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工业产品项目如何发展

工业产品项目如何发展

发布时间:2022-04-13 22:10:32

① 现在工业装备前景怎么样

中商情报网讯:工业自动化装备是现代化工厂实现规模、高效、精准、智能、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应用十分广泛,发展前景良好。目前,当前仅有40%的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5%打通工厂数据,1%使用智能化技术,而预计2025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企业占比将达到70%、30%、10%。数据显示,中国工业自动化装备市场规模近几年稳步上升,在2019年达1,865亿元。随着未来我国自动化核心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2021年中国工业自动化装备市场规模将达2220亿元。



数据来源:工控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行业发展困境

1.创新能力不足

自动化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制造业的基石。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而我国自动化装备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明显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和产品少,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2.高端专业人才紧缺

自动化精密制造装备业涉及自动化控制、电子、机电一体化、精密测量、精密机械、光学与机器视觉、软件等多个技术领域,企业不仅要加深多门类的学科技术与产业技术的融合,还需不断保持技术创新。这就要求企业研发及技术人员不仅要有复合知识背景、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对下游行业有深度的理解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客户设计高品质的产品制造解决方案。而我国自动化装备制造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人才培养和储备不足,高端专业人才的紧缺对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3.资金压力较大

精密装备制造产业对技术创新要求较高,前期的研发投入较多,研发周期较长,同时设备购置、人才引进、厂房建设等均需大量资金的支持,而企业往往资金来源有限,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短缺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行业发展前景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自动化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自动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国家为了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不断出台鼓励性政策支持自动化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清晰导向和有力支持,为我国自动化装备制造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

2.人口红利递减将加大制造业对自动化精密装备的需求

近几年,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同时,我国劳动力单位成本也不断上升,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国内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为减少人口红利递减的影响,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精密度,我国制造业急需加大对自动化装备的投入和改进,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② 我国工业在未来该如何发展

我国工业在未来该如何发展,范围很广了。

一、发展倒逼转型升级,整合、创新引领时代发展:

③ 做工业产品销售,一个新的市场需要怎么样来开发,需从哪些方面着手

进行市场调研,哪些客户有这些需求
分析竞争对手,有时候竞争对手的客户就是你的潜在客户
宣传,网络和地面同时进行
招聘有经验的业务员,最好从竞争对手那里去挖
了解当地市场的形式
政府政策是否有偏向或支持
公关手段

④ 如何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环境。广西是一个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有不小的差距,制约了工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就要把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作为基础工程。
抑制“脱实向虚”现象,营造实业致富的认知环境。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一对关系密切的兄弟。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以金融业为核心的虚拟经济支持。金融市场的合理运行,可以让闲置资金与合适的实体经济投资领域匹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平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金融市场还能识别风险,预警实体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但虚拟经济由于其复杂性和投机性,容易脱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自我膨胀,助推资产泡沫的形成。当实体经济不能够消化这些泡沫时,过度膨胀的泡沫不可避免地产生破裂,形成经济危机。因此,既要发展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又要控制虚拟经济,使其处于良性的可控的范围。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脱实向虚”的现象,企业和资本热衷于炒作并从中谋划取利益,助长了社会的浮躁和功利,形成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抑制“脱实向虚”的现象,让虚拟经济利润回归合理水平,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加大政策扶持、降低税费负担,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让抓工业、干实业的人有搞头、有奔头、有甜头。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扭转整个社会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科学认知环境,形成重视工业发展、支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科学考核政绩,优化发展工业的行政环境。在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各级领导班子的行政行为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是重要的。要通过科学的政绩考核来形成各级领导班子积极、科学抓好工业发展的行为导向。工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比如周期长,即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回收周期长等;环节多,即生产经营环节多,从生产要素的准备,到开始进行生产、生产出产成品,再到销售产品、回收资金,经历多个环节;好群聚,即工业产业喜欢群聚,形成产业集群,共享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降低经营成本,等等。开展政绩考核并确保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就要求深入研究和遵循工业发展规律,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内容。要改变过去只看见结果看不见过程、只看见现在看不见将来、只看见表面看不见里面的政绩考核缺陷,既要重视考核结果也要重视考核过程,既要考核当前指标也要考核预期指标,既要考核显性指标也要考核隐性指标。科学的政绩考核还要突出可持续发展的考核,激励各级领导班子舍得花时间、投本钱、下功夫,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同时,科学的政绩考核还要注意遵循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设置好差别化的评价指标,激励各级领导班子积极发展与功能区相适应的工业项目。
完善制度机制,优化工业发展的服务环境。为工业企业及相关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完善服务制度,规范服务行为。要完善财税制度,减轻企业负担作为完善制度机制的一个重点。从现实看,财政收入的层层压力使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突破财税法律法规的限制,设置各种不合理收费,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广西工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企业市场竞争力还比较弱,不合理的负担更使其难于轻装上阵,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招商引资中也难于与其他环境更优的地方竞争,削弱吸引力。完善财税制度,就要取缔不合理收费,坚持“放水养鱼”而不是“竭泽而渔”,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⑤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如何发展

