效才会被允许上市。专利药经过了I-III期严格的临床试验的考验,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没问题的。但仿制药如果也要重新做临床试验的话,那就太浪费了,而且也没有必要。于是美国FDA在咨询了各路专家的意见后,认为‌‌“生物等效性试验‌‌”可以作为衡量的指标,这就为仿制药生产厂家节省了一大笔费用。

什么是‌‌“生物等效性‌‌”呢?解释起来其实很简单。专利药当中起作用的是小分子化合物,那么如果仿制药和专利药的这个小分子化合物在分子式和晶体结构等方面完全一样,它在血液中的动态行为也非常相似,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两者是生物等效的,不用再看疗效。修正案规定,仿制药只有通过了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考验,才能作为专利药的替代品而被允许上市销售。反过来说,一种仿制药一旦通过了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考验,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它和专利药在疗效上是完全等价的,可以相互替代。但是我采访过的一位中国药品审评中心的资深人士对我说,中国的药品监管机构和医生群体都没有弄清楚仿制药的概念,不明白仿制药和专利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还以为两者的治疗标准有差别,其结果可想而知。

反观国外,那个修正案催生了一个被称为‌‌“专利悬崖‌‌”的现象。拿美国为例,专利药的专利一到期,仿制药立刻就出来了,价格低得多,疗效却和专利药一样,两者完全可以相互替代,所以美国的药剂师可以放心大胆地给病人开仿制药,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外,药品的付费方,也就是医疗保险机构等等,也都鼓励药剂师给病人开仿制药,节省药费。在这种情况下,专利药几乎没有活路,除非它也大幅度降价,降到和仿制药相差无几的程度,但这往往意味着亏本,起码利润很低,所以很多时候专利药的专利一到期,药厂甚至会立即停产,有时候整个部门都被撤销了,相关人员转去开发新药了。所以说这个修正案属于一箭双雕,一方面鼓励了创新,另一方面又降低了药价,保障了公众利益,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但是,这个专利悬崖却一直没有在中国出现,进口新药在专利过期很久之后仍然可以在中国市场上按原价格销售。不但如此,进口药还在药品招标时可以享受单独定价的所谓‌‌“超国民待遇‌‌”,导致国内进口药的价格是国产仿制药的好几倍。请注意,此时的进口药不能再叫专利药了,于是中国医药界为那些过了专利保护期的专利药起了个新名字,叫做‌‌“原研药‌‌”,以和国产仿制药区分开来。这是中国特有的词儿,国外是没有这个说法的,他们只有专利药和仿制药(Generic Drug)这两个名词,两者的差别是专利的不同,但质量是一样的。

前面一直在说国产仿制药在理论层面出现的问题,下面我再从技术层面说说仿制药的毛病究竟出在哪里。前面讲了,生物等效性是判断仿制药质量的黄金标准,从技术上讲这个‌‌“生物等效性‌‌”涉及到两个部分,第一是那个起作用的小分子必须要一样,第二是小分子在血液中的行为要近似。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两个方面。

我们所说的小分子指的是被申请了专利的化学分子,专业名称叫做‌‌“活性药物成分‌‌”,制药行业则更喜欢称之为‌‌“原料药‌‌”。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这一定是仿制药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某种角度来看这当然是没错的,这是仿制药的核心,做不出小分子还做什么仿制药呢?或者做出来的小分子是错误的,那就成假药了,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内。早年的中国仿制药确实就是从这个小分子开始的,因为改革开放前国内很难买到进口药,但文献还是能查得到的,于是中国制药厂的技术人员们便从文献上印着的化学分子式着手,试着将其合成出来,中国的仿制药时代就是这么开始的。合成原料药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化学家,大家集体攻关,很快摸到了窍门,现在可以说基本上掌握了这门手艺。

另外,懂化学的都知道,这种化学小分子从无到有的合成肯定需要很多步骤,每一步化学反应之后都要把产物提取出来,再进行下一步化学反应,这么依次做下去。如果哪一步提纯的不够好,或者反应进行得不完全,就会遗留下一些副产品,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杂质的主要来源。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中国仿制药厂在这一点上确实曾经做的不够好,但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杂质问题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基本上被解决了。

事实上,中国企业生产的原料药一直是出口的,不过你千万别以为这就代表着中国仿制药走出国门了,这几乎可以说是两回事。原料药属于化工产品,不属于医药产品,其价值在药品当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中国生产的原料药被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欧美和印度以色列的仿制药厂,人家以此为原料,生产出来的药品再以极高的价格卖给全世界,这就是世界仿制药市场的现状。中国只能算是一个原料药的生产大国,不是仿制药的生产大国,印度在这方面要比中国强很多,中国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印度制药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在这个仿制药生态圈里处于最底层。

这里面还有一个猫腻,那就是原料药的生产过程污染问题很难解决,消除污染的成本很高,所以国外药企都不愿做,让给我们做,这就相当于把环境污染留在了国内,把利润让给了国外。

刚才说的是仿制药生产过程的第一步,也就是原料药的生产。原料药只是药片中的有效成分,它还不能算是药,不是商品,商品药需要被包装,被运输,所以要能承受一定的环境变化,要抗压,要稳定,等等等等,所以原料类必须和辅料相结合,变成固体制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药片,才能上市销售。

