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举措有:
1、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2、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3、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对策措施分析
1、着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我国应更多地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角度考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在充分利用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我国在区域甚至全球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就业压力大,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因此从近期来看,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技术水平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应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新兴产业作为自身的优势产业,并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政策上讲,在将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除少数重要产业外,应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我们应根据自身综合哪乱兄实力和比较优势,在产业全球化中,抢占某个产业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某些生产环节,占领某些方面的技术和生产的制高点,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前连锁和后连李袭锁的作用,带动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随着世界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我国的比较优势除了有一批具有整体比较优势的产业外,相当一部分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完整地占领某个产业,更为可能的是部分地占据某些产业中的某些生产环节,我们可以根据产业内分工来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此外,要根据全球化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变化,吸取国际经验,及时调整产业政策。政府应按照竞争优势理论,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性产业的扶持政策。
2、不断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国有企业应该在我国发挥主导作用,但不一定要成为我国经济组成中的主体。因此我们应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适当收缩国有经济的战线,集中力量发展国家的战略性行业,改革国有资产配置结构,使国有资产投向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更好地发挥有国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一是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领域,国有经济要保持垄断地位。主要是指重要的国防军事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物资储备部门及农业中的某些特殊部门等,对这些产业,国有经济要始终保持绝对的垄断地位,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二是在重要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基础产业领域,国有经济要保持优势地位。如电力生产和运输、邮政通讯、油气开发及采矿等产业,在保持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前提下,也可以鼓励非国有经济逐步进入。三是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集中发展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主要是指包括机械、电子、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和重点工程建设等在内的一些产业,这些产业大多是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对技术能力的要求很高,规模经济效陪棚益比较显着,在国内外市场上属于竞争激烈的产业部门,国有经济应当积极发展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从总体上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四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大国有资本的投资力度,推动其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早期投资大、风险高,目前仅仅依靠非国有经济是难以达到全面快速发展的目的。但这些产业代表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国有经济要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应积极投资、开发、引导、带动其他社会资本投入到该行业之中。五是对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应与其他所有制经济进行平等竞争。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大多数行业都属于一般的竞争性行业,对这些行业,政府应对所有的经济成份开放,并允许和鼓励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进行平等竞争。
3、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所谓公共服务型的政府是指提供私人或者社会不愿意提供,或者没有能力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组织。公民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力让渡给政府,通过纳税将政府养起来,政府必须帮公民做一些公民做不了的事情。政府提供多少东西?怎么提供?要由公民通过投票的方式解决。规模大小,干得怎么样,也要通过民主的程序决定。入世后,我国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应转变为提供经济政策、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要从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入手,构建有利于产业、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4、积极合理地引导外资的流向。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也要通过有关政策措施的导向,使外商投资结构的变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调要求基本上趋于一致,改变外商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倾斜。一是积极引导外商加大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同时相对减少外商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力度。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力特别是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以适应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是在引导外商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同时,相应地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三是引导外商投资更多地流向一些基础薄弱的第三产业部门。目前,外商对我国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服务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和行业,对金融保险业、体育卫生事业、社会福利事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教育文化艺术业等部门和行业,外商投资很少,所占的比重也很低。但是这些产业的发展既关系到国内需求的扩大,也关系到其他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5、促进科技创新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了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形成,政府应该从六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二是积极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不断加强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四是促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战略和机制的建立和形成;五是加大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国家风险投资担保系统;六是促进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和专利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信息产业能凭借其广泛性和强大渗透性,能从根本上提高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能源的消耗,引起劳动力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促进传统产业的根本改造。很多经济学家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当今时代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诸因素中,靠采用新技术成果的因素只占到5%—20%左右,而依靠信息技术的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占到了60%—80左右;如1979年到1990年的十年时间内,英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35%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德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80%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总之,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已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推动力。
Ⅱ 如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0�2�0�2�0�2�0�2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第二,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第三,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第四,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努力扩大就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一要巩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第一产业由薄弱转为稳固;二要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加强能源、交通、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三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2008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工作是:�0�2�0�2�0�2�0�2第一,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加快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加快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下一代互联网等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继续组织实施新型显示器、宽带通信与网络、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注意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0�2�0�2�0�2 第二,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要继续依托重点建设工程,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合作开发、联合制造等方式,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围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设备等关键领域,推进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元器件自主研发和国产化。�0�2�0�2�0�2�0�2第三,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鼓励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端产品比重。引导和推动钢铁、水泥、造纸、装备制造业等领域企业的兼并重组。�0�2�0�2�0�2�0�2第四,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加强分类指导和有效监管,进一步创新、完善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发展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地位,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会计、知识产权、技术、设计、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加快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对国家鼓励类服务业实行与工业用电、用水、用热基本同价。组织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城市服务业发展试点。编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示范工程专项规划,用好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0�2�0�2�0�2 第五,加强地质工作,提高资源勘查开发水平。围绕"找新区、上专项、挖老点、走出去",切实加强国内外矿产资源勘查。扩大地质工作服务领域,重点做好汛期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防治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方面要取得重要进展。加强地勘行业管理,稳妥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加快建实建强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0�2�0�2�0�2�0�2第六,积极发展现代化能源原材料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以大型高效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煤电,在生态保护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加强电网建设,优化电网结构,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加快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调整改造中小煤矿,坚决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浪费破坏资源的小煤矿。根据能源、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着力调整原材料工业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继续实施交通发展长远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大力建设现代化水上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发展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建设客运专线、运煤通道、区域通道和西部地区铁路。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推进农村公路建养管运一体化发展。整合港口资源,加快煤、油矿箱专业化码头建设,完善功能。大力发展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的内河航运。扩充大型机场,完善中型机场,增加小型机场,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完备、协调发展的机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