一、影响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经济特征

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认为,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地区,而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确切地说,所谓欠发达地区,是指受历史、区位、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影响,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较大差距,但又有较大发展潜力、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尚未遭到严重破坏,且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创新,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有可能实现高速发展的区域。工业园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地域空间,其成长和发展是多方面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深受该地区经济发展特征的影响。

制约工业园区发展的欠发达地区经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工业总体规模小,经济增长缓慢,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匮乏,民间资本积累规模小,因此,资金、中高级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缺乏,该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仅仅依靠地方政府或本地区民间要素积累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然要借助外部力量;

2.欠发达地区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十分丰富,供大于求,价格相对比较低廉,这些低成本要素优势对那些土地和能源日趋紧缺的发达地区必然能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具有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融入到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圈中的有利条件;

3.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内经济发展往往存在着不平衡性,但也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如一些区域中心城镇,这些地区的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并以自身的特色产业为主导,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这些相对优越的条件必然为这些地方的工业园区成长和壮大提供强劲的内在动力,因此,促进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战略;

4.从制度特征来看,一般而言,欠发达地区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起步较晚,配套改革相对落后,总体的经济发展还处于模仿阶段。由于制度决定了各种影响经济发展要素的投入方向和产出效率,因此政府在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以弥补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的缺陷;

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由于社会文化与思想观念是该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交往等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具有很强的区域特征和稳固性,直接影响着人的选择和行为方式。因此,必须积极引入新的思想和观念,不断增强该地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渐改变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落后思想和陈旧观念。

二、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1.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先天的自然条件优势仍是能否赢得竞争的首位因素。例如,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使得生产地接近原料产地或消费市场,从而降低交通运输成本;丰富且价格相对低廉的自然资源、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为工业生产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这些低成本优势是吸引国外、境外及沿海发达地区众多生产商入园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这些地区工业园的东向发展模式概括起来有三种:

(1)吸入式。注重吸引周边的资金、技术,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吸引外省的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如淮北、宿州的东南部等地工业园区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本地资源深加工产业为主体的招商引资载体,借助江苏徐州经济圈和连云港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优势,内外资源并重,加快对接,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辐射,迅速建立了工业化平台和城市发展新区;

(2)融入式。安徽东部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形成了与江浙等省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局面,从基础设施、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融入东部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圈内。如合肥、马鞍山、芜湖、广德等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园区已经开始进入到东部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中,同时形成向省内各地区辐射的趋势;

(3)移植式。在与江浙等省的地理条件相类似的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直接仿效东部省份的成功案例,学习和借鉴其园区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为安徽工业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思路。如天长市综合工业园区、滁州市汊涧镇工业园区和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园区地处安徽东南部,紧邻江苏省,贯通苏南、苏北,属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南京都市经济协作区域,其园区的建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趋同于“长三角”经济圈内的工业园区。

2.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探究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建设初期,政府不只是扮演政策制定者的角色,还是园区的规划主体、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这就需要政府根据具体的区域经济特点,探索和采用适合该地区的工业园区的管理方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目前,安徽工业园区的管理方式以政府管理型为主,也开始出现了新的管理方式。从安徽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大企业、大公司数量少,实力不足,引进大公司投资建厂的机会不多。因此,政府设立的行政管理仍为主要形式。但有条件的地区和产业也开始注重发展多种管理方式,鼓励大企业、大集团组建联合体,兴办工业园区,积极引进省外、国外的公司和社团来安徽兴办工业园区。安徽工业园区的管理方式开始由政府管理型向政府和企业混合型、企业管理型过渡。巢湖市富煌工业园由富煌集团自主领办,这种“企业管理”方式与“政府管理”方式相比,在实际发展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企业自我管理有利于园区内的招商引资,可以根据项目发展状况,有针对性的吸引配套企业;也有利于整个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对将要进入园区的项目进行精心论证、筛选,选择那些适合在该区发展的项目企业进园;还有利于对企业在园内的基础建设、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做出合理的规划、管理和整合;更有利于提高园内企业的运营效率,因为园内企业的沟通要比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有效。

