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国古代手工业发达的原因及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几千年中国历史的起承转合中,一直扮演着“民族魂”的角色。丝绸——渗透了中国女子的温婉气质、妖娆多姿;瓷器——灌注了华夏民族的辛勤与执着……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产品就是“中国”的代名词!
纺织、陶器、造纸、冶铁、造船可谓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五大巨头”。中国的丝绸在唐代便铺成了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中国也因此被称为“丝国”;明代,郑和下西洋,乘着中国宝船,驰骋于地球东西,传播友好文明的种子;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俨然一把开启世界文明的钥匙,从此,文明如狂风一般刮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此外,中国漆器、制盐、青铜、刺绣等也是文明中的瑰宝。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古代手工业如此发达?如此引人瞩目?
第一,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发展水平。即使是中国古代手工业也脱离不了这条黄金规律的约束。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到明朝,生产技术一直在进步,并远远领先于世界,这在冶铁上显得尤为突出: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这是世界冶铁史的一大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多年;两汉:西汉时煤成为冶铁的燃料,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隋唐时期: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辽宋时期:发明最早的湿法冶铁术。技术的进步和发达在纺织业上也有同样的印证:玄宗时采用夹缬发印染织物;没有先进的技术做保证,是不会出现“遍于天下,乃为至贱所服”(唐语林》卷四《贤缓》)的景象的!
第二,与中国独有的手工业体制有关:古代中国的手工门类最初以官营形式出现,早在春秋时期就明显地表现为“工商食官”的特征。战国以后,出现了家庭手工业、个体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等其他门类,但官营仍占主导地位。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官营手工业是“非盈利之手工业”,只是满足于统治阶级的需要。第一是权力方面的需要:例如青铜器,它就是由礼仪制度发展而来的。传说,“夏禹曾铸九鼎,用象九州”,“楚王问鼎”,鼎就是青铜器,它成了权力的象征。第二,是满足奢侈的需要。历朝历代,有无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是统治者与老百姓显着的区别,也是皇帝在外交方面的炫耀物。而这就决定了官营手工制品在质量、外观等方面必须有很严格的要求。单凭宫里为数不多的技术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官府以强制或雇佣的方式网罗了社会上的能工巧匠,集社会精华于一处。有了技术人员还不够,大量的产品还得有人生产出来呀!这时,统治者想出了绝招,利用大量的工奴、邢徒(犯罪者)、奴隶就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西汉最典型)。这样一来,手工业不发达才难呢!
第三,农业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农业,不论是在积极方面,还是在消极方面都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积极方面: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男耕女织”成了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作为家庭副业的手工业,必然要倾注古代妇女的主要精力。像中国民间的双面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信期绣,铺绒绣等,其绣品的精致、技术之高超,就是现代的技术也望尘莫及!再者,农业的发展,使得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从事手工业的人手就增多了,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然后,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迫切需要更为锋利的开垦工具以提高单位产出。铁制手工业产品得到发展。消极方面:由于古代土地资源的高度稀缺(相对于普通民众来讲),农业又是社会的主要产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繁荣是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上的,并且吸纳人口有限),因此土地的使用费(即租金)就较高,佃农贫农和自耕农要么接受较高的租金,要么靠尽量增加耕地产出和从事家庭副业以维持和争取改善生活,受社会条件的限制,他们只能选择后者。这时,作为家庭副业的手工业就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四,与封建国家的赋役政策有关。从秦到明中期,封建国家规定农民交纳麻布或绢、帛完税,或规定可以输绢、帛代役。如唐朝规定授田的农民要向国家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调;为国家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庸。即便到了明中后期和清朝,国家规定农民纳税用白银,农民也须把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或手工业品在市场上出售,以换取银子完税。显然,这会极大地推动以纺织为主的农民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说了国内,国外因素也同样不可忽视。应该说,没有西方人对中国手工业品源源不断的需求,丝绸、瓷器的发展又会怎样呢?至少汉唐不会获得“丝绸之国”“瓷器之国”的美誉。
当然,我们要辩证的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达状况。首先,这种发达并非全局性的,而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一般来说,手工业的发达程度与经济中心的定位有关:安史之乱后,许多怀揣技术的手工艺人逃于南方,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毫无疑问,这有利于南方手工业技术的腾飞。应该说:随着中心的南移,手工业技术中心也在南移。其次,这种发达具有差异性。从风格上,北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艺术珍品带有豪放性、阔达性,手工业品较粗旷;而南方讲究温文尔雅,手工业产品较细腻。正是这种差异性,让两种风格交融。使得中国手工业品柔中有刚,刚中带柔。这正构成了中国手工业制品在世上独一无二的一大因素。还有如何理解发达问题。中国手工业究竟发达到那种程度?在湖南省博物馆,有一件西汉出土的手工业品——的黄杨篦子,宽度仅仅5.9厘米,却有74个齿,比现在一般篦子还要精细,且刨削光整,分齿均匀。它究竟用什么工具做成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像这样的情况还很多,有些用现在的科学技术也无法解释。
Ⅱ 古代手工业&商业发展原因和影响
一、原因
1、政治方面: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方面: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国家政策:
统治者相对宽松的政策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4、交通: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
货币、金融机构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二、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
2、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
秦汉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3、隋唐商业的发展:
(1)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都市商业不断发展;
(2)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出现了草市;
(3)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类似后世的汇票;③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
(4)市场发展:城市中“市”( 商业区:长安有东市、西市)“坊”(住宅区)分开,商业受空间限制;
(5)规定“日中为市”,商业受时间限制;
(6)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
4、宋元商业繁荣
(1)表现:
①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这是隋唐城市和宋元城市的最大区别),“草市”比较普遍,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③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投向市场;
④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
⑤出现娱乐场所:勾栏和瓦肆;
⑥贸易发达: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发达。