反过来说,当我们从药店里买回一片药,吞进肚里后,首先必须在消化道内崩解,然后有效成分才能溶出,最后被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这个过程如果太慢,有效成分还没完全溶出,药片就被排出去了,药效根本发挥不出来。但如果这个过程太快的话,对于某些药品来说,也有可能导致有效成分的吸收速度太快,一方面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得药效不够持久。

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关键所在。生物等效性试验通常是用健康中青年男性来做的,一般是找20个左右这样的志愿者,遵医嘱服药,然后定期抽血,测出药的有效成分在血液中的浓度,画出一条药时曲线,药品浓度和时间的曲线,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浓度。同一个志愿者先后吃专利药和仿制药,分别画出药时曲线,如果两者相差在20%以内的话,我们就认为两种药是生物等效的。当然这个20%就是告诉大家一个概念,里面的技术细节很多,我就不仔细说了。

生物等效性试验需要用到真人,所以是很贵的。有人又提出一个变通的办法,叫做体外溶出试验。简单说,这就是在37°C的容器中加介质搅拌,模仿人体消化道内的环境,然后测量一片药在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和原研药作对比。从理论上讲这个方法可以模拟消化能力差别很大的患者的体内环境,但国际上还是认为生物等效性试验是最高标准。不过体外溶出试验有一个优势,它非常容易做,成本很低,可以在研究制造工艺的时候随时用来进行校正。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要问了,一片药吃到肚子里,吸收速度真的会差别那么大吗?答案是真的,原因就在于生产工艺里面的猫腻是很多的。专利药在申报专利的时候肯定会把有效成分的分子式公开出来,但生产工艺则是保密的。仿制药厂要做的事情就是从专利药倒推回去,也就是所谓的逆向工程,一步步还原人家的生产工艺,最后生产出和人家生物等效的仿制药。当然工艺不一定和人家一模一样,但最后的结果一定要过硬。这个制造工艺才是制药工业的真正的难点所在,技术含量也都体现在这里。而这个可不像合成原料药那样,只需要一个优秀的化学家在实验室里鼓捣鼓捣就能行的,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说一句特俗的话,需要深厚的工业底蕴,不是一下子能提高的,中国缺的就是这份底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能仿其他东西,却仿不了药的主要原因。

这种情况其他行业也有,比如汽车,国产的质量就是不行。问题在于我前面说的药品特殊性,国产汽车可以低价销售,药品行吗?起码在理论上是不行的。

我采访过的一位工程师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过这件事,他说制药好比蒸馒头,你可以用和人家一样的面粉,一样的酵母,一样的不锈钢蒸锅,但因为工艺不到位,最后很可能蒸出一锅死面疙瘩。以前中国药监局在评价仿制药质量的时候只看最终成分,一看是面粉,就通过了,可实际上相差很远。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知道,中国的仿制药工业的毛病就出在郑筱萸身上。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不能再偷人家专利药了,只能做仿制药。在郑筱萸的主持下,前药监局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一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从此中国仿制药行业进入了一个疯狂的时期,大家都在拼命申报项目,尽可能多拿批文,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2006年中期达到了顶峰,短短4年的时间里前药监局批了太多的许可证,隐患就此埋下。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郑筱萸东窗事发,很快就被枪毙了。

现在看来这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漏洞百出。这个法虽然也要求口服固体制剂要做生物等效性试验,但标准定得很低,比较的对象也不固定。这个多说一句:国外要求仿制药必须和专利药做对比,但中国可以拿已经批准的仿制药作为参比制剂,前面说了,专利药和仿制药的药时曲线只要差别在80%以内就可视为生物等效,但如果下一个仿制药和仿制药做对比了,两个80%一乘,那么就有可能差得更多了,如此一步一步比下来,到第5第10个仿制药很可能和专利药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更关键的地方是,这个《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在仿制药申报与审批环节中留下了太多人为操作的空间,使得造假变得极为容易和便捷,厂家很容易蒙混过关,这就导致一大批本来不具备生产仿制药能力和资质的企业轻易地拿到了许可证。据统计,中国现有的18.9万余张药品上市许可证中的95%是在2007年以前发放的,分布在将近5000家药厂手里。如今全中国几乎任何一家药厂手里都有十几张甚至几十张许可证,同一种药品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在生产,这些企业为了生存,在招标的时候进行恶性竞争,实在做不下去了就换一张许可证接着来。

这个现象是中国独有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像中国这么多药厂,差了一个数量级,这就是中国仿制药质量为什么差的根本原因。也许有人会说,竞争不是件好事吗?这么多药厂相互竞争,消费者肯定得利呀。这个看法在其他行业也许正确,在药品这个行业就不灵了。原因就在于药不是一个自由竞争的行业,中国采用的是国家招标,医保买单的政策,招标的结果就是拼命压低药价,中国的药厂在这种环境下居然也能生存,因为中国有地方保护主义,各地在招标的时候有一定的比例是可以机动灵活的,这部分份额基本上都给了本地的药厂。再加上国家标准又定的不严格,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牺牲质量拼价格,毒胶囊就是这么来的,因为能便宜几分钱,这很可能就是唯一的利润点。

很多人看到毒胶囊这几个字都很激动,以为这就是国产药质量差的主因了,其实这点毒性说实话影响真的不大,大家都漏掉了更关键的因素,那就是生物等效性和进口专利药相差甚远。换句话说,你吃的这片药很可能根本就不溶解,或者溶解度很低,从消化道里走个过场然后就直接拉出去了。这才是国产药质量差的主要原因。这时候不少消费者还在要求降低药价,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国产药的价格说实在的并不高,老百姓之所以觉得高,是中国的以药养医政策导致的,怪不到制药企业头上。