3.充分利用内外两个辐射功能,统筹区域间与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经济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民间资本不断积累,产业结构也在调整和升级,大量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呈现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梯度转移的趋势。资本、技术和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是欠发达地区最为稀缺的生产要素,成为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而这却正是同外、境外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强项。此外,沿海发达地区工业园区起步早、发展快,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如城市传统工业复制型的苏南模式、市场导向型的温州模式、进口替代型的晋江模式等,为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借鉴素材。因此,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建立长期的经济发展合作机制,不断地进行资本、技术和人才的跨区域合理流动和补充,并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本地区的工业园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安徽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并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随着合宁(合肥至南京)高速、合沪(合肥至上海)铁路的开通,从合肥到南京、上海等地只需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安徽经济融入“长三角”的步伐加快,其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了江浙发达地区对皖的辐射功能,合肥、芜湖、马鞍山、巢湖、天长、滁州、广德等地区的工业园区在东向发展战略上走在了前列。

欠发达地区内部工业园区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有些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相对较快。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优势,做好区域内的协调发展,利用区域内发展较快的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其他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安徽工业园区发展从空间分布上看,主要聚集在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以安庆为中心的皖南和以马鞍山、芜湖和滁州为中心的皖东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合肥地区为中心辐射四周,东南部发展较快的基本态势””。安徽89个工业园区(开发区)共有32个分布在安徽东南地区及长江沿线,皖中地区以合肥、巢湖为中心共有39个,其余主要分布在蚌端口、阜阳、亳州、宿州等皖北地区。从全省经济整体来看,东部的发展快于西部,南部的发展快于北部。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使得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态势不均。合肥地区和东南部发展较快,合肥位于皖中,贯通东西、南北,是省内交通枢纽,有着很好的地理条件优势,工业园区建设较早,发展速度较快,并带动了合肥四周的城市和地区发展,如六安、淮南、蚌端口、巢湖等。安庆以化工工业为依托,产业链发展优势明显,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产业基础。沿江地区和皖东地区,马鞍山、芜湖、滁州、天长、广德等地区,与东部的江浙联系紧密,有着资金、技术、交通等条件的优势。

4.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和发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业园区

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般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这些具有地域特征的特色产业往往是该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速度较快,规模相对较大,发展趋于成熟。因此,立足于本地区,鼓励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建设和发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业园区,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园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思路。在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内,以特色产业为中心,发挥连带效应,发展相关连带产业””。安徽各地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托,并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产业、资源和环境的优势,形成了特色工业园区。阜阳市颍州区工业园认真做好工业园区规划,在整体布局上,坚持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定位。颍上县依托旅游产业,突出绿色工业园区特色;阜南县工业园凭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突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颍州区工业园依托阜阳城区区位优势,突出办好高新工业项目;宿州市符离镇政府于 2004年起开始兴建符离集烧鸡工业园,园区以符离集烧鸡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符离集烧鸡的相关产业,连带产生了养鸡业、饲料业、包装运输业等产业连锁效应,先后有六家企业入驻,由于这些企业规模扩大、技术含量提升,很快在烧鸡同行中脱颖而出,产值利润翻了几番。六安市山区面积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因此,多年来,六安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形成当地的传统产业,如茶叶、蔬菜、板栗、蚕茧、山珍等农特产品的分布点多面广。工业园区产业围绕着地方特色产业,特色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充分发展,形成连带效应,这是安徽各地的工业园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5.更新观念,完善内外制度,提高园区自我创新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欠发达地区的市场经济制度日趋完善,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外部制度逐渐优化,因此,无论是体制上还是思想意识上的障碍都在逐渐减少,促进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安徽作为欠发达地区,由于本身的资金积累和财政收入都十分有限,以往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因此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速度缓慢,规模很小,水平低。在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全省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数十个项目同时投产,从选址、建厂到投产只需一年,大型项目也不会超过两年。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虽还处于模仿阶段,但政府也逐渐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明确地将培育产业集群的战略思想贯守到了园区建设的过程中。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产业集群作为实现企业向有效协作转变的组织形式,是降低园区内企业交易成本、构建良好创新环境、提升工业园区和区域竞争力的最佳手段””。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安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分别占全省和全市的35%和65%。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了科大讯飞、凯立电子、阳光电源、美亚光电等知名企业,引进了微软合肥技术中心、安徽移动、美的、荣事达、三洋等着名企业,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在建成初期,凭借其低成本要素优势和优惠政策,确实能够获得暂时的竞争优势,为园区的起步创造条件。但是,优惠政策毕竟有底限且极容易在短时间被其他地区模仿而具有暂时性,因此仅仅依靠廉价的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维持的优势不是长久之策。随着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日趋膨胀,要素价格也会持续上升,优势便不复存在。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帮助企业或地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和人才的存量,经济增长的根源是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而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便是学习和创新。因此,培养、提高和强化学习和创新能力,成为园区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证。

