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面对工业化城市贫富分化加剧
面对工业化城市贫富分化加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政府应迟衡加大扶贫力度,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开展针对性帮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
2. 推动租逗经济结构转型,提高工业化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机会、更高的凝聚力和弹性支持。
3.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让他们有更多的进入中高端职位的机会。
4. 注重环保和公益事业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优化城市布局和人居环境,让贫困和富裕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保水平得到平衡。
5. 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加码型做强社会福利保障,如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制度设施建设,加强环保和扶贫的力度,留出更多的政策投入,缓解社会压力,逐步消除贫富分化加剧的现象。
综上所述,要缓解工业化城市贫富分化加剧,需要全面加强政策层面的扶持,推进政策体系的完善,同时引导市场发展,优化市场环境,提高民众的非经济收入来源,打造公平、带有活力和机会的城市。
⑵ 如何实现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 促产业结构调整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他建议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财政部制定的低碳经济相关政策也已进入实际操作层面。青岛市应把握这一契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当前,青岛在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诸多问题:一是能源结构不合理。青岛市的能源结构现状令人担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对环境造成污染,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二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目前第二产业仍是青岛市的经济主体,工业生产技术的高碳消费特征无疑加重了青岛经济的高碳倾向。近几年来青岛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增长缓慢,服务业比重较低,与国内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三是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储备不足;四是城市高碳经济生活方式有待转变。青岛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同时带来了高碳经济生活方式,等等。
一、健全政策保障机制,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理念。青岛要进一步明确低碳经济发展思路,着力推进以能源节约、新型能源推广应用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为主要标志的低碳发展模式。将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融入到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注重海洋经济发展的统筹布局、科学开发和科技创新,积极推进海洋高端低碳产业发展。同时,应加强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保障,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让企业认识到低碳经济的实际经济利益,认识到低碳经济的广阔前景,通过强化生态建设,实现海洋经键尺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稿唤高要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要充分发掘服务业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因而,发展服务业对青岛这样资源相对缺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城市有重大现实意义。青岛市要明确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目标任务,打造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完善保障机制,构筑服务业发展新格局,着力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
三、加强低碳技术储备,拉动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青岛市应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工作,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等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储备。通过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的发展,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逐步建立低碳技术体系,拉动青岛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培养城市低碳生活方式。青岛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应该从各方面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对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倡导建设生态景观,限建高耗电能的人工瀑布、喷泉,多营造有利于户外健身、增氧、减少热岛效应的树林绿荫地,重视城市屋顶绿化,保留河湖水景在城区中的位置等。同时促进建筑业与太阳能产业的融合,设计和建造富有景观美的太阳能屋顶和光能利用建筑,推广住宅小区链者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照明。
⑶ 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对策
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实践证明,都市工业园区是城市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和发展极。各级政府要加快都市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为中小企业发展及时提供施展本领的空间舞台:要注意和重视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消除和减少中小企业的顾虑和社会负担:
一是兴办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应借鉴国内外好的做法,发挥官方机构和民间机构的积极性。兴办面向都市型工业的法律、会计、技术、金融、培训、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各级都市型工业协会,负责对全市都市型工业企业实行行业管理,提供各类市场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二是拓宽都市型工业企业发展的筹资渠道,提供配套的金融支持。都市型工业企业大部分是个体、私营的中小企业,受传统体制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投融资体制方面存在很多障碍应适当采取必要的政策倾斜,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范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和监管制度,搞好中小企业资信档案,为其生存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是建立健全都市型工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加快技术改造与升级。重视培养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技术进步是都市型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都市产业的“二元”结构特征为传统工业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那些适合都市发展的、时尚的、时髦的和富有个性、人性化特色的产品,通常必然是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工业制造技术的完美结合。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步伐,促进都市型工业的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依据行业人才稀缺的程度,要重点加快设计人才、研发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等5类人才的建设。要以引进为主、培育为辅,加快解决都市型工业设计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放宽户籍等人为限制,建立引才绿色通道,切实为各类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大力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学校和企业培育为主,培养一批操作能力强的熟练工人.不断提高都市型工业企业技术工人的整体素质。