中国政府知道这事吗?当然知道,我前面说的那个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就是政府对于这件事的一次纠错,可以说是一次历史的补课吧。但是我听说这次重新评价工作进行的很不顺利,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要想动真格的,就必须砍掉一批不合格的药企。但是现在制药厂都是各地的利税大户,属于国企,雇佣了很多工人,你敢砍吗?一个业内人士跟我说过一个特好玩的比喻,说现在的政策是宁可让大家吃完晚饭上网骂娘,也不愿让他们吃完早饭上街骂娘。要是砍掉一大批地方制药厂,工人失了业,吃完早饭上街骂娘,谁负责?

说了半天又回到老问题上去了,就是中国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的关系没有理顺。上世纪80年代初的台湾曾经遇到过这个问题,但当时的台湾省药监局领导人黄文鸿顶住了来自地方势力的巨大压力,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把台湾的制药厂从550家迅速砍到163家,大幅度提高了台湾仿制药的质量。

当然了,中国大陆的情况远比当年的台湾复杂,改革的阻力肯定要多得多。但药是一个关系到广大民众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占用国家财政支出的份额也极高,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我们能否从这个关键行业开始,大胆改革,为其他行业的改革树立一个标杆?再说一句特俗的话: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事关创业者的切身利益,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应该从整个生产流程出发,从相关的环节着手,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不能够存留任何一个空挡。
每一个产品的生产都有其一定的产品要求,要想达到其质量要求,必须按照其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包装、销售。
以种植业为例,如果该创业者计划生产无公害农产品,那他就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从产地要求、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土壤肥料、病虫防治各个方面,都按照无公害生产的技术要求落实。主要从进料检验、生产过程、出厂检验、售后服务等方面去控制,从而确保产品的整体质量。
由于产品要进入市场才能够获得回报,生产者还要在产品的整理、包装、运输上采取措施,使之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千万不要放入其出售的规范产品中,也就是不能够掺假。