⑥ 湘西州应该怎样去发展工业才有希望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作为我省后发地区的湘西州,如何探索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怎么样去发展,走出一条贡献突出、后劲强足、发展持续的道路。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理清发展思路。从湘西州工业发展历程看,不论是生产总值提升,还是结构调整的变化,湘西工业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还没真正明确。发展什么样的工业?怎么发展工业?什么工业为主导?什么工业为支柱等问题至今没有形成共识。同时现有工业向何处去?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将现有工业做大做强?也都没有一个定论。为此,湘西州必须有正确认识,全州发展什么样的工业,各县发展什么样的工业,都必须跳出长官意识,摆脱官员任期局限,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给工业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就目前湘西工业而言,应该将矿产品开采加工业作为支柱工业产业,将生物工业作为主导工业产业,将涉旅游工业作为新兴工业产业,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作为重点工业产业,将生产性服务性工业作为先行工业产业。对目前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从增强工业内涵入手,加强工业内部管理,构建有效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用好、用活、用足各种资源,改变现有工业的发展思维,应从既期利益转向长远利益,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向综合追求效益。同时给予现有工业企业正确的导向与管理调控,要制定工业企业发展的扶持性政策,也要制定工业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政策,确保工业企业发展有序、合理、长远。 二、体现民族特色。湘西州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锰、锌、钙、镁、磷、铜、铁、钒、钾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生态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山地资源,这就是湘西州工业发展的优势。发展湘西工业就必须从这些资源入手,发挥资源的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让湘西资源的差异性、特色性、互补性充分发挥出来。要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引导矿产资源开采业加工业走精、深、优的发展道路,加强技术投入,引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建立新链接,改变粗放经营的模式,摆脱市场对产品的束缚,强化品牌意识,提高矿产资源产品的附加值,这样既确保了矿产资源的高效永续利用,也确保了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使用安全。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除要发展以旅游业为中心环节的第三产业,更要抓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对工业发展蕴含的商机,通过旅游产品工业、工业与旅游业联姻、工业产品标识文化符号等形式,提高工业对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不能再让这大好的资源闲置。也要通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生物制药业来让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体现到工业发展的多样性上来。在大力扶持经老爹公司为龙头的涉农工业之外,还要大力发展依靠湘西本土资源的烟、酒、水、果、菜、醋、茶等工业,更要从摸清资源,搞好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大展依靠天然植物资源的中药加工业,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同时,必须让民族特色、民族符号、民族情感融入到工业发展中来,通过诸如士家织锦、土家酸干菜等项目工业化运作,产品民族符号标识,广告宣传民族特点渲染等不同途径,实现工业与民族的共荣。 三、优化工业布局。湘西州工业结构调整以及各县市工业发展的现状,必须在工业发展思路清晰、方向定位的前提下,对现有工业结构还要适度调整,对工业布局进行重新审视。就结构来说,所有制结构当前并不在于还要怎么转变,要做的是如何将国有集体工业做大做强,如何将非公有工业引导上正规,增强不同所有制工业的内部发展实力。要改变当前这种重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现状,通过发展生物制约、农产品工业、旅游工业等来提高轻工业的比重,使轻重结构合理。全州及各县市要在总体布局的前提下,认真挖掘县内资源,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工业,工业发展好的县要走重质量、拓市场、创品牌的发展道路,工业发展差的县要分析问题所在,改变不合理的发展方式,调整竞争力弱的行业与产品。产品结构的优化不在于数量的增加,而在于质量的提升,树立经营品牌意识,创造有民族特色的工业产品和工业品牌。至于工业布局,湘西州应该制定统一规划,可以构建诸如花垣泸溪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中心、龙山永顺特色农副产品制造加工中心、吉首凤凰古丈旅游产品制造中心等,并加以政策的扶持与管制,从而让各县市工业发展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对现有各县市工业布局要加大调整力度,对重复建设、市场发展空间不足的要予以管制或以取缔,对有发展潜力且效益较好的工业企业要进行地区整合,该合并的要合并,该重组的要重组,在本区域内逐步实现工业布局合理,形成多个工业增长点,带动湘西州工业的全面发展。 四、增强发展内力。针对湘西州工业发展内力不足,聚集效应低的特点,必须从推进工业技术创新、推进工业集群发展来增强工业的发展内动力。要引导企业转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重视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的运作机制,从引进科技人员,设置科技创新部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等基础环节入手,搞好企业自主创新。