(2)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的原因:
①宋朝结束分裂、元完成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ZF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①商品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②坊市界限被彻底打破;城市人口激增;
③商业中心崛起;
④海外贸易兴盛;
⑤纸币——交子的出现。
(4)宋朝的“商业革命”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原因:
①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
②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缺失自主性;
③理学的保守性(存天理,灭人欲;重义轻利)使社会思想限于僵化;
④中国是大陆文明体系,缺少海洋文明的进取精神。
(2)中国为什么要干手工业扩展阅读:
一、重农抑商
1、政策简介
在我国漫漫两千年封建历史长河中,“重农抑商”政策总是与历史相随相伴的。
它产生于封建制度产生巩固的春秋战国,发展于封建制度兴盛的秦汉,之后便被后面的朝代继承,中古时代的中国是和波斯,缅甸,印度,埃及相似的东方专制封建农业帝国,与欧美迥异。
历代封建王朝都强调“以农为本”。
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2、产生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工商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其实,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封闭式大陆”的独特地理环境。“中华民族的主体从远古开始便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
大约在6000年前左右已逐渐摆脱狩猎和采集经济,进入以种植经济为主的原始农业经济。先民劳动、生息、繁衍的这块大陆,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西南则是极其险峻的青藏高原。
在迈入文明门槛的前夕,在交通极不方便的条件下,这里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天地,与印度次大陆类似。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还知之甚少。
在这样的环境中主要从事原始农业经济,这是认识中国由氏族社会发展成国家的基点。”(摘自王立民主编《中国法制史》)显然,这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地中海地区”的地理环境迥异。
二、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
在封建社会中,民间手工业为社会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和基本的生产工具,它与农业一起,以众多的发明创造和精湛的手工技术,创造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并且,它还推动着社会分工、商品货币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封建社会后期,民间手工业行业中已经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胚胎。
但它的发展同时又受到封建经济关系的严重束缚。在民间手工业内部,也还存在着手工业者墨守成规、封锁技术、后期行会的束缚以及大型作场内的封建剥削和压迫等问题,从而窒息着技术进步,阻碍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Ⅲ 解释手工业时代
手工业(祥裤handicraft instry )是指腊宴告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手工工具从事小规模生产劳动的工业。最初与农业密切联系,属于农民副业性质的家庭手工业。经过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农业,形成独立的个体手工业。其特点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用私有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主要类型有:自产自销的手工业,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流通手工业和为买主或工厂进行加工的手工业。以后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作坊和工场手工业。 中国手工业历史久、行业多、分布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49年以后,手工业者走上了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并逐步纳入了现代化的轨道,手工业得到了振兴,机械化水平不断提轮明高,民族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并有所创新 。发展手工业对生产日用消费品,创作艺术珍品,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品不仅能在国内市场上畅销,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欢迎,为国家创造外汇,增加积累发挥一定的作用。
Ⅳ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关系
“农本” 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手工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Ⅳ 新中国为什么要发展重工业
1、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
新中国建立后,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 正常的国际经济交往被切断。朝鲜战争爆发后, 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 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 迫切要求新中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
2、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 1949 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 %以上, 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 %。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 多数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 除了一些从事修理和装配的工厂外, 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畸形状态, 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经济独立和国防巩固, 也严重制约和妨碍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苏联工业化道路成功的示范效应。
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都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大致花50 年到100 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在上个世纪20 年代后期开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只用十多年就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在此工业化基础上,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功地打败德日法西斯的侵略,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1955年以前,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一直被视为成功典范, 备受广大发展中国家关注和推崇,新中国也不例外。
(5)中国为什么要干手工业扩展阅读:
“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制定背景:
一五期间,中国身处社会主义阵营,对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导致相比于战后处于资本主义阵营的日本与西欧各国,中国无法充分利用资本主义阵营充足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进行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以资金与技术援助的形式积极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来自苏联与东欧的经济援助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外,一五计划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也得到了完全确立。有明显苏联色彩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仅是工业化高速推进的需要,也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特点。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市场的作用开始被削弱。
参考祥帆改资料:网络轿咐百谨判科-第一个五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