3. 23部门联合发文:优化国内市场供给 改善进口商品供给 完善免税业政策

3月13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将大力优化国内市场供给,改善进口商品供给,进一步完善免税业政策。
全文如下:
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
发改就业〔2020〕2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门: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为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大力优化国内市场供给
(一)全面提升国产商品和服务竞争力。积极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开展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推进“一站式”服务试点。尽快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推动养老、家政、托育、文化和旅游、体育、健康等领域服务标准制修订与试点示范。在消费品领域积极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全面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开展质量分级试点,倡导优质优价,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创意设计园等平台,培养引进创意设计人才,提高产品文化内涵。鼓励外贸加工制造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产能,创新商业模式,通过自营、合作等方式增加面向国内市场的优质商品供给。规范检验检测行业资质许可,提升消费品领域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技术服务能力,为企业树立质量提升的示范标杆。(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保护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品牌,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认定和培育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加强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相关评价标准和制度规范,塑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农业品牌。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通过举办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以及自主品牌消费品体验活动等,塑造中国品牌形象,提高自主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自主品牌消费。鼓励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开展中国品牌研究。(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改善进口商品供给。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扩大进口,进一步增加国内市场优质商品供给。支持中心城市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鼓励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首发或同步上市新品。落实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和相关监管政策,除国家明令暂停进口的疫区商品以及因出现重大质量安全风险而启动风险应急处置的商品外,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进一步畅通商品退换货通道。优化网络营销生态,规范大型跨境电商平台管理,鼓励线上率先实现境内外商品同款同价。落实好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的措施,调整优化部分消费税品目征收环节,将高档手表、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的消费税由进口环节后移至零售环节征收。(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进一步完善免税业政策。以建设中国特色免税体系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破除行业发展障碍,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科学确定免税业功能定位,坚持服务境外人士和我出境居民并重,加强对免税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健全免税业政策体系。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对市内免税店的建设经营提供土地、融资等支持,在机场口岸免税店为市内免税店设立离境提货点。扩大口岸免税业务,增设口岸免税店。根据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情况,适时研究调整免税限额和免税品种类。在免税店设立一定面积的国产商品销售区,引导相关企业开发专供免税渠道的优质特色国产商品,将免税店打造成为扶持国货精品、展示自主品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
(五)丰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构建文旅多产业多领域融合互通的休闲消费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购物场所。推动重点城市加快文化休闲街区、艺术街区、特色书店、剧场群、文化娱乐场所群等建设,发展集合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区。规范演出票务市场,加强对演出赠票和工作票管理,强化票务信息监管。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鼓励博物馆游、科技旅游、民俗游等文化体验游,开发一批适应境内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旅游演艺及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创意旅游商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质和品牌影响力。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入境海岛游、近海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游、历史古都文化游等特色旅游。加快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和实验区建设。(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改善入境旅游与购物环境。鼓励各地区、各行业运用手机应用程序(APP)等方式,整合旅游产品信息,畅通消费投诉渠道,改善旅游和购物体验。提升“智慧景区”服务水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做好客流疏导和景区服务。加大入境游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在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和人员往来需要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出台便利外籍人员入出境、停居留的政策措施。鼓励境内支付服务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与境外发卡机构合作,为境外游客提供移动支付业务。鼓励境外游客集中区域内的商店申请成为离境退税商店,优化购物离境退税服务。培育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高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实施出入境便利、支付便利、离境退税、免税业等政策,形成一批吸引境外游客的旅游消费目的地。(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移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创新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模式。编制前瞻性入境旅游营销战略规划,更好发挥各地区旅游推广联盟、行业协会和新媒体作用,持续推广塑造“美丽中国”形象。鼓励成立专业化的文化旅游形象营销机构,探索建立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线上线下融合、游客参与互动的全方位推广宣传模式。充分利用境外旅行社渠道,创新商业合作模式,促进境外旅行社宣介中国旅游品牌、销售中国旅游产品。(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着力建设城乡融合消费网络
(八)结合区域发展布局打造消费中心。持续推动都市圈建设,不断提升都市圈内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进成熟商圈上档升级,形成若干区域消费中心。优化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规划布局,引导行业适度集中,避免无序竞争。支持商业转型升级,推动零售业转变和创新经营模式,着力压减物流等中间环节和经营成本,通过精准营销、协同管理提高规模效益,改善消费体验。促进社区生活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拓宽物业服务,加快社区便民商圈建设。推动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进一步扩大示范试点范围,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完善消费业态,打造形成一站式综合性消费平台。(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鼓励引导有实力、有意愿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在中小城市开展连锁网点建设,促进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品牌商品销售。深入推进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丰富适合农村消费者的商品供给,完善供应渠道,充分发挥邮政系统、供销合作社系统现有农村网点布局优势,实施“邮政在乡”、升级“快递下乡”。开展农村食品经营店规范化建设试点。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深入开展消费扶贫,构建互联网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交流平台,助推农村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优势农产品销售。(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自然资源部、邮政局、扶贫办、供销合作总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加强消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商物流节点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网络统筹布局、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综合物流中心。完善城市物流配送停靠、装卸等作业设施,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简化通行证办理流程,推广网上申请办理,对纯电动轻型货车不限行或少限行。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生产基地、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商贸物流配送中心、社区菜市场、末端配送网点等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分拣、加工、包装、预冷等一体化集配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铁路局、民航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
(十一)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商用步伐。支持利用5G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居民家庭有线无线交互,大屏小屏互动。推动车联网部署应用。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构建为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升农村地区宽带用户接入速率和普及水平,降低农村信息网络使用成本。
(十二)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发展。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鼓励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商旅文体协同。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和企业建设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体验馆,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鼓励使用绿色智能产品。健全绿色产品、服务标准体系和绿色标识认证体系。以绿色产品供给、绿色公交设施建设、节能环保建筑以及相关技术创新等为重点推进绿色消费,创建绿色商场。落实好现行中央财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政策,推动各地区按规定将地方资金支持范围从购置环节向运营环节转变,重点支持用于城市公交。大力推进“智慧广电”建设,推动居民家庭文化消费升级。加快发展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新型信息产品。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各类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加快完善机动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回收网络。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奖励与强制相结合的消费更新换代政策,鼓励企业开展以旧换新,合理引导消费预期。促进机动车报废更新,加快出台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严格执行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完善农机报废更新实施指导意见。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
(十四)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促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和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探索建立在线教育课程认证、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等制度,支持发展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鼓励以高水平社会服务机构为核心,建立面向基层地区、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的远程在线服务体系。(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十五)促进重点群体增收激发消费潜力。进一步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技术工人技能水平,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分配政策。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挖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潜力。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使更多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定居,着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丰富和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产品,适度扩大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发行额度。稳定资本市场财产性收入预期,完善分红激励制度,坚决查处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分红派息权益的行为。深化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证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全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十七)强化市场秩序监管。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彻查生产源头和销售网络,开展全链条打击,有效净化消费环境。强化对个人携带物品进境行为的监管,提高现场查验的效率和精准性。加大对非法代购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堵住相关商品非法入境“旁门”。加强进口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高进口产品及渠道透明度。鼓励地方监管平台、电商平台、第三方追溯平台与国家重要产品追溯平台信息互通。(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积极推进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消费后评价制度,大力优化线上消费环境,加大力度打击网络刷单炒信等黑色产业链。充分运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建立健全企业和相关人员信用记录。强化“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公开功能,逐步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产品抽检结果、缺陷产品召回等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信息依法向全社会公开,为公众提供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和消费预警提示服务。(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和消费者维权信息化建设,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者维权服务体系,强化对消费者权益的行政保护。实施产品伤害监测和预防干预。针对质量问题集中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服务领域,加强服务质量监测。严格落实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鼓励线下实体店自主承诺无理由退货。支持各地区探索建立当地特色旅游商品无理由退货制度。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维权服务点电子公示牌等多种形式公开投诉产品和服务信息。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功能,加大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市场监管总局负责)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央宣传部
教 育 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 安 部
民 政 部
财 政 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
商 务 部
文化和旅游部
卫生健康委
人民银行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
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证 监 会
2020年2月28日