要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管理与调控,通过对技术创新突出的企业实行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给企业以推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通过税费比重调高或强化管理来控制不重视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给企业产生自主创新的压力,从而转向技术创新。当然也要通过引导企业狠抓技术改造,实施科技专项等措施来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的优势。要通过培育骨干企业培育工业发展中心,通过打造发展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实现产业内的规模化生产,减少产业链运行的成本,拉近产业内企业的距离,实现工业企业的集群化,提高工业企业的集聚效应。当前,湘西州必须着力培育矿产、食品、制药、旅游工业的核心企业,为产业行业的集群化提供前提条件,也要打造专业工业园区,诸如生物制药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制造工业园、矿产品开采加工工业园等,引导企业的群居化,引导园区专业化发展。作为政府,要从政策制定、基础投入、管理运营运等方面增强园区的承载能力。 五、优化服务供给。为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高质量的社会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应尽之责。首先,在大力发展工业企业的同时,更要注重生产性服务业与公共性服务体系的建设,让社会公共服务与工业共生、共融。要协调好银企关系,为中小工业企业解决流动资金难的现实困难,也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等不同的方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从而为中小工业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要结合国家、省的交通规划,加大对交通的投入,缩短湘西州工业与市场的距离,也要大力建设现代物流基础,发展快捷综合运输体系,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同时也要通过完善电信业务、推广电子商务、构建信息平台等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也要发展与规范法律、咨询、评估、会展等行业,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州县(市)两级政府还要确保民族政策、贫困地区政策落到实处,这不仅是湘西州的一种政策优势,更是一种民族特色的体现。要努力争取国家财税政策的支持,充分利用好民族自治的税收减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要积极争取国家对贫困地区项目、资金、人才的支持,增强工业企业发展的资本力与智力水平。 六、强化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工业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本质要求。考虑湘西州三十年工业发展环境欠帐巨大的现实,我们必须树立“绿色工业”理念,增强工业发展中的生态文明意识,在政策制定、实施、监督中得到体现,也要通过引导与监管来加强企业家践行绿色生产理念。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实现工业生产的低能耗、低排放、高效果。现实中必须加大循环经济模式在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中的应用与推广,加大对矿藏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大力推行共生矿与伴生矿的加工与提炼,大力实施废弃矿渣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的精深广加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深度。要通过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强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程度。对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农副产品制造加工要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劳动力、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综合生产要至少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对煤电消耗过大企业要加大监察力度,该关停的关停,该整改的整改,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浪费能源与资源。同时更要给予低能耗、资源利用程度高的企业实施政策优惠,甚至政策性奖励。在加大资源、能源利用的引导与监管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工业企业污染的防治。要从市场准入把关,认真坚决落实环评标准;要加大企业环保执法力度,环保部门认真履行自已的职责,改变受当地政府左右的状况,在执法过程中严把项目审批关,抓好三废治理,巩固治污成果。以此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环环相扣,生产、产品、市场彼此交织的企业环境监评体系,实现工业生产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阅读全文

与工业产品项目如何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管理汽车班组 浏览:644
邓州市哪里有卖汽车配件 浏览:338
奥迪A4L树脂护板多少钱 浏览:670
宝马7鼻子怎么打开 浏览:988
奔驰蓝牌房车有哪些 浏览:789
齐鲁工业大学的轻化工程在哪个校区 浏览:631
奔驰四缸多少钱一台 浏览:542
为什么工业区里面工厂不让锁门 浏览:774
如何自制汽车防撞器 浏览:539
汽车哪里可以看出是几档 浏览:23
没有工业污染怎么办 浏览:735
南宁到天峨汽车要多久 浏览:765
奥迪5怎么样质量好吗 浏览:248
宝马车如何连接屏幕 浏览:73
奔驰倒车雷达松动了怎么办 浏览:873
西北农林和河北工业大学哪个好 浏览:141
徐州汽车雷达哪里可以定做 浏览:447
途观r和宝马x4哪个好 浏览:804
哈密的工业有哪些 浏览:47
潍坊电动汽车在哪里 浏览: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