4. 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

********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措施
公司实施“名牌”战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及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1. 产品由有经验的工程师设计,设计图纸专家审核,保证设计质量;
2. 产品决不整机转包给第三方生产;
3. 关于产品的零部件:
1) 钢板、型材等原材料全部从名牌厂家进货;
2) 配套件、标准件(如轴承、电机和减速机等)尽可能从名牌厂家购买,或由用户根据使用及维修等情况指定生产厂家;
3) 铸件由国内大型铸造厂生产,质量高、价格低。同时,进入我公司时由 专业质检人员把关;
4) 其它零部件(包括板焊件、加工件等),都在公司内部完成,以控制制造质量。
5) 电气元件采用国产优质(或进口,根据用户要求)产品,PLC选用国外名牌(欧姆龙、三菱或西门子等)产品,保证自动控制水平。
4. 由设计、质检人员成立专门质量监督小组,保证制造质量;
5. 关键部件(如抛丸器等)厂内长时间负载试车;
6. 对于大型非标设备,设备制造完成后,由用户对产品各功能部件进行厂内初验收,合格后才出厂。
7. 对出厂的产品,保证零配件供应。
******* 太谷县人民政府
关于对我县玛钢铸造产品质量
进行治理整顿的意见
铸造产业是我县的支柱产业,多年来,一直为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年初,县铸造管理办公室、质量技术监督局、铸造协会联合对全县铸造企业生产的794个批次的管路联接件产品质量进行了大批量检测,检测结果不尽人意,全县管件成品抽样调查合格率令人担忧。反映出我县有些铸造企业质量意识淡薄,生产工艺粗糙,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检测手段不完善,导致不合格产品比例上升。为改变这种现状,经研究,提出如下治理整顿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玛钢管件质量低劣,直接影响到我县玛钢铸造产品的信誉,也影响到市场的拓展和竞争,更威胁到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制定我县玛钢铸造产品质量治理整顿方案和玛钢铸造企业生产必备条件及产品质量验收标准,进一步规范我县玛钢铸造企业生产行为。对符合生产条件的发给铸造生产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整改。
二、重点扶持一批名优品牌。
要选择一批产品质量稳定、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有发展潜力、节能降耗明显、环保治理显着的企业及产品进行重点培育,树为典型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对获得省标志性品牌产品、省着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全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县政府要给予表彰奖励。各企业要积极争创信得过产品、优质产品、免检产品,强化质量意识,尽量减少非标生产,坚决杜绝无标生产。对连续三年抽检合格率达100%的企业,县政府将为其代交每年两次的监督检测费。同时,县铸造办公室、质量技术监督局、铸造协会要组织企业法人代表、经理和技术人员参加一些专业培训会,鼓励企业改变我县落后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实现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整体提升我县铸造产品的质量水平。
三、全面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当前,我县大部分铸造企业仍然使用传统的生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低,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导致企业产品质量下滑的又一原因。为改变这一落后局面,质量技术监督局要帮助企业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县企业生产水平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积极帮助企业搞好质量认证工作。促进企业逐步进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暂不具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要更新企业落后的生产设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县质监部门出台的标准建立起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
四、严禁粗制滥造。对生产工艺粗糙,没有检测设备和人员,不能按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生产的企业,特别是这次抽查合格率差的企业,质监部门要与工商部门配合实施限期停产整顿。整顿后经验收合格,方可恢复生产;经整顿仍不达标的企业,要按照相关规定,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坚决予以取缔。
五、加大监督检测力度,建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县质监部门要依托山西省玛钢检测中心加大对全县铸造企业产品质量的抽检力度,对铸造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对企业管理好、产品质量稳定、连续三年抽检合格率达100%的企业,授予“产品质量信得过单位”的称号;较好的企业限期整改,并实行每月抽检制度,按规定收费,直到产品合格率达到规定标准为止;较差的企业,加大监督检测力度,无论从抽检批次还是产品种类都要扩大;差的企业要派人定点检查,直到企业产品质量稳定、建立起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存在产品质量隐患,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的企业要依据《产品质量法》进行严格的处罚,坚决销毁企业使用的不合格模具。
六、加强对铸造企业治理整顿的监督。县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铸造企业治理整顿的监督力度。在治理整顿过程中,无论是产品的取样、检测、检验,还是企业的复产、审批等,都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整顿,依法生产,依法关停,依法取缔,保证这次治理整顿工作的正常进行。铸造协会在这次整顿中要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特别是理事以上的企业单位,要带头整改,带头提升产品质量,带头达到要求标准,带头提高“质量兴县、名牌兴企”的意识。工商部门要加大对无证经营企业的检查打击力度,规范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这次治理整顿,各企业要与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确保整顿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加强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工艺管理水平

工序质量控制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点,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一、切实做好过程策划工作,提高工艺工作的准确性

过程策划是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各产品质量形成过程按程序文件的规定、程序和方法在受控状态下长期有效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保证所设计产品的质量,工艺工作必须未雨绸缪。在产品设计开发初期,就应以用户要求为基础,并超过产品要求进行产品生产的基础策划,制订详细的过程开发计划,充分考虑现有人员、工装、装备、技术能力、物流、生产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明确各接口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将各项任务的目标值和时间表具体细化到各接口部门,并按照任务要求进行检查督促,确保按规定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切实做好过程策划工作,准确地进行人员、工装、设备、技术能力、物流、生产环境等方面的调研与分析,组织必要的工艺方案设计与评审,做到计划落实,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只有准确地做好这些前期策划工作,才能合理地组织开展全面的工艺工作,提高工艺工作的准确性,减少盲目投资,避免造成不良资产积压和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过程策划工作的好坏是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公司在这方面有过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喜悦。过去几年,我公司由于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不注重过程策划工作,没有工艺部门的积极介入,在工装、设备、工艺手段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投入,产品试制过程中没有持续的改进措施,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导致新产品开发失败的事例屡屡发生。例如,我公司在开发河北田野、江南奥拓等车用空调系统的过程中,就是由于过程策划工作做得不好,没有进行必要的工艺验证和工装验证,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而最终失去了市场。相反,工艺部门在开发桑塔纳轿车空调冷凝器、蒸发器和富康轿车空调冷凝器的过程中,由于模拟了上海大众公司和武汉神龙公司的供应商质量能力审核模式,过程策划工作做得比较仔细,编制了完整的开发计划,充分考虑了人员、工装、设备、技术能力、物流、生产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制订了详细完整的工艺方案,在样品试制、小批试制、批量试制的过程中过程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并能够通过工艺验证、工装验证等过程控制手段持续地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因此,不但在产品开发的时间周期上满足了用户的要求,而且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能力也得到了上海大众公司、武汉神龙公司的认同。

二、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提高工序的质量能力

工序质量控制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点,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在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包括多个工序过程,其定义分为三类:

(1)一般工序:对产品形成质量起一般作用的工序;
(2)关键工序:对产品形成质量,特别是可靠性质量起重要、关键作用的工序;
(3)特殊工序:其结果不能通过后面的检验和试验,而只能通过使用后才能完全验证的工序。

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即在加强一般工序质量控制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工序经常处于受控状态。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根据有关原则确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在工艺文件中编制关键工序控制点表,列出重要的控制参数和控制内容,并用专用章将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标识清楚;
(2)在生产现场设立标识牌,车间技术副主任负责控制点的日常工作,工艺部门主管产品的项目经理负责监督抽查;
(3)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对人员、工装、设备、操作方法、生产环境、过程参数等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4)工艺文件重要的过程参数和特性值必须经过工艺评定或工艺验证;
(5)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及时进行首检和自检,坚持做好生产原始记录,由控制点负责人检查确认;
(6)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和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做好检验原始记录,每周报质量监督部;
(7)质量控制点负责人必须坚持进行日常检查和收集原始记录资料,运用调查表、控制图、因果图等统计技术进行统计分析与监控;
(8)生产设备、检验及试验设备、工装器具、计量器具等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和受控状态。

当发现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方法不能满足工序能力要求时,控制点负责人应立即向工艺部门汇报,工艺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改进和提高,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使工序能够长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

三、加强过程质量审核,提高工艺管理水平

质量审核是为了验证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其结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质量工作。企业外部的质量审核,是以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为代表的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的权威认证及供应商质量能力认证。企业内部的质量审核,是以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过程质量审核、产品质量审核为核心的一系列质量活动。

过程质量审核是内部质量审核的重点,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影响生产过程的因素及其控制方法是否满足过程控制和工序能力的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或预防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确保过程质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加强过程质量审核,就是要参照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上海大众、武汉神龙等公司的供应商质量能力审核的模式,以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为重点,以影响过程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的审核。为此,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有计划地组织进行过程质量审核,对审核的内容、时间、频次、人员等作出具体的部署,每年一般不得少于两次;
(2)审核现有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是否符合过程质量控制的要求;
(3)审查外购件、外协件、原材料的产品质量和分承包方的质量能力,对A类配套件模拟上海大众公司的审核模式定期进行质量跟踪审查,综合评分;
(4)审查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过程控制的重要参数和特性值必须经过工艺评定或工艺验证,有形成文件的工艺评定书或工艺验证书;
(5)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的贮存、包装、搬运、标识必须符合程序文件的规定,不得有磕碰、损坏、变质的现象;
(6)审查生产设备、检验及试验设备、工装器具、计量器具的完好率、专管率、周期检验率等是否满足过程控制的质量要求;
(7)重点审查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工序质量能力、质量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
(8)审查各接口部门的工作质量,接口部门之间的衔接应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9)运用数理统计技术、过程FMEA、工艺FMEA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和缺陷分析,找出过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过程质量能力。

过程质量审核是持续地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生产车间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如我公司生产的桑塔纳轿车空调蒸发器一次合格率低,主要原因就是钎焊接头泄漏。在审核真空炉钎焊质量控制点时,我公司对钎焊接头泄漏问题进行了重点追踪审查,经过分析和解剖缺陷,排除了其它工艺参数的影响,认为集管的冲孔尺寸是影响钎焊间隙和钎焊质量的关键,通过工艺试验确定了合适的钎焊间隙,重新制作模具后使产品的一次合格率从70%左右提高到95%以上,显着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瑞雪迎春a

5. 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产品生产出来是要给使用对象使用的,做服务也是有服务对象的,针对使用和服务对象,同时在根据自己企业的能力特点,这样做出的产品和售后还不能说完全会成功,只能说成功几率大的多,在产品销售时和售后还会出现很多未知的问题,比如产品原料的供应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同行之间的竞争,来自政府政策上的扶持或干扰,等等......
其实做企业就看你能不能去适应市场把握政策,有句话说的一针见血,适者生存!

6. 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何意义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具体意义如下:
第一,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在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突破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瓶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条件,是劳动力、土地、环境的低成本吸引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将制造业转移到我国。现在我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要素低成本的吸引力、驱动力明显减弱,正面临高中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制造业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两头挤压。同时,我国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依靠要素低成本的粗放型、低效率增长模式已经不可能持续,现在必须也有条件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需求方面看,以往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境外需求和国内投资需求高涨带动的。
第三,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经济发展方面集中表现为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由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已经超过投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消费结构也随之加快升级换代,消费需求已经从满足数量型转向追求质量型,对商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供给结构仍然主要重视量的扩张而忽视质的提高。因此,一方面有不少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居民的高品质消费需求却得不到满足。
第四,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我国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从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阶段,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这一根本性转变。

7. 以自己的观点说说中国产品质量管理需要提高完善吗为什么请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不得少于200字

1. 中国产品质量因价格低虽然拥有一定的市场,但在原材料的选用上,固然忽视了质量因素,可靠性、耐用性的检验不能通过市场的检验;
2. 中国产品质量因有一个新产品就一哄而上群起复制,在产品性能上趋于同一性而没有特殊性,在市场上没有长久占有市场的优势;
3.中国产品质量因企业求短期利润而少求百年企业的想法,在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上需要向百年企业学习,因为在中国百年企业太少了;
4.中国产品质量要想整体提高完善,决不是某个企业或某个行业的企业的事情,而是中国大环境,因为在这个大环境下,想追求优质产品的企业,总是被多数追求利益的企业竞争,很难让追求优质产品的企业外环境宽松,能够坚持追求优质产品企业很难很少,所以只有在宏观环境的改变,中国国民对产品质量的认识改变提升,中国产品质量管理才能真正地提高完善。

8. 了解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在世界上所得那些评价 目前主要存在那些问题 你认为应如何解决

你这个话差也。什么叫精细化工产品?就是市场用量很少但又不能缺少化工产品,目前精细化工产品的品种达数万种,例如生产洗涤剂用的精细化工产品6501[椰油二乙醇酰胺]、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LAS[十二烷苯磺酸钠]等每年在全国销量达几千吨,产量大精细化工产品国内有人生产,也有的精细化工产品一年在全国销售只有几十公斤,有的制药厂某一种化工原料一年使用量不超过1公斤,市场需求极少的化工产品国内没人愿意生产,只能进口。

9. “中国制造2025”要怎么做

中国制造2025要实现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同时,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统筹利用各方面优良资源,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为发展方针,提出战略对策并配套一系列行动计划,具体可分为八项战略对策:
一是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并分两个阶段推进:2020年前,广泛推行数字化制造,在优势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主体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2020年后,全面推广智能制造。高度重视发展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传感器、测量仪表等关键部件,以及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制造装备等关键装备;突破一批“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推进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的试点和应用。
二是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技术,开发设计工具软件,构建设计资源共享平台;由代加工向代设计、出口自创产品和品牌转变;制定激励创新设计的政策。
三是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四是强化制造基础。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及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的整体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优劣,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应高度重视,需要以产业需求和技术变革为牵引、以专业化为方向、以标准化为基础强化工业基础。
五是提升产品质量。严格质量监管,建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重大装备质量一致性、稳定性;推进品牌创建。
六是推行绿色制造。促进流程制造业绿色发展,建立循环经济链;开发和推广节能、节材和环保的产品、装备、工艺;发展再制造工程。
七是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高端制造业比重。
八是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由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转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业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变。
2. 重点领域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3. 强化保障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移动宽带在制造业的应用,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系统管控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强化质量保障。应结合应用要求开展全面专业的系统测试评估,结合国外先进的智能产品指标,开展国内外产品对标测评,以提升应用质量。例如,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已经开展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对比测评、工业智能电子系统的对比测评,对于保障系统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0. 是国人真的迷信外国货 还是国产不够努力

两方面都有

对洋货迷信主要来自两方面,虚荣心与安全感
一些洋货由于关税与地区定价的缘由,卖的比国内产品更贵,这一点就刺激了喜欢炫富的群体。同时洋货的出产国大多是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更久更发达,更善于舆论宣传等措施,从而吸引了一些消费者。再者,国内对于洋品牌趋之若鹜的大多是年轻人或女性群体,他们对洋货的消费大多是感性消费,这些洋品牌大多来自发达国家、西方国家,这些国家掌控着世界时尚界的风向标。想要离潮流中心近一点,购买来自发达国家产品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上年轻人注重生活品质,即使产品定价贵也阻止不了他们的购买欲望
洋货的质量更好,有事实,但更多的是水份,尤其近年来我国常见商品与一些发达国家产品差距越来越小,就越能看出一些东西。国货一些因为投资、消费水平所造成的质量硬伤我就不讲了,我只说一样东西:产品的市场公关,这不等于忽悠,这是企业必备的一种能力,我们国内企业相比一些洋品牌这方面事件的处理经验就捉襟见肘了。路虎汽车的电路故障与召回、大众汽车的尾气门、丰田汽车刹车门,乃至于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宜家“杀人衣柜”,我具体提这几个是因为这几个洋品牌出现质量问题时产生了严重的公关危机,同时它们官方处理事件的举措针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是不友好的,但这些事件没有或者仅仅是在社会小范围的掀起旋涡便平息了,这便是这些品牌具备强大的公关力量,通过与一些ZF部门的合作、与媒体的合作、与代理商和知名人士的合作,使得针对这些品牌的不良舆论被降到最低。着名的三鹿事件,从一个奶企烧到另一个,直到导致我国奶业业绩连续跳水数年,影响至今仍在,我不是替危害食品安全的企业洗地,而是这些事件很能看清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的危机公关能力,当年那股火烧的太大甚至烧到了香港,媒体没有得到有效管控甚至有目的的煽风点火,知名人士口诛笔伐,ZF方面除了把压力给整个奶业并没有多做什么,接着一股荷兰、法国、新西兰等地洋产品之风便刮入国内,那个时候大多数有条件的城市家庭儿童奶粉甚至成人乳品没有不是进口的,若干年后他们甚至不满足反而发起了直接前往目标国代购原装奶粉的运动,直到今天还有大批的从他国超市货架上“狂扫”甚至不适合中国人体质的奶粉的代购商,连一些外国消费者与知情人都觉得纳闷。这火烧有点太旺了,反正你说当年发酵中国奶企舆论危机的人与推动洋品牌占领国内市场的人不是一拨人我是不信的。这充分暴露了国内一些产业危机公关能力是多么薄弱。巧的是,在国内奶企花正大量人力财力争取所谓“欧盟认证”以满足国内消费者时,法国前段时间爆发了某乳制品品牌产品感染沙门氏菌的事件,影响遍及整个法国(其实之前乳业更发达的荷兰也爆发过毒奶事件,一些欧洲国家还常发生口蹄疫疫情,只不过时间较久远报道不多没有列举),这就很好证明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自信的消费者对某种标准的过分迷信带来的仅仅是心理上的安慰而已。相似的,近年来我国日化用品、药品,因为配方问题也造成了一些公关危机,媒体围堵,品牌受损,导致大量企业被外企收购,国内市场被抢占,国内标准的权威被透支,只不过这火烧的没奶业这么大。
之前微信等流量平台疯传的塑料紫菜、棉花肉松等,清楚地说出了具体品牌,明显就是制造假新闻以造成那个品牌的公关危机,如果这个企业处理这种事件的经验不够丰富、ZF不出面的话,很可能就会就此垮台。至于互联网上那些天天在网上拿着低价国货与同类高价洋货“对垒”想搅水的流量大V,你说他没收洋企红包我是不信的。国内商品天天用,总有不舒心的,洋货很多人都是只看不买,再加上人云亦云、胳膊肘往外拐的本地媒体,名声好太正常
除了国货企业的公关能力缺少外,国货在用户体验上还要多下功夫。这方面又要把年轻人拿出来背锅了。就拿苹果产品来说,为什么苹果创造了神话,就是它非常注重用户体验,一些西方的产品尤其注重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需求,他们愿意花更多的经费去私人订制,按消费者角度为每个客户群定制个性的合适的产品功能,当同类型的其他品牌商品无法有效做到这点时,消费者自然就对这个品牌产生依赖。国内的电子产品在这点上基本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但发达社会能做到这点的不止电子产品(第三产业),而国内的大多数商品信仰的还是标准化路线,甚至还有很多上世纪的老古董抱着便宜压倒一切的态度。关于产品嗅觉,举个现实的例子,某日本品牌电饭煲,质量其实不如某国产同类型,但国产操作面板过于复杂,使用前还需要看说明书,这看上去是为了满足大众的不同需求,但只有一个键一键就能烹饪的日本电饭煲显然更抓住了现代城市快节奏消费的特点,加上自身日本进口的包装、宣传,自然就胜过了那款本应更优秀的中国产品
对于国货来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八九十年代到在00年代的世界上,流行的观念就是中国货=便宜水货,其实不算夸张,那个时候还是袜子换飞机的时代,改革开放,国内消费水平与物质要求突飞猛进的年代,充斥着混乱,庞大的需求量只有庞大的供给量才能解决,带来的就是大量的水货与大量的进口、走私洋货,当然这与国人传统的务实观念也分不开关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国产商品质量越来越高,更自由的市场与要求越来越高的消费者使得市场淘汰了大量的廉价商品,为了提升国内消费质量与国民人口素质,ZF也主动干预优化国内市场,带来了国产商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现在身边的大小国产商品从水笔电池打火机到汽车火车飞机,虽然质量方面可能还没有一些发达国家做的好,但起码毫不廉价,物有所值甚至超值,以我国目前的水准,轻工业水平在国际上位置还是比较靠前的,而且可生产的产品门类是世界第一
其实仅仅是拿国货与洋货这两个概念来比是不公平的,毕竟就算是制造业再发达,想要全领域商品质量都能超过全世界那也是过于梦幻了
手打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升国产工业商品的质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马f850身高多少可以骑 浏览:753
積架汽车哈尔滨一共有多少台 浏览:964
奔驰商务后出风口在哪里 浏览:62
奔驰40万元的车是什么样的 浏览:457
汽车项目阶段LR是什么阶段 浏览:628
宝马745节温器在什么位置 浏览:360
奥迪a1中控怎么调成中文 浏览:877
宝马车是哪个国家生产的好 浏览:526
奥迪a7卖多少万 浏览:758
松江市工业区怎么样 浏览:201
人和到唐阁工业广场怎么去 浏览:432
汽车弗利氧多久加一次 浏览:731
发酵工业为什么是朝阳产业 浏览:627
汽车怎么闪灯不被骂 浏览:576
如何换汽车标牌 浏览:594
抵押奥迪派克峰q7多少钱一辆 浏览:132
汽车工程专业考研考哪些 浏览:44
常熟汽车喷漆有哪些地方 浏览:808
十年宝马x6二手可卖多少钱 浏览:32
奔驰e级装大柏林之声多少钱 